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삼국사기, 잡지 - 악(樂) 본문

역사&절기/삼국사기

삼국사기, 잡지 - 악(樂)

건방진방랑자 2021. 8. 4. 03:51
728x90
반응형

()

 

樂 新羅樂 三竹三絃拍板 大鼓歌舞 舞二人 放角頭 紫大袖 公鍍金腰帶 烏皮靴 三絃 一玄琴 二加耶琴 三琵琶 三竹 一大二中三小.

玄琴 象中國樂部琴而爲之 按琴操曰 伏作琴以修身理性 反其天眞也 又曰 琴長三尺六寸六分 象三百六十六日 廣六寸 象六合 文上曰池(池者水也 言其平) 下曰濱(濱者服也) 前廣後狹 象尊卑也 上圓下方 法天地也 五絃象五行 大絃爲君 小絃爲臣 文王武王加二絃 又風俗通曰 琴長四尺五寸者 法四時五行 七絃法七星 玄琴之作也 新羅古記云 初晉人以七絃琴送高句麗 麗人雖知其爲樂器 而不知其聲音反鼓之之法 購國人能識其音而鼓之者 厚賞 時第二相王山岳存其本樣 頗改易其法制而造之 兼製一百餘曲以奏之 於時玄鶴來舞 遂名玄鶴琴 後但云玄琴 羅人沙찬공永子玉寶高 入地理山雲上院 學琴五十年 自製新調三十曲 傳之續命得 得傳之貴金先生 先生亦入地理山不出 羅王恐琴道斷絶 謂伊允興方便傳得其音 遂委南原公事 允興到官 簡聰明少年二人 曰安長淸 長 使詣山中傳學 先生敎之 而其隱微不以傳 允興與婦偕進曰 吾王遣我南原者 無他 欲傳先生之技 于今三年矣 先生有所秘而不傳 吾無以復命 允興捧酒 其婦執盞膝行 致禮盡誠 然後傳其所秘飄風等三曲 安長傳其子克相克宗 克宗制七曲 克宗之後 以琴自業者非一二 所製音曲有二調 二平調 二羽調 共一百八十七曲 其餘聲遺曲 流傳可記者無幾 餘悉散逸 不得具載.

玉寶高所製三十曲 上院曲一 中院曲一 下院曲一 南海曲二 倚曲一 老人曲七 竹庵曲二 玄合曲一 春朝曲一 秋夕曲一 五沙息曲一 鴛鴦曲一 遠岵曲六 比目曲一 入實相曲一 幽谷淸聲曲一 降天聲曲一 克宗所製七曲 今亡.

加耶琴 亦法中國樂部箏而爲之 風俗通曰 箏秦聲也 釋名曰 箏施絃高 箏箏然 幷梁二州箏形如瑟 傅玄曰 上圓 象天 下平 象地 中空 准六合絃柱 擬十二月 斯乃仁智之器 阮瑀曰 箏長六尺 以應律數 絃有十二 象四時 柱高三守 象三才 加耶琴雖與箏制度小異 而大槪似之 羅古記云 加耶國嘉實王見唐之樂器而造之 王以謂諸國方言各異聲音 豈可一哉 乃命樂師省熱縣人于勒造十二曲 後于勒以其國將亂 樂器投新羅眞興王 王受之安置國原 乃遣大奈麻注知階古 大舍萬德傳其業 三人旣傳十一曲 相謂曰 此繁且淫 不可以爲雅正 遂約爲五曲 于勒始聞焉而怒 及聽其五種之音 流淚歎曰 樂而不流 哀而不悲 可謂正也爾 其奏之王前 王聞之大悅 諫臣獻議 加耶亡國之音 不足取也 王曰 加耶王淫亂自滅 樂何罪乎 蓋聖人制樂 緣人情以爲樽節 國之理亂不由音調 遂行之以爲大樂 加耶琴有二調 一河臨調 二竹調 共一百八十五曲.

于勒所製十二曲 一曰下加羅都 二曰上加羅都 三曰寶伎 四曰達已 五曰思勿 六曰勿慧 七曰下奇物 八曰師子伎 九曰居烈 十曰沙八兮 十一曰爾十二曰上奇物 泥文所製三曲 一曰烏 二曰鼠 三曰鵡.(字未詳)

琵琶 風俗通曰 近代樂家所作 不知所起 長三尺五寸 法天人與五行 四絃象四時也 釋名曰 琵琶本胡中馬上所鼓 推手前曰琵 引手却曰琶 因以爲名 鄕琵琶與唐制度大同而少異 亦始於新羅 但不知何人所造 其音有三調 一宮調 二七賢調 三鳳皇調 共二百一十二曲.

三竹 亦模倣唐笛而爲之者也 風俗通曰 笛漢武帝時丘仲所作也 又安宋玉有笛賦 玉在漢前 恐此說非也 馬融云 近代雙笛從羌起 又笛滌也 所以滌 邪穢而納之於雅正也 長一尺 四十七孔 鄕三竹 此亦起於新羅 不知何人所作 古記云 神女(女 當作文 見遺事)王時 東海中忽有一小山 形如龜頭 其上有一竿竹 晝分爲二 夜合爲一 王使斫之作笛 名萬波息 雖有此說 怪不可信 三竹笛有七調 一平調 二黃鐘調 三二雅調 四越調 五船涉調 六出調 七俊調 大三百二十四曲 中二百四十五曲 小二百九十八曲.

會樂及辛熱樂 儒理王時作也 突阿樂 脫解王時作也 枝兒樂 婆娑王時作也 思內(一作詩惱)樂 奈解王時作也 舞 奈密王時作也 憂息樂訥祇王時作也 樂 慈悲王時人百結先生作也 竿引 智大路王時人川上郁皆子作也 美知樂 法興王時作也 徒領歌 眞興王時作也 捺絃引 眞平王時人淡水作也 思內奇物樂 原郞徒作也 內知 日上郡樂也 白實 押梁郡樂也 德思內 河西郡樂也 石南思內 道同伐郡樂也 祀中 北郡樂也 此皆鄕人喜樂之所由作也 而聲器之數 歌舞之容 不傳於後世 但古記云 政明王九年 幸新村 設奏樂 舞 監六人 尺二人 舞尺一人 下辛熱舞 監四人 琴尺一人 舞尺二人 歌尺三人 思內舞 監三人 琴尺一人 舞尺二人 歌尺二人 韓岐舞 監三人 琴尺一人 舞尺二人 上辛熱舞 監三人 琴尺一人 舞尺二人 歌尺二人 小京舞 監三人 琴尺一人 舞尺一人 歌尺三人 美知舞 監四人 琴尺一人 舞尺二人 哀莊王八年 奏樂 始奏思內琴 舞尺四人靑衣 琴尺一人赤衣 歌尺五人彩衣 繡扇竝金縷帶 次奏琴舞 舞尺赤衣 琴尺靑衣 如此而己 則不可言其詳也 羅時樂工皆謂之尺 崔致遠詩 有鄕樂雜詠五首 今錄于此 金丸 廻身掉臂弄金丸 月轉星浮滿眼看 縱有宜僚那勝此 定知鯨海息波瀾 月顚 肩高項縮髮崔嵬 攘臂群儒鬪酒盃 聽得歌聲人盡笑 夜頭旗幟曉頭催 大面 黃金面色是其人 手抱珠鞭役鬼神 疾步徐呈雅舞 宛如丹鳳舞堯春 束毒 蓬頭藍面異人間 押隊來庭學舞鸞 打鼓冬冬風瑟瑟 南奔北躍也無端 猊 遠涉流沙萬里來 毛衣破盡着塵埃 搖頭掉尾馴仁德 (當 作雄)氣寧同百獸才. 高句麗樂 通典云 樂工人紫羅帽 飾以鳥羽 黃大袖 紫羅帶 大口袴 赤皮五色緇繩 舞者四人 椎於後 以降抹額 飾以金二人黃裙赤黃袴 二人赤黃裙袴 極長其烏皮雙雙倂立而舞 樂用箏一 箏一 臥篠一 竪篠一 琵琶一 五絃一 義笛一 笙一 橫笛一 簫一 小필률一 大필률一 桃皮필률一 腰鼓一 齊鼓一 擔鼓一 唄一 大唐武太后時尙二十五曲 今唯能習一曲 衣服亦衰敗 失其本風 冊府元龜云 樂有五絃琴 箏ㆍ필률ㆍ橫吹鼓之屬 吹蘆以和曲.

百濟樂 通典云 百濟樂 中宗之代工人死散 開元中岐王範爲太常卿 復奏置之 是以音伎多闕 舞者二人 紫大章甫冠 皮服 樂之存者 箏桃皮필률ㆍ공篠 樂器之屬多同於內地 北史云 有鼓角ㆍ공竿ㆍ지ㆍ笛之樂.

 

 

인용

목차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