07
充書形露易觀. 或曰: “口辯者其言深, 筆敏者其文沉. 案經藝之文, 賢聖之言, 鴻重優雅, 難卒曉睹. 世讀之者, 訓古乃下. 蓋賢聖之材鴻, 故其文語與俗不通. 玉隱石間, 珠匿魚腹, 非玉工珠師, 莫能采得. 寶物以隱閉不見, 實語亦宜深沉難測. 『譏俗』之書, 欲悟俗人, 故形露其指, 爲分別之文 ; 『論衡』之書, 何爲復然? 豈材有淺極, 不能爲[深]覆? 何文之察, 與彼經藝殊軌轍也? ” 答曰: 玉隱石間, 珠匿魚腹, 故爲深覆. 及玉色剖於石心, 珠光出於魚腹, 其猶隱乎? 吾文未集於簡札之上, 藏於胸臆之中, 猶玉隱珠匿也. 及出荴露, 猶玉剖珠出乎! 爛若天文之照, 順若地理之曉, 嫌疑隱微, 盡可名處. 且名白, 事自定也. 『論衡』者, 論之平也. 口則務在明言, 筆則務在露文. 高士之文雅, 言無不可曉, 指無不可睹. 觀讀之者, 曉然若盲之開目, 聆然若聾之通耳. 三年盲子, 卒見父母, 不察察相識, 安肯說喜? 道畔巨樹, 塹邊長溝, 所居昭察, 人莫不知. 使樹不巨而隱, 溝不長而匿, 以斯示人, 堯·舜猶惑. 人面色部七十有餘, 頰肌明潔, 五色分別, 隱微憂喜, 皆可得察, 占射之者, 十不失一. 使面黝而黑醜, 垢重襲而覆部, 占射之者, 十而失九. 夫文由語也, 或淺露分別, 或深迂優雅, 孰爲辯者? 故口言以明志, 言恐滅遺, 故著之文字. 文字與言同趨, 何爲猶當隱閉指意? 獄當嫌辜, 卿決疑事, 渾沌難曉, 與彼分明可知, 孰爲良吏? 夫口論以分明爲公, 筆辯以荴露爲通, 吏文以昭察爲良. 深覆典雅, 指意難覩, 唯賦頌耳.經傳之文, 賢聖之語, 古今言殊, 四方談異也. 當言事時, 非務難知, 使指[意]閉隱也. 後人不曉, 世相離遠, 此名曰語異, 不名曰材鴻. 淺文讀之難曉, 名曰不巧, 不名曰知明. 秦始皇讀韓非之書, 嘆曰: “猶獨不得此人同時.” 其文可曉, 故其事可思. 如深鴻優雅, 須師乃學, 投之於地, 何嘆之有? 夫筆著者, 欲其易曉而難爲, 不貴難知而易造 ; 口論務解分而可聽, 不務深迂而難睹. 孟子相賢, 以眸子明瞭者 ; 察文, 以義可曉.
인용
'고전 > 논형'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논형, 자기 - 9 (0) | 2021.09.09 |
---|---|
논형, 자기 - 8 (0) | 2021.09.09 |
논형, 자기 - 6 (0) | 2021.09.09 |
논형, 자기 - 5 (0) | 2021.09.09 |
논형, 자기 - 4 (0) | 2021.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