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文藝 (22)
건빵이랑 놀자
22. 世有恒言詩能窮人 唐之四傑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孟郊, 賈島 此固窮於詩者也 文亦有窮者 司馬遷, 揚雄, 班固之徒是已 豈非雕鎪物象 漏泄天機 爲造化之所深忌乎 然時有不窮者 如張說, 蘇頲, 李紳 權德輿諸人於詩文 自有富貴象 又或不能如窮者之專工也歟 噫文章之不利人若此 而復有踵之者何歟
21. 中朝人所爲文章 輒卽刊布 蓋出於好事 而至於增削古書 竄入己名 以爲生活 尤可笑 前朝李奎報 本朝徐居正, 姜希孟集 及其生時 亦卽行于世云
20. 任踈庵叔英文章奇古 其庭對策 乃前代所無 騈偶則專學六朝體 甞製統軍亭夜宴序 華人謄播於中朝 閣老葉向高見而奇之 購其全集 侍郞孫如游以書籍寄贈 其取重如此
19. 金慕齋爲大學士時 出必以書冊自隨 所至講論疑義不輟 其篤於問學如此 每撰事大表文 獨處構思 得一好句 則雖夜輒起 手敲窓壁 踊躍不已 後於病中撰出表文 過用心氣 遂廝頓以卒云 噫辭足以達意而已 至於傷生 亦過矣
18. 洪公貴達初爲文翰職 人輕之曰天下可笑事 貴達爲文章後主文 有集傳于世 然其詩文亦無可稱者
17. 文人相輕 自古然矣 白樂天, 張祐之譏毁 金富軾, 鄭知常之猜隙 皆以此也 徐四佳不悅姜晉山 鄭湖陰每詆申企齋 李鵝溪謂崔簡易爲拙詩 簡易譏鵝溪詩爲無骨 豈各有所見而然耶 抑故爲相貶耶
16. 父子一時顯仕者 不可悉記 而世爲文章者 不過一二 班彪班固 庾肩吾庾信父子 杜審言杜甫祖孫 蘇洵軾轍三父子而已 我東則高麗時 唯李穀李穡父子外 本朝申叔舟之孫用溉, 光漢 成俔成世昌父子 繼典文衡 可謂難矣
15. 前朝林椿文才爲一時巨擘 而四六浩汗雄健 尤稱獨步 本朝唯車天輅可以比並 然終不能成名 其自詠曰 科第難消羅隱恨 離騷空寄屈平哀 誠可悲也 按李仁老爲祭文 云靑春三十 白衣永沒 亦早夭矣
14. 唐書藝文志 載崔致遠四六一卷, 桂苑筆耕二十卷 註高麗人 賓貢及第 爲高騈從事云 蓋唐書成於宋時 故以新羅爲高麗 又致遠將還本國 同年顧雲贈儒仙歌 略曰十二乘舟渡海來 文章感動中華國 其爲中朝人推重如此 而討黃巢檄 不載於史籍何耶 按崔瀣文曰 致遠十八 登咸通十五年第云 而今考咸通止於十四年 其說謬矣
13. 王弇州曰 僕之病在好盡意而工引事 盡意而工引事 則不能無出入於格 以故詩有墮元白或晩李近代者 文有墮六朝或唐宋者 余謂以弇州而自歉如此 今人萬不及弇州而自許太過者 由不知己病故也
12. 荀子曰藝之至者不兩能 歐陽公曰信哉 余謂若詩若文若書若畫四者 古今人罕兼之 唯宋蘇子瞻最能兼之 但未知詩之於盛唐 文之於西京 書之於鍾王 畫之於顧陸如何 或恐不免桓太尉之酷似劉司空耳
9. 令狐綯以舊事訪溫庭筠 對曰 事出南華經 非僻書也 相公燮理之暇 姑宜覽古 綯怒奏庭筠有才無行 竟不第 夫綯賢相也 非娼嫉之人 而庭筠以才見斥 他尚何道 前朝時林椿 吳世才之坎軻終身 皆是物也 可不戒哉 按庭筠譏令狐綯不學曰 中書堂內坐將軍 輕薄亦甚矣
8. 溫庭雲字飛卿 或作庭筠 舊名岐 才思艷麗 工於小賦 每入試作賦 凡八叉手而八韻成 多爲擧子假手 搢紳薄之 蓋律賦八韻 故每一叉手而成一韻也
7. 杜詩曰本賣文爲活 蘇詩曰無田食破硯 蓋古人爲學 本以致用而不得則猶足以資身 我國之習 不貴才華 今見在者如車五山, 任疎菴 爲文不博一錢 常有飯不足之歎 雖有破硯 其可食乎 從古以來 如此者何限 余以爲戚
6. 皇甫湜作福先寺碑文 裴度遺以車馬繒綵甚厚 湜大怒曰 碑字三千 一字三縑 何遇我薄也 度酬以絹九千匹云 設使今人作文雖一字敵萬金 誰肯潤筆 士生斯世 可謂薄相
5. 按杜子美年四十 擧進士不第 始奏賦三篇 得待制集賢院 其落拓甚矣 而奏言臣之述作 雖不足鼓吹六經 至沈鬱頓挫 隨時敏給 揚雄, 枚皐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 陛下其忍棄之 其自許亦太高矣 唐藝文傳曰 杜甫性褊躁傲誕 又言李白有傲骨 不能屈伸 余謂古今詩人 例多倨傲 而李杜尤甚 終於落拓不振 蓋有以夫
4. 晉劉臻妻陳氏元日獻椒花頌 唐進士張昌齡獻翠微宮頌 杜甫獻三禮賦 劉晏八歲進河淸頌 柳宗元在謫中進平淮夷雅 蓋古者雖婦人小子布衣謫宦 皆得以文章自達矣 按唐德宗時 淮南進崔叔淸詩百篇 德宗曰此惡詩何用進 時謂准勅惡詩 夫惡詩猶可進 况好詩乎 聞成廟朝 曹偉, 兪好仁爲外任 命於歲抄 錄進所爲詩文 時以爲榮 今則唯讀書堂官有朔啓外 無此例矣
3. 昔王融謂劉孝綽曰 天下文章 若無我當歸阿士 丘靈鞠見人談沈約文進 曰何如我未進時 杜審言謂沈武曰 吾在久壓公等 余謂自古文人矜伐乃爾 已自可笑 今人纔解屬辭 則自以爲無前 妄擬古人 不亦可笑之甚乎
2. 漢蔡邕傳曰 自古鬻文 未有如邕者 又唐李邕長碑頌 受納金帛鉅萬 杜詩云干謁走其門 碑板照四裔 豐屋珊瑚鉤 麒麟織成罽 紫騮隨劍几 義取無虛歲是也 前後一邕而李之鬻文尤勝於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