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사기 하본기 - 전문 본문

역사&절기/중국사

사기 하본기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19. 7. 24. 20:06
728x90
반응형

2. 하본기(夏本紀)

 

 

1.

夏禹, 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鯀, 鯀之父曰帝顓頊, 顓頊之父曰昌意, 昌意之父曰黃帝. 禹者, 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 爲人臣.

 

 

 

2.

當帝堯之時, 鴻水滔天, 浩浩懷山襄陵, 下民其憂. 堯求能治水者, 群臣四嶽皆曰鯀可. 堯曰: “鯀爲人負命毁族, 不可.” 四嶽曰: “等之未有賢於鯀者, 願帝試之.” 於是堯聽四嶽, 用鯀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 功用不成. 於是帝堯乃求人, 更得舜. 舜登用, 攝行天子之政, 巡狩. 行視鯀之治水無狀, 乃殛鯀於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誅爲是. 於是舜擧鯀子禹, 而使續鯀之業.

 

 

3.

堯崩, 帝舜問四嶽曰: “有能成美堯之事者使居官?” 皆曰: “伯禹爲司空, 可成美堯之功.” 舜曰: “, !” 命禹: “女平水土, 維是勉之.” 禹拜稽首, 讓於契后稷皐陶. 舜曰: “女其往視爾事矣.”

禹爲人敏給克勤: 其德不違, 其仁可親, 其言可信: 聲爲律, 身爲度, 稱以出: 亹亹穆穆, 爲綱爲紀.

 

 

4.

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 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 行山表木, 定高山大川. 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 乃勞身焦思, 居外十三年, 過家門不敢入. 薄衣食, 致孝于鬼神. 卑宮室, 致費於溝淢. 陸行乘車, 水行乘船, 泥行乘橇, 山行乘. 左準繩, 右規矩, 載四時, 以開九州, 通九道, 陂九澤, 度九山. 令益予衆庶稻, 可種卑溼. 命后稷予衆庶難得之食. 食少, 調有餘相給, 以均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 及山川之便利.

 

 

5.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 旣載壺口, 治梁及岐. 旣脩太原, 至于嶽陽. 覃懷致功, 至於衡漳. 其土白壤. 賦上上錯, 田中中, 衛旣從, 大陸旣爲. 鳥夷皮服. 夾右碣石, 入于海.河維沇州: 九河旣道, 雷夏旣澤, 沮會同, 桑土旣蠶, 於是民得下丘居土. 其土黑墳, 草繇木條. 田中下, 賦貞, 作十有三年乃同. 其貢漆絲, 其篚織文. 浮於濟, 通於河.海岱維靑州: 堣夷旣略, 淄其道. 其土白墳, 海濱廣潟, 厥田斥鹵. 田上下, 賦中上. 厥貢鹽絺, 海物維錯, 岱畎絲怪石, 萊夷爲牧, 其篚酓絲. 浮於汶, 通於濟.

 

 

6.

海岱及淮維徐州: 沂其治, 羽其闕. 大野旣都, 東原厎平. 其土赤埴墳, 草木漸包. 其田上中, 賦中中. 貢維土五色, 羽畎夏狄, 嶧陽孤桐, 泗濱浮磬, 淮夷蠙珠臮魚, 其篚玄纖縞. 浮于淮, 通于河.

 

 

7.

淮海維揚州: 彭蠡旣都, 陽鳥所居. 三江旣入, 震澤致定. 竹箭旣布. 其草惟夭, 其木惟喬, 其土塗泥. 田下下, 賦下上上雜. 貢金三品, 竹箭, , 島夷卉服, 其篚織貝, 其包橘柚錫貢. 均江海, 通淮.荊及衡陽維荊州: 漢朝宗于海. 九江甚中, 涔已道, 雲土夢爲治. 其土塗泥. 田下中, 賦上下. 貢羽, 金三品, , , 維箘簬, 三國致貢其名, 包匭菁茅, 其篚玄纁璣組, 九江入賜大龜. 浮于江(于漢, 踰于雒, 至于南河.

 

 

8.

荊河惟豫州: 澗旣入于河, 滎播旣都, 道荷澤, 被明都. 其土壤, 下土墳壚. 田中上, 賦雜上中. 貢漆, 其篚纖絮, 錫貢磬錯. 浮於雒, 達於河.

華陽黑水惟梁州: 嶓旣闕, 涔旣道, 蒙旅平, 和夷厎績. 其土靑驪. , 賦下中三錯. 貢璆, 織皮. 西傾因桓是來, 浮于潛, 踰于沔, 入于渭, 亂于河.

 

 

9..

黑水西河惟雍州: 弱水旣西, 涇屬渭汭. 沮旣從, 灃水所同. 岐已旅, 終南敦物至于鳥鼠. 原隰厎績, 至于都野. 三危旣度, 三苗大序. 其土黃壤. 田上上, 賦中下.貢璆琅玕. 浮于積石, 至于龍門西河, 會于渭汭. 織皮昆侖析支渠搜, 西戎卽序.

 

 

 

10.

道九山: 汧及岐至于荊山, 踰于河: 壺口雷首至于太嶽: 砥柱析城至于王屋: 太行常山至于碣石, 入于海: 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 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負尾: 道嶓冢, 至于荊山: 內方至于大別: 汶山之陽至衡山, 過九江, 至于敷淺原.

 

 

11.

道九川: 弱水至於合黎, 餘波入于流沙. 道黑水, 至于三危, 入于南海. 道河積石, 至于龍門, 南至華陰, 東至砥柱, 又東至于盟津, 東過雒汭, 至于大邳, 北過降水, 至于大陸, 北播爲九河, 同爲逆河, 入于海.

嶓冢道瀁, 東流爲漢, 又東爲蒼浪之水, 過三澨, 入于大別, 南入于江, 東匯澤爲彭蠡, 東爲北江, 入于海. 汶山道江, 東別爲沱, 又東至于醴, 過九江, 至于東陵, 東迆北會于匯, 東爲中江, 入于梅.

 

 

12.

道沇水, 東爲濟, 入于河, 泆爲滎, 東出陶丘北, 又東至于荷, 又東北會于汶, 又東北入于海. 道淮自桐柏, 東會于泗, 東入于海. 道渭自鳥鼠同穴, 東會于灃, 又東北至于涇, 東過漆, 入于河. 道雒自熊耳, 東北會于澗, 又東會于伊, 東北入于河.

於是九州攸同, 四奧旣居, 九山刊旅, 九川滌原, 九澤旣陂, 四海會同. 六府甚脩, 衆土交正, 致愼財賦, 咸則三壤成賦. 中國賜土姓: “祗台德先, 不距朕行.”

 

 

 

13.

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 百里賦納總, 二百里納銍, 三百里納秸服, 四百里粟, 五百里米.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 百里采, 二百里任國, 三百里諸侯. 侯服外五百里綏服: 三百里揆文敎, 二百里奮武衛. 綏服外五百里要服: 三百里夷, 二百里蔡.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 三百里蠻, 二百里流.

東漸于海, 西被于流沙, 南曁: 聲敎訖于四海. 於是帝錫禹玄圭, 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於是太平治.

 

 

14.

皐陶作士以理民. 帝舜朝, 伯夷皐陶相與語帝前. 皐陶述其謀曰: “信其道德, 謀明輔和.” 禹曰: “, 如何?” 皐陶曰: “! 愼其身脩 思長, 敦序九族, 衆明高翼, 近可遠在已.” 禹拜美言, : “.”

皐陶曰: “! 在知人, 在安民.” 禹曰: “! 皆若是, 惟帝其難之. 知人則智, 能官人: 能安民則惠, 黎民懷之. 能知能惠, 何憂乎驩兜, 何遷乎有苗, 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15.

皐陶曰: “, ! 亦行有九德, 亦言其有德.” 乃言曰: “始事事, 寬而栗, 柔而立, 愿而共, 治而敬, 擾而毅, 直而溫, 簡而廉, 剛而實, 彊而義, 章其有常, 吉哉.

日宣三德, 蚤夜翊明有家. 日嚴振敬六德, 亮采有國. 翕受普施, 九德咸事, 俊乂在官, 百吏肅謹. 毋敎邪淫奇謀. 非其人居其官, 是謂亂天事. 天討有罪, 五刑五用哉. 吾言厎可行乎?” 禹曰: “女言致可績行.” 皐陶曰: “余未有知, 思贊道哉.”

 

 

16.

帝舜謂禹曰: “女亦昌言.” 禹拜曰: “, 予何言! 予思日孶孶.” 皐陶難禹曰: “何謂孶孶?” 禹曰: “鴻水滔天, 浩浩懷山襄陵, 下民皆服於水. 予陸行乘車, 水行乘舟, 泥行乘橇, 山行乘, 行山刊木. 與益予衆庶稻鮮食. 以決九川致四海, 浚畎澮致之川. 與稷予衆庶難得之食. 食少, 調有餘補不足, 徙居. 衆民乃定, 萬國爲治.” 皐陶曰: “, 此而美也.”

 

 

17.

禹曰: “, ! 愼乃在位, 安爾止. 輔德, 天下大應. 淸意以昭待上帝命, 天其重命用休.” 帝曰: “, 臣哉, 臣哉! 臣作朕股肱耳目. 予欲左右有民, 女輔之. 余欲觀古人之象. 日月星辰, 作文繡服色, 女明之.

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 來始滑, 以出入五言, 女聽. 予卽辟, 女匡拂予. 女無面諛. 退而謗予. 敬四輔臣. 諸衆讒嬖臣, 君德誠施皆淸矣.” 禹曰: “. 帝卽不時, 布同善惡則毋功.”

 

 

18.

帝曰: “毋若丹朱傲, 維慢游是好, 毋水行舟, 朋淫于家, 用絶其世. 予不能順是.”

禹曰: “(辛壬娶塗山[辛壬], 癸甲, 生啓予不子, 以故能成水土功. 輔成五服, 至于五千里, 州十二師, 外薄四海, 咸建五長, 各道有功. 苗頑不卽功, 帝其念哉.” 帝曰: “道吾德, 乃女功序之也.”

 

 

19.

皐陶於是敬禹之德, 令民皆則禹. 不如言, 刑從之. 舜德大明.

於是蘷行樂, 祖考至, 群后相讓, 鳥獸翔舞, 簫韶九成, 鳳皇來儀, 百獸率舞, 百官信諧.

 

 

20.

帝用此作歌曰: “陟天之命, 維時維幾.” 乃歌曰: “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 百工熙哉!” 皐陶拜手稽首揚言曰: “念哉, 率爲興事, 愼乃憲, 敬哉!” 乃更爲歌曰: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舜又歌曰: “元首叢脞哉, 股肱惰哉, 萬事墮哉!” 帝拜曰: “, 往欽哉!” 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聲樂, 爲山川神主.

 

 

21.

帝舜薦禹於天, 爲嗣. 十七年而帝舜崩. 三年喪畢, 禹辭辟舜之子商均於陽城. 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禹於是遂卽天子位, 南面朝天下, 國號曰夏后, 姓姒氏. 帝禹立而擧皐陶薦之, 且授政焉, 而皐陶卒. 封皐陶之後於英, 或在許. 而后擧益, 任之政.

 

 

22.

十年, 帝禹東巡狩, 至于會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 三年之喪畢, 益讓帝禹之子啓, 而辟居箕山之陽. 禹子啓賢, 天下屬意焉. 及禹崩, 雖授益, 益之佐禹日淺, 天下未洽. 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啓, 吾君帝禹之子也”. 於是啓遂卽天子之位, 是爲夏后帝啓.

 

 

23.

夏后帝啓, 禹之子, 其母塗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 啓伐之, 大戰於甘. 將戰, 作甘誓, 乃召六卿申之. 啓曰: “! 六事之人, 予誓告女: 有扈氏威侮五行, 怠棄三正, 天用勦絶其命. 今予維共行天之罰. 左不攻于左, 右不攻于右, 女不共命. 御非其馬之政, 女不共命. 用命, 賞于祖: 不用命, 僇于社, 予則帑僇女.” 遂滅有扈氏. 天下咸朝.

 

 

24.

夏后帝啓崩, 子帝太康立. 帝太康失國, 昆弟五人, 須于洛汭, 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 弟中康立, 是爲帝中康. 帝中康時, 和湎淫, 廢時亂日.胤往征之, 作胤征.

 

 

25.

中康崩, 子帝相立. 帝相崩, 子帝少康立. 帝少康崩, 子帝予立. 帝予崩, 子帝槐立. 帝槐崩, 子帝芒立. 帝芒崩, 子帝泄立. 帝泄崩, 子帝不降立. 帝不降崩, 弟帝扃立. 帝扃崩, 子帝廑立. 帝廑崩, 立帝不降之子孔甲, 是爲帝孔甲.

帝孔甲立, 好方鬼神, 事淫亂. 夏后氏德衰, 諸侯畔之. 天降龍二, 有雌雄, 孔甲不能食, 未得豢龍氏. 陶唐旣衰, 其后有劉累, 學擾龍于豢龍氏, 以事孔甲. 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 受豕韋之後. 龍一雌死, 以食夏后. 夏后使求, 懼而遷去.

 

 

26.

孔甲崩, 子帝皐立. 帝皐崩, 子帝發立. 帝發崩, 子帝履癸立, 是爲桀. 帝桀之時, 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 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 百姓弗堪. 迺召湯而囚之夏臺, 已而釋之.

湯修德, 諸侯皆歸湯, 湯遂率兵以伐夏桀. 桀走鳴條, 遂放而死. 桀謂人曰: “吾悔不遂殺湯於夏臺, 使至此.” 湯乃踐天子位, 代夏朝天下. 湯封夏之後, 至周封於杞也.

 

 

27.

太史公曰: 禹爲姒姓, 其後分封, 用國爲姓, 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氏戈氏. 孔子正夏時, 學者多傳夏小正云. 自虞夏時, 貢賦備矣. 或言禹會諸侯江南, 計功而崩, 因葬焉, 命曰會稽. 會稽者, 會計也.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역사&절기 > 중국사'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사기 하본기 - 3.  (0) 2019.07.24
사기 하본기 - 1.  (0) 2019.07.24
사기 오제본기 - 4.  (0) 2019.07.24
사기 오제본기 - 3.  (0) 2019.07.24
사기 오제본기 - 2  (0) 2019.07.2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