패언(霸言) 제이십삼(第二十三) 內言六
1.
霸王之形, 象天則地, 化人易代, 創制天下, 等列諸侯, 賓屬四海, 時匡天下, 大國小之, 曲國正之, 强國弱之, 重國輕之, 亂國幷之, 暴王殘之, 僇其罪, 卑其列, 維其民, 然後王之. 夫豐國之謂霸, 兼正之國之謂王, 夫王者有所獨明, 德共者不取也, 道同者不王也. 夫爭天下者, 以威易危暴, 王之常也. 君人者有道, 霸王者有時. 國修而鄰國無道, 霸王之資也. 夫國之存也, 鄰國有焉; 國之亡也, 鄰國有焉; 鄰國有事, 鄰國得焉; 鄰國有事, 鄰國亡焉. 天下有事, 則聖王利也; 國危, 則聖人知矣. 夫先王所以王者, 資鄰國之擧不當也; 擧而不當, 此鄰敵之所以得意也.
2.
夫欲用天下之權者, 必先布德諸侯, 是故先王有所取, 有所與, 有所詘, 有所信, 然後能用天下之權. 夫兵幸于權, 權幸于地, 故諸侯之得地利者, 權從之; 失地利者, 權去之. 夫爭天下者, 必先爭人, 明大數者得人, 審小計者失人. 得天下之衆者王, 得其半者霸, 是故聖王卑禮以下天下之賢而王之, 均分以釣天下之衆而臣之. 故貴爲天子, 富有天下, 而伐不謂貪者, 其大計存也. 以天下之財, 利天下之人; 以明威之振, 合天下之權; 以遂德之行, 結諸侯之親; 以姦佞之罪, 刑天下之心; 因天下之威, 以廣明王之伐; 攻逆亂之國, 賞有功之勞; 封賢聖之德, 明一人之行, 而百姓定矣. 夫先王取天下也, 術術乎大德哉, 物利之謂也. 夫使國常無患, 而名利並至者, 神聖也; 國在危亡, 而能壽者, 明聖也. 是故先王之所師者, 神聖也; 其所賞者, 明聖也. 夫一言而壽國, 不聽則國亡, 若此者, 大聖之言也. 夫明王之所輕者馬與玉, 其所重者政與軍. 若失主不然, 輕與人政, 而重予人馬, 輕予人軍, 而重與人玉; 重宮門之營, 而輕四境之守, 所以削也.
3.
夫權者, 神聖之所資也. 獨明者, 天下之利器也; 獨斷者, 微密之營壘也. 此三者, 聖人之所則也. 聖人畏微而愚人畏明, 聖人之憎惡也內, 愚人之憎惡也外, 聖人將動必知, 愚人至危易辭. 聖人能輔時, 不能違時. 知者善謀, 不如當時, 精時者, 日少而功多. 夫謀無主則困, 事無備則廢, 是以聖王務具其備, 而愼守其時, 以備待時, 以時興事, 時至而擧兵. 絶堅而攻國, 破大而制地, 大本而小標, 埊近而攻遠; 以大牽小, 以强使弱, 以衆致寡, 德利百姓, 威振天下; 令行諸侯而不拂, 近無不服, 遠無不聽. 夫明王爲天下正, 理也. 按强助弱, 圉暴止貪, 存亡定危, 繼絶世, 此天下之所載也, 諸侯之所與也, 百姓之所利也, 是故天下王之. 知蓋天下, 繼最一世, 材振四海, 王之佐也.
4.
千乘之國得其守, 諸侯可得而臣, 天下可得而有也, 萬乘之國失其守, 國非其國也. 天下皆理己獨亂, 國非其國也; 諸侯皆令己獨孤, 國非其國也; 鄰國皆險己獨易, 國非其國也. 此三者, 亡國之徵也. 夫國大而政小者, 國從其政; 國小而政大者, 國益大. 大而不爲者, 復小; 强而不理者, 復弱; 衆而不理者, 復寡; 貴而無理者, 復賤; 重而凌節者, 復輕; 富而驕肆者, 復貧. 故觀國者觀君, 觀軍者觀將, 觀備者觀野. 其君如明而非明也, 其將如賢而非賢也, 其人如耕者而非耕也, 三守旣失, 國非其國也. 地大而不爲, 命曰土滿; 人衆而不理, 命曰人滿; 兵威而不止, 命曰武滿; 三滿而不止, 國非其國也. 地大而不耕, 非其地也; 卿貴而不臣, 非其卿也; 人衆而不親, 非其人也.
5.
夫無土而欲富者憂, 無德而欲王者危, 施薄而求厚者孤. 夫上夾而下苴, 國小而都大者弑. 主尊臣卑, 上威下敬, 令行人服, 理之至也. 使天下兩天子, 天下不可理也; 一國而兩君, 一國不可理也; 一家而兩父, 一家不可理也. 夫令, 不高不行, 不搏不聽. 堯舜之人, 非生而理也; 桀紂之人, 非生而亂也, 故理亂在上也. 夫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爲本, 本理則國固, 本亂則國危. 故上明則下敬, 政平則人安, 士敎和則兵勝敵, 使能則百事理, 親仁則上不危, 任賢則諸侯服.
6.
霸王之形, 德義勝之, 智謀勝之, 兵戰勝之, 地形勝之, 動作勝之, 故王之. 夫善用國者, 因其大國之重以其勢小之, 因强國之權, 以其勢弱之, 因重國之形, 以其勢輕之. 强國衆, 合强以攻弱, 以圖霸; 强國少, 合小以攻大, 以圖王. 强國衆, 而言王勢者, 愚人之智也; 强國少, 而施霸道者, 敗事之謀也. 夫神聖視天下之形, 知動靜之時, 視先後之稱, 知禍福之門. 强國衆, 先擧者危, 後擧者利; 强國少, 先擧者王, 後擧者亡. 戰國衆, 後擧可以霸, 戰國少, 先擧可以王.
7.
夫王者之心, 方而不最, 列不讓賢, 賢不齒弟擇衆, 是貪大物也, 是以王之形大也. 夫先王之爭天下也, 以方心; 其立之也, 以整齊; 其理之也, 以平易. 立政出令用人道, 施爵祿用地道, 擧大事用天道, 是故先王之伐也, 伐逆不伐順, 伐險不伐易, 伐過不伐及. 四封之內, 以正使之; 諸侯之會, 以權致之. 近而不服者, 以地患之; 遠而不聽者, 以刑危之. 一而伐之, 武也; 服而舍之, 文也, 文武具滿, 德也. 夫輕重强弱之形, 諸侯合則强, 孤則弱. 驥之材, 而百馬伐之, 驥必罷矣; 强最一伐, 而天下共之, 國必弱矣. 强國得之也以收小, 其失之也以恃强, 小國得之也以制節, 其失之也以離强.
8.
夫國小大有謀, 强弱有形, 服近而强遠, 王國之形也; 合小以攻大, 敵國之形也; 以負海攻負海, 中國之形也; 折節事强以避罪, 小國之形也. 自古以至今, 未嘗有先能作難, 違時易形, 以立功名者; 無有常先作難, 違時易形, 無不敗者也. 夫欲臣伐君, 正四海者, 不可以兵獨攻而取也, 必先定謀慮, 便地形, 利權稱, 親與國, 視時而動, 王者之術也. 夫先王之伐也, 擧之必義, 用之必暴, 相形而知可, 量力而知攻, 攻得而知時, 是故先王之伐也, 必先戰而後攻, 先攻而後取地. 故善攻者, 料衆以攻衆, 料食以攻食, 料備以攻備. 以衆攻衆, 衆存不攻; 以食攻食, 食存不攻; 以備攻備, 備存不攻. 釋實而攻虛, 釋堅而攻膬, 釋難而攻易.
夫搏國不在敦古, 理世不在善攻, 霸王不在成曲. 夫擧失而國危, 刑過而權倒, 謀易而禍反, 計得而强信, 功得而名從, 權重而令行, 固其數也.
9.
夫爭强之國, 必先爭謀, 爭刑, 爭權. 令人主一喜一怒者, 謀也; 令國一輕一重者, 刑也; 令兵一進一退者, 權也. 故精于謀則人主之願可得, 而令可行也; 精于刑, 則大國之地可奪, 强國之兵可圉也; 精于權, 則天下之兵可齊, 諸侯之君可朝也. 夫神聖視天下之刑, 知世之所謀, 知兵之所攻, 知地之所歸, 知令之所加矣. 夫兵攻所憎而利之, 此鄰國之所不親也. 權動所惡, 而實寡歸者强, 擅破一國, 强在後世者王; 擅破一國, 强在鄰國者亡.
'고전 > 관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관자 문 - 2. (0) | 2020.12.23 |
---|---|
관자 문 - 1. (0) | 2020.12.23 |
관자 패언 - 9. (0) | 2020.12.23 |
관자 패언 - 8. (0) | 2020.12.23 |
관자 패언 - 7. (0) |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