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고전/설원 (683)
건빵이랑 놀자
22. 출정을 위한 전송식에서 전귀(田瞶)를 가르친 장생(張生) 齊將軍田瞶出將, 張生郊送曰: “昔者堯讓許由以天下, 洗耳而不受,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伯夷叔齊辭諸侯之位而不爲,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於陵仲子辭三公之位而傭爲人灌園,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智過去君第, 變姓名, 免爲庶人,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此五大夫者, 名辭之而實羞之. 今將軍方吞一國之權, 提鼓擁旗, 被堅執銳, 旋回十萬之師, 擅斧鉞之誅, 愼毋以士之所羞者驕士.” 田瞶曰: “今日諸君皆爲瞶祖道, 具酒脯, 而先生獨敎之以聖人之大道, 謹聞命矣.” 해석 齊將軍田瞶出將, 張生郊送曰: “昔者堯讓許由以天下, 洗耳而不受, 將軍知之乎?” 제..
설원(說苑) 목차 유향(劉向) 중국 고대부터 한(漢) 나라까지 사이에 기록된 여러 교훈적 일화와 명언, 경구 등을 수집하고, 이를 역사적 인물들의 문답과 이야기의 형식을 빌려 유가(儒家)의 통치 이념과 윤리를 쉽게 전달하기 위한 목적으로 편찬한 책이다. 1. 군도(君道): 군주가 지켜야 할 도리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 2. 신술(臣術): 신하의 처세술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3. 건본(建本): 근본을 수립함의 중요성에 대해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4. 입절(立節): 절개를 세우다 12..
24. 魯人身善織屨, 妻善織縞, 而徙於越.或謂之曰: “子必窮!” 魯人曰: “何也?” 曰: “屨爲履, 縞爲冠也, 而越人徒跣剪髮, 游不用之國, 欲無窮得乎?” 인용목차
23. 公明宣學於曾子, 三年不讀書.曾子曰: “宣, 而居參之門, 三年不學, 何也?” 公明宣曰: “安敢不學?宣見夫子居宮庭, 親在, 叱吒之聲未嘗至於犬馬, 宣說之, 學而未能; 宣見夫子之應賓客, 恭儉而不懈惰, 宣說之, 學而未能; 宣見夫子之居朝廷, 嚴臨下而不毁傷, 宣說之, 學而未能.宣說此三者學而未能, 宣安敢不學而居夫子之門乎?”曾子避席謝之曰: “參不及宣, 其學而已.” 인용목차소학미학산책
22. 子貢問子石: “子不學詩乎?” 子石曰: “吾暇乎哉?父母求吾孝, 兄弟求吾悌, 朋友求吾信. 吾暇乎哉?” 子貢曰: “請投吾詩, 以學於子.” 인용목차
21. 晏子病將死, 斷楹內書焉, 謂其妻曰: “楹也, 語子壯而視之!” 及壯發書, 書之言曰: “布帛不窮, 窮不可飾; 牛馬不窮, 窮不可服; 士不可窮, 窮不可任.窮乎?窮乎?窮也!” 仲尼問老聃曰: “甚矣! 道之於今難行也! 吾比執道委質以當世之君, 而不我受也.道之於今難行也.” 老子曰: “夫說者流於聽, 言者亂於辭, 如此二者, 則道不可委矣.” 인용목차
20. 魯有儉者, 瓦鬲煮食, 食之而美, 盛之土鉼之器, 以進孔子. 孔子受之, 歡然而悅, 如受太牢之饋. 弟子曰: “瓦甂, 陋器也; 煮食, 薄膳也. 而先生何喜如此乎?” 孔子曰: “吾聞好諫者思其君, 食美者念其親, 吾非以饌爲厚也, 以其食美而思我親也.” 인용목차
19. 楊王孫病且死, 令其子曰: “吾死欲裸葬, 以返吾眞, 必無易吾意.”祁侯聞之, 往諫曰: “竊聞王孫令葬必裸而入地, 必若所聞, 愚以爲不可. 令死人無知則已矣, 若死有知也, 是戮屍於地下也, 將何以見先人?愚以爲不可!” 王孫曰: “吾將以矯世也. 夫厚葬誠無益於死者, 而世以相高, 靡財殫幣而腐之於地下, 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出, 此眞與暴骸於中野何異?且夫死者終生之化, 而物之歸者; 歸者得至, 而化者得變, 是物各返其眞. 其眞冥冥, 視之無形, 聽之無聲, 乃合道之情. 夫飾外以誇衆, 厚葬以矯眞, 使歸者不得至, 化者不得變, 是使物各失其然也. 且吾聞之, 精神者, 天之有也, 形骸者, 地之有也; 精神離形而各歸其眞, 故謂之鬼.鬼之爲言歸也, 其屍塊然獨處, 豈有知哉?厚裹之以幣帛, 多送之以財寶, 以奪生者財用. 古聖人緣人情, 不忍其親, 故爲之制禮; 今..
18. 晏子飮景公酒, 日暮, 公呼具火, 晏子辭曰: “『詩』曰: ‘側牟之俄.’言失德也; ‘屢舞傞傞.’言失容也.‘旣醉以酒, 旣飽以德.’‘旣醉而出, 並受其福.’賓主之禮也. ‘醉而不出, 是謂伐德.’賓主之罪也. 嬰已卜其日, 未卜其夜.” 公曰: “善.”擧酒而祭之, 再拜而出, 曰: “豈過我哉? 吾托國於晏子也. 以其家貧善寡人, 不欲淫侈也, 而況與寡人謀國乎?”‘ 인용목차
17. 晉文公合諸侯而盟曰: “吾聞國之昏, 不由聲色, 必由奸利好樂, 聲色者, 淫也; 貪奸者, 惑也, 夫淫惑之國, 不亡必殘. 自今以來, 無以美妾疑妻, 無以聲樂妨政, 無以姦情害公, 無以貨利示下. 其有之者, 是謂伐其根素, 流於華葉; 若此者, 有患無憂, 有寇勿弭. 不如言者盟示之.” 於是君子聞之曰: “文公其知道乎? 其不王者猶無佐也.” 인용목차
16. 衛叔孫文子問於王孫夏曰: “吾先君之廟小, 吾欲更之, 可乎?” 對曰: “古之君子, 以儉爲禮; 今之君子, 以汰易之. 夫衛國雖貧, 豈無文履一奇, 以易十稷之繡哉?以爲非禮也.” 文子乃止. 인용목차
15. 魯築郞囿, 季平子欲速成, 叔孫昭子曰: “安用其速成也?以虐其民, 其可乎?無囿尙可乎, 惡聞嬉戲之遊, 罷其所治之民乎?” 인용목차
14. 趙簡子乘弊車瘦馬, 衣羖羊裘, 其宰進諫曰: “車新則安, 馬肥則往來疾, 狐白之裘溫且輕.” 簡子曰: “吾非不知也. 吾聞之, 君子服善則益恭, 細人服善則益倨; 我以自備, 恐有細人之心也. 傳曰: 周公位尊愈卑, 勝敵愈懼, 家富愈儉, 故周氏八百餘年, 此之謂也.” 인용목차
13. 季文子相魯, 妾不衣帛, 馬不食粟.仲孫它諫曰: “子爲魯上卿, 妾不衣帛, 馬不食粟, 人其以子爲愛, 且不華國也.” 文子曰: “然乎? 吾觀國人之父母衣麤食蔬, 吾是以不敢. 且吾聞君子以德華國, 不聞以妾與馬. 夫德者得於我, 又得於彼, 故可行; 若淫於奢侈, 沈於文章, 不能自反, 何以守國?” 仲孫它慚而退. 인용목차
12. 齊桓公謂管仲曰: “吾國甚小, 而財用甚少, 而群臣衣服輿駕甚汰, 吾欲禁之, 可乎?” 管仲曰: “臣聞之, 君嘗之, 臣食之; 君好之, 臣服之. 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漿, 衣練紫之衣, 狐白之裘. 此群臣之所奢汰也. 『詩』云: ‘不躬不親, 庶民不信.’君欲禁之, 胡不自親乎?” 桓公曰: “善.” 於是更制練帛之衣, 大白之冠, 朝一年而齊國儉也. 인용목차
11. 魏文侯御廩災, 文侯素服辟正殿五日, 群臣皆素服而吊, 公子成父獨不吊. 文侯復殿, 公子成父趨而入賀, 曰: “甚大善矣! 夫御廩之災也.” 文侯作色不悅, 曰: “夫御廩者, 寡人寶之所藏也, 今火災, 寡人素服辟正殿, 群臣皆素服而吊; 至於子, 大夫而不吊. 今已復辟矣, 猶入賀何爲?” 公子成父曰: “臣聞之, 天子藏於四海之內, 諸侯藏於境內, 大夫藏於其家, 士庶人藏於篋櫝. 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災, 必有人患. 今幸無人患, 乃有天災, 不亦善乎!” 文侯喟然歎曰: “善!” 인용목차
10. 晉平公爲馳逐之車, 龍旌象色, 掛之以犀象, 錯之以羽芝, 車成題金千鎰, 立之於殿下, 令群臣得觀焉. 田差三過而不一顧, 平公作色大怒, 問田差“爾三過而不一顧, 何爲也?” 田差對曰: “臣聞說天子者以天下, 說諸侯者以國, 說大夫者以官, 說士者以事, 說農夫者以食, 說婦姑者以織. 桀以奢亡, 紂以淫敗, 是以不敢顧也.” 平公曰: “善.” 乃命左右曰: “去車!” 인용목차
9. 經侯往適魏太子, 左帶羽玉具劍, 右帶環佩, 左光照右, 右光照左; 坐有頃, 太子不視也, 又不問也.經侯曰: “魏國亦有寶乎?” 太子曰: “有.”經侯曰: “其寶何如?” 太子曰: “主信臣忠, 百姓上戴. 此魏之寶也.”經侯曰: “吾所問者, 非是之謂也. 乃問其器而已.” 太子曰: “有.徒師沼治魏而市無豫賈, 卻辛治陽而道不拾遺, 芒卯在朝而四鄰賢士無不相因而見. 此三大夫乃魏國之大寶.” 於是經侯默然不應, 左解玉具, 右解環佩, 委之坐, 愆然而起, 默然不謝, 趨而出, 上車驅去.魏太子使騎操劍佩逐與經侯, 使告經侯曰: “吾無德所寶, 不能爲珠玉所守; 此寒不可衣, 饑不可食, 無爲遺我賊.” 於是經侯杜門不出, 傳死. 인용목차
8. 秦穆公閒, 問由余曰: “古者明王聖帝, 得國失國當何以也?” 由余曰: “臣聞之, 當以儉得之, 以奢失之.”穆公曰: “願聞奢儉之節.” 由余曰: “臣聞堯有天下, 飯於土簋, 啜於土鉼, 其地南至交趾, 北至幽都, 東西至日所出入, 莫不賓服.堯釋天下, 舜受之, 作爲食器, 斬木而裁之, 銷銅鐵, 修其刃, 猶漆黑之以爲器. 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 舜釋天下而禹受之, 作爲祭器, 漆其外而朱畫其內, 繒帛爲茵褥, 觴勺有彩, 爲飾彌侈, 而國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後氏以沒, 殷周受之, 作爲大器, 而建九傲, 食器雕琢, 觴勺刻鏤, 四壁四帷, 茵席雕文, 此彌侈矣, 而國之不服者五十有二. 君好文章, 而服者彌侈, 故曰儉其道也.” 由余出, 穆公召內史廖而告之曰: “寡人聞鄰國有聖人, 敵國之憂也. 今由余聖人也, 寡人患之. 吾將奈何?”內史廖曰: “夫戎辟而遼遠,..
7. 魏文侯問李克曰: “刑罰之源安生?”李克曰: “生於奸邪淫泆之行. 凡奸邪之心, 饑寒而起, 淫泆者, 久饑之詭也; 雕文刻鏤, 害農事者也; 錦繡纂組, 傷女工者也.農事害, 則饑之本也; 女工傷, 則寒之源也.饑寒並至而能不爲奸邪者, 未之有也; 男女飾美以相矜而能無淫泆者, 未嘗有也. 故上不禁技巧, 則國貧民侈, 國貧窮者爲奸邪, 而富足者爲淫泆, 則驅民而爲邪也; 民以爲邪, 因之法隨, 誅之不赦其罪, 則是爲民設陷也.刑罰之起有原, 人主不塞其本, 而替其末, 傷國之道乎?” 文侯曰: “善.”以爲法服也. 인용목차
6. 秦始皇旣兼天下, 大侈靡, 卽位三十五年猶不息, 治大馳道, 從九原抵雲陽, 塹山堙谷直通之.厭先王宮室之小, 乃於豐鎬之間, 文武之處, 營作朝宮, 渭南山林苑中作前殿, 阿房東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坐萬人, 下可建五丈旗, 周爲閣道; 自殿直抵南山之嶺以爲闕, 爲覆道, 自阿房渡渭水屬咸陽, 以象天極, 閣道絕漢, 抵營室也. 又興驪山之役, 錮三泉之底, 關中離宮三百所, 關外四百所, 皆有鐘盤帷帳, 婦女倡優.立石闕東海上朐山界中, 以爲秦東門. 於是有方士韓客侯生, 齊客盧生, 相與謀曰: “當今時不可以居, 上樂以刑殺爲威, 天下畏罪; 持祿莫敢盡忠, 上不聞過而日驕, 下懾伏以慢欺而取容, 諫者不用而失道滋甚. 吾黨久居, 且爲所害.” 乃相與亡去.始皇聞之大怒, 曰: “吾異日厚盧生, 尊爵而事之, 今乃誹謗我, 吾聞諸生多爲妖言以亂黔首.” 乃使御史悉上..
5. 禽滑厘問於墨子曰: “錦繡絺紵, 將安用之?”墨子曰: “惡, 是非吾用務也. 古有無文者得之矣, 夏禹是也.卑小宮室, 損薄飮食, 土階三等, 衣裳細布; 當此之時, 黻無所用, 而務在於完堅.殷之盤庚, 大其先王之室, 而改遷於殷, 茅茨不剪, 採椽不斲, 以變天下之視; 當此之時, 文采之帛, 將安所施? 夫品庶非有心也, 以人主爲心, 苟上不爲, 下惡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於天下, 故化隆於其時, 成名於今世也. 且夫錦繡絺紵, 亂君之所造也, 其本皆興於齊, 景公喜奢而忘儉, 幸有晏子以儉鐫之, 然猶幾不能勝. 夫奢安可窮哉?紂爲鹿台糟丘, 酒池肉林, 宮牆文畫, 雕琢刻鏤, 錦繡被堂, 金玉珍瑋, 婦女優倡, 鐘鼓管弦, 流漫不禁, 而天下愈竭, 故卒身死國亡, 爲天下戮, 非惟錦繡絺紵之用耶? 今當兇年, 有欲予子隨侯之珠者, 不得賣也, 珍寶而以爲飾; 又欲予子一鐘..
4. 衛有五丈夫, 俱負缶而入井灌韭, 終日一區.鄧析過, 下車爲敎之, 曰: “爲機, 重其後, 輕其前, 命曰橋.終日灌韭, 百區不倦.”五丈夫曰: “吾師言曰: 有機知之巧, 必有機知之敗; 我非不知也, 不欲爲也. 子其往矣, 我一心溉之, 不知改已!” 鄧析去, 行數十裡, 顔色不悅懌, 自病. 弟子曰: “是何人也?而恨我君, 請爲君殺之.”鄧析曰: “釋之, 是所謂眞人者也.可令守國.” 인용 목차
3. 歷山之田者善侵畔, 而舜耕焉; 雷澤之漁者善爭陂, 而舜漁焉; 東夷之陶器窳, 而舜陶焉. 故耕漁與陶非舜之事, 而舜爲之, 以救敗也. 民之性皆不勝其欲, 去其實而歸之華, 是以苦窳之器, 爭鬪之患起, 爭鬪之患起, 則所以偷也.所以然者何也? 由離誠就詐, 棄樸而取僞也, 追逐其末而無所休止. 聖人抑其文而抗其質, 則天下反矣, 『詩』云: “尸鳩在桑, 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 其儀一兮.”傳曰: “尸鳩之所以養七子者, 一心也; 君子所以理萬物者, 一儀也. 以一儀理物, 天心也; 五者不離, 合而爲一, 謂之天心.在我能因自深結其意於一, 故一心可以事百君, 百心不可以事一君, 是故誠不遠也. 夫誠者一也, 一者質也; 君子雖有外文, 必不離內質矣.” 인용목차
2. 信鬼神者失謀, 信日者失時, 何以知其然? 夫賢聖周知, 能不時日而事利; 敬法令, 貴功勞, 不卜筮而身吉; 謹仁義, 順道理, 不禱祠而福. 故卜數擇日, 潔齋戒, 肥犧牲, 飾圭璧, 精祠祀, 而終不能除悖逆之禍, 以神明有知而事之, 乃欲背道妄行而以祠祀求福, 神明必違之矣. 天子祭天地、五嶽、四瀆, 諸侯祭社稷, 大夫祭五祀, 士祭門戶, 庶人祭其先祖. 聖王承天心, 制禮分也. 凡古之卜日者, 將以輔道稽疑, 示有所先而不敢自專也; 非欲以顛倒之惡而幸安之全. 孔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諂也.” 是以泰山終不享李氏之旅, 易稱東鄰殺牛, 不如西鄰之禴祭, 蓋重禮不貴牲也, 敬實而不貴華. 誠有其德而推之, 則安往而不可. 是以聖人見人之文, 必考其質. 인용목차
1. 孔子卦得賁, 喟然仰而歎息, 意不平. 子張進, 擧手而問曰: “師聞賁者吉卦, 而歎之乎?” 孔子曰: “賁非正色也, 是以歎之. 吾思夫質素, 白當正白, 黑當正黑. 夫質又何也? 吾亦聞之, 丹漆不文, 白玉不雕, 寶珠不飾, 何也?質有餘者, 不受飾也. 인용목차
40. 子路鼓瑟有北鄙之聲, 孔子聞之曰: “信矣, 由之不才也!” 冉有侍, 孔子曰: “求來, 爾奚不謂由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 爲中節; 流入於南, 不歸於北. 南者生育之鄕, 北者殺伐之域; 故君子執中以爲本, 務生以爲基, 故其音溫和而居中, 以象生育之氣也.憂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 暴厲淫荒之動不在乎體, 夫然者, 乃治存之風, 安樂之爲也. 彼小人則不然, 執末以論本, 務剛以爲基, 故其音湫厲而微末, 以象殺伐之氣.和節中正之感不加乎心, 溫儼恭莊之動不存乎體, 夫殺者乃亂亡之風, 奔北之爲也. 昔舜造南風之聲, 其興也勃焉, 至今王公述無不釋; 紂爲北鄙之聲, 其廢也忽焉, 至今王公以爲笑. 彼舜以匹夫, 積正合仁, 履中行善, 而卒以興, 紂以天子, 好慢淫荒, 剛厲暴賊, 而卒以滅. 今由也匹夫之徒, 布衣之丑也, 旣無意乎先王之制, 而又有亡國之聲, 豈能保七尺..
39. 凡從外入者, 莫深於聲音, 變人最極, 故聖人因而成之以德曰樂, 樂者德之風, 『詩』曰: “威儀抑抑, 德音秩秩.” 謂禮樂也. 故君子以禮正外, 以樂正內; 內須臾離樂, 則邪氣生矣, 外須臾離禮, 則慢行起矣; 故古者天子諸侯聽鐘聲, 未嘗離於庭, 卿大夫聽琴瑟, 未嘗離於前; 所以養正心而滅淫氣也.樂之動於內, 使人易道而好良; 樂之動於外, 使人溫恭而文雅; 雅頌之聲動人, 而正氣應之; 和成容好之聲動人, 而和氣應之; 粗厲猛賁之聲動人, 而怒氣應之; 鄭衛之聲動人, 而淫氣應之. 是以君子愼其所以動人也. 인용목차
38. 凡人之有患禍者, 生於淫泆暴慢, 淫泆暴慢之本, 生於飮酒; 故古者愼其飮酒之禮, 使耳聽雅音, 目視正儀, 足行正容, 心論正道. 故終日飮酒而無過失, 近者數日, 遠者數月, 皆人有德焉以益善, 『詩』云: “旣醉以酒, 旣飽以德.” 此之謂也. 인용목차
37. 凡音, 生人心者也, 情動於中而形於聲, 聲成文謂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 其政和; 亂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 亡國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聲音之道, 與政通矣.宮爲君, 商爲臣, 角爲民, 征爲事, 羽爲物; 五音亂則無法, 無法之音: 宮亂則荒, 其君驕; 商亂則陂, 其官壞; 角亂則憂, 其民怨; 征亂則哀, 其事勤; 羽亂則危, 其財匱; 五者皆亂, 代相凌謂之慢, 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鄭、衛之音, 亂世之音也, 比於慢矣; 桑間、濮上之音, 亡國之音也, 其政散, 其民流, 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인용목차
36. 樂之可密者, 琴最宜焉, 君子以其可修德, 故近之.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動, 物使之然也; 感於物而後動, 故形於聲; 聲相應故生變, 變成方故謂之音. 比音而樂之, 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聲噍以殺; 其樂心感者, 其聲單以緩; 其喜心感者, 其聲發以散; 其怒心感者, 其聲壯以厲; 其敬心感者, 其聲直以廉; 其愛心感者, 其聲和以調. 人之善惡非牲也, 感於物而後動, 是故先王愼所以感之, 故禮以定其意, 樂以和其性,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 禮樂刑政, 其極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立治道也. 인용목차
35. 樂者, 聖人之所樂也, 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風易俗, 故先王著其敎焉.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 而無哀樂喜怒之常, 應感起物而動, 然後心術形焉. 是故感激憔悴之音作, 而民思憂; 單奔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 而民康樂; 粗屬猛奮廣賁之音作, 而民剛毅; 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 而民肅敬; 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 而民慈愛.流僻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 而民淫亂.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 稽之度數, 制之禮義; 含生氣之和, 道五常之行, 使陽而不散, 陰而不密, 剛氣不怒, 柔氣不懾; 四暢交於中, 而發作於外, 皆安其位, 不相奪也. 然後立之學等, 廣其節奏, 省其文彩; 以繩德厚, 律小大之稱, 比終始之序, 以象事行, 使親疏貴賤, 長幼男女之理, 皆形見於樂, 故曰樂觀其深矣.土弊則草木不長, 水煩則魚鱉不大, 氣衰則生物不遂, 世亂則禮慝而樂淫; 是故其聲哀而不莊..
34. 鐘聲鏗鏗以立號, 號以立橫, 橫以立武, 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石聲磬磬以立辯, 辯以致死, 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絲聲哀哀以立廉, 廉以立志, 君子聽琴瑟之聲, 則思志義之臣.竹聲濫濫以立會, 會以聚衆, 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 則思畜聚之臣.鼓鞞之聲歡歡以立動, 動以進衆, 君子聽鼓鞞之聲, 則思將帥之臣. 君子之聽音, 非聽其鏗鏘而已, 彼亦有所合之也. 인용목차
33. 聖人作爲鞉鼓控揭塤箎, 比六者德音之音, 然後鐘磬竽瑟以和之, 然後干戚旄狄以舞之; 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 此所以獻酢酳之酬也, 所以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 此可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 인용목차
32. 孔子至齊郭門之外, 遇一嬰兒挈一壺, 相與俱行, 其視精, 其心正, 其行端, 孔子謂御曰: “趣驅之, 趣驅之.”韶樂方作, 孔子至彼,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故樂非獨以自樂也, 又以樂人; 非獨以自正也, 又以正人矣哉! 於此樂者, 不圖爲樂至於此.黃帝詔伶倫作爲音律, 伶倫自大夏之西, 乃之崑崙之陰, 取竹於嶰谷, 以生竅厚薄均者, 斷兩節間, 其長九寸而吹之, 以爲黃鐘之宮, 日含少次, 制十二管, 以崑崙之下, 聽鳳之鳴, 以別十二律, 其雄鳴爲六, 雌鳴亦六, 以比黃鐘之宮, 適合黃鐘之宮, 皆可生之, 而律之本也. 故曰黃鐘微而均, 鮮全而不傷, 其爲宮獨尊, 像大聖之德, 可以明至賢之功, 故奉而薦之於宗廟, 以歌迎功德, 世世不忘. 是故黃鐘生林鐘, 林鐘生大呂, 大呂生夷則, 夷則生太簇, 太簇生南呂, 南呂生夾鐘, 夾鐘生無射, 無射生姑洗, 姑洗生應鐘, ..
31. 孔子曰可也簡.簡者, 易野也, 易野者, 無禮文也. 孔子見子桑伯子, 子桑伯子不衣冠而處, 弟子曰: “夫子何爲見此人乎?” 曰: “其質美而無文, 吾欲說而文之.” 孔子去, 子桑伯子門人不說, 曰: “何爲見孔子乎?” 曰: “其質美而文繁, 吾欲說而去其文.” 故曰, 文質修者謂之君子, 有質而無文謂之易野, 子桑伯子易野, 欲同人道於牛馬, 故仲弓曰太簡.上無明天子, 下無賢方伯, 天下爲無道, 臣弒其君, 子弒其父, 力能討之, 討之可也. 當孔子之時, 上無明天子也, 故言雍也可使南面, 南面者天子也, 雍之所以得稱南面者, 問子桑伯子於孔子, 孔子曰: “可也簡.” 仲弓曰: “居敬而行簡以道民, 不亦可乎? 居簡而行簡, 無乃太簡乎?” 子曰: “雍之言然!” 仲弓通於化術, 孔子明於王道, 而無以加仲弓之言. 인용목차
30. 曾子有疾, 孟儀往問之.曾子曰: “鳥之將死, 必有悲聲; 君子集大辟, 必有順辭.禮有三儀, 知之乎?” 對曰: “不識也.”曾子曰: “坐, 吾語汝. 君子修禮以立志, 則貪慾之心不來; 君子思禮以修身, 則怠惰慢易之節不至; 君子修禮以仁義, 則忿爭暴亂之辭遠. 若夫置樽俎、列籩豆, 此有司之事也, 君子雖勿能可也.” 인용 목차
29. 公孟子高見顓孫子莫曰: “敢問君子之禮何如?”顓孫子莫曰: “去爾外厲, 與爾內折, 色勝而心自取之, 去三者而可矣.” 公孟不知以告曾子, 曾子愀然逡巡曰: “大哉言乎! 夫外厲者必內折, 色勝而心自取之必爲人役. 是故君子德行成而容不知, 聞識博而辭不爭, 知慮微達而能不愚.” 인용목차
28. 孔子曰: “無體之禮, 敬也; 無服之喪, 憂也; 無聲之樂, 歡也; 不言而信, 不動而威, 不施而仁.志也, 鐘鼓之聲怒而擊之則武, 憂而擊之則悲, 喜而擊之則樂; 其志變, 其聲亦變. 其志誠, 通乎金石, 而況人乎?” 인용목차
27. 韓褐子濟於河, 津人告之曰: “夫人過於此者, 未有不快用者也; 而子不用乎?” 韓褐子曰: “天子祭海內之神, 諸侯祭封域之內, 大夫祭其親, 士祭其祖檷.褐也, 未得事河伯也.”津人申楫舟中水而運, 津人曰: “向也, 役人固已告矣, 夫子不聽役人之言也; 今舟中水而運, 甚殆, 治裝衣而下游乎!” 韓子曰: “吾不爲人之惡我而改吾志, 不爲我將死而改吾義.” 言未已, 舟泆然行.韓褐子曰: “『詩』云: ‘莫莫葛藟, 施於條枚; 愷悌君子, 求福不回.’鬼神且不回, 況於人乎?” 인용목차
26. 春祭曰祠, 夏祭曰禴, 秋祭曰嘗, 冬祭曰烝; 春薦韭卵, 夏薦麥魚; 秋薦黍豚, 冬薦稻鴈. 三歲一祫, 五年一禘; 祫者, 合也; 禘者, 諦也.祫者大合祭於祖廟也, 禘者諦其德而差優劣也. 聖主將祭, 必潔齋精思, 若親之在; 方興未登, 㥥㥥憧憧, 專一想親之容貌彷佛, 此孝子之誠也.四方之助祭, 空而來者滿而反, 虛而至者實而還, 皆取法則焉. 인용목차
25. 齋者思其居處也, 思其笑語也, 思其所爲也; 齋三日, 乃見其所爲齋者.祭之日, 將入戶, 僾然若有見乎其容; 盤旋出戶, 喟然若有聞乎歎息之聲.先人之色, 不絕於目; 聲音咳唾, 不絕於耳; 嗜欲好惡, 不忘於心; 是則孝子之齋也. 인용목차
24. 古者有菑者謂之厲, 君一時素服, 使有司吊死問疾, 憂以巫醫, 匍匐以救之, 湯粥以方之. 善者必先乎鰥寡孤獨, 及病不能相養, 死無以葬埋, 則葬埋之. 有親喪者不呼其門, 有齊衰大功, 五月不服力役之征, 有小功之喪者未葬, 不服力役之征. 其有重屍多死者, 急則有聚衆, 童子擊鼓苣火, 入官宮裡用之, 各擊鼓苣火, 逐官宮裡.家之主人冠立於阼, 事畢出乎里門, 出乎邑門, 至野外; 此匍匐救厲之道也. 師大敗亦然. 인용목차
23. 齊宣王謂田過曰: “吾聞儒者喪親三年, 喪君三年; 君與父孰重?” 田過對曰: “殆不如父重.” 王忿然怒曰: “然則何爲去親而事君?” 田過對曰: “非君之土地無以處吾親, 非君之祿無以養吾親, 非君之爵位無以尊顯吾親; 受之君, 致之親, 凡事君所以爲親也.” 宣王邑邑無以應. 인용목차
22. 子生三年, 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故制喪三年, 所以報父母之恩也. 期年之喪通乎諸侯, 三年之喪通乎天子, 禮之經也. 子夏三年之喪畢, 見於孔子, 孔子與之琴, 使之弦, 援琴而弦, 衎衎而樂作, 而曰: “先生制禮不敢不及也.” 孔子曰: “君子也.”閔子騫三年之喪畢, 見於孔子, 孔子與之琴, 使之弦, 援琴而弦, 切切而悲作, 而曰: “先生制禮不敢過也.” 孔子曰: “君子也.” 子貢問曰: “閔子哀不盡, 子曰君子也; 子夏哀已盡, 子曰君子也.賜也惑, 敢問何謂?” 孔子曰: “閔子哀未盡, 能斷之以禮, 故曰君子也; 子夏哀已盡, 能引而致之, 故曰君子也. 夫三年之喪, 固優者之所屈, 劣者之所勉.” 인용목차
21. 延陵季子適齊, 於其反也, 其長子死於嬴博之間, 因葬焉. 孔子聞之, 曰: “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 使子貢往而觀之, 其穿, 深不至泉; 其斂, 以時服; 旣葬, 封壙墳掩坎, 其高可隱也; 旣封, 左袒右旋, 其封且號者三. 言曰: “骨肉歸復於土, 命也. 若魂氣則無不之也! 無不之也!” 而遂行. 孔子曰: “延陵季子於禮其合矣.” 인용목차
20. 春秋曰: “庚戌天王崩.”傳曰: “天王何以不書葬? 天子記崩不記葬, 必其時也; 諸侯記卒記葬, 有天子在, 不必其時也.”必其時奈何? 天子七日而殯, 七月而葬; 諸侯五日而殯, 五月而葬; 大夫三日而殯, 三月而葬; 士庶人二日而殯, 二月而葬.皆何以然?曰, 禮不豫兇事, 死而後治兇服, 衣衰飾, 修棺槨, 作穿窆宅兆, 然後喪文成, 外親畢至, 葬墳集, 孝子忠臣之恩厚備盡矣. 故天子七月而葬, 同軌畢至; 諸侯五月而葬, 同會畢至; 大夫三月而葬, 同朝畢至; 士庶人二月而葬, 外姻畢至也. 인용목차
19. 生而相與交通, 故曰留賓. 自天子至士, 各有次, 贈死不及柩屍, 吊生不及悲哀, 非禮也. 故古者吉行五十里, 奔喪百里, 贈賵及事之謂時; 時, 禮之大者也.春秋曰: “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賵者何?喪事有賵者, 蓋以乘馬束帛輿馬曰賵, 貨財曰賻, 水被曰襚, 口實曰唅, 玩好曰贈.知生者賻賵, 知死者贈襚; 贈襚所以送死也, 賻賵所以佐生也.輿馬、束帛、貨財、衣被、玩好, 其數奈何?曰, 天子乘馬六匹, 諸侯四匹, 大夫三匹, 元士二匹, 下士一匹; 天子束帛五匹、玄三纁二, 各五十尺, 諸侯玄三纁二, 各三十尺, 大夫玄一纁二, 各三十尺, 元士玄一纁一, 各二丈, 下士彩縵各一匹, 庶人布帛各一匹; 天子之賵, 乘馬六匹乘車, 諸侯四匹乘輿, 大夫曰參輿, 元士下士不用輿; 天子文繡衣各一襲到地, 諸侯覆跗, 大夫到踝, 士到髀; 天子唅實以珠, 諸侯以玉,..
18. 射者必心平體正, 持弓矢審固, 然後射者能以中. 『詩』云: “大侯旣抗, 弓矢斯張; 射夫旣同, 獻爾發功.” 此之謂也.弧之爲言豫也, 豫者豫吾意也. 故古者兒生三日, 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天地四方者, 男子之所有事也, 必有意其所有事, 然後敢食谷, 故曰: “不素飧兮.” 此之謂也. 인용목차
17. 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 一爲干豆, 二爲賓客, 三爲充君之庖. 無事而不田, 曰不敬, 田不以禮, 曰暴天物. 天子不合圍, 諸侯不揜群; 天子殺則下大緌, 諸侯殺則下小緌, 大夫殺則止佐轝, 佐轝止則百姓畋獵.獺祭魚, 然後漁人入澤梁; 鳩化爲鴈, 然後設罻羅; 草木零落, 然後入山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 不麛不卵, 不殀夭, 不覆巢; 此皆聖人在上, 君子在位, 能者在職, 大德之發者也. 是故皋陶爲大理乎, 民各服得其實; 伯夷主禮, 上下皆讓; 倕爲工師, 百工致功; 益主虞, 山澤辟成; 棄主稷, 百谷時茂; 契主司徒, 百姓親和; 龍主賓客, 遠人至.十二牧行, 而九州莫敢僻違; 禹陂九澤, 通九道, 定九州, 各以其職來貢, 不失厥宜, 方五十里至於荒服, 南撫交趾、大發, 西析支渠、搜氐羌, 北至山戎、肅愼, 東至長夷、島夷, 四海之內皆戴帝舜之功. 於是禹乃興..
16. 春秋曰: “正月, 公狩於郞.”傳曰: “春曰搜, 夏曰苗, 秋曰獮, 冬曰狩.”苗者奈何?曰苗者毛也, 取之不圍澤, 不揜群, 取禽不麛卵, 不殺孕重者.春搜者不殺小麛及孕重者; 冬狩皆取之, 百姓皆出, 不失其馳, 不抵禽, 不詭遇, 逐不出防, 此苗獮搜狩之義也. 故苗獮搜狩之禮, 簡其戎事也; 故苗者毛取之, 搜者搜索之, 狩者守留之.夏不田, 何也?曰, 天地陰陽盛長之時, 猛獸不攫, 鷙鳥不搏, 蝮蠆不螫, 鳥獸蟲蛇且知應天, 而況人乎哉? 是以古者必有豢牢. 其謂之畋何?聖人擧事必返本, 五穀者, 以奉宗廟, 養萬民也, 去禽獸害稼穡者, 故以田言之, 聖人作名號而事義可知也. 인용목차
15. 天子曰巡狩, 諸侯曰述職.巡狩者, 巡其所守也; 述職者, 述其所職也.春省耕, 助不給也; 秋省斂, 助不足也. 天子五年一巡狩, 歲二月東巡狩, 至於東嶽, 柴而望祀山川, 見諸侯, 問百年者, 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 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 志淫好僻者, 命典禮, 考時月定日, 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 山川神祇有不擧者爲不敬, 不敬者君黜以爵; 宗廟有不順者爲不孝, 不孝者君削其地; 有功澤於民者, 然後加地.入其境, 土地辟除, 敬老尊賢, 則有慶, 益其地; 入其境, 土地荒穢, 遺老失賢, 掊克在位, 則有讓, 削其地. 一不朝者黜其爵, 再不朝者黜其地, 三不朝者以六師移之.歲五月南巡狩, 至於南嶽, 如東巡狩之禮; 歲八月西巡狩, 至於西嶽, 如南巡狩之禮; 歲十一月北巡狩, 至於北嶽, 如西巡狩之禮.歸格於祖檷, 用特. 인용목차
14. 古者必有命民, 命民能敬長憐孤, 取捨好讓, 居事力者, 命於其君.命然後得乘飭輿駢馬, 未得命者不得乘, 乘者皆有罰. 故其民雖有餘財侈物, 而無仁義功德者, 則無所用其餘財侈物; 故其民皆興仁義而賤財利, 賤財利則不爭, 不爭則強不凌弱, 衆不暴寡. 是唐虞所以興象刑, 而民莫敢犯法, 而亂斯止矣. 『詩』云: “告爾民人, 謹爾侯度, 用戒不虞.” 此之謂也. 인용목차
13. 諸侯三年一貢士, 士一適謂之好德, 再適謂之尊賢, 三適謂之有功. 有功者, 天子一賜以輿服弓矢, 再賜以鬯, 三賜以虎賁百人, 號曰命諸侯.命諸侯者, 鄰國有臣弒其君, 孽弒其宗, 雖不請乎天子而征之可也, 已征而歸其地於天子. 諸侯貢士, 一不適謂之過, 再不適謂之傲, 三不適謂之誣.誣者天子黜之, 一黜以爵, 再黜以地, 三黜而地畢. 諸侯有不貢士, 謂之不率正, 不率正者, 天子黜之, 一黜以爵, 再黜以地, 三黜而地畢. 然後天子比年秩官之無文者而黜之, 以諸侯之所貢士伐之. 『詩』云: “濟濟多士, 文王以寧.” 此之謂也. 인용목차
12. 天子以鬯爲贄, 鬯者百草之本也, 上暢於天, 下暢於地, 無所不暢, 故天子以鬯爲贄. 諸侯以圭爲贄, 圭者玉也, 薄而不撓, 廉而不劌, 有瑕於中, 必見於外, 故諸侯以玉爲贄. 卿以羔爲贄, 羔者, 羊也, 羊群而不黨, 故卿以爲贄. 大夫以鴈爲贄, 鴈者行列有長幼之禮, 故大夫以爲贄.士以雉爲贄, 贄可不可指食, 籠狎而服之, 故士以雉爲贄. 庶人以鶩爲贄, 鶩者鶩鶩也, 鶩鶩無它心, 故庶人以鶩爲贄.贄者, 所以質也. 인용목차
11. 春秋曰: “壬申, 公薨於高寢.”傳曰: “高寢者何?正寢也.曷爲或言高寢, 或言路寢?曰, 諸侯正寢三: 一曰高寢, 二曰左路寢, 三曰右路寢.高寢者, 始封君之寢也. 二路寢者, 繼體之君寢也. 其二何?曰, 子不居父之寢, 故二寢.繼體君世世不可居高祖之寢, 故有高寢, 名曰高也.路寢其立奈何?高寢立中, 路寢左右.”春秋曰: “天王入於成周.”傳曰: “成周者何?東周也. 然則天子之寢奈何?曰, 亦二承明, 繼體守文之君之寢, 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故天子諸侯三寢立而名實正, 父子之義章, 尊卑之事別, 大小之德異矣.” 인용목차
10. 夏, 公如齊逆女, 何以書?親迎禮也. 其禮奈何?曰: 諸侯以屨二兩加琮, 大夫庶人以屨二兩加束修二. 曰: “某國寡小君, 使寡人奉不珍之琮, 不珍之屨, 禮夫人貞女.” 夫人曰: “有幽室數辱之産, 未諭於傅母之敎, 得承執衣裳之事, 敢不敬拜?”拜祝, 祝答拜. 夫人受琮取一兩, 屨以履女, 正笄衣裳而命之曰: “往矣, 善事爾舅姑, 以順爲宮室, 無二爾心, 無敢回也.”女拜, 乃親引其手, 授夫乎戶, 夫引手出戶; 夫行女從, 拜辭父於堂, 拜諸母於大門. 夫先升與執轡, 女乃升輿, 轂三轉, 然後天下先行. 大夫士庶人稱其父曰: “某之父, 某之師友, 使其執不珍之屨, 不珍之束修, 敢不敬禮某氏貞女.”母曰: “有草茅之産, 未習於織紝紡績之事, 得奉執箕帚之事, 敢不敬拜?” 인용목차
9. 成王將冠, 周公使祝雍祝, 王曰: “達而勿多也.”祝雍曰: “使王近於民, 遠於佞, 嗇於時, 惠於財, 任賢使能.” 於此始成之時, 祝辭四加而後退, 公冠自以爲主, 卿爲賓, 饗之以三獻之禮.公始加玄端與皮弁, 皆必朝服玄冕四加, 諸侯、太子、庶子冠公爲主, 其禮與上同.冠於祖廟曰: “令月吉日, 加子元服, 去爾幼志, 順爾成德.”冠禮十九見正而冠, 古之通禮也. 인용목차
8. 冠者所以別成人也, 修德束躬以自申飭, 所以檢其邪心, 守其正意也. 君子始冠, 必祝成禮, 加冠以屬其心, 故君子成人, 必冠帶以行事, 棄幼少嬉戲惰慢之心, 而衎衎於進德修業之志. 是故服不成象, 而內心不變, 內心修德, 外被禮文, 所以成顯令之名也. 是故皮弁素積, 百王不易, 旣以修德, 又以正容. 孔子曰: “正其衣冠, 尊其瞻視, 嚴然人望而畏之, 不亦威而不猛乎?” 인용목차
7. 知天道者冠鉥, 知地道者履蹻, 能治煩決亂者佩觿, 能射御者佩韘, 能正三軍者搢笏; 衣必荷規而承矩, 負繩而准下. 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 接其服而象其德, 故望玉貌而行能, 有所定矣. 『詩』曰: “芃蘭之枝, 童子佩觿.”說行能者也. 인용목차
6. 衣服容貌者, 所以悅目也; 聲音應對者, 所以悅耳也; 嗜欲好惡者, 所以悅心也. 君子衣服中, 容貌得, 則民之目悅矣; 言語順, 應對給, 則民之耳悅矣; 就仁去不仁, 則民之心悅矣. 三者存乎心, 暢乎體, 形乎動靜, 雖不在位, 謂之素行. 故忠心好善而日新之, 獨居樂德, 內悅而形. 『詩』曰: “何其處也?必有與也;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惟有以者, 惟能長生久視, 而無累於物也. 인용목차
5. 書曰五事: 一曰貌.貌者男子之所以恭敬, 婦人之所以姣好也; 行步中矩, 折旋中規, 立則磬折, 拱則抱鼓, 其以入君朝, 尊以嚴, 其以入宗廟, 敬以忠, 其以入鄕曲, 和以順, 其以入州裡族黨之中, 和以親. 『詩』曰: “溫溫恭人, 惟德之基.” 孔子曰: “恭近於禮, 遠恥辱也.” 인용목차
4. 齊景公登射, 晏子修禮而待.公曰: “選射之禮, 寡人厭之矣. 吾欲得天下勇士, 與之圖國.” 晏子對曰: “君子無禮, 是庶人也; 庶人無禮, 是禽獸也; 夫臣勇多則弒其君, 子力多則弒其長, 然而不敢者, 惟禮之謂也.禮者所以御民也, 轡者所以御馬也; 無禮而能治國家者, 嬰未之聞也.” 景公曰: “善.” 乃飭射更席以爲上客, 終日問禮. 인용목차
3. 傳曰: “觸情縱欲, 謂之禽獸; 苟可而行, 謂之野人; 安故重遷, 謂之衆庶; 辨然通古今之道謂之士; 進賢達能, 謂之大夫; 敬上愛下, 謂之諸侯; 天覆地載, 謂之天子. 是故士服黼, 大夫黻, 諸侯火, 天子山龍; 德彌盛者文彌縟, 中彌理者文彌章也.” 『詩』曰: “左之左之, 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 君子有之.”傳曰: “君子者, 無所不宜也, 是故韠冕厲戒, 立於廟堂之上, 有司執事無不敬者; 斬衰裳, 苴絰杖, 立於喪次, 賓客弔唁無不哀者; 被甲攖冑立於桴鼓之間, 士卒莫不勇者. 故仁者足以懷百姓, 勇足以安危國, 信足以結諸侯, 強足以拒患難, 威足以率三軍. 故曰爲左亦宜, 爲右亦宜, 爲君子無不宜者, 此之謂也.” 인용목차
2. 積恩爲愛, 積愛爲仁, 積仁爲靈, 靈台之所以爲靈者, 積仁也.神靈者, 天地之本, 而爲萬物之始也. 是故文王始接民以仁, 而天下莫不仁焉. 文, 德之至也, 德不至則不能文. 商者, 常也, 常者質, 質主天; 夏者, 大也, 大者, 文也, 文主地. 故王者一商一夏, 再而復者也, 正色三而復者也.味尙甘, 聲尙宮, 一而復者, 故三王術如循環, 故夏後氏敎以忠, 而君子忠矣; 小人之失野, 救野莫如敬, 故殷人敎以敬, 而君子敬矣.小人之失鬼, 救鬼莫如文, 故周人敎以文, 而君子文矣.小人之失薄, 救薄莫如忠, 故聖人之與聖也, 如矩之三雜, 規之三雜, 周則又始, 窮則反本也. 『詩』曰: “雕琢其章, 金玉其相.” 言文質美也. 인용목차
1. 天下有道, 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夫功成制禮, 治定作樂, 禮樂者, 行化之大者也. 孔子曰: “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安上治民, 莫善於禮. 是故聖王修禮文, 設庠序, 陳鐘鼓, 天子辟雍, 諸侯泮宮, 所以行德化. 『詩』云: ‘鎬京辟雍, 自西自東, 自南自北, 無思不服.’ 此之謂也.” 인용목차
31. 王子建出守於城父, 與成公幹遇於疇中, 問曰: “是何也?”成公幹曰: “疇也.” “疇也者, 何也?” 曰: “所以爲麻也.” “麻也者, 何也?” 曰: “所以爲衣也.”成衣干曰: “昔者莊王伐陳, 捨於有蕭氏, 謂路室之人曰: 巷其不善乎! 何溝之不浚也?莊王猶知巷之不善, 溝之不浚, 今吾子不知疇之爲麻, 麻之爲衣, 吾子其不主社稷乎?” 王子果不立. 인용목차
30. 子貢問孔子: “死人有知無知也?” 孔子曰: “吾欲言死者有知也, 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 欲言無知, 恐不孝子孫棄不葬也.賜欲知死人有知將無知也?死徐自知之, 猶未晚也!” 인용목차
29. 景公畋於梧丘, 夜猶蚤, 公姑坐睡而夢有五丈夫, 北面幸盧, 稱無罪焉.公覺, 召晏子而告其所夢, 公曰: “我其嘗殺不辜而誅無罪耶?” 晏子對曰: “昔者先君靈公畋, 五丈夫罟而駭獸, 故殺之斷其首而葬之, 曰五丈夫之丘. 其此耶?” 公令人掘而求之, 則五頭同穴而存焉.公曰: “嘻, 令吏葬之.”國人不知其夢也, 曰: “君憫白骨, 而況於生者乎?” 不遺餘力矣, 不釋余智矣, 故曰, 人君之爲善易矣. 인용목차
28. 孔子晨立堂上, 聞哭者聲音甚悲, 孔子援琴而鼓之, 其音同也. 孔子出, 而弟子有吒者, 問: “誰也?” 曰: “回也.” 孔子曰: “回何爲而吒?”回曰: “今者有哭者其音甚悲, 非獨哭死, 又哭生離者.” 孔子曰: “何以知之?”回曰: “似完山之鳥.” 孔子曰: “何如?”回曰: “完山之鳥生四子, 羽翼已成乃離四海, 哀鳴送之, 爲是往而不復返也.” 孔子使人問哭者, 哭者曰: “父死家貧, 賣子以葬之, 將與其別也.” 孔子曰: “善哉, 聖人也!” 인용목차
27. 扁鵲過趙王, 王太子暴疾而死, 鵲造宮門曰: “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 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 “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 “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 “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 苗父之爲醫也, 以菅爲席, 以芻爲狗, 北面而祝, 發十言耳, 諸扶而來者, 擧而來者, 皆平復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 “不能.” 又曰: “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 俞柎之爲醫也, 搦腦髓, 束肓莫, 炊灼九竅而定經絡, 死人復爲生人, 故曰俞柎. 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 “不能.”中庶子曰: “子之方如此, 譬若以管窺天, 以錐利地; 所窺者甚大, 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 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 “不然. 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 掩目而別白黑者. 太子之疾, 所謂屍厥者也, 以爲不然, 入診之, 太子股陰當溫, 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 ..
26. 趙簡子問翟封荼曰: “吾聞翟雨谷三日, 信乎?” 曰: “信.” “又聞雨血三日, 信乎!” 曰: “信.” “又聞馬生牛, 牛生馬, 信乎?” 曰: “信.” 簡子曰: “大哉, 妖亦足以亡國矣!” 對曰: “雨谷三日, 虻風之所飄也; 雨血三日, 鷙鳥擊於上也; 馬生牛, 牛生馬, 雜牧也, 此非翟之妖也.” 簡子曰: “然則翟之妖奚也?” 對曰: “其國數散, 其君幼弱, 其諸卿貨其大夫, 比黨以求祿爵, 其百官肆斷而無告, 其政令不竟而數化, 其士巧貪而有怨, 此其妖也.”哀公射而中稷, 其口疾不肉食, 祠稷而問善卜之巫官, 巫官變曰: “稷負五種, 托株而從天下, 未至於地而株絕, 獵谷之老人張衽以受之, 何不告祀之?” 公從之, 而疾去. 인용목차
25. 晉平公出畋, 見乳虎伏而不動, 顧謂師曠曰: “吾聞之也, 霸王之主出, 則猛獸伏不敢起. 今者寡人出, 見乳虎伏而不動, 此其猛獸乎?”師曠曰: “鵲食猬, 猬食鵔鸃, 鵔鸃食豹, 豹食駁, 駁食虎; 夫駁之狀有似駁馬, 今者君之出必驂駁馬而出畋乎?” 公曰: “然.”師曠曰: “臣聞之, 一自誣者窮, 再自誣者辱, 三自誣者死. 今夫虎所以不動者, 爲駁馬也, 固非主君之德義也, 君奈何一自誣乎?” 平公異日出朝, 有鳥環平公不去, 平公顧謂師曠曰: “吾聞之也, 霸王之主, 鳳下之; 今者出朝有鳥環寡人, 終朝不去, 是其鳳鳥乎?”師曠曰: “東方有鳥名諫珂, 其爲鳥也, 文身而朱足, 憎鳥而愛狐. 今者吾君必衣狐裘, 以出朝乎?” 平公曰: “然.”師曠曰: “臣已嘗言之矣, 一自誣者窮, 再自誣者辱, 三自誣者死. 今鳥爲狐裘之故. 非吾君之德義也, 君奈何而再自誣乎..
24. 晉平公築虒祁之室, 石有言者.平公問於師曠曰: “石何故言?” 對曰: “石不能言, 有神憑焉; 不然民聽之濫也. 臣聞之, 作事不時, 怨讟動於民, 則有非言之物而言. 今宮室崇侈, 民力屈盡, 百姓疾怨, 莫安其性, 石言不亦可乎?” 인용목차
23. 虢公夢在廟, 有神──人面白毛, 虎爪執鉞, 立在西阿.公懼而走, 神曰: “無走! 帝今日使晉襲於爾門.” 公拜頓首.覺, 召史嚚佔之.嚚曰: “如君之言, 則蓐收也, 天之罰神也. 天事官成.” 公使囚之, 且使國人賀夢.舟之僑告其諸侯曰: “虢不久矣, 吾乃今知之. 君不度, 而嘉大國之襲於己也, 何瘳? 吾聞之曰: 大國無道, 小國襲焉, 曰服; 小國傲, 大國襲焉, 曰誅. 民疾君之侈也, 是以由於逆命. 今嘉其夢, 侈必展, 是天奪之鑒而益其疾也! 民疾其態, 天又誑之; 大國來誅, 出令而逆.宗國旣卑, 諸侯遠己, 外內無親, 其誰雲救之? 吾不忍俟, 將行.”以其族適晉, 三年虢乃亡. 인용목차
22. 鄭簡公使公孫成子來聘於晉, 平公有疾, 韓宣子贊受館客, 客問君疾. 對曰: “君之疾久矣, 上下神祇, 無不遍諭也, 而無除. 今夢黃熊入於寢門, 不知人鬼耶?亦厲鬼耶?” 子産曰: “君子明, 子爲政, 其何厲之有?僑聞之: 昔鯀違帝命, 殛之於羽山, 化爲黃熊, 以入於羽淵, 是爲夏郊, 三代擧之. 夫鬼神之所及, 非其族類, 則紹其同位, 是故天子祠上帝, 公侯祠百神, 自卿以下不過其族. 今周室少卑, 晉實繼之, 其或者未擧夏郊也?” 宣子以告, 祀夏郊, 董伯爲屍, 五日瘳.公見子産賜之莒鼎. 인용목차
21. 楚昭王渡江, 有物大如斗, 直觸王舟, 止於舟中; 昭王大怪之, 使聘問孔子. 孔子曰: “此名萍實.” 令剖而食之: “惟霸者能獲之, 此吉祥也.” 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 止於殿前, 舒翅而跳, 齊侯大怪之, 又使聘問孔子. 孔子曰: “此名商羊, 急告民趣治溝渠, 天將大雨.” 於是如之, 天果大雨, 諸國皆水, 齊獨以安. 孔子歸, 弟子請問, 孔子曰: “異時小兒謠曰: 楚王渡江得萍實, 大如拳, 赤如日, 剖而食之, 美如蜜. 此楚之應也.兒又有兩兩相牽, 屈一足而跳, 曰: 天將大雨, 商羊起舞. 今齊獲之, 亦其應也. 夫謠之後, 未嘗不有應隨者也, 故聖人非獨守道而已也, 睹物記也, 卽得其應矣.” 인용목차
20.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 中有羊, 以問孔子, 言得狗. 孔子曰: “以吾所聞, 非狗, 乃羊也.木之怪夔罔兩, 水之怪龍罔象, 土之怪羵羊也, 非狗也.” 桓子曰: “善哉!” 인용목차
19. 仲尼在陳, 有隼集於陳侯之廷而死.楛矢貫之, 石砮矢長尺而咫.陳侯使問孔子, 孔子曰: “隼之來也遠矣, 此肅愼氏之矢也. 昔武王克商, 信道九夷百蠻, 使各以其方賄來貢, 思無忘職業. 於是肅愼氏貢楛矢石砮長尺而咫,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 故銘其栝曰: 肅愼氏貢楛矢, 以勞大姬, 配虞胡公而封諸陳. 分同姓以珍玉, 展親也; 分別姓以遠方職貢, 使無忘服也. 故分陳以肅愼氏之矢.”試求之故府, 果得焉. 인용목차
18. 吳伐越, 隳會稽, 得骨專車, 使使問孔子曰: “骨何者最大?” 孔子曰: “禹致群臣會稽山, 防風氏後至, 禹殺而戮之, 其骨節專車, 此爲大矣.” 使者曰: “誰爲神?” 孔子曰: “山川之靈, 足以紀綱天下者, 其守爲神.社稷爲公侯, 山川之祀爲諸侯, 皆屬於王者.” 曰: “防風氏何守?” 孔子曰: “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 其神爲厘姓, 在虞夏爲防風氏, 商爲汪芒氏, 於周爲長狄氏, 今謂之大人.” 使者曰: “人長几何?” 孔子曰: “僬僥氏三尺, 短之至也; 長者不過十, 數之極也.” 使者曰: “善哉! 聖人也.” 인용목차
17. 齊桓公北征孤竹, 未至卑耳溪中十里, 闟然而止, 瞠然而視有頃, 奉矢未敢發也.喟然歎曰: “事其不濟乎! 有人長尺, 冠冕大人物具焉, 左袪衣走馬前者.” 管仲曰: “事必濟, 此人知道之神也.走馬前者導也, 左袪衣者, 前有水也.”從左方渡, 行十里果有水, 曰遼水.表之, 從左方渡至踝, 從右方渡至膝.已渡, 事果濟. 桓公拜管仲馬前曰: “仲父之聖至如是, 寡人得罪久矣.” 管仲曰: “夷吾聞之, 聖人先知無形, 今已有形乃知之, 是夷吾善承敎, 非聖也.” 인용목차
16. 周惠王十五年, 有神降於莘. 王問於內史過曰: “是何故有之乎?” 對曰: “有之國將興, 其君齋明衷正, 精潔惠和,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神饗而民聽, 民神無怨, 故明神降焉, 觀其政德而均布福焉. 國將亡, 其君貪冒淫僻, 邪佚荒怠, 蕪穢暴虐; 其政腥臊, 馨香不登, 其刑矯誣, 百姓攜貳, 明神不蠲, 而民有遠意, 民神痛怨, 無所依懷, 故神亦往焉, 觀其苛慝而降之禍. 是以或見神而興, 亦有以亡. 昔夏之興也, 祝融降於崇山; 其亡也, 回祿信於亭隧.商之興也, 檮杌次於丕山; 其亡也, 夷羊在牧. 周之興也, 鸑鷟鳴於岐山; 其衰也, 杜伯射宣王於鎬. 是皆明神之紀者也.” 王曰: “今是何神耶?” 對曰: “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後, 是有爽德協於丹朱, 丹朱憑身以儀之, 生穆王焉. 是監燭周之子孫而福禍之. 夫一神不遠徙遷, 若由是觀之, 其丹朱..
15. 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而生, 同爲一秀, 大幾盈車, 民得而上之成王, 成王問周公: “此何也?” 周公曰: “三苗同秀爲一, 意天下其和而爲一乎?” 後三年則越裳氏重譯而朝, 曰: “道路悠遠, 山川阻深, 恐一使之不通, 故重三譯而來朝也.” 周公曰: “德澤不加, 則君子不饗其質; 政令不施, 則君子不臣其人.”譯曰: “吾受命於吾國之黃發久矣, 天之無烈風淫雨, 意中國有聖人耶?有則盍朝之!” 然後周公敬受其所以來矣. 인용목차
14. 凡六經帝王之所著, 莫不致四靈焉; 德盛則以爲畜, 治平則時氣至矣. 故麒麟麕身、牛尾, 圓頂一角, 合仁懷義, 音中律呂, 行步中規, 折旋中矩, 擇土而踐, 位平然後處, 不群居, 不旅行, 紛兮其有質文也, 幽閒則循循如也, 動則有儀容.黃帝卽位, 惟聖恩承天, 明道一修, 惟仁是行, 宇內和平, 未見鳳凰, 維思影像, 夙夜晨興, 於是乃問天老曰: “鳳儀如何?” 天老曰: “夫鳳, 鴻前麟後, 蛇頸魚尾, 鶴植鴛鴦, 思麗化枯折所志, 龍文龜身, 燕喙雞噣, 駢翼而中注, 首戴德, 頂揭義, 背負仁, 心信志, 食則有質, 飮則有儀, 往則有文, 來則有嘉.晨鳴曰發明, 晝鳴曰保長, 飛鳴曰上翔, 集鳴曰歸昌.翼挾義, 衷抱忠, 足履正, 尾系武, 小聲合金, 大音合鼓; 延頸奮翼, 五先備擧, 光興八風, 氣降時雨, 此謂鳳像. 夫惟鳳爲能究萬物, 通天祉, 像百狀..
13. 度量權衡以黍生之爲一分, 十分爲一寸, 十寸爲一尺, 十尺爲一丈.十六黍爲一豆, 六豆爲一銖, 二十四銖重一兩, 十六兩爲一斤, 三十斤爲一鈞, 四鈞重一石. 千二百黍爲一龠, 十龠爲一合, 十合爲一升, 十升爲一鬪, 十斗爲一石. 인용목차
12. 夫天地有德, 合則生氣有精矣; 陰陽消息, 則變化有時矣. 時得而治矣, 時得而化矣, 時失而亂矣; 是故人生而不具者五: 目無見, 不能食, 不能行, 不能言, 不能施化. 故三月達眼而後能見, 七月生齒而後能食, 期年生臏而後能行, 三年腦合而後能言, 十六精通而後能施化.陰窮反陽, 陽窮反陰, 故陰以陽變, 陽以陰變. 故男八月而生齒, 八歲而毁齒, 二八十六而精小通; 女七月而生齒, 七歲而毁齒, 二七十四而精化小通. 不肖者精化始至, 而生氣感動, 觸情縱欲, 故反施亂化. 故『詩』云: “乃如之人, 懷婚姻也; 大無信也, 不知命也.”賢者不然, 精化填盈後, 傷時之不可遇也, 不見道端, 乃陳情慾以歌. 『詩』曰: “靜女其姝, 俟我乎城隅; 愛而不見, 搔首踟躕.” “瞻彼日月, 遙遙我思; 道之雲遠, 曷雲能來?”急時之辭也, 甚焉, 故稱日月也. 인용목차
11. 齊大旱之時, 景公召群臣問曰: “天不雨久矣, 民且有饑色, 吾使人卜之, 崇在高山廣水, 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群臣莫對. 晏子進曰: “不可, 祠此無益也. 夫靈山固以石爲身, 以草木爲發; 天久不雨, 發將焦, 身將熱, 彼獨不欲雨乎?祠之無益.” 景公曰: “不然, 吾欲祠河伯可乎?” 晏子曰: “不可, 祠此無益也. 夫河伯以水爲國, 以魚鱉爲民; 天久不雨, 水泉將下, 百川竭, 國將亡, 民將滅矣, 彼獨不用雨乎?祠之何益?” 景公曰: “今爲之奈何?” 晏子曰: “君誠避宮殿暴露, 與靈山河伯共憂; 其幸而雨乎!” 於是景公出野, 暴露三日, 天果大雨, 民盡得種樹.景公曰: “善哉! 晏子之言可無用乎? 其惟右德也!” 인용목차
10. 夫水旱俱天下陰陽所爲也. 大旱則雩祭而請雨, 大水則鳴鼓而劫社. 何也?曰: 陽者陰之長也, 其在鳥則雄爲陽, 雌爲陰, 在獸則牡爲陽而牝爲陰; 其在民則夫爲陽而婦爲陰, 其在家則父爲陽而子爲陰, 其在國則君爲陽而臣爲陰. 故陽貴而陰賤, 陽尊而陰卑, 天之道也. 今大旱者, 陽氣太盛以厭於陰, 陰厭陽固, 陽其填也, 惟填厭之太甚, 使陰不能起也, 亦雩際拜請而已, 無敢加也. 至於大水及日蝕者, 皆陰氣太盛而上減陽精, 以賤乘貴, 以卑陵尊, 大逆不義, 故鳴鼓而懾之, 朱絲縈而劫之. 由此觀之, 春秋乃正天下之位, 征陰陽之失.直責逆者不避其難, 是亦春秋之不畏強禦也. 故劫嚴社而不爲驚靈, 出天王而不爲不尊上, 辭蒯聵之命不爲不聽其父, 絕文姜之屬而不爲不愛其母, 其義之盡耶! 其義之盡耶! 인용목차
9. 齊景公爲露寢之台, 成而不通焉.柏常騫曰: “爲台甚急, 台成, 君何爲不通焉?” 公曰: “然.梟昔者鳴, 其聲無不爲也, 吾惡之甚, 是以不通焉.”柏常騫曰: “臣請禳而去之!” 公曰: “何具?” 對曰: “築新室, 爲置白茅焉.” 公使爲室, 成, 置白茅焉.柏常騫夜用事, 明日問公曰: “今昔聞梟聲乎?” 公曰: “一鳴而不復聞.” 使人往視之, 梟當陛布翼伏地而死.公曰: “子之道若此其明也! 亦能益寡人壽乎?” 對曰: “能.” 公曰: “能益幾何?” 對曰: “天子九、諸侯七、大夫五.” 公曰: “亦有徵兆之見乎?” 對曰: “得壽, 地且動.” 公喜, 令百官趣具騫之所求.柏常騫出, 遭晏子於塗, 拜馬前, 辭曰: “騫爲君禳梟而殺之, 君謂騫曰: 子之道若此其明也, 亦能益寡人壽乎?騫曰能. 今且大祭, 爲君請壽, 故將往. 以聞.” 晏子曰: “嘻, 亦善矣..
8. 山川何以視子男也?能出物焉, 能潤澤物焉, 能生雲雨; 爲恩多, 然品類以百數, 故視子男也.書曰: “禋於六宗, 望秋於山川, 遍於群神矣.” 인용목차
7. 四瀆者, 何謂也?江、河、淮、濟也.四瀆何以視諸侯?能蕩滌垢濁焉, 能通百川於海焉, 能出雲雨千里焉, 爲施甚大, 故視諸侯也. 인용목차
6. 五嶽者, 何謂也? 泰山, 東嶽也; 霍山, 南嶽也; 華山, 西嶽也; 常山, 北嶽也; 嵩高山, 中嶽也. 五嶽何以視三公?能大布雲雨焉, 能大斂雲雨焉; 雲觸石而出, 膚寸而合, 不崇朝而雨天下, 施德博大, 故視三公也. 인용목차
5. 周幽王二年, 西周三川皆震, 伯陽父曰: “周將亡矣. 夫天地之氣, 不失其序, 若過其序, 民亂之也. 陽伏而不能出, 陰迫而不能烝, 於是有地震. 今三川震, 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 陽溢而壯, 陰源必塞, 國必亡. 夫水土演而民用足也, 土無所演, 民乏財用, 不亡何待?昔伊雒竭而夏亡, 河竭而商亡, 今周德如二代之季矣; 其川源塞, 塞必竭, 夫國必依山川, 山崩川竭, 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 若國亡不過十年, 數之紀也, 天之所棄不過紀.”是歲也, 三川竭, 岐山崩, 十一年幽王乃滅, 周乃東遷. 인용목차
4. 八荒之內有四海, 四海之內有九州, 天子處中州而制八方耳. 兩河間曰冀州, 河南曰豫州, 河西曰雍州, 漢南曰荊州, 江南曰揚州, 濟南間曰兗州, 濟東曰徐州, 燕曰幽州, 齊曰靑州. 山川汚澤, 陵陸丘阜, 五土之宜, 聖王就其勢, 因其便, 不失其性.高者黍, 中者稷, 下者秔, 蒲葦菅蒯之用不乏, 麻麥黍梁亦不盡, 山林禽獸川澤魚鱉滋殖, 王者京師四通而致之. 인용목차
3. 『易』曰: “天垂象, 見吉兇, 聖人則之.”昔者高宗、成王感於雊雉暴風之變, 修身自改而享豐昌之福也; 逮秦皇帝卽位, 彗星四見, 蝗蟲蔽天, 冬雷夏凍, 石隕東郡, 大人出臨洮, 妖孽並見, 熒惑守心, 星茀大角, 大角以亡; 終不能改. 二世立, 又重其惡; 及卽位, 日月薄蝕, 山林淪亡, 辰星出於四孟, 太白經天而行, 無雲而雷, 枉矢夜光, 熒惑襲月, 孽火燒宮, 野禽戲庭, 都門內崩. 天變動於上, 群臣昏於朝, 百姓亂於下, 遂不察, 是以亡也. 인용목차
2. 『易』曰: “仰以觀於天文, 俯以察於地理”, 是故知幽明之故. 夫天文地理、人情之效存於心, 則聖智之府. 是故古者聖王旣臨天下, 必變四時, 定律歷, 考天文, 揆時變, 登靈台以望氣氛, 故堯曰: “咨爾舜, 天之歷數在爾躬, 允執其中, 四海困窮.”書曰: “在璇璣玉衡, 以齊七政.”璇璣謂此辰勾陳樞星也. 以其魁杓之所指二十八宿爲吉兇禍福; 天文列捨盈縮之占, 各以類爲驗. 夫占變之道, 二而已矣. 二者陰陽之數也, 故『易』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也者, 物之動莫不由道也.” 是故發於一, 成於二, 備於三, 周於四, 行於五; 是故玄象著明, 莫大於日月; 察變之動, 莫著於五星. 天之五星運氣於五行, 其初猶發於陰陽, 而化極萬一千五百二十.所謂二十八星者: 東方曰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曰鬪牛須女虛危營室東壁, 西方曰奎婁胃昂畢觜參, 南方曰東井輿鬼柳七星張翼..
1. 顔淵問於仲尼曰: “成人之行何若?” 子曰: “成人之行達乎情性之理, 通乎物類之變, 知幽明之故, 睹游氣之源, 若此而可謂成人.旣知天道, 行躬以仁義, 飭身以禮樂. 夫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인용목차
52. 齊高廷問於孔子曰: “廷、不曠山, 不直地, 衣蓑提執精氣, 以問事君之道, 願夫子告之.” 孔子曰: “貞以干之, 敬以輔之, 待人無倦, 見君子則擧之, 見小人則退之; 去爾惡心而忠與之, 敏其行, 修其禮, 千里之外親如兄弟; 若行不敏, 禮不合, 對門不通矣.” 인용목차
51. 齊景公問晏子曰: “寡人自坐地, 二三子皆坐地; 吾子獨搴草而坐之, 何也?” 晏子對曰: “嬰聞之: 唯喪與獄坐於地. 今不敢以喪獄之事侍於君矣.” 인용목차
50. 夫臨財忘貧, 臨生忘死, 可以遠罪矣. 夫君子愛口, 孔雀愛羽, 虎豹愛爪, 此皆所以治身法也.上交者不失其祿, 下交者不離於患, 是以君子擇人以交, 農人擇田而田. 君子樹人, 農夫樹田; 田者擇種而種之, 豐年必得粟; 士擇人而樹之, 豐時必得祿矣. 天下失道, 而後仁義生焉, 國家不治, 而後孝子生焉, 民爭不分, 而後慈惠生焉, 道逆時反, 而後權謀生焉. 凡善之生也, 皆學之所由. 一室之中, 必有主道焉, 父母之謂也; 故君正則百姓治, 父母正則子孫孝慈. 是以孔子家兒不知罵, 曾子家兒不知怒; 所以然者, 生而善敎也. 夫仁者好合人, 不仁者好離人, 故君子居人間則治, 小人居人間則亂; 君子欲和人, 譬猶水火不相能然也, 而鼎在其間, 水火不亂, 乃和百味. 是以君子不可不愼擇人在其間! 인용목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