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이황 - 유소백산록遊小白山錄 본문

산문놀이터/조선

이황 - 유소백산록遊小白山錄

건방진방랑자 2019. 5. 21. 21:19
728x90
반응형

遊小白山錄

余自少往來榮豐間 其於小白 擧頭可望 投足可至 而倀倀然惟夢想神馳者 四十年于玆矣 去年冬 握符來豐 爲白雲洞主 私竊喜幸 以謂宿願可償 而冬春以來 嘗以事至白雲洞 輒不得窺山門而返者三矣 四月辛酉 宿雨新霽 山光如沐 乃往見諸生於白雲書院 仍留宿 翌日 遂入山 閔上舍筮卿與其子應祺 實從之行 緣竹溪而上十餘里 洞府幽邃 林壑窈窕 時聞水石淙激 響振崖谷之間 行渡安干橋 至草庵 庵在圓寂峯之東 月明峯之西 支峯之自兩峯來者 相抱于庵前爲山門 庵西有石高峙 其下淸流激湍 迤爲渟泓 上平可坐 南望山門 俯聽潺湲 眞絶致也 周景遊名之曰白雲臺 余謂旣有白雲洞 白雲庵 玆名不其混乎 不若改白爲靑之爲善也 山人宗粹聞余來 自妙峯庵來見于此 因與筮卿酌數巡臺上 筮卿患瘧將還 余雖抱羸疾 必欲登覽 諸僧相與謀曰 非肩輿不可 昔者 周太守已有故事 余笑而肯之 須臾告輿辦 制簡而用便 遂與筮卿別 乘馬而行 應祺及宗粹諸僧 或導或隨 至胎峯之西 越一澗 始舍馬步行 脚殆則乘肩輿 所以更休其力 自是至出山 率用是策 實遊山之妙法 濟勝之良具也 作詩一篇記所見 是日 歷哲庵 明鏡 宿于石崙寺 哲庵最爲瀟灑 淸泉出庵後巖底 分派庵東西 味極甘洌 眼界殊高曠 石崙寺北 巖石甚奇 如巨鳥昂頭欲擧然 故舊名鳳頭巖 其西有石特立 梯而後可昇 景遊呼爲光風臺者也 寺中刻石爲佛像 僧言其靈異 不足信也 越明日癸亥 步上中白雲庵 有僧忘其名 構此庵 坐禪其中 頗通禪理 一朝去入五臺山 今無僧 牕前古井宛然 庭下碧草蕭然而已 自庵以後 路益峻截 直上若懸 極力躋攀而後至山頂 乃乘肩輿 循山脊而東數里許 得石廩峯 峯頭結草爲幕 其前有結棚 捕鷹者所爲 可念其苦也 峯之東數里 有紫蓋峯 又其東數里 有峯崛起而干霄者 卽國望峯也 如遇天晴日曒 則可望龍門山 以及國都 而是日也山嵐海靄 鴻洞迷茫 雖龍門亦不得望焉 惟西南雲際 月嶽隱映而已 顧瞻其東則浮雲積翠 萬疊千重 可以髣像而不詳其眞面目者 太白也 淸涼也 文殊也 鳳凰也 其南則乍隱乍見 縹緲於雲天者 鶴駕 公山等諸山也 其北則韜形匿跡 杳然於一方者 五臺 雉岳等諸岳也 水之可望者尤鮮 竹溪之下流 爲龜臺之川 漢江之上游 爲島潭之曲 如是而止耳 宗粹曰 登望須秋天霜後 或積雨新晴之日 乃佳 周太守阻雨五日 得晴而卽登 故能遠眺 余默領其意 以爲始阻鬱者終得快 余之來也 無一日之阻 烏能得萬里之快哉 雖然 登山妙處 不必在目力所窮之外矣 山上氣甚高寒 烈風衝振不止 木之生也盡東偃 枝幹多樛屈矮禿 四月之晦 林葉始榮 一年所長 不過分寸 昂莊耐苦 皆作力戰之勢 其與生于深林巨壑者大不侔 居移氣 養移體 物之與人 寧有異哉 三峯相距八九里之間 躑躅成林 方盛開 爛熳綽約 如行錦障之中 如醉祝融之宴 可樂也 峯上 引三杯 題詩七章 日已向昃矣 拂衣而起 復由躑躅林中 下至中白雲庵 余謂宗粹曰 始不上霽月臺者 畏脚力之先竭耳 今旣登覽 而猶幸有餘力 曷不往見乎 乃令宗粹先導 緣崖側足而上 則所謂上白雲庵者 久爲灰燼 草沒苔封 而霽月臺當其前矣 地勢孤絶 神魂惕 不能久留也 遂下 是夕 再宿于石崙寺 甲子 余作意尋上伽陁 策杖攀磴 登懽喜峯 峯之西諸峯 林壑尤美 皆昨所未覩也 經數十百步 得石城故址 城中有遺礎廢井 依然尙在 稍西 有石峯峭聳 其上可坐數十人 松杉躑躅 羅生掩翳 遊人未嘗至也 山中人 特以其形似 呼爲山臺巖 余令人剔翳而望之 遠無遁近無遺 山之形勝 盡在於是 而不遇周景遊 名仍往陋 不可以不改 乃改爲紫霞臺 仍呼其城爲赤城 取赤城霞起而建標者義也 臺之北兩峯 東西對峙 其色皓白而無稱謂 余敢名其東曰白鶴 其西曰白蓮 與所謂白雪峯俱稱白 不厭其白之多者 所以揭其實 以副小白之名耳 自是 又穿深越峻 下瞰而得雲泉巖壑之尤勝者 卽上伽陁也 其東偏有東伽陁 宗粹云 希善長老初住此 後普照國師於此坐禪修道 九年不出 自號牧牛子 有詩集 粹曾得之 爲人借去 誦其數句 皆警策 令人有五穀不熟之歎也 其西北 金剛 華嚴二臺仍舊名者 所以識高僧之迹也 其東石峯最奇秀 名之曰宴坐 亦以高僧故也 從上伽陁循澗而下 古木蒼藤 不見天日 往往得泉石甚佳 至中伽陁之口 中伽陁無僧 余不入 行數步 有瀑流數層 奔逬激射 其傍巖石錯列 舊有苦竹叢生 今皆枯死 尙有根莖可見 遂名爲竹巖瀑布 山僧云 非徒此巖竹生 林下撲地叢密 擧一山皆然 往在辛丑之歲 忽齊結實 其年盡枯死 異哉 此理亦不可曉也 行度小澗 乃至金堂 及下伽陁庵 其自中伽陁之上 東入有普濟等庵 下伽陁之傍 有眞空庵 皆以僧病不入 從下伽陁而下 渡澗直上觀音窟止宿 翌日乙丑 下山 山下盤石平鋪 淸泉注其上 鏘鳴汨㶁 兩邊木蓮盛開 余植杖其傍 臨流漱弄 意甚得 僧宗粹擧吟溪流應笑玉腰客 欲洗未洗紅塵蹤之句曰 是何人語也 遂相視一粲 題詩云云而去 傍澗行數里 皆雲林崖壑之勝 至一分蹊處少憩 應祺與宗粹等諸僧 向草庵洞 余取路博達峴而去 至小博達峴 舍肩輿步行 人馬來候于其下矣 乘馬渡澗 行深谷中 踰大博達峴 卽上元峯一支南走之腰脊小低處也 其距上元寺僅數里 力不能登陟而止 下至毗盧殿遺址之下 午憩于澗石上 有頃 許公簡及兒子寯 自郡尋至 愛其淸泉茂樹 坐語移日 名其坐石爲飛流巖 旣乃由郁錦洞而出 至于郡矣 夫以小白爲山 有千巖萬壑之勝 而寺刹所在 人迹所通者 大槩有三洞焉 草庵 石崙 在山之中洞 聖穴 頭陁等寺 在其東洞 三伽陁等庵 在其西洞 遊山者由草庵 石崙而登國望 取道之便 已而力倦興闌則遂返 雖以周景遊之好奇 所歷止其中一洞耳 其爲遊山錄 記述頗詳 其實皆問諸山僧而得之 非目擊也 故其所命名如光風 霽月 白雪 白雲 皆在中一洞 而東西則未之及也 余以衰病 一往而盡一山之勝 固亦難矣 遂置其東 以竢後日之遊 而惟尋西洞焉 凡西洞所得之勝 如白鶴 白蓮 紫霞 宴坐 竹巖之類 輒率意創名而不辭者 亦猶景遊之於中洞所遇之境然耳 余初得景遊遊山錄於白雲院有司金仲文處 及到石崙 則是錄也書于板掛壁矣 余賞其詩文之雄拔 到處披詠 若與紅顔白髮翁 對語相酬唱於其間 賴此發興而得趣者良多 信乎遊山者不可以無錄 而有錄之有益於遊山也 雖然 余之所感者又有焉 景遊之前文士來遊者 山人所稱道 獨湖陰鄭先生及林太守霽光而已 而今求其所紀述 林守則無片言隻字之可尋 而湖陰之詩 僅見於草庵中一絶耳 又求其他 則石崙寺僧 有黃錦溪之詩 明鏡庵壁 有黃愚叟之詩 此外無見焉 噫 嶺南乃士大夫冀北之鄕 榮豐之間 鴻儒碩士相踵而作 彬彬如也 則來遊者古今何限 紀述之可傳者 亦何止於是乎 吾意竹溪諸安 毓秀於玆山之下 名振中原 其必有遊於斯 樂於斯 詠歌於斯者 而山無崖刻 士無口誦 泯乎其不可尋矣 大抵吾東之俗 不喜山林之雅 無好事傳述之人 故其風聲樹立 卓卓如諸安 巨嶽名區 巍巍如此山者 而亦卒無文獻之傳乃如是 他尙何論哉 況山阿寂寥 千載無眞隱 無眞隱 則其無眞賞可知 而脫身簿領 假步山扃如吾輩者 又豈足爲玆山之輕重哉 姑且歷敍所見 錄其所述 後之覽者 其能有感於斯文 亦猶吾之於周景遊乎 嘉靖己酉五月日 栖澗病叟 書于基山之郡齋 -退溪集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