천지(天地) 第十二
1
天地雖大, 其化均也; 萬物雖多, 其治一也; 人卒雖衆, 其主君也. 君原於德而成於天. 故曰: 玄古之君天下, 無爲也, 天德而已矣. 以道觀言而天下之君正; 以道觀分而君臣之義明; 以道觀能而天下之官治; 以道泛觀而萬物之應備. 故通於天地者, 德也; 行於萬物者, 道也; 上治人者, 事也; 能有所藝者, 技也. 技兼於事, 事兼於義, 義兼於德, 德兼於道, 道兼於天. 故曰: 古之畜天下者, 無欲而天下足, 無爲而萬物化, 淵靜而百姓定. 『記』曰: “通於一而萬事畢, 無心得而鬼神服.”
2
夫子曰: “夫道, 覆載萬物者也, 洋洋乎大哉! 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無爲爲之之謂天, 無爲言之之謂德, 愛人利物之謂仁, 不同同之之謂大, 行不崖異之謂寬, 有萬不同之謂富. 故執德之謂紀, 德成之謂立, 循於道之謂備, 不以物挫志之謂完. 君子明於此十者, 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 沛乎其爲萬物逝也. 若然者, 藏金於山, 藏珠於淵; 不利貨財, 不近貴富; 不樂壽, 不哀夭; 不榮通, 不丑窮. 不拘一世之利以爲己私分, 不以王天下爲己處顯. 顯則明. 萬物一府, 死生同狀.”
3
夫子曰: “夫道, 淵乎其居也, 漻乎其淸也. 金石不得無以鳴. 故金石有聲, 不考不鳴. 萬物孰能定之! 夫王德之人, 素逝而恥通於事, 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 故其德廣. 其心之出, 有物釆之. 故形非道不生, 生非德不明. 存形窮生, 立德明道, 非王德者邪! 蕩蕩乎! 忽然出, 勃然動, 而萬物從之乎! 此謂王德之人. 視乎冥冥, 聽乎無聲. 冥冥之中, 獨見曉焉; 無聲之中, 獨聞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 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故其與萬物接也, 至無而供其求, 時騁而要其宿, 大小·長短·修遠.”
4
黃帝游乎赤水之北, 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 還歸, 遺其玄珠. 使知索之而不得, 使離朱索之而不得, 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 乃使象罔, 象罔得之. 黃帝曰: “異哉, 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5
堯之師曰許由, 許由之師曰齧缺, 齧缺之師曰王倪, 王倪之師曰被衣. 堯問於許由曰: “齧缺可以配天乎? 吾藉王倪以要之.” 許由曰: “殆哉, 圾乎天下! 齧缺之爲人也, 聰明睿知, 給數以敏, 其性過人, 而又乃以人受天. 彼審乎禁過, 而不知過之所由生. 與之配天乎? 彼且乘人而無天. 方且本身而異形, 方且尊知而火馳, 方且爲緖使, 方且爲物絯, 方且四顧而物應, 方且應衆宜, 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恆. 夫何足以配天乎! 雖然, 有族有祖, 可以爲衆父而不可以爲衆父父. 治, 亂之率也, 北面之禍也, 南面之賊也.”
6
堯觀乎華, 華封人曰: “嘻, 聖人! 請祝聖人, 使聖人壽.” 堯曰: “辭.” “使聖人富.” 堯曰: “辭.” “使聖人多男子.” 堯曰: “辭.” 封人曰: “壽, 富, 多男子, 人之所欲也. 女獨不欲, 何耶?” 堯曰: “多男子則多懼, 富則多事, 壽則多辱. 是三者, 非所以養德也, 故辭.” 封人曰: “始也我以女爲聖人邪, 今然君子也. 天生萬民, 必授之職. 多男子而授之職, 則何懼之有? 富而使人分之, 則何事之有? 夫聖人, 鶉居而彀食, 鳥行而無彰. 天下有道, 則與物皆昌; 天下無道, 則修德就閑. 千歲厭世, 去而上仙, 乘彼白雲, 至於帝鄕. 三患莫至, 身常無殃, 則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 堯隨之曰: “請問.” 封人曰: “退已!”
7
堯治天下, 伯成子高立爲諸侯. 堯授舜, 舜授禹, 伯成子高辭爲諸侯而耕. 禹往見之, 則耕在野. 禹趨就下風, 立而問焉, 曰: “昔堯治天下, 吾子立爲諸侯. 堯授舜, 舜授予, 而吾子辭爲諸侯而耕. 敢問其故何也?” 子高曰: “昔者堯治天下, 不賞而民勸, 不罰而民畏. 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 德自此衰, 刑自此立, 後世之亂自此始矣! 夫子闔行耶? 無落吾事!” 把把乎耕而不顧.
8
泰初有無, 無有無名. 一之所起, 有一而未形. 物得以生謂之德; 未形者有分, 且然無間謂之命; 留動而生物, 物成生理謂之形; 形體保神, 各有儀則謂之性; 性修反德, 德至同於初. 同乃虛, 虛乃大. 合喙鳴. 喙鳴合, 與天地爲合. 其合緡緡, 若愚若昏, 是謂玄德, 同乎大順.
9
夫子問於老聃曰: “有人治道若相放, 可不可, 然不然. 辯者有言曰: ‘離堅白, 若縣寓.’ 若是則可謂聖人乎?” 老聃曰: “是胥易技系, 勞形怵心者也. 執留之狗成思, 猿狙之便自山林來. 丘, 予告若, 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 凡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衆; 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 其動止也, 其死生也, 其廢起也, 此又非其所以也. 有治在人. 忘乎物, 忘乎天, 其名爲忘己. 忘己之人, 是之謂入於天.”
10
蔣閭葂見季徹曰: “魯君謂葂也曰: ‘請受敎.’ 辭不獲命. 旣已告矣, 未知中否. 請嘗薦之. 吾謂魯君曰: ‘必服恭儉, 拔出公忠之屬而無阿私, 民孰敢不輯!’” 季徹局局然笑曰: “若夫子之言, 於帝王之德, 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軼, 則必不勝任矣! 且若是, 則其自爲處危, 其觀台多物, 將往投迹者衆.” 蔣閭葂覤覤然驚曰: “葂也汒若於夫子之所言矣! 雖然, 願先生之言其風也.” 季徹曰: “大聖之治天下也, 搖蕩民心, 使之成敎易俗, 擧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 若性之自爲, 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若然者, 豈兄堯·舜之敎民溟涬然弟之哉? 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11
子貢南游於楚, 反於晉, 過漢陰, 見一丈人方將爲圃畦, 鑿隧而入井, 抱甕而出灌, 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曰: “有械於此, 一日浸百畦, 用力甚寡而見功多, 夫子不欲乎?” 爲圃者仰而視之曰: “奈何?” 曰: “鑿木爲機, 後重前輕, 挈水若抽, 數如泆湯, 其名爲槹.” 爲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 “吾聞之吾師,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 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 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 道之所不載也. 吾非不知, 羞而不爲也.” 子貢瞞然慚, 俯而不對. 有間, 爲圃者曰: “子奚爲者耶? 曰: “孔丘之徒也.” 爲圃者曰: “子非夫博學以擬聖, 於於以蓋衆, 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 汝方將忘汝神氣, 墮汝形骸, 而庶幾乎! 而身之不能治, 而何暇治天下乎! 子往矣, 無乏吾事.” 子貢卑陬失色, 頊頊然不自得, 行三十里而後愈. 其弟子曰: “向之人何爲者耶? 夫子何故見之變容失色, 終日不自反耶?” 曰: “始吾以爲天下一人耳, 不知復有夫人也. 吾聞之夫子: 事求可, 功求成, 用力少, 見功多者, 聖人之道. 今徒不然. 執道者德全, 德全者形全, 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 聖人之道也. 托生與民幷行而不知其所之, 汒乎淳備哉! 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 若夫人者, 非其志不之, 非其心不爲. 雖以天下譽之, 得其所謂, 謷然不顧; 以天下非之, 失其所謂, 儻然不受. 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 是謂全德之人哉! 我之謂風波之民.” 反於魯, 以告孔子. 孔子曰: “彼假修渾沌氏之術者也. 識其一, 不識其二; 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入素, 無爲復朴, 體性抱神, 以游世俗之間者, 汝將固驚耶? 且渾沌氏之術, 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12
諄芒將東之大壑, 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 苑風曰: “子將奚之?” 曰: “將之大壑.” 曰: “奚爲焉?” 曰: “夫大壑之爲物也, 注焉而不滿, 酌焉而不竭. 吾將游焉!” 苑風曰: “夫子無意於橫目之民乎? 願聞聖治.” 諄芒曰: “聖治乎? 官施而不失其宜, 拔擧而不失其能, 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爲, 行言自爲而天下化. 手撓顧指, 四方之民莫不俱至, 此之謂聖治.” “願聞德人.” 曰: “德人者, 居無思, 行無慮, 不藏是非美惡. 四海之內共利之之謂悅, 共給之之謂安. 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 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財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來, 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 此謂德人之容.” “願聞神人.” 曰: “上神乘光, 與形滅亡, 是謂照曠. 致命盡情, 天地樂而萬事銷亡, 萬物復情, 此之謂混溟.”
13
門無鬼與赤張滿稽觀於武王之師, 赤張滿稽曰: “不及有虞氏乎! 故離此患也.” 門無鬼曰: “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耶? 其亂而後治之與?” 赤張滿稽曰: “天下均治之爲願, 而何計以有虞氏爲! 有虞氏之藥瘍也, 禿而施髢, 病而求醫. 孝子操藥以修慈父, 其色燋然, 聖人羞之. 至德之世, 不尙賢, 不使能, 上如標枝, 民如野鹿. 端正而不知以爲義, 相愛而不知以爲仁, 實而不知以爲忠, 當而不知以爲信, 蠢動而相使不以爲賜. 是故行而無迹, 事而無傳.
14
孝子不諛其親, 忠臣不諂其君, 臣·子之盛也. 親之所言而然, 所行而善, 則世俗謂之不肖子; 君之所言而然, 所行而善, 則世俗謂之不肖臣. 而未知此其必然耶? 世俗之所謂然而然之, 所謂善而善之, 則不謂之道諛之人也! 然則俗故嚴於親而尊於君耶? 謂己道人, 則勃然作色; 謂己諛人, 則怫然作色. 而終身道人也, 終身諛人也, 合譬飾辭聚衆也, 是終始本末不相坐. 垂衣裳, 設釆色, 動容貌, 以媚一世, 而不自謂道諛; 與夫人之爲徒, 通是非, 而不自謂衆人也, 愚之至也. 知其愚者, 非大愚也; 知其惑者, 非不惑也. 大惑者, 終身不解; 大愚者, 終身不靈. 三人行而一人惑, 所適者, 猶可致也, 惑者少也; 二人惑則勞而不至, 惑者勝也. 而今也以天下惑, 予雖有祈向, 不可得也. 不亦悲乎! 大聲不入於里耳, 折楊·皇荂, 則嗑然而笑. 是故高言不止於衆人之心; 至言不出, 俗言勝也. 以二缶鍾惑, 而所適不得矣. 而今也以天下惑, 予雖有祈向, 其庸可得邪! 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 又一惑也! 故莫若釋之而不推. 不推, 誰其比憂! 厲之人, 夜半生其子, 遽取火而視之, 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15
百年之木, 破爲犠尊, 靑黃而文之, 其斷在溝中. 比犠尊於溝中之斷, 則美惡有間矣, 其於失性一也. 跖與曾·史, 行義有間矣, 然其失性均也. 且夫失性有五: 一曰五色亂目, 使目不明; 二曰五聲亂耳, 使耳不聰; 三曰五臭熏鼻, 困惾中顙; 四曰五味濁口, 使口厲爽; 五曰趣舍滑心, 使性飛揚. 此五者, 皆生之害也. 而楊·墨乃始離跂自以爲得, 非吾所謂得也. 夫得者困, 可以爲得乎? 則鳩鴞之在於籠也, 亦可以爲得矣. 且夫趣舍聲色以柴其內, 皮弁鷸冠縉笏紳修以約其外. 內支盈於柴柵, 外重纆繳晥晥然在纆繳之中, 而自以爲得, 則是罪人交臂曆指而虎豹在於囊檻, 亦可以爲得矣!
'고전 > 장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장자 천도 - 5. (0) | 2020.08.05 |
---|---|
장자 천도 - 2. (0) | 2020.08.05 |
장자, 외물 - 2. 지금 당장 죽을 지경인데 먼 훗날의 희망만 말하네 (0) | 2020.08.04 |
장자 외물 - 전문 (0) | 2020.08.04 |
장자 외물 - 9. (0) | 20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