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관자 소광 - 전문 본문

고전/관자

관자 소광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12. 22. 02:57
728x90
반응형

소광(小匡) 제이십(第二十) 內言三

 

 

1.

桓公自莒反于齊, 使鮑叔牙爲宰, 鮑叔辭曰: “, 君之庸臣也. 君有加惠于其臣, 使臣不凍饑, 則是君之賜也. 若必治國家, 則非臣之所能也, 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 寬惠愛民, 臣不如也; 治國不失秉, 臣不如也; 忠信可結于諸侯, 臣不如也; 制禮義可法于四方, 臣不如也; 介冑執枹, 立于軍門, 使百姓皆加勇, 臣不如也. 夫管仲, 民之父母也, 將欲治其子, 不可弃其父母.“ 公曰: “管夷吾親射寡人, 中鉤, 殆于死, 今乃用之, 可乎?“ 鮑叔曰: “彼爲其君動也, 君若宥而反之, 其爲君亦猶是也.“ 公曰: “然則爲之奈何?“ 鮑叔曰: “君使人請之魯.“ 公曰: “施伯, 魯之謀臣也, 彼知吾將用之, 必不吾予也.“ 鮑叔曰: “君詔使者曰: ‘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 願請之以戮群臣.’ 魯君必諾.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 必將致魯之政. 夷吾受之, 則魯能弱齊矣; 夷吾不受, 彼知其將反于齊, 必殺之.“ 公曰: 然則**公曰其于寡人猶如是乎?“ 對曰: “非爲君也, 爲先君與社稷之故. 君若欲定宗廟, 則亟請之, 不然無及也.“

 

 

2.

公乃使鮑叔行成, : “公子糺, 親也, 請君討之.“ 魯人爲殺公子糺. 又曰: “管仲, 讎也, 請受而甘心焉.“ 魯君許諾. 施伯謂魯侯曰: “勿予, 非戮之也, 將用其政也. 管仲者, 天下之賢人也, 大器也, 在楚則楚得意于天下, 在晉則晉得意于天下, 在狄則狄得意于天下. 今齊求而得之, 則必長爲魯國憂, 君何不殺而受之其屍.“ 魯君曰: “.“ 將殺管仲, 鮑叔進曰: “殺之齊, 是戮齊也; 殺之魯, 是戮魯也. 弊邑寡君願生得之, 以徇于國, 爲群臣僇; 若不生得, 是君與寡君賊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謂也, 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魯君乃于殺, 遂生束縛而柙以予齊. 鮑叔受而哭之, 三擧. 施伯從而笑之, 謂大夫曰: “管仲必不死, 夫鮑叔之忍, 不僇賢人, 其智稱賢以自成也. 鮑叔相公子小白, 先入得國, 管仲, 召忽奉公子糺後入, 與魯以戰, 能使魯敗, 功足以得天與失天, 其人事一也. 今魯懼, 殺公子糺, 召忽, 囚管仲以予齊, 鮑叔知無後事, 必將勤管仲以勞其君願, 以顯其功, 衆必予之有得. 力死之功, 猶尙可加也, 顯生之功將何如? 是昭德以貳君也, 鮑叔之知, 不是失也.“

 

 

 

3.

至于堂阜之上, 鮑叔祓而浴之三. 桓公親迎之郊, 管仲詘纓揷衽, 使人操斧而立其後. 公辭斧三, 然後退之. 公曰: “垂纓下衽, 寡人將見.“ 管仲再拜稽首曰: “應公之賜, 殺之黃泉, 死且不朽.“ 公遂與歸, 禮之于廟, 三酌而問爲政焉, : “昔先君襄公, 高臺廣池, 湛樂飮酒, 田獵罼弋, 不聽國政; 卑聖侮士, 唯女是崇, 九妃六嬪, 陳妾數千; 食必梁肉, 衣必文繡, 而戎士凍饑, 戎馬待游車之獘, 戎士待陳妾之餘; 倡優侏儒在前, 而賢大夫在後, 是以國家不日益, 不月長, 吾恐宗廟之不掃除, 社稷之不血食, 敢問爲之奈何?“ 管子對曰: “昔吾先王, 周昭王, 穆王世法文武之遠迹, 以成其名, 合群國, 比校民之有道者, 設象以爲民紀, 式美以相應, 比綴以書, 原本窮末, 勸之以慶賞, 糺之以刑罰, 糞除其顚旄, 賜予以鎭撫之, 以爲民終始.“

 

 

4.

公曰: “爲之奈何?“ 管子對曰: “昔者聖王之治其民也, 參其國而伍其鄙, 定民之居, 成民之事, 以爲民紀, 謹用其六秉, 如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 桓公曰: “六秉者何也?“ 管子曰: “, , , , , , 此六秉也.“ 桓公曰: “參國奈何?“ 管子對曰: “制國以爲二十一鄕: 商工之鄕六, 士農之鄕十五. 公帥十一鄕, 高子帥五鄕, 國子帥五鄕, 參國故爲三軍. 公立三官之臣: 巿立三鄕, 工立三族, 澤立三虞, 山立三衡. 制五家爲軌, 軌有長; 十軌爲里, 里有司; 四里爲連, 連有長; 十連爲鄕, 鄕有良人; 三鄕一帥.“ 桓公曰: “五鄙奈何?“ 管子對曰: “制五家爲軌, 軌有長; 六軌爲邑, 邑有司; 十邑爲率, 率有長; 十率爲鄕, 鄕有良人; 三鄕爲屬, 屬有帥, 五屬一大夫. 武政聽屬, 文政聽鄕, 各保而聽, 毋有淫佚者.“

 

 

5.

桓公曰: “定民之居, 成民之事, 奈何?“ 管子對曰: “士農工商四民者, 國之石民也, 不可使雜處, 雜處則其言哤, 其事亂, 是故聖王之處士必于閒燕, 處農必就田**, 處工必就官府, 處商必就巿井.

 

 

6.

今夫士群萃而州處, 閒燕則父與父言義, 子與子言孝, 其事君者言敬, 長者言愛, 幼者言弟, 旦昔從事于此, 以敎其子弟, 少而習焉, 其心安焉, 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敎不肅而成, 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夫是故士之子常爲士; 今夫農群萃而州處, 審其四時, 權節具備其械器用, 比耒耜穀芨, 及寒擊槀除田, 以待時乃耕, 深耕, 均種, 疾耰, 先雨芸耨, 以待時雨, 時雨旣至, 挾其槍刈耨鎛, 以旦暮從事于田**, 稅衣就功, 別苗莠, 列疏遫, 首戴苧蒲, 身服襏襫, 沾體塗足, 暴其髮膚, 盡其四支之力, 以疾從事于田野, 少而習焉, 其心安焉, 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敎不肅而成, 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是故農之子常爲農, 樸野而不慝, 其秀才之能爲士者, 則足賴也, 故以耕則多粟, 以仕則多賢, 是以聖王敬畏戚農;

 

 

7.

今夫工群萃而州處, 相良材, 審其四時, 辨其功苦, 權節其用, 論比, 計制, 斷器, 尙完利, 相語以事, 相示以功, 相陳以巧, 相高以知事, 旦昔從事于此, 以敎其子弟, 少而習焉, 其心安焉, 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敎不肅而成, 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夫是故工之子常爲工; 今夫商群萃而州處, 觀凶饑, 審國變, 察其四時而監其鄕之貨, 以知其巿之賈, 負任擔荷, 服牛輅馬, 以周四方, 料多少, 計貴賤, 以其所有, 易其所無, 買賤鬻貴, 是以羽旄不求而至, 竹箭有餘于國, 奇怪時來, 珍異物聚, 旦昔從事于此, 以敎其子弟, 相語以利, 相示以時, 相陳以知賈, 少而習焉, 其心安焉, 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敎不肅而成, 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夫是故商之子常爲商. 相地而衰其政, 則民不移矣; 正旅舊, 則民不惰; 山澤各以其時至, 則民不苟; 陵陸, 丘井, 田疇均, 則民不惑. 無奪民時則百姓富, 犠牲不勞則牛馬育.“

 

 

 

8.

桓公又問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時于天下, 其可乎?“ 管子對曰: “.“ 公曰: “安始而可?“ 管子對曰: “始于愛民.“ 公曰: “愛民之道奈何?“ 管子對曰: “公修公族, 家修家族, 使相連以事, 相及以祿, 則民相親矣; 放舊罪, 修舊宗, 立無後, 則民殖矣; 省刑罰, 薄賦斂, 則民富矣; 鄕建賢士, 使敎于國, 則民有禮矣; 出令不改, 則民正矣. 此愛民之道也.“ 公曰: “民富而以親, 則可以使之乎?“ 管子對曰: “擧財長工, 以止民用, 陳力尙賢, 以勸民知, 加刑無苛, 以濟百姓. 行之無私, 則足以容衆矣; 出言必信, 則令不窮矣. 此使民之道也.“

 

 

9.

桓公曰: “民居定矣, 事已成矣, 吾欲從事于天下諸侯, 其可乎?“ 管子對曰: “未可, 民心未吾安.“ 公曰: “安之奈何?“ 管子對曰: “修舊法, 擇其善者, 擧而嚴用之: 慈于民, 予無財; 寬政役, 敬百姓, 則國富而民安矣.“ 公曰: “民安矣, 其可乎?“ 管仲對曰: “未可. 君若欲正卒伍, 修甲兵, 則大國亦將正卒伍, 修甲兵; 君有征戰之事, 則小國諸侯之臣有守圉之備矣, 然則, 難以速得意于天下. 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諸侯, 則事有所隱而政有所寓.“ 公曰: “爲之奈何?“ 管子對曰: “作內政而寓軍令焉. 爲高子之里, 爲國子之里, 爲公里, 三分齊國, 以爲三軍, 擇其賢民, 使爲里君, 鄕有行伍, 卒長則其制令, 且以田獵, 因以賞罰, 則百姓通于軍事矣.“

 

 

10.

桓公曰: “.“ 于是乎管子乃制五家以爲軌, 軌爲之長; 十軌爲里, 里有司; 四里爲連, 連爲之長; 十連爲鄕, 鄕有良人, 以爲軍令. 是故五家爲軌, 五人爲伍, 軌長率之, 十軌爲里, 故五十人爲小戎, 里有司率之; 四里爲連, 故二百人爲卒, 連長率之; 十連爲鄕, 故二千人爲旅, 鄕良人率之; 五鄕一師, 故萬人一軍, 五鄕之師率之. 三軍故有中軍之鼓, 有高子之鼓, 有國子之鼓. 春以田, 曰蒐, 振旅; 秋以田, 曰獮; 治兵. 是故卒伍政, 定于里; 軍旅政, 定于郊, 內敎旣成, 令不得遷徙, 故卒伍之人, 人與人相保, 家與家相愛, 少相居, 長相游, 祭祀相福, 死喪相恤, 禍福相憂, 居處相樂, 行作相和, 哭泣相哀. 是故夜戰其聲相聞, 足以無亂, 晝戰其目相見, 足以相識; 驩欣足以相死. 是故以守則固, 以戰則勝. 君有此敎士三萬人, 以橫行于天下, 誅無道, 以定周室, 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圉也.

 

 

11.

正月之朝, 鄕長復事, 公親問焉, : “于子之鄕, 有居處爲義, 好學, 聰明, 質仁, 慈孝于父母, 長弟聞于鄕里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賢, 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公又問焉, : “于子之鄕, 有拳勇, 股肱之力, 筋骨秀出于衆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才, 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公又問焉, : “于子之鄕, 有不慈孝于父母, 不長弟于鄕里, 驕躁淫暴, 不用上令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下比, 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于是乎鄕長退而修德進賢, 桓公親見之, 遂使役之官. 公令官長, 期而書伐以告, 且令選官之賢者而復之, : “有人居我官有功, 休德維順, 端慤以待時使, 使民恭敬以勸, 其稱秉言, 則足以補官之不善政.“ 公宣問其鄕里, 而有考驗, 乃召而與之坐, 省相其質, 以參其成功成事, 可立而時; 設問國家之患而不肉, 退而察問其鄕里, 以觀其所能, 而無大過, 登以爲上卿之佐, 名之曰三選.

 

 

12.

高子, 國子退而修鄕, 鄕退而修連, 連退而修里, 里退而修軌, 軌退而修家, 是故匹夫有善, 故可得而擧也; 匹夫有不善, 故可得而誅也. 政旣成, 鄕不越長, 朝不越爵; 罷士無伍, 罷女無家; 士三出妻, 逐于境外; 女三嫁, 入于舂穀. 是故民皆勉爲善, 士與其爲善于鄕, 不如爲善于里, 與其爲善于里, 不如爲善于家. 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 皆有終歲之計; 莫敢以終歲爲議, 皆有終身之功.

 

 

 

13.

正月之朝, 五屬大夫復事于公, 擇其寡功者而譙之曰: “列地分民者若一, 何故獨寡功? 何以不及人? 敎訓不善, 政事其不治, 一再則宥, 三則不赦.“ 公又問焉, : “于子之屬, 有居處爲義, 好學, 聰明, 質仁, 慈孝于父母, 長弟聞于鄕里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賢, 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公又問焉, : “于子之屬, 有拳勇, 股肱之力秀出于衆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才, 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公又問焉, : “于子之屬, 有不慈孝于父母, 不長弟于鄕里, 驕躁淫暴, 不用上令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者, 謂之下比, 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于是乎五屬大夫退而修屬, 屬退而修連, 連退而修鄕, 鄕退而修卒, 卒退而修邑, 邑退而修家, 是故匹夫有善, 可得而擧, 匹夫有不善, 可得而誅. 政成國安, 以守則固, 以戰則强; 封內治, 百姓親, 可以出征四方, 立一霸王矣.

 

 

14.

桓公曰: “卒伍定矣, 事已成矣, 吾欲從事于諸侯, 其可乎?“ 管子對曰: “未可. 若軍令則吾旣寄諸內政矣, 夫齊國寡甲兵, 吾欲輕重罪而移之于甲兵.“ 公曰: “爲之奈何?“ 管子對曰: “制重罪入以兵甲犀脅, 二戟, 輕罪入蘭, , 鞈革, 二戟, 小罪入以金鈞分, 宥薄罪入以半鈞, 無坐抑而訟獄者, 正三禁之而不直, 則入一束矢以罰之. 美金以鑄戈, , , , 試諸狗馬; 惡金以鑄斤, , , , , , 試諸木土.“

 

 

15.

桓公曰: “甲兵大足矣, 吾欲從事于諸侯, 可乎?“ 管仲對曰: “未可. 治內者未具也, 爲外者未備也.“ 故使鮑叔牙爲大諫, 王子城父爲將, 弦子旗爲理, 寧戚爲田, 隰朋爲行, 曹孫宿處楚, 商容處宋, 季勞處魯, 徐開封處衛, 匽尙處燕, 審友處晉. 又游士八千人, 奉之以車馬衣裘, 多其資糧, 財幣足之, 使出周游于四方, 以號召收求天下之賢士; 飾玩好, 使出周游于四方, 鬻之諸侯, 以觀其上下之所貴好, 擇其沈亂者而先政之.

 

 

 

16.

公曰: “外內定矣, 可乎?“ 管子對曰: “未可. 鄰國未吾親也.“ 公曰: “親之奈何?“ 管子對曰: “審吾疆場, 反其侵地, 正其封界, 毋受其貨財, 而美爲皮幣, 以極聘覜于諸侯, 以安四鄰, 則鄰國親我矣.“

 

 

 

17.

桓公曰: “甲兵大足矣, 吾欲南伐, 何主?“ 管子對曰: “以魯爲主, 反其侵地常潛, 使海于有獘, 渠彌于河陼, 綱山于有牢.“ 桓公曰: “吾欲西伐, 何主?“ 管子對曰: “以衛爲主, 反其侵地吉臺原姑與柒里, 使海于有獘, 渠彌于有陼, 綱山于有牢.“ 桓公曰: “吾欲北伐, 何主?“ 管子對曰: “以燕爲主, 反其侵地柴夫, 吠狗, 使海于有獘, 渠彌于有陼, 綱山于有牢.“ 四鄰大親. 旣反其侵地, 正其封疆, 地南至于岱陰, 西至于濟, 北至于海, 東至于紀隨, 地方三百六十里. 三歲治定, 四歲敎成, 五歲兵出, 有敎士三萬人, 革車八百乘.

 

 

18.

諸侯多沈亂, 不服于天子, 于是乎桓公東救徐州, 分吳半; 存魯蔡陵, 割越地; 南據宋鄭征伐楚, 濟汝水, 踰方地, 望文山, 使貢絲于周室, 成周反胙于隆嶽, 荊州諸侯莫不來服; 中救晉公, 禽狄王, 敗胡貉, 破屠何, 而騎寇始服; 北伐山戎, 制泠支, 斬孤竹, 而九夷始聽, 海濱諸侯莫不來服; 西征攘白狄之地, 遂至于西河, 方舟投柎, 乘桴濟河, 至于石沈, 縣車束馬, 踰大行與卑耳之貉, 拘秦夏, 西服流沙西虞, 而秦戎始從. 故兵一出而大功十二, 故東夷, 西戎, 南蠻, 北狄, 中諸侯國, 莫不賓服. 與諸侯飾牲爲載書, 以誓要于上下薦神, 然後率天下定周室, 大朝諸侯于陽穀, 故兵車之會六, 乘車之會三,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甲不解壘, 兵不解翳, 弢無弓, 服無矢, 寢武事, 行文道, 以朝天子.

 

 

19.

葵丘之會, 天子使大夫宰孔致胙于桓公曰: “餘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 使宰孔致胙.“ 且有後命曰: “以爾自卑勞, 實謂爾伯舅毋下拜.“ 桓公召管仲而謀, 管仲對曰: “爲君不君, 爲臣不臣, 亂之本也.“ 桓公曰: “餘乘車之會三, 兵車之會六,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北至于孤竹, 山戎, 穢貉; 拘秦夏, 西至流沙西虞; 南至吳, , , 牂 柯 瓜長, 不庾, 雕題, 黑齒, 荊夷之國, 莫違寡人之命, 而中國卑我, 昔三代之受命者, 其異于此乎?“ 管子對曰: “夫鳳皇鸞鳥不降, 而鷹隼鴟梟豐; 庶神不格, 守龜不兆, 握粟而**莖者屢中; 時雨甘露不降, 飄風暴雨數臻; 五穀不蕃, 六畜不育, 而蓬蒿藜**糶並興. 夫鳳皇之文, 前德義, 後日昌, 昔人之受命者, 龍龜假, 河出圖, 雒出書, 地出乘黃. 今三祥未見有者, 雖曰受命, 無乃失諸乎?“ 桓公懼, 出見客曰: “天威不違顔咫尺,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恐顚蹶于下, 以爲天子羞.“ 遂下拜, 登受賞服, 大路, 龍旗九游, 渠門赤旂. 天子致胙于桓公而不受, 天下諸侯稱順焉.

 

 

20.

桓公憂天下諸侯. 魯有夫人慶父之亂, 而二君弑死, 國絶無後. 桓公聞之, 使高子存之, 男女不淫, 馬牛選具, 執玉以見, 請爲關內之侯, 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邢, 桓公築夷儀以封之, 男女不淫, 馬牛選具, 執玉以見, 請爲關內之侯, 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衛, 衛人出旅于曹, 桓公城楚丘封之, 其畜以散亡, 故桓公予之繫馬三百匹, 天下諸侯稱仁焉. 于是天下之諸侯, 知桓公之爲己勤也, 是以諸侯之歸之也, 譬若巿人. 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 故使輕其幣, 而重其禮, 故使天下諸侯以疲馬犬羊爲幣, 齊以良馬報, 諸侯以縷帛布鹿皮四分以爲幣, 齊以文錦虎豹皮報. 諸侯之使垂槖而入, 攗載而歸, 故鈞之以愛, 致之以利, 結之以信, 示之以武, 是故天下小國諸侯, 旣服桓公, 莫之敢倍而歸之, 喜其愛而貪其利, 信其仁而畏其武. 桓公知天下小國諸侯之多與己也, 于是又大施忠焉, 可爲憂者爲之憂, 可爲謀者爲之謀, 可爲動者爲之動. 伐譚萊而不有也, 諸侯稱仁焉;

 

 

21.

通齊國之魚鹽東萊, 使關巿幾而不正, 廛而不稅, 以爲諸侯之利, 諸侯稱寬焉. 築蔡鄢陵, , , 靈父丘, 以衛戎狄之地, 所以禁暴于諸侯也; 築五鹿, 中牟, 鄴蓋與社丘, 以衛諸夏之地, 所以示勸于中國也. 敎大成, 是故天下之于桓公, 遠國之民望如父母, 近國之民從如流水. 故行地滋遠, 得人彌衆, 是何也? 懷其文而畏其武, 故殺無道, 定周室, 天下莫之能圉, 武事立也; 定三革, 偃五兵, 朝服以濟河, 而無怵惕焉, 文事勝也. 是故大國之君慙媿, 小國諸侯附比, 是故大國之君事如臣僕, 小國諸侯驩如父母. 夫然, 故大國之君不尊, 小國諸侯不卑; 是故大國之君不驕, 小國諸侯不懾. 于是列廣地以益狹地, 損有財以益無財, 周其君子, 不失成功; 周其小人, 不失成命. 夫如是, 居處則順, 出則有成功, 不稱動甲兵之事, 以遂文武之迹于天下.

 

 

 

22.

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謀, 以益其智也, 其相曰夷吾, 大夫曰寧戚, 隰朋, 賓胥無, 鮑叔牙, 用此五子者何功度義, 光德繼法紹終, 以遺後嗣; 貽孝昭穆, 大霸天下, 名聲廣裕, 不可掩也, 則唯有明君在上, 察相在下也.

 

 

23.

, 桓公郊迎管子而問焉, 管仲辭讓, 然後對以參國伍鄙, 立五鄕以崇化, 建五屬以厲武, 寄兵于政, 因罰, 備器械, 加兵無道諸侯, 以事周室, 桓公大說, 于是齋戒十日, 將相管仲. 管仲曰: “斧鉞之人也, 幸以獲生, 以屬其腰領, 臣之祿也. 若知國政, 非臣之任也.“ 公曰: “子大夫受政, 寡人勝任, 子大夫不受政, 寡人恐崩.“ 管仲許諾, 再拜而受相.

 

 

24.

三日, 公曰: “寡人有大邪三, 其猶尙可以爲國乎?“ 對曰: “臣未得聞.“ 公曰: “寡人不幸而好田, 晦夜而至禽側, 田莫不見禽而後反, 諸侯使者無所致, 百官有司無所復.“ 對曰: “惡則惡矣, 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 “寡人不幸而好酒, 日夜相繼, 諸侯使者無所致, 百官有司無所復.“ 對曰: “惡則惡矣, 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 “寡人有汚行, 不幸而好色, 而姑姊有不嫁者.“ 對曰: “惡則惡矣, 然非其急者也.“ 公作色曰: “此三者且可, 則惡有不可者矣?“ 對曰: “人君唯優與不敏爲不可, 優則亡衆, 不敏不及事.“ 公曰: “. 吾子就舍, 異日請與吾子圖之.“ 對曰: “時可將與夷吾, 何待異日乎?“ 公曰: “奈何?“ 對曰: “公子擧爲人博聞而知禮, 好學而辭遜, 請使游于魯, 以結交焉; 公子開方爲人巧轉而兌利, 請使游于衛, 以結交焉; 曹孫宿其爲人也 小廉而苛忲, 足恭而辭結, 正荊之則也, 請使往游, 以結交焉.“ 遂立行三使者, 而後退.

 

 

 

25.

相三月, 請論百官, 公曰: “.“ 管仲曰: “升降揖讓, 進退閒習, 辨辭之剛柔, 臣不如隰朋, 請立爲大行; 墾草入邑, 辟土聚粟多衆, 盡地之利, 臣不如寧戚, 請立爲大司田; 平原廣牧, 車不結轍, 士不旋踵, 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臣不如王子城父, 請立爲大司馬; 決獄折中, 不殺不辜, 不誣無罪, 臣不如賓胥無, 請立爲大司理; 犯君顔色, 進諫必忠, 不辟死亡, 不撓富貴, 臣不如東郭牙, 請立以爲大諫之官. 此五子者. 夷吾一不如, 然而以易夷吾, 夷吾不爲也. 君若欲治國强兵, 則五子者存矣; 若欲霸王, 夷吾在此.“ 桓公曰: “.“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고전 > 관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관자 패형 - 2.  (0) 2020.12.22
관자 패형 - 1.  (0) 2020.12.22
관자 소광 - 25.  (0) 2020.12.22
관자 소광 - 24.  (0) 2020.12.22
관자 소광 - 23.  (0) 2020.12.2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