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범수채택열전(范睢蔡澤列傳)
1. 범수(範睢)
範睢者, 魏人也, 字叔. 遊說諸侯, 欲事魏王, 家貧無以自資, 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
須賈爲魏昭王使於齊, 範睢從. 留數月, 未得報. 齊襄王聞睢辯口, 乃使人賜睢金十斤及牛酒, 睢辭謝不敢受. 須賈知之, 大怒, 以爲睢持魏國陰事告齊, 故得此饋, 令睢受其牛酒, 還其金.
旣歸, 心怒睢, 以告魏相. 魏相, 魏之諸公子, 曰魏齊. 魏齊大怒, 使舍人笞擊睢, 折脅摺齒. 睢詳死, 卽卷以簀, 置厠中. 賓客飮者酔, 更溺睢, 故僇辱以懲後, 令無妄言者. 睢從簀中謂守者曰: “公能出我, 我必厚謝公.” 守者乃請出棄簀中死人. 魏齊酔, 曰: “可矣.” 範睢得出. 後魏齊悔, 複召求之. 魏人鄭安平聞之, 乃遂操範睢亡, 伏匿, 更名姓曰張祿
2.
當此時, 秦昭王使謁者王稽於魏. 鄭安平詐爲卒, 侍王稽. 王稽問: “魏有賢人可與俱西遊者乎?” 鄭安平曰: “臣里中有張祿先生, 欲見君, 言天下事. 其人有仇, 不敢晝見.” 王稽曰: “夜與俱來.” 鄭安平夜與張祿見王稽. 語未究, 王稽知範睢賢, 謂曰: “先生待我於三亭之南.” 與私約而去.
王稽辭魏去, 過載範睢入秦. 至湖, 望見車騎從西來. 範睢曰: “彼來者爲誰?” 王稽曰: “秦相穰侯東行縣邑.” 範睢曰: “吾聞穰侯專秦權, 惡內諸侯客, 此恐辱我, 我寧且匿車中.”
3.
有頃, 穰侯果至, 勞王稽, 因立車而語曰: “關東有何變?” 曰: “無有.” 又謂王稽曰: “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 無益, 徒亂人國耳.” 王稽曰: “不敢.” 卽別去. 範睢曰: “吾聞穰侯智士也, 其見事遲, 鄕者疑車中有人, 忘索之.” 於是範睢下車走, 曰: “此必悔之.” 行十餘里, 果使騎還索車中, 無客, 乃已. 王稽遂與範睢入鹹陽.
已報使, 因言曰: “魏有張祿先生, 天下辯士也. 曰: “秦王之國危於累卵, 得臣則安. 然不可以書傳也”. 臣故載來.” 秦王弗信, 使舍食草具. 待命歲餘.
4.
當是時, 昭王已立三十六年. 南拔楚之鄢郢, 楚懷王幽死於秦. 秦東破齊. 湣王嘗稱帝, 後去之. 數困三晉. 厭天下辯士, 無所信.
穰侯, 華陽君, 昭王母宣太後之弟也: 而涇陽君ㆍ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 穰侯相, 三人者更將, 有封邑, 以太後故, 私家富重於王室. 及穰侯爲秦將, 且欲越韓ㆍ魏而伐齊綱壽, 欲以廣其陶封.
5.
範睢乃上書曰: 臣聞明主立政, 有功者不得不賞, 有能者不得不官, 勞大者其祿厚, 功多者其爵尊, 能治衆者其官大. 故無能者不敢當職焉, 有能者亦不得蔽隱. 使以臣之言爲可, 願行而益利其道: 以臣之言爲不可, 久留臣無爲也.
語曰: “庸主賞所愛而罰所惡: 明主則不然, 賞必加於有功, 而刑必斷於有罪.” 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 而要不足以待斧鉞, 豈敢以疑事嘗試於王哉! 雖以臣爲賤人而輕辱, 獨不重任臣者之無反複於王邪?
且臣聞周有砥砨, 宋有結綠, 梁有縣藜, 楚有和樸, 此四寶者, 土之所生, 良工之所失也, 而爲天下名器. 然則聖王之所棄者, 獨不足以厚國家乎?
6.
臣聞善厚家者取之於國, 善厚國者取之於諸侯. 天下有明主則諸侯不得擅厚者, 何也? 爲其割榮也. 良醫知病人之死生, 而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利則行之, 害則舍之, 疑則少嘗之, 雖舜禹複生, 弗能改已.
語之至者, 臣不敢載之於書, 其淺者又不足聽也. 意者臣愚而不槪於王心邪? 亡其言臣者賤而不可用乎? 自非然者, 臣願得少賜遊觀之閒, 望見顔色. 一語無效, 請伏斧質.
於是秦昭王大說, 乃謝王稽, 使以傳車召範睢.
7.
於是範睢乃得見於離宮, 詳爲不知永巷而入其中. 王來而宦者怒, 逐之, 曰: “王至!” 範睢繆爲曰: “秦安得王? 秦獨有太後ㆍ穰侯耳.” 欲以感怒昭王.
昭王至, 聞其與宦者爭言, 遂延迎, 謝曰: “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 會義渠之事急, 寡人旦暮自請太後: 今義渠之事已, 寡人乃得受命. 竊閔然不敏, 敬執賓主之禮.” 範睢辭讓. 是日觀範睢之見者, 群臣莫不灑然變色易容者.
8.
秦王屛左右, 宮中虛無人. 秦王跽而請曰: “先生何以幸敎寡人?” 範睢曰: “唯唯.” 有閒, 秦王複跽而請曰: “先生何以幸敎寡人?” 範睢曰: “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 “先生卒不幸敎寡人邪?”
範睢曰: “非敢然也. 臣聞昔者呂尙之遇文王也, 身爲漁父而釣於渭浜耳. 若是者, 交疏也. 已說而立爲太師, 載與俱歸者, 其言深也. 故文王遂收功於呂尙而卒王天下. 鄕使文王疏呂尙而不與深言, 是周無天子之德, 而文武無與成其王業也.
9.
今臣羈旅之臣也, 交疏於王, 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 處人骨肉之閒, 願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 此所以王三問而不敢對者也. 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 臣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 然臣不敢避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 死不足以爲臣患, 亡不足以爲臣憂, 漆身爲厲被髮爲狂不足以爲臣恥.
且以五帝之聖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 五伯之賢焉而死, 烏獲ㆍ任鄙之力焉而死, 成荊ㆍ孟賁ㆍ王慶忌ㆍ夏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 人之所必不免也. 處必然之勢, 可以少有補於秦, 此臣之所大願也, 臣又何患哉!
10.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 夜行晝伏, 至於陵水, 無以餬其口, 膝行蒲伏, 稽首肉袒, 鼓腹吹篪, 乞食於吳市, 卒興吳國, 闔閭爲伯. 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 加之以幽囚, 終身不複見, 是臣之說行也, 臣又何憂?
箕子ㆍ接輿漆身爲厲, 被髮爲狂, 無益於主. 假使臣得同行於箕子, 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 是臣之大榮也, 臣有何恥? 臣之所恐者, 獨恐臣死之後, 天下見臣之盡忠而身死, 因以是杜口裹足, 莫肯鄕秦耳.
足下上畏太後之嚴, 下惑於姦臣之態, 居深宮之中, 不離阿保之手, 終身迷惑, 無與昭姦. 大者宗廟滅覆, 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 若夫窮辱之事, 死亡之患, 臣不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 是臣死賢於生.”
11.
秦王跽曰: “先生是何言也! 夫秦國辟遠, 寡人愚不肖, 先生乃幸辱至於此, 是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廟也. 寡人得受命於先生, 是天所以幸先王, 而不棄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是! 事無小大, 上及太後, 下至大臣, 願先生悉以敎寡人, 無疑寡人也.” 範睢拜, 秦王亦拜.
12.
範睢曰: “大王之國, 四塞以爲固, 北有甘泉ㆍ谷口, 南帶涇ㆍ渭, 右隴ㆍ蜀, 左關ㆍ阪, 奮擊百萬, 戰車千乘, 利則出攻, 不利則入守, 此王者之地也. 民怯於私鬪而勇於公戰, 此王者之民也. 王竝此二者而有之.
夫以秦卒之勇, 車騎之衆, 以治諸侯, 譬若施韓盧而搏蹇免也, 霸王之業可致也, 而群臣莫當其位. 至今閉關十五年, 不敢窺兵於山東者, 是穰侯爲秦謀不忠, 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 秦王跽曰: “寡人願聞失計.”
13.
然左右多竊聽者, 範睢恐, 未敢言內, 先言外事, 以觀秦王之俯仰. 因進曰: “夫穰侯越韓ㆍ魏而攻齊綱壽, 非計也. 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 多出師則害於秦. 臣意王之計, 欲少出師而悉韓ㆍ魏之兵也, 則不義矣.
今見與國之不親也, 越人之國而攻, 可乎? 其於計疏矣. 且昔齊湣王南攻楚, 破軍殺將, 再辟地千里, 而齊尺寸之地無得焉者, 豈不欲得地哉, 形勢不能有也. 諸侯見齊之罷獘, 君臣之不和也, 興兵而伐齊, 大破之. 士辱兵頓, 皆咎其王, 曰: “誰爲此計者乎?” 王曰: “文子爲之.”
14.
大臣作亂, 文子出走. 攻齊所以大破者, 以其伐楚而肥韓ㆍ魏也. 此所謂借賊兵而齎盜糧者也.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 得寸則王之寸也, 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釋此而遠攻, 不亦繆乎! 且昔者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 趙獨呑之, 功成名立而利附焉, 天下莫之能害也.
今夫韓ㆍ魏, 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 王其欲霸, 必親中國以爲天下樞, 以威楚ㆍ趙. 楚彊則附趙, 趙彊則附楚, 楚ㆍ趙皆附, 齊必懼矣. 齊懼, 必卑辭重幣以事秦. 齊附而韓ㆍ魏因可虜也.”
15.
昭王曰: “吾欲親魏久矣, 而魏多變之國也, 寡人不能親. 請問親魏奈何?” 對曰: “王卑詞重幣以事之: 不可, 則割地而賂之: 不可, 因擧兵而伐之.” 王曰: “寡人敬聞命矣.” 乃拜範睢爲客卿, 謀兵事. 卒聽範睢謀, 使五大夫綰伐魏, 拔懷. 後二歲, 拔邢丘.
16.
客卿範睢複說昭王曰: “秦韓之地形, 相錯如繡. 秦之有韓也, 譬如木之有蠹也, 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天下無變則已, 天下有變, 其爲秦患者孰大於韓乎? 王不如收韓.”
昭王曰: “吾固欲收韓, 韓不聽, 爲之奈何?” 對曰: “韓安得無聽乎? 王下兵而攻滎陽, 則鞏ㆍ成皐之道不通: 北斷太行之道, 則上黨之師不下. 王一興兵而攻滎陽, 則其國斷而爲三. 夫韓見必亡, 安得不聽乎? 若韓聽, 而霸事因可慮矣.” 王曰: “善.” 且欲發使於韓.
17.
範睢日益親, 複說用數年矣, 因請閒說曰: “臣居山東時, 聞齊之有田文, 不聞其有王也: 聞秦之有太後ㆍ穰侯ㆍ華陽ㆍ高陵ㆍ涇陽, 不聞其有王也. 夫擅國之謂王, 能利害之謂王, 制殺生之威之謂王. 今太後擅行不顧, 穰侯出使不報, 華陽ㆍ涇陽等擊斷無諱, 高陵進退不請. 四貴備而國不危者, 未之有也. 爲此四貴者下, 乃所謂無王也. 然則權安得不傾, 令安得從王出乎?
臣聞善治國者, 乃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 決制於諸侯, 剖符於天下, 政適伐國, 莫敢不聽. 戰勝攻取則利歸於陶, 國獘禦於諸侯: 戰敗則結怨於百姓, 而禍歸於社稷.
18.
詩曰: “木實繁者披其枝, 披其枝者傷其心: 大其都者危其國, 尊其臣者卑其主”. 崔杼ㆍ淖齒管齊, 射王股, 擢王筋, 縣之於廟梁, 宿昔而死. 李兌管趙, 囚主父於沙丘, 百日而餓死. 今臣聞秦太後ㆍ穰侯用事, 高陵ㆍ華陽ㆍ涇陽佐之, 卒無秦王, 此亦淖齒ㆍ李兌之類也. 且夫三代所以亡國者, 君專授政, 縱酒馳騁弋獵, 不聽政事.
其所授者, 妒賢嫉能, 禦下蔽上, 以成其私, 不爲主計, 而主不覺悟, 故失其國. 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 下及王左右, 無非相國之人者. 見王獨立於朝, 臣竊爲王恐, 萬世之後, 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
19.
昭王聞之大懼, 曰: “善.” 於是廢太後, 逐穰侯ㆍ高陵ㆍ華陽ㆍ涇陽君於關外. 秦王乃拜範睢爲相. 收穰侯之印, 使歸陶, 因使縣官給車牛以徙, 千乘有餘. 到關, 關閲其寶器, 寶器珍怪多於王室.
秦封範睢以應, 號爲應侯. 當是時, 秦昭王四十一年也.
20.
範睢旣相秦, 秦號曰張祿, 而魏不知, 以爲範睢已死久矣. 魏聞秦且東伐韓ㆍ魏, 魏使須賈於秦. 範睢聞之, 爲微行, 敝衣閒步之邸, 見須賈. 須賈見之而驚曰: “範叔固無恙乎!” 範睢曰: “然.” 須賈笑曰: “範叔有說於秦邪?” 曰: “不也. 睢前日得過於魏相, 故亡逃至此, 安敢說乎!” 須賈曰: “今叔何事?” 範睢曰: “臣爲人庸賃.” 須賈意哀之, 留與坐飮食, 曰: “範叔一寒如此哉!” 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
21.
須賈因問曰: “秦相張君, 公知之乎? 吾聞幸於王, 天下之事皆決於相君. 今吾事之去留在張君. 孺子豈有客習於相君者哉?” 範睢曰: “主人翁習知之. 唯睢亦得謁, 睢請爲見君於張君.” 須賈曰: “吾馬病, 車軸折, 非大車駟馬, 吾固不出.” 範睢曰: “願爲君借大車駟馬於主人翁.”
22.
範睢歸取大車駟馬, 爲須賈禦之, 入秦相府. 府中望見, 有識者皆避匿. 須賈怪之. 至相舍門, 謂須賈曰: “待我, 我爲君先入通於相君.” 須賈待門下, 持車良久, 問門下曰: “範叔不出, 何也?” 門下曰: “無範叔.” 須賈曰: “鄕者與我載而入者.” 門下曰: “乃吾相張君也.” 須賈大驚, 自知見賣, 乃肉袒膝行, 因門下人謝罪.
23.
於是範睢盛帷帳, 待者甚衆, 見之. 須賈頓首言死罪, 曰: “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靑雲之上, 賈不敢複讀天下之書, 不敢複與天下之事. 賈有湯鑊之罪, 請自屛於胡貉之地, 唯君死生之!” 範睢曰: “汝罪有幾?” 曰: “擢賈之髮以續賈之罪, 尙未足.”
範睢曰: “汝罪有三耳. 昔者楚昭王時而申包胥爲楚卻吳軍, 楚王封之以荊五千戸, 包胥辭不受, 爲丘墓之寄於荊也. 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 公前以睢爲有外心於齊而惡睢於魏齊, 公之罪一也. 當魏齊辱我於厠中, 公不止, 罪二也. 更酔而溺我, 公其何忍乎? 罪三矣. 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 以綈袍戀戀, 有故人之意, 故釋公.” 乃謝罷. 入言之昭王, 罷歸須賈.
24.
須賈辭於範睢, 範睢大供具, 盡請諸侯使, 與坐堂上, 食飮甚設. 而坐須賈於堂下, 置莝豆其前, 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 數曰: “爲我告魏王, 急持魏齊頭來! 不然者, 我且屠大梁.” 須賈歸, 以告魏齊. 魏齊恐, 亡走趙. 匿平原君所.
範睢旣相, 王稽謂範睢曰: “事有不可知者三, 有不奈何者亦三. 宮車一日晏駕, 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君卒然捐館舍, 是事之不可知者二也. 使臣卒然填溝壑, 是事之不可知者三也. 宮車一日晏駕, 君雖恨於臣, 無可奈何.
25.
君卒然捐館舍, 君雖恨於臣, 亦無可奈何. 使臣卒然填溝壑, 君雖恨於臣, 亦無可奈何.” 範睢不懌, 乃入言於王曰: “非王稽之忠, 莫能內臣於函谷關: 非大王之賢聖, 莫能貴臣. 今臣官至於相, 爵在列侯, 王稽之官尙止於謁者, 非其內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 拜爲河東守, 三歲不上計. 又任鄭安平, 昭王以爲將軍. 範睢於是散家財物, 盡以報所嘗困厄者. 一飯之德必償, 睚眥之怨必報.
範睢相秦二年, 秦昭王之四十二年, 東伐韓少曲ㆍ高平, 拔之.
26.
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 欲爲範睢必報其仇, 乃詳爲好書遺平原君曰: “寡人聞君之高義, 願與君爲布衣之友, 君幸過寡人, 寡人願與君爲十日之飮.” 平原君畏秦, 且以爲然, 而入秦見昭王. 昭王與平原君飮數日, 昭王謂平原君曰: “昔周文王得呂尙以爲太公, 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爲仲父, 今範君亦寡人之叔父也. 範君之仇在君之家, 願使人歸取其頭來: 不然, 吾不出君於關.”
27.
平原君曰: “貴而爲交者, 爲賤也: 富而爲交者, 爲貧也. 夫魏齊者, 勝之友也, 在, 固不出也, 今又不在臣所.” 昭王乃遺趙王書曰: “王之弟在秦, 範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之家. 王使人疾持其頭來: 不然, 吾擧兵而伐趙, 又不出王之弟於關.” 趙孝成王乃發卒圍平原君家, 急, 魏齊夜亡出, 見趙相虞卿. 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 乃解其相印, 與魏齊亡, 閒行, 念諸侯莫可以急抵者, 乃複走大梁, 欲因信陵君以走楚.
28.
信陵君聞之, 畏秦, 猶予未肯見, 曰: “虞卿何如人也?” 時侯嬴在旁, 曰: “人固未易知, 知人亦未易也. 夫虞卿躡屩簷簦, 一見趙王, 賜白璧一雙, 黃金百鎰: 再見, 拜爲上卿: 三見, 卒受相印, 封萬戸侯. 當此之時, 天下爭知之. 夫魏齊窮困過虞卿, 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 解相印, 捐萬戸侯而閒行. 急士之窮而歸公子, 公子曰: “何如人”. 人固不易知, 知人亦未易也!” 信陵君大慚, 駕如野迎之. 魏齊聞信陵君之初難見之, 怒而自剄. 趙王聞之, 卒取其頭予秦. 秦昭王乃出平原君歸趙.
昭王四十三年, 秦攻韓汾陘, 拔之, 因城河上廣武.
29.
後五年, 昭王用應侯謀, 縱反閒賣趙, 趙以其故, 令馬服子代廉頗將. 秦大破趙於長平, 遂圍邯鄲. 已而與武安君白起有隙, 言而殺之. 任鄭安平, 使擊趙. 鄭安平爲趙所圍, 急, 以兵二萬人降趙.
應侯席稿請罪. 秦之法, 任人而所任不善者, 各以其罪罪之. 於是應侯罪當收三族. 秦昭王恐傷應侯之意, 乃下令國中: “有敢言鄭安平事者, 以其罪罪之.” 而加賜相國應侯食物日益厚, 以順適其意. 後二歲, 王稽爲河東守, 與諸侯通, 坐法誅. 而應侯日益以不懌.
30.
昭王臨朝歎息, 應侯進曰: “臣聞“主憂臣辱, 主辱臣死”. 今大王中朝而憂, 臣敢請其罪.” 昭王曰: “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 夫鐵劍利則士勇, 倡優拙則思慮遠. 夫以遠思慮而禦勇士, 吾恐楚之圖秦也. 夫物不素具, 不可以應卒, 今武安君旣死, 而鄭安平等畔, 內無良將而外多敵國, 吾是以憂.” 欲以激勵應侯. 應侯懼, 不知所出. 蔡澤聞之, 往入秦也.
31. 채택(蔡澤)
蔡澤者, 燕人也. 遊學幹諸侯小大甚衆, 不遇. 而從唐擧相, 曰: “吾聞先生相李兌, 曰: “百日之內持國秉” , 有之乎?” 曰: “有之.” 曰: “若臣者何如?” 唐擧孰視而笑曰: “先生曷鼻, 巨肩, 魋顔, 蹙齃, 膝攣. 吾聞聖人不相, 殆先生乎?” 蔡澤知唐擧戲之, 乃曰: “富貴吾所自有, 吾所不知者壽也, 願聞之.”
唐擧曰: “先生之壽, 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蔡澤笑謝而去, 謂其禦者曰: “吾持粱刺齒肥, 躍馬疾驅, 懷黃金之印, 結紫綬於要, 揖讓人主之前, 食肉富貴, 四十三年足矣.” 去之趙, 見逐. 之韓ㆍ魏, 遇奪釜鬲於塗. 聞應侯任鄭安平ㆍ王稽皆負重罪於秦, 應侯內慚, 蔡澤乃西入秦.
32.
將見昭王, 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 “燕客蔡澤, 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 彼一見秦王, 秦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 應侯聞, 曰: “五帝三代之事, 百家之說, 吾旣知之, 衆口之辯, 吾皆摧之, 是惡能困我而奪我位乎?”
使人召蔡澤. 蔡澤入, 則揖應. 應侯固不快, 及見之, 又倨, 應侯因讓之曰: “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 寧有之乎?” 對曰: “然.” 應侯曰: “請聞其說.” 蔡澤曰: “籲, 君何見之晩也! 夫四時之序, 成功者去. 夫人生百體堅彊, 手足便利, 耳目聡明而心聖智, 豈非士之願與?”
33.
應侯曰: “然.” 蔡澤曰: “質仁秉義, 行道施德, 得志於天下, 天下懷樂敬愛而尊慕之, 皆願以爲君王, 豈不辯智之期與?” 應侯曰: “然.” 蔡澤複曰: “富貴顯榮, 成理萬物, 使各得其所: 性命壽長, 終其天年而不夭傷: 天下繼其統, 守其業, 傳之無窮: 名實純粋, 澤流千里, 世世稱之而無絶, 與天地終始: 豈道德之符而聖人所謂吉祥善事者與?” 應侯曰: “然.”
34.
蔡澤曰: “若夫秦之商君, 楚之吳起, 越之大夫種, 其卒然亦可願與?” 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 複謬曰: “何爲不可? 夫公孫鞅之事孝公也, 極身無弐慮, 盡公而不顧私: 設刀鋸以禁姦邪, 信賞罰以致治: 披腹心, 示情素, 蒙怨咎, 欺舊友, 奪魏公子卬, 安秦社稷, 利百姓, 卒爲秦禽將破敵, 攘地千里. 吳起之事悼王也, 使私不得害公, 讒不得蔽忠, 言不取苟合, 行不取苟容, 不爲危易行, 行義不辟難, 然爲霸主強國, 不辭禍凶.
35.
大夫種之事越王也, 主雖困辱, 悉忠而不解, 主雖絶亡, 盡能而弗離, 成功而弗矜, 貴富而不驕怠. 若此三子者, 固義之至也, 忠之節也. 是故君子以義死難, 視死如歸: 生而辱不如死而榮. 士固有殺身以成名, 雖義之所在, 雖死無所恨. 何爲不可哉?”
36.
蔡澤曰: “主聖臣賢, 天下之盛福也: 君明臣直, 國之福也: 父慈子孝, 夫信妻貞, 家之福也. 故比幹忠而不能存殷, 子胥智而不能完吳, 申生孝而晉國亂. 是皆有忠臣孝子, 而國家滅亂者, 何也? 無明君賢父以聽之, 故天下以其君父爲僇辱而憐其臣子.
今商君ㆍ吳起ㆍ大夫種之爲人臣, 是也: 其君, 非也. 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 豈慕不遇世死乎? 夫待死而後可以立忠成名, 是微子不足仁, 孔子不足聖, 管仲不足大也. 夫人之立功, 豈不期於成全邪? 身與名俱全者, 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 其次也. 名在僇辱而身全者, 下也.” 於是應侯稱善.
37.
蔡澤少得閒, 因曰: “夫商君ㆍ吳起ㆍ大夫種, 其爲人臣盡忠致功則可願矣, 閎夭事文王, 周公輔成王也, 豈不亦忠聖乎? 以君臣論之, 商君ㆍ吳起ㆍ大夫種其可願孰與閎夭ㆍ周公哉?” 應侯曰: “商君ㆍ吳起ㆍ大夫種弗若也.”
蔡澤曰: “然則君之主慈仁任忠, 惇厚舊故, 其賢智與有道之士爲膠漆, 義不倍功臣, 孰與秦孝公ㆍ楚悼王ㆍ越王乎?” 應侯曰: “未知何如也.” 蔡澤曰: “今主親忠臣, 不過秦孝公ㆍ楚悼王ㆍ越王, 君之設智, 能爲主安危修政, 治亂彊兵, 批患折難, 廣地殖谷, 富國足家, 彊主, 尊社稷, 顯宗廟, 天下莫敢欺犯其主, 主之威蓋震海內, 功彰萬里之外, 聲名光輝傳於千世, 君孰與商君ㆍ吳起ㆍ大夫種?” 應侯曰: “不若.” 蔡
38.
澤曰: “今主之親忠臣不忘舊故不若孝公ㆍ悼王ㆍ句踐, 而君之功績愛信親幸又不若商君ㆍ吳起ㆍ大夫種, 然而君之祿位貴盛, 私家之富過於三子, 而身不退者, 恐患之甚於三子, 竊爲君危之.
語曰: “日中則移, 月滿則虧”. 物盛則衰, 天地之常數也. 進退盈縮, 與時變化, 聖人之常道也. 故“國有道則仕, 國無道則隱”. 聖人曰: “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
39.
今君之怨已讎而德已報, 意欲至矣, 而無變計, 竊爲君不取也. 且夫翠ㆍ鵠ㆍ犀ㆍ象, 其處勢非不遠死也, 而所以死者, 惑於餌也. 蘇秦ㆍ智伯之智, 非不足以辟辱遠死也, 而所以死者, 惑於貪利不止也. 是以聖人制禮節欲, 取於民有度, 使之以時, 用之有止, 故志不溢, 行不驕, 常與道俱而不失, 故天下承而不絶.
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至於葵丘之會, 有驕矜之志, 畔者九國. 吳王夫差兵無敵於天下, 勇彊以輕諸侯, 陵齊晉, 故遂以殺身亡國. 夏育ㆍ太史噭叱呼駭三軍, 然而身死於庸夫. 此皆乘至盛而不返道理, 不居卑退處倹約之患也.
40.
夫商君爲秦孝公明法令, 禁姦本, 尊爵必賞, 有罪必罰, 平權衡, 正度量, 調輕重, 決裂阡陌, 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 勧民耕農利土, 一室無二事, 力田蓄積, 習戰陳之事, 是以兵動而地廣, 兵休而國富, 故秦無敵於天下, 立威諸侯, 成秦國之業. 功已成矣, 而遂以車裂.
楚地方數千里, 持戟百萬, 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 一戰擧鄢郢以燒夷陵, 再戰南竝蜀漢. 又越韓ㆍ魏而攻彊趙, 北阬馬服, 誅屠四十餘萬之衆, 盡之於長平之下, 流血成川, 沸聲若雷, 遂入圍邯鄲, 使秦有帝業.
楚ㆍ趙天下之彊國而秦之仇敵也, 自是之後, 楚ㆍ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 白起之勢也. 身所服者七十餘城, 功已成矣, 而遂賜劍死於杜郵.
41.
吳起爲楚悼王立法, 卑減大臣之威重, 罷無能, 廢無用, 損不急之官, 塞私門之請, 一楚國之俗, 禁遊客之民, 精耕戰之士, 南收楊越, 北竝陳ㆍ蔡, 破橫散從, 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 禁朋黨以勵百姓, 定楚國之政, 兵震天下, 威服諸侯. 功已成矣, 而卒枝解.
大夫種爲越王深謀遠計, 免會稽之危, 以亡爲存, 因辱爲榮, 墾草入邑, 辟地殖谷, 率四方之士, 專上下之力, 輔句踐之賢, 報夫差之讎, 卒擒勁吳. 令越成霸. 功已彰而信矣, 句踐終負而殺之. 此四子者, 功成不去, 禍至於此. 此所謂信而不能詘, 往而不能返者也. 範蠡知之, 超然辟世, 長爲陶朱公.
42.
君獨不觀夫博者乎? 或欲大投, 或欲分功, 此皆君之所明知也. 今君相秦, 計不下席, 謀不出廊廟, 坐制諸侯, 利施三川, 以實宜陽, 決羊腸之險, 塞太行之道, 又斬範ㆍ中行之塗, 六國不得合從, 桟道千里, 通於蜀漢, 使天下皆畏秦, 秦之欲得矣, 君之功極矣, 此亦秦之分功之時也.
如是而不退, 則商君ㆍ白公ㆍ吳起ㆍ大夫種是也. 吾聞之, “鑒於水者見面之容, 鑒於人者知吉與凶”. 書曰: “成功之下, 不可久處”. 四子之禍, 君何居焉? 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 讓賢者而授之, 退而巌居川觀, 必有伯夷之廉, 長爲應侯.
43.
世世稱孤, 而有許由ㆍ延陵季子之讓, 喬松之壽, 孰與以禍終哉? 卽君何居焉? 忍不能自離, 疑不能自決, 必有四子之禍矣. 易曰: “亢龍有悔” , 此言上而不能下, 信而不能詘, 往而不能自返者也. 願君孰計之!”
應侯曰: “善. 吾聞“欲而不知(止[足], 失其所以欲: 有而不知(足[止], 失其所以有”. 先生幸敎, 睢敬受命.” 於是乃延入坐, 爲上客.
44..
後數日, 入朝, 言於秦昭王曰: “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 其人辯士, 明於三王之事, 五伯之業, 世俗之變, 足以寄秦國之政. 臣之見人甚衆, 莫及, 臣不如也. 臣敢以聞.” 秦昭王召見, 與語, 大說之, 拜爲客卿. 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 昭王彊起應侯, 應侯遂稱病篤. 範睢免相, 昭王新說蔡澤計畫, 遂拜爲秦相, 東收周室.
蔡澤相秦數月, 人或惡之, 懼誅, 乃謝病歸相印, 號爲綱成君. 居秦十餘年, 事昭王ㆍ孝文王ㆍ莊襄王. 卒事始皇帝, 爲秦使於燕, 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於秦.
45.
太史公曰: 韓子稱“長袖善舞, 多錢善賈” , 信哉是言也! 範睢ㆍ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 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 非計策之拙, 所爲說力少也. 及二人羈旅入秦, 繼踵取卿相, 垂功於天下者, 固彊弱之勢異也. 然士亦有偶合, 賢者多如此二子, 不得盡意, 豈可勝道哉! 然二子不困厄, 惡能激乎?
'역사&절기 > 중국사'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사기 범수채택열전 - 2. (0) | 2019.08.29 |
---|---|
사기 범수채택열전 - 1. (0) | 2019.08.29 |
사기 춘신군열전 - 8. (0) | 2019.08.29 |
사기 춘신군열전 - 7. (0) | 2019.08.29 |
사기 춘신군열전 - 6. (0) | 2019.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