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관자 법법 - 전문 본문

고전/관자

관자 법법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12. 21. 01:37
728x90
반응형

법법(法法) 제십육(第十六) 外言七

 

 

1.

不法法則事毋常, 法不法則令不行. 令而不行則令不法也. 法而不行則修令者不審也, 審而不行則賞罰輕也, 重而不行則賞罰不信也, 信而不行則不以身先之也, 故曰: 禁勝于身則令行于民矣.

 

 

2.

聞賢而不擧, ; 聞善而不索, ; 見能而不使, ; 親人而不固, ; 同謀而離, ; 危人而不能, ; 廢人而復起, ; 可而不爲, ; 足而不施, ; 幾而不密, . 人主不周密, 則正言直行之士危; 正言直行之士危, 則人主孤而毋內; 人主孤而毋內, 則人臣黨而成群. 使人主孤而毋內, 人臣黨而成群者, 此非人臣之罪也, 人主之過也.

 

 

3.

民毋重罪, 過不大也, 民毋大過, 上毋赦也. 上赦小過, 則民多重罪, 積之所生也. 故曰: 赦出則民不敬, 惠行則過日益. 惠赦加于民, 而囹圄雖實, 殺戮雖繁, 姦不勝矣, 故曰: 邪莫如蚤禁之. 赦過遺善, 則民不勵; 有過不赦, 有善不遺, 勵民之道, 于此乎用之矣. 故曰: 明君者, 事斷者也.

 

 

4.

君有三欲于民, 三欲不節, 則上位危. 三欲者何也? 一曰求, 二曰禁, 三曰令, 求必欲得, 禁必欲止, 令必欲行. 求多者, 其得寡; 禁多者, 其止寡; 令多者, 其行寡. 求而不得, 則威日損; 禁而不止, 則刑罰侮, 令而不行, 則下凌上. 故未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 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 未有能多令而多行者也. 故曰: 上苛則下不聽, 下不聽而强以刑罰, 則爲人上者衆謀矣. 爲人上而衆謀之, 雖欲毋危, 不可得也. 號令已出又易之, 禮義已行又止之, 度量已制又遷之, 刑法已錯又移之, 如是, 則慶賞雖重, 民不勸也; 殺戮雖繁, 民不畏也. 故曰: 上無固植, 下有疑心, 國無常經, 民力必竭, 數也.

 

 

5.

明君在上位, 民毋敢立私議自貴者, 國毋怪嚴, 毋雜俗, 毋異禮, 士毋私議. 倨傲易令, 錯儀畫制, 作議者盡誅, 故强者折, 銳者挫, 堅者破. 引之以繩墨, 繩之以誅僇, 故萬民之心皆服而從上, 推之而往, 引之而來, 彼下有立其私議自貴, 分爭而退者, 則令自此不行矣. 故曰: 私議立則主道卑矣, 况主倨傲易令, 錯儀畫制, 變易風俗, 詭服殊說猶立? 上不行君令, 下不合于鄕里, 變更自爲, 易國之成俗者, 命之曰不牧之民. 不牧之民, 繩之外也, 繩之外, . 使賢者食于能, 鬪士食于功. 賢者食于能, 則上尊而民從; 鬪士食于功, 則卒輕患而傲敵. 上尊而民從, 卒輕患而傲敵, 二者設于國, 則天下治而主安矣.

 

 

 

6.

凡赦者, 小利而大害者也, 故久而不勝其禍. 毋赦者, 小害而大利者也, 故久而不勝其福. 故赦者, 犇馬之委轡; 毋赦者, 瘞雎之礦石也. 爵不尊祿不重者, 不與圖難犯危, 以其道爲未可以求之也. 是故先王制軒冕所以著貴賤, 不求其美; 設爵祿所以守其服, 不求其觀也. 使君子食于道, 小人食于力. 君子食于道, 則上尊而民順; 小人食于力, 則財厚而養足. 上尊而民順, 財厚而養足, 四者備體, 則胥足上尊時而王, 不難矣.

 

 

 

7.

文有三侑, 武毋一赦. 惠者, 多赦者也, 先易而後難, 久而不勝其禍; 法者, 先難而後易, 久而不勝其福. 故惠者, 民之仇讎也; 法者, 民之父母也. 太上以制制度, 其次失而能追之, 雖有過亦不甚矣. 明君制宗廟, 足以設賓祀, 不求其美; 爲宮室臺榭, 足以避燥溼寒暑, 不求其大; 爲雕文刻鏤, 足以辨貴賤, 不求其觀. 故農夫不失其時, 百工不失其功, 商無廢利, 民無游日, 財無砥墆. 故曰: 儉其道乎!

 

 

8.

令未布, 而民或爲之, 而賞從之, 則是上妄予也. 上妄予則功臣怨, 功臣怨而愚民操事于妄作, 愚民操事于妄作, 則大亂之本也. 令未布, 而罰及之, 則是上妄誅也. 上妄誅則民輕生, 民輕生則暴人興, 曹黨起而亂賊作矣. 令已布, 而賞不從, 則是使民不勸勉, 不行制, 不死節. 民不勸勉, 不行制, 不使節, 則戰不勝而守不固, 戰不勝而守不固, 則國不安矣. 令已布, 而罰不及, 則是敎民不聽. 民不聽則强者立, 强者立則主位危矣. 故曰: 憲律制度必法道, 號令必著明, 賞罰必信密, 此正民之經也.

 

 

9.

凡大國之君尊, 小國之君卑. 大國之君所以尊者, 何也? : 爲之用者衆也. 小國之君所以卑者, 何也? : 爲之用者寡也. 然則爲之用者衆則尊, 爲之用者寡則卑, 則人主安能不欲民之衆爲己用也? 使民衆爲己用, 奈何? : 法立令行, 則民之用者衆矣; 法不立令不行, 則民之用者寡矣. 故法之所立, 令之所行者多, 而所廢者寡, 則民不誹議; 民不誹議則聽從矣. 法之所立, 令之所行, 與其所廢者鈞, 則國毋常經, 國毋常經則民妄行矣. 法之所立, 令之所行者寡, 而所廢者多, 則民不聽, 民不聽則暴人起而姦邪作矣.

 

 

10.

計上之所以愛民者, 爲用之愛之也. 爲愛民之故, 不難毁法虧令, 則是失所謂愛民矣. 夫以愛民用民, 則民之不用明矣. 夫至用民者, 殺之, 危之, 勞之, 苦之, 饑之, 渴之; 用民者將致之此極也, 而民毋可與慮害己者. 明王在上, 道法行于國, 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惡. 故善用民者, 軒冕不下儗, 而斧鉞不上因, 如是則賢者勸而暴人止. 賢者勸而暴人止, 則功名立其後矣. 蹈白刃, 受矢石, 入水火, 以聽上令, 上令盡行, 禁盡止, 引而使之, 民不敢轉其力; 推而戰之, 民不敢愛其死. 不敢轉其力, 然後有功; 不敢愛其死, 然後無敵. 進無敵, 退有功, 是以三軍之衆皆得保其首領, 父母妻子完安于內. 故民未嘗可與慮始, 而可與樂成功. 是故仁者, 知者, 有道者, 不與大慮始.

 

 

11.

國無以小與不幸而削亡者, 必主與大臣之德行失于身也, 官職, 法制, 政敎失于國也, 諸侯之謀慮失于外也, 故地削而國危矣. 國無以大與幸而有功名者, 必主與大臣之德行得于身也, 官職, 法制, 政敎得于國也, 諸侯之謀慮得于外也, 然後功立而名成. 然則國何可無道? 人何可無求? 得道而導之, 得賢而使之, 將有所大期于興利除害. 期于興利除害莫急于身, 而君獨甚傷也, 必先令之失, 人主失令而蔽, 已蔽而劫, 已劫而弑.

 

 

12.

凡人君之所以爲君者, 勢也. 故人君失勢, 則臣制之矣. 勢在下則君制于臣矣, 勢在上則臣制于君矣. 故君臣之易位, 勢在下也. 在臣期年, 臣雖不忠, 君不能奪也; 在子期年, 子雖不孝, 父不能服也. 春秋之記, 臣有弑其君, 子有弑其父者矣. 故曰堂上遠于百里, 堂下遠于千里, 門廷遠于萬里. 今步者一日, 百里之情通矣, 堂上有事, 十日而君不聞, 此所謂遠于百里也; 步者十日, 千里之情通矣, 堂上有事, 一月而君不聞, 此所謂遠于千里也; 步者百日, 萬里之情通矣, 門廷有事, 期年而君不聞, 此所謂遠于萬里也. 故請入而不出謂之滅, 出而不入謂之絶, 入而不至謂之侵, 出而道止謂之壅. 滅絶侵壅之君者, 非杜其門而守其戶也, 爲政之有所不行也. 故曰: 令重于寶, 社稷先于親戚, 法重于民, 威權貴于爵祿; 故不爲重寶輕號令, 不爲親戚後社稷, 不爲愛民枉法律, 不爲爵祿分威權. 故曰: 勢非所以予人也.

 

 

13.

政者, 正也; 正也者, 所以正定萬物之命也. 是故聖人精德立中以生正, 明正以治國. 故正者, 所以止過而逮不及也. 過與不及也, 皆非正也, 非正則傷國一也. 勇而不義傷兵, 仁而不法傷正. 故軍之敗也, 生于不義; 法之侵也, 生于不正. 故言有辨而非務者, 行有難而非善者. 故言必中務, 不苟爲辯; 行必思善, 不苟爲難.

 

 

14.

規矩者, 方圜之正也. 雖有巧目利手, 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圜也. 故巧者能生規矩, 不能廢規矩而正方圜. 雖聖人能生法, 不能廢法而治國. 故雖有明智高行, 倍法而治, 是廢規矩而正方圜也.

 

 

15.

一曰: 凡人君之德行威嚴, 非獨能盡賢于人也; 曰人君也, 故從而貴之, 不敢論其德行之高卑有故. 爲其殺生急于司命也, 富人貧人使人相畜也, 貴人賤人使人相臣也. 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 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 君臣之會, 六者謂之謀. 六者在臣期年, 臣不忠, 君不能奪; 在子期年, 子不孝, 父不能奪. 春秋之記, 臣有弑其君, 子有弑其父者, 得此六者, 而君父不智也. 六者在臣則主蔽矣, 主蔽者, 失其令也. 故曰令入而不出謂之蔽, 令出而不入謂之壅, 令出而不行謂之牽, 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牽瑕蔽壅之事君者, 非敢杜其門而守其戶也, 爲令之有所不行也. 此其所以然者, 由賢人不至而忠臣不用也, 故人主不可以不愼其令, 令者, 人主之大寶也.

 

 

16.

一曰: 賢人不至謂之蔽, 忠臣不用謂之塞, 令而不行謂之障, 禁而不止謂之逆. 蔽塞障逆之君者, 不敢杜其門而守其戶也, 爲賢者之不至, 令之不行也.

 

 

17.

凡民從上也, 不從口之所言, 從情之所好者也. 上好勇則民輕死, 上好仁則民輕財, 故上之所好, 民必甚焉. 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爲心也, 故置法以自治, 立儀以自正也. 故上不行則民不從, 彼民不服法死制, 則國必亂矣. 是以有道之君, 行法修制, 先民服也.

 

 

18.

凡論人有要: 矜物之人, 無大士焉. 彼矜者, 滿也, 滿者虛也, 滿虛在物, 在物爲制也, 矜者, 細之屬也. 凡論人而遠古者, 無高士焉; 旣不知古而易其功者, 無智士焉. 德行成于身而遠古, 卑人也; 事無資, 遇時而簡其業者, 愚士也. 釣名之人, 無賢士焉; 釣利之君, 無王主焉. 賢人之行其身也, 忘其有名也; 王主之行其道也, 忘其成功也. 賢人之行, 王主之道, 其所不能已也.

 

 

19.

明君公國一民以聽于世, 忠臣直進以論其能. 明君不以祿爵私所愛, 忠臣不誣能以干爵祿. 君不私國, 臣不誣能, 行此道者, 雖未大治, 正民之經也. 今以誣能之臣, 事私國之君, 而能濟功名者, 古今無之. 誣能之人易知也. 臣度之先王者, 舜之有天下也, 禹爲司空, 契爲司徒, 皐陶爲李, 後稷爲田. 此四士者, 天下之賢人也, 猶尙精一德以事其君. 今誣能之人, 服事任官, 皆兼四賢之能. 自此觀之, 功名之不立, 亦易知也, 故列尊祿重無以不受也, 勢利官大無以不從也, 以此事君, 此所謂誣能簒利之臣者也. 世無公國之君, 則無直進之士, 無論能之主, 則無成功之臣. 昔者三代之相授也, 安得二天下而殺之?

 

 

20.

貧民傷財莫大于兵, 危國憂主莫速于兵. 此四患者明矣, 古今莫之能廢也, 兵當廢而不廢, 則古今惑也; 此二者不廢而欲廢之, 則亦惑也, 此二者傷國一也. 黃帝, , 虞帝之隆也, 資有天下, 制在一人, 當此之時也, 兵不廢. 今德不及三帝, 天下不順, 而求廢兵, 不亦難乎? 故明君知所擅, 知所患. 國治而民務積, 此所謂擅也; 動與靜, 此所患也, 是故明君審其所擅以備其所患也.

 

 

21.

猛毅之君, 不免于外難; 懦弱之君, 不免于內亂. 猛毅之君者輕誅, 輕誅之流, 道正者不安; 道正者不安, 則材能之臣去亡矣; 彼智者知吾情僞, 爲敵謀我, 則外難自是至矣. 故曰: 猛毅之君, 不免于外難. 懦弱之君者重誅, 重誅之過, 行邪者不革; 行邪者久而不革, 則群臣比周, 群臣比周, 則蔽美揚惡; 蔽美揚惡, 則內亂自是起. 故曰: 懦弱之君, 不免于內亂.

 

 

22.

明君不爲親戚危其社稷, 社稷戚于親; 不爲君欲變其令, 令尊于君; 不爲重寶分其威, 威貴于寶; 不爲愛民虧其法, 法愛于民.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고전 > 관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관자 병법 - 2.  (0) 2020.12.21
관자 병법 - 1.  (0) 2020.12.21
관자 법법 - 22.  (0) 2020.12.21
관자 법법 - 21.  (0) 2020.12.21
관자 법법 - 20.  (0) 2020.12.2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