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古詩 (31)
건빵이랑 놀자
31. 古詩紀載無名氏詩 曰楊柳靑靑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按崔瓊云此詩作於大業末年 上二句指煬帝巡遊無度 而佞人播弄威福 下句謂民財窮窘而望其返國也 余意以爲首句喻其盛 第二句喻其亂 柳條折盡以下 喻國亡而君不得歸也
30. 尹式詩曰 愁髮含霜白 衰顔倚酒紅 杜詩髮短何勞白 顔衰肯更紅 鄭谷云衰鬢霜供白 愁顔酒借紅 白樂天云鬢爲愁先白 顔因醉後赬 陳后山云鬢短愁催白 顔衰酒借紅 此詩語意相類 必有定其優劣者 我朝盧守愼詩鬢爲憂時白 顔因嗜酒酡 乃全襲樂天 而按韻書 酡醉顔也 酡字下得無意味
29. 古詩類苑 載江總詩云心逐南雲逝 身隨北鴈來 故鄕籬下菊 今日幾花開 堯山堂外紀 亦言江總自長安歸楊州 九日賦云 而唐詩品彙 以此爲許敬宗詩誤矣 又杜詩集中 虢國夫人承主恩 平明騎馬入金門 却嫌脂粉汚顔色 淡掃蛾眉朝至尊 唐詩品彙以爲張佑作此則似是
28. 江總詩 傳聞合浦葉 遠送洛陽飛 皇甫冉詩 心隨合浦葉 命寄首陽薇 按交州紀 合浦有一杉樹 葉落隨風入洛陽 漢時有謂此休徵 當出王者 遣人伐樹云
27. 古詩云三五明月滿 四五蟾兎闕 杜詩曰闕月未生天 按禮運曰月三五而盈 三五而厥註 望而盈 晦而死也 然則闕 月晦時也 白樂天詩曰微月初三夜 微月 乃指初月爾
26. 古詩曰度曲翠眉低 按歌終 更授其次 謂之度曲 沈佺期詩云度舞暗成行 疑度舞字 亦與度曲一義也
25. 玉臺新詠蕭子範詩 落花徒入戶 何解妾床空 唐詩曰飛花入戶笑床空 廋肩吾詩 不及銜泥燕 從來相逐飛 唐詩曰自恨身輕不如燕 春來還繞御簾飛 劉孝綽詩 不見靑絲騎 空勞紅粉粧 李白詩曰 君邊雲擁靑絲騎 妾處苔生紅粉樓 古人蹈襲乃爾
24. 庾肩吾詩 千金登禹膳 萬壽獻堯鍾 唐李乂詩 水堂開禹膳 山閣獻堯鍾 乃全用庾語也 禹膳蓋言水族耳
23. 庾信夏日詩曰 早菱生軟角 劉禹錫採菱行註 武陵俗每秋 女郞盛遊于馬湖 採菱以御客云 蓋至秋而菱角成熟可採也 我國白光勳採菱曲曰 相邀渡口採菱去 菱葉初生荇葉靑 李達詩曰 南湖菱角已成刺 三月行人歸未歸 此兩作皆誤
22. 古詩障日錦屠蘇 按晉太康中 天下商農 通著大障日 童謠曰屠蘇障日覆兩耳此也 杜詩走置錦屠蘇註屋名 恐不是 蓋屠蘇有數義 與此義不同耳
21. 梁人詩云長安夜刺閨 胡騎犯銅鞮 按刺閨謂夜有急報 投刺於宮門也 南史陳文帝每夜刺閨 取外事分判云云 銅鞮 韻書曰晉宮名 此則似是地名
20. 梁柳惲詩云亭皐木葉下 隴首秋雲飛 王融見而嗟賞 遂有名 嗚呼今世之有王融難矣 車天輅每喜使此語 蓋有所感焉爾 梁曹景宗武人也 而競病韻一作 爲古今絶唱 按宋沈慶之目不識字 手不知書 而對上乞致仕詩曰 衰朽筋力盡 徒步還南岡 辭榮此聖代 何愧張子房 其辭甚佳 蓋中朝人以言語爲文字 故能如此
19. 孫綽詩碧玉破瓜年 呂洞賓詩功成當在破瓜年 按小說 以破瓜爲二八是也
18. 顔延年詩 屢薦不入官 一麾乃出守 按麾是麾去之義 杜樊川乃云欲把一麾江海去誤矣
17. 木蘭詞曰 出門見火伴 火伴始驚忙 今漢語謂同行者爲火伴 蓋言其同炊爨也
16. 玉臺新詠曰 鴛鴦七十二 羅列自成行 李白詩七十紫鴛鴦 孟郊詩花開七十有二行 其謂七十二云者何義也 或謂四氣有七十二候 五行四時各旺七十二日 疑取義於此也 莊子云孔子治詩書 以奸七十二君 管子言封禪者 七十二君 又孔子弟子七十二人 列仙高士隱逸等傳 皆七十二人 此則倣而爲之歟
15. 謝脁詩雲去蒼梧野 李白詩望雲知蒼梧 又白雲愁色滿蒼梧 按李白註 曰歸藏啓筮 有白雲出自蒼梧 入于大梁 詩語蓋以此也
14. 謝玄暉鼓吹曲 凝笳翼高蓋 疊鼓送華輈 李善註 徐引聲謂之凝 小擊鼓謂之疊 岑參凱歌 鳴笳攂疊鼓擁回軍 楊愼曰 急引聲謂之鳴 疾擊鼓謂之攂 凝笳疊鼓 吉行之文儀也 鳴茄攂鼓 師行之武備也 詩人用字不苟如此
13. 陶淵明責子詩曰 雖有五男兒 總不好紙筆 又曰雍端年十三 不識六與七 蓋二子同歲生也 按淵明與子疏 曰汝等雖非同生云云 知五子非一母也 又曰汝輩家貧 每役柴水之勞 韻府云梁王秀嘆元亮孫作里司 辟爲西曹 蓋里司如今里正 元亮子孫之不振 豈以貧窶失學故歟
12. 陶潛乞食詩曰 饑火駈我去 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 叩門拙言辭 末云銜戢知何謝 冥報以相貽 蘇東坡以爲淵明得一食 至欲冥謝主人 哀哉此大類丐者口頰也 余謂陶公甔石屢空 不以介意 而觀此詩語 有行乞可憐之色 殊可疑也
11. 陶淵明詩曰翩翩三靑鳥 駱賓王詩曰三鳥聯翩報消息 李白詩曰婉孌三靑禽 按漢武故事云三靑鳥如烏 夾恃王母傍 又大人賦註 張揖曰三足靑鳥也 其說不同
10. 淵明命子詩云夙興夜寐 願爾斯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蓋孟子所謂父子之間不責善也 陸放翁以爲不責善 非不示以善也 不責其必從耳
9. 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云刑天舞干戚 猛怒故常在 按山海經 刑天獸名 好啣干戚而舞 諸本或作形天無千歲 五字皆錯 乃知古書如此訛誤處多矣
7. 張華詩曰 昔邪生戶牖 梁簡文帝詩曰 依簷映昔邪 按酉陽雜俎 在屋曰昔邪 在墻曰垣衣 巖竇曰石髮 在水曰陟釐 松上衣曰艾納 本草瓦衣謂之屋遊 亦曰瓦松 按韻書邪音斜 魏明帝詩曰宿屋邪草生 亦此也
6. 選詩云文采雙鴛鴦 裁爲合懽被 著以長相思 緣以結不解 按中著緜長相思 乃綿綿不絶之意 被四邊綴以綵縷 故曰結不解
5. 王嬙字昭君 晉避文帝諱 改明君 亦曰明妃 石崇作明妃曲 略曰殊類非所安 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凌辱 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 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 積恩常憤盈 願假飛鴻翼 乘之以遐征 飛鴻不我顧 佇立以屛營 昔爲匣中玉 今爲糞上英 朝華不足歡 甘與腐草幷 傳語後世人 遠嫁難爲情 其詞婉轉 曲盡情意 後之爲此曲者 皆莫能及 如王介甫漢恩自淺胡自深 人生適意無南北 固不足道也 高麗安軸詩云將身己與胡兒老 惟恐紅顔凋不早 意亦好矣
4. 漢辛延年詩曰 絲繩提玉壺 古樂府曰靑絲繫玉壺 李白詩玉壺繫靑絲 岑參詩曰絲繩玉壺爲君提 蓋古者以靑絲繩繫壺故也 又古樂府曰靑絲繫馬尾 又靑絲爲籠係 又賚錢三百萬 皆用靑絲穿 則非獨繫壺而已
3. 堯山堂外記 蘇武使匈奴時 作詩留別妻曰 結髮爲夫婦 恩愛兩不疑云云 審其詩意 則此言似然 而古詩類苑等書 皆作蘇武別李陵詩 恐不是
2. 栢梁聯句中 宗正劉安國曰 宗室廣大日益滋 左馮翊減宣曰 三輔盜賊天下危 其語甚朴 而亦各言志也 郭舍人一句曰 齧妃女脣甘如飴 淫褻無禮甚矣 而不加罪斥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