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修養 (27)
건빵이랑 놀자
27. 凡人壽夭 不在於體之肥瘦 氣之壯弱 食之多少 毛髮之衰白與否 則壽限之長短 似有定分 然人之所賴以生者 元氣而已 元氣之害 莫如酒色 是知攝養之道固不可忽 而向衰之人 尤不可不愼
26. 蘇東坡曰 口腹之欲 何窮之有 每加節儉 亦是惜福延壽之道 此意甚善 余平生多病 雖食不重味 飯不過數合 而未能去肉 爲可歎耳
25. 山居四要曰 富不儉用貧時悔 見事不學用時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又曰避色如避仇 避風如避箭 又曰身閑不如心閑 藥補不如食補 此言是
24. 養生書云先睡心後睡眼 睡或作臥 佛語云眼定而心定 心定而身定 亦此意 按靈樞經曰 人之目不瞑不臥 臥字本出於此
22. 內觀靜定圖曰 儉視養神 儉聽養虛 儉言養氣 儉欲養精 按儉欲 乃道德經篇名 儉字好
21. 延壽書云善養生者 先渴而飮 飮不過多 先飢而食 食不過飽 余欲加之曰先寒而衣 衣不過厚 先病而藥 藥不過補
20. 醫方云凡人患齒病 多由月蝕夜飮食之所致 又云日月蝕未平時 特忌飮食 斯理殊不可曉 又抱朴子曰 一人中年得風疾 上下齒常磨切相叩有聲 得壽一百二十歲云 是知叩齒爲修養之上法也
19. 仙女杜蘭香曰 消摩自可愈疾 淫祀無益 按說郛云消摩藥也 摩一作磨 余意養生書有擦摩消食之方 所謂消摩非藥名 恐是攝養之法耳
18. 盧蘇齋爲相時 有客來乞藥 公曰獨臥散最良 不須他藥 客乃傷於色者 故公戲之 乃養生書服藥千裹 不如獨臥之說也 按宋包恢八十九 精神猶健 人問衛養之方 答曰恢喫五十年獨睡丸云云 與此同意
17. 養生書云冬日凍腦 春秋腦足俱凍 此聖人之常法也 頃世柳參議祖訒 每盛冬露腦當風 謂之凍腦 年近八十而終 然有病之人 不可妄效也
16. 白參奉仁雄 窮居抱川 恬淡不仕 平生無所事 唯擇女奴年十四五者同寢 稍長則易之 年過九十 有嬰兒色 至壬辰 爲倭賊所害 所謂單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者也
15. 華佗五禽戲 謂虎鹿熊猿鳥也 按莊子曰 吐故納新 熊經鳥申 此導引之士 淮南子曰 熊經鳥伸 鳧浴猿攫 鴟視虎顧 是養形之人也 然則此法非始於華佗矣
14. 昔郗孟節含棗核至五年 十年又結氣不息 身不動搖 狀若死人 至百日半年 亦有室家云 今攝生之人 有常含棗核 或一核累月不出者 蓋棗核能生津 便於呑嚥故也
13. 彭祖爲大夫 壽八百二歲 後西適流沙 有四十九妻 喪五十四子 少好恬靜 不恤世務 不營名譽 衣食與人無異 而閉氣內息 善於補導之術 其言曰養壽之道 但莫傷之而已 此言似近而行之甚難 所以彭祖之後 再無彭祖也
12. 道書多隱語 以腎水爲龍爲鉛爲玄龜 以心火爲虎爲汞爲朱雀 又以身爲鼎鑪 以息念爲養火 以性情爲身中夫婦 此類甚多 蓋秘之 欲其不妄泄也
11. 稗史云道樞之說博 而莫要於龍虎交 以巳午二時 絶思慮假寐 則龍虎自交 不假修爲 有人苦骨蒸 授以此法 十日後覺腰間㬊如火 疾自愈 然山居四要曰 晝不可睡損元氣 與稗史之言異矣
10. 彭祖言使人丁壯 房室不勞損 莫過糜角 金參判某平生畜妾甚多 而喜補養之術 長服糜角 自謂得效 年僅五十卒 是則服藥不如愼色也
9. 養生書曰 凡人一日一夜 一萬三千五百二十息 未甞休息 減之一息則寒 加之一息則熱 臟腑不和 諸疾生焉 是故調息爲養生第一事也 按眞詮曰 初學調息 須想其氣出從臍出 入從臍滅 調得極細然後 不用口鼻 但以臍呼吸 如在胞胎中 故曰胎息 此又要訣也
8. 道書曰 眼不視 其魂在肝 耳不聽 其精在腎 鼻不聞 其魄在肺 舌不聲 其神在心 四肢不動 其意在脾 乃得五氣朝元 修行之士 先要立此 以爲根本 醫鑑曰 視聽言動 皆耗散精氣之原 故釋氏面壁 仙家坐關 皆築基苦行 以防耗此神氣 便是長生之術也
7. 仙經曰 腦爲髓海上丹田 藏氣之府也 心爲絳宮中丹田 藏神之府也 臍下三寸爲下丹田 藏精之府也 又曰背後有三關 腦後曰玉枕關 夾脊曰轆轤關 水火之際曰尾閭關 皆精氣升降往來之道路 按道經所謂丹田 多指下丹田而言 唐劉虛白嗜酒有詩曰知道醉鄕無戶稅 任他荒却下丹田是已
6. 靈樞經曰 明目者可使視色 聰耳者可使聽音 手巧而心審諦者 可使行鍼艾 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 可使導引行氣 由是則各得其能 方乃可行 故曰非其人勿敎 非其眞勿授 余謂以此觀之 雖小技末事 必性近者易能 況治心養性之學乎
5. 紫陽眞人曰 大藥修之有易難也 須由我不由天 稗史云眼者神之牖 鼻者氣之戶 尾閭者精之路 須時時閉目以養神 調息以養氣 堅閉下元以養精 精充則氣裕 氣裕則神完 道家謂之三寶 又謂之大藥 陳泥丸曰 大藥須憑精氣神 大藥卽金液還丹是也 養生書曰 人年四十以後 美藥不離於身 又曰世事不能斷絶 妙藥不能頻服 因茲致患云 所謂美妙之藥 蓋亦指大藥而言 世人不能求之於此 而妄餌雜藥 不亦謬乎
4. 道家煉內丹 有七返九還之說 釋之者以爲七返從寅至申爲七返 九還言九遍循環也 按煉神還虛 神屬火 七乃火之成數也 以性攝情 情屬金 金九數故名 又金丹問答云金液者金水也 金爲水母 母隱子胎 因有還丹之號也 又丹者 丹田也 液者肺液也 以肺液還于丹田 故曰金液還丹 余謂此說似是
3. 延壽書曰 人之壽天元六十 地元六十 人元六十 共一百八十歲 又曰人壽本四萬三千二百日 卽一百二十歲矣 余謂上世之人多壽百歲以上 而後世之人 不能盡其天年者 由嗜慾多門 耗敗眞氣故也 然彭祖壽八百歲 鬼谷子在世數百歲 魏文侯樂官竇公至漢文時 二百八十歲 墨翟至漢武時 二百餘歲 則是又過於三元之限也 又昔泰山老翁八十五 呂純陽, 馬自然 皆六十四 始得眞訣 然則學道不在早晩 亦在於專精用力之如何耳
2. 黃庭經曰 子欲不死修崑崙 蓋髮宜多櫛 手宜在面 齒宜數叩 津宜常嚥 氣宜常鍊 五者所謂修崑崙也 按醫書云頭有九宮 中曰泥丸 又名崑崙 又名天谷 乃元神所住之宮 其空如谷而神居之 故謂之谷神 神存則生 神去則死 又臞仙歌曰 叩齒三十六 兩手抱崑崙 崑崙謂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