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기출문제/시화 (31)
건빵이랑 놀자
8. 밑줄 친 ㉮의 관점에서 볼 때, ㉠과 비교하여 ㉡이 거둔 詩的 성취를 나타내는 말을 본문에서 찾아 쓰시오. [2점] 金壯元莘鼎頌文順公㉠游魚曰圉圉紅鱗沒復浮 人言得意好優游 細思片隙無閑暇 漁父方歸鷺又謀 ㉡聞鶯曰 公子王孫擁綺羅 要憑嬌唱助歡多 東君亦學人間樂 開了千花遣爾歌 問予曰 孰勝 予曰 鶯詩淺近 魚詩雄深 且有比興之趣 此爲絶勝 壯元曰 不然 今古鶯咏 皆不及此意 唯公新鑿 夫意雖雄深 已陳則常也 雖淺近 新鑿則可警 予未能答 今復思之 ㉮金之言然 -崔滋, 『補閑集』 인용 목차 19학년도 A형 답안 시험지
6. 다음 글에서 지은이가 비판하는 내용 5가지와 권장하는 내용 2가지를 각각 서술하시오. [5점] 文章 雖曰小技 業之最精也者 蓋非麤心大膽之所可易言 而世之言唐者 斥宋曰卑陋不足學也 學宋者 斥唐曰萎弱不必學也 玆皆偏僻之論也 唐之衰也 豈無俚譜 宋之盛也 豈無雅音 只在吾 自得之妙而已 今世啁啾之輩 自謂超宋越唐 詩尙毛詩選詩 文尙虞書秦漢 而究其所詣 則無音響無意味 可笑不自量也 芝峯類說云 人有身居堂下 眼在管中而妄論古人優劣 或聞人所言而定其是非 如此者 非有眞知實得者也 至其所自爲詩若文 則不惟不及古人 有若小兒之學語 擧子之常談而已 自識者見之 豈不憐且笑哉 芝峯此言 必有所激而發 今並錄此 以爲妄論者之戒 - 『詩話叢林』 인용 목차 18학년도 B형 답안
5. 밑줄 친 ㉠, ㉡의 창작 동기를 각각 서술하시오. [4점] 余於往年 宿松泉精舍 夢覺 聞有聲如雨 驚問寺僧曰 雨耶 僧曰瀑聲也 非雨也 遂口占曰 ㉠三月山寒杜宇稀 遊人雲臥靜無機 中宵錯認千林雨 僧道飛泉洒石磯 …(중략) … 上年八月十四夜 洪慶臣遊楓岳 宿表訓寺 夜將央 同遊琴者朴生曰 雨矣 慶臣聞而覺 明月滿窓 視之天無點雲 只簷外刳木取泉 風吹飛沫 作雨聲矣 慶臣笑而遂口號一絶曰 ㉡崖寺無塵秋氣淸 滿窓明月夢初驚 淙淙一壑風泉響 錯認前山夜雨聲 諺稱詩人意思一般 信哉 -『於于野談』 인용 목차 18학년도 B형 답안
3. 다음 글에서 金克己와 成侃의 시에 대하여 밑줄 친 ㉠이라고 말한 이유를 각각 설명하시오. [4점] 詩人之詠漁父 例多取其閑味而已 獨金老峯克己詩 天翁尙不貰漁翁 故遣江湖少順風 人世險巇君莫笑 自家還在急流中 此則言其危險 乃㉠飜案法也 眞逸齋成侃詩 數疊靑山數谷烟 紅塵不到白鷗邊 漁翁不是無心者 管領西江月一船 此亦與有心於名利者異矣 屬意雖不同 寫景遣辭 各極其妙 -洪萬宗, 『小華詩評』 인용 목차 17학년도 B형 답안
8. 다음 글에서 비평의 대상이 되고 있는 수사법 1가지를 쓰시오. [2점] 陳司諫澕 雨餘庭院簇莓苔 人靜柴扉晝不開 碧砌落花深一寸 東風吹去又吹來 砭者曰 落花稱深一寸 似畔於理 予曰 趙退菴 詩曰 蒲色靑靑柳色深 今年寒食去年心 醉來不記關河夢 路上飛花一膝深 其曰一膝 則又深於一尺矣 況太白詩 燕山雪片大如席 又曰 白髮三千丈 蘇子瞻詩 大繭如甕盎 是不可以辭害意 但當意會爾 - 徐居正, 『東人詩話』 인용 목차 17학년도 A형 답안
4. 밑줄 친 ㉠의 대상을 찾아 국역하고, 밑줄 친 ㉡의 의미를 본문에서 찾아 설명하시오. [4점] 華使之來, 容齋爲儐相, 湖陰諸公爲從事. 及其還也, 諸公以詩送之, 長篇傑句, 郁燁璀璨, 而華使皆不許可. 獨容齋句, ‘明月莫須出, 天風休更吹. 月出有驚鳥, 風吹無定枝.’ 華使㉠稱賞不已. 湖陰竊怪之, 及還朝, 沈誦此句數月, 然後始知其妙. 蓋臨別時, 觸物易感, 彼月出而鳥驚 風吹而枝動, 俱可以助離懷, ㉡有言外之意. 華使之獎 蓋以此也 - 『詩話叢林』 인용 목차 16학년도 B형 답안
24. 다음 글과 주장이 상반된 것만을 에서 있는 대로 고른 것은? [1.5점] 或問 唐詩何以勝我朝 唐以詩取士 故多專門之學 我朝之詩 所以不及也 -嚴羽, 『滄浪詩話』 ㄱ. 人謂唐以詩取士 故詩獨工 非也 凡省試詩類 鮮佳者 ㄴ. 夫唐人題引 有何難肖 如此摹古 三歲小兒優爲之 羽詩題引 固式法唐人矣 而其詩則眞唐人歟 抑摹唐者歟 ㄷ. 天生一種詩人 決不爲朝廷取士不取士所累 ㄹ. 詩之盛衰 係於人之才與學 不因上之所取也 唐人所取 五言八韻之律 今所傳省題詩 多不工 今傳世者 非省題詩也 ① ㄱ, ㄴ ② ㄴ, ㄷ ③ ㄷ, ㄹ ④ ㄱ, ㄷ, ㄹ ⑤ ㄴ, ㄷ, ㄹ 인용 목차 13학년도 1차 정답 답안
17. 다음 글의 내용으로 보아 ㉠에 들어갈 작품으로 가장 적절한 것은?[2.5점] 蘇退休少與尙左相同僚 而尙爲下官 及入相 以畵鴈軸 求詩於退休 退休作一絶書送曰 (㉠) 含思深遠 尙見嗟悼之 -『惺叟詩話』 ① 水遠天長日脚斜 隨陽征雁下汀沙 行行點破秋空碧 低拂黃蘆動雪花 ② 蕭蕭孤影暮江潯 紅蓼花殘兩岸陰 漫向西風呼舊侶 不知雲水萬重深 ③ 交河霜落雁南飛 九月金城未解圍 征婦不知郞已沒 夜深猶自擣寒衣 ④ 孔雀屛深燭影微 鴛鴦睡美豈分飛 自憐憔悴靑樓女 長爲他人作嫁衣 ⑤ 金銀佛寺側城闉 千古鳴鐘不失晨 誰道令人發深省 祗能喚起利名人 인용 목차 12학년도 1차 정답 답안
29. 밑줄 친 ㉠에 그려진 세계와 관계가 없는 것은? 楊蓬萊游楓岳 刻詩石上曰 ㉠白玉京 蓬萊島 浩浩烟波古 煕煕風日好 碧桃花下閑來往 笙鶴一聲天地老 -許筠, 『惺叟詩話』 ① 夢起綺窓落月橫 太淸何處曉鐘聲 間呼玉女褰珠箔 雲滿高松鶴不驚 ② 瑞風吹破翠霞裙 手把鸞簫倚五雲 花外玉童鞭白虎 碧城邀取小茅君 ③ 閑來池上枕肱眠 影落澄波水底天 日午柳風吹拂面 靑山還復在吾前 ④ 千載瑤池別穆王 暫敎靑鳥訪劉郞 平明上界笙簫返 侍女皆騎白鳳凰 ⑤ 瓊花風軟飛靑鳥 王母麟車向蓬島 蘭旌蘂帔白鳳駕 笑倚紅闌拾瑤草 인용 목차 11학년도 1차 정답 답안
32. 밑줄 친 ㉠과 관련 있는 작품을 에서 모두 고른 것은? 杜甫氏學識淵懿 才華鉅麗 獨立一世 高視千秋 而時命大謬 不爲君相所知 有名山石室之志 而不能紬金匱玉版之秘 以成一代之典 以垂不朽之業 有黼黻河漢之手 而不能入金馬白虎之署 以藻飾皇猷 鼓吹風雅 ㉠重遭喪亂 顚沛流離 寄命於逆旅 餬口於四方 上而感時事之艱危 下而傷身世之阨窮 俯仰得失 悲歡豐約 天時人事 小大遠邇 凡觸於目而感於心者 一皆發之於詩 -張維, 「詩史序」 ㈎ 林風纖月落 衣露靜琴張 暗水流花徑 春星帶草堂 檢書燒燭短 看劍引杯長 詩罷聞吳詠 扁舟意不忘 ㈏ 戍鼓斷人行 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鄕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22-23]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夫學詩者 以識爲主 入門須正 立志須高 以漢魏晉盛唐爲師 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 若自退屈 卽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 由立志之不高也 行有未至 可加工力 路頭一差 愈騖愈遠 由入門之不正也 故曰 學其上 僅得其中 學其中 斯爲下矣 又曰 見過於師 僅堪傳授 見與師齊 減師半德也 工夫須從上做下 不可從下做上 先須熟讀楚詞 朝夕諷詠以爲之本 及讀古詩十九首 樂府四篇 李陵蘇武漢魏五言 皆須熟讀 卽以李杜二集 枕藉觀之 如今人之治經 然後博取盛唐名家 醞釀胸中 久之自然悟入 雖學之不至 亦不失正路 此乃是從頂 上做來 謂之向上一路 謂之直截根源 謂之頓門 謂之( ㉠ )也 -嚴羽, 『滄浪詩話』 22. 위 글의 내용과 일치하지 않은 것은? [1.5점] ① 초사보다 성당의 시를 먼저 배워야 한다. ② 뜻을 높이 세우지 않으면 시..
11. 밑줄 친 ㉠의 의미를 이해하고 있는지를 평가하고자 한다. ㉠과 관련이 있는 작품이 아닌 것은? 詩僧元湛謂予云 今之士大夫作詩 遠託異域人物地名 以爲本朝事實 可笑 如李文順公 南遊曰 秋霜染盡吳中樹 暮雨昏來楚外山 雖造語淸遠 吳楚非我地也 未若前輩 松京早發云 初行馬板人烟動 及過駝橋野意生 非特辭新趣勝 言辭甚的 予答曰 凡詩人㉠用事 不必泥其本 但寓意而已 況復天下一家 翰墨同文 胡彼此之有間 僧服之 - 崔滋, 『補閑集』 ① 男兒得失古猶今 頭上分明白日臨 持贈簑衣應有意 五湖烟雨好相尋 ② 靑裙女出木花田 見客回身立路邊 白犬遠隨黃犬去 雙還更走主人前 ③ 瑤琴一彈千年調 聾俗紛紛但聽音 怊悵鍾期沒已久 世間誰知伯牙心 ④ 中天笙鶴下秋霄 千載孤雲已寂寥 明月洞門流水在 不知何處武陵橋 ⑤ 三世金緣成燕尾 此中生死兩心知 揚州芳約吾無負 恐子還如杜牧之 ..
[29~30] 다음을 읽고 답하시오. (가) 南龍翼, 「箕雅序」 本朝之秀 自鄭三峯 權陽村以後 握靈珠建赤幟者 代不乏人 而乘運躍鱗 莫過於成宣兩朝 方之李唐 則開天之際 比諸皇明則嘉隆之會 ㉠或鏗鏘煥燁 擅館閣之高名 ㉡或淡泊枯槁 極山林之幽趣 ㉢或音調淸婉 咀唐之華 ㉣或情境諧愜 奪宋之髓 ㉤此外査梨橘柚 各有其味 長短肥瘠 無非本態 下至蟲吟之苦 螢爝之微 皆足爲聲爲色 而亦可見其性情右文之化 猗歟休哉 (나) 李宜顯, 「雲陽漫錄」 大明文章 大抵務華采而少眞實 此其所以反不及於宋也 然其評隲文詞 極其精確 尋源流 辨雅俗 毫髮不爽 文以先秦爲主 詩以漢魏爲本 一篇之內 規度森然 要非我國人所可企及也 我東雖稱右文之國 於文章 效法不高 識見甚陋 自勝國以來 只學東坡 泝以上之 惟以唐爲極致 豈知又復有漢魏、先秦也哉 李文順文章 爲東國之冠 而其論文評詩 多有鄕暗可笑者..
[1~2]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凡爲詩 意在言表含蓄有餘爲佳 若語意呈露 直說無蘊 則雖其詞藻宏麗侈靡 知詩者固不取矣 淸河崔承老詩曰 有田誰布穀 無酒可提壺 山鳥何心緖 逢春謾自呼 辭語淸絶 意味深長 頗得古人賦比之體 昔韓昌黎遊城南作詩曰 喚起窓全曙 催歸日未西 無心花裏鳥 更與盡情啼 山谷云 喚起催歸 二鳥名 而若虛設 故後人多不覺耳 然實有微意 蓋窓已全曙 鳥方喚起 何其遲也 日猶未西 鳥已催歸 何其早也 二鳥無心 不知同遊者之意乎 更爲我盡情而啼 早喚起而遲催歸 可也 至是然後 知㉠昌黎之詩有無窮之味 而用意則精深也 布穀提壺亦皆鳥名 ㉡淸河此詩得韓法 -洪萬鍾, 『小華詩評』 1. ㉠과 같이 말한 구체적인 내용을 쓰시오. 2. ㉡과 같이 평가한 이유를 쓰시오. 인용 목차 답안
[1~3]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尤齋宋相公 在謫中咏懷詩 蠻土休言歲月長 安身何處不吾鄉 風吹木葉根猶靜 霜折蘭枝意自香 多謝晦翁提我耳 須知康節刮人眶 ㉠箇中密切工夫在 ㉡鄒聖當年戒助忘 雖在風霜困阨中 ㉢有隨遇安閒底意 可見其志操不撓堅 -任璟, 『玄湖鎖談』 1. ㉠이 가리키는 말을 찾아쓰시오. 2. 아래의 글을 참고하여 ㉡을 국역하시오. 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 勿助長也 無若宋人然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芒芒然歸 謂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 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爲無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 揠苗者也 非徒無益 而又害之 『孟子』 「公孫丑」 3. ㉢을 확인할 수 있는 시구를 찾아 국역하시오. 인용 목차 답안
【7~8】 다음 글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文昌公崔致遠字孤雲 以賓貢入中朝擢第 遊高騈幕府 時天下雲擾 簡檄皆出其手 及還鄕 同年顧雲賦孤雲篇以送之云 因風離海上 伴月到人間 徘徊不可住 漠漠又東還 公亦自敍云 ㉠巫峽重峯之歲 絲入中華 ㉡銀河列宿之年 錦還故國 ㉢豫知我太祖龍興 獻書自達 然灰心仕宦 卜隱伽倻山 一旦早起出戶 莫知其所歸 遺冠屨於林間 盖上賓也 寺僧以其日薦冥禧 公雲髥玉脥 常有白雲蔭其上 寫眞留讀書堂 至今尙存 自讀書堂至洞口武陵樓 幾十里 丹崖碧嶺 松檜蒼蒼 風水相激 自然有金石之聲 公嘗題一絶 醉墨超逸 過者皆指之曰 崔公題詩石 其詩曰 狂噴疊石吼重巒 人語難分咫尺間 常恐是非聲到耳 故敎流水盡籠山 -李仁老, 『破閑集』 7. 밑줄 친 ㉠과 ㉡에 해당되는 나이를 數字로 쓰시오. [2점] 8. 밑줄 친 ㉢에 담겨 있는 의미를 30자 내외로 ..
【13∼15】다음 글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가) 李崇仁, 「漢江謠」 瞻彼月嶽橫中原 漢江之水初發源 滔滔南紀要關津 蒼波千丈涵蛟黿 來牛去馬日無窮 官渡往往愁蒿工 我昔登江亭 倚柱吟秋風 廣城東迤邐 華山西巃嵸 去海數百里 潮汐何曾通 胡爲島上夷 便捷同飛鴻 憑陵遂過此 戍卒捐長弓 至今父老涕垂臆 逢人說却昇平樂 禮成港口是海門 漁舟價舠多如織 嗚呼何時復㉠疇昔 (나) 金得臣, 『終南叢志』 近世東溟鄭君平 傑出一代 掃盡浮靡之習 其所著歌行 ㉡雄健俊逸 可方於盛唐諸子 如俠客篇曰 幽州胡馬客 匕首碧於水 ㉢荊卿西入咸陽日 待者何人此子是 惜哉不與俱 藏名屠狗家 空對燕山秋月色 時時吹笛落梅花 此等作 求諸唐 詩亦罕 13. (가)에서 ㉠의 含意에 해당하는 두 字의 한자어를 찾아 漢字로 쓰시오. (2점) 14. (가)의 역사적 배경을 고려하여, 詩의 주제..
7. 다음 글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총 7점] 가) 『鶴山樵談』 崔白李三人 皆法正音 崔之淸勁 白之枯淡 皆可貴重 然氣力不逮 稍失事厚 李則富艶 比①二氏家數頗大 皆不出郊島之藩籬 나) 『里鄕見聞錄』 里巷富室有子姪者 爭延致敎誨 從而受業 常五六十人 分曹講學 井井有規度 成材甚衆 人見有能文解詩者 皆知爲②千先生弟子也 다) 金相福, 「金相國通塞問答」 三百餘年以來 庶孼人數日盛 幾至半國 若不稍加疏通 是猶一幷驅而納之於溝壑之中也 7-1. 가)의 ①二氏의 姓名을 쓰시오. (2점) 7-2. 나)의 ②千先生이 중심이 되어 활동한 詩社와 편찬한 詩選集의 이름을 쓰시오. (2점) 7-3. 나)와 다)를 통해 알 수 있는 閭巷文學의 대두 원인을 3가지만 쓰시오. (3점) 인용 목차 04학년도 전체 풀이와 답안
6. 다음 글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총 6점] 朴參政寅亮 奉使入中朝 所至皆留詩 金山寺云 巉巖怪石疊成山 上有①蓮房水四環 塔影倒江蟠浪底 磬聲搖月落雲間 門前客棹洪波急 竹下僧碁白日閑 一奉皇華堪惜別 更留詩句約重還 行次越州 聞樂調中奏新聲 旁人曰 此公詩也 至浙江風濤大起 見子胥廟在江邊 作詩吊之曰 掛眼東門憤未消 碧江千古起②波濤 今人不識③前賢志 但問潮頭幾尺高 須臾風霽船利涉 其感動幽顯如此 宋人集其詩成篇 今傳于世 -『補閑集』 6-1. ① 蓮房 과 ③ 前賢 이 지시하는 구체적 대상을 각각 글에서 찾아 漢字로 쓰시오. (2점) 6-2. 위 글에 제시된 시 가운데 對偶가 가장 정교한 聯 둘을 찾아 각 聯의 첫 글자와 끝 글자를 쓰시오. (2점) 인용 목차 04학년도 전체 풀이와 답안
8. 다음 글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총 6점) 가) 李齊賢, 『益齋亂稿』 昨見郭翀龍 言及菴欲和小樂府 以其事一而語重故未也 僕謂劉賓客作竹枝歌 皆夔峽間男女相悅之辭 東坡則用二妃屈子懷王項羽事 綴爲長歌 夫豈襲前人乎 及菴取別曲之感於意者 飜爲新詞可也 作二篇挑之 ①都近川頹制水坊 水精寺裏亦滄浪 上房此夜藏仙子 社主還爲黃帽郞 나) 金萬重, 『西浦漫筆』 本朝詩學 不啻四五變 國初承勝國之緖 純學東坡 以迄於於宣靖時 容齋稱大成焉 中間參以豫章 則翠軒之才實三百年一人 又變而專攻黃陳 則湖蘇芝鼎足雄峙 又變而反正於唐 則崔白李其粹然者也 夫學嵋山而失之 往往冗陳 不滿人意 ②江西之弊 尤拗拙可厭 崔白之於唐 五律七絶 僅窺晩李藩籬 沾沾一臠不足以果腹 其可及人乎 8-1. ①과 같은 시를 짓는 방법으로 제시된 말을 본문 가운데서 찾아 4자로 쓰시오. (2점)..
10. 다음 문장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총7점) ㈎ 최자, 『補閑集』 詩僧元湛謂予云 今之士大夫作詩 遠託異域人物地名 以爲本朝事實 可笑 如文順公南遊 曰 「秋霜染盡吳中樹 暮雨昏來楚外山」 雖造語淸遠 吳楚非我地也 未若前輩松京早發云 「初行馬坂人烟動 反過駝橋野意生」 非特辭新趣勝 言辭甚的 予答曰 凡詩人用事 不必泥其本 但寓意而已 況復天下一家 翰墨同文 胡彼此之有間 僧服之 ㈏ 조신, 『謏聞𤨏錄』 牧隱 自負才豪 多用俚語以作詩 如①「雀晝傳言鼠夜傳」 又②「添不曾知減却知」 又「前若貧居後富居」 又「田字牕臨口字庭」 又③「雀飛東海上」 俗呼銅盆爲東海故云 又平桂眞如板 平桂蜜餠也 以麪和蜂蜜 擔成薄餠 廣半寸長二三寸 煎成於香油 謂之平桂 或稱果子 今人於喪祭婚姻賓宴 皆用此 ㈐ 『燕巖集』, 「嬰處稿序」 左海雖僻 國亦千乘 羅麗雖儉 民多美俗 則字..
8. 다음 詩話를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총 3점) 光海妃兄柳希奢 專擅用事 權石洲嘗往人家 飮酒昏到 希奢適來 主人蹴石洲起 曰文昌公來矣 文昌者 希奢封號也 石州瞪目熟視曰 公享富貴 而國事至此 國亡 則公家 豈得不亡乎 柳無言慘沮而去 時進士任叔英 對策諷論朝政 言甚切直 光海命削其科 石洲又作宮柳詩曰 ㉠宮柳靑靑鶯亂飛 滿城冠盖媚春輝 朝廷共賀昇平樂 誰遺危言出㉡布衣 『石洲集』 1) 밑줄 친 ㉠은 어떤 상황을 풍자한 것인가? 구체적으로 서술하시오. (2점) 2) 밑줄 친 ㉡의 ‘布衣’는 누구를 지칭하는가? 본문에서 찾아 쓰시오. (1점) 인용 목차 99학년도 전체 해설과 답안
[1~2]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詩話載李山甫覽漢史詩曰 王莽弄來曾半沒 曹公將去便平沈 余意謂此可句也 有高英秀者譏之曰 ㉠是破船詩也 余意凡詩言物之體 有不言其體而直言其用者 山甫之寓意 殆必以漢爲之船而直言其用曰 半沒平沈 若其時而山甫在而言曰 汝以吾詩爲破船詩然也 余以漢擬之船而言之也 而善乎子之能之也 則爲英秀者 何辭以答之也 ㉡詩話亦以英秀爲惡喙薄徒 則未必用其言也 -이규보, 「白雲小說」 1. ㉠과 같이 평가한 이유를 쓰시오. 2. ㉡의 구절을 다음의 내용을 참고하여 국역하시오. 高英秀者 吳越國人 與贊寧爲詩友 口給好罵滑稽 每見眉目有異者 必噂短於其後 人號惡喙薄徒 嘗譏名人詩病云 李義山覽漢史云 王莽弄來曾半破 曹公將去便平沉 定是破船詩 李羣玉詠鷓鴣云 方穿詰曲﨑嶇路 又聽鉤輈格磔聲 定是梵語詩 羅隱云 雲中雞犬劉安過 月裏笙歌煬帝歸 定是..
[1~2]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知奏事崔公宅 千葉榴花盛開 世所罕見 特喚李內翰仁老 金內翰克己 李留院湛之 咸司直淳及余 占韻命賦 余詩云 ㉠玉顔初被酒 紅暈十分侵 葩馥鍾天巧 姿矯挑客尋 爇香晴引蝶 散火夜驚禽 惜艶敎開晩 誰知造物心 ㉡自况余晩達 -이규보, 『白雲小說』 1. ㉠이 지칭하는 대상을 본문에 찾아쓰시오. 2. ㉡과 같이 시의 의미를 분석한 이유를 서술하시오. 인용 목차 답안
[1~2]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予按西淸詩話 載王文公詩曰 黃昏風雨暝園林 殘菊飄零滿地金 歐陽脩見之曰 凡百花皆落 獨菊枝上黏枯耳 何言落也 永叔之言 亦不爲大非 文公大怒曰 是不知楚辭云夕飡秋菊之落英 歐陽九不學之過也 予論之曰 詩者 興所見也 予昔於大風疾雨中 見黃菊亦有飄零者 文公詩旣幸云黃昏風雨暝園林 則以興所見 拒㉠歐公之言可也 強引楚辭則其曰 歐陽某何不見此 亦足矣 乃反以不學 一何褊歟 脩若未至博學洽聞者 楚詞豈幽經僻說 而脩不得見之耶 況脩一代名儒也 而以不學目之 又何大甚也 予於介甫 不可以長者期之也 -이규보, 『白雲小說』 1. ㉠을 찾아 국역하시오. 2. 왕안석은 구양수를 ‘不學’라고 평가하고 있는데, 이에 대한 이규보의 두 가지 비판 내용을 서술하시오. 인용 목차 답안
[1~3]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余自九齡始知讀書 至今手不釋卷 自詩書六經諸子百家史筆之文 至於幽經僻典梵書道家之說 雖不得窮源探奧 鉤索深隱 亦莫不涉獵游泳 採菁摭華 以爲騁詞擒藻之具 又自伏羲已來 三代兩漢秦晉隋唐五代之間 君臣之得失 邦國之理亂 忠臣義士奸雄大盜成敗善惡之跡 雖不得幷包幷括 擧無遺漏 亦莫不截煩撮要 覽觀記誦 以爲適時應用之備 其或操觚引紙 題咏風月 則雖長篇巨題 多至百韻 莫不馳騁奔放 筆不停輟 雖不得排比錦繡 編列珠玉 亦不失詩人之體裁 顧自負如此 惜終與草木同腐 庶一提五寸之管 歷金門 上玉堂 代言視 草作批勅訓令皇謨帝誥之詞 宣暢四方 足償平生之志 然後乃已 豈錄碌碌瑣瑣求斗升祿 謀活其妻子者之類乎 嗚呼志大才疎 賦命窮薄 行年三十 猶不得一郡縣之任 孤苦萬狀 有不可言者 頭顱已可知已 自是遇景則漫咏 遇酒則痛飮 以放浪於形骸之外 方春風和日..
[1~2]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先輩有以文名世者七人 自以爲一時豪俊 遂相與爲七賢 蓋慕晋之七賢也 每相會飮酒賦詩 傍若無人 世多譏之 時余年方十九 吳德全許爲忘年友 每携詣其會 其後德全遊東都 余復詣其會 李淸卿目余曰 子之德全 東遊不返 子可補耶 余立應曰 七賢豈朝庭官爵而補其闕耶 未聞㉠嵇阮之後 有承之者 闔坐皆大笑 又使之賦詩 占春人二字 余立成 口號曰 榮參竹下會 快倒甕中春 ㉡未識七賢內 誰爲鑽核人 一座頗有慍色 卽傲然大醉而出 余少狂如此 世人皆目以全狂客也 『白雲小說』 1. ㉠과 같은 성격을 지닌 한자어를 찾아 쓰고, 이들의 특징을 서술하시오. 2. ㉡의 의미를 서술하시오. 인용 목차 08년 9~11번 답안
[1~2]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三韓自夏時, 始通中國, 而文獻蔑蔑無聞. 隋唐以來, 方有作者, 如乙支之貽詩隋將, 羅王之獻頌唐帝, 雖在簡冊, ㉠未免寂寥. 至崔致遠入唐登第, 以文章, 名動海內, 有詩一聯曰: “崑崙東走五山碧, 星宿北流一水黃.” 同年孤雲曰: “此句卽一㉡輿誌也.” 蓋中國之五岳, 皆祖於崑崙山, 黃河發源於星宿海故云. 其題「潤州玆和寺」詩, 一句云: “畵角聲中朝暮浪, 靑山影裏古今人.” 學士朴仁範, 題「涇州龍朔寺」詩云: “燈撼螢光明鳥道, 梯回虹影落岩扃.” 參政朴寅亮, 題「泗州龜山寺」詩云: “門前客棹洪波急, 竹下僧棋白日閑.” 我東之以詩鳴于中國, 自三子始, 文章之華國有如是夫. -이규보(李奎報), 『백운소설(白雲小說)』 1. ㉠이라고 저자가 진단한 이유를 서술하시오. 2. ㉡이라 최치원의 시를 평가한 이..
[1~2]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按『唐書藝文志,』, 載崔致遠四六一卷, 又刊『桂苑筆耕』十卷. 余未嘗不嘉其中國之廣蕩無外, 不以外國人爲之輕重, 而旣載於史, 又令文集行于世. 然於『文藝列傳』, 不爲致遠特立其傳, 余未知其意也. 若以爲其事績不足以立傳, 則致遠十二渡海入唐遊學, 一擧中甲科及第, 遂爲高騈從事, 檄黃巢, 黃巢氣沮, 後官至道統巡官侍御史. 及將還本國也, 同年顧雲贈「儒仙歌」, 其一句曰: “十二乘船渡海來, 文章感動中華國.” 其自敘亦云: “巫峽重峯之歲, 絲入中華; 銀河列宿之年, 錦還東國.” 蓋言十二而入唐, 二十八而東還也. 其跡章章如此. 以之立傳, 則固與『藝文』所在沈佺期ㆍ柳幷ㆍ崔元翰ㆍ李頻輩之半紙列傳, 有間矣. 若以外國人則已見于㉠志矣, 又於「藩鎭」ㆍ「虎勇」, 則李正己ㆍ黑齒常之等, 皆高麗人也, 各列其傳, 書其事備..
1. 다음을 읽고 물음에 답하시오. 僕嘗在湖舍, 以春盡日出遊, 李伯溫自京來. 余仍與遊, 各乘一小艇, 入慶安川. 或相先後, 各有所作, 書葉以流之. 舟之在後者得見而和之, 僕詩曰: “只應蹤迹長如此, 生作閒人死作僊.” 伯溫次答曰: “㉠君能十載居亭子, 然後吾方喚作僊.” 盖一時劇戱也. 僕時初免堂后, 方欲以其日閒遊之樂, 自稱以僊. 而伯溫者不欲遽許我, 乃期以十載之久, 此公之倔强如此, 可爲一笑. 偶閱『石湖集』, 書此, 記伯溫和詩. 『恕菴集』 卷之十六 1. ㉠의 ‘君能十載居亭子, 然後吾方喚作僊’와 같이 화답한 까닭은 무엇인지 서술하시오. 인용 목차 답안
28. 귀시를 지은 윤결과 그걸 간파한 차식 尹先生潔與吾先君, 生同丁丑, 又同丁酉司馬, 又同癸卯龍榜, 交遊最款. 先君之在松京, 尹先生與安公璲共遊天聖, 安亦丁酉榜也. 自山中來抵先君所, 語移日. 尹公爲誦五言絶一句首曰: “此詩何如?” 先君答曰: “此乃鬼詩也.” 尹公大驚曰: “君何以知鬼詩也? 余夜夢遊一深洞, 白沙十餘里, 月色如晝, 有一鶯聲, 問其洞, 乃石門也. 遂作詩曰: ‘偶入石門洞, 吟詩孤夜行. 月午澗沙白, 空山啼一鶯.” 해석尹先生潔與吾先君, 生同丁丑, 선생 윤결【尹潔: 1517(중종 12)~1548(명종 3), 자는 長源, 호는 醉夫·醒夫. 1537년(중종 32)에 진사가 되고, 1543년 식년문과에 을과로 급제함. 1546년(명종 1)에는 유구(琉球)에 표류하였던 박손(朴孫)의 경험담을 토대로 『琉球風俗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