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전국책 - 진책3 전문 본문

고전/전국책

전국책 - 진책3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9. 19. 12:37
728x90
반응형

진책(秦策) ()

 

1.

薛公爲魏謂魏冉曰: “文聞秦王欲以呂禮收齊以濟天下, 君必輕矣. 秦相聚, 以臨三晉, 禮必幷相之, 是君收齊以重呂禮也. 齊免於天下之兵, 其讎君必深. 君不如勸秦王令弊邑卒攻齊之事, 齊破, 文請以所得封君.

齊破晉强, 秦王畏晉之强也, 必重君以取晉. 齊予晉弊邑, 而不能支秦, 晉必重君以事秦. 是君破齊以爲功, 操晉以爲重也. 破齊定封, 而秦晉皆重君; 若齊不破, 呂禮復用, 子必大窮矣.”

 

 

2.

秦客卿造謂穰侯曰: “秦封君以陶, 藉君天下數年矣. 攻齊之事成, 陶爲萬乘, 長小國, 率以朝天子, 天下必聽, 五伯之事也; 攻齊不成, 陶爲鄰恤, 而莫之據也. 故攻齊之於陶也, 存亡之機也.

君欲成之, 何不使人謂燕相國曰: ‘聖人不能爲時, 時至而弗失. 舜雖賢, 不遇堯也不得爲天子. 武雖賢, 不當桀不王. 故以舜武之賢, 不遭時不得帝王. 令攻齊, 此君之大時也已. 因天下之力, 伐讎國之齊, 報惠王之恥, 成昭王之功, 除萬世之害, 此燕之長利, 而君之大名也.

書云: “樹德莫如滋, 除害莫如盡.” 吳不亡越, 越故亡吳; 齊不亡燕, 燕故亡齊. 齊亡於燕, 吳亡於越, 此除疾不盡也. 以非此時也成君之功, 除君之害, 秦卒有他事而從齊, 齊趙合, 其讎君必深矣. 挾君之讎以誅於燕, 後雖悔之, 不可得耶矣.

君悉燕兵而疾僭之, 天下之從君也, 若報父子之仇. 誠能亡齊, 封君於河南, 爲萬乘, 達途於中國, 南與陶爲鄰, 世世無患. 願君之專志於攻齊, 而無他慮也.‘”

 

 

3.

魏謂魏冉曰: “公聞東方之語乎?” : “弗聞也.” : “辛張陽毋澤說魏王薛公公叔也, : ‘臣戰載主契國以與王約, 必無患矣. 若有敗之者, 臣請挈領. 然而臣有患也. 夫楚王之以其臣請挈領然而臣有患也. 夫楚王之以其國依冉也, 而事臣之主, 此臣之甚患也.’

今公東而因言於楚, 是令張儀之言爲禹, 而務敗公之事也. 公不如反公國, 德楚而觀薛公之爲公也; 觀三國之所求於秦而不能得者, 請以號三國以自信也; 觀張儀與澤之所不能得於薛公者也, 而公請之. 以自重也.”

 

 

 

4.

謂魏冉曰: “和不成, 兵必出. 白起者且復將. 戰勝, 必窮公; 不勝, 必事趙. 從公,. 公又輕. 公不若毋多則疾到.”

 

 

5.

謂穰侯曰: “爲君慮封, 若於除. 宋罪重, 齊怒須, 殘伐亂宋, 德强齊, 定身封. 此亦百世之時也已.”

 

 

6.

謂魏冉曰: “楚破, 秦不能與齊縣衡矣. 秦三世積節於韓, 而齊之德新加與. 秦交爭, 魏東聽, 則秦伐矣. 齊有東國之地方千里, 楚苞九夷又方千里, 南有符離之塞, 北有甘魚之口, 權縣宋, 衛乃當阿甄耳. 利有千里者二, 富擅越隷, 秦烏能與齊縣衡? 魏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鄭, 兵休復起, 足以傷秦, 不必待齊.”

 

 

7.

五國罷成睪, 秦王欲爲成陽君求相韓, 魏弗聽. 秦太后爲魏冉謂秦王曰: “成陽君以王之故, 窮而居於齊, 今王見其達而收之, 亦能翕其心乎.” 王曰: “未也.” 太后曰: “窮而不收, 達而報之, 恐不爲王用. 且收成陽君, 失韓魏之道也.”

 

 

8.

01 范子因王稽入秦, 獻書昭王曰: “臣聞明主莅正, 有功者不得不賞, 有能者不得不官; 勞大者其祿厚, 功多者其爵尊; 能治衆者其官大, 故不能者不敢當其職焉, 能者亦不得蔽隱. 使以臣之言爲可, 則行而益利其道; 若將弗行, 則久留臣無爲也.

02 “語曰: ‘人主賞所愛而罰所惡; 明主則不然, 賞必加於有功, 刑必斷於有罪.’ 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 要不足以待斧鉞, 豈敢以疑事嘗試於王乎? 雖以臣爲賤而輕辱臣, 獨不重任臣者後無反覆於王前耶?

03 “臣聞周有砥厄, 宋有結綠, 梁有懸黎, 楚有和璞, 此四寶者, 工之所失也, 而爲天下名器. 然則聖王之所棄者, 獨不足以厚國家乎? 臣聞善厚家者, 取之於國; 善厚國者, 取之於諸侯. 天下有明主, 則諸侯不得擅厚矣. 是何故也? 爲其凋榮也.

04 良醫知病人之死生, 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利則行之, 害則舍之, 疑則少嘗之, 雖堯湯復生, 弗能改已. “語之至者, 臣不敢載之於書; 其淺者, 又不足聽也. 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 已其言臣者將賤而不足聽耶? 非若是也, 則臣之志, 願少賜游觀之閒, 望見足下而入之.” 書上, 秦王說之, 因謝王稽說, 使人持車召之.

 

 

9.

01 范雎至秦, 王庭迎. 謂范雎曰: “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義渠之事急, 寡人日自請太后; 今義渠之事已, 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竊閔然不敏.” 敬執賓主之禮, 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 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 秦王屛左右, 宮中虛無人. 秦王跪而請曰: “先生何以幸敎寡人?” 范雎曰: “唯唯.” 有閒, 秦王復請. 范雎曰: “唯唯.”

02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 “先生不幸敎寡人乎?” 范雎謝曰: “非敢然也. 臣聞始時呂尙之遇文王也, 身爲漁父, 而釣於渭陽之濱耳, 若是者交疏也. , 一說而立爲太師, 載與俱歸者, 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於呂尙, 卒擅天下, 而身立爲帝王. 卽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 是周無天子之德, 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

03 今臣羈旅之臣也, 交疏於王, 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之事, 處人骨肉之閒, 願以陳臣之陋忠, 而未知王心也, 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04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知今日言之於前, 而明日伏誅於後. 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 死不足以爲臣患, 亡不足以爲臣憂, 漆身而爲厲, 被髮而爲狂, 不足以爲臣恥. 五帝之聖而死, 三王之仁而死, 五伯之賢而死, 烏獲之力而死, 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 人之所必不免也, 處必然之勢. 可以少有補於秦, 此臣之所大願也, 臣何患乎?

05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 夜行而晝伏, 至於蔆水, 無以餌其口, 坐行蒲服, 乞食於吳市, 卒興吳國, 闔廬爲霸.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 加之以幽囚, 終身不復見, 是臣說之行也, 臣何憂乎? 箕子接輿漆身而爲厲, 被髮而爲狂, 無益於殷. 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 漆身, 可以補所賢之主, 是臣之大榮也, 臣又何恥乎?

06 臣之所恐者, 獨恐臣死之後, 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 是以杜口褁足莫肯卽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嚴, 下惑姦臣之態, 居深宮之中, 不離保傅之手, 終身闇惑, 無與照姦, 大者宗廟滅覆, 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 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 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 賢於生也.”

07 秦王跽曰: “先生是何言也. 夫秦國僻遠, 寡人愚不肖, 先生乃幸至此, 此天以寡人慁先生, 而存先王之廟也. 寡人得受命於先生, 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事無大小, 上及太后, 下至大臣, 願先生悉以敎寡人, 無疑寡人也.”

08 范雎再拜, 秦王亦再拜. 范雎曰: “大王之國, 北有甘泉谷口, 南帶涇, 右隴, 左關, 戰車千乘, 奮擊百萬, 以秦卒之勇, 車騎之多, 以當諸侯, 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免也, 霸王之業可致. 今反閉而不敢窺兵於山東者, 是穰侯爲國謀不忠, 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

09 王曰: “願聞所失計.” 雎曰: “大王越韓魏而攻强齊, 非計也. 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於秦. 臣意王之計, 欲少出師, 而悉韓魏之兵, 則不義矣. 今見與國之不可親, 越人之國而攻, 可乎? 疏於計矣. 昔者齊人伐楚, 戰勝, 破軍殺將, 再辟千里, 膚寸之地無得者, 豈齊不欲地哉? 形弗能有也. 諸侯見齊之罷露, 君臣之不親, 擧兵而伐之, 主辱軍破, 爲天下笑. 所以然者, 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 此所謂藉賊兵而齎盜食者也.

10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 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舍此而遠攻, 不亦繆乎? 且昔者, 中山之地方五百里, 趙獨擅之, 功成名立利附, 則天下莫能害. 今韓魏中國之處, 而天下之樞也. 王若欲霸, 必親中國而以爲天下樞, 以威楚. 趙彊則楚附, 楚彊則趙附, 趙附則齊必懼, , 必卑辭重弊以事秦, 齊附, 而韓魏可虛也.”

11 王曰: “寡人欲親魏; , 多變之國也, 寡人不能親. 請問親魏奈何?” 范雎曰: “卑辭重幣以事之; 不可, 削地而賂之; 不可, 擧兵而伐之.” 於是擧兵而攻邢丘, 邢丘拔, 而魏請附. : “韓之地形, 相錯如繡. 秦之有韓, 若木之有蠹, 人之病心腹. 天下有變, 爲秦害者, 莫大於韓, 王不如收韓.” 王曰: “寡人欲收韓, 不聽, 爲之奈何?” 范雎曰: “擧兵而攻榮陽, 則成睪之路不通; 北斬太行之道, 則上黨之兵不下. 一擧而攻榮陽則其國斷而爲三. 魏韓見必亡, 焉得不聽? 韓聽, 而霸事可成也.” 王曰: “.”

 

 

 

10.

01 范雎曰: “臣居山東, 聞齊之內有田單, 不聞其王; 聞秦之有太后穰侯涇陽華陽, 不聞其有王. 夫擅國之謂王, 能專利害之謂王, 制殺生之威之謂王. 今太后擅行不顧, 穰侯出使不報, 涇陽華陽擊斷無諱, 四貴備而國不危者, 未之有也. 爲此四者下, 乃所謂無王已. 然則權焉得不傾, 而令焉得從王出乎?

02 “臣聞善爲國者, 內固其威, 而外重其權.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 決裂諸侯, 剖符於天下, 征敵伐國, 莫敢不聽; 戰勝攻取, 則利歸於陶, 國弊御於諸侯; 戰敗則怨結於百姓, 而禍歸社稷.

03 詩曰: ‘木實繁者披其枝, 披其枝者傷其心, 大其都者危其國, 尊其臣者卑其主.’ 淖齒管齊之權, 縮閔王之筋, 縣之廟梁, 宿昔而死. 李兌用趙, 減食主父, 百日而餓死. 今秦太后穰侯用事, 高陵涇陽佐之, 卒無秦王. 此亦淖齒李兌之類已. 臣今見王獨立於廟朝矣. 且臣將恐後世之有秦國者非王之子孫也.”

04 秦王懼, 於是乃廢太后, 逐穰侯, 出高陵, 走涇陽於關外. 昭王謂范雎曰: “昔者齊公得管仲, 時以爲仲父, 今吾得子, 亦以爲父.”

 

 

11.

01 應侯謂昭王曰: “亦聞恒思有神叢與? 恒思有悍少年, 請與叢博, : ‘吾勝叢, 叢籍我神三日; 不勝叢, 叢困我.’ 乃左手爲叢投, 右手自爲投. 勝叢. 叢籍其神三日, 叢往求之, 遂弗歸. 五日而叢枯, 七日而叢亡. 今國者王之叢, 勢者王之神, 籍人以此, 得無危乎?

02 臣未嘗聞指大於臂, 臂大於股. 若有此, 則病必甚矣. 百人輿瓢而趨, 不如一人持而走疾. 百人誠輿瓢, 瓢必裂. 今秦國, 華陽用之, 穰侯用之, 太后用之, 王亦用之, 不稱瓢爲器則已已, 稱瓢爲器, 國必裂矣.

03 “臣聞之也, ‘木實繁者枝必披, 枝之披者傷其心, 都大者危其國, 臣强者危其主.’ 其令邑中自斗食以上, 至尉內史及王左右, 有非相國之人者乎? 國無事則已, 國有事臣必聞見王獨立於庭也. 臣竊爲王恐, 恐萬世之後有國者非王子孫也.

04 “臣聞古之善爲政也, 其威內扶, 其輔外布, 四治政不亂不逆, 使者直道而行, 不敢爲非. 今太后使者分裂諸侯. 而符布天下, 操大國之勢, 强徵兵, 伐諸侯. 戰勝攻取, 利盡歸於陶, 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 竟內之利, 分移華陽. 古之所謂危主滅國之道必從此起. 三貴竭國以自安, 然則令何得從王出. 權何得毋分? 是我王果處三分之一也.”

 

 

12.

秦攻韓圍陘, 范雎謂秦昭王曰: “有攻人者, 有攻地者. 穰侯十攻魏而不得傷者, 非秦弱而魏强也, 其所攻者地也. 地者人主所甚愛也, 人主者, 人臣之所樂爲死也. 攻人主之所愛, 與樂死者鬪, 故十攻而弗能勝也. 今王將攻韓圍陘, 臣願王之毋獨攻其地, 而攻其人也. 王攻韓圍陘, 以張儀爲言. 張儀之力多, 且削地而以自贖於王, 幾割地而韓不盡? 張儀之力少, 則王逐張儀, 而更與不如張儀者市, 則王之所求於韓者, 言可得也.”

 

 

13.

應侯曰: “鄭人謂玉未理者璞; 周人謂鼠未腊者朴. 周人懷璞, 過鄭賈曰: ‘欲買朴乎?’ 鄭賈曰: ‘欲之.’ 出其朴視之, 乃鼠也. 因謝不取. 今平原君自以賢顯名於天下, 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 天下之王尙猶尊之. 是天下之王不如鄭賈之智也. 眩於名, 不知其實也.”

 

 

14.

01 天下之士合從聚於趙, 而欲攻秦. 秦相應侯曰: “王勿憂也, 請令廢之. 秦於天下之士非有怨也, 相聚而攻秦者, 以己欲富貴耳. 王見大王之狗: 臥者臥, 起者起, 行者行, 止者止, 毋相與鬪者. 投之一骨, 輕起相牙者, 何則? 有爭意也.”

02 於是, 唐雎載音樂, 予之五十金, 居武安, 高會相與飮. 謂邯鄲人誰來取者?” 於是, 其謀者固未可得予也; 其可得與者與之昆弟矣. “公與秦計功者, 不問金之所之, 金盡者功多矣. 今令人復載五十金隨公.” 唐雎行, 行至武安, 散不能三千金, 天下之士大相與鬪矣.

 

 

15.

01 謂應侯曰: “君禽馬服乎?” : “.” “又卽圍邯鄲乎?” : “.” “趙亡, 秦王王矣, 武安君爲三公. 武安君所以爲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 南亡鄢郢漢中, 禽馬服之軍, 不亡一甲, 雖周呂望之功亦不過此矣. 趙亡, 秦王王, 武安君爲三公, 君能爲之下乎? 雖欲無爲之下, 固不得之矣.

02 秦嘗攻韓, , 困於上黨, 上黨之民皆返爲趙, 天下之民不樂爲秦民之日固久矣. 今攻趙, 北地入燕, 東地入齊, 南地入楚, 則秦所得不一幾何. 故不如因而割之, 因以爲武安功.”

 

 

16.

01 應侯失韓之汝南, 秦昭王謂應侯曰: “君亡國, 其憂乎?” 應侯曰: “臣不憂.” 王曰: “何也?” : “梁人有東門吳者, 其子死而不憂. 其相室曰: ‘公之愛子也, 天下無有, 今子死不憂, 何也?’ 東門吳曰: ‘吾嘗無子, 無子之時不憂, 今子死, 乃卽與無子時同也. 臣奚憂焉!’ 臣亦嘗爲子, 爲子時不憂, 今亡汝南, 乃與卽爲梁餘子同也. 臣何爲憂?

02 秦王以爲不然, 以告蒙傲曰: “今也, 寡人一城圍, 食不甘味, 臥不便席. 今應侯亡地而言不憂, 此其情也?” 蒙傲曰: “臣請得其情.” 蒙傲乃往見應侯曰: “傲欲死.” 應侯曰: “何謂也?” : “秦王師君, 天下莫不聞, 而況於秦國乎? 今傲勢得秦爲王將, 將兵. 臣以韓之細也, 顯逆誅, 奪君地. 傲尙奚生? 不若死.” 應侯拜蒙傲曰: “願委之卿”. 蒙傲以報於昭王. 自是之後, 應侯每言韓事者, 秦王弗聽也, 以其爲汝南虜也.

 

 

17.

01 秦攻邯鄲, 十七月不下. 莊謂王稽曰: “君何不賜軍吏乎?” 王稽曰: “吾與王也, 不用人言.” 莊曰: “不然, 父之於子也, 令有必行者, 必不行者. : ‘去貴妻, 賣愛妾.’ 此令必行者也. 因曰: ‘毋敢思也.’ 此令必不行者也. 守閭嫗曰: ‘其夕某懦子內某士.’ 貴妻已去, 愛妾已賣, 而心不有欲; 敎之者, 人心固有. 今君雖幸於王, 不過父子之親; 軍吏雖賤, 不卑於守閭嫗. 且君擅主輕下之日久矣. 三人成虎, 十夫楺椎, 衆口所移, 毋翼而飛’. 故曰: ‘不如賜軍吏而禮之’.”

02 王稽不聽. 軍吏窮, 果惡王稽杜摯以反. 秦王大怒, 而欲兼誅范雎. 范雎曰: “臣東鄙之賤人也, 開罪於楚魏, 遁逃來奔. 臣無諸侯之援, 親習之故. 王擧臣於羇旅之中, 使職事, 天下皆聞臣之身與王之擧也. 今遇惑或與罪人同心, 而王明誅之, 是王過擧顯於天下, 而爲諸侯所議也. 臣願請藥賜死, 而恩以相葬臣, 王必不失臣之罪, 而無過擧之名.” 王曰: “有之.” 遂弗殺而善遇之.

 

 

18.

01 蔡澤見逐於趙, 而入韓, 遇奪釜鬲於涂. 聞應侯任鄭安平王稽, 皆負重罪, 應侯內慙. 乃西入秦, 將見昭王, 使人宣言, 以感怒應侯, : “燕客蔡澤, 天下駿雄弘辯之士也, 彼一見秦王, 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 應侯聞之, 使人召蔡澤. 蔡澤入, 則楫應侯, 應侯固不快; 及見之, 又倨. 應侯因讓之, : “子常宣言代我相秦, 豈有此乎?” 對曰: “.” 應侯曰: “請聞其說.”

02 蔡澤曰: “, 何君見之晩也? 夫四時之序, 成功者去. 夫人生手足堅强, 耳目聰明, 聖知, 豈非士之所願與?” 應侯曰: “.” 蔡澤曰: “質仁秉義, 行道施德於天下, 天下懷樂敬愛, 願以爲君王, 豈不辯智之期與?” 應侯曰: “.” 蔡澤復曰: “富貴顯榮, 成理萬物, 萬物各得其所. 生命壽長, 終其年而不夭傷, 天下繼其統, 守其業, 傳之無窮, 名實純粹, 澤流千世, 稱之而毋絶, 與天下終, 豈非道之符, 而聖人所謂吉祥善事與?” 應侯曰: “.”

03 澤曰: “若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 其卒亦可願矣?” 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 復曰: “何爲不可?” 夫公孫鞅事孝公, 極身毋二, 盡公不還私, 信賞罰以致治, 竭智能, 示情素, 蒙怨咎, 欺舊交, 虜魏公子卬, 卒爲秦禽將破敵軍, 攘地千里; 吳起事悼王, 使私不害公, 讒不蔽忠, 言不取苟合, 行不取苟容, 行義不固毁譽, 心有伯主强國, 不辭禍凶; 大夫種

04 事越王, 主離困辱, 悉忠而不解, 主雖亡絶, 盡能而不離, 多功而不矜, 貴富不驕怠. 若此三子者, 義之至, 忠之節也. 故君子殺身以成名, 義之所在, 身雖死, 無憾悔, 何爲不可哉?”

05 蔡澤曰: “主聖臣賢, 天下之福也; 君明臣忠, 國之福也; 父慈子孝, 夫信婦貞, 家之福也. 故比干忠不能存殷, 子胥知不能存吳, 申生孝而晉惑亂. 是有忠臣孝子, 國家滅亂何也? 無明君賢父以聽之, 故天下以其君父爲戮辱, 憐其臣子. 夫待死而後可以立忠成名, 是微子不足仁, 孔子不足聖, 管仲不足大也?”

06 於是應侯稱善. 蔡澤得少間, 因曰: “商君吳起大夫種, 其爲人臣盡忠致功, 則可願矣; 閎夭事文王, 周公輔成王也; 豈不亦忠乎! 以君臣論之, 商君吳起大夫種, 其可願孰與閎夭周公哉!” 應侯曰: “商君吳起大夫種不若也.” 蔡澤曰: “然則君之主, 慈仁任忠, 不欺舊故, 孰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 應侯曰: “未知何如也.”

07 蔡澤曰: “主固親忠臣, 不過秦孝越王楚悼, 君之爲主正亂批患折難廣地殖穀富國足家强主, 威蓋海內, 功章萬里之外, 不過商君吳起大夫種, 而君之祿位貴盛, 私家之富過於三子, 而身不退, 竊爲君危之.

08 語曰: ‘日中則移, 月滿則虧, 物盛則衰’, 天之常數也. 進退盈縮, 變化, 聖人之常道也. 昔者, 齊桓公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至葵丘之會, 有驕矜之色, 畔者九國: 吳王夫差無適於天下, 輕諸侯, 凌齊, 遂以殺身亡國; 夏育太史啓叱呼駭三軍, 然而身死於庸夫此皆乘至盛不及道理也.

09 夫商君爲孝公平權衡, 正度量, 調輕重, 決裂阡陌, 敎民耕戰, 是以兵動而地廣, 兵休而國富, 故秦無敵於天下, 立威諸侯, 功已成, 遂以車裂; 楚地, 持戟百萬, 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 一戰擧鄢郢, 再戰燒夷陵, 南幷蜀, 又越韓, 攻强趙, 北阬馬服, 誅屠四十餘萬之衆, 流血成川, 沸聲若雷, 使秦業帝, 自是之後, 楚懾服, 不敢攻秦者, 白起之勢也, 身所服者七十餘城, 功已成矣, 賜死於杜郵;

10 吳起爲楚悼罷無能, 廢無用, 損不急之官, 塞私門之請, 壹楚國之俗, 南攻楊越, 北幷陳, 破橫散從, 使馳說之士, 無所開其口, 功已成矣, 卒支解; 大夫種爲越王墾草刱邑, 辟地殖穀, 率四方士, 上下之力, 以禽勁吳, 成霸功, 勾踐終棓而殺之.

11 此四子者, 成功而不去, 禍至於此. 此所謂信而不能詘, 往而不能反者也. 范蠡知之, 超然避世, 長爲陶朱. 君獨不觀博者乎? 或欲分大投, 或欲分功, 此皆君之所明知也. 今君相秦, 計不下席, 謀不出廊廟, 坐制諸侯, 利施三川以實宜陽, 決羊腸之險, 塞太行之口, 又斬范中行之途, 棧道千里於蜀, 使天下皆畏秦. 秦之欲得矣, 君之功極矣, 此亦秦之分功之時也.

12 如是不退, 則商君白公吳起大夫種是也. 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 讓賢者授之? 必有伯夷之廉, 長爲應侯, 世世稱孤, 而有喬松之壽, 孰與以禍終哉? 此則君何居焉?” 應侯曰: “.” 乃延入坐爲上客.

13 後數日, 入朝言於秦昭王曰: “客新有從山東來者蔡澤, 其人辯士, 臣之見人甚衆, 莫有及者, 臣不如也.” 秦昭王召見, 與語, 大說之, 拜爲客卿. 應侯因謝病, 請歸相印. 昭王彊起應侯, 應侯遂稱篤, 因免相. 昭王新說蔡澤計畫, 遂拜爲秦相, 東收周室.

14 蔡澤相秦王數月, 人或惡之. 懼誅, 乃謝病歸相印, 號爲剛成君. 秦十餘年, 昭王孝文王莊襄王, 卒事始皇帝. 爲秦使於燕, 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於秦.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고전 > 전국책'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전국책 - 진책5 전문  (0) 2020.09.19
전국책 - 진책4 전문  (0) 2020.09.19
전국책 - 진책2 전문  (0) 2020.09.19
전국책 - 서주책 전문  (0) 2020.09.19
전국책 - 동주책 전문  (0) 2020.09.1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