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사기 편작창공열전 - 전문 본문

역사&절기/중국사

사기 편작창공열전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19. 8. 29. 13:11
728x90
반응형

105. 편작창공열전(扁鵲倉公列傳)

 

 

1. 편작(扁鵲)

扁鵲者, 勃海郡鄭人也, 姓秦氏, 名越人. 少時爲人舍長. 舍客長桑君過, 扁鵲獨奇之, 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 乃呼扁鵲私坐, 閒與語曰: “我有禁方, 年老, 欲傳與公, 公毋泄.” 扁鵲曰: “敬諾.”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 “飮是以上池之水, 三十日當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 忽然不見, 殆非人也. 扁鵲以其言飮藥三十日, 視見垣一方人. 以此視病, 盡見五藏癥結, 特以診脈爲名耳. 爲醫或在齊, 或在趙. 在趙者名扁鵲.

當晉昭公時, 諸大夫彊而公族弱, 趙簡子爲大夫, 專國事. 簡子疾, 五日不知人, 大夫皆懼, 於是召扁鵲.

 

 

2.

扁鵲入視病, , 董安於問扁鵲, 扁鵲曰: “血脈治也, 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寤之日, 告公孫支與子輿曰: “我之帝所甚樂. 吾所以久者, 適有所學也. 帝告我: “晉國且大亂, 五世不安. 其後將霸, 未老而死. 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

公孫支書而藏之, 秦策於是出. 夫獻公之亂, 文公之霸, 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 此子之所聞.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閒必有言也.”

 

 

3.

居二日半, 簡子寤, 語諸大夫曰: “我之帝所甚樂, 與百神遊於鈞天, 廣樂九奏萬舞, 不類三代之樂, 其聲動心. 有一熊欲援我, 帝命我射之, 中熊, 熊死. 有羆來, 我又射之, 中羆, 羆死. 帝甚喜, 賜我二笥, 皆有副.

吾見兒在帝側, 帝屬我一翟犬, : “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 帝告我: “晉國且世衰, 七世而亡. 嬴姓將大敗周人於範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 董安於受言, 書而藏之. 以扁鵲言告簡子, 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4.

其後扁鵲過虢. 虢太子死, 扁鵲至虢宮門下, 問中庶子喜方者曰: “太子何病, 國中治穰過於衆事?” 中庶子曰: “太子病血氣不時, 交錯而不得泄, 暴發於外, 則爲中害. 精神不能止邪氣, 邪氣畜積而不得泄, 是以陽緩而陰急, 故暴蹶而死.”

扁鵲曰: “其死何如時?” : “雞鳴至今.” : “收乎?” : “未也, 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 家在於鄭, 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 聞太子不幸而死, 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 “先生得無誕之乎? 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臣聞上古之時, 醫有兪跗, 治病不以湯液醴灑, 鑱石撟引, 案扤毒熨, 一撥見病之應, 因五藏之輸, 乃割皮解肌, 訣脈結筋, 搦髄脳, 揲荒爪幕, 湔浣腸胃, 漱滌五藏, 練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 則太子可生也: 不能若是而欲生之, 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5.

終日, 扁鵲仰天歎曰: “夫子之爲方也, 若以管窺天, 以郄視文. 越人之爲方也, 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 言病之所在. 聞病之陽, 論得其陰: 聞病之陰, 論得其陽. 病應見於大表, 不出千里, 決者至衆, 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爲不誠, 試入診太子, 當聞其耳鳴而鼻張, 循其兩股以至於陰, 當尙溫也.”

中庶子聞扁鵲言, 目眩然而不瞚, 舌撟然而不下, 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 虢君聞之大驚, 出見扁鵲於中闕, : “竊聞高義之日久矣, 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 先生過小國, 幸而擧之, 偏國寡臣幸甚. 有先生則活, 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 長終而不得反.” 言末卒, 因噓唏服臆, 魂精泄橫, 流涕長潸, 忽忽承睫, 悲不能自止, 容貌變更.

 

 

6.

扁鵲曰: “若太子病, 所謂屍蹶者也. 夫以陽入陰中, 動胃繵縁, 中經維絡, 別下於三焦膀胱, 是以陽脈下遂, 陰脈上爭, 會氣閉而不通, 陰上而陽內行, 下內鼓而不起, 上外絶而不爲使, 上有絶陽之絡, 下有破陰之紐, 破陰絶陽, ()()廢脈亂, 故形靜如死狀. 太子未死也.

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 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凡此數事, 皆五藏蹶中之時暴作也. 良工取之, 拙者疑殆.”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 以取外三陽五會. 有閒, 太子蘇. 乃使子豹爲五分之熨, 以八減之齊和煮之, 以更熨兩脅下. 太子起坐. 更適陰陽, 但服湯二旬而複故. 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扁鵲曰: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此自當生者, 越人能使之起耳.”

 

 

7.

扁鵲過齊, 齊桓侯客之. 入朝見, : “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將深.” 桓侯曰: “寡人無疾.” 扁鵲出, 桓侯謂左右曰: “醫之好利也, 欲以不疾者爲功.”

後五日, 扁鵲複見, : “君有疾在血脈, 不治恐深.” 桓侯曰: “寡人無疾.” 扁鵲出, 桓侯不悅.

後五日, 扁鵲複見, : “君有疾在腸胃閒, 不治將深.” 桓侯不應. 扁鵲出, 桓侯不悅. 後五日, 扁鵲複見, 望見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問其故. 扁鵲曰: “疾之居腠理也, 湯熨之所及也: 在血脈, 鍼石之所及也: 其在腸胃, 酒醪之所及也: 其在骨髄, 雖司命無奈之何. 今在骨髄, 臣是以無請也.” 後五日, 桓侯體病, 使人召扁鵲, 扁鵲已逃去. 桓侯遂死.

 

 

8.

使聖人預知微, 能使良醫得蚤從事, 則疾可已, 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 病疾多: 而醫之所病, 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 驕恣不論於理, 一不治也: 輕身重財, 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適, 三不治也: 陰陽竝, 藏氣不定, 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藥, 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醫, 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 則重難治也.

扁鵲名聞天下. 過邯鄲, 聞貴婦人, 卽爲帶下醫: 過雒陽, 聞周人愛老人, 卽爲耳目痹醫: 來入鹹陽, 聞秦人愛小兒, 卽爲小兒醫: 隨俗爲變. 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 使人刺殺之. 至今天下言脈者, 由扁鵲也.

 

 

 

9. 창공(倉公)

太倉公者, 齊太倉長, 臨菑人也, 姓淳於氏, 名意. 少而喜醫方術. 高后八年, 更受師同郡元里公乘陽慶. 慶年七十餘, 無子, 使意盡去其故方, 更悉以禁方予之, 傳黃帝扁鵲之脈書, 五色診病, 知人死生, 決嫌疑, 定可治, 及藥論, 甚精.

受之三年, 爲人治病, 決死生多験. 然左右行遊諸侯, 不以家爲家, 或不爲人治病, 病家多怨之者.

文帝四年中, 人上書言意, 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 意有五女, 隨而泣. 意怒, 罵曰: “生子不生男, 緩急無可使者!” 於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 乃隨父西.

上書曰: “妾父爲吏, 齊中稱其廉平, 今坐法當刑. 妾切痛死者不可複生而刑者不可複續, 雖欲改過自新, 其道莫由, 終不可得. 妾願入身爲官婢, 以贖父刑罪, 使得改行自新也.” 書聞, 上悲其意, 此歲中亦除肉刑法.

 

 

10.

意家居, 詔召問所爲治病死生験者幾何人也, 主名爲誰.

詔問故太倉長臣意: “方伎所長, 及所能治病者? 有其書無有? 皆安受學? 受學幾何歲? 嘗有所験, 何縣里人也? 何病? 醫藥已, 其病之狀皆何如? 具悉而對.” 臣意對曰:

自意少時, 喜醫藥, 醫藥方試之多不験者. 至高后八年, 得見師臨菑元里公乘陽慶. 慶年七十餘, 意得見事之. 謂意曰: “盡去而方書, 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 五色診病, 知人生死, 決嫌疑, 定可治, 及藥論書, 甚精. 我家給富, 心愛公, 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敎公.”

臣意卽曰: “幸甚, 非意之所敢望也.” 臣意卽避席再拜謁, 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 受讀解験之, 可一年所. 明歲卽験之, 有験, 然尙未精也. 要事之三年所, 卽嘗已爲人治, 診病決死生, 有験, 精良. 今慶已死十年所, 臣意年盡三年, 年三十九歲也.

 

 

11.

齊侍禦史成自言病頭痛, 臣意診其脈, 告曰: “君之病惡, 不可言也.” 卽出, 獨告成弟昌曰: “此病疽也, 內發於腸胃之閒, 後五日當擁腫, 後八日嘔膿死.” 成之病得之飮酒且內. 成卽如期死.

所以知成之病者, 臣意切其脈, 得肝氣. 肝氣濁而靜, 此內關之病也. 脈法曰: “脈長而弦, 不得代四時者, 其病主在於肝. 和卽經主病也, 代則絡脈有過”. 經主病和者, 其病得之筋髄裏. 其代絶而脈賁者, 病得之酒且內.

所以知其後五日而擁腫, 八日嘔膿死者, 切其脈時, 少陽初代. 代者經病, 病去過人, 人則去. 絡脈主病, 當其時, 少陽初關一分, 故中熱而膿未發也, 及五分, 則至少陽之界, 及八日, 則嘔膿死, 故上二分而膿發, 至界而擁腫, 盡泄而死. 熱上則熏陽明, 爛流絡, 流絡動則脈結發, 脈結發則爛解, 故絡交. 熱氣已上行, 至頭而動, 故頭痛.

 

 

12.

齊王中子諸嬰兒小子病, 召臣意診切其脈, 告曰: “氣鬲病. 病使人煩懣, 食不下, 時嘔沫. 病得之([], 數忔食飮.” 臣意卽爲之作下氣湯以飮之, 一日氣下, 二日能食, 三日卽病愈. 所以知小子之病者, 診其脈, 心氣也, 濁躁而經也, 此絡陽病也.

脈法曰: “脈來數疾去難而不一者, 病主在心”. 周身熱, 脈盛者, 爲重陽. 重陽者, 逿心主. 故煩懣食不下則絡脈有過, 絡脈有過則血上出, 血上出者死. 此悲心所生也, 病得之憂也.

 

 

13.

齊郎中令循病, 衆醫皆以爲蹶入中, 而刺之. 臣意診之, : “湧疝也, 令人不得前後溲.” 循曰: “不得前後溲三日矣.” 臣意飮以火齊湯, 一飮得前[], 再飮大溲, 三飮而疾愈. 病得之內.

所以知循病者, 切其脈時, 右口氣急, 脈無五藏氣, 右口脈大而數. 數者中下熱而湧, 左爲下, 右爲上, 皆無五藏應, 故曰湧疝. 中熱, 故溺赤也.

 

 

14.

齊中禦府長信病, 臣意入診其脈, 告曰: “熱病氣也. 然暑汗, 脈少衰, 不死.” : “此病得之當浴流水而寒甚, 已則熱.” 信曰: “, ! 往冬時, 爲王使於楚, 至莒縣陽周水, 而莒橋梁頗壊, 信則擥車轅未欲渡也, 馬驚, 卽墮, 信身入水中, 幾死, 吏卽來救信, 出之水中, 衣盡濡, 有閒而身寒, 已熱如火, 至今不可以見寒.”

臣意卽爲之液湯火齊逐熱, 一飮汗盡, 再飮熱去, 三飮病已. 卽使服藥, 出入二十日, 身無病者. 所以知信之病者, 切其脈時, 竝陰. 脈法曰: “熱病陰陽交者死”. 切之不交, 竝陰. 竝陰者, 脈順淸而愈, 其熱雖未盡, 猶活也. 腎氣有時閒濁, 在太陰脈口而希, 是水氣也. 腎固主水, 故以此知之. 失治一時, 卽転爲寒熱.

 

 

15.

齊王太後病, 召臣意入診脈, : “風癉客脬, 難於大小溲, 溺赤.” 臣意飮以火齊湯, 一飮卽前後溲, 再飮病已, 溺如故. 病得之流汗出循. 循者, 去衣而汗晞也.

所以知齊王太後病者, 臣意診其脈, 切其太陰之口, 溼然風氣也. 脈法曰: “沈之而大堅, 浮之而大緊者, 病主在腎”. 腎切之而相反也, 脈大而躁. 大者, 膀胱氣也: 躁者, 中有熱而溺赤.

 

 

16.

齊章武里曹山跗病, 臣意診其脈, : “肺消癉也, 加以寒熱.” 卽告其人曰: “, 不治. 適其共養, 此不當醫治.” 法曰: “後三日而當狂, 妄起行, 欲走: 後五日死”. 卽如期死. 山跗病得之盛怒而以接內. 所以知山跗之病者, 臣意切其脈, 肺氣熱也.

脈法曰: “不平不鼓, 形獘”. 此五藏高之遠數以經病也, 故切之時不平而代. 不平者, 血不居其處: 代者, 時參擊竝至, 乍躁乍大也. 此兩絡脈絶, 故死不治. 所以加寒熱者, 言其人屍奪. 屍奪者, 形獘: 形獘者, 不當關灸鑱石及飮毒藥也.

臣意未往診時, 齊太醫先診山跗病, 灸其足少陽脈口, 而飮之半夏丸, 病者卽泄注, 腹中虛: 又灸其少陰脈, 是壊肝剛絶深, 如是重損病者氣, 以故加寒熱. 所以後三日而當狂者, 肝一絡連屬結絶乳下陽明, 故絡絶, 開陽明脈, 陽明脈傷, 卽當狂走. 後五日死者, 肝與心相去五分, 故曰五日盡, 盡卽死矣.

 

 

17.

齊中尉潘滿如病少腹痛, 臣意診其脈, : “遺積瘕也.” 臣意卽謂齊太僕臣饒內史臣繇曰: “中尉不複自止於內, 則三十日死.” 後二十餘日, 溲血死. 病得之酒且內.

所以知潘滿如病者, 臣意切其脈深小弱, 其卒然合合也, 是脾氣也. 右脈口氣至緊小, 見瘕氣也. 以次相乘, 故三十日死. 三陰俱摶者, 如法: 不俱摶者, 決在急期: 一摶一代者, 近也. 故其三陰摶, 溲血如前止.

陽虛侯相趙章病, 召臣意. 衆醫皆以爲寒中, 臣意診其脈曰: “迵風.” 迵風者, 飮食下嗌而輒出不留. 法曰: “五日死” , 而後十日乃死. 病得之酒.

所以知趙章之病者, 臣意切其脈, 脈來滑, 是內風氣也. 飮食下嗌而輒出不留者, 法五日死, 皆爲前分界法. 後十日乃死, 所以過期者, 其人嗜粥, 故中藏實, 中藏實故過期. 師言曰: “安谷者過期, 不安谷者不及期”.

 

 

18.

濟北王病, 召臣意診其脈, : “風蹶胸滿.” 卽爲藥酒, 盡三石, 病已. 得之汗出伏地. 所以知濟北王病者, 臣意切其脈時, 風氣也, 心脈濁.

病法過入其陽, 陽氣盡而陰氣入”. 陰氣入張, 則寒氣上而熱氣下, 故胸滿. 汗出伏地者, 切其脈, 氣陰. 陰氣者, 病必入中, 出及瀺水也.

 

 

19.

齊北宮司空命婦出於病, 衆醫皆以爲風入中, 病主在肺, 刺其足少陽脈. 臣意診其脈, : “病氣疝, 客於膀胱, 難於前後溲, 而溺赤. 病見寒氣則遺溺, 使人腹腫.”

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 因以接內. 所以知出於病者, 切其脈大而實, 其來難, 是蹶陰之動也. 脈來難者, 疝氣之客於膀胱也. 腹之所以腫者, 言蹶陰之絡結小腹也.

蹶陰有過則脈結動, 動則腹腫. 臣意卽灸其足蹶陰之脈, 左右各一所, 卽不遺溺而溲淸, 小腹痛止. 卽更爲火齊湯以飮之, 三日而疝氣散, 卽愈.

 

 

20.

故濟北王阿母自言足熱而懣, 臣意告曰: “熱蹶也.” 則刺其足心各三所, 案之無出血, 病旋已. 病得之飮酒大酔.

濟北王召臣意診脈諸女子侍者, 至女子豎, 豎無病. 臣意告永巷長曰: “豎傷脾, 不可勞, 法當春嘔血死.”

臣意言王曰: “才人女子豎何能?” 王曰: “是好爲方, 多伎能, 爲所是案法新, 往年市之民所, 四百七十萬, 曹偶四人.” 王曰: “得毋有病乎?” 臣意對曰: “豎病重, 在死法中.” 王召視之, 其顔色不變, 以爲不然, 不賣諸侯所.

至春, 豎奉劍從王之厠, 王去, 豎後, 王令人召之, 卽仆於厠, 嘔血死. 病得之流汗. 流汗者, (同法病內重, 毛髮而色澤, 脈不衰, 此亦(關內[]之病也.

齊中大夫病齲齒, 臣意灸其左大陽明脈, 卽爲苦參湯, 日嗽三升, 出入五六日, 病已. 得之風, 及臥開口, 食而不嗽.

菑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 來召臣意. 臣意往, 飲以莨碭藥一撮, 以酒飮之, 旋乳. 臣意複診其脈, 而脈躁. 躁者有餘病, 卽飮以消石一齊, 出血, 血如豆比五六枚.

 

 

21

齊丞相舍人奴從朝入宮, 臣意見之食閨門外, 望其色有病氣. 臣意卽告宦者平. 平好爲脈, 學臣意所, 臣意卽示之舍人奴病, 告之曰: “此傷脾氣也, 當至春鬲塞不通, 不能食飮, 法至夏泄血死.”

宦者平卽往告相曰: “君之舍人奴有病, 病重, 死期有日.” 相君曰: “卿何以知之?” : “君朝時入宮, 君之舍人奴盡食閨門外, 平與倉公立, 卽示平曰, 病如是者死.” 相卽召舍人(奴而謂之曰: “公奴有病不?” 舍人曰: “奴無病, 身無痛者.” 至春果病, 至四月, 泄血死.

所以知奴病者, 脾氣周乘五藏, 傷部而交, 故傷脾之色也, 望之殺然黃, 察之如死靑之茲. 衆醫不知, 以爲大蟲, 不知傷脾. 所以至春死病者, 胃氣黃, 黃者土氣也, 土不勝木, 故至春死. 所以至夏死者, 脈法曰: “病重而脈順淸者曰內關” , 內關之病, 人不知其所痛, 心急然無苦.

若加以一病, 死中春: 一愈順, 及一時. 其所以四月死者, 診其人時愈順. 愈順者, 人尙肥也. 奴之病得之流汗數出, ([]於火而以出見大風也.

 

 

 

22.

菑川王病, 召臣意診脈, : “蹶上爲重, 頭痛身熱, 使人煩懣.” 臣意卽以寒水拊其頭, 刺足陽明脈, 左右各三所, 病旋已. 病得之沐髮未乾而臥. 診如前, 所以蹶, 頭熱至肩.

齊王黃姫兄黃長卿家有酒召客, 召臣意. 諸客坐, 未上食. 臣意望見王後弟宋建, 告曰: “君有病, 往四五日, 君要脅痛不可俛仰, 又不得小溲. 不亟治, 病卽入濡腎. 及其未舍五藏, 急治之. 病方今客腎濡, 此所謂腎痺.”

宋建曰: “, 建故有要脊痛. 往四五日, 天雨, 黃氏諸倩見建家京下方石, 卽弄之, 建亦欲效之, 效之不能起, 卽複置之. , 要脊痛, 不得溺, 至今不愈.” 建病得之好持重. 所以知建病者, 臣意見其色, 太陽色乾, 腎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 故以往四五日知其發也. 臣意卽爲柔湯使服之, 十八日所而病愈.

 

 

23.

濟北王侍者韓女病要背痛, 寒熱, 衆醫皆以爲寒熱也. 臣意診脈, : “內寒, 月事不下也.” 卽竄以藥, 旋下, 病已. 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所以知韓女之病者, 診其脈時, 切之, 腎脈也, 嗇而不屬. 嗇而不屬者, 其來難, , 故曰月不下. 肝脈弦, 出左口, 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

臨菑氾里女子薄吾病甚, 衆醫皆以爲寒熱篤, 當死, 不治. 臣意診其脈, : “蟯瘕.” 蟯瘕爲病, 腹大, 上膚黃麤, 循之戚戚然. 臣意飮以芫華一撮, 卽出蟯可數升, 病已, 三十日如故.

病蟯得之於寒溼, 寒溼氣宛篤不發, 化爲蟲. 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 切其脈, 循其尺, 其尺索刺麤, 而毛美奉髮, 是蟲氣也. 其色澤者, 中藏無邪氣及重病.

 

 

 

24.

齊淳於司馬病, 臣意切其脈, 告曰: “當病迵風. 迵風之狀, 飮食下嗌輒後之. 病得之飽食而疾走.” 淳於司馬曰: “我之王家食馬肝, 食飽甚, 見酒來, 卽走去, 驅疾至舍, 卽泄數十出.” 臣意告曰: “爲火齊米汁飮之, 七八日而當愈.”

時醫秦信在旁, 臣意去, 信謂左右閣都尉曰: “意以淳於司馬病爲何?” : “以爲迵風, 可治.” 信卽笑曰: “是不知也. 淳於司馬病, 法當後九日死.” 卽後九日不死, 其家複召臣意. 臣意往問之, 盡如意診. 臣卽爲一火齊米汁, 使服之, 七八日病已. 所以知之者, 診其脈時, 切之, 盡如法. 其病順, 故不死.

 

 

25.

齊中郎破石病, 臣意診其脈, 告曰: “肺傷, 不治, 當後十日丁亥溲血死.” 卽後十一日, 溲血而死. 破石之病, 得之墮馬僵石上. 所以知破石之病者, 切其脈, 得肺陰氣, 其來散, 數道至而不一也. 色又乘之. 所以知其墮馬者, 切之得番陰脈. 番陰脈入虛裏, 乘肺脈. 肺脈散者, 固色變也乘也.

所以不中期死者, 師言曰: “病者安谷卽過期, 不安谷則不及期”. 其人嗜黍, 黍主肺, 故過期. 所以溲血者, 診脈法曰: “病養喜陰處者順死, 養喜陽處者逆死”. 其人喜自靜, 不躁, 又久安坐, 伏幾而寐, 故血下泄.

 

 

26.

齊王侍醫遂病, 自練五石服之. 臣意往過之, 遂謂意曰: “不肖有病, 幸診遂也.” 臣意卽診之, 告曰: “公病中熱. 論曰: “中熱不溲者, 不可服五石”. 石之爲藥精悍, 公服之不得數溲, 亟勿服. 色將發臃.”

遂曰: “扁鵲曰: “陰石以治陰病, 陽石以治陽病”. 夫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齊, 故中熱, 卽爲陰石柔齊治之: 中寒, 卽爲陽石剛齊治之.” 臣意曰: “公所論遠矣. 扁鵲雖言若是, 然必審診, 起度量, 立規矩, 稱權衡, 合色脈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 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 乃可以論.

論曰: “陽疾處內, 陰形應外者, 不加悍藥及鑱石”. 夫悍藥入中, 則邪氣辟矣, 而宛氣愈深. 診法曰: “二陰應外, 一陽接內者, 不可以剛藥”. 剛藥入則動陽, 陰病益衰, 陽病益箸, 邪氣流行, 爲重困於兪, 忿發爲疽.”

意告之後百餘日, 果爲疽發乳上, 入欠盆, . 此謂論之大體也, 必有經紀. 拙工有一不習, 文理陰陽失矣.

 

 

27.

齊王故爲陽虛侯時, 病甚, 衆醫皆以爲蹶. 臣意診脈, 以爲痺, 根在右脅下, 大如覆杯, 令人喘, 逆氣不能食. 臣意卽以火齊粥且飮, 六日氣下: 卽令更服丸藥, 出入六日, 病已. 病得之內. 診之時不能識其經解, 大識其病所在.

臣意嘗診安陽武都里成開方, 開方自言以爲不病, 臣意謂之病苦遝風, 三歲四支不能自用, 使人瘖, 瘖卽死. 今聞其四支不能用, 瘖而未死也.

病得之數飮酒以見大風氣. 所以知成開方病者, 診之, 其脈法奇咳言曰: “藏氣相反者死”. 切之, 得腎反肺, 法曰: “三歲死.

 

 

28.

安陵阪里公乘項處病, 臣意診脈, : “牡疝.” 牡疝在鬲下, 上連肺. 病得之內. 臣意謂之: “愼毋爲勞力事, 爲勞力事則必嘔血死.”

處後蹴踘, 要蹶寒, 汗出多, 卽嘔血. 臣意複診之, : “當旦日日夕死.” 卽死. 病得之內. 所以知項處病者, 切其脈得番陽. 番陽入虛裏, 處旦日死. 一番一絡者, 牡疝也.

臣意曰: 他所診期決死生及所治已病衆多, 久頗忘之, 不能盡識, 不敢以對.

 

29.

 

問臣意: “所診治病, 病名多同而診異, 或死或不死, 何也?”

對曰: “病名多相類, 不可知, 故古聖人爲之脈法, 以起度量, 立規矩, 縣權衡, 案縄墨, 調陰陽, 別人之脈各名之, 與天地相應, 參合於人, 故乃別百病以異之, 有數者能異之, 無數者同之. 然脈法不可勝験, 診疾人以度異之, 乃可別同名, 命病主在所居.

今臣意所診者, 皆有診籍. 所以別之者, 臣意所受師方適成, 師死, 以故表籍所診, 期決死生, 觀所失所得者合脈法, 以故至今知之.”

 

 

30.

問臣意曰: “所期病決死生, 或不應期, 何故?” 對曰: “此皆飮食喜怒不節, 或不當飮藥, 或不當鍼灸, 以故不中期死也.”

問臣意: “意方能知病死生, 論藥用所宜, 諸侯王大臣有嘗問意者不? 及文王病時, 不求意診治, 何故?”

對曰: “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皆使人來召臣意, 臣意不敢往. 文王病時, 臣意家貧, 欲爲人治病, 誠恐吏以除拘臣意也, 故移名數, 左右不脩家生, 出行遊國中, 問善爲方數者事之久矣, 見事數師, 悉受其要事, 盡其方書意, 及解論之. 身居陽虛侯國, 因事侯. 侯入朝, 臣意從之長安, 以故得診安陵項處等病也.”

 

 

31.

問臣意: “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狀?” 臣意對曰: “不見文王病, 然竊聞文王病喘, 頭痛, 目不明. 臣意心論之, 以爲非病也. 以爲肥而蓄精, 身體不得搖, 骨肉不相任, 故喘, 不當醫治.

脈法曰: “年二十脈氣當趨, 年三十當疾步, 年四十當安坐, 年五十當安臥, 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 文王年未滿二十, 方脈氣之趨也而徐之, 不應天道四時. 後聞醫灸之卽篤, 此論病之過也. 臣意論之, 以爲神氣爭而邪氣入, 非年少所能複之也, 以故死.

所謂氣者, 當調飮食, 擇晏日, 車步廣志, 以適筋骨肉血脈, 以瀉氣. 故年二十, 是謂易眢”. 法不當砭灸, 砭灸至氣逐.”

問臣意: “師慶安受之? 聞於齊諸侯不?” 對曰: “不知慶所師受. 慶家富, 善爲醫, 不肯爲人治病, 當以此故不聞. 慶又告臣意曰: “愼毋令我子孫知若學我方也.”

 

 

32.

問臣意: “師慶何見於意而愛意, 欲悉敎意方?” 對曰: “臣意不聞師慶爲方善也. 意所以知慶者, 意少時好諸方事, 臣意試其方, 皆多験, 精良. 臣意聞菑川唐里公孫光善爲古傳方, 臣意卽往謁之. 得見事之, 受方化陰陽及傳語法, 臣意悉受書之.

臣意欲盡受他精方, 公孫光曰: “吾方盡矣, 不爲愛公所. 吾身已衰, 無所複事之. 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 悉與公, 毋以敎人.” 臣意曰: “得見事侍公前, 悉得禁方, 幸甚. 意死不敢妄傳人.” 居有閒, 公孫光閒處, 臣意深論方, 見言百世爲之精也.

師光喜曰: “公必爲國工. 吾有所善者皆疏, 同産處臨菑, 善爲方, 吾不若, 其方甚奇, 非世之所聞也. 吾年中時, 嘗欲受其方, 楊中倩不肯, : “若非其人也”. 胥與公往見之, 當知公喜方也. 其人亦老矣, 其家給富.”

 

 

33.

時者未往, 會慶子男殷來獻馬, 因師光奏馬王所, 意以故得與殷善. 光又屬意於殷曰: “意好數, 公必謹遇之, 其人聖儒.” 卽爲書以意屬陽慶, 以故知慶. 臣意事慶謹, 以故愛意也.”

問臣意曰: “吏民嘗有事學意方, 及畢盡得意方不? 何縣里人?” 對曰: “臨菑人宋邑. 邑學, 臣意敎以五診, 歲餘. 濟北王遣太醫高期王禹學, 臣意敎以經脈高下及奇絡結, 當論兪所居, 及氣當上下出入邪[]逆順, 以宜鑱石, 定砭灸處, 歲餘. 菑川王時遣太倉馬長馮信正方, 臣意敎以案法逆順, 論藥法, 定五味及和齊湯法.

 

 

34.

高永侯家丞杜信, 喜脈, 來學, 臣意敎以上下經脈五診, 二歲餘. 臨菑召里唐安來學, 臣意敎以五診上下經脈, 奇咳, 四時應陰陽重, 未成, 除爲齊王侍醫.”

問臣意: “診病決死生, 能全無失乎?” 臣意對曰: “意治病人, 必先切其脈, 乃治之. 敗逆者不可治, 其順者乃治之. 心不精脈, 所期死生視可治, 時時失之, 臣意不能全也.”

 

 

35.

太史公曰: 女無美惡, 居宮見妒: 士無賢不肖, 入朝見疑. 故扁鵲以其伎見殃, 倉公乃匿跡自隱而當刑. 緹縈通尺牘, 父得以後寧. 故老子曰: “美好者不祥之器” , 豈謂扁鵲等邪? 若倉公者, 可謂近之矣.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역사&절기 > 중국사'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사기 편작창공열전 - 2.  (0) 2019.08.29
사기 편작창공열전 - 1.  (0) 2019.08.29
사기 전숙열전 - 8.  (0) 2019.08.29
사기 전숙열전 - 7.  (0) 2019.08.29
사기 전숙열전 - 6.  (0) 2019.08.2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