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祠廟 (11)
건빵이랑 놀자
10. 京城東南 兩關王廟 征倭時天將所建也 中朝則關王廟無處無之 俗傳高皇帝時關王有顯聖陰護之功 故天下皆祀之云 邢軍門生祠在太平館後 扁額再造藩邦四字 乃先王御筆也 楊經理功德碑在慕華館西 愍忠壇在弘濟院南 天朝賜祭戰亡東征將士之所也
9. 箕子墓在平壤府城北 置守戶以禁樵牧 立廟祀享 號箕子殿 置參奉 春秋降香幣 令觀察使致祭 至近歲 始置崇仁殿 以鮮于姓爲殿監 主其祭祀 一依崇義殿 且立碑以紀之
8. 夷齊廟在永平府孤竹城中 皆塑像 伯曰淸惠公 叔曰仁惠公 見其體貌豐碩光 無菜色 端冕凝旒 儼然王者 又孤竹君祠 乃在城外 使二子有知 必不屑於南面 況生旣讓國而逃 其肯專享此土乎 中朝多識理君子而因循不改何耶
7. 壬辰倭變 有一將倭入據宗廟 不得寧處 移于南別宮 又健元陵丁字閣 麻田崇義殿 鳳山客舍 倭賊屢火而自滅 終得無恙 亦靈異矣哉
6. 司馬溫公曰 仁宗時詔太子太傅以上皆立家廟 而有司終不爲定制 惟文潞公外 他人皆莫之立 觀此則古之士大夫有家廟者蓋鮮 今我國世族之家 一從文公家禮 無不立廟 其可尚已
5. 太祖配享功臣 義安君和 趙浚, 李濟, 南誾 李之蘭, 趙仁沃 恭靖配享 益安大君芳毅 太宗配享, 河崙, 趙英茂, 鄭擢, 李天祐 李來 世宗配享 黃喜, 崔潤德, 許稠, 申槪, 李隨, 文宗配享河演 世祖配享 韓確, 權擥, 韓明澮 睿宗配享 朴元亨, 成宗配享 申叔舟, 鄭昌孫, 洪應, 中宗配享 朴元宗, 成希顔, 柳順汀, 鄭光弼 仁宗配享 洪彦弼, 金安國, 明宗配享 沈連源, 李彦迪 宣祖配享 李浚慶, 李滉也
4. 朱子曰 古廟制自太祖而下 各是一室 陸農師禮象圖可考 西漢時高祖廟文帝廟 各在一處 至東漢明帝 謙貶不敢自當立廟 附於光武廟 其後遂爲例 至唐太廟及群臣家廟 悉如今制 以西爲上也 頃歲重建宗廟時 宣祖大王欲倣古制 大臣執不可 遂依前制 議者惜之
3. 按洪武中 立歷代帝王廟 歲仲春秋 祀三皇五帝, 夏禹, 商湯, 周文王, 武王, 漢高祖, 光武, 唐高祖, 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後以文王雖基周命 終守臣節 唐高祖有天下 本太宗力也 可勿祀 祀於陵 至嘉靖朝 又罷元世祖祀 從祀名臣 風后, 力牧, 皐陶夔, 龍, 伯夷, 伯益, 伊尹, 傅說, 周公, 召公, 太公, 召穆公, 方叔, 張良, 蕭何, 曹參, 陳平, 周勃, 鄧禹, 馮異, 諸葛亮, 房玄齡, 杜如晦, 李靖, 郭子儀, 李晟, 曹彬, 潘美, 韓世忠, 岳飛, 張俊 凡三十二人 余謂稷契之不預從祀 蓋以商周之祖也
2. 中朝歷代帝王廟神版告文 稱曰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黃帝軒轅氏, 帝金天氏, 帝高陽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按史記 黃帝號有熊氏 姓公孫 後改姓姬 名曰軒轅 續文獻通考, 吾學編等書 以爲改以黃帝有熊氏可矣 且堯舜之稱 據史記則堯舜爲號 而放勳重華爲名 據尚書則堯舜爲名 而放勳重華爲贊辭 又孟子放勳曰云云詳 放勳本史臣贊堯之辭 孟子因以爲堯號也 然則從尚書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