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예문유취, 인부 - 설(說) 본문

어휘놀이터/어휘사전

예문유취, 인부 - 설(說)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6. 18. 16:58
728x90
반응형

인부 구(人部 九)

 嘲戱

 

 

()

 

左傳曰: 晉侯秦伯圍鄭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國危矣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師必退 燭之武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 鄭旣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 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夫晉何猒之有 旣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不秦 焉取之 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 秦伯悅

又曰: 晉郤缺言於趙宣子曰: 日衛不睦 故取其地 今已睦矣 可以歸之 叛而不討 何以示威 服而弗柔 何以示懷 非威非懷 何以示德 無德何以主盟 子爲正卿 以主諸侯 而不務德 將若之何 宣子悅之

又曰: 吳伐楚 入郢 申包胥如秦乞師 曰: 吳爲封豕長蛇 荐食上國 虐始於楚 寡君失守社稷 越在草莽 使下臣告急曰: 夷德無猒 若鄰於君 疆埸之患也 逮吳之未定也 君其取分焉 若以君撫之 世以事秦 立依於庭墻而哭 日夜不絶聲 勺飮不入口 七日 秦師乃出

又曰: 楚子饗魯昭公于新臺 好以大屈 旣而悔之 薳啓强聞之 見公 公語之 拜賀 公曰: 何賀 對曰: 齊與晉越 欲此久矣 寡君無適與也 敢不賀乎 公懼 乃反之

戰國策曰: 范睢謂秦王曰: 大王之國 北有甘泉谷口 南涇渭 右隴蜀 左關阪 戰車千乘 奮卒數百萬 以秦卒之勇 車騎之多 以當諸侯 譬若放韓盧而逐狡免也 霸王之業可致 今反關 不敢窺兵於山東者 是穰侯爲秦謀不忠 大王之計有失也

又曰: 秦惠王以女爲燕太子婦 燕文公卒 齊王因燕喪 攻取十城 蘇秦說齊王 再拜而賀 迎太平御覽四百六十作仰 而弔 齊王曰: 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對曰: 人之飢所以不食烏喙者 以爲雖充腸而與死同患 夫燕雖弱小 强秦之婿也 王利其十城 而與秦爲仇 以招天下精兵 此食烏喙之類也 王曰: 然則奈何 對曰: 王能聽臣 莫如歸燕城 卑辭以謝之 秦知王以己之故歸燕地 必德王 燕無故得十城 燕亦德王 是王棄强仇而立身厚交也 齊王大悅 乃歸燕城

又曰: 秦王謂趙使者諒●○戰國策趙策作毅 下同 曰: 趙豹平原君 數欺弄寡人 趙能煞此兩人則可 若不能煞 請率諸侯受命邯鄲城下 諒: 趙豹平原君 親寡君之母弟也 猶大王之有葉原訛築 據下文改 陽君涇陽君 大王以孝悌聞於天下 衣服之便於體 膳啗之兼於口 未嘗不分 輿馬衣裘 無非大王之服 今受大王之嚴令 以報弊邑之君 不敢弗行 無乃傷葉陽君之心乎

又曰: 齊欲伐魏 魏使人謂淳于髡曰: 齊欲伐魏 能解魏患 唯先生也 弊邑有寶璧二雙 文馬二駟 請致之先生 淳于髡諾 入說齊王曰: 楚 齊之仇敵也 魏 齊之與國也 夫伐與國 使仇敵制其餘弊 名醜而實危 爲王不取也 齊王曰: 善 乃不伐魏

又曰: 趙且伐燕 蘇代謂惠王曰: 今者來過川 蚌方出曝 而鷸喙曰太平御覽四百六十作而鷸啄其肉 蚌掩鷸啄 鷸曰: 又九百四十一引文略同此有脫文 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 蚌將爲脯 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 必見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 漁者得而幷禽之 今趙且伐燕 燕趙久相交兵 恐强秦之爲漁父也 故願王孰計之 惠王曰: 善 乃止

又曰: 昭陽爲楚伐魏 移兵而攻齊 陳軫爲齊王使 見昭陽曰: 今子貴矣 王非置兩令尹也 臣竊爲公譬之 可乎 楚有祠者 錫其舍人酒一卮 舍人相謂曰: 數人飮之不足 一人飮之有餘 請畫蛇 先成者飮酒 一人蛇先成 乃左手持卮 右手畫蛇曰: 吾能爲足 爲足未成 一人之蛇成 奪其卮曰: 蛇故無足 子安能爲之足 遂飮其酒 畫蛇足者終亡其酒 今公攻魏煞將 得八城 又移師欲攻齊 齊畏公甚 公以是名足矣 冠之上非可重也 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 身且死 爵且偃 猶爲蛇足也 昭陽以爲然 解軍而歸

又曰: 衛客事魏王 三年不得見 乃見梧丘先生 許之以百金 先生曰: 諾 乃見魏王曰: 吾聞秦出兵 未知所之 願王專事秦 無他計 王曰: 諾 客趍出 至郭門而反 曰: 臣恐王事秦之晩也 夫人於事己者過急 於事人者過緩 今王於事己者緩 安能急於事人 衛客事王 三年不得見 臣以是知王緩也 魏王趍見衛客

又曰: 蘇秦爲楚合從 說韓王曰: 夫以韓卒之勇 被堅甲 帶利劍 一人當百 不足云也 夫以韓卒之勁 與王之賢 乃欲事秦 爲天下笑 無過此者 大王事秦 秦必求宜陽成皐 今茲效之 明年又求之 予之則無地以給 不予則棄前功而受後禍 大王之地有盡 而秦之求無厭 以有盡之地 而應無已之求 鄙語曰: 寧爲雞口 不爲牛後 今西面交臂而事秦 何異牛後乎

又曰: 秦王與中期爭論而不勝 秦王大怒 中期徐行去 人爲中期說秦王曰: 此悍人也 中期適遇明君故也 遇桀紂 必殺之矣 王因弗罪

史記曰: 李斯說秦王曰: 自孝公以來 周室卑微 諸侯相兼 關東爲六國 秦之乘勝役諸侯 蓋六世矣 今諸侯服秦 譬若郡縣 夫以秦之强大 王之賢 由灶上掃除 足以滅諸侯 成帝業矣 今怠而弗急就 諸侯復强 相聚約從 雖有黃帝之賢 弗能幷也 秦王聽其計

又曰: 李左車說成安君陳餘曰: 臣聞韓信涉西河 虜魏王 禽夏說 新喋血閼與 今乃輔以張耳 議欲以下趙 此乘勝而遠鬥 其鋒不可當 臣聞千里餽糧 士有飢色 今井陘之道 車不得方軌 騎不得成列 其勢糧食必在其後 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 從閒道絶其輜重 彼前不得鬥 退不得還 吾奇兵絶其後 野無所掠 不至十日 兩將之頭 可致麾下

又曰: 酈食其說齊王曰: 王知天下所歸乎 齊王曰: 天下何歸 曰: 歸漢 何以言之 曰: 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 約先入咸陽者王之 項王負約不與 而王之漢中 又遷煞義帝 漢王聞之 起蜀漢之兵 責煞義帝之罪 降城卽以侯其將 得賂卽以分其士 蜀漢之粟 萬船而下 項羽有背約之名 煞義帝之負 於人之功無所記 於人之罪無所忘 天下之士 歸於漢王 可坐而策 今以據敖倉之粟 塞成皐之險 守白馬之津 杜太行之版 距飛狐之口 天下後服者先亡 王疾下漢王 齊國社稷可得而保 不下漢王 危亡可立而待 乃聽酈生

又曰: 高祖使陸生賜尉他印 爲南越王 陸生進說他曰: 足下中國人 親戚昆弟墳墓在眞定 今反天性 棄冠帶 欲以區區之越 與天子抗衡 禍且及身也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 屈强於此 漢使一偏將 將十萬衆臨越 則越煞王降漢 如反覆手耳 事具治政部奉使篇

漢書曰: 項羽擊陳留外黃 外黃不下 數月乃降 羽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詣城東 欲坑之 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 往說羽曰: 彭越强劫外黃 外黃恐 故降待大王 大王至 又皆坑之 百姓豈有所歸心哉 從此以東 梁地十餘城皆恐 莫肯下矣 羽然其言

又曰: 趙王乃與張耳陳餘 北略地燕界 趙王爲燕軍所獲 燕因留之 欲與分地 趙有廝養卒 乃走燕壁問曰: 何知臣欲 燕將曰: 若欲得王耳 曰: 君知張耳陳餘何人也 燕將曰: 賢人也 曰: 其志何欲 燕將曰: 欲得其王耳 趙卒笑曰: 君未知兩人所欲也 夫武臣張耳陳餘 杖馬箠下趙數十城 亦各欲南面而王 夫臣之與主 豈可同日道哉 兩人亦欲分趙而王 時未可耳 今兩人名爲求王 實欲燕煞之 此兩人分趙而王 夫以一趙尙易燕 況以兩王 右提左挈 而責直義煞王 滅燕易矣 燕以爲然 迺歸趙王

東觀漢記曰: 隗囂旣立 使聘平陵方望爲軍師 望至 說囂曰: 足下欲承天順民 輔漢而起 今立者乃在南陽 王莽尙據長安 雖欲以漢爲名 其實無所受命 將何以見信於衆 宜急立高廟 稱臣奉祠 所謂神道設敎 求助民神者也 囂從其言 又曰: 隗囂將王元說囂曰: 昔更始西都 四方響應 天下喁喁 謂之太平 一旦壞敗 今南有子陽 北有文伯 江湖海岱 王公十數 而欲牽儒生之說 棄千乘之基 計之不可者也 今天水見富 士馬最强 北取西河 東收三輔 案秦舊跡 表裏山河 元請以一丸泥 爲大王東封函谷關 此萬世一時也 若計不及此 且畜養士馬 據隘自守 曠日持久 以待四方之變 圖王不成 其弊猶足以霸 囂然其計

又曰: 功曹李熊 說公孫述曰: 蜀地沃野千里 土壤膏腴 果實所生 無穀而飽 戰士不下百萬 見利則出兵而略地 無利則堅守而力農 東下漢水 以窺秦地 南順江流 以震荊楊 所謂用天因地 成功之資 今名號未定 志士狐疑 宜卽大位 使遠人有所依歸 述遂自立爲天子

又曰: 鄧禹聞上安集河北 卽杖策北渡 追及於鄴 禹進曰: 三輔假號 往往群聚 皆庸人崛起 志在財幣 非有忠良明智 深慮遠圖 尊主安民者也 明公雖建蕃輔之功 猶恐無所成立 於今之計 莫如攬延英雄 務悅民心 立高祖之業 救萬民之命 以公慮天下 不足定也 上大悅

范曄後漢書曰: 袁紹奔冀州 董卓購募紹 伍瓊說卓曰: 袁紹不達大體 恐懼出奔 非有他志 今急購之 勢必爲變 袁氏樹恩四世 門生故吏 遍於天下 若收豪傑以聚徒衆 英雄因之而起 則山東非公之有也 不如赦之 必無患矣 卓以爲然

又曰: 曹公軍至新野 傅巽說劉琮曰: 逆順有大體 强弱有定勢 以人臣而拒人主 逆道也 以新造之楚 而御中國 必危也 以劉備而敵曹公 不當也 三者皆短 欲以抗王師之鋒 必凶之道也 願將軍勿疑

漢晉春秋曰: 鍾會陰懷異圖 姜維見而知其心 乃說之曰: 聞君自淮南以來 r無遺策 今復定蜀 威德震世 民高其功 而主畏其謀 欲以此安歸乎 夫韓信不背於漢 擾攘而見疑於旣平 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 卒伏劍而妄死 彼豈闇主愚臣哉 利害使之然也 今公何不法陶朱 汎舟絶跡 全功保身 登峨眉之嶺 而從赤松遊乎 會曰: 爲全之道 或未盡於此也 維曰: 其他則君智力所能盡 無煩老夫矣

齊魯仲連與燕將書曰: 吾聞之 智者不背時而棄利 勇士不怯死而滅名 忠臣不先身而後君 忠廢名滅 後世無稱 非智也 且吾聞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 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 昔管仲射桓公 中其鉤 簒也 傅公子糾而不死 怯也 束縛桎梏 辱也 三行者 鄕里不通 世主弗臣 使管仲終窘抑而不見 窮年沒壽 不免爲辱人 然而管仲幷三行之過 據齊國之政 一匡天下 九合諸侯 使爲五伯首 名高天下 光昭鄰國 曹沫爲魯君將 三戰而喪地千里 使曹沫計不顧後 卽不免爲敗軍禽將 非勇也 功廢名滅 後世無稱 非智也 去三北之恥 以一劍之任 劫桓公於壇上 顔色不變 而辭氣不悖 三戰之所喪 一朝反之 天下振動 名傳後世 若此二公者 非不能行小節 死小恥也 以爲煞身絶世 功名不立 非智也 故業與三王爭流 名與天壤相弊也 公其圖之

漢司馬相如諭難蜀父老書曰: 漢興七十有八載 德茂存乎六世 威武紛紜 湛恩汪濊 群生沾濡 洋溢乎方外 於是乃命使西征 隨流而攘 風之所被 不披靡 結軌還轅 東嚮將報 至于蜀都 耆老大夫搢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 儼然造焉 辭畢進曰: 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 其義羈縻勿絶而已 今罷三郡之士 通夜郎之塗 三年於茲 而功不竟 今又接之以西夷 百姓力屈 恐不能卒業 此亦使者之累也 使者曰: 世必有非常之人 然後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 然後有非常之功 非常者 固常人之所異也 且夫賢君之踐位也 必將崇論宏議 創業垂統 爲萬世規 是以六合之內 八方之外 懷生之倫 靡有不浸潤於澤者 賢君恥之 而夷狄殊俗之國 遼絶異黨之域 舟車不通 人跡罕至 君臣易位 尊卑失序 號泣內嚮而怨曰: 蓋聞中國有至仁焉 擧踵思慕 若枯旱之望雨 故乃關沫若 徼■■柯 鏤靈山 梁孫原 創道德之塗 垂仁義之統 以偃甲兵於此 而息討伐於彼 遐邇一體 中外禔福 不亦康乎 方將增太山之封 鳴和鸞 揚樂頌 上減五 下登三 觀者未睹旨 聽者未聞音 猶鷦鵬已翔乎寥廓之宇 而羅者猶視乎藪澤 於是諸大夫喟然稱曰: 允哉漢德 此固鄙人之所願聞也

後漢朱浮與彭寵書曰: 朝廷之於伯通 恩亦厚矣 委以大郡 任以威武 事有柱石之寄 情同子孫之親 匹夫媵母 尙能致命一餐 豈有身帶三綬 職典大邦 而不顧恩義 生心外叛者乎 伯通與吏民語 何以爲顔 行步拜起 何以爲容 坐臥念之 何以爲心 引鏡闚影 何施眉目 惜乎棄休令之嘉名 造鴟梟之逆謀 捐傳世之慶祚 招破敗之重災 生爲世笑 死爲愚鬼 不亦哀乎 伯通自伐 以爲功高天下 往時遼東有豕 生子白頭 異而獻之 行至河東 見群豕皆白 懷慚而還 若以子之功 論於朝廷 則爲遼東豕也

後漢馮衍說曰: 皇帝聖德靈威 龍興鳳擧 率宛葉之效 摧九虎之軍 雷震四海 席卷天下 攘除禍亂 繼高祖之休烈 修文武之絶業 社稷復存 炎精更輝 德冠往初 功無與二 天下因以去亡新 就聖漢 故易以樹恩布德 易於周洽 其猶順驚風而蜚鴻毛 然而諸將鹵掠 至乎逆倫絶理 殺人父子 妻人婦女 燔其室屋 殄盡其財産 冤結失望 無所歸命 今大將軍以明淑之德 秉大使之權 統三軍之政 存撫幷州之民 惠愛之誠 加乎百姓 高世之聲 聞乎群士 故其延頸擧踵而望者 非特二後漢書五十八馮衍傳作一 人也 且大將軍之事 豈得在於珪璧束脩而已哉 將定國家之大業 成天地之元功也 昔周宣中興之主 齊桓霸强之君耳 猶有申伯邵虎 夷吾申衍傳作吉 甫 安其疆宇 況乎萬里之漢 明帝復興 而大將軍爲之梁棟 此誠不可以忽也 且衍聞之 兵久卽力屈 民愁卽變生 今邯鄲之賊未滅 眞定之際復擾 兵革雲朔 衍傳作翔 百姓震駭 奈何自怠 不爲深憂乎

魏阮瑀爲魏武與孫權書曰: 每覽古今所由改趣 因緣侵辱 用成大變 若韓信傷心於失楚 彭寵積望於無異 盧綰嫌畏於已隙 英布憂迫於情漏 此事之緣也 孤與將軍 恩如骨肉 而忍絶王命 明棄碩交 不能遠度孤心 近慮事勢 遂齎見薄之決計 秉翻然之成議 常思除棄小事 更申前好 二族俱榮 祚流後嗣 高帝設爵以延田橫 世祖指河而誓朱鮪 君之負累 豈如二子 是以至情 願聞德音 智者之慮 慮於未形 達者所規 規於未兆 是故子胥知姑蘇之有麋鹿 輔果識智伯之爲趙禽 穆生謝病以免楚難 鄒陽北遊 不同吳禍 此四士者 豈聖人哉 徒通變思深 以微知著耳 若能內取子布 外擊劉備 以效赤心 用復前好者 則江表之任 長以相付 高位重爵 坦然可觀

晉孫楚爲石苞與孫皓書曰: 吳之先主 起自荊州 遭時擾攘 播潛江表 劉備震懼 ■■跡巴岷 遂依丘陵積石之固 三江五湖 浩汗無涯 假氣遊魂 迄于四紀 二邦合從 東西唱和 卒相扇動 拒捍中國 自謂三分鼎足之勢 可與泰山共相終始 晉王輔相帝室 文武桓桓 獨見之鑒 與衆絶慮 主上欽明 委以萬機 長轡遠御 妙略潛授 偏師同心 上下用力 威稜奮伐 深入其阻 幷敵一向 奮其膽氣 小戰江界 成都自潰 曜兵劍閣 而姜維面縛 開地五千 裂郡三十 師不踰時 梁益肅淸 使竊號之雄 稽顙絳球琳重錦 充於府庫 夫虢滅虞亡 韓幷魏徙 此皆前鑒之驗 後事之師也 方今百寮濟濟 俊乂盈朝 虎臣武將 折衝萬里 國富兵强 六軍精練 思復翰飛 飮馬南海 自頃國家整治器械 修造舟楫 簡習水戰 伐樹北山 則太行木盡 濬決河洛 則百川流通 樓船萬艘 千里相望 自刳木以來 舟車之用 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 驍勇百萬 畜力待時 役不再擧 今日之謂也

晉劉琨與石勒書曰: 將軍誕稟雄姿 勇略自然 大呼於紛擾之中 奮臂於駭亂之際 發跡河朔 席卷兗豫 飮馬江沔 折衝淮漢 自古名將 未足爲喩 所以攻城而不有其民 略地而不有其士 聚徒百萬 而莫爲己用 翕爾雲合 忽復星散 周流天下 而無容足之地 百戰百勝 而無尺寸之功 將軍豈知然乎 存亡決在得主 成敗要在所附 得主則爲義兵 附逆則爲賊衆 義兵雖敗 而功業必成 賊衆雖剋 而終殄滅者也 赤眉盛於東海 黃巾連帶三州 張昌李辰 僭逆荊豫 或擁衆百萬 橫逸宇內 所以一旦敗亡 正以兵出無名 聚而爲亂 劉聰父子 戎狄凡才 乘釁肆毒 寇虐人神 煞父害弟 偸竊位號 自古及今 豈有聰比而可以王天下者乎 見將軍明鑒灼然 所宜懸了者也 況附聰之弊 漸以彰著 資財不爲己用 名位不可得守 有若晨霜秋露 雰霧之氣 雖朝凝而夕消 蹔見而尋沒也 今將軍附賊 而望爲民主 不亦難乎

晉桓玄與劉牢之書曰: 今君戰敗則傾宗 戰勝則覆族 以是安歸乎 孰若翻然改圖 唯理是宅 保其富貴 全其勳業 則身與金石等固 名與天壤俱窮 孰與頭足異處 身名俱滅 爲天下笑哉 夫明者見於無形 愚夫安於所■■ 二者成敗 惟君圖之

宋謝莊爲朝臣與雍州刺史袁顗書曰: 夫夷險相因 興革逮數 或殷憂而啓聖明 此旣著於聞見 天道輔順 謳歌有奉 高祖之孫 文皇之子 德洞九幽 功貫二曜 匡拯家國 提敏蒼生 若不南面子民 將使神器何主 當誓衆奮戈 剪此朝食 若自延過聽 迷塗未遠 聖上臨物以仁 接下以愛 豈直雍齒先封 乃當射鉤見相矣

梁簡文帝與魏東荊州刺史李志書曰: 卿門世英葉 中州舊族 自金天失馭 帝鼎南遷 衣冠播越 不及俱邁 豈可屈志羶戎 久淪胡壤 今皇師外埽 天鉞四臨 海蕩電飛 雲蒸雨合 所摧所剋 是卿之具聞也 且僞國沸騰 四方幅裂 主虐臣奸 牝雞亂政 若能早識事機 翻歸有道 豈直圖形長樂 刻像鍾鼎 時事易差 相思勉勵 但明月闇投 昔人爲誡 鄰蕃贈藥 有可虛懷 密驛輕郵 側望歸簡

梁邵陵王蕭綸與元帝書曰: 先朝聖德治天下 九親維睦 四表無怨 誠爲國政 實亦家風 弟弘識遠鑒 無俟傍說 事重情切 不能黙已 勞兵損義 虧失多矣 可謂呑冰療寒 揚湯止沸 侯景所以未敢窺兵江外 正爲蕃屛盤固 宗鎭强密 若自相魚肉 是謂代景行師 昔廉藺二虎 且猶不鬥 況弟與湘雍 方須協力 惟親惟急 萬倍於斯 同怨同恥 尤甚昔事 豈得各恣目前 不思久遠 安臥積薪 日待焚熾 狂夫尙猶阻之 智者反致其惑 所冀聽識 一聞斯悟

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曰: 將軍勇冠三軍 才爲世出 棄燕雀之小志 慕鴻鶴以高翔 昔因機變化 遭遇明主 立功展事 開國稱孤 朱輪華轂 擁旄萬里 何其壯也 如何一旦爲奔亡之虜 聞鳴鏑而股慄 對穹廬以屈膝 又何劣耶 暮春三月 江南草長 雜花生樹 群鸚亂飛 見故國之旗鼓 感平生於疇昔 撫弦登陴 豈不愴恨 所以廉公之思趙將 吳子之泣西河 人之情也 將軍獨無情哉

 

 

인용

목차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