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除拜 (8)
건빵이랑 놀자
8. 近世承旨最少者朴東亮年二十五 以扈從勞 自正郞超拜同副承旨 尹暉年三十 以司諫陞同副承旨 先王朝甲午歲 都承旨張雲翼年三十四 左承旨吳億齡年四十三 右承旨具宬年三十七 左副承旨姜燦年三十八 同副承旨鄭光績年四十四 余亦忝右副承旨 年三十二 時謂政院爲滿座靑春云
7. 平時初入仕 必愼擇除授 故吏蔭之外 有六條具備孝子里選先賢子孫擢用之規 近來此規盡廢 注擬之際 惟視勢力之高下 不問人器之稱否 公道幾乎熄滅矣
6. 柳眉巖希春 海南人 博學强記 先王朝 久任副提學 不許遷動 後陞資憲 在前正二品 無降授副學之例 上曰 柳某可合 雖無古例 可除之 後金睟亦以資憲 特拜副提學 用此例也
5. 明廟朝 申光漢爲判中樞府事 相臣沈連源,尚震啓 以申光漢立朝最久 年高有學 而久在從一品 請陞秩除領經筵 資其勸講 於是特陞正一品 今則時任議政外 雖原任大臣 不得兼帶領經筵 固非舊制也
4. 高麗時 頒政有定式 十二月爲大政 六月爲權務政 過此則雖有缺 未甞差授 至崔忠獻專國 始變舊制 有政房之稱 本朝則一年兩都目外 隨闕隨差 或至逐日爲政 與古異矣 聞中朝每月二十三日 吏部會選 其餘則唯大段除拜會推而已
3. 吾學編曰 宣德初 內閣謂用人之柄 不宜專在吏部 令三品以上京官 薦用方面風憲郡守 人多嗜進覓薦 至行金錢相請云云 今國家監兵水使及關防守令 皆令備邊司薦擬 一官之窠 所薦者多 或至二三十人 以致奔競成風 銀銅有臭 天下之弊一也 可爲寒心
2. 五代時 王進以善步 官至節度使 歐陽子曰 名器之用 隨世而輕重 世治則君子居之而重 世亂則小人得而易輕 余謂君子小人 常相上下 小人在上則君子在下 名器一輕則朝廷遂卑而國不國矣 古之賢人君子 裂裳裹足 長往不返者 爲是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