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역사&절기/삼국사기 (183)
건빵이랑 놀자
명림답부 明臨荅夫 高句麗人也 新大王時 爲國相 漢玄菟郡太守耿臨 發大兵欲攻我 王問羣臣戰守孰便 衆議曰 漢兵恃衆輕我 若不出戰 彼以我爲怯數來 且我國山險而路隘 此所謂一夫當關 萬夫莫當者也 漢兵雖衆 無如我何 請出師禦之 荅夫曰 不然 漢國大民衆 今以强兵遠鬪 其鋒不可當也 而又兵衆者宜戰 兵少者宜守 兵家之常也 今漢人千里轉糧 不能持久 若我深溝高壘 淸野以待之 彼必不過旬月 饑困而歸 我以勁卒迫之 可以得志 王然之 嬰城固守 漢人攻之不克 士卒饑餓引還 荅夫帥師數千騎追之 戰於坐原 漢軍大敗 匹馬不反 王大悅 賜荅夫坐原及質山爲食邑 十五年秋九月卒 年百十三歲 王自臨慟 罷朝七日 以禮葬於質山 置守墓二十家
중국 역사서에만 간단히 전해오는 삼국의 역사를 왕명으로 짓다진삼국사기표(進三國史記表) 김부식(金富軾) 임금의 명으로 삼국사기를 짓다臣某言. 古之列國, 亦各置史官以記事. 故孟子曰:“晉之『乘』, 楚之『檮杌』, 魯之『春秋』, 一也.”惟此海東三國, 歷年長久, 宜其事實, 著在方策, 乃命老臣, 俾之編集, 自顧缺爾, 不知所爲, 中謝. 인종이 삼국사기를 짓게 한 이유伏惟聖上陛下, 性唐堯之文思 體夏禹之勤儉, 宵旰餘閒, 博覽前古. 以謂今之學士大夫, 其於五經諸子之書, 秦漢歷代之史, 或有淹通而詳說之者. 至於吾邦之事, 却茫然不知其始末, 甚可歎也. 况惟新羅氏高句麗氏,百濟氏, 開基鼎峙, 能以禮通於中國. 故范曄『漢書』ㆍ宋祁『唐書』, 皆有列傳. 而詳內略外, 不以具載. 又其古記文字蕪拙, 事迹闕亡, 是以君后之善惡, 臣子之忠邪, 邦業..
삼국사기(三國史記) 목차 김부식(金富軾) 외 신라본기(新羅本紀) 혁거세(赫居世)남해(南解)유리(儒理)탈해(脫解)파사(婆娑)지마(祇摩)일성(逸聖)아달라(阿達羅)벌휴(伐休)내해(柰解)조분(助賁)첨해(沾解)미추(味鄒)유례(儒禮)기림(基臨)흘해(訖解)내물(奈勿)실성(實聖)눌지(訥祗)조지(照知)지증(智證)법흥왕(法興王)진흥왕(眞興王)진지왕(眞智王)진평왕(眞平王)선덕왕(善德王)진덕왕(眞德王)태종무열왕(太宗武烈王)문무왕(文武王)신문왕(神文王)효소왕(孝昭王)성덕왕(聖德王)효성왕(孝成王)경덕왕(景德王)혜공왕(惠恭王)선덕왕(宣德王)원성왕(元聖王)소성왕(昭聖王)애장왕(哀莊王)헌덕왕(憲德王)흥덕왕(興德王)희강왕(僖康王)민애왕(閔哀王)신무왕(神武王)문성왕(文聖王)헌안왕(憲安王)경문왕(景文王)헌강왕(憲康王)정강왕(定康王)진성왕(..
사다함(斯多含) 斯多含 系出眞骨 奈密王七世孫也 父仇梨知級湌 本高門華冑 風標淸秀 志氣方正 時人請奉爲花郞 不得已爲之 其徒無慮一千人 盡得其歡心 眞興王命伊湌異斯夫襲加羅(一作加耶)國 時斯多含年十五六 請從軍 王以幼少不許 其請勤而志確 遂命爲貴幢裨將 其徒從之者亦衆 及抵其國界 請於元帥 領麾下兵 先入旃檀梁(旃檀梁城門名 加羅語謂門爲梁云) 其國人不意兵猝至 驚動不能禦 大兵乘之 遂滅其國 洎師還 王策功賜加羅人口三百 受已皆放 無一留者 又賜田 固辭 王强之 請賜閼川不毛地之而已 含始與武官郞約爲死友 武官病卒 哭之慟甚 七日亦卒 時年十七歲 인용 목차
장보고(張保皐) 張保皐(羅紀作弓福) 鄭年(年或作連) 皆新羅人 但不知鄕邑父祖 皆善鬪戰 年復能沒海底行 五十里不噎 角其勇壯 保皐差不及也 年以兄呼保皐 保皐以齒 年以藝 常齟齬不相下 二人如唐 爲武寧軍小將 騎而用槍 無能敵者 後保皐還國 謁大王曰 遍中國以吾人爲奴婢 願得鎭淸海 使賊不得掠人西去 淸海新羅海路之要 今謂之莞島 大王與保皐萬人 此後海上無鬻鄕人者 保皐旣貴 年去職饑寒 在泗之漣氷縣〔氷 當作水〕 一日 言於戌將馮元規曰 我欲東歸乞食於張保皐 元規曰 若與保皐所負如何 奈何去取死其手 年曰 饑寒死 不如兵死快 況死故鄕耶 遂去謁保皐 飮之極歡 飮未卒 聞王弑國亂無主 保皐分兵五千人與年 持年手泣曰 非子不能平禍難 年入國誅叛者立王 王召保皐爲相 以年代守淸海 (此與新羅傳記頗異 以杜牧立傳故 兩存之) 論曰 杜牧言 天寶安祿山亂 朔方節度使安思順 以祿山從弟賜死 ..
흑치상지(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 百濟西部人 長七尺餘 驍毅有謀略 爲百濟達率 兼風達郡將 猶唐刺史云 蘇定方平百濟 常之以所部降 而定方囚老王 縱兵大掠 常之懼 與左右酋長十餘人遯去 嘯合逋亡 依任存山自固 不旬日歸者三萬 定方勒兵攻之 不克 遂復二百餘城 龍朔中 高宗遣使招諭 乃詣劉仁斬降 入唐爲左領軍員外將軍徉州刺史〔徉 唐書作洋〕 累從征伐 積功授爵 賞殊等 久之爲燕然道大摠管 與李多祚等擊突厥破之 左監門衛中郞將寶璧欲窮追邀功 詔與常之共討 寶璧獨進 爲虜所覆 擧軍沒 寶璧下吏誅 常之坐無功 會 周興等誣其與鷹揚將軍趙懷節叛 捕繫詔獄 投繯死 常之御下有恩 所乘馬爲士所箠 或請罪之 答曰 何遽以私馬鞭官兵乎 前後賞賜分麾下無留貲 及死 人皆哀其枉 인용 목차
김양(金陽) 金陽 字魏昕 太宗大王九世孫也 曾祖周元伊湌 祖宗基蘇判 考貞茹波珍湌 皆以世家爲將相 陽生而英傑 太和二年 興德王三年 爲固城郡大武〔武 唐作守〕 尋拜中原大尹 俄轉武州都督 所臨有政譽 開成元年丙辰 興德王薨 無嫡嗣 王之堂弟均貞 堂弟之子悌隆 爭嗣位 陽與均貞之子阿湌祐徵ㆍ均貞妹壻禮徵 奉均貞爲王 入積板宮 以族兵宿衛 悌隆之黨金明ㆍ利弘等來圍 陽陳兵宮門以拒之 曰 新君在此 爾等何敢兇逆如此 遂引弓射殺十數人 悌隆下裴萱伯射陽中股 均貞曰 彼衆我寡 勢不可遏 公其基佯退以爲後圖 陽於是突圍而出 至韓歧(一作漢祇)市 均貞沒於亂兵 陽號泣旻天 誓心白日 潛藏山野 以俟時來 至開成二年八月 前侍中祐徵收殘兵入淸海鎭 結大使弓福 謀報不同天之讎 陽聞之 募集謀士兵卒 以三年二月 入海 見祐徵與謀擧事 三月 以勁卒五千人襲武州至城下 州人悉降 進次南原 迎新羅兵與戰克之 ..
김인문(金仁問) 金仁問 字仁壽 太宗大王第二子也 幼而就學 多讀儒家之書 兼涉莊老浮屠之說 又善隷書射御鄕樂 行藝純熟 識量宏弘 時人推許 永徽二年 仁問年二十三歲 受主命入大唐宿衛〔主 當作王〕 高宗謂涉海來朝 忠誠可尙 特授左領軍衛將軍 四年 詔許歸國覲省 太宗大王授以押督州摠管 於是築獐山城以設險 太宗錄其功 授食邑三百戶 新羅屢爲百濟所侵 願得唐兵爲援助 以雪羞恥 擬諭宿衛 仁問乞師 會 高宗以蘇定方爲神丘道大摠管 率師討百濟 帝徵仁問 問道路險易ㆍ去就便宜 仁問應對尤詳 帝悅 制授神丘道副大摠管 勅赴軍中 遂與定方濟海 到德物島 主命太子與將軍庾信〔主 當作王〕ㆍ眞珠ㆍ天存等 以巨艦一百艘載兵迎 延之至能津口 賊瀕江屯兵 戰破之 乘勝入其都城滅之 定方俘王義慈及太子孝ㆍ王子泰等 廻唐 大王嘉尙仁問功業 授波珍湌 又加角干 尋 入唐宿衛如前 龍朔元年 高宗召謂曰 朕旣滅百濟 ..
이사부(異斯夫) 異斯夫(或云苔宗) 姓金氏 奈勿王四世孫 智度路王時 爲沿邊官 襲居道權謀 以馬戱誤加耶(或云加羅)國取之 至十三年壬辰 爲阿瑟羅州軍主 謀幷于山國 謂其國人愚悍 難以威降」 可以計服 乃多造木偶師子 分載戰舡 抵其國海岸 詐告曰 汝若不服 則放此猛獸踏殺之 其人恐懼則降 眞興王在位十一年 大寶元年 百濟拔高句麗道薩城 高句麗陷百濟金峴城 王乘兩國兵疲 命異斯夫出兵 擊之取二城 增築留甲士戌之 時高句麗遣兵來攻金峴城 不克而還 異斯夫追擊之大勝 인용 목차
거도(居道) 居道 失其族姓 不知何所人也 仕脫解尼師今爲干 時 于尸山國ㆍ居柒山國介居鄰境 頗爲國患 居道爲邊官 潛懷幷呑之志 每年一度集羣馬於張吐之野 使兵士騎之 馳走以爲戱樂 時人稱爲馬叔兩國人習見之 以爲新羅常事 不以爲怪 於是起兵馬 擊其不意 以滅二國 인용 목차
거칠부(居柒夫) 居柒夫(或云荒宗) 姓金氏 奈勿王五世孫 祖仍宿角干 父勿力伊湌 居柒夫少跅弛有遠志 祝髮爲僧 遊觀四方 便欲覘高句麗 入其境聞 法師惠亮開棠設經 遂詣聽講經 一日惠亮問曰 沙彌從何來 對曰 某新羅人也 其夕法師招來相見 握手密言曰 吾閱人多矣 見汝容貌 定非常流 其殆有異心乎 答曰 某生於偏方 未聞道理 聞師之德譽 來伏下風 願師不拒 以卒發蒙 師曰 老僧不敏 亦能識子 此國雖小 不可謂無知人者 恐子見執 故密告之 宜疾其歸 居柒夫欲還 師又語曰 相汝鷰頷鷹視 將來必爲將帥 若以兵行 無貽我害 居柒夫曰 若如師言 所不與師同好者 有如皦日 遂還國 返本從仕職 至大阿湌 眞興大王六年乙丑 承朝旨 集諸文士 修撰國史 加官波珍湌ㆍ十二年辛未 王命居柒夫 及仇珍大角湌ㆍ比台角湌ㆍ耽知迊湌ㆍ非西迊湌ㆍ奴夫波珍湌ㆍ四力夫波珍湌ㆍ比次夫大阿湌ㆍ未珍夫阿湌等 八將軍 與百濟侵高句..
을지문덕(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 未詳其世系 資沈鷙有智數 兼解屬文 隋開皇中〔開皇 當作大業〕 煬帝下詔征高句麗 於是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 出扶餘道 右翊衛大將軍于仲文 出樂浪道 與九軍至鴨淥水 文德受王命 詣其營詐降 實欲觀其虛實 述與仲文先奉密旨 若遇王及文德來則執之 仲文等將留之 尙書右丞劉士龍爲慰撫使 固止之 遂聽文德歸 深悔之 遣人 紿文德曰 更欲有議 可復來 文德不顧 遂濟鴨淥而歸 述與仲文旣失文德 內不自安 述以粮盡欲還 仲文謂以精銳追文德 可以有功 述止之 仲文怒曰 將軍仗十萬兵 不能破小賊 何顔以見帝 述等不得已而從之 度鴨淥水追之 文德見隋軍士有饑色 欲疲之 每戰輒北 述等一日之中七戰皆捷 旣恃驟勝 又逼羣議遂進東濟薩水 去平壤城三十里 因山爲營 文德遺仲文詩曰 神策究天文 妙算窮地理 戰勝功旣高 知足願云止 仲文答書諭之 文德又遣使詐降 請於述曰 若旋師者 當奉王朝..
김유신(金庾信) 金庾信 王京人也 十二世祖首露 不知何許人也 以後漢建武十八年壬寅登龜峰 望駕洛九村 遂至其地開國 號曰加耶 後改爲金官國 其子孫相承 至九世孫仇亥〔亥 恐是充字之訛見譯註〕 或云仇次休 於庾信爲曾祖 羅人自謂少昊金天氏之後 故姓金 庾信碑亦云 軒轅之裔 少昊之胤 則南加耶始祖首露與新羅同姓也 祖武力爲新州道行軍摠管 嘗領兵獲百濟王及其將四人 斬首一萬餘級 父舒玄 官至蘇判 大梁州都督安撫大梁州諸軍事 按庾信碑云 考蘇判金逍衍〔逍衍與舒玄音相似兩書之耳〕 不知舒玄或更名耶 或逍衍是字耶 疑故兩存之 初舒玄路見葛文王立宗之子肅訖宗之女萬明 心悅而目挑之 不待媒妁而合 舒玄爲萬弩郡太守 將與俱行 肅訖宗始知女子與玄野合 疾之囚於別第 使人守之 忽雷震屋門 守者驚亂 萬明從竇而出 遂與舒玄赴萬弩郡 舒玄庚辰之夜夢 熒或鎭二星降於己〔或 當作惑〕 萬明亦以辛丑之夜夢 見童..
무관(武官) 侍衛府 有三徒 眞德王五年置 將軍六人 神文王元年罷監置將軍位自級찬至阿찬爲之 大監六人 位自奈麻至阿찬爲之 隊頭十五人 位自舍知至沙찬爲之 項三十六人 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爲之 卒百十七人 位自先沮知至大舍爲之. 諸軍官 將軍共三十六人 掌大幢四人 貴幢四人 漢山停(羅人謂營爲停)三人 完山停三人 河西停二人 牛首停二人 位自眞骨上堂至上臣爲之 綠衿幢二人 紫衿幢二人 白衿幢二人 緋衿幢二人 黃衿幢二人 黑衿幢二人 碧衿幢二人 赤衿幢二人 靑衿幢二人 位自眞骨級찬至角干爲之 至景德王時 熊川州停加置三人. 大官大監 眞興王十年置 掌大幢五人 貴幢五人 漢山停四人 牛首停四人 河西停四人 完山停四人 無衿 綠衿幢四人 紫衿幢四人 白衿幢四人 緋衿幢四人 黃衿幢四人 黑衿幢四人 碧衿幢四人 赤衿幢四人 靑衿幢四人 共六十二人 着衿 眞骨(眞骨二字 恐是衍文)位自舍知至阿찬爲之 ..
직관(職官) 新羅官號 因時沿革 不同其名言 唐夷相雜 其曰侍中.郞中等者 皆唐官名 其義若可考 曰伊伐찬ㆍ伊찬等者 皆夷言 不知所以言之之意 當初之施設 必也職有常守 位有定員 所以辦其尊卑 待其人才之大小 世久文記缺落 不可得핵考而周詳 觀其第二南解王 以國事委任大臣 謂之大輔 弟三儒理王設位十七等 自是之後 其名目繁多 今採其可考者 以著于篇 大輔 南解王七年 以脫解爲之 儒理王九年置十七等 一曰伊伐찬(或云伊罰干 或云于伐찬 或云角干 或云角粲 或云舒發翰 或云舒弗한) 二曰伊尺찬(或云伊찬) 三曰잡찬(或云잡判 或云蘇判) 四曰波珍찬(或云海干 或云破彌干) 五曰大阿찬 從此至伊伐찬 唯眞骨受之 他宗則否 六曰阿찬(或云阿尺干 或云阿粲) 自重阿찬至四重阿찬 七曰一吉찬(或云乙吉干) 八曰沙찬(或云薩찬 或云沙돌干) 九曰級伐찬(或云級찬 或云及伐干) 十曰大奈麻(或云大奈末..
지리(地理) 新羅彊界 古傳記不同 杜佑通典云 其先本辰韓種 其國左百濟高麗二國東南 東濱大海 劉煦(當作구)唐書云 東南俱限大海 宋祁新書云 東南日本 西百濟 北高麗 南濱海 賈耽四夷述曰 辰韓在馬韓東 東抵海 北與濊接 新羅崔致遠曰 馬韓則高麗 卞韓則百濟 辰韓則新羅也 此諸說可謂近似焉 若新舊唐書皆云 卞韓苗裔在樂浪之地 新書又云 東距長人 長人者人長三丈 鋸牙鉤爪 搏人以食 新羅常屯弩士數千守之 此皆傳聞懸說 非實錄也 按兩漢志 樂浪郡距洛陽東北五千里 注曰 屬幽州 故朝鮮國也 則似與계林地分隔絶 又相傳 東海絶島上有大人國 而人無見者 豈有弩士守之者 今按新羅始祖赫居世 前漢五鳳元年甲子 開國 王都長三千七十五步 廣三千一十八步 三十五里 六部 國號曰徐耶伐 或云斯羅 或云斯盧 或云新羅 脫解王九年 始林有계怪 更名계林 因以爲國號 基臨王十年 復號新羅 初赫居世二十一年 築..
옥사(屋舍) 眞骨 室長廣不得過二十四尺 不覆唐瓦 不施飛詹 不雕懸魚 不飾以金銀鍮石五彩 不磨階石 不置三重階 垣墻不施梁棟 不塗石灰 簾綠禁錦계繡野草羅 屛風禁繡 床不飾玳瑁沈香. 六頭品 室長廣不過二十一尺 不覆唐瓦 不施飛詹重복공牙縣魚 不飾以金銀鍮石白랍五彩 不置巾(恐作中)階及二重階 階石不磨 垣墻不過八尺 又不施梁棟 不塗石灰 簾綠禁계繡綾 屛風禁繡 床不得飾玳瑁紫檀沈香黃楊 又禁錦천 不置重門及四方門 廐容五馬. 五頭品 室長廣不過十八尺 不用山楡木 不覆唐瓦 不置獸頭 不施飛詹重복花斗牙懸魚 不以金銀鍮石銅랍五彩爲飾 不磨階石 垣墻不過七尺 不架以梁 不塗石灰 簾綠禁錦계綾絹시 不作大門四方門 廐容三馬. 四頭品至百姓 室長廣不過十五尺 不用山楡木 不施藻井 不覆唐瓦 不置獸頭飛詹공牙懸魚 不以金銀鍮石銅랍爲飾 階체不用山石 垣墻不過六尺 又不架梁 不塗石灰 不作大門..
기용(器用) 眞骨 禁金銀及鍍金.六頭.五頭品 禁金銀及鍍金銀 又不用虎皮毬수답등. 四頭品至百姓 禁金銀鍮石朱裏平文物 又禁毬수답등虎皮大唐담等. 인용 목차
거기(車騎) 新羅 眞骨 車材不用紫檀沈香 不得帖玳瑁 亦不敢飾以金銀玉 褥子用綾絹已下 不過二重 坐子用鈿錦二色綾已下 緣用錦已下 前後헌用小文綾紗시已下 色以深靑碧紫紫粉 絡網用絲麻 色以紅緋翠碧 粧表且用絹布 色以紅緋靑표 牛勒及앙用시絹布 環禁金銀鍮石 步搖亦禁金銀鍮石. 六頭品 褥者用시絹已下 坐子用시絹布 無緣 前後헌若隨眞骨已上貴人行則不設 단自行則用竹겸若관席 緣以시絹已下 絡網用布 色以赤靑 牛勒及앙用布 環用鍮銅鐵. 五頭品 褥子只用氈若布 前後헌복用竹簾완席 緣以皮布 無勒 앙用麻 環用木鐵. 眞骨 鞍橋禁紫檀沈香 鞍천禁屆繡錦羅 鞍坐子禁屆繡羅 障泥但用麻油染 銜등禁金鍮石鍍金綴玉 靷추禁組及紫조. 眞骨女 鞍橋禁寶鈿 교韆鞍坐子禁屆羅 脊雜(一云 脊)禁屆繡羅 함등禁과 金綴玉 靷추禁雜金銀絲組. 六頭品 鞍橋禁紫檀沈香黃楊槐자及金綴玉 鞍천用皮 鞍坐子用綿紬..
색복(色服) 新羅之初 衣服之制 不可考色 至第二十三葉法興王 始定六部人服色 尊卑之制 猶是夷俗 至眞德在位二年 金春秋入唐 請襲唐儀 玄(當作太)宗皇帝詔可之 兼賜衣帶 遂還來施行 以夷易華 文武王在位四年 又革婦人之服 自此已後 衣冠同於中國. 我太祖受命 凡國家法度 多因羅舊 則至今朝廷士女之衣裳 蓋亦春秋請來之遺制歟 臣三奉使上國 一行衣冠與宋人無異 嘗入朝尙早 立紫宸殿門 一閤門員來問 何者是高麗人使 應曰 我是 則笑而去 又宋使臣劉逵ㆍ吳拭 來聘在館 宴次見鄕粧倡女 召來上陛 指闊袖衣ㆍ色絲帶ㆍ大裙 嘆曰 此皆三代之服 不擬尙行於此 知今之婦人禮服 蓋亦唐之舊歟 新羅年代綿遠 文史缺落 其制不可루數 但粗記其可見云爾 法興王制 自太大角干至大阿餐紫衣 阿餐至級餐緋衣 竝牙笏 大奈麻ㆍ麻靑衣 大舍至先沮知黃衣. 伊飡․잡飡錦冠 波珍飡 大阿飡衿荷緋冠 上堂大奈麻․赤位大舍組..
악(樂) 樂 新羅樂 三竹ㆍ三絃ㆍ拍板 大鼓ㆍ歌舞 舞二人 放角복頭 紫大袖 公란紅정 鍍金과腰帶 烏皮靴 三絃 一玄琴 二加耶琴 三琵琶 三竹 一大금 二中금 三小금. 玄琴 象中國樂部琴而爲之 按琴操曰 伏희作琴以修身理性 反其天眞也 又曰 琴長三尺六寸六分 象三百六十六日 廣六寸 象六合 文上曰池(池者水也 言其平) 下曰濱(濱者服也) 前廣後狹 象尊卑也 上圓下方 法天地也 五絃象五行 大絃爲君 小絃爲臣 文王ㆍ武王加二絃 又風俗通曰 琴長四尺五寸者 法四時五行 七絃法七星 玄琴之作也 新羅古記云 初晉人以七絃琴送高句麗 麗人雖知其爲樂器 而不知其聲音反鼓之之法 購國人能識其音而鼓之者 厚賞 時第二相王山岳存其本樣 頗改易其法制而造之 兼製一百餘曲以奏之 於時玄鶴來舞 遂名玄鶴琴 後但云玄琴 羅人沙찬공永子玉寶高 入地理山雲上院 學琴五十年 自製新調三十曲 傳之續命得 得傳之貴..
제사(祭祀) 按新羅宗廟之制 第二代南解王三年春 始立始祖赫居世廟 四時祭之 以親妹阿老主祭 第二十二代智證王 於始祖誕降之地奈乙 創立神宮以享之 至第三十六代惠恭王 始定五廟 以味鄒王爲金姓始祖 以太宗大王ㆍ文武大王平百濟ㆍ高句麗有大功德 竝爲世世不毁之宗 兼親廟二爲五廟 至第三十七代宣德王 立社稷檀 又見於祀典 皆境內山川 而不及天地者 蓋以王制曰 天子七廟 諸侯五廟 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 又曰 天子祭天地天下名山大川 諸侯祭社稷 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是故 不敢越禮而行之者歟 然其檀堂之高下ㆍ유門之內外ㆍ次位之尊卑ㆍ陳設登降之節 尊爵ㆍ변豆ㆍ牲牢ㆍ冊祝之禮 不可得而推也 但粗記其大略云爾. 一年六祭五廟 謂正月二日ㆍ五日ㆍ五月五日ㆍ七月上旬ㆍ八月一日ㆍ十五日 十二月寅日 新城北門祭八착(사) 豊年用大牢 凶年用小牢 立春後亥日 明活城南熊殺谷祭先農 立夏後亥日 新城北門祭中農 立秋..
의자왕(義慈王) 義慈王 武王之元子 雄勇有膽決 武王在位三十三年立爲太子 事親以孝 與兄弟以友 時號海東曾子 武王薨 太子嗣位 太宗遣祠部郞中鄭文表 冊命爲桂國帶方郡王百濟王 秋八月 遣使入唐表謝 兼獻方物. 二年 春正月 遣使入唐朝貢 二月 王巡撫州郡 慮因除死罪皆原之 秋七月 王親帥兵侵新羅 下선후等四十餘城 八月 遣將軍允忠領兵一萬 攻新羅大耶城 城主品釋與妻子出降 允忠盡殺之 斬其首傳之王都 生獲男女一萬餘人 分居國西州縣 留兵守其城 王賞允忠功 馬二十匹 穀一千石. 三年 春正月 遣使入唐朝貢 冬十一月 王與高句麗和親 謀欲取新羅黨項城 以塞入朝之路 遂發兵攻之 羅王德曼遣使請救於唐 王聞之罷兵. 四年 春正月 遣使入唐朝貢 太宗遣司農丞相里玄獎 告諭兩國 王奉表陳謝 立王子隆爲太子 大지 秋九月 新羅將軍庾信 領軍來侵取七城. 五年 夏五月 王聞太宗親征高句麗 徵兵新羅 ..
무왕(武王) 武王 諱璋 法王之子 風儀英偉 志氣豪傑 法王卽位翌年薨 子嗣位. 三年 秋八月 王出兵圍新羅阿莫山城(一名母山城) 羅王眞平遣精騎數千拒戰之 我兵失利而還 新羅築小타@畏石@泉山@甕岑四城 侵逼我疆境 王怒令佐平解수 帥步騎四萬 進攻其四城 新羅將軍乾品 武殷帥衆拒戰 解수不利 引軍退於泉山西大澤中 伏兵以待之 武殷乘勝 領甲卒一千追至大澤 伏兵發急擊之 武殷墜馬 士卒驚駭 不知所爲 武殷子貴山大言曰 吾嘗受敎於師 曰士當軍無退 豈敢奔退以墜師敎乎 以馬授父 卽與小將추項揮戈力鬪以死 餘兵見此益奮 我軍敗績 解수僅免 單馬以歸. 六年 春二月 築角山城 秋八月 新羅侵東鄙. 七年 春三月 王都雨土 畵暗 夏四月 大旱 年饑. 八年 春三月 遣한率燕文進入隋朝貢 又遣佐平孝진入貢 兼請討高句麗 煬帝許之 令점高句麗動靜 夏五月 高句麗來攻松山城 不下 移襲石頭城 虜男女三..
법왕(法王) 法王 諱宣(或云孝順) 惠王之長子 惠王薨 子宣繼位(隋書以宣爲 昌王之子.) 冬十二月 下令禁殺生 收民家所養鷹요放之 漁獵之具焚之. 二年 春正月 創王興寺 度僧三十人 大旱 王辛漆岳寺祈雨 夏五月薨 上諡曰法. 인용 목차
혜왕(惠王) 惠王 諱季 明王第二子 昌王薨 卽爲. 二年 王薨 諡曰惠. 인용 목차
위덕왕(威德王) 威德王 諱昌 聖王之元子也 聖王在位三十二年薨 繼位. 元年 冬十月 高句麗大擧兵來攻熊川城 敗륙而歸. 六年 夏五月丙辰朔 日有食之. 八年 秋九月 遣兵侵掠新羅邊境 羅兵出擊敗之 死者一千餘人. 十四年 秋九月 遣使入陳朝貢. 十七年 高齊後主拜王 爲使持節侍中車騎大將軍帶方郡公百濟王. 十八年 高齊後主又以王 爲使持節都督東靑州諸軍事東靑州刺史. 十九年 遣使入齊朝貢 秋九月庚子朔 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 秋九月 遣使入陳朝貢 冬十月 侵新羅西邊州郡 新羅伊찬世宗帥兵擊破之 十一月 遣使入宇文周朝貢. 二十五年 遣使入宇文周朝貢. 二十六年 冬十月 長星竟天 二十日而滅 地震. 二十八年 王遣使入隋朝貢 隋高祖詔拜王 爲上開府儀同三司帶方郡公. 二十九年 春正月 遣使入隋朝貢. 三十一年 冬十一月 遣使入陳朝貢. 三十三年 遣使入陳朝貢. 三十六年 隋平陳 有一戰..
성왕(聖王) 聖王 諱明농 武寧王之子也 智識英邁能斷事 武寧薨 繼位 國人稱爲聖王 秋八月 高句麗兵至浿水 王命左將志忠 帥步騎一萬 出戰退之. 二年 梁高祖詔 冊王爲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綏東將軍百濟王. 三年 春二月 與新羅交聘. 四年 冬十月 修葺熊津城 立沙井柵. 七年 冬十月 高句麗王興安躬帥兵馬來侵 拔北鄙穴城 命佐平燕謨 領步騎三萬 拒戰於五谷之原 不克 死者二千餘人. 十年 秋七月甲辰 星隕如雨. 十二年 春三月 遣使入梁朝貢 夏四月丁卯 熒惑犯南斗. 十六年 春 移都於泗비(一名所夫里) 國號南扶餘. 十八年 秋九月 王命將軍燕會 攻高句麗牛山城 不克. 十九年 王遣使入梁朝貢 兼表請毛詩博士 涅槃等經義 병工匠@畵帥等 從之. 二十五年 秋正月己亥朔 日有食之. 二十六年 春正月 高句麗王平成與세謀 攻漢北獨山城 王遣使請救於新羅 羅王命將軍朱珍領甲卒三千發之 朱珍日..
무령왕(武寧王) 武寧王 諱斯摩(或云隆) 矣大王之第三子也 身長八尺 眉目如畵 仁慈寬厚 民心歸附 矣大在位 二十三年薨 卽位 春正月 佐平苩加據加林城叛 王帥兵馬至牛頭城 命한率解明討之 苩加出降王斬之 投於白江. 論曰 春秋月 人臣無將 將而必誅 若苩加之元惡大대 則天地所不容 不卽罪之 至是 自知難免謀叛 而後誅之 晩也. 冬十一月 遣達率優永 帥兵五千 襲高句麗水谷城. 二年 春 民饑且疫 冬十一月 遣兵侵高句麗邊境. 三年 秋九月 靺鞨요馬首柵 進攻高木城 王遣兵五千擊退之 冬 無氷. 六年 春 大疫 三月至五月 不雨 川澤竭 民饑 發倉賑救 秋七月 靺鞨來侵破高木城 殺盧六百餘人. 七年 夏五月 立二柵於高木城南 又築長嶺城 以備靺鞨 冬十月 高句麗將高老與靺鞨謀 欲攻漢城 進屯於橫岳下 王出師戰退之. 十年 春正月 下令完固堤防 驅內外游食者歸農. 十二年 夏四月 遣使..
동성왕(東城王) 東城王 諱牟大(或作摩牟) 文周王弟昆支之子 膽力過人 善射百發百中 三斤王薨 卽位. 四年 春正月 拜眞老爲兵官佐平 兼知內外兵馬事 秋九月 靺鞨襲破漢山城 盧三百餘戶以歸 冬十月 大雪丈餘. 五年 春 王以獵出至漢山城 撫問軍民 浹旬乃還 夏四月 獵於熊津北 獲神鹿. 六年 春二月 王聞南齊祖道成冊高句麗巨璉爲驃騎大將軍 遣使上表請內屬 許之 秋七月 遣內法佐平沙若思如南齊朝貢 若思至西海中 遇高句麗兵 不進. 七年 夏五月 遣使聘新羅. 八年 春二月 拜苩加爲衛士佐平 三月 遣使南齊朝貢 秋七月 重修宮室 築牛頭城 冬十月 大閱於宮南. 十年 魏遣兵來伐 爲我所敗. 十一年 秋 大有年 國南海村人獻合穎禾 冬十月 王設壇祭天地 十一月 宴群臣於南堂. 十二年 秋七月 徵北部人年十五歲已上 築沙峴@耳山二城 九月 王田於國西泗비 原 拜燕突爲達率 冬十一月 無氷...
삼근왕(三斤王) 三斤王(或云壬乞) 文周王之長子 王薨 繼位 年十三歲 軍國政事一切委於佐平解仇. 二年 春 佐平解仇與恩率燕信聚衆 據大豆城叛 王明佐平眞男 以兵二千討之 不克 更命德率眞老 帥精兵五百 擊殺解仇 燕信奔高句麗 收其妻子 斬於熊津市. 論曰 春秋之法 君弑而賊不討 則深責之 以爲無臣子也 解仇賊害文周 其子三斤繼立 非徒不能誅之 又委之以國政 至於據一城以叛 然後再興大兵以克之 所謂履霜不戒 馴致堅氷 熒熒不滅 至于炎炎 其所由來漸矣 唐憲宗之弑 三世而後僅能殺其賊 況海隅之荒僻 三斤之童蒙又烏足道哉. 三月己酉朔 日有食之. 三年 春夏 大旱 秋九月 移大豆城於斗谷 冬十一月 王薨. 인용 목차
문주왕(文周王) 文周王(或作汶洲) 蓋鹵王之子也 初비有王薨 蓋鹵嗣位 文周輔之 位至上佐平 蓋鹵在位三十一年 高句麗來侵圍漢城 蓋鹵영城自固 使文周求救於新羅 得兵一萬廻 麗兵雖退 城破王死 遂卽位 性柔不斷 而亦愛民 百姓愛之 冬十月 移都於熊津. 二年 春二月 修葺大豆山城 移漢北民戶 三月 遣使朝宋 高句麗塞路 不達而還 夏四月 耽羅國獻方物 王喜 拜使者爲恩率 秋八月 拜解仇爲兵官佐平. 三年 春二月 重修宮室 夏四月 拜王弟昆支爲內臣佐平 封長子三斤爲太子 五月 黑龍見熊津 秋七月 內臣佐平昆支卒. 四年 秋八月 兵官佐平解仇 擅權亂法 有無君之心 王不能制 九月 王出獵宿於外 海仇使절害之 遂薨.(四年 恐是衍文 據年表在位不過三年) 인용 목차
개로왕(蓋鹵王) 蓋鹵王(或云近晉婁) 諱慶司 毘有王之長子 毘有在位二十九年薨 嗣. 十四年 冬十月癸酉朔 日有食之. 十五年 秋八月 遣將侵高句麗.南鄙 冬十月 葺雙峴城 設大柵於靑水嶺 分北漢山城士卒戍之. 十八年 遣使朝魏上表曰 臣立國東極 豺狼隔路 雖世承靈化 莫由奉藩 瞻望雲闕 馳情罔極 凉風微應 伏惟皇帝陛下 協和天休 不勝係仰之情 謹遣私署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斯侯長史餘禮@龍양將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 投舫波阻 搜俓玄津 託命自然之運 遣進萬一之誠 神祗垂感 皇靈洪覆 克達天庭 宣暢臣志 雖旦聞夕沒 永無餘恨 又云 臣與高句麗 源出扶餘 先世之時 篤崇舊款 其祖소輕發隣好 親率士衆 凌踐臣境 臣祖須整於電邁 應機馳擊 矢石暫交 梟창소首 自爾已來 莫강南顧 子빙氏數終 餘燼奔竄 醜類漸盛 遂見凌逼 구怨連禍 三十餘載 財탄力竭 轉自孱숙 若天慈曲금 遠及無外 速遣一將 來救..
비유왕(毘有王) 毘有王 久爾辛王之長子(或云 전支王庶子 未知孰是) 美姿貌 有口辯 人所推重 久爾辛王薨 卽位. 二年 春二月 王巡撫四部 賜貧乏穀有差 倭國使至 從者五十人. 三年 秋 遣使入宋朝貢 冬十月 上佐平餘信卒 以解須爲上佐平 十一月 地震 大風飛瓦 十二月 武氷. 四年 夏四月 宋文皇帝以王復修職貢 降使冊授先王暎爵號.(전支王十二年 東晉冊命爲使持節道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將軍百濟王.) 七年 春夏 不雨 秋七月 遣使入新羅請和. 八年 春二月 遣使新羅 送良馬二匹 秋九月 又送白鷹 冬十月 新羅報聘以良金明珠. 十四年 夏四月戊年朔 日有食之 冬十月 遣使入宋朝貢. 二十一年 夏五月 宮南池中有火 如車輪冬夜而滅 秋七月 旱 穀不熟 民饑 流入新羅者多. 二十八年 星隕如雨 星패于西北 長二丈許 秋八月 蝗害穀 年饑. 二十九年 春三月 王獵於漢山 秋九月 黑龍見漢江 ..
구이신왕(久爾辛王) 久爾辛王 腆支王長子 腆支王薨 卽位. 八年 冬十二月 王薨. 인용 목차
전지왕(腆支王) 腆支王(或云直支) 梁書 名映 阿莘之元子 阿莘在位第三年立爲太子 六年出質於倭國 十四年王薨 王仲弟訓解攝政 以待太子還國 季弟첩禮殺訓解 自立爲王 전支在倭聞訃 哭泣請歸 倭王以兵士百人衛送 旣至國界 漢城人解忠來告曰 大王棄世 王弟첩禮殺兄自立 願太子無輕入 전支留倭人自衛 依海島以待之 國人殺첩禮 迎전支卽位 妃八須夫人 生子久爾辛.(暎 必是전之訛) 二年 春正月 王謁東明요 祭天地於南壇 大赦 二月 遣使入晉朝貢 秋九月 以解忠爲達率 賜漢城租一千石. 三年 春二月 拜庶第餘信爲內臣佐平 解須爲內法佐平 解丘爲兵官佐平 皆王戚也. 四年 春正月 拜餘信爲上佐平 委以軍國政事 上佐平之職始於此 若今之용宰. 五年 倭國遣使送夜明珠 王優禮待之. 十一年 夏五月甲申 彗星見. 十二年 東晉安帝遣使冊命王爲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將軍百濟王. 十三年 春正月甲戌..
아신왕(阿莘王) 阿莘王(或云阿芳) 枕流王之元子 初生於漢城別宮 神光炤夜 及壯志氣豪邁 好鷹馬 王薨時 年少 故叔父辰斯繼位 八年薨 卽位. 二年 春正月 謁東明廟 又祭天地於南壇 拜眞武爲左將 委以兵馬事 武王之親구 沈毅有大略 時人服之 秋八月 王謂武曰 關彌城者我北鄙之襟要也 今爲高句麗所有 此寡人之所痛惜 而卿之所宜用心而雪恥也 遂謀將兵一萬伐高句麗南鄙 武身先士卒以冒矢石 意復石峴等五城 先圍關彌城 麗人영城固守 武以糧道不繼 引而歸. 三年 春二月 立元子전支爲太子 大赦 拜庶弟洪爲內臣佐平 秋七月 與高句麗戰於水谷城下敗績 太白書見. 四年 春二月 星패于西北 二十日而滅 秋八月 王命左將眞武等伐高句麗 麗王談德親帥兵七千 陳於浿水之上拒戰 我軍大敗 死者八千人 冬十一月 王欲報浿水之役 親帥兵七千人過漢水 次於靑木嶺下 會大雪 士卒多凍死 廻軍至漢山城 勞軍士. 六..
진사왕(辰斯王) 辰斯王 近仇首王之仲子 枕流之弟 爲人강勇 總惠多智略 枕流智薨也 太子少 故叔父辰斯卽位. 二年 春 發國內人年十五歲已上 設關防 自靑木嶺 北距八건城 西至於海 秋七月 원想害穀 八月 高句麗來侵. 三年 春正月 拜眞嘉謨爲達率 豆知爲恩率 秋九月 與靺鞨戰關彌嶺 不捷. 五年 秋九月 王遣兵侵충高句麗南鄙. 六年 秋七月 星패于北河 九月 王命達率眞嘉謨伐高句麗 拔都건城 虜得二百人王拜嘉謨爲兵官佐平 冬十月 獵於狗原 七日及返. 七年 春正月 重修宮室 穿池造山 以養奇禽異卉 夏四月 靺鞨攻陷北鄙赤峴城 秋七月 獵國西大島 王親射鹿 八月 又獵橫岳之西. 八年 夏五月丁卯朔 日有食之 秋七月 高句麗王談德師兵四萬 來攻北鄙 陷石峴等十餘城 王聞談德能用兵 不得出拒 漢水北諸部落多沒焉 冬十月 高句麗攻拔關爾城 王田於狗原 經旬不返 十日月 薨於狗原行宮. 인용..
침류왕(枕流王) 枕流王 近仇首王之元子 母曰阿이夫人 繼父卽位 秋七月 遣使入晉朝貢 九月 胡僧摩羅 難타自晉至 王인致宮內禮敬焉 佛法始於比. 二年 春二月 創佛寺於漢山 度僧十人 冬十一月 王薨 인용 목차
근구수왕(近仇首王) 近仇首王 (一云諱須) 近肖古王之子 先是 高句麗國岡王斯由親來侵 近肖古王遣太者拒之 至半乞壤將戰 高句麗人斯紀本百濟人 誤傷國馬蹄 懼罪奔於彼 至是環來 告太子曰 彼師雖多 皆備數疑兵而已 其驍勇喩赤旗 苦先破之 其餘不攻自潰 太子從之 進擊大敗之 追奔逐北 至於水谷城之西北 將軍莫古解諫曰 嘗聞道家之言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今所得多矣 何必求多 太子善之止焉 乃積石爲表 登基上顧左右曰 今日之後 疇克再至於比乎 其地有嚴石 하苦馬분者 他人至今呼爲太子馬철 近肖古在位三十年횡 卽位. 二年 以王수眞高道爲內臣佐平 委以政事 冬十一月 高句麗來侵不도. 三年 冬十月 王將兵三萬 侵高句麗平壤城 十一月 高句麗來侵. 五年 春三月 遺使朝晉 其使海上遇惡風 不達而還 夏四月 雨土竟日. 六年 大疫 夏五月 地裂 深五丈 橫廣三丈 三日乃合. 八年 春 不雨至六月..
근초고왕(近肖古王) 近肖古王 比流王第二子也 體貌奇偉 有遠識 契王薨 繼位. 二年 春正月 祭天地神祇 拜眞淨爲朝廷佐平 淨王后親戚 性한戾不仁 臨事苛細 恃勢自用 國人疾之. 二十一年 春三月丁巳朔 日有食之 遣使新羅送良馬二匹. 二十四年 秋九月 高句麗王斯由帥步騎二萬 來屯雉壤 分兵侵奪民戶 王遣太子以兵徑至雉壤 急擊破之 獲五千餘級 其虜獲分賜壯士 冬十一月 大閱於漢水南 旗幟皆用黃. 二十六年 高句麗擧兵來 王聞之伏兵於浿河上 俟其至急擊之 高句麗兵敗北 冬 王與太子 帥精兵三萬 侵高句麗攻平壤城 麗王斯由力戰拒之 中流矢死 王引軍退 移都漢山. 二十七年 春正月 遣使入晉朝貢 秋七月 地震. 二十八年 春二月 遣使入晉朝貢 秋七月 築城於靑木嶺 禿山城主率三百人奔新羅. 三十年 秋七月 高句麗來攻北鄙水谷城陷之 王遣將拒之 不克 王又將大擧兵報之 以年荒不果 冬十一月 ..
계왕(契王) 契王 汾西王之長子也 天資剛勇 善騎射 初汾西之薨也 契王幼不得立 比流王在位四十一年薨 卽位. 三年 秋九月 王薨. 인용 목차
비류왕(比流王) 比流王 仇首王第二子 性寬慈愛人 又强力善射 久在民間 令譽流聞 及汾西之終 雖有子皆幼不得立 是以 爲臣民推戴 卽位. 五年 春正月內子朔 日有食之. 九年 春二月 發使巡問百姓疾苦 其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 賜穀人三石 夏四月 謁東明廟 拜解仇爲兵官佐平. 十年 春正月 祀天地於南郊 王親割牲. 十三年 春 旱 大星西流 夏四月 王都井水溢 黑龍見其中. 十七年 秋八月 築射臺於宮西 每以朔望習射. 十八年 春正月 以王庶弟優福爲內臣佐平 秋七月 太白晝見 國南蝗害穀. 二十二年 冬十月 天有聲 如風浪相激 十一月 王獵於狗原北 手射鹿. 二十四年 秋七月 有雲如赤烏夾日 九月 內臣佐平優福據北漢城叛 王發兵討之. 二十八年 春夏 大旱 草木枯江水竭 至秋七月乃雨 年饑 人相食. 三十年 夏五月 星隕 王宮火連燒民戶 秋十月 修宮室 拜眞義爲內臣佐平 冬十二月 雷. ..
책계왕(責稽王) 責稽王(或云靑稽) 古??王子 身長大 志氣雄傑 古??薨 卽位 王徵發丁夫楫慰禮城 古句麗伐帶方 帶方請救於我 先是 王娶帶方王女寶菓爲夫人 故曰 帶方我남甥之國 不可不副其請 遂出師救之 高句麗怨 王盧其侵寇 修阿旦城@蛇城備之. 二年 春正月 謁東明廟. 十三年 秋九月 漢與貊人來侵 王出禦爲敵兵所害薨. 汾西王 責稽王長子 幼而聰惠 儀表英挺 王愛之不離左右 及王薨繼而卽位 冬十月 大赦. 二年 春正月 謁東明廟. 五年 夏四月 彗星晝見. 七年 春二月 潛師襲取樂浪西縣 冬十月 王爲樂浪太守所遣刺客賊害薨. 인용 목차
고이왕(古爾王) 古爾王 蓋婁王之第二子也 仇首王在位二十一年薨 長子沙伴嗣位 而幼少不能爲政 肖古王母弟古??卽位. 三年 冬十月 王獵西海大島 手射四十鹿. 五年 春正月 祭天地用鼓吹 二月 田於釜山 五旬乃返 夏四月 震王宮門柱 黃龍自基門飛出. 六年 春正月 不雨 至夏五月 乃雨. 七年 遣兵侵新羅 夏四月 拜眞忠爲左將 委以內外兵馬事 秋七月 大閱於石川 雙雁起於川上 王射之皆中. 九年 春二月 命國人開稻田於南澤 夏四月 以叔父質爲右輔 質性忠毅 謀事無失 秋七月 出西門觀射. 十年 春正月 設大壇 祀天地山川. 十三年 夏 大旱無麥 秋八月 魏幽州刺史毋丘儉與樂浪太守劉茂 朔方太守王遵伐高句麗 王乘虛遣左將眞忠 襲取樂浪邊民 茂聞之怒 王恐見侵討 還其民口. 十四年 春正月 祭天地於南壇 二月 拜眞忠爲右輔 眞勿爲左將 委以兵馬事. 十五年 春夏 旱 冬 民饑 發倉賑恤 ..
구수왕(仇首王) 仇首王(或云貴須) 肖古王之長子 身長七尺 威儀秀異 肖古在位四十九年薨 卽位. 三年 秋八月 靺鞨來圍赤峴城 城主固拒 賊退歸 王帥勁騎八百追之 戰沙道城下破之 殺獲甚衆. 四年 春二月 設二柵於沙道城側 東西相去十里 分赤峴城卒戌之. 五年 王遣兵圍新羅獐山城 羅王親帥兵擊之 我軍敗績. 七年 冬十月 王城西門火 靺鞨冠北邊 遣兵拒之. 八年 夏五月 國東大水 山崩四十餘所 六月戊辰晦 日有食之 秋八月 大閱於漢水之西. 九年 春二月 命有司修堤防 三月 下令勸農事 夏六月 王都雨魚 冬十月 遣兵入新羅牛頭鎭 抄掠民戶 羅將忠萱領兵五千 逆戰於態谷大敗 單騎而遁 十一月庚申晦 日有食之. 十一年 秋七月 新羅一吉飡連珍來侵 我軍逆戰於烽山下 不克 冬十月 太白晝見. 十四年 春三月 雨雹 夏四月 大旱 王祈東明廟 乃雨. 十六年 冬十月 王田於寒泉 十一月 大疫 ..
초고왕(肖古王) 肖古王(一云素古)蓋婁王之子 蓋婁在位三十九年薨 嗣位. 二年 秋七月 潛師襲破新羅西鄙二城 虜獲男女一千而還 八月 羅王遺一吉飡興宣 領兵二萬 來侵國東諸城 羅王又親帥精騎八千繼之 掩至漢水 王度羅兵衆不可敵 乃還前所掠. 五年 春三月丙寅晦 日有食之 冬十月 出兵侵新羅邊鄙. 二十一年 冬十月 無雲而雷 星패于西北 二十日而滅. 二十二年 夏五月 王都井及漢水皆竭. 二十三年 春二月 重修宮室 出師攻新羅母山城. 二十四年 夏四月丙牛朔 日有食之 秋七月 我軍與新羅戰於拘壤敗北 死者五百餘人. 二十五年 秋八月 出兵襲新羅西境圓山鄕 進圍무谷城 新羅將軍仇道帥馬兵五百拒之 我兵佯退 仇道追至蛙山 我兵反擊之大克. 二十六年 秋九月 蚩尤旗見干角亢. 三十四年 秋七月 地震 遺兵侵新羅邊境. 三十九年 秋七月 出兵攻新羅腰車城拔之 殺其城主薛夫 羅王奈解怒 命伊伐飡..
개루왕(蓋婁王) 蓋婁王 己婁王之子 性恭順有操行 己婁在位五十二年薨 卽位. 四年 夏四月 王獵漢山. 五年 春二月 築北漢山城. 1. 衍文 十年 秋八月庚子 熒惑犯南斗一. 二十八年 春正月丙申晦 日有食之 冬十月 新羅阿飡吉宣謀叛 事露來奔 羅王移書請之 二十八年 春正月 丙申晦 日有食 冬十月. 新羅阿찬吉宣謀叛 事露來망. 羅王移書請之不送 羅王怒出師來伐 諸城堅壁自守不出 羅兵絶糧而歸. 論曰 春秋時려僕來奔魯 季文子曰 見有禮於其君者 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 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전之逐鳥雀也 觀려僕 不度於善而在於凶德 是以去之 今吉宣赤姦賊之人 百濟王納而匿之 是謂 掩賊爲藏者也 由是 失린國之和 使民困於兵革之役 其不明甚矣. 三十九年 王薨. 인용 목차
기루왕(己婁王) 己婁王 多婁王之元子 志識宏遠 不留心細事 多婁王在位第六年立爲太子 至五十年王薨 繼位. 九年 春正月 遺兵侵新羅邊境 夏四月乙巳 客星入紫微. 十一年 秋八月乙未晦 日有食之. 十三年 夏六月 他震裂陷民屋 死者多. 十四年 春三月 大旱無麥 夏六月 大風拔木. 十六年 夏六月戊戌朔 日有食之. 十七年 秋八月 橫岳大石五 一時隕落. 二十一年 夏四月 二龍見漢江. 二十三年 秋八月 隕霜殺菽 冬十月 雨雹. 二十七年 王獵漢山獲神鹿. 二十九年 遺使新羅請和. 三十一年 冬 無氷. 三十二年 春夏 旱 年饑民相食 秋七月 靺鞨入牛谷 奪掠民口而歸. 三十五年 春三月 地震 冬十月 又震. 三十七年 遺使聘新羅. 四十年 夏四月 관巢于都城門上 六月 大雨浹旬 漢江水漲 漂毁民屋 秋七月 命有司補 水損之田. 四十九年 新羅爲靺鞨所侵掠 移書請兵 王遺五將軍救之...
다루왕(多婁王) 多婁王 溫祚王之元子 器宇寬厚有威望 溫祚王在位第二十八年立爲太子 至四十六年王薨 繼位. 二年 春正月 謁始祖東明廟 二月 王祀天地於南壇. 三年 冬十月 東部屹于與靺鞨戰於馬首山西克之 殺獲甚衆 王喜 賞屹于馬十匹 租五百石. 四年 秋八月 高木城昆優與靺鞨戰大克 斬首二百餘級 九月 王田於橫岳下 連中雙鹿 衆人歎美之. 六年 春正月 立元子己婁爲太子 大赦 二月 下令國南州郡 始作稻田. 七年 春二月 右輔解婁卒 年九十年歲 以東部屹于爲右輔 夏四月 東方有赤氣 秋九月 靺鞨攻陷馬首城 放火燒百姓廬屋 冬十月 又襲甁山柵. 十年 冬十月 右輔屹于爲左輔 北部眞會爲右輔 十一月 地震聲如雷. 十一年 秋穀不成 禁百姓私釀酒 冬十月 王巡撫東西兩部 貧不能自存者給穀人二石. 二十一年 春二月 宮中大槐樹自枯 三月 左輔屹干卒 王哭之哀. 二十八年 春夏 旱 盧囚赦死..
온조왕(溫祚王) 百濟始祖溫祚王 其父鄒牟 或云朱蒙 自北扶餘逃難 至卒本扶餘 扶餘王無子 只有三女子 見朱蒙 知非常人 以第二女妻之 未幾扶餘王薨 朱蒙嗣位 生二子 長曰沸流 次曰溫祚(或云 朱蒙到卒本 娶越郡女 生二子) 及朱蒙在北扶餘所生子來爲太子 沸流.溫祚 恐爲太子所不容 遂與烏干.馬黎等十臣南行 百姓從之者多 遂至漢山 登負兒嶽 望可居之地 沸流欲居於海濱 十臣諫曰 惟此河南之地 北帶漢水 東據高岳 南望沃澤 西阻大海 其天險地利 難得之勢 作都於斯 不亦宜乎 沸流不聽 分其民 歸彌鄒忽以居之 溫祚都河南慰禮城 以十臣爲輔翼 國號十濟 是前漢成帝鴻嘉三年也 沸流以彌鄒土濕水鹹 不得安居 歸見慰禮 都邑鼎定 人民安泰 遂慙悔而死 其臣民皆歸於慰禮 後以來時百姓樂從 改號百濟 其世系與高句麗 同出扶餘 故以扶餘爲氏 (一云 始祖沸流王 其父優台 北扶餘王解扶婁庶孫 母召西奴 卒..
보장왕(寶藏王) 王諱藏(或云 寶藏) 以失國故 無諡 建武王弟大陽王之子也 建武王在位第二十五年 蓋蘇文弑之 立藏繼位 新羅謀伐百濟 遣金春秋乞師 不從 二年 春正月 封父爲王 遣使入唐朝貢 三月 蘇文告王曰 三敎譬如鼎足 闕一不可 今儒釋幷興 而道敎未盛 非所謂備天下之道術者也 伏請遣使於唐 求道敎以訓國人 大王深然之 奉表陳請 太宗遣道士叔達等八人 兼賜老子道德經 王喜 取僧寺館之 閏六月 唐太宗曰 蓋蘇文弑其君而專國政 誠不可忍 以今日兵力 取之不難 但不欲勞百姓 吾欲使契丹ㆍ靺鞨擾之何如 長孫無忌曰 蘇文自知罪大 畏大國之討 嚴設守備 陛下姑爲之隱忍 彼得以自安 必更驕惰 愈肆其惡 然後討之未晩也 帝曰善 遣使持節備禮冊命 詔曰 懷遠之規 前王令典 繼世之義 列代舊章 高句麗國王藏 器懷韶敏 識宇詳正 早習禮敎 德義有聞 肇承藩業 誠款先著 宜加爵命 允玆故實 可上柱國遼東郡..
영류왕(榮留王) 榮留王 諱建武(一云成) 嬰陽王異母弟也 嬰陽在位二十九年薨 卽位 二年 春二月 遣使如唐朝貢 夏四月 王幸卒本 祀始祖廟 五月 王至自卒本 四年 秋七月 遣使如唐朝貢 五年 遣使如唐朝貢 唐高祖 感隋末戰士多陷於此 賜王詔書曰 朕恭膺寶命 君臨率土 祗順三靈 懷柔萬國 普天之下 情均撫字 日月所炤 咸使乂安 王統攝遼左 世居藩服 思稟正朔 遠循職貢 故遣使者 跋涉山川 申布誠懇 朕甚嘉揖(揖 舊唐書作焉) 方今六合寧晏 四海淸平 玉帛旣通 道路無壅 方申緝睦(緝 同上書作輯 蓋相通也) 永敦聘好 各保疆場 豈非盛美 但隋氏季年 連兵搆難 攻戰之所 各失其氓 遂使骨肉乖離 室家分析 多歷年歲 怨曠不申 今二國通和 義無阻異 在比所有高句麗人等 已令追括 尋卽遣送 彼處所有此國人者 王可放還 務盡綏育之方(綏 同上書作撫) 共弘仁恕之道 於是 悉搜括華人 以送之 數至萬..
영양왕(嬰陽王) 嬰陽王(一云平陽) 諱元(一云大元) 平原王長子也 風神俊爽 以濟世安民自任 平原王在位七年立爲太子 三十二年王薨 太子卽位 隋文帝遣使 拜王爲上開府儀同三司 襲爵遼東郡公 賜衣一襲 二年 春正月 遣使入隋 奉表謝恩進奉 因請封王 帝許之 三月 策封爲高句麗王 仍賜車服 夏五月 遣使謝恩 三年 春正月 遣使入隋朝貢 八年 夏五月 遣使入隋朝貢 九年 王率靺鞨之衆萬餘 侵遼西 營州摠管韋沖 擊退之 隋文帝聞而大怒 命漢王諒ㆍ王世積幷爲元師(積 隋書及資治通鑑幷積) 將水陸三十萬來伐 夏六月 帝下詔 黜王官爵 漢王諒軍 出臨渝關 値水료潦 餽轉不繼 軍中乏食 復遇疾疫 周羅睺 自東萊 泛海趣平壤城 亦遭風船多漂沒 秋九月 師還 死者十八九 王亦恐懼 遣使謝罪 上表稱遼東糞土臣某 帝於是罷兵 待之如初 百濟王昌 遣使奉表 請爲軍導 帝下詔 諭以高句麗服罪 朕已赦之 不可致伐..
평원왕(平原王) 平原王(或云平崗上好王) 諱陽成(隋唐書作湯) 陽原王長子 有膽力善騎射 陽原王在位十三年立爲太子 十五年王薨 太子卽位 二年 春二月 北齊廢帝封王爲使持節領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句麗王 王幸卒本 祀始祖廟 三月 王至自卒本 所經州郡獄囚 除二死皆原之 三年 夏四月 異鳥集宮庭 六月 大水 冬十一月 遣使入陳朝貢 四年 春二月 陳文帝詔授王寧東將軍 五年 夏 大旱 王減常膳 祈禱山川 六年 遣使入北齊朝貢 七年 春正月 立王子元爲太子 遣使入北齊朝貢 八年 冬十二月 遣使入陳朝貢 十二年 冬十一月 遣使入陳朝貢 十三年 春二月 遣使入陳朝貢 秋七月 王畋於浿河之原 五旬而返 八月 重修宮室 蝗旱 罷役 十五年 遣使入北齊朝貢 十六年 春正月 遣使入陳朝貢 十九年 王遣使入周朝貢 周高祖 拜王爲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二十三年 春二月晦 星隕如雨 秋七月 霜..
양원왕(陽原王) 陽原王(或云陽崗上好王) 諱平成 安原王長子 生而聰慧 及壯雄豪過人 以安原在位三年立爲太子 至十五年王薨 太子卽位 冬十二月 遣使入東魏朝貢 二年 春二月 王都梨樹連理 夏四月 雹 冬十一月 遣使入東魏朝貢 三年 秋七月 改築白巖成 葺新城 遣使入東委朝貢 四年 春正月 以濊兵六千 攻百濟獨山城 新羅將軍朱珍來援 故不克而退 秋九月 丸都進嘉禾 遣使入東魏朝貢 五年 遣使入東魏朝貢 六年 春正月 百濟來侵 陷道薩城 三月 攻百濟金峴城 新羅人承間 取二城 夏六月 遣使入北齊朝貢 秋九月 北齊封王爲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七年 夏正月 遣使入北齊朝貢 秋九月 突厥來圍新城 不克 移攻白巖城 王遣將軍高紇領兵一萬 拒克之 殺獲一千餘級 新羅來攻取十城 八年 築長安城 十年 冬 攻百濟態川城 不克 十二月晦 日有食之 無氷 十一年 冬十月 虎..
안원왕(安原王) 安原王 諱寶延 安臧王之弟也 身長七尺五寸 有大量 安臧愛友之 安臧在位十三年薨 無嗣子 故卽位 梁高祖下詔襲爵 二年 春三月 魏帝詔策使持節散騎常待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賜衣冠車旗之飾 夏四月 遣使入梁朝貢 六月 遣使入魏朝貢 冬十一月 遣使入梁朝貢 三年 春正月 立王子平成爲太子 二月 遣使入魏朝貢 四年 東魏詔加王驃騎大將軍 餘悉如故 遣使入魏朝貢 五年 春二月 遣使入梁朝貢 夏五月 國南大水 漂沒民屋 死者二百餘人 冬十月 地震 十二月 雷 大疫 六年 春夏 大旱 發使撫恤饑民 秋八月 蝗 遣使入東魏朝貢 七年 春三月 民饑 王巡撫賑救 冬十二月 遣使入東魏朝貢 九年 夏五月 遣使入東魏朝貢 十年 秋九月 百濟圍牛山城 王遣精騎五千擊走之 冬十月 桃李華 十二月 遣使入東魏朝貢 十一年 春三月 遣使入梁朝貢 十二年 春三月 大風 拔木飛瓦 夏四月 ..
안장왕(安臧王) 安臧王 諱興安 文咨明王之長子 文咨在位七年立爲太子 二十八年王薨 太子卽位 二年 春正月 遣使入梁朝貢 二月 梁高祖封王爲寧東將軍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高句麗王 遣使者江注盛(注 魏書及資治通鑑竝作法) 賜王衣冠劍佩 魏兵就海中 執之送洛陽 魏封王爲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秋九月 入梁朝貢 三年 夏四月 王幸卒本 祀始祖廟 五月 王至自卒本 所經州邑貧乏者 賜穀人一斛 五年 春 旱 秋八月 遣兵侵百濟 冬十月 饑 發倉賑救 十一月 遣使朝魏 進良馬十匹 八年 春三月 遣使入梁朝貢 九年 冬十一月 遣使入梁朝貢 十一年 春三月 王畋於黃城之東 冬十月 王與百濟戰於五谷 克之 殺獲二千餘級 十三年 夏五月 王薨 號爲安葬王(是梁中大通三年 魏普泰元年也 梁書云 安臧王在位第八年 普通七年卒 誤也) 인용 목차
문자명왕(文次明王) 文次明王(一云明治好王) 諱羅雲 長壽王之孫 父王子古鄕大加助多 助多早死 長壽王養於宮中 以爲大孫 長壽在位七十九年薨 繼立 元年 春正月 魏孝文帝 遣使拜王 爲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郞將遼東郡開國公 高句麗王 賜衣冠服物車旗之飾 又詔王遣世子入朝 王辭以疾 遣從叔升千 隨使者詣闕 夏六月 遣使入魏朝貢 秋八月 遣使入魏朝貢 冬十月 遣使入魏朝貢 二年 冬十月 地震 三年 春正月 遣使入魏朝貢 二月 扶餘王及妻弩 以國來降 秋七月 我軍與新羅人 戰於薩水之原 羅人敗 保犬牙城 我兵圍之 百帝遣兵三千援新羅 我兵引退 濟帝策王 爲使待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征東大將軍樂浪公 遣使入魏朝貢 冬十月 桃李華 四年 春二月 遣使入魏朝貢 大旱 夏五月 遣使入魏朝貢 秋七月 南巡狩 望海而遠 八月 遣兵圍百濟雉壤城 百濟請救以新羅 羅王命將軍德智 率兵來援 ..
장수왕(長壽王) 長壽王 諱巨連(一作璉) 開土王之元子也 體貌魁傑 志氣豪邁 開土王十八年立爲太子 二十二年王薨 卽位 元年 遣長史高翼入晉奉表 獻赭白馬 安帝封王高句麗王樂安郡公 二年 秋八月 異鳥集王宮 冬十月 王畋于蛇川之原 獲白獐 十二月 王都雪 五尺 七年 夏五月 國東大水(水 舊本作氷 訛誤也) 王遣使存問 十二年 春二月 新羅遺使修聘 王勞慰之特厚 秋九月 大有年 王晏群臣於宮 十三年 遣使如魏貢 十五年 移都平壤 二十三年 夏六月 王遣使入魏朝貢 且請國諱 世祖嘉其誠款 使錄帝系及諱以與之 遣員外散騎寺郞李敖 拜王爲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郞將 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秋 王遣使入魏謝恩 魏人數伐燕 燕日危蹙 燕王馮弘曰 若事急 且東依高句麗 以圖後擧(圖 舊本作國 訛刻今校之) 密遣尙書陽伊 請迎於我 二十四年 燕王遣使入貢于魏 請送侍子 魏主不許 將擧兵討之..
광개토왕(廣開土王) 廣開土王 諱談德 故國壤王之子 生而雄偉 有倜儻之志 故國壤王三年立爲太子 九年王薨(九 當作八) 太子卽位 秋七月 南伐百濟 拔十城 九月 北伐契丹 盧南女五百口 又招諭本國陷沒民口一萬而歸 冬十月 攻陷百濟關彌城(彌 舊本作이) 其城四面峭絶 海水環繞 王分軍七道 攻擊二十日乃拔 二年 秋八月 百濟侵南邊 命將拒之 創九寺於平壤 三年 秋七月 百濟來侵 王率精騎五千 逆擊敗之 餘寇夜走 八月 築國南七城 以備百濟之寇 四年 秋八月 王與百濟戰於浿水之上 大敗之 盧獲八千餘級 九年 春正月 正遣使入燕朝貢 二月 燕王盛以我王禮慢 自將兵三萬襲之 以驃騎大將軍慕容熙爲前鋒 拔新城ㆍ南蘇二城 拓地七百餘里 徙五千餘戶而還 十一年 王遣兵攻宿軍 燕平州刺史慕容歸 棄城走 十三年 冬十二月 出師侵燕 十四年 春正月 燕王熙來攻遼東 城且陷 熙命將士 毋得先登 俟剗平其城..
고국양왕(故國壤王) 故國壤王 諱伊連 (或云於只支) 小獸林王之弟也 小獸林王在位十四年薨 無嗣 弟伊連卽位 二年 夏六月 王出兵四萬襲遼東 先是 燕王垂命帶方王佐 鎭龍城 佐聞我軍襲遼東 遣司馬郝景 將兵救之 我軍擊敗之 遂陷遼東ㆍ玄菟 盧男女一萬口而還 冬十一月 燕慕容農 將兵來侵 復遼東ㆍ玄菟二郡 初 幽冀流民多來投 農以范陽龐淵爲遼東太守 招撫之 十二月 地震 三年 春正月 立王子談德爲太子 秋八月 王發兵南伐百濟 冬十月 桃李華 牛生馬 八足二尾 五年 夏四月 大旱 秋八月 蝗 六年 春 饑 人相食 王發倉賑給 秋九月 百濟來侵掠南鄙部落而歸 七年 秋九月 百濟遣達率眞嘉謨 攻破都押城 盧二百人以歸 九年(據廣開土王碑 卽位在辛卯 則前王薨八年明矣) 春 遣使新羅修好 新羅王遣姪實聖爲質 三月 下敎 崇信佛法求福 命有司 立國社修宗廟 夏五月 王薨 葬於故國壤 號爲故國壤王..
소수림왕(小壽林王) 小壽林王(一云小解朱留王) 諱丘夫 故國原王之子也 身長大有雄略 故國原王二十五年 立爲太子 四十一年王薨 太子卽位 二年 夏六月 秦王苻堅遣使及浮屠順道(苻 舊本作符 今校之) 送佛像ㆍ經文 王遣使廻謝 以貢方物 立太學 敎育子弟 三年 始頒律令 四年 僧阿道來 五年 春二月 始創肖門寺(肖 海東高僧傳作省) 以置順道 又創伊弗蘭寺 以置阿道 此海東佛法之始 秋七月攻百濟水谷城 六年 冬十一月 侵百濟北鄙 七年 冬十月 無雪雷 民疫 百濟將兵三萬 來侵平壤城 十一月 南伐百濟 遣使入苻秦(苻 舊本作符 今校之) 朝貢 八年 旱 民饑相食 秋九月 契丹犯北邊 陷八部落 十三年 秋九月 星孛于西北 十四年 冬十一月 王薨 葬於小獸林 號爲小獸林王 인용 목차
고국원왕(故國原王) 故國原王(一云國岡上王) 諱斯由(或云劉(劉 恐當作釗 百濟蓋鹵王寄魏主書作釗 魏書高句麗傳亦作釗)) 美川王十五年立爲太子 三十二年春王薨 卽位 二年 春二月 王如卒本 祀始祖廟 巡問百姓老病賑給 三月 至自卒本 四年 秋八月 增築平壤城 冬十二月 無雪 五年 春正月 築國北新城 秋七月 隕霜殺穀 六年 春三月 大星流西北 遣使如晉貢方物 九年 燕王皝來侵 兵及新城 王乞盟 乃還 十年 王遣世子 朝於燕王皝 十二年 春二月 修葺丸都城 又築國內城 秋八月 移居丸都城 冬十月 燕王皝遷都龍城 立威將軍翰 請先取高句麗 後滅宇文然後 中原可圖 高句麗有二道 其北道平闊 南道險狹 衆慾從北道 翰曰 盧以常情料之 必謂大軍從北道 當重北而輕南 王宜帥銳兵 從南道擊之 出其不意 北都不足取也(北 資治通鑑(晉紀)作丸 丸之訛刻) 別遣偏師 出北道 從有蹉跌 其腹心已潰 四..
미천왕(美川王) 美川王(一云好壤王) 諱乙弗(或云憂弗) 西川王之子古鄒加咄固之子 初烽上王疑弟咄固有異心(弟 舊本誤作弗) 殺之 子乙弗畏害出遁 始就水室村人陰牟家 傭作 陰牟不知其何許人 使之甚苦 其家側草澤蛙鳴 使乙弗 夜投瓦石禁其聲 晝日督之樵採 不許暫息 不勝艱苦 周年乃去 與東村人再牟販鹽 乘舟抵鴨淥 將鹽下寄江東思收村人家 其家老嫗請鹽 許之斗許 再請不與 其嫗恨恚 潛以屢置之鹽中 乙弗不知 負而上道 嫗追索之 誣以庾屢 告鴨淥宰 宰以屢直 取鹽與嫗 決苔放之 於是 形容枯槁 衣裳藍縷 人見之不知其爲王孫也 是時 國相倉助利將廢王 先遣北部祖弗ㆍ東部蕭友等 物色訪乙弗於山野 至沸流河邊 見一丈夫在船上 雖形貌憔悴 而動止非常 蕭友等疑是乙弗 就而拜之曰 今國王無道 國相與群臣 陰謀廢之 以王孫操行儉約 仁慈愛人 可以嗣祖業 故遣臣等奉迎 乙弗疑曰 予野人非王孫也 請更審..
봉상왕(烽上王) 烽上王(一云雉葛) 諱相夫(或云歃失婁) 西川王之太子也 幼驕逸多疑忌 西川王二十三年薨 太子卽位 元年 春三月 殺安國君達賈 王以賈在諸父之行 有大功業 爲百姓所瞻望故 疑之謀殺 國人曰 微安國君 民不能免梁貊ㆍ肅愼之難 今其死矣 其將焉託 無不揮涕相弔 秋九月 地震 二年 秋八月 慕容廆來侵 王欲往新城避賊 行至鵠林 慕容廆知王出 引兵追之 將及 王懼 時新城宰北部小兄高奴子 領五百騎迎王 逢賊奮擊之 廆軍敗退 王喜 加高奴子爵爲大兄 兼賜鵠林爲食邑 九月 王謂其弟咄固有異心 賜死 國人以咄固無罪 哀慟之 돌固子乙弗 出遯於野 三年 秋九月 國相尙婁卒 以南部大使者倉助利爲國相 進爵爲大主簿 五年 秋八月 慕容廆來侵 至故國原 見西川王墓 使人發之 役者有暴死者 亦聞壙內有樂聲 恐有神乃引退 王謂群臣曰 慕容氏兵馬精强 屢犯我疆場 爲之奈何 相國倉助利對曰(相國 ..
서천왕(西川王) 西川王(或云西壤) 諱藥盧(一云 若友) 中川王第二子 性聰悟而仁 國人愛敬之 中川王八年立爲太子 二十三年冬十月 王薨 太子卽位 二年 春正月 立西部大使者于漱之女爲王后 秋七月 國相陰友卒 九月 以尙婁爲國相 尙婁陰友子也 冬十二月 地震 三年 夏四月 隕霜害麥 六月 大旱 四年 秋七月丁酉朔 日有食之 民饑 發倉賑之 七年 夏四月 王如新城(或云新城 國之東北大鎭也) 獵獲白鹿 秋八月 王至自新城 九月 神雀集宮庭 十一年 冬十月 肅愼來侵 屠害邊民 王謂群臣曰 寡人以眇末之軀 謬襲邦基 德不能綏 威不能震 致此隣敵猾我疆域 思得謀臣猛將 以折遐衝 咨爾群公 各擧奇謀異略 才堪將帥者 群臣皆曰 王弟達賈勇而有智略 堪爲大將 王於是 遣達賈往伐之 達賈出奇掩擊 拔檀盧城 殺酋長 遷六百餘家於扶餘南烏川 降部落六七所 以爲附庸 王大悅 拜達賈爲安國君 知內外兵馬事 ..
중천왕(中川王) 中川王(或云中壤) 諱然弗 東川王之子 儀表俊爽 有智略 東川十七年立爲王太子 二十二年秋九月 王薨 太子卽位 冬十月 立椽氏爲王后 十一月 王弟預物ㆍ奢句等謀叛伏誅 三年 春二月 王命相明臨於漱 兼知內外兵馬事 四年 夏四月 王以貫那夫人 置革囊投之西海 貫那夫人 顔色佳麗 髮長九尺 王愛之 將立以爲小后 王后椽氏恐其專寵 乃言於王曰 妾聞西魏求長髮 購以千金 昔我先生 不致禮於中國 被兵出奔 殆喪社稷 今王順其所欲 遣一介行李 以進長髮美人 則彼必欣納 無復侵伐之事 王知其意黙不答 夫人聞之 恐其加害 反讒后於王曰 王后常罵妾曰 田舍之女 安得在此 若不自歸 必有後悔 意者后欲伺大王之出 以害於妾如之何 後王獵于箕丘而還 夫人將革囊 迎哭曰 后欲以妾盛此 投諸海 幸大王賜妾微命 以返於家 何敢更望侍左右乎 王問知其詐 怒謂夫人曰 汝要入海乎 使人投之 七年 夏四月..
동천왕(東川王) 東川王(或云東襄) 諱憂位居 少名郊彘 山上王之子 母酒桶村人 入爲山上小后 史失其族姓 前王十七年立爲太子 至是嗣位 王性寬人 王后欲試王心 候王出遊 使人截王路馬鬣 王還曰 馬無렵可憐 又令侍者進食時 陽覆羹於王衣 亦不怒 二年 春二月 王如卒本 祀始祖廟 大赦 三月 封于氏爲王太后 四年 秋七月 國相高優婁卒 以于台明臨於漱 爲國相 八年 魏遣使 和親 秋九月 太后于氏薨 太后臨終遺言曰 妾失行將何面目見國壤於地下 若群臣不忍擠於溝壑 則請葬我於山上王陵之側 遂葬之如其言 巫者曰 國壤降於予曰 昨見于氏歸于川上(川 當作山 通鑑亦作山) 不勝憤恚 遂與之戰 退而思之 顔厚不忍見國人 爾告於朝 遮我以物 是用植松七重於陵前 十年 春二月 吳王孫權 遣使者胡衛 通和 王留其使 至秋七月斬之 傳首於魏 十一年 遣使如魏 賀改年號 是景初元年也 十二年 魏太傅司馬宣王(..
산상왕(山上王) 山上王 諱廷優(一名位宮) 故國川王之弟也 魏書云 朱蒙裔孫宮 生而開目能視 是爲大祖 今王是大祖曾孫 亦生而視人 似曾祖宮 高句麗呼相似爲位 故名位宮云 故國川王無子 故延優嗣立 初故國川王之薨也 王后于氏 秘不發喪 夜往王弟發岐宅 日王無後 子宜嗣之 發岐不知王薨 對曰 天之曆數 有所歸 不可輕議 況婦人而夜行 豈禮云乎 后慙 便往延優之宅 延優起衣冠 迎門入座宴飮 王后曰 大王薨 無子 發岐作長當嗣 而謂妾有異心 暴慢無禮 是以見叔 於是 延優加禮 親自操刀割肉 誤傷其指 后解裙帶 裹其傷指 將歸 謂延優曰 夜深恐有不虞 子其送我至宮 延優從之 王后執手入宮 至翌日質明 矯先王命 令群臣 立延優爲王 發岐聞之大怒 以兵圍王宮 呼曰 兄死弟及禮也 汝越次纂奪大罪也 宜速出 不然則誅及妻孥 延優閉門三日 國人又無從發岐者 發岐知難 以妻子奔遼東 見太守公孫度(度 當..
고국천왕(故國川王) 故國川王(或云國襄) 諱男武(或云伊夷謨) 新大王伯固之弟二子 [伯固薨 國人以長子拔奇不肖 共立伊夷謨爲王(謨 魏志作模) 漢獻帝建安初 拔奇怨爲兄而不得立 與消奴加(消 魏志作涓) 各將下戶三萬餘口 詣公孫康降 還住沸流水上]([ ]誤據魏志) 王身長九尺 姿表雄偉 力能扛鼎 蒞事聽斷 寬猛得中 二年 春二月 立妃于氏爲王后 后提那部于素之女也(提 恐是掾之誤) 秋九月 王如卒本 祀始組廟 四年 春三月甲寅夜 赤氣貫於大微如蛇 秋七月 星孛于大微 六年 漢遼東太守 興師伐我 王遣王子罽須拒之 不克 王親帥精騎往與漢軍戰於坐原 敗之 斬首山積 八年 夏四月乙卯 熒感守心 五月壬辰晦 日有食之 十二年 秋九月 京都雪六尺 中畏大夫沛者於畀留ㆍ評者左可慮 皆以王后親戚 執國權柄 其子弟 幷恃勢騎侈 掠人子女 奪人田宅 國人怨憤 王聞之怒欲誅之 左可慮等 與四椽那謀叛..
신대왕(新大王) 新大王 諱伯固(固 一作句) 大祖大王之季第 儀表英特 性仁恕 初次大王無道 臣民不親附 恐有禍亂 害及於己 遂遯於山谷 及次大王被弑 左輔菸支留與群公議 遣人迎致 及至 菸支留跪獻國璽曰 先君不幸棄國 雖有子 不克有國家 夫人之心歸于至仁 謹拜稽首 請卽尊位 於是 俯伏三讓而後卽位 時年七十七歲 二年 春正月 下令曰 寡人生忝王親 本非君德 向屬友于之政 頗乖胎厥之謨 畏害難安 離群遠遯 洎聞凶計 但極哀摧 豈謂百姓樂推 群公勸進 謬以眇末 據于崇高 不敢遑寧 如涉淵海 宜推恩而及遠 遂與衆而自新 可大赦國內 國人旣聞赦令 無不歎呼慶抃曰 大哉 新大王之德澤也 初明臨答夫之難 次大王太子鄒安逃竄 及聞嗣王赦令 卽詣王門 告曰 嚮國有災禍 臣不能死 遯于山谷 今聞新政 敢以罪告 若大王據法定罪 棄之市朝 惟命是聽 若賜以不死 放之遠方 卽生死肉骨之惠也 臣所願也 非敢..
차대왕(次大王) 次大王 諱遂成 大祖大王同母弟也 勇壯有威嚴 小仁慈 受大祖大王推讓 卽位 時年七十六 二年 春二月 拜貫那沛者彌儒爲左輔 三月 誅右輔高福章 福章臨死嘆曰 痛哉寃乎 我當時爲先朝近臣 其可見賊亂之人 黙然不言哉 恨先君不用吾言 以至於此 今君甫陟大位 宜新政敎 以示百姓 而以不義 殺一忠臣 吾與其生於無道之時 不如死之速也 乃卽刑 遠近聞之 莫不憤惜 秋七月 左輔穆度婁 稱疾退老 以桓那于台菸支留爲左輔 加爵爲大主簿 冬十月 불流那陽神爲中畏大夫 加爵爲于台 皆王之故舊 十一月 地震 三年 夏四月 王使人殺大祖大王元子莫勤 其弟莫德 恐禍連及 自縊 論曰 昔宋宣公 不立其子與夷 而立其弟繆公(繆 左傳作穆 疑是據公羊傳) 小不忍亂大謀 以致累世之亂 故春秋大居正 今大祖王不知義 輕大位 以授不仁之弟 禍及一忠臣ㆍ二愛子 可勝歎耶 秋七月 王田于平儒原 白狐隨而鳴 王..
대조대왕(大祖大王) 大祖大王(或云國祖王) 諱宮 小名於漱 琉璃王子古鄒加再思之子也 母太后 扶餘人也 慕本王薨 太子不秒 不足以主社稷 國人迎宮繼立 王生而開目能視 幼而岐嶷 以年七歲 太后垂簾聽政 三年 春二月 築遼西十城 以備漢兵 秋八月 國南蝗害穀 四年 秋七月 伐東沃沮 取其土地爲城邑 拓境東至滄海 南至薩水 七年 夏四月 王如孤岸淵觀魚釣 得赤翅白魚 秋七月 京都大水 漂沒民屋 十年 秋八月 東獵得白鹿 國南飛蝗害穀 十六年 秋八月 曷思王孫都頭 以國來降 以都頭爲于台 冬十月 雷 二十年 春二月 遣寬那部沛者達賈伐藻那 虜其王 夏四月 京都旱 二十二年 冬十月 王遣桓那部沛者薛儒伐朱那 盧其王子乙音爲古鄒加 二十五年 冬十月 扶餘使來 獻三角鹿ㆍ長尾免 王以爲瑞物 大赦 十一月 京都雪三尺 四十六年 春三月 王東巡柵城 至柵城西罽山 獲白鹿 及至柵城 與群臣宴飮 賜柵城..
모본왕(慕本王) 慕本王 諱解憂(一云解愛蔞) 大武神王元子 閔中王薨 繼而卽位 爲人暴戾不仁 不恤國事 百姓怨之 元年 秋八月 大水 山崩二十餘所 冬十月 立王子翊爲王太子 二年 春 遣將襲漢北平ㆍ漁陽ㆍ上谷ㆍ太原 而遼東太守蔡彤(蔡 後漢書作祭 當從漢書) 以恩信待之 乃復和親 三月 暴風拔樹 夏四月 隕霜雨雹 秋八月 發使賑恤 國內饑民 四年 王日增暴虐 居常坐人 臥則枕人 人或動搖殺無赦 臣有諫者 彎弓射之 六年 冬十一月 杜魯弑其君 杜魯慕本人 侍王左右 慮其見殺乃哭 或曰 大丈夫何哭爲 古人曰 撫我則后 虐我則讎 今王行虐 以殺人 百姓之讎也 爾其圖之 社魯藏刀 以進王前 王引而坐 於是 拔刀害之 遂葬於慕本原 號爲慕本王 인용 목차
민중왕(閔中王) 閔中王諱 解色朱(色 遺事(王曆) 及通鑑作邑) 大武神王之弟也 大武神王薨 太子幼少 不克卽政 於是 國人推戴以立之 冬十一月 大赦 二年 春三月 宴群臣 夏五月 國東大水 民饑 發倉賑給 三年 秋七月 王東狩獲白獐 冬十一月 星孛于南 二十日而滅 十二月 京都無雪 四年 夏四月 王田於閔中原 秋七月 又田見石窟 顧謂左右曰 吾死必葬於此 不須更作陵墓 九月 東海人高朱利獻鯨 魚目夜有光 冬十月 蠶友落部大家戴升等一萬餘家(友 當作支 地理志ㆍ後漢書作支) 詣樂浪投漢 (後漢書云 大加戴升等萬餘口) 五年 王薨 王后及群臣 重違遺命 乃葬於石窟 號爲閔中王 인용 목차
대무신왕(大武神王) 大武神王立(或云大解朱留王) 諱無恤 琉璃王第三子 生而聰慧 壯而雄傑 有大略 琉璃王在位三十三年甲戌 立爲太子 時年十一歲 至是卽位 母松氏 多勿國王松讓女也 二年 春正月 京都震 大赦 百濟民一千餘戶來投 三年 春三月 立東明王廟 秋九月 王田骨句川 得神馬名駏䮫 冬十月 扶餘王帶素 遣使送赤烏 一頭二身 初扶餘人得此烏 獻之王 或曰 烏者黑也 今變而爲赤 又一頭二身 幷二國之徵也 王其兼高句麗乎 帶素喜送之 兼示或者之言 王與群臣議 答曰 黑者北方之色 今變而爲南方之色 又赤烏瑞物也 君得而不有之 以送於我 兩國存亡 未可知也 帶素聞之 驚悔 四年 冬十二月 王出師伐扶餘 次沸流水上 望見水涯 若有女人舁鼎游戱 就見之只有鼎 使之炊 不待火自熱 因得作食飽一軍 忽有一壯夫曰 是鼎吾家物也 我妹失之 王今得之 請負以從 遂賜姓負鼎氏 低利勿林宿(利 地理志作理..
유리명왕(琉璃明王) 琉璃明王立 諱類利 或云孺留 失蒙元子 母禮氏 初失蒙在扶餘 娶禮氏女有娠 失蒙歸後乃生 是爲類利 幼年出遊陌上彈雀 誤破汲水婦人瓦器 婦人罵曰 此兒無父 故頑如此 類利慙歸 問母氏 我夫何人 今在何處 母曰 汝父非常人也 不見容於國 逃歸南地 開國稱王 歸時謂予曰 汝若生男子 則言我有遺物 藏在七稜石上松下 若能得此者 乃吾子也 類利聞之 乃往山谷 索之不得 倦而還 一旦在堂上 聞柱礎間若有聲 就而見之 礎石有七稜 乃搜於柱下 得斷劍一段 遂持之與屋智ㆍ句鄒ㆍ都祖等三人 行至卒本 見父王 以斷劍奉之 王出己所有斷劍合之 連爲一劍 王悅之 立爲太子 至是繼位 二年 秋七月 納多勿侯松讓之女爲妃 九月 西狩獲白獐 冬十月 神雀集王庭 百濟始祖溫祚立 三年 秋七月 作離宮於鶻川 冬十月 王妃松氏薨 王更娶二女以繼室 一曰禾姬 鶻川人之女也 一曰稚姬 漢人之女也 二女爭..
동명성왕(東明聖王) 始祖東明聖王 姓高氏 諱朱蒙(一云 鄒牟 一云 象解(象解 恐當作衆牟)) 先是 扶餘王解夫婁 老無子 祭山川求嗣 其所御馬至鯤淵 見大石相對流淚 王怪之 使人轉其石 有小兒 金色蛙形(蛙一作蝸) 王喜曰 此乃天賚我令胤乎 乃收而養之 名曰金蛙 及其長立爲太子 後其相阿蘭弗曰 日者天降我曰 將使吾子孫 立國於此 汝其避之 東海之濱有地 號曰迦葉原 土壤膏腴宜五穀 可都也 阿蘭弗遂勸王 移都於彼 國號東扶餘 其舊都有人 不知所從來 自稱天帝子解募漱 來都焉 及解夫婁薨 金蛙嗣位 於是時 得女子於太白山南優渤水 問之曰 我是河伯之女 名柳花 與諸弟出遊 時有一男子 自言天帝子解慕漱 誘我於態心山下(心 遺事作神) 鴨淥邊室中私之 卽往不返 父母責我無媒而從人 遂謫居優渤水 金蛙異之 幽閉於室中 爲日所炤 引身避之 日影又逐而炤之 因而有孕 生一卵 大如五升許 王棄之與..
경순왕(敬順王) 敬順王立 위傳 文聖大王之裔孫 孝宗伊飡之子也 母桂娥太后 爲遣萱所擧卽位 擧前王屍殯於西堂 與群下慟哭 上諡曰景哀 葬南山蟹目嶺 太祖遣使弔祭. 元年 十一月 追尊考爲神與大王 母爲王太后 十二月 遣萱侵大木郡 燒盡田野積聚. 二年 春正月 高麗將金相 與草八城賊興宗戰 不克死之 夏五月 康州將軍有文 降於遣萱 六月 地震 秋八月 遣萱命將軍官昕 築城於陽山 太祖命命旨城將軍王忠 率兵擊走之 遣萱 進屯於大耶城下 分遣軍士 芟取大木郡禾稼 冬十月 遣萱攻陷式谷城. 三年 夏六月 天竺國三藏摩우羅 지高麗 秋七月 遣萱攻義成(成 遣萱傳 及高麗史作城) 府城 高麗將洪述出戰 不克死之 順州將軍元逢 降於遣萱 太祖聞之怒 然以祖聞之怒 然以元逢前功宥之 但改順州爲縣 冬十月 遣萱圍加恩縣 不克而歸. 四年 春正月 載巖城將軍善弼 降高麗 太祖厚禮待之 稱爲尙父 初太祖 ..
경애왕(景哀王) 景哀王立 諱위 景明王同母弟也. 元年 九月 遣使聘於太祖 冬十月 親祀神宮 大赦. 二年 冬十月 高鬱府將軍能文 投於太祖 勞諭還之 以其城迫近新羅王都故也 十一 月 後百濟主甄萱 以姪眞虎質於高麗 王聞之 使謂太祖曰 甄萱反覆多詐 不可知親 太祖然之. 三年 夏四月 眞虎暴死 萱謂高麗人故殺 怒擧兵 進軍於態津 太祖命諸城 堅壁不出 王遣使曰 甄萱違盟擧兵 天必不祐 若大王舊一鼓之멸 甄萱必自破矣 太祖謂使者曰 吾非畏萱 俟惡盈而自彊(彊 當作강 高麗史@通鑑亦作강)耳. 四年 春正月 太祖親征百濟 王出兵助之 二月 遣兵部侍郞張芬等 入後唐朝貢 授張芬檢校工部尙書 副使兵部郞中朴術洪兼御史中承 判官倉部員外郞李忠式兼侍御史 三月 皇龍寺塔搖動北傾 太祖親破近巖(巖 麗史及 通鑑作品)城 唐明宗 以權知康州事王逢規爲懷化大將軍 夏四月 知康州事 王逢規 遣使林彦 ..
경명왕(景明王) 景明王立 諱昇英 神德王之太者 母義成王后. 元年 八月 拜王弟伊찬 魏웅爲上大等 大阿찬裕廉爲侍中. 二年 春二月 一吉찬玄昇叛 伏주 夏六月 弓裔摩下人心忽變 推戴太祖 弓裔出奔 爲下所殺 太祖卽位 稱元 秋七月 尙州賊帥阿玆蓋遣使 降於太祖. 三年 四天王寺塑像 所執弓弦自絶 壁書拘子有聲苦견者 以上大等金成爲角찬 侍中彦몽爲沙찬 我太祖移都松岳郡. 四年 春正月 王與太祖 交聘修好 二月 康州將軍閏雄 降於太祖 太祖命將出師救之 萱聞乃去. 五年 春正月 金律告王曰 臣往年奉使高麗 麗王問臣曰 聞新羅有三寶 所謂丈六尊像 九層塔 幷聖帶也 像塔猶存 不知聖帶今猶在耶 臣不能答 王聞之問群臣曰 聖帶是何찬物耶 無能知者 時有皇龍寺僧年過九十者 曰子嘗聞之 寶帶 是眞平大王所服也 歷代傳之藏在南庫 王遂令開庫 不能得見 乃以別曰 齋祭然後見之 其帶粧以金玉 甚長 ..
신덕왕(神德王) 神德王立 姓朴氏 諱景暉 阿達羅王遠孫 父乂兼一云銳謙事定康大王爲大阿찬 母貞和夫人妃金氏 憲康大王之女 孝恭王횡 無子 爲國人推戴卽位. 元年 五月 追尊考爲宣聖大王 母爲貞和太后 妃爲義成王后 立子昇英爲王太子 拜伊찬繼康爲上大等. 二年 夏四月 隕霜 地震. 三年 春三月 隕霜 弓裔改水德萬歲爲政開元年. 四年 夏四月 참浦水與東海水相擊 浪高二十丈許 三日而止. 五年 秋八月 甄萱攻大耶城 不克 冬十月 地震 聲如雷. 六年 春正月 太白犯月 秋七月 王횡 諡曰神德 葬雨竹城 인용 목차
효공왕(孝恭王) 孝恭王立 諱嶢 憲康王之庶子 母金氏 大赦 增文武百官爵一級. 二年 春正月 尊母金氏爲義明王太后 以舒弗한俊興爲上大等 阿찬繼康爲侍中 秋七月 弓裔取浿西道及漢山州菅內三十餘城 遂都於松岳郡. 三年 春三月 納伊찬乂謙之女爲妃 秋七月 北原賊帥梁吉 忌弓裔貳己 與國原等十餘城主 謨攻之 進軍於非惱城下 梁吉兵潰走 四年 冬十月 國原 菁(弓裔傳 作靑)州 槐壤賊帥淸吉莘萱等 擧城投(舊本作役也)於弓裔. 五年 弓裔稱王 秋八月 後百濟王 甄萱 攻大耶城 不下 移軍錦城之南 奪掠沼邊部落而歸. 六年 春三月 降霜 以大阿찬孝宗爲侍中. 七年 弓裔欲移部 到鐵圓 斧壤 周관山水. 八年 弓裔設百官 依新羅制 國號摩震 年號武泰元年(新舊本 병脫今補之) 浿江(當作西 弓裔傳 作西)道十餘州縣 降於弓裔 九年 春三月 星隕如雨 夏四月 降霜 秋七月 弓裔移部於鐵圓 八月 ..
경명왕(景明王) 景明王立 諱昇英 神德王之太子 母義成王后. 元年 八月 拜王弟伊찬魏?爲上大等 大阿찬裕廉爲侍中. 二年 春二月 一吉찬玄昇叛 伏誅 夏六月 弓裔摩下人心忽變 推戴太祖 弓裔出? 爲下所殺 太祖卽位 稱元 秋七月 尙州賊師阿玆蓋遣使 降於太祖. 三年 四天王寺塑像所執弓弦自絶 壁畵狗子有聲若吠者 以上大等金成爲角찬 侍中彦邕爲沙찬 我太祖移都松岳郡. 四年 春正月 王與太祖 交聘修好 二月 康州將軍閏雄 降於太祖 冬十月 後百濟主甄萱 率步騎一萬 攻陷大耶城 進軍於進禮 王遣阿찬金律 求援於太祖 太祖命將出師救之 萱聞乃去. 五年 春正月 金律告王曰 臣往年奉使高麗 麗王問臣曰 聞新羅有三寶 所謂丈六尊像․九層塔 幷聖帶也 像塔猶存 不知聖帶今猶在耶 臣不能答 王聞之問群臣曰 聖帶是何寶物耶 無能知者 時有皇龍寺僧年過九十者 曰予嘗聞之 寶帶 是眞平大王所服也 歷代..
신덕왕(神德王) 神德王立 姓朴氏 諱景暉 阿達羅王遠孫 父乂兼(一云銳謙) 事定康大王爲大阿찬 母貞和夫人 妃金氏 憲康大王之女 孝恭王夢 無子 爲國人推戴卽位. 元年 五月 追尊考爲宣聖大王 母爲貞和太后 妃爲義成王后 立子昇英爲王太子 拜伊찬繼康爲上大等. 二年 夏四月 隕霜 地震. 三年 春三月 隕霜 弓裔改水德萬歲爲政開元年. 四年 夏四月 참浦水與東海水相擊 浪高二十丈許 三日而止. 五年 秋八月 甄萱攻大耶城 不克 冬十月 地震 聲如雷. 六年 春正月 太白犯月 秋七月 王夢 諡曰神德 葬于竹城. 인용 목차
진성왕(眞聖王) 眞聖王立 諱曼 憲康王之女弟也 (崔致遠文集 第 2卷 謝追贈表云 臣垣言伏奉制旨 追贈亡父臣凝 爲太師 亡兄臣晸爲太傅 又納旌節表云 臣長兄國王晸 以去光啓三年七月五日 奄御聖代 臣姪男嶢 生未周수 臣仲兄晃 權統藩垣 又未經朞月 遠謝明時 以此言之 景文王諱凝 本紀則云膺廉 眞聖王諱垣 本紀則云曼 又定康王晃 以光啓三年夢 本紀謂二年夢 皆不知孰是. 大赦 復諸州郡一年租稅 設百座皇龍寺 親幸聽法 冬 無雪. 二年 春二月 少梁里石自行 王素與角干魏弘通 至是 常入內用事 仍命與大矩和尙 修集鄕歌 謂之三代目云 及魏弘卒 追諡爲惠成大王 此後 潛引少年美丈夫兩三人. 淫亂 仍授其人以要職 委以國政 由是 영倖肆志 貨賂公行 賞罰不公 紀綱壞弛 時有無名子 欺謗時政 구辭 榜於朝路 王命人搜索 不能得 或告王曰 此必文人不得志者所爲 殆是大耶州隱者巨仁耶 王命拘巨仁..
정강왕(定康王) 定康王立 景文王之第二子也 八月 拜伊찬俊興爲侍中 國西旱且荒. 二年 春正月 設百座於皇龍寺 親幸聽講 漢州伊찬金堯叛 發兵誅之 夏五月 王疾病 謂侍中俊興曰 孤之病革矣 必不復起 不幸無嗣子 然妹曼天資明銳 骨法似丈夫 卿等宜倣善德 眞德古事 立之可也 秋七月五日 夢 諡曰定康 葬菩提寺東南. 인용 목차
헌강왕(憲康王) 憲康王立 諱晸 景文王之太子 母文懿王后 妃懿明夫人 王性聰敏 愛看書 目所一覽 皆誦於口 卽位 拜伊찬魏弘爲上大等 大阿찬乂謙爲侍中 大赦 內外殊死已 下. 二年 春二月 皇龍寺齋僧 設百高座 講經 王親幸聽之 秋七月 遣使入唐貢方物. 三年 春正月 我太祖大王生於松岳郡. 四年 夏四月 唐僖宗降使 冊封王爲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大都督계林州諸軍事新羅王 秋七月 遣使朝唐 聞黃巢賊起 乃止 八月 日本國使至 王引見於朝元殿. 五年 春二月 幸國學 命博士已下講論 三月 巡幸國東州郡 有不知所從來 四人 詣駕前歌舞 形容可駭 衣巾詭異 時人謂之山海精靈(古記謂王卽 位元年事)夏六月 一吉찬信弘叛 伏誅 冬十月 御遵禮門觀射 十一月 獵穴城原. 六年 春二月 太白犯月 侍中乂謙退 伊찬敏恭爲侍中 秋八月 熊州進嘉禾 九月九日 王與左右登月上樓 四望 京都民屋相屬 歌..
경문왕(景文王) 景文王立,諱膺廉(膺一作疑) 僖康王子啓明阿찬之子也 母曰光和(一云光義)夫人 妃金氏 寧花夫人. 元年 三月 王御武平門 大赦. 二年 春正月 以伊찬金正爲上大等 阿찬魏??爲侍中 二月 王親祀神宮 秋七月 遣使如唐 貢方物 八月 入唐使阿찬富良等一行人溺沒. 三年 春二月 王幸國學 令博士已下 講論經義 賜物有差 冬十月 桃李華 十一月 無雪 納寧花夫人弟爲次妃 異日 王問興輪寺僧曰 師前所謂三益者何也 對曰 當時王及王妃 喜其如意 寵愛浸深一也 因此 得繼大位二也 卒得娶嚮所求繼女三也 王大笑. 四年 春二月 王幸感恩寺望海 夏四月 日本國使至. 五年 夏四月 唐懿宗降使 太子右諭德御史中丞胡歸厚 使副光祿主簿兼監察御史裵光等 弔祭先王 兼賻贈一千匹 冊立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持節大都督계林州諸軍事上柱國新羅王 仍賜王官誥一道@旌節一副@錦綵五百匹@衣二副@金..
헌안왕(憲安王) 憲安王立 諱誼靖(一作祐靖) 神武王之異母弟也 母照明夫人 宣康王之女 以文聖顧命 卽位 大赦 拜伊찬金安爲上大等. 二年 春正月 親祀神宮 夏四月 降霜 自五月至秋七月 不雨 唐城郡南河岸 有大魚出 長四十步 高六丈. 三年 春 穀貴 人饑 王遣使賑救 夏四月 敎修完堤防 勸農. 四年 秋九月 王會群臣於臨海殿 王族膺廉 年十五歲 預坐焉 王欲觀其志 忽問曰 汝游學有日矣 得無見善人者乎 答曰 臣嘗見三人 竊以爲有善行也 王曰何如 曰 一高門子弟 其與人也 不自先 而處於下 一家富於財 可以侈衣服 而常以麻紵自喜 一有勢榮 而未嘗以其勢加人 臣所見如此 王聞黙然 與王后耳語曰 朕閱人多矣 無如膺廉者 意以女妻之 顧謂膺廉曰 願郞自愛 朕有息女 使之薦枕 更置酒同飮 從容言曰 吾有二女 兄今年二十歲 弟十九歲 惟郞所娶 膺廉辭不獲起拜謝 便歸家告父母 父母言 聞王二女..
문성왕(文聖王) 文聖王立 諱慶膺 神武王太子 母貞繼夫人(一云定 宗太后) 八月 大赦 敎曰 淸海鎭大使弓福 嘗以兵助神考 滅先朝之巨賊 其功烈可忘耶 乃拜爲鎭海將軍 兼賜章服. 二年 春正月 以禮徵爲上大等 義琮爲侍中 良順爲以찬 自夏四月至六月 不雨 唐文宗勅鴻려寺 放還質子及年滿合歸國學生共一百五人 冬饑. 三年 春 京都疾疫 一吉찬弘弼謀叛 事發逃入海島 捕之不獲 秋七月 唐武宗勅 歸國新羅官前入新羅 宣慰副使充연州都 督府司馬賜緋漁袋金雲卿 可淄州長史仍爲使 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鷄林州諸軍事兼持節充寧海軍使上柱國新羅王 妻朴氏爲王妃. 四年 春三月 納倂찬魏昕之女爲妃. 五年 春正月 侍中義琮病免 伊찬良順爲侍中 秋七月 五虎入神宮園. 六年 春二月甲寅朔 日有食之 太白犯鎭星 三月 京都雨雹 侍中良順退 大阿찬金茹爲侍中 秋八月 置穴口鎭 以阿찬啓弘爲鎭..
신무왕(神武王) 神武王立 諱祐徵 元聖大王孫均貞上大等之子 僖康王之從弟也 禮徵等旣淸宮禁 備禮迎之卽位 追尊祖伊찬禮英(孝眞)爲惠康大王 考爲成德大王 母朴氏眞矯夫人爲憲穆太后 立子慶응爲太子 封淸海鎭大使弓福爲感義軍使 食實封二千戶 利弘懼 棄妻子遁山林 王遣騎士追捕殺之 秋七月 遣使如唐 遺淄靑節度使奴婢 帝聞之 矜遠人 詔令歸國 王寢疾 夢利弘射中背 개寤瘡發背 至是月二十三日 薨諡曰神武 葬于第兄山西北. 論曰 毆陽子之論曰 魯桓公 弑隱公而自立者 宣公 弑子赤而自立者 鄭력公 逐世子忽而自立者 衛公孫剽 逐基君간而自立者 聖人於春秋 皆不絶基爲君 名傳基實 而使後世信之 則四君之罪 不可得而掩耳 則人之爲惡 庶乎其息矣 羅之彦昇 弑哀莊而卽位 金明 弑僖康而卽位 祐徵 弑閔哀而卽位 今皆書基實 赤春秋之志也. 인용 목차
민애왕(閔哀王) 閔哀王立 姓金氏 諱明 元聖大王之曾孫也 大阿찬忠恭之子 累官爲上大等 與侍中利弘逼王殺之 自立爲王 追諡考爲宣康大王 母朴氏貴寶夫人爲宣懿太后 妻金氏爲允容王后 拜伊찬金貴爲上大等 阿찬憲崇爲侍中 二月 金陽募集兵士 入淸海鎭 謁祐徵阿찬 祐徵在淸海鎭 聞金明簒位 謂鎭大使弓福曰 金明弑君自立 利弘柱殺君父 不可共戴天也 願仗將軍之兵 以報君父之수 弓福曰 古人有月 見義不爲無勇 吾雖庸劣 唯命是從 遂分兵五千人 與其友鄭年曰 非子 不能平禍亂 冬十二月 金陽爲平東將軍 與閻長 張弁 鄭年 駱金 張建榮 李順行 統軍 至武州鐵治縣 王使大監金敏周 出軍迎戰 遣駱金 李順行 以馬軍三千연擊 殺傷殆盡. 二年 春閏正月 晝夜兼行 十九日至于達伐之丘 王聞兵至 命伊찬大昕 大阿찬允璘 의勛等 將兵拒之 又一戰大克 王軍死者過半 時王在西郊大樹之下 左右皆散 獨立不知所爲 ..
희강왕(僖康王) 僖康王立 諱悌隆(悌옹)元聖大王孫伊찬憲貞(草奴)之子也 母包道夫人 妃文穆夫人 葛文王忠恭之女 初興德王之薨也 其堂弟均貞 堂弟之子悌隆 皆欲爲君 於是侍中金明 阿찬利弘 裵선伯等 奉悌隆 阿찬祐徵與姪禮徵及金陽 奉其父均貞 一時入內相戰 金陽中箭與祐徵等逃走 均貞遇害 而後悌隆乃得卽位. 二年 春正月 大赦獄囚誅死已下 追封考爲翌成大王 母朴氏爲順成太后 拜侍中金明爲上大等 阿찬利弘爲侍中 夏四月 唐文宗放還宿衛王子金義琮 阿찬祐徵 以父均貞遇害 出怨言 金明 利弘等不平之.五月 祐徵懼禍及 與妻子奔黃山津口 乘丹住依於淸海海鎭大使弓福 六月均徵妹탑阿찬禮徵 與阿찬良順 亡 投於祐徵 唐文宗賜宿衛金忠信等錦綵有差. 三年 春正月 上大等金明 侍中利弘等 與兵作亂 害王左右 王知不能自全 乃의於宮中 諡曰僖康 葬于蘇山. 인용 목차
흥덕왕(興德王) 興德王立 諱秀宗 後改爲景衛 憲德王同母弟也 冬十二月 妃章和夫人卒 追封爲定穆王后 王思不能忘 창然不樂 군臣表請再納妃 王曰 隻鳥有喪匹之悲 況失良匹 何忍無情遽再娶乎 遂不從 亦不親近女侍 左右使令 唯宦竪而已(章和姓金氏 昭聖王之女也)二年 春正月 親祀神宮 唐文宗聞瓦薨廢朝 命太子左諭德兼御史中丞源寂 持節弔祭 仍冊立嗣王 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鷄林州諸軍事兼持節充寧海軍使新羅王 母朴氏爲大妃 妻朴氏爲妃 三月 高句麗僧丘德入唐 齎經至 王集諸寺僧徒出迎之 夏五月降霜 秋八月 太白畵見 京都大旱 侍中永恭退.三年 春正月 大阿찬金祐徵爲侍中 二月 遣使入唐朝貢 三月 雪深三尺 夏四月 淸海大使芎福姓張氏(一名保皐) 入唐徐州爲軍中小將 後歸國謁王 以卒萬人 鎭淸海(淸海今之莞島) 漢山州瓢川縣妖人 自言有速富之術 衆人頗惑之 王聞之曰 執左道以 ..
헌덕왕(憲德王) 憲德王立 諱彦昇 昭聖王同母弟也 元聖王六年 奉使大唐受位大阿찬 七年誅逆臣爲잡찬 十年爲侍中 十一年伊찬爲宰相 十二年爲兵部令 哀莊王元年爲角干 二年爲御龍省私臣 未機爲上大等 至是卽位 妃貴勝夫人 禮英角干女也以伊찬金崇斌爲上大等 秋八月 大赦 遣伊찬金昌南等入唐 告哀 憲宗遣職方員外郞攝御史中丞崔廷 以其質子金士信副之 特節弔祭 冊立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尉持節大都督鷄林州諸軍事兼持節充寧海軍使 上桂國新羅王 冊妻貞氏爲妃 賜大宰相金崇斌等三人門戟. 二年 春正月 以波珍찬亮宗爲侍中 河西州進赤烏 二月 王親祀神宮 發使修葺國內堤防 秋七月 流星入紫微 西原京進白雉 冬十月遣王子金憲章入唐 獻金銀佛像及佛經等 上言爲順宗祈福 流星入王良. 三年 春正月 侍中亮宗以病免 伊찬元興爲侍中 二月 以伊찬雄元爲完山州都督 夏四月 始御平議殿聽政. 四年 春 以均貞 爲侍..
애장왕(哀莊王) 哀莊王立 諱淸明 昭聖王太子也 母金氏 桂花夫人 卽位時年十三歲 阿찬兵部令彦昇攝政 初元聖之薨也 唐德宗遣司封郞中兼御史中丞韋丹 持節弔慰 且冊命王俊邕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尉新羅王 丹至운州 聞王薨乃還 秋七月 王更名重熙 八月 授前入唐宿衛學生梁悅豆힐小守 初德宗幸奉天 悅從難有功 齊授右贊善大夫還之 古王擢用之. 二年 春二月 謁始祖廟 別立太宗大王 文武大王二廟 以始祖大王及王高祖明德大王 曾祖元聖大王 皇祖惠忠大王 皇考昭聖大王爲五廟 以兵部令彦昇爲御龍省私臣 未幾爲上大等 大赦 夏五月壬戌朔 日當食不食 秋九月 熒惑入月 星隕如雨 武珍州進赤烏 牛頭州進白雉 冬十月 大寒 松竹皆死 탐羅國遣使 朝貢. 三年 春正月 王親祀神宮 夏四月 以阿찬金宙碧女入後宮 秋七月 地震 八月 創加耶山海印寺 삽良州進赤烏 冬十二月 授均貞大阿찬爲假王子 欲以質倭國 均貞辭..
소성왕(昭聖王) 昭聖王立 諱俊邕 元聖王太子仁謙之子也 母金氏 妃金氏 桂花夫人 大阿찬淑明女也 元聖大王元年 封子仁謙太子 至七年卒 元聖養其子於宮中 五年奉使大唐 受位大阿찬 六年波珍찬爲宰相 七年爲侍中 八年爲兵府令 十一年爲太子 及元聖薨繼位. 元年 春三月 以靑州居老縣爲學生綠邑 冷井縣令廉哲進白鹿 夏五月 追封老惠忠太子爲惠忠大王 牛頭州都督.遣使奏言 有異獸若牛 身長且高 尾長三尺許 無毛長鼻 自峴城川 向烏食壤去 秋七月 得人蔘九尺 甚異之 遣使如唐進奉 德宗謂非人蔘 不受 八月 追封母金氏爲聖穆太后 漢山州獻白烏. 二年 春正月 封妃金氏爲王后 以忠芬爲侍中 夏四月 暴風 折木蜚瓦 瑞蘭殿簾 飛不知處 臨海 仁化二門壤 六月 封王子爲太子 王薨 諡曰昭聖. 인용 목차
원성왕(元聖王) 元聖王立 諱敬信 奈역王十二世孫 母朴氏 繼烏夫人 妃金氏 神述角干之女 初惠恭王末年 叛臣跋扈 宣德時爲上大等 首唱除君側之惡 敬信預之 平亂有功 계宣德卽位 卽(舊本作蓋誤刻)爲上大等 及宣德薨 無子 群臣議後 欲立王之族子周元 周元宅於京北二十里 會大雨 閼川水漲 周元不得渡 或曰 卽人君大位 固非人謀 今日暴雨 天其或者不欲立周元乎 今上大等敬信 前王之弟 德望素高 有人君之體 於是 衆議翕然 立之繼位 旣而雨止 國人皆呼萬歲 二月 追封高祖大阿찬法宣爲玄聖大王 曾祖伊飡義寬爲神英大王 祖伊飡위文爲興平大王 考一吉飡孝讓爲明德大王 母朴氏爲昭文太后 立子仁謙爲王太子 毁聖德大王. 開聖大王二廟 以始祖大王ⓐ太宗大王ⓐ文武大王及祖興平大王ⓐ考明德大王爲五廟 增文武百官爵一級 拜伊飡兵部令忠廉爲上大等 伊飡悌恭爲侍中 悌恭免 伊飡世强爲侍中 三月 出前妃具足王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