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郡邑 (9)
건빵이랑 놀자
9. 永平合抱川 爲一大都護府 迷豚聖求爲判官 築山城於抱州舊址 治地時掘得銅匙鐵鼎 匙則柄長而曲 鼎則體狹而長 與今制大別 自抱州之廢 不知幾千百年 而其色不小變 又得銅印一枚 印文猶可辨識云 異矣
8. 延安城中 舊無水 辛卯年間 趙憲謂倭寇將至而延安爲必守之地 貽書于府使申恪 以北神堂水 鑿地注下于城中 爲守禦之備 恪從其計 翌年壬辰 倭寇圍延安時 以城中有水 故得以固守 至今人皆知申恪之功 而不知出於趙憲之策也
7. 慈城,閭延,茂昌,虞芮等郡 在江界西北 逼近虜巢 世祖朝 議棄其地而空之 其倉穀移置江界者 今尚餘數萬石 陳腐不堪食 中廟朝 野人來居閭延茂昌 命發兵駈逐之 又令西帥連年伐穀 俾絶侵占之患 今奴胡鴟張日甚 漸就近境 而恐其生釁 莫敢誰何 豈非可虞之甚乎
6. 咸鏡道 本高句麗地 前朝時爲東北面 後咸州以北 沒於女眞 尹瓘擊逐之 後又入于元 凡九十九年而始復之 入我朝爲豐沛之鄕 太祖朝 拓地至豆滿江 世宗朝 設六鎭 其規模布置遠矣 然地近山戎 控禦甚難 非國家威靈 豈得數百年無事乎
5. 我國地方分八道 置府牧郡縣 京畿左右道 四牧七都護府八郡十八縣 凡三十七官 忠淸道左右道 四牧十二郡三十八縣 凡五十四官 黃海道 二牧四都護府七郡十一縣 凡二十四官 江原道一大都護府一牧五都護府七郡十二縣 凡二十六官 全羅道左右道 一府三牧四都護府十二郡三十七縣 凡五十七官 慶尚道左右道 一府一大都護府三牧八都護府十四郡四十縣 凡六十七官 平安道 一府一大都護府三牧六都護府十八郡十三縣 凡四十二官 咸鏡道南北道 一府一大都護府一牧十二都護府四郡三縣 凡二十二官 合三百二十九官 而今革者五 陞府者二 陞大都護府者一 陞都護府者八也
4. 安市城 按漢書地理志 乃遼東屬縣 又東史曰 安市在遼東之北云 今人妄生穿鑿 欲求之於鴨綠印則錯矣 金時習遊關西錄 以安州爲安市城 可笑
3. 成都記 蜀主孟昶 於成都城上 種芙蓉如錦 因名錦官城 余謂此說非是 杜詩花重錦官城註 成都府江山明媚如錦 故呼爲錦官城 則其稱久矣 非始於昶也 余意錦官云者 蓋以蜀中出錦故名之 如銅官鹽官珠官之類
2. 禹貢註 舜分九州爲十二州 分冀東爲幷 東北爲幽 分靑之東北爲營 營州卽遼東 漢公孫度據遼東 自號靑州刺史 又曰遼東朝鮮等處 皆靑州之境 以其地曠隔 故分爲營州云 按幷州今太原晉代等地是也 三才圖會曰 幽州卽今廣寧以西地 營州卽廣寧印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