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天使到我國者 皆中華名士也 我得聞之者 周倬能文 作陶隱集序 祝孟獻能詩與畫 尤長於翎毛 揮洒與人者無限 至今民間多有手跡 景泰初年 侍講倪謙給事中司馬詢到國 詢不喜作詩 謙雖能詩 初於路上不留意於題詠 至謁聖之日 謙有詩云 濟濟靑襟分左右 森森翠柏列成行 是時集賢儒士全盛 見詩哂之曰 眞迂腐敎官所作 可袒一肩而制之 及遊漢江 作詩云 纔登傑構縱奇觀 又棹樓船泛碧湍 錦纜徐牽緣翠壁 玉壼頻送隔雕欄 江山千古不改色 賓主一時能盡歡 遙想月明人去後 白鷗飛占鏡光寒 又作雪霽登樓賦 揮毫洒墨 愈出愈奇 儒士見之 不覺屈膝 館伴鄭文成不能敵 世宗命申泛翁成謹甫 往與之遊 仍質漢韻 侍講愛二士 約爲兄弟 相與酬唱不輟 竣事還也 抆淚而別 壬申年間 給事中陳鈍到國 是時文宗新陟 鈍作弔朝鮮國王賦 世祖朝翰林陳鑑太常高閏到國 翰林見畫蓮作詩云 雙雙屬玉似相親 出水紅蓮更逼眞 名播頌聲緣有客 愛從周後豈無人 遠觀自可祛煩暑 幷立何曾染俗塵 料得丹靑知此意 絶勝鵝鴨惱比隣 朴延城爲館伴 次韻云 水鄕花鳥邈難親 筆下移來巧奪眞 菡萏初開如欲語 鷺絲閑立不驚人 淤泥淨色還無染 氷雪高標逈脫塵 玉署遊仙看不厭 淸儀馨德與相隣 從事李胤保之所作也 又作喜晴賦 金文良卽依韵次之 翰林大加稱賞曰 東方文士與中華無異矣 太常爲人驕傲 謁聖之日 作古風 令儒士次之 或有停筆未就者 太常大書曰 詩不成者五人 後有願賡之者 雖千百其篇可也 其慢人如此 其後陳給事中嘉猷到國 謁箕子廟 作詩云 炮烙烟飛王氣衰 佯狂心事有琴知 言垂千載存洪範 人到三韓謁舊祠 爲人美容姿 鬚髥如畫 信乎人與才兩美也 其後給事中張寧以我國擅殺野人事來問 到洪濟院 留不進曰 王世子何故不出迎 命左承旨李承堪 答之曰 世子年少有病未來耳 給事曰 昔周公負成王朝諸侯 世子年雖少 不可負來乎 承旨答曰 周公負成王 是武王崩之後 成王幼弱未臨朝也 若武王尙在而莅國 則安有負成王之理 且天子之命 委諸草野而不頒告之乎 給事大笑而起 爲人風標俊逸 意氣豪毅 副使武忠 於館宴之日 見妓紫洞仙屢目之 給事謂館伴曰 武大人出於燕趙之間 長於歌吹之場 艱關萬里 無以暢懷 不如慰而安之 遂邀佳妓數人 入房設酌 談咲諧謔 忠自以爲得計 夜已深 給事到中門踞胡床 一一點妓名而逐之 扃鎖而入 忠懊恨不自勝 忠金帶職高 給事角帶職卑 而顚倒制馭如此 平壤舟中詩云 平壤孤城發曉裝 畫舡簫鼓麗春陽 烏邊雲盡靑山出 渡口潮通碧海長 共喜皇恩同大地 不知身世是他鄕 靑尊且莫頻相勸 四牡東風路渺茫 遊漢作詩十首 其一曰 東國有高樓 樓前漢水流 光搖靑雀舫 影落白鷗洲 望遠天疑盡 凌虛地欲浮 八窓風日好 下榻重淹留 餘九首亦臻絶妙 又作豫讓論 論古人所不言之事 大抵詩文皆飄飄然有凌雲出塵之思 非他俗子所可彷彿也 其後太僕丞金湜中書舍人張珹到國 湜善詩 尤長於律 筆法臻妙 畫行八神 人有求畫者 以左右手揮洒與之 又畫一簇 呈于世祖 世祖令畫士移描加彩 又令文士作詩 言脫胎換骨之意 請宴之日 掛諸壁間 太僕初見不識 熟視大笑曰 此大王顚倒豪傑處也 天使詩曰 新試東藩雪苧袍 夜深騎鶴過江皐 玉簫聲透靑天月 吹落丹山白鶴毛 申高靈詩云 天上遊仙蜀纈袍 筆端淸興寄林皐 靑邱正値千年運 玉葉瓊枝化翠毛 金乖崖詩云 十載春風染舊袍 貞姿會見雪霜皐 誰敎白質還靑骨 變化中山一穎毛 李文簡詩曰 霜雪曜姿換翠袍 籜龍風雨變江皐 歲寒結得枝頭實 棲集丹山五彩毛 徐達城詩云 此君奇節可同袍 玉立亭亭萬丈皐 龍騰變化應多術 一夜風霜換骨毛 金福昌詩云 苦節何曾換故袍 枉敎堅白辨湘皐 晴窓披得鵝溪繭 依舊靑靑頰上毛 然太僕性貪 多受財賂 臨行雖脯果雜物 皆親自束縛 又多請鐵物而去 時人謂之鍮器長商士 中書亦能詩 然見倡妓 必欣然顧笑 李明憲謂同伴曰 上使戒之在得 副使戒之在色也 成廟初年 工部員外郞姜浩與宦官金興同時到國 員外一不論文作詩 日夜縱酒 不曾迷醉 戱占一聯曰 白玉盤中 盈盛櫻桃呈使星 譯官金孟敬對曰 黃金盃裡 滿斟美酒勸皇華 員外曰 譯官如是 國之人才衆盛可知矣 昔黃儼占聯云 雨洗荷花 三千宮女皆沐浴 風吹竹葉 十萬丈夫共喧嘩 正此類也 其後戶部郞中祈順 與行人張瑾 一時而來 謁文廟焉 戶部純謹和易 善詩賦 上待之甚厚 戶部慕上儀采曰 眞天人也 盧宣城徐達城爲館伴 余與洪兼善 李次公爲從事官 以備不虞 達城曰 天使雖善作詩 皆是宿構 不如我先作詩以希賡韵 則彼必大窘矣 遊漢江之日 登濟川亭 達城出呈詩數首曰 大人逸韵 僕未能酬 今綴蕪詞 仰希高和 戶部微笑一覽 卽援筆寫下 文不加點 如百濟地形臨水盡 五臺泉脉自天來之句 倚罷高樓不盡情 又携春色泛空明 人從竹葉盃中醉 舟向楊花渡口橫之句 又作江之水辭 乘舟順流而下 至于蠶嶺不曾輟詠 達城膽落 岸帽長吟而已 金文良舌呿不收曰 老賊誑人太甚 近來我不針炙 詩思枯涸 故如此受苦耳 不能措一辭 人皆笑之 董侍講王給事之來 余爲平安監司 迎命於安州 侍講到平壤黌堂謁聖 見宣尼土像曰 與中朝一般 館伴許陽川曰 土像有類浮屠 故王城伴宮不造像而用位版 侍講曰 此是良法也 又至檀君廟 見東明王位版曰 此漢人也 又至箕子廟 摩挲碑碣 高聲讀曰 佳作也 恨無庇雨之閣也 又至其墓 巡廻塋域 遂作弔辭 慷慨不歇 又泛舟大同江 與陽川論江山之勝 是時微雨 余請留 侍講曰 王事有程 不可留也 郞中吟東坡淡粧濃沫摠相宜之句 余指浮碧樓曰 彼亦前賢所遊之地 願陪大人一陟 侍講欣然從之 登樓四顧曰 風景無雙適雨歇 侍講曰 主人欲留客則雨 客欲行則晴 天意皆知賓主之情矣 相揖而去 及竣事還也 余奉兩使 順流而下 漁人布網得魚 魚撥刺揚鬐 兩使歡甚 遂貯盆中而翫之 仍令促膾曰 鮮美無右 虞人捕雉而來 侍講手撫而嗅之曰 吾欲效子路之拱 放雉於林間曰 任汝飛去 至南湖登小樓而憩 虞人又捕獐而至 侍講繫獐於百步樹 令武士射之 中則拍手大笑 給事曰 君子遠庖廚也 大人何忍見之 侍講曰 如牛馬有益於人者不忍殺 獐鹿無益於人 而宜於食 殺之何害 見故都巿井曰 此是何處 余答曰 此是箕子遺墟 行井田法之處也 余潛令人奏絲管於村落間 侍講問曰 此何聲 余答曰箕子莅治之後 遺風未殄 家家尙弦歌也 侍講曰 眞禮義之邦也 見路上觀光婦人曰 此何人 無乃州官妻乎 譯官答曰 此是城中倡妓也 州官皆士族之人 閨門有範 妻妾豈出於路乎 給事曰 早知如此 當縱目觀矣 至風月樓 臨池歎賞曰 最是佳處 雖中朝罕有如此之區 余請樓記 侍講曰 主人隨我遠行 則當製呈之 余不得已行 之安州而送之 侍講因作記贈余 兩使於路上見峯巒 皆問其名 若遇奇巖怪樹 必駐馬吟賞 花草稍有姸美者 亦必把而翫之 待人溫謹 若問中朝之事 悉陳無隱 侍講詩文俱淸贍 筆憑晉跡 給事詩與書亦皆豪宕 眞一雙連璧也 然詔勅分迎之事 有違於禮 未免東人所譏也 兵部郞中艾璞與行人高允善偕到國 依董侍講之例 分迎詔勅 郞中務要速還 終日棲棲無閑暇之時 禮畢還館 上往設下馬宴 郞中飮一盃而入 翌日未明 兩使至成均館 館伴宰樞皆不及 將盥手謁聖 館人未及進帨 郞中大怒 見中門曰 我從狗竇入乎 升明倫堂儒生半入庭中 郞中出走 上令承旨再三請之 兩使詣闕 與上相揖 立飮一盃而出 上追至太平館 欲行餞宴 至御室未及相會 兩使遽出門欲升轎 上出曰 大人行止何悤遽如是 郞中不從命曰 殿下先往城外待之 上不得已先行 於是 文武百僚衛卒儀仗供給之吏樂官伶妓奔走喘汗 上至慕華館未下輦 郞中追及之 上欲邀入 郞中不從命 强請然後乃入 是日畏景下爍 上久立風埃中 人皆痛憤 郞中謂館伴曰 我之奉使無淹留之弊 且不受禮物 我之淸德 帝何由知 汝國當以此奏聞于朝 則帝必褒之矣 人有聞者 無不誹笑 郞中不作詩 畢竟投數首而去 詩語稚澁 副使又作盧館伴傳 麤鄙莫甚 至今國家呼輕薄釣名者 謂之艾璞 今上卽位之年 大監金輔李珍奉詔而來 行人王獻臣亦隨之 獻臣年少人也 先令遼東移咨我國 諭以不受贐物淸節之義 人皆笑之曰 使人欲知之淸 豈如使人欲勿知之淸乎 及到國 不占一聯曰 人當務本 安用末技爲 人皆笑之曰 自不爲耳 安用大言誇詡於人 文雅之事 一不留意 惟守禮之末節 苟或小差 必見詬怒 國人以此少之
'문집 > 용재총화'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용재총화 2권 - 2. (0) | 2019.10.25 |
---|---|
용재총화 2권 - 1. (0) | 2019.10.25 |
용재총화 1권 - 17. (0) | 2019.10.25 |
용재총화 1권 - 16. (0) | 2019.10.25 |
용재총화 1권 - 14. (0) | 2019.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