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本國 (17)
건빵이랑 놀자
17. 我國濟州之歌 北道之哭 嶺南之鄕音 於中國相近云
16. 漢書曰 馬韓人作土室形如冢 開戶向上云 我東土室之制亦久矣
15. 箕子制八條之敎 按漢書 相殺者以死償 相傷者以穀償 相盜者沒爲其家奴婢云 此八條中之三也 餘不可考 或疑幷五倫爲八條云
13. 隋書 裴矩言高麗之地 本孤竹國 周以之封箕子云 此言未知所本 而輿地勝覽 李詹云孤竹國 今海州也 中朝永平府 有孤竹古城 而詹乃以海州爲孤竹 亦未知何據 按首陽山中 有孤竹郡舊基 無乃以此而附會其說耶
12. 東方朔神異記曰 東方有人焉 男皆縞帶玄冠 女皆采衣 恒恭坐而不相犯 相譽而不相毁 見人有患 投死救之 倉卒見之如癡 名曰善人 余謂東方蓋指我國 而善人之風 今不得而見矣 安得與斯人爲友也哉
11. 山海經曰 海東有君子國 衣冠帶劍 好讓不爭 有堇花草朝生夕死 又古今記曰 君子之國地方千里 多木槿花 按唐玄宗謂新羅號爲君子之國 且高麗時表詞 稱本國爲槿花鄕 蓋以此也
10. 新羅享國幾一千年 至其中葉 統合三韓 時和歲豐 人謂聖代 諺稱新羅聖代者此也
9. 東史 衛滿據王儉城 註王儉城今平壤 古仙人王儉宅也 輿地勝覽云古記 檀君名王儉 馬史 作王險 未知孰是
8. 魏畧曰 箕子後四十餘世 朝鮮侯準 僭號稱王云云 輿地勝覽所謂朝鮮武康王 卽箕準也 蓋朝鮮至箕準始稱王 避衛滿至馬韓開國 後爲百濟始祖溫祚幷之 是西漢末也
7. 箕子朝鮮之後 始有三韓之稱 而其說不同 按後漢書 云卞韓在南 辰韓吊 馬韓在西 世謂馬韓卽今全羅道 卞韓卽今忠淸道 辰韓一名溱韓 卽今慶尚道 或言馬韓最大 爲全羅道 忠淸道 卞韓 辰韓 皆在慶尚道 或言京畿,忠淸,黃海等道爲馬韓 全羅道爲卞韓 慶尚道爲辰韓 未知孰是 然以史記觀之 則後說似近矣 此外又有濊國今江陵 貊國今春川 以此推之 箕子所封 衛滿所據 皆平壤近地 三韓則不能悉有之也
6. 東國史所稱扶餘國 今不知所在 而考史書 則東沃沮北接扶餘 南接濊貊 又扶餘王讓高句麗曰 我先王與先君東明相好 而乃誘我臣僚 逃至于南以立國云 又高句麗築長城 北自扶餘 南至海千有餘里 則扶餘國在高句麗之北界明矣 按遼史 扶餘城後爲渤海所都 今黃龍府是也 又百濟移都泗泚 國號南扶餘 泗泚今扶餘縣也 與此不同
5. 按東史 百濟之地 東至智異山 西南限大海 北抵漢江 又溫祚王時 以浿江爲界 卽今平山府猪灘云 蓋初界猪灘而後界漢水也 祈順詩曰百濟地形臨水盡者是也
4. 丸都城 今不詳其處 或言寧遠劍山是也 蓋俗謂劍爲丸都故也 按綱目註 高句麗都於丸都之下 多大山深谷 又唐志 自鴨綠江口舟行百餘里 又小舫泝流東北行五百里 至丸都城云
3. 一統志曰 朝鮮漢末 爲公孫度所據 至孫淵魏滅之 晉末 陷入高麗云 按公孫度所據 卽遼東 非朝鮮全地也 晉永嘉末 遼東爲高句麗所取 志不曰遼東而曰朝鮮 乃記者不詳也
2. 史記 武帝定朝鮮 爲眞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 昭帝幷爲樂浪,玄菟二郡 蓋漢之所定者 乃衛滿所據之地 非我國全壤也 按東史 樂浪今平壤 臨屯今江陵 玄菟古東沃沮 今咸境地 眞番治霅縣云 今不詳其處 然考諸杜氏通典 則眞番當在遼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