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고전/논형 (1613)
건빵이랑 놀자
논형(論衡) 목차 왕충(王充) 형(衡)이란 저울대의 의미로 공평ㆍ공정하게 사실을 기록한다는 의미다. 그렇기에 기존의 허위 지식을 배격하고 여러 사실들을 검토하여 공정한 사실을 기록하겠다고 했다. 실제로 이 책에는 당시의 주요한 철학 문제(자연관·지식론·인성론·운명론·정치사상)가 전부 포함되어 있다. 1. 봉우(逢遇): 우연히 만남 123456789 2. 루해(累害): 거듭되는 재앙 12345678910 3. 명록(命祿): 명과 복록 1234567891011 4. 기수(氣壽): 기에 따른 수명 12345 5. 행우(幸偶): 행운 1234567 6. 명의(命義): 명의 의미 1234567891011121314 7. 무형(無形): 신체와 수명의 관계 12345678 8. 솔성(率性): 본성을 따르다 12345..
17 陳賈問於孟子曰: “周公何人也?” 曰: “聖人.” “使管叔監殷, 管叔畔也. 二者有諸?” 曰: “然.” “周公知其畔而使? 不知而使之與?” 曰: “不知也.” “然則聖人且有過與?” 曰: “周公, 弟也 ; 管叔, 兄也. 周公之過也, 不亦宜乎?” 孟子, 實事之人也, 言周公之聖, 處其下, 不能知管叔之畔. 聖人不能先知, 十六也. 인용목차
16 晏子聘於魯, 堂上不趨, 晏子趨 ; 授玉不跪, 晏子跪. 門人怪而問於孔子. 孔子不知, 問於晏子. 晏子解之, 孔子乃曉. 聖人不能先知, 十五也. 인용목차
15 武王不豫, 周公請命. 壇墠旣設, 筴祝已畢, 不知天之許己與不, 乃卜三龜. 三龜皆吉. 如聖人先知, 周公當知天已許之, 無爲頓復卜三龜知. 聖人不以獨見立法, 則更請命, 祕藏不見. 天意難知, 故卜而合兆, 兆決心定, 乃以從事. 聖人不能先知, 十四也. 인용목차
14 孔子曰: “孝哉, 閔子騫! 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虞舜大聖, 隱藏骨肉之過, 宜愈子騫. 瞽叟與象, 使舜治廩·浚井, 意欲殺舜. 當見殺己之情, 早諫豫止 ; 旣無如何, 宜避不行, 若病不爲, 何故使父與弟得成殺己之惡, 使人聞非父弟, 萬世不滅? 以虞舜不豫見, 聖人不能先知, 十三也. 인용목차
13 孔子曰: “游者可爲綸, 走者可爲矰. 至於龍, 吾不知. 其乘雲風上升! 今日見老子, 其猶龍邪!” 聖人知物知事. 老子與龍, 人·物也 ; 所從上下, 事也, 何故不知? 如老子神, 龍亦神, 聖人亦神, 神者同道, 精氣交連, 何故不知? 以孔子不知龍與老子言之, 聖人不能先知, 十二也. 인용목차
12 主人請賓飮食, 賓頓若舍. 賓如聞其家有輕子洎(泊)孫, 必敎親徹饌退膳, 不得飮食 ; 閉館關舍, 不得頓. 賓之執計, 則必不往. 何則? 知請呼無喜, 空行勞辱也. 如往無喜, 勞辱復還, 不知其家, 不曉其實. 人實難知, 吉凶難圖. 如孔子先知, 宜知諸侯惑於讒臣, 必不能用, 空勞辱己, 聘召之到, 宜寢不往. 君子不爲無益之事, 不履辱身之行. 無爲周流應聘, 以取削跡之辱 ; 空說非主, 以犯絶糧之厄. 由此言之, 近不能知. 論者曰: “孔子自知不用, 聖思閔道不行, 民在塗炭之中, 庶幾欲佐諸侯, 行道濟民, 故應聘周流, 不避患恥. 爲道不爲己, 故逢患而不惡 ; 爲民不爲名, 故蒙謗而不避.” 曰: 此非實也. 孔子曰: “吾自衛反魯, 然後樂正, 雅·頌各得其所.” 是謂孔子自知時也. 何以自知? 魯·衛, 天下最賢之國也, 魯·衛不能用己, 則天下莫能..
11 子入太廟, 每事問. 不知故問, 爲人法也. 孔子未嘗入廟, 廟中禮器, 衆多非一. 孔子雖聖, 何能知之? ### : “以嘗見, 實已知, 而復問, 爲人法?” 孔子曰: “疑思問.” 疑乃當問邪? 實己知, 當復問, 爲人法? 孔子知五經, 門人從之學, 當復行問, 以爲人法, 何故專口授弟子乎? 不以已知五經復問爲人法, 獨以已知太廟復問爲人法, 聖人用心, 何其不一也? 以孔子入太廟言之, 聖人不能先知, 十也. 인용목차
10 旣得合葬, 孔子反. 門人後, 雨甚至. 孔子問曰: “何遲也?” 曰: “防墓崩.” 孔子不應. 三, 孔子泫然流涕曰: “吾聞之, 古不脩墓.” 如孔子先知, 當先知防墓崩, 比門人至, 宣流涕以俊之. 人至乃知之, 聖人不能先知, 九也. 인용목차
09 孔子母死, 不知其父墓, 殯於五甫之衢. 人見之者, 以爲葬也. 蓋以無所合葬, 殯之謹, 故人以爲葬也. 鄰人鄒曼甫之母告之, 然后得合葬於防. 有塋自在防, 殯於衢路, 聖人不能先知, 八也. 인용목차
08 長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過之, 使子路問津焉. 如孔子知津, 不當更問. 論者曰: “欲觀隱者之操.” 則孔子先知, 當自知之, 無爲觀也. 如不知而問之, 是不能先知, 七也. 인용목차
07 陽貨欲見孔子, 孔子不見, 饋孔子豚. 孔子時其亡也, 而往拜之, 遇諸塗. 孔子不欲見, 旣往, 候時其亡, 是勢必不欲見也. 反, 遇於路. 以孔子遇陽虎言之, 聖人不能先知, 六也. 인용목차
06 子畏於匡, 顔淵後. 孔子曰: “吾以汝爲死矣.” 如孔子先知, 當知顔淵必不觸害, 匡人必不加悖. 見顔淵之來, 乃知不死 ; 未來之時, 謂以爲死. 聖人不能先知, 五也. 인용목차
05 塗有狂夫, 投刃而候 ; 澤有猛虎, 厲牙而望. 知見之者, 不敢前進. 如不知見, 則遭狂夫之刃, 犯猛虎之牙矣. 匡人之圍孔子, 孔子如審先知, 當早易道, 以違其害. 不知而觸之, 故遇其患. 以孔子圍言之, 聖人不能先知, 四也. 인용목차
04 顔淵炊飯, 塵落甑中, 欲置之則不淸, 投地則棄飯, 掇而食之. 孔子望見, 以爲竊食. 聖人不能先知, 三也. 인용목차
03 陳子禽問子貢曰: “夫子至於是邦也, 必聞其政. 求之與? 抑與之與?” 子貢曰: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溫良恭儉讓, 尊行也. 有尊行於人, 人親附之. 人親附之, 則人告語之矣. 然則孔子聞政以人言, 不神而自知之也. 齊景公問子貢曰: “夫子賢乎?” 子貢對曰: “夫子乃聖, 豈徒賢哉!” 景公不知孔子聖, 子貢正其名 ; 子禽亦不知孔子所以聞政, 子貢定其實. 對景公云 : “夫子聖, 豈徒賢哉!” 則其對子禽, 亦當云 : “神而自知之, 不聞人言.” 以子貢對子禽言之, 聖人不能先知, 二也. 인용목차
02 孔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 曰: “信乎, 夫子不言·不笑·不取? 有諸?” 對曰 ; “以告者過也. 夫子時然后言, 人不厭其言 ; 樂然后笑, 人不厭其笑 ; 義然后取, 人不厭其取.” 孔子曰: “豈其然乎? 豈其然乎?” 天下之人, 有如伯夷之廉, 不取一芥於人, 未有不言·不笑者也. 孔子旣不能如心揣度, 以決然否, 心怪不信, 又不能達視遙見, 以審其實, 問公明賈乃知其情. 孔子不能先知, 一也. 인용목차
01 凡論事者, 違實不引效驗, 則雖甘義繁說, 衆不見信. 論聖人不能神而先知, 先知之間, 不能獨見, 非徒空說虛言, 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 事有證驗, 以效實然. 何以明之? 인용목차
10 實者, 聖賢不能{知}性[知], 須任耳目以定情實. 其任耳目也, 可知之事, 思之@輒決 ; 不可知之事, 待問乃解. 天下之事, 世間之物, 可思而[知], 愚夫能開精 ; 不可思而知, 上聖不能省. 孔子曰: “吾嘗終日不食, 終夜不寢以思, 無益, 不如學也.” 天下事有不可知, 猶結有不可解也. 見說善解結, 結無有不可解. 結有不可解, 見說不能解也. 非見說不能解也, 結有不可解 ; 及其解之, 用不能也. 聖人知事, 事無不可知. 事有不可知, 聖人不能知. 非聖人不能知, 事有不可知 ; 及其知之, 用不知也. 故夫難知之事, 學問所能及也 ; 不可知之事, 問之學之, 不能曉也. 인용목차
09 事有難知易曉, 賢聖所共關思也. 若夫文質之復, 三敎之重, 正朔相緣, 損益相因, 賢聖所共知也. 古之水火, 今之水火也 ; 今之聲色, 後世之聲色也. 鳥獸草木, 人民好惡, 以今而見古, 以此而知來, 千歲之前, 萬世之後, 無以異也. 追觀上古, 探察來世, 文質之類, 水火之輩, 賢聖共之 ; 見兆聞象, 圖畫禍福, 賢聖共之 ; 見怪名物, 無所疑惑, 賢聖共之. 事可知者, 賢聖所共知也 ; 不可知者, 聖人亦不能知也. 何以明之? 使聖空坐先知雨也, 性能一事知遠道, 孔竅不普, 未足以論也. 所論(謂)先知性達者, 盡知萬物之性, 畢睹千道之要也. 如知一不通二, 達左不見右, 偏駮不純, 踦校不具, 非所謂聖也. 如必謂之聖, 是明聖人無以奇也. 詹何之徒聖, 孔子之黨亦稱聖, 是聖無以異於賢, 賢無以乏於聖也. 賢聖皆能, 何以稱聖奇於賢乎? 如俱任用術數..
08 人才有高下, 知物由學. 學之乃知, 不問不識. 子貢曰: “夫子焉不學? 而亦何常師之有?” 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乎學.” 五帝·三王, 皆有所師. 曰: “是欲爲人法也.” 曰: 精思亦可爲人法, 何必以學者? 事難空知, 賢聖之才能立也. 所謂“神”者, 不學而知 ; 所謂“聖”者, 須學以聖. 以聖人學, 知其非聖. 天地之間, 含血之類, 無性知者. 狌狌知往, 鳱鵲知來, 稟天之性, 自然者也. 如以聖人爲若狌狌乎? 則夫狌狌之類, 鳥獸也. 僮謠不學而知, 可謂神而先知矣. 如以聖人爲若僮謠乎? 則夫僮謠者, 妖也. 世間聖神, 以爲巫與? 鬼神用巫之口告人. 如以聖人爲若巫乎? 則夫爲巫者, 亦妖也. 與妖同氣, 則與聖異類矣. 巫與聖異, 則聖不能神矣. 不能神, 則賢之黨也. 同黨, 則所知者無以異也. 及其有異, 以入道也, 聖人疾, 賢者@遲 ; 賢者..
07 難曰: “黃帝生而神靈, 弱而能言. 帝嚳生而自言其名. 未有聞見於外, 生@輒能言, 稱其名, 非神靈之效, 生知之驗乎? 曰: 黃帝生而言, 然而母懷之二十月生, 計其月數, 亦已二歲在母身中矣. 帝嚳能自言其名, 然不能言他人之名, 雖有一能, 未能徧通. 所謂神而生知者, 豈謂生而能言其名乎? 乃謂不受而能知之, 未能得見之也. 黃帝·帝嚳雖有神靈之驗, 亦皆早成之才也. 人才早成, 亦有晩就. 雖未就師, 家問室學. 人見其幼成早就, 稱之過度. 云項託七歲, 是必十歲 ; 云敎孔子, 是必孔子問之 ; 云黃帝·帝嚳生而能言, 是亦數月 ; 云尹方年二十一, 是亦且三十 ; 云無所師友, 有不學書, 是亦遊學家習. 世俗褒稱過實, 毁敗踰惡. 世俗傳顔淵年十八歲升太山, 望見吳昌門外有繫白馬. 定考實顔淵年三十不升太山, 不望吳昌門. 項託之稱, 尹方之譽, 顔淵之類也..
06 難曰: “詹何坐, 弟子侍, 有牛鳴於門外. 弟子曰: ‘是黑牛也, 而白蹄.’ 詹何曰: ‘然, 是黑牛也, 而白其蹄.’ 使人視之, 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蹄. 詹何, 賢者也, 尙能聽聲而知其色, 以聖人之智, 反不能知乎?” 曰: 能知黑牛白其蹄, 能知此牛誰之牛乎? 白其蹄者以何事乎? 夫術數直見一端, 不能盡其實. 雖審一事, 曲辯問之, @輒不能盡知. 何則? 不目見口問, 不能盡知也. 魯僖公二十九年, 介葛盧來朝, 舍于昌衍之上, 聞牛鳴, 曰: “是牛生三犠, 皆已用矣.” 或問 : “何以知之?” 曰: “其音云.” 人問牛主, 竟如其言. 此復用術數, 非知所能見也. 廣漢楊翁仲(偉)[能]聽鳥獸這音, 乘蹇馬之野, [而]田間有放{眇}馬[者], 相去[數里], 鳴聲相聞. 翁仲(偉)謂其御曰: “彼放馬{知此馬而}目眇.” 其御曰: “何以知之?” 曰: “..
05 難曰: “夫項託年七歲敎孔子. 案七歲未入小學, 而敎孔子, 性自知也. 孔子曰: ‘生而知之, 上也 ; 學而知之, 其次也.’ 夫言生而知之, 不言學問, 謂若項託之類也. 王莽之時, 勃海尹方年二十一, 無所師友, 性智開敏, 明達六藝. 魏都牧淳于倉奏 : ‘方不學, 得文能讀誦, 論義引五經文, 文說議事, 厭合人之心.’ 帝徵方, 使射蜚蟲, 筴射無非(弗)知者, 天下謂之聖人. 夫無所師友, 明達六藝, 本不學書, 得文能讀, 此聖人也. 不學自能, 無師自達, 非神如何?” 曰: 雖無師友, 亦已有所問受矣 ; 不學書, 已弄筆墨矣. 兒始生産, 耳目始開, 雖有聖性, 安能有知? 項託七歲, 其三四歲時, 而受納人言矣. 尹方年二十一, 其十四五時, 多聞見矣. 性敏才茂, 獨思無所據, 不睹兆象, 不見類驗, 却念百世之後, 有馬生牛, 牛生驢, 桃生李, 李..
04 放象事類以見禍, 推原往驗以處來事, [賢]者亦能, 非獨聖也. 周公治魯, 太公知其後世當有削弱之患 ; 太公治齊, 周公睹其後世當有劫弑之禍. 見法術之極, 睹禍亂之前矣. 紂作象箸而箕子譏(嘰), 魯以偶人葬而孔子嘆, 緣象箸見龍干之患, 偶人睹殉葬之禍也. 太公·周公, 俱見未然 ; 箕子·孔子, 並睹未有, 所由見方來者, 賢聖同也. 魯侯老, 太子弱, 次室之女, 倚柱而嘯, 由老弱之徵, 見敗亂之兆也. 婦人之知, 尙能推類以見方來, 况聖人君子, 才高智明者乎? 秦始皇十(七)年, 嚴襄王母夏太后夢(薨). 孝文王后曰華陽后, 與文王葬壽陵, 夏太后[子]嚴襄王葬於范陵, 故夏太后別葬杜陵, 曰: “東望君子, 西望吾夫, 後百年, 旁當有萬家邑.” 其後皆如其言. 必以推類見方來爲聖, 次室·夏太后聖也. 秦昭王十(七)年, 樗里子卒, 葬于渭南章臺之東, 曰:..
03 案神怪之言, 皆在讖記, 所表皆效『圖』·『書』. “亡秦者胡” , 『河圖』之文也. 孔子條暢增益, 以表神怪 ; 或後人詐記, 以明效驗. 高皇帝封吳王, 送之, 拊其背曰: “漢後五十年, 東南有反者, 豈汝邪?” 到景帝時, 濞與七國通謀反漢. 建此言者, 或時觀氣見象, 處其有反, 不知主名 ; 高祖見濞之勇, 則謂之是. 原此以論, 孔子見始皇·仲舒, 或時但言“將有觀我之宅” · “亂我之書”者, 後人見始皇入其宅, 仲舒讀其書, 則增益其辭, 著其主名. 如孔子神而空見始皇·仲舒, 則其自爲殷後子氏之世, 亦當黙而知之, 無爲吹律以自定也. 孔子不吹律, 不能立其姓 ; 及其見始皇, 睹仲舒, 亦復以吹律類之矣. 案始皇本事, 始皇不至魯, 安得上孔子之堂, 踞孔子之床, 顚倒孔子之衣裳乎?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出游, 至雲夢, 望祀虞舜於九嶷. 浮江下, 觀藉柯..
02 孔子將死, 遺讖書, 曰: “不知何一男子, 自謂秦始皇, 上我之堂, 踞我之床, 顚倒我衣裳, 至沙丘而亡.” 其後, 秦王兼呑天下, 號始皇, 巡狩至魯, 觀孔子宅, 乃至沙丘, 道病而崩. 又曰: “董仲舒亂我書.” 其後, 江都相董仲舒, 論思『春秋』, 造著傳記. 又書曰: “亡秦者, 胡也.” 其後二世胡亥, 竟亡天下. 用三者論之, 聖人後知萬世之效也. 孔子生不知其父, 若母匿之, 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也. 不案『圖』·『書』, 不聞人言, 吹律精思, 自知其世, 聖人前知千歲之驗也. 曰: 此皆虛也. 인용목차
01 儒者論聖人, 以爲前知千歲, 後知萬世, 有獨見之明, 獨聽之聰, 事來則名, 不學自知, 不問自曉, 故稱聖, [聖]則神矣. 若蓍·龜之知吉凶, 蓍草稱神, 龜稱靈矣. 賢者才下不能及, 智劣不能料, 故謂之賢. 夫名異則實殊, 質同則稱鈞, 以聖名論之, 知聖人卓絶, 與賢殊也. 인용목차
10 經傳所載, 賢者所紀, 尙無鬼神, 况不著篇籍! 世間淫祀非鬼之祭, 信其有神爲禍福矣. 好道學仙者, 絶穀不食, 與人異食, 欲爲淸潔也. 鬼神淸潔於仙人, 如何與人同食乎? 論之以爲人死無知, 其精不能爲鬼. 假使有之, 與人異食. 異食則不肯食人之食, 不肯食人之食, 則無求於人, 無求於人則不能爲人禍福矣. 凡人之有喜怒也, 有求得與不得. 得則喜, 不得則怒. 喜則施恩而爲福, 怒則發怒而爲禍. 鬼神無喜怒, 則雖常祭而不絶, 久廢而不修, 其何禍福於人哉? 인용목차
09 聖人知其若此, 祭猶齋戒畏敬, 若有鬼神, 修興弗絶, 若有禍福. 重恩尊功, 慇懃厚恩, 未必有鬼而享之者. 何以明之? 以飮食祭地也. 人將飮食, 謙退, 示當有所先. 孔子曰: “雖疏食菜羹, 瓜祭必齋如也.” 『禮』曰: “侍食於君, 君使之祭, 然後飮食之.” 祭, 猶禮之諸祀也. 飮食亦可毋祭, 禮之諸神, 亦可毋祀也. 祭·祀之實一也, 用物之費同也. 知祭地無神, 猶謂諸祀有鬼, 不知類也. 인용목차
8. 제사는 공자나 계찰처럼 孔子之畜狗死, 使子贛埋之. 曰: “吾聞之也, 弊帷不棄, 爲埋馬也; 弊蓋不棄, 爲埋狗也. 丘也貧, 無蓋, 於其封也, 亦與之席, 毋使其首陷焉!” 延陵季子過徐, 徐君好其劍, 季子以當使於上國, 未之許與. 季子使還, 徐君已死, 季子解劍帶其冢樹. 御者曰: “徐君已死, 尙誰爲乎?” 季子曰: “前已心許之矣, 可以徐君死故負吾心乎?” 遂帶劍於冢樹而去. 祀爲報功者, 其用意猶孔子之埋畜狗也; 祭爲不背先者, 其恩猶季之帶劍於冢樹也. 해석 孔子之畜狗死, 使子贛埋之. 공자(孔子)가 기르던 개가 죽자 자공(子贛)에게 묻게 했다. 曰: “吾聞之也, 弊帷不棄, 爲埋馬也; 弊蓋不棄, 爲埋狗也. 공자께서 말씀하셨다. “내가 듣기로 해진 휘장을 버리지 않는 건 말을 묻기 위해서고 해진 덮개를 버리지 않는 건 개를 묻..
07 凡祭祀之義有二 : 一曰報功, 二曰修先. 報功以勉力, 修先以崇恩, 力勉恩崇, 功立化通, 聖王之務也. 是故聖王制祭祀也, 法施於民則祀之, 以死勤事則祀之, 以勞定國則祀之, 能禦大災則祀之, 能捍大患則祀之. 帝嚳能序星辰以著衆, 堯能賞均刑法以義終, 舜勤民事而野死, 鯀勤洪水而殛死, 禹能修鯀之功, 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 ; 顓頊能脩之 ; 契爲司徒而民成, 冥勤其官而水死, 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 文王以文治, 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 凡此功烈, 施佈於民, 民賴其力, 故祭報之. 宗廟先祖, 己之親也, 生時有養親之道, 死亡義不可背, 故修祭祀, 示如生存. 推人事鬼, {神}緣生事死, 人有賞功供養之道, 故有報恩祀祖之義. 인용목차
06 羣神謂風伯·雨師·雷公之屬. 風以搖之, 雨以潤之, 雷以動之, 四時生成, 寒暑變化. 日月星辰, 人所瞻仰. 水旱, 人所忌惡. 四方, 氣所由來. 山林川谷, 民所取材用. 此鬼神之功也. 인용목차
05 靈星之祭, 祭水旱也, 於禮舊名曰雩. 雩之禮, 爲民祈穀雨, 祈穀實也. 春求[雨, 秋求]實, 一歲再祀, 蓋重穀也. 春以二月, 秋以八月. 故『論語』曰: “暮春者, 春服旣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暮春, 四月也. 周之四月, 正歲二月也. 二月之時, 龍星始出, 故傳曰: “龍見而雩.” 龍星見時, 歲已啓蟄, ### : “##而雩.” 春雩之禮廢, 秋雩之禮存, 故世常脩靈星之祀, 到今不絶. 名變於舊, 故世人不識 ; 禮廢不具, 故儒者不知. 世儒案禮, 不知靈星何祀, 其難曉而不識說, 縣官名曰“明星” , 緣明星之名, 說曰“歲星” . 歲星, 東方也, 東方主春, 春主生物, 故祭歲星, 求春之福也. 四時皆有力於物, 獨求春者, 重本尊始也. 審如儒者之說, 求春之福, 及(反)以秋祭, 非求春也. 『月令』祭..
04 自禹興脩社, 稷祀后稷, 其後絶廢. 高皇帝四年, 詔天下祭靈星 ; 七年, 使天下祭社稷. 인용목차
03 周(傳)棄(或)曰: “少昊有四叔, 曰重, 曰該, 曰修, 曰熙, 實能金木及水. 使重爲句芒, 該爲蓐收, 修及熙爲玄冥, 世不失職, 遂濟窮桑, 此其三祀也. 顓頊氏有子曰犂, 爲祝融 ; 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爲后土, 此其二祀也. 后土爲社. 稷, 田正也. 有烈山氏之子曰柱, 爲稷, 自夏以上祀之. 周棄亦爲稷, 自商以來祀之.” 『禮』曰: “烈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柱, 能殖百穀. 夏之衰也, 周棄繼之, 故祀以爲稷.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 其子曰后土, 能平九土, 故祀以爲社.” 傳或曰: “炎帝作火, 死而爲竈. 禹勞力天下, {水}死而爲社.” 『禮』曰: “王爲羣姓立七祀, 曰司命, 曰中霤, 曰國門, 曰國行, 曰泰厲, 曰戶, 曰竈. 諸侯爲國立五祀, 曰司命, 曰中霤, 曰國門, 曰國行, 曰公厲. 大夫立三祀, 曰族厲, 曰門, 曰行. 適士立二祀,..
02 王者父事天, 母事地, 推人事父母之事, 故亦有祭天地之祀. 山川以下, 報功之義也. 緣生人有功得賞, 鬼神有功亦祀之. 山出雲雨潤萬物. 六宗居六合之間, 助天地變化, 王者尊而祭之, 故曰六宗. 社稷, 報生萬物之功, 社報萬物, 稷報五穀. 五祀, 報門·戶·井·竈·室中霤之功, 門·戶人所出入, 井·竈人所飮食, 中霤人所託處, 五者功鈞, 故俱祀之. 인용목차
01 禮, 王者祭天地, 諸侯祭山川, 卿大夫祭五祀, 士·庶人祭其先. 宗廟·社稷之祀, 自天子達於庶人. 『尙書』曰: “肆類於上帝, 禋于六宗, 望于山川, 徧于羣臣.” 『禮』曰: “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 祖顓頊而宗堯 ; 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 祖顓頊而宗禹 ; 殷人禘嚳而郊冥, 祖契而宗湯 ; 周人禘嚳而郊稷, 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於大壇, 祭天也 ; 瘞埋於大折, 祭地也, 用騂犢. 埋少牢於大昭, 祭時也 ; 相近於坎壇, 祭寒暑也 ; 王宮, 祭日也 ; 夜明, 祭月也 ; 幽宗, 祭星也 ; 雩宗, 祭水旱也 ; 四坎壇, 祭四方也. 山林·川谷·丘陵, 能出雲, 爲風雨, 見怪物, 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 諸侯在其地則祭, 亡其地則不祭.” 此皆法度之祀, 禮之常制也. 인용목차
08 或難曰: “‘祭則鬼享之’ , 何謂也?” 曰: 言其脩具謹潔, 粢牲肥香, 人臨見之, 意飮食之. 推己意以况鬼神, 鬼神有知, 必享此祭, 故曰鬼享之也. 難曰: “『易』曰: ‘東鄰殺牛, 不如西鄰之礿祭.’ 夫言東鄰不若西鄰, 言東鄰牲大福少, 西鄰祭少福多也. 今言鬼不享, 何以知其福有多少也?” 曰: 此亦謂脩具謹潔與不謹潔也. 紂殺牛祭, 不致其禮 ; 文王礿祭, 竭盡其敬. 夫禮不至, 則人非之 ; 禮敬盡, 則人是之. 是之, 則擧事多助 ; 非之, 則言行見畔. 見畔, 若祭不見享之禍 ; 多助, 若祭見歆之福, 非鬼爲祭祀之故有喜怒也. 何以明之? 苟鬼神, 不當須人而食 ; 須人而食, 是不能神也. 信鬼神歆祭祀, 祭祀爲禍福, 謂鬼神居處何如狀哉? 自有儲偫邪? 將以人食爲饑飽也? 如自有儲偫, 儲偫必與人異, 不當食人之物 ; 如無儲偫, 則人朝夕祭乃..
08 或難曰: “‘祭則鬼享之’ , 何謂也?” 曰: 言其脩具謹潔, 粢牲肥香, 人臨見之, 意飮食之. 推己意以况鬼神, 鬼神有知, 必享此祭, 故曰鬼享之也. 難曰: “『易』曰: ‘東鄰殺牛, 不如西鄰之礿祭.’ 夫言東鄰不若西鄰, 言東鄰牲大福少, 西鄰祭少福多也. 今言鬼不享, 何以知其福有多少也?” 曰: 此亦謂脩具謹潔與不謹潔也. 紂殺牛祭, 不致其禮 ; 文王礿祭, 竭盡其敬. 夫禮不至, 則人非之 ; 禮敬盡, 則人是之. 是之, 則擧事多助 ; 非之, 則言行見畔. 見畔, 若祭不見享之禍 ; 多助, 若祭見歆之福, 非鬼爲祭祀之故有喜怒也. 何以明之? 苟鬼神, 不當須人而食 ; 須人而食, 是不能神也. 信鬼神歆祭祀, 祭祀爲禍福, 謂鬼神居處何如狀哉? 自有儲偫邪? 將以人食爲饑飽也? 如自有儲偫, 儲偫必與人異, 不當食人之物 ; 如無儲偫, 則人朝夕祭乃..
07 且夫歆者, 內氣也 ; 言者, 出氣也. 能歆則能言, 猶能吸則能呼矣. 如鬼神能歆, 則宜言於祭祀之上, 今不能言, 知不能歆, 一也. 凡能歆者, 口鼻通也. 使鼻鼽不通, 口鉗不開, 則不能歆[之]矣. 人之死也, 口鼻腐朽, 安能復歆? 二也. 『禮』曰: “人死也, 斯惡之矣.” 與人異類, 故惡之也. 爲尸不動, 朽敗滅亡, 其身不與生人同, 則知不與生人通矣. 身不同, 知不通, 其飮食不與人鈞矣. 胡·越異類, 飮食殊味. 死之與生, 非直胡之與越也. 由此言之, 死人不歆, 三也. 當人之臥也, 置食物其旁, 不能知也. 覺乃知之, 知乃能食之. 夫死, 長臥不覺者也, 安能知食? 不能歆之, 四也. 인용목차
06 或難曰: “宋公鮑之身有疾. 祝曰夜姑, 掌將事於厲者. 厲鬼杖檝而與之言曰: ‘何而粢盛之不膏也? 何而蒭犠之不肥碩也? 何而珪璧之不中度量也? 而罪歟? 其鮑之罪歟?’ 夜姑順色而對曰: ‘鮑身尙幼, 在襁褓, 不預知焉. 審是掌之.’ 厲鬼擧檝而掊之, 斃於壇下. 此非能言用手之驗乎?” 曰: 夫夜姑之死, 未必厲鬼擊之也, 時命當死也. 妖象厲鬼, 象鬼之形則象鬼之言, 象鬼之言則象鬼而擊矣. 何以明之? 夫鬼者, 神也. 神則先知. 先知則宜自見粢盛之不膏·珪璧之失度·犠牲之臞小, 則因以責讓夜姑, 以檝擊之而已, 無爲先問. 先問, 不知之效也 ; 不知, 不神之驗也 ; 不知不神, 則不能見體出言, 以檝擊人也. 夜姑, 義臣也, 引罪自予已, 故鬼擊之. 如無義而歸之鮑身, 則厲鬼將復以檝掊鮑之身矣. 且祭祀不備, 神怒見體, 以殺掌祀. 如禮備神喜, 肯見體以食..
05 或曰: “歆氣, 不能食也.” 夫歆之與飮食, 一實也. 用口食之, 用口歆之. 無腹腸則無口, 無口, 無用食, 則亦無用歆矣. 何以驗其不能歆也? 以人祭祀有過, 不能卽時犯也. 夫歆不用口則用鼻矣, 口鼻能歆之, 則目能見之, 目能見之, 則手能擊之. 今手不能擊, 則知口鼻不能歆之也. 인용목차
04 宗廟, 己之先也. 生存之時, 謹敬供養, 死不敢不信, 故脩祭祀, 緣先事死, 示不忘先. 五帝三王郊宗黃帝·帝嚳之屬, 報功堅(重)力, 不敢忘德, 未必有鬼神審能歆享之也. 夫不能歆享, 則不能神 ; 不能神, 則不能爲福, 亦不能爲禍. 禍福之起, 由於喜怒 ; 喜怒之發, 由於腹腸. 有腹腸者@輒能飮食, 不能飮食則無腹腸, 無腹腸則無用喜怒, 無用喜怒則無用爲禍福矣. 인용목차
03 山, 猶人之有骨節也 ; 水, 猶人之有血脈也. 故人食腸滿, 則骨節與血脈因以盛矣. 今祭天地, 則山川隨天地而飽. 今別祭山川, 以爲異神, 是人食已, 更食骨節與血脈也. 社·稷, 報生穀·物之功. 萬民(物)生於天地, 猶毫毛生於體也. 祭天地, 則社·稷設其中矣, 人君重之, 故復別祭. 必以爲有神, 是人之膚肉當復食也. 五祀初本在地, 門·戶用木與土, 土木生於地, 井·竈·室中霤皆屬於地, 祭地, 五祀設其中矣, 人君重之, 故復別祭. 必以爲有神, 是食已當復食形體也. 風伯·雨師·雷公, 是羣神也. 風猶人之有吹喣也, 雨猶人之有精液也, 雷猶人之有腹鳴也. 三者附於天地, 祭天地, 三者在矣, 人君重之, 故[復]別祭. 必以爲有神, 則人吹喣·精液·腹鳴當復食也. 日·月猶人之有目, 星辰猶人之有髮, 三光附天, 祭天, 三光在矣, 人君重之, 故復別祭...
01 世信祭祀, 以爲祭祀者必有福, 不祭祀者必有禍. 是以病作卜祟, 祟得脩祀, 祀畢意解, 意解病已, 執意以爲祭祀之助, 勉奉不絶. 謂死人有知, 鬼神飮食, 猶相賓客, 賓客悅喜, 報主人恩矣. 其脩祭祀, 是也 ; 信其享之, 非也. 인용목차
12 晉中行寅將亡, 召其太祝, 欲加罪焉, 曰: “子爲我祀(祝), 犠牲不肥澤也? 且齊戒不敬也? 使吾國亡, 何也?” 祝簡對曰: “昔日(者), 吾先君中行密子, 有車十乘, 不憂其薄也, 憂德義之不足也. 今主君有革車百乘, 不憂[德]義之薄也, 唯患車之不足也. 夫@船車@飾, 則賦斂厚, 賦斂厚則民謗詛. 君苟以祀(祝)爲有益於國乎? 詛亦將爲亡矣! 一人祝之, 一國詛之, 一祝不勝萬詛, 國亡, 不亦宜乎? 祝其何罪?” 中行子乃慙. 今世信祭祀, 中行子之類也. 不脩其行而豐其祝, 不敬其上而畏其鬼 ; 身死禍至, 歸之於祟, 謂祟未得 ; 得祟脩祀, 禍繁不止, 歸之於祭, 謂祭未敬. 夫論解除, 解除無益 ; 論祭祀, 祭祀無補 ; 論巫祝, 巫祝無力. 竟在人不在鬼, 在德不在祀, 明矣哉! 인용목차
11 禮, 入宗廟, 無所主意, 斬尺二寸之木, 名之曰主, 主心事之, 不爲人像. 今解土之祭, 爲土偶人, 像鬼之形, 何能解乎? 神, 荒忽無形, 出入無門, 故謂之神. 今作形像, 與禮相違, 失神之實, 故知其非. 象似布藉, 不設鬼形. 解土之禮, 立土偶人, 如祭山可爲石形, 祭門戶可作木人乎? 인용목차
10 夫土地猶人之體也, 普天之下, 皆爲一體, 頭足相去, 以萬里數. 人民居土上, 猶蚤虱着人身也. 蚤蝨食人, 賊人肌膚, 猶人鑿地, 賊地之體也. 蚤蝨內知, 有欲解人之心, 相與聚會, 解謝於所食之肉旁, 人能知之乎? 夫人不能知蚤蝨之音, 猶地不能曉人民之言也. 胡·越之人, 耳口相類, 心意相似, 對口交耳而談, 尙不相解, 况人不與地相似, 地之耳口與人相達乎! 今所解者地乎? 則地之耳遠, 不能聞也. 所解一宅之土, 則一宅之土, 猶人一分之肉也, 安能曉之? 如所解宅神乎? 則此名曰“解宅” , 不名曰“解土” . 인용목차
09 世間繕治宅舍, 鑿地掘土, 功成作畢, 解謝土神, 名曰“解土” . 爲土偶人, 以象鬼形, 令巫祝延, 以解土神. 已祭之後, 心快意喜, 謂鬼神解謝, 殃禍除去. 如討論之, 乃虛妄也. 何以驗之? 인용목차
08 祭祀之禮, 解除之法, 衆多非一, 且以一事效其非也. 夫小祀足以况大祭, 一鬼足以卜百神. 인용목차
07 解逐之法, 緣古逐疫之禮也. 昔顓頊氏有子三人, 生而皆亡, 一居江水爲虐鬼, 一居若水爲魍魎, 一居歐隅之間, 主疫病人. 故歲終事畢, 驅逐疫鬼, 因以送陳·迎新·內吉也. 世相倣效, 故有解除. 夫逐疫之法, 亦禮之失也. 行堯·舜之德, 天下太平, 百災消滅, 雖不逐疫, 疫鬼不往 ; 行桀·紂之行, 海內擾亂, 百禍並起, 雖日逐疫, 疫鬼猶來. 衰世好信鬼, 愚人好求福. 周之季世, 信鬼脩祀, 以求福助. 愚主心惑, 不顧自行, 功猶不立, 治猶不定. 故在人不在鬼, 在德不在祀. 國期有遠近, 人命有長短. 如祭祀可以得福, 解除可以去凶, 則王者可竭天下之財, 以興延期之祀 ; 富家翁嫗, 可求解除之福, 以取踰世之壽. 案天下人民, 夭壽貴賤, 皆有祿命 ; 操行吉凶, 皆有衰盛. 祭祀不爲福, 福不由祭祀, 世信鬼神, 故好祭祀. 祭祀無鬼神, 故通人不務焉..
06 且夫所除, 宅中客鬼也. 宅中主神有十二焉, 靑龍·白虎列十二位. 龍·虎猛神, 天之正鬼也, 飛尸流凶, 安敢妄集, 猶主人猛勇, 姦容不敢闚也. 有十二神舍之, 宅主驅逐, 名爲去十二神之客, 恨十二神之意, 安能得吉? 如無十二神, 則亦無飛尸流凶. 無神無凶, 解除何補? 驅逐何去? 인용목차
05 病人困篤, 見鬼之至, 性猛剛者, 挺劍操杖, 與鬼戰鬪. 戰鬪壹再, 錯指受服, 知不服, 必不終也. 夫解除所驅逐鬼, 與病人所見鬼無以殊也 ; 其驅逐之, 與戰鬪無以異也. 病人戰鬪, 鬼猶不去 ; 宅主解除, 鬼神必不離. 由此言之, 解除宅者, 何益於事? 信其凶去, 不可用也. 인용목차
04 虎狼入都, 弓弩巡之, 雖殺虎狼, 不能除虎狼所爲來之患. 盜賊攻城, 官軍擊之, 雖却盜賊, 不能滅盜賊所爲至之禍. 虎狼之來, 應政失也 ; 盜賊之至, 起世亂也 ; 然則鬼神之集, 爲命絶也. 殺虎狼, 却盜賊, 不能使政得世治 ; 然則盛解除, 驅鬼神, 不能使凶去而命延. 인용목차
14 工伎之書, 起宅蓋屋必擇日. 인용목차
13 夫衣與食俱輔人體, 食輔其內, 衣衛其外. 飮食不擇日, 製衣避忌日, 豈以衣爲於其身重哉? 人道所重, 莫如食急, 故八政一曰食, 二曰貨. 衣服, 貨也. 如以加之於形爲尊重, 在身之物, 莫大於冠. 造冠無禁, 裁衣有忌, 是於尊者略, 卑者詳也. 且夫沐去頭垢, 冠爲首飾, 浴除身垢, 衣衛體寒. 沐有忌, 冠無諱, 浴無吉凶, 衣有利害. 俱爲一體, 共爲一身, 或善或惡, 所諱不均, 俗人淺知, 不能實也. 且衣服不如車馬. 九錫之禮, 一曰車馬, 二曰衣服. 作車不求良辰, 裁衣獨求吉日, 俗人所重, 失輕重之實也. 인용목차
12 裁衣有書, 書有吉凶. 凶日制衣則有禍, 吉日則有福. 인용목차
11 且使子沐, 人愛之 ; 卯沐, 其首白者, 誰也? 夫子之性, 水也 ; 卯, 木也. 水不可愛, 木色不白. 子之禽鼠, 卯之獸免也. 鼠不可愛, 免毛不白. 以子日沐, 誰使可愛? 卯日沐, 誰使凝白者? 夫如是, 沐之日無吉凶, 爲沐立日歷者, 不可用也. 인용목차
10 夫人之所愛憎, 在容貌之好醜 ; 頭髮白黑, 在年歲之稚老. 使醜如嫫母, 以子日沐, 能得愛乎? 使十五女(童)子, 以卯日沐, 能白髮乎? 且沐者, 去首垢也, 洗去足垢, 盥去手垢, 浴去身垢, 皆去一形之垢, 其實等也. 洗·盥·浴不擇日, 而沐獨有日. 如以首爲最尊, 尊則浴亦治面, 面亦首也. 如以髮爲最尊, 則櫛亦宜擇日. 櫛用木, 沐用水, 水與木俱五行也. 用木不避忌, 用水獨擇日. 如以水尊於木, 則諸用水者宜皆擇日. 且水不若火尊, 如必以尊卑, 則用火者宜皆擇日. 인용목차
09 沐書曰: “子日沐, 令人愛之 ; 卯日沐, 令人白頭.” 인용목차
08 如以殺牲見血, 避血忌·月殺, 則生人食六畜, 亦宜辟之. 海內屠肆, 六畜死者, 日數千頭, 不擇吉凶, 早死者, 未必屠工也. 天下死罪, 冬月斷囚, 亦數千人, 其刑於巿, 不擇吉日, 受禍者, 未必獄吏也. 肉(屠)盡殺牲, 獄具斷囚. 囚斷牲殺, 創血之實, 何以異於祭祀之牲? 獨爲祭祀設歷, 不爲屠工·獄吏立日, 世俗用意不實類也. 祭非其鬼, 又信非其諱, 持二非往求一福, 不能得也. 인용목차
07 實者, 百祀無鬼, 死人無知. 百祀報功, 示不忘德 ; 死如事生, 示不背亡. 祭之無福, 不祭無禍. 祭與不祭, 尙無禍福, 况日之吉凶, 何能損益? 인용목차
06 夫祭者, 供食鬼也 ; 鬼者, 死人之精也. 若非死人之精, 人未嘗見鬼之飮食也. 推生事死, 推人事鬼, 見生人有飮食, 死爲鬼當能復飮食, 感物思親, 故祭祀也. 及(若)他神百鬼之祠, 雖非死人, 其事之禮, 亦與死人同. 蓋以不見其形, 但以生人之禮准况之也. 生人飮食無日, 鬼神何故有日? 如鬼神審有知, 與人無異, 則祭不宜擇日. 如無知也, 不能飮食, 雖擇日避忌, 其何補益? 인용목차
05 祭祀之歷, 亦有吉凶. 假令血忌·月殺之日固凶, 以殺牲設祭, 必有患禍. 인용목차
04 日之不害, 又求日之剛柔, 剛柔旣合, 又索月之奇耦. 夫日之剛柔, 月之奇耦, 合於葬歷, 驗之於吉(古), 無不相得. 何以明之? 春秋之時, 天子·諸侯·卿·大夫死以千百數, 案其葬日, 未必合於歷. 又曰: “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乃葬.” 假令魯小君以剛日死, 至葬日己丑, 剛柔等矣. 剛柔合, 善日也. 不克葬者, 避雨也. 如善日, 不當以雨之故, 廢而不用也. 何則? 雨不便事耳, 不用剛柔, 重凶不吉, 欲便事而犯凶, 非魯人之意, 臣子重愼之義也. 今廢剛柔, 待庚寅日中, 以暘爲吉也. 『禮』 : “天子七月而葬, 諸侯五月, 卿·大夫·士三月.” 假令天子正月崩, 七月葬 ; 二月崩, 八月葬. 諸侯·卿·大夫·士皆然. 如驗之葬歷, 則天子·諸侯葬月常奇常耦也. 衰世好信禁, 不肖君好求福. 春秋之時, 可謂衰矣! 隱·哀之間, 不肖甚矣! 然而葬埋之日,..
03 夫葬, 藏棺也 ; 斂, 藏尸也. 初死藏尸於棺, 少久藏棺於墓. 墓與棺何別? 斂與葬何異? 斂於棺不避凶, 葬於墓獨求吉. 如以墓爲重, 夫墓, 土也, 棺, 木也, 五行之性, 木·土鈞也. 治木以贏尸, 穿土以埋棺, 治與穿同事, 尸與棺一實也. 如以穿土賊地之體, 鑿溝耕園, 亦宜擇日. 世人能異其事, 吾將聽其禁 ; 不能異其事, 吾不從其諱. 인용목차
02 葬歷曰: “葬避九空·地*함, 及日之剛柔, 月之奇耦.” 日吉無害, 剛柔相得, 奇耦相應, 乃爲吉良. 不合此歷, 轉爲凶惡. 인용목차
01 世俗旣信歲時, 而又信日. 擧事若病·死·災·患, 大則謂之犯觸歲·月, 小則謂之不避日禁. 歲·月之傳旣用, 日禁之書亦行. 世俗之人, 委心信之 ; 辯論之士, 亦不能定. 是以世人擧事, 不考於心而合於日, 不參於義而致於時. 時日之書, 衆多非一, 略擧較著, 明其是非, 使信天時之人, 將一疑而倍之. 夫禍福隨盛衰而至, 代謝而然. 擧事曰凶, 人畏凶有效 ; 曰吉, 人冀吉有驗. 禍福自至, 則述前之吉凶, 以相戒懼. 此日禁所以累世不疑, 惑者所以連年不悟也. 인용목차
07 且歲·月審食, 猶人口腹之饑必食也 ; 且爲巳·酉地有厭勝之故, 畏一金刃, 懼一死炭, 豈閉口不敢食哉? 如實畏懼, 宜如其數. 五行相勝, 物氣鈞適. 如泰山失火, 沃以一杯之水 ; 河決千里, 塞以一掊之土, 能勝之乎? 非失五行之道, 小大多少不能相當也. 天地之性, 人物之力, 少不勝多, 小不厭大. 使三軍持木杖, 匹夫持一刃, 伸力角氣, 匹夫必死. 金性勝木, 然而木勝金負者, 木多而金寡也. 積金如山, 燃一炭火以燔爍之, 金必不消. 非失五行之道, 金多火少, 少多小大不鈞也. 五尺童子與孟賁爭, 童子不勝. 非童子怯, 力少之故也. 狼衆食人, 人衆食狼. 敵力角氣, 能以小勝大者希 ; 爭彊量功, 能以寡勝衆者鮮. 天道人物, 不能以小勝大者, 少不能服多. 以一刃之金, 一炭之火, 厭除凶咎, 却歲之殃, 如何也? 인용목차
06 說歲·月食之家, 必銓功之小大, 立遠近之步數. 假令起三尺之功, 食一步之內 ; 起十丈之役, 食一里之外. 功有小大, 禍有近遠. 蒙恬爲秦築長城, 極天下之半, 則其爲禍宜以萬數. 案長城之造, 秦民不多死. 周公作雒, 興功至大, 當時歲·月宜多食. 聖人知其審食, 宜徙所食地, 置於吉祥之位. 如不知避, 人民多凶, 經傳之文, 賢聖宜有刺譏. 今聞築雒之民, 四方和會, 功成事畢, 不聞多死. 說歲·月[食]之家, 殆虛非實也. 인용목차
05 神之口腹, 與人等也. 人饑則食, 飽則止, 不爲起功乃一食也. 歲·月之神, 起功乃食, 一歲之中, 興功者希, 歲·月之神饑乎? 倉卒之世, 人民亡, 室宅荒廢, 興功者絶, 歲·月之神餓乎? 且田與宅俱人所治, 興功用力, 勞佚鈞等. 宅掘土而立木, 田鑿溝而起堤, 堤與木俱立, 掘與鑿俱爲. 起宅, 歲·月食, 治田, 獨不食, 豈起宅時歲·月饑, 治田時飽乎? 何事鈞作同, 飮食不等也? 인용목차
*姆①[mǔㄇㄨˇ][《廣韻》莫候切, 去候, 明. ][《集韻》滿補切, 上姥, 明. ]姆부수女총획 / 획수8획 / 5획훈음유모 모, 유모 무일본어 음독BO, MO일본어 훈독KASHIZUKI, UBA중국어 병음mǔ유니코드U+59C6기타읽기특급II 亦作“娒”. 1.古代以婦道敎女子的女師. 《儀禮·士昏禮》:“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鄭玄注:“婦人五十無子, 出而不復嫁, 能以婦道敎人者, 若今時乳母矣.”《禮記·內則》:“妻將生子, 及月辰, 居側室. 夫使人日再問之, 作而自問之, 妻不敢見, 使姆衣服而對.” 鄭玄注:“姆, 女師也.”《左傳·襄公三十年》:“宋伯姬卒, 待姆也.” 杜預注:“姆, 女師.”《宋書·后妃傳·孝武文穆王皇后》:“姆嬭爭媚, 相勸以嚴;妮媼競前, 相諂以急.”2.姆姆的省稱. 明蘇㚆之《金印記·逼妻賣釵》:“不記得花前飲宴, 公、婆..
03 審論歲·月之神, 歲則太歲也, 在天邊際, 立於子位. 起室者在中國一州之內, 假令楊州在東南, 使如鄒衍之言, 天下爲一州, 又在東南, 歲食於酉, 食西羌之地, 東南之地安得凶禍? 假令歲在人民之間, 西宅爲酉地, 則起功之家, 宅中亦有酉地, 何以不近食其宅中之酉地, 而反食佗家乎? 且食之者審誰也? 如審歲·月, 歲·月, 天之從神, 飮食與天同. 天食不食人, 故郊祭不以爲牲. 如非天神, 亦不食人. 天地之間, 百神所食, 聖人謂當與人等. 推生事死, 推人事鬼, 故百神之祀, 皆用衆物, 無用人者. 物食人者, 虎與狼也. 歲·月之神, 豈虎狼之精哉? 倉卒之世, 穀食乏匱, 人民饑餓, 自相啖食. 豈其啖食死者, 其精爲歲·月之神哉? 인용목차
02 夫天地之神, 用心等也. 人民無狀, 加罪行罰, 非有二心兩意, 前後相反也. 移徙不避歲·月, 歲·月惡其不避己之衝位, 怒之也. 今起功之家, 亦動地體, 無狀之過, 與移徙等. 起功之家, 當爲歲·[月]所食, 何故反令巳·酉之地受其咎乎? 豈歲·月之神@怪移徙而[不]咎起功哉? 用心措意, 何其不平也? 鬼神罪過人, 猶縣官謫罰民也. 民犯刑罰多非一, 小過宥罪, 大惡犯辟, 未有以無過受罪. 無過而受罪, 世謂之寃. 今巳·酉之家, 無過於月·歲, 子·家(寅)起宅, 空爲見食, 此則歲·[月]寃無罪也. 且夫太歲在子, 子宅直符, 午宅爲破, 不須興功起事, 空居無爲, 猶被其害. 今歲·月所食, 待子·宅(寅)有爲, 巳·酉乃凶. {太歲}歲·月之神, 用罰爲害, 動靜殊致, 非天從歲·月神意之道也. 인용목차
01 世俗起土興功, 歲·月有所食, 所食之地, 必有死者. 假令太歲在子, 歲食於酉, 正月建寅, 月食於巳, 子·寅地興功, 則酉·巳之家見食矣. 見食之家, 作起厭勝, 以五行之物, 懸金木水火. 假令歲·月食西家, 西家懸金, 歲·月食東家, 東家懸炭. 設祭祀以除其凶, 或空亡徙以辟其殃. 連相倣效, 皆謂之然. 如考實之, 虛妄迷也. 何以明之? 인용목차
18 夫忌諱非一, 必託之神怪, 若設以死亡, 然後世人信用畏避. 忌諱之語, 四方不同, 略擧通語, 令世觀覽. 若夫曲俗微小之諱, 衆多非一, 咸勸人爲善, 使人重愼, 無鬼神之害, 凶醜之禍. 世諱作豆醬惡聞雷, 一人不食, 欲使人急作, 不俗積家踰至春也. [世]諱厲刀井上, 恐刀墮井中也 ; 或說以爲“刑”之字, 井與刀也, 厲刀井上, 井·刀相見, 恐被刑也. 毋承屋檐而坐, 恐瓦墮擊人首也. 毋反懸冠, 爲似死人服 ; 或說惡其反而承塵溜也. 毋偃寢, 爲其象屍也. 毋以箸相受, 爲其不固也. 毋相代掃, 爲脩冢之人, 冀人來代己也. 諸言“毋”者, 敎人重愼, 勉人爲善. 『禮』曰: “毋摶飯, 毋流歠.” 禮義之禁, 未必吉凶之言也. 인용목차
17 實說世俗諱之, 亦有緣也. 夫正月歲始, 五月盛陽, 子以[此月]生, 精熾熱烈, 厭勝父母, 父母不堪, 將受其患. 傳相放傚, 莫謂不然. 有空諱之言, 無實凶之效, 世俗惑之, 誤非之甚也. 인용목차
16 夫正月·五月子何故殺父與母? 人之含氣, 在腹腸之內, 其生, 十月而産, 共一元氣也. 正[月]與二月何殊? 五[月]與六月何異? 而謂之凶也? 世傳此言久[矣], 拘數之人, 莫敢犯之 ; 弘識大材, 實核事理, 深睹吉凶之分者, 然後見之. 昔齊相田嬰賤妾有子, 名之曰文. 文以五月生, 嬰告其母勿擧也, 其母竊擧生之. 及長, 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於嬰. 嬰怒曰: “吾令女去此子, 而敢生之, 何也?” 文頓首, 因曰: “君所以不擧五月子者, 何故?” 嬰曰: “五月子者, 長至戶, 將不利其父母.” 文曰: “人生受命於天乎? 將受命於戶邪?” 嬰嘿然. 文曰: “必受命於天, 君何憂焉? 如受命於戶, 卽高其戶, 誰能至者?” 嬰善其言, 曰: “子休矣!” 其後使文主家, 待賓客, 賓客日進, 名聞諸侯. 文長過戶, 而嬰不死. 以田文之說言之, 以田嬰不死效之,..
15 四曰諱擧正月·五月子. 以爲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 不得[擧也]. 已擧之, 父母禍(偶)死, 則信而謂之眞矣. 인용목차
14 實說諱忌産子·乳犬者, 欲使人常自潔淸, 不欲使人被洿辱也. 夫自潔淸則意精, 意精則行淸, 行淸而貞廉之節立矣. 인용목차
13 月之晦也, 日月合宿, 紀爲一月. 猶八日, 月中分謂之弦 ; 十五日, 日月相望謂之望 ; 三十日, 日月合宿謂之晦. 晦與弦望一實也, 非月晦日月光氣與月朔異也, 何故踰月謂之吉乎? 如實凶, 踰月未可謂吉 ; 如實吉, 雖未踰月, 猶爲可也. 인용목차
12 江北乳子, 不出房室, 知其無惡也. 至於犬乳, 置之宅外, 此復惑也. 江北諱犬不諱人, 江南諱人不諱犬, 謠俗防惡, 各不同也. 夫人與犬何以異? 房室·宅外何以殊? 或惡或不惡, 或諱或不諱, 世俗防禁, 竟無經也. 인용목차
10 夫婦人之乳子也, 子含元氣而出. 元氣, 天地之精微也, 何凶而惡之? 人, 物也 ; 子, 亦物也. 子生與萬物之生何以異? 諱人之生謂之惡, 萬物之生又惡之乎? 生與胞俱出, 如以胞爲不吉, 人之有胞, 猶木實之有扶(核)也. 包裹兒身, 因與俱出, 若鳥卵之有殼, 何妨謂之惡? 如惡以爲不吉, 則諸生物有扶(核)殼者, 宜皆惡之. 萬物廣多, 難以驗事. 人生何以異於六畜? 皆含血氣懷子, 子生與人無異, 獨惡人而不憎畜, 豈以人體大, 氣血盛乎? 則夫牛馬體大於人. 凡可惡之事, 無與鈞等, 獨有一物, 不見比類, 乃可疑也. 今六畜與人無異, 其乳皆同一狀. 六畜與人無異, 諱人不諱六畜, 不曉其故也. 世能別人之産與六畜之乳, 吾將聽其諱 ; 如不能別, 則吾謂世俗所諱妄矣. 인용목차
09 三曰諱婦人乳子, 以爲不吉. 將擧吉事, 入山林, 遠行, 度川澤者, 皆不與之交通. 乳子之家, 亦忌惡之, 丘墓廬道畔, 踰月乃入, 惡之甚也. 暫卒見若爲不吉, 極原其事, 何以爲惡? 인용목차
08 葬死人, 先祖痛 ; 見刑人, 先祖哀. 權可哀之身, 送可痛之屍, 使先祖有知, 痛屍哀形, 何愧之有? 如使無知, 丘墓, 田野也, 何慙之有? 慙愧{先}者, 謂身體刑殘, 與人異也. 古者用(肉)刑, 形毁不全, 乃不可耳. 方今象刑, 象刑重者, @髡鉗之法也. 若完城旦以下, 施刑綵衣系躬, 冠帶與俗人殊, 何爲不可? 世俗信而謂之皆凶, 其失至於不弔鄕黨屍, 不升佗人之丘, 惑也. 인용 목차
07 實說其意, 徒不上丘墓有二義, 義理之諱, 非凶惡之忌也. 徒用心以爲先祖全而生之, 子孫亦當全而歸之. 故曾子有疾, 召門弟子曰: “開予足! 開予手! 而今而後, 吾知免夫. 小子!” 曾子重愼, 臨絶效全, 喜免毁傷之禍也. 孔子曰: “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弗敢毁傷.” 孝者怕入刑辟, 刻畫身體, 毁傷髮膚, 少德泊行, 不戒愼之所致也. 愧負刑辱, 深自刻責, 故不升墓祀於先. 古禮廟祭, 今俗墓祀, 故不升墓, 慙負先人. 一義也. 墓者, 鬼神所在, 祭祀之處. 祭祀之禮, 齊戒潔淸, 重之至也. 今已被刑, 刑殘之人, 不宜與祭供侍先人, 卑謙謹敬, 退讓自賤之意也. 緣先祖之意, 見子孫被刑, 惻怛憯傷, 恐其臨祀, 不忍歆享, 故不上墓. 二義也. 昔太伯見王季有聖子文王, 知太王意欲立之, 入吳采藥, 斷髮文身, 以隨吳俗. 太王薨, 太伯還, 王季辟主...
06 夫徒, 善(@罪)人也, 被刑謂之徒. 丘墓之上, 二親也, 死亡謂之先. 宅與墓何別? 親與先何異? 如以徒被刑, 先人責之, 則不宜入宅與親相見 ; 如[以]徒不得與死人相見, 則親死在堂, 不得哭柩 ; 如以徒不得升丘墓, 則徒不得上山陵. 世俗禁之, 執據何義? 인용목차
05 二曰諱被刑爲徒, 不上丘墓. 但知不可, 不能知其不可之意. 問其禁之者, 不能知其諱 ; 受禁行者, 亦不要(曉)其忌. 連相放效, 至或于被刑, 父母死, 不送葬 ; 若至墓側, 不敢臨葬 ; 甚失至於不行弔傷(喪), 見佗人之柩. 인용목차
04 實說其義, “不祥”者, 義理之禁, 非吉凶之忌也. 夫西方, 長老之地, 尊者之位也. 尊長在西, 卑幼在東. 尊長, 主也 ; 卑幼, 助也. 主少而助多, 尊無二上, 卑有百下也. 西益主(宅), 益主不增助, 二上不百下也, 於義不善, 故謂不祥. 不祥者, 不宜也. 於義不宜, 未有凶也. 何以明之? 夫墓, 死人所藏 ; 田, 人所飮食 ; 宅, 人所居處. 三者於人, 吉凶宜等. 西益宅不祥, 西益墓與田, 不言不祥. 夫墓, 死人所居, 因忽不愼. 田, 非人所處, 不設尊卑. 宅者, 長幼所共, 加愼致意者, 何可不之諱? 義詳於宅, 略於墓與田也. 인용목차
03 夫宅之四面皆地也, 三面不謂之凶, 益西面獨謂不祥, 何哉? 西益宅, 何傷於地體? 何害於宅神? 西益不祥, 損之能善乎? 西益不祥, 東益能吉乎? 夫不祥必有祥者, 猶不吉必有吉矣. 宅有形體, 神有吉凶, 動德致福, 犯刑起禍. 今言西益宅謂之不祥, 何益而祥者? 且惡人西益宅者誰也? 如地惡之, 益東家之西, 損西家之東, 何傷於地? 如以宅神不欲西益, 神猶人也, 人之處宅, 欲得廣大, 何故惡之? 而以宅神惡煩擾, 則四面益宅, 皆當不祥. 諸工技之家, 說吉凶之占, 皆有事狀. 宅家言治宅犯凶神, 移徙言忌歲月, 祭祀言觸血忌, 喪葬言犯剛柔, 皆有鬼神凶惡之禁. 人不忌避, 有病死之禍. 至於西益宅何害, 而謂之不祥? 不祥之禍, 何以爲敗? 인용목차
02 防禁所從來者遠矣. 傳曰: “魯哀公欲西益宅, 史爭以爲不祥. 哀公作色而怒, 左右數諫而弗聽, 以問其傅宰質雎曰: ‘吾欲西益宅, 史以爲不祥, 何如?’ 宰質雎曰: ‘天下有三不祥, 西益宅不與焉.’ 哀公大說. 有頃, 復問曰: ‘何謂三不祥?’ 對曰: ‘不行禮義, 一不祥也 ; 嗜欲無止, 二不祥也 ; 不聽規諫, 三不祥也.’ 哀公繆然深惟, 慨然自反, 遂不[西]益宅. 令史與宰質雎止其益宅, 徒爲煩擾, 則西益宅祥與不祥, 未可知也. 令史[與]質雎以爲西益宅審不祥, 則史與質雎與今俗人等也. 인용목차
01 俗有大諱四 : 一曰諱西益宅. 西益宅謂之不祥, 不祥必有死亡. 相懼以此, 故世莫敢西益宅. 인용목차
10 夫如是, 世俗之人, 可一詳覽. 詳覽如斯, 可一薄葬矣. 인용목차
09 墨家之議, 自違其術, 其薄葬而又右鬼. 右鬼引效, 以杜伯爲驗. 杜伯死人, 如謂杜伯爲鬼, 則夫死者審有知. 如有知而薄葬之, 是怒死人也. [人]情欲厚而惡薄, 以薄受死者之責, 雖右鬼, 其何益哉? 如以鬼非死人, 則其信杜伯非也 ; 如以鬼是死人, 則其薄葬非也. 術用乖錯, 首尾相違, 故以爲非. 非與是不明, 皆不可行. 인용목차
08 救漏防者, 悉塞其穴, 則水泄絶. 穴不悉塞, 水有所漏, 漏則水爲患害. 論死不悉, 則奢禮不絶, 不絶則喪物索用. 用索物喪, 民貧耗之至, 危亡之道也. 蘇秦爲燕, 使齊國之民高大丘冢, 多藏財物, 蘇秦身弗(茀)以勸勉之. 財盡民貪(貧), 國空兵弱, 燕軍卒至, 無以自衛, 國破城亡, 主出民散. 今不明死之無知, 使民自竭以厚葬親, 與蘇秦@姦計同一敗. 인용목차
07 孝子之養親病也, 未死之時, 求卜迎醫, @冀禍消·藥有益也. 旣死之後, 雖審如巫咸, 良如扁鵲, 終不復生(使). 何則? 知死氣絶, 終無補益. 治死無益, 厚葬何差乎? 倍死恐傷化, 絶卜拒醫, 獨不傷義乎? 親之生也, 坐之高堂之上 ; 其死也, 葬之黃泉之下. 黃泉之下, 非人所居, 然而葬之不疑者, 以死絶異處, 不可同也. 如當亦如生存, 恐人倍之, 宜葬於宅, 與生同也. 不明無知, 爲人倍其親, 獨明葬黃泉, 不爲離其先乎? 親在獄中, 罪疑未定, 孝子馳走, 以救其難. 如罪定法立, 終無門戶, 雖曾子·子騫, 坐泣而已. 何則? 計動無益, 空爲煩也. 今死親之魂, 定無所知, 與拘親之罪決不可救何以異? 不明無知, 恐人倍其先, 獨明罪定, 不爲忽其親乎? 聖人立義, 有益於化, 雖小弗除 ; 無補於政, 雖大弗與. 今厚死人, 何益於恩? 倍之弗事, ..
04 夫論不留精澄意, 苟以外效立事是非, 信聞見於外, 不詮訂於內, 是用耳目論, 不以心意議也. 夫以耳目論, 則以虛象爲言, 虛象效, 則以實事爲非. 是故是非者, 不徒耳目, 必開心意. 墨議不以心而原物, 苟信聞見, 則雖效驗章明, 猶爲失實. 失實之議難以敎, 雖得愚民之欲, 不合知者之心, 喪物索用, 無益於世, 此蓋墨術所以不傳也. 인용목차
03 今墨家非儒, 儒家非墨, 各有所持, 故乖不合, 業難齊同, 故二家爭論. 世無祭祀復生之人, 故死生之義未有所定. 實者死人闇昧, 與人殊途, 其實荒忽, 難得深知. 有知無知之情不可定, 爲鬼之實不可是. 通人知士, 雖博覽古今, 窺涉百家, 條入葉貫, 不能審知. 唯聖心賢意, 方比物類, 爲能實之. 인용목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