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사기 회남형산열전 - 전문 본문

역사&절기/중국사

사기 회남형산열전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19. 8. 29. 16:13
728x90
반응형

118. 회남형산열전(淮南衡山列傳)

 

1.

淮南厲王長者, 高祖少子也, 其母故趙王張敖美人. 高祖八年, 從東垣過趙, 趙王獻之美人. 厲王母得幸焉, 有身. 趙王敖弗敢內宮, 爲築外宮而舍之. 及貫高等謀反柏人事發覺, 竝逮治王, 盡收捕王母兄弟美人, 繋之河內.

厲王母亦繋, 告吏曰: “得幸上, 有身.” 吏以聞上, 上方怒趙王, 未理厲王母. 厲王母弟趙兼因辟陽侯言呂後, 呂後妒, 弗肯白, 辟陽侯不彊爭.

及厲王母已生厲王, , 卽自殺. 吏奉厲王詣上, 上悔, 令呂後母之, 而葬厲王母眞定. 眞定, 厲王母之家在焉, 父世縣也.

 

 

 

2

高祖十一年([], 淮南王黥布反, 立子長爲淮南王, 王黥布故地, 凡四郡. 上自將兵擊滅布, 厲王遂卽位. 厲王蚤失母, 常附呂後, 孝惠呂後時以故得幸無患害, 而常心怨辟陽侯, 弗敢發.

及孝文帝初卽位, 淮南王自以爲最親, 驕蹇, 數不奉法. 上以親故, 常寛赦之. 三年, 入朝. 甚橫. 從上入苑囿獵, 與上同車, 常謂上大兄”. 厲王有材力, 力能扛鼎, 乃往請辟陽侯.

辟陽侯出見之, 卽自袖鐵椎椎辟陽侯, 令從者魏敬剄之. 厲王乃馳走闕下, 肉袒謝曰: “臣母不當坐趙事, 其時辟陽侯力能得之呂後, 弗爭, 罪一也. 趙王如意子母無罪, 呂後殺之, 辟陽侯弗爭, 罪二也. 呂後王諸呂, 欲以危劉氏, 辟陽侯弗爭, 罪三也. 臣謹爲天下誅賊臣辟陽侯, 報母之仇, 謹伏闕下請罪.”

孝文傷其志, 爲親故, 弗治, 赦厲王. 當是時, 薄太後及太子諸大臣皆憚厲王, 厲王以此歸國益驕恣, 不用漢法, 出入稱警蹕, 稱制, 自爲法令, 擬於天子.

 

 

 

3.

六年, 令男子但等七十人與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謀, 以輂車四十乘反谷口, 令人使閩越匈奴. 事覺, 治之, 使使召淮南王. 淮南王至長安.

丞相臣張倉典客臣馮敬行禦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賀備盜賊中尉臣福昧死言: 淮南王長廢先帝法, 不聽天子詔, 居處無度, 爲黃屋蓋乘輿, 出入擬於天子, 擅爲法令, 不用漢法.

及所置吏, 以其郎中春爲丞相, 聚收漢諸侯人及有罪亡者, 匿與居, 爲治家室, 賜其財物爵祿田宅, 爵或至關內侯, 奉以二千石, 所不當得, 欲以有爲. 大夫但士五開章等七十人與棘蒲侯太子奇謀反, 欲以危宗廟社稷.

 

 

4.

使開章陰告長, 與謀使閩越及匈奴發其兵. 開章之淮南見長, 長數與坐語飮食, 爲家室娶婦, 以二千石俸奉之. 開章使人告但, 已言之王. 春使使報但等. 吏覺知, 使長安尉奇等往捕開章. 長匿不予, 與故中尉蕑忌謀, 殺以閉口.

爲棺槨衣衾, 葬之肥陵邑, 謾吏曰: “不知安在”. 又詳聚土, 樹表其上, : “開章死, 埋此下”. 及長身自賊殺無罪者一人: 令吏論殺無罪者六人: 爲亡命棄市罪詐捕命者以除罪: 擅罪人, 罪人無告劾, 繋治城旦舂以上十四人: 赦免罪人, 死罪十八人, 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 賜人爵關內侯以下九十四人.

前日長病, 陛下憂苦之, 使使者賜書棗脯. 長不欲受賜, 不肯見拜使者. 南海民處廬江界中者反, 淮南吏卒擊之. 陛下以淮南民貧苦, 遣使者賜長帛五千匹, 以賜吏卒勞苦者. 長不欲受賜, 謾言曰: “無勞苦者”.

南海民王織上書獻璧皇帝, 忌擅燔其書, 不以聞. 吏請召治忌, 長不遣, 謾言曰: “忌病”. 春又請長, 願入見, 長怒曰: “女欲離我自附漢”. 長當棄市, 臣請論如法.”

 

 

5.

制曰: “朕不忍致法於王, 其與列侯二千石議.”

臣倉臣敬臣逸臣福臣賀昧死言: 臣謹與列侯吏二千石臣嬰等四十三人議, 皆曰: “長不奉法度, 不聽天子詔, 乃陰聚徒黨及謀反者, 厚養亡命, 欲以有爲”. 臣等議論如法.”

制曰: “朕不忍致法於王, 其赦長死罪, 廢勿王.”

臣倉等昧死言: 長有大死罪, 陛下不忍致法, 幸赦, 廢勿王. 臣請處蜀郡嚴道邛郵, 遣其子母從居, 縣爲築蓋家室, 皆廩食給薪菜鹽豉炊食器席蓐. 臣等昧死請, 請布告天下.”

制曰: “計食長給肉日五斤, 酒二鬪. 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從居. 他可.”

 

 

6.

盡誅所與謀者. 於是乃遣淮南王, 載以輜車, 令縣以次傳. 是時袁盎諫上曰: “上素驕淮南王, 弗爲置嚴傅相, 以故至此. 且淮南王爲人剛, 今暴摧折之. 臣恐卒逢霧露病死. 陛下爲有殺弟之名, 奈何!”

上曰: “吾特苦之耳, 今複之.” 縣傳淮南王者皆不敢發車封. 淮南王乃謂侍者曰: “誰謂乃公勇者? 吾安能勇! 吾以驕故不聞吾過至此. 人生一世閒, 安能邑邑如此!” 乃不食死.

至雍, 雍令發封, 以死聞. 上哭甚悲, 謂袁盎曰: “吾不聽公言, 卒亡淮南王.” 盎曰: “不可奈何, 願陛下自寛.” 上曰: “爲之奈何?” 盎曰: “獨斬丞相禦史以謝天下乃可.” 上卽令丞相禦史逮考諸縣傳送淮南王不發封餽侍者, 皆棄市. 乃以列侯葬淮南王於雍, 守塚三十戸.

 

 

7.

孝文八年, 上憐淮南王, 淮南王有子四人, 皆七八歲, 乃封子安爲阜陵侯, 子勃爲安陽侯, 子賜爲陽周侯, 子良爲東成侯.

孝文十二年, 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 “一尺布, 尙可縫: 一鬪粟, 尙可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上聞之, 乃歎曰: “堯舜放逐骨肉, 周公殺管蔡, 天下稱聖. 何者? 不以私害公. 天下豈以我爲貪淮南王地邪?” 乃徙城陽王王淮南故地, 而追尊謚淮南王爲厲王, 置園複如諸侯儀.

 

 

 

8.

孝文十六年, 徙淮南王喜複故城陽. 上憐淮南厲王廢法不軌, 自使失國蚤死, 乃立其三子: 阜陵侯安爲淮南王, 安陽侯勃爲衡山王, 陽周侯賜爲廬江王, 皆複得厲王時地, 參分之. 東城侯良前薨, 無後也.

孝景三年, 吳楚七國反, 吳使者至淮南, 淮南王欲發兵應之. 其相曰: “大王必欲發兵應吳, 臣願爲將.” 王乃屬相兵. 淮南相已將兵, 因城守, 不聽王而爲漢: 漢亦使曲城侯將兵救淮南: 淮南以故得完. 吳使者至廬江, 廬江王弗應, 而往來使越. 吳使者至衡山, 衡山王堅守無二心.

孝景四年, 吳楚已破, 衡山王朝, 上以爲貞信, 乃勞苦之曰: “南方卑溼.” 徙衡山王王濟北, 所以褒之. 及薨, 遂賜謚爲貞王. 廬江王邊越, 數使使相交, 故徙爲衡山王, 王江北. 淮南王如故.

 

 

9.

淮南王安爲人好讀書鼓琴, 不喜弋獵狗馬馳騁, 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 流譽天下. 時時怨望厲王死, 時欲畔逆, 未有因也.

及建元二年, 淮南王入朝. 素善武安侯, 武安侯時爲太尉, 乃逆王霸上, 與王語曰: “方今上無太子, 大王親高皇帝孫, 行仁義, 天下莫不聞. 卽宮車一日晏駕, 非大王當誰立者!” 淮南王大喜, 厚遺武安侯金財物. 陰結賓客, 拊循百姓, 爲畔逆事.

建元六年, 彗星見, 淮南王心怪之. 或說王曰: “先吳軍起時, 彗星出長數尺, 然尙流血千里. 今彗星長竟天, 天下兵當大起.”

王心以爲上無太子, 天下有變, 諸侯竝爭, 愈益治器械攻戰具, 積金錢賂遺郡國諸侯遊士奇材. 諸辨士爲方略者, 妄作妖言, 諂諛王, 王喜, 多賜金錢, 而謀反滋甚.

 

10.

淮南王有女陵, , 有口辯. 王愛陵, 常多予金錢, 爲中詗長安, 約結上左右. 元朔三年, 上賜淮南王幾杖, 不朝. 淮南王王後荼, 王愛幸之. 王後生太子遷, 遷取王皇太後外孫修成君女爲妃. 王謀爲反具, 畏太子妃知而內泄事, 乃與太子謀, 令詐弗愛, 三月不同席.

王乃詳爲怒太子, 閉太子使與妃同內三月, 太子終不近妃. 妃求去, 王乃上書謝歸去之. 王後荼太子遷及女陵得愛幸王, 擅國權, 侵奪民田宅, 妄致繋人.

 

 

11.

元朔五年, 太子學用劍, 自以爲人莫及, 聞郎中雷被巧, 乃召與戲. 被一再辭讓, 誤中太子. 太子怒, 被恐. 此時有欲從軍者輒詣京師, 被卽願奮擊匈奴. 太子遷數惡被於王, 王使郎中令斥免, 欲以禁後, 被遂亡至長安, 上書自明.

詔下其事廷尉河南. 河南治, 逮淮南太子, 王後計欲無遣太子, 遂發兵反, 計猶予, 十餘日未定. 會有詔, 卽訊太子. 當是時, 淮南相怒壽春丞留太子逮不遣, 劾不敬. 王以請相, 相弗聽. 王使人上書告相, 事下廷尉治.

蹤跡連王, 王使人候伺漢公卿, 公卿請逮捕治王. 王恐事發, 太子遷謀曰: “漢使卽逮王, 王令人衣衛士衣, 持戟居庭中, 王旁有非是, 則刺殺之, 臣亦使人刺殺淮南中尉, 乃擧兵, 未晩.”

 

 

12.

是時上不許公卿請, 而遣漢中尉宏卽訊験王. 王聞漢使來, 卽如太子謀計. 漢中尉至, 王視其顔色和, 訊王以斥雷被事耳, 王自度無何, 不發. 中尉還, 以聞. 公卿治者曰: “淮南王安擁閼奮擊匈奴者雷被等, 廢格明詔, 當棄市.”

詔弗許. 公卿請廢勿王, 詔弗許. 公卿請削五縣, 詔削二縣. 使中尉宏赦淮南王罪, 罰以削地. 中尉入淮南界, 宣言赦王. 王初聞漢公卿請誅之, 未知得削地, 聞漢使來, 恐其捕之, 乃與太子謀刺之如前計. 及中尉至, 卽賀王, 王以故不發.

其後自傷曰: “吾行仁義見削, 甚恥之.” 然淮南王削地之後, 其爲反謀益甚. 諸使道從長安來, 爲妄妖言, 言上無男, 漢不治, 卽喜: 卽言漢廷治, 有男, 王怒, 以爲妄言, 非也.

 

 

 

13.

王日夜與伍被左吳等案輿地圖, 部署兵所從入. 王曰: “上無太子, 宮車卽晏駕, 廷臣必徴膠東王, 不卽常山王, 諸侯竝爭, 吾可以無備乎! 且吾高祖孫, 親行仁義, 陛下遇我厚, 吾能忍之: 萬世之後, 吾寧能北面臣事豎子乎!”

王坐東宮, 召伍被與謀, : “將軍上.” 被悵然曰: “上寛赦大王, 王複安得此亡國之語乎! 臣聞子胥諫吳王, 吳王不用, 乃曰: “臣今見麋鹿遊姑蘇之台也”. 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 露霑衣也.”

王怒, 繋伍被父母, 囚之三月. 複召曰: “將軍許寡人乎?” 被曰: “, 直來爲大王畫耳. 臣聞聡者聽於無聲, 明者見於未形, 故聖人萬擧萬全.

 

 

 

14.

昔文王一動而功顯於千世, 列爲三代, 此所謂因天心以動作者也, 故海內不期而隨. 此千歲之可見者. 夫百年之秦, 近世之吳楚, 亦足以喩國家之存亡矣. 臣不敢避子胥之誅, 願大王毋爲吳王之聽.

昔秦絶聖人之道, 殺術士, 燔詩書, 棄禮義, 尙詐力, 任刑罰, 転負海之粟致之西河. 當是之時, 男子疾耕不足於糟糠, 女子紡績不足於蓋形. 遣蒙恬築長城, 東西數千里, 暴兵露師常數十萬, 死者不可勝數, 僵屍千里, 流血頃畝, 百姓力竭, 欲爲亂者十家而五.

又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 還爲僞辭曰: “臣見海中大神, 言曰: “汝西皇之使邪?” 臣答曰: “.” “汝何求?” : “願請延年益壽藥.” 神曰: “汝秦王之禮薄, 得觀而不得取.” 卽從臣東南至蓬萊山, 見芝成宮闕, 有使者銅色而龍形, 光上照天. 於是臣再拜問曰: “宜何資以獻?” 海神曰: “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 卽得之矣.”

 

 

 

15.

秦皇帝大說, 遣振男女三千人, 資之五谷種種百工而行. 徐福得平原廣澤, 止王不來. 於是百姓悲痛相思, 欲爲亂者十家而六. 又使尉佗踰五嶺攻百越. 尉佗知中國勞極, 止王不來, 使人上書, 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 以爲士卒衣補. 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 於是百姓離心瓦解, 欲爲亂者十家而七.

客謂高皇帝曰: “時可矣.” 高皇帝曰: “待之, 聖人當起東南閒.” 不一年, 陳勝吳廣發矣. 高皇始於豊沛, 一倡天下不期而響應者不可勝數也. 此所謂蹈瑕候閒, 因秦之亡而動者也. 百姓願之, 若旱之望雨, 故起於行陳之中而立爲天子, 功高三王, 德傳無窮. 今大王見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 獨不觀近世之吳楚乎?

 

 

 

16.

夫吳王賜號爲劉氏祭酒, 複不朝, 王四郡之衆, 地方數千里, 內鑄消銅以爲錢, 東煮海水以爲鹽, 上取江陵木以爲船, 一船之載當中國數十兩車, 國富民衆. 行珠玉金帛賂諸侯宗室大臣, 獨竇氏不與.

計定謀成, 擧兵而西. 破於大梁, 敗於狐父, 奔走而東, 至於丹徒, 越人禽之, 身死絶祀, 爲天下笑. 夫以吳越之衆不能成功者何? 誠逆天道而不知時也. 方今大王之兵衆不能十分吳楚之一, 天下安寧有萬倍於秦之時, 願大王從臣之計.

大王不從臣之計, 今見大王事必不成而語先泄也. 臣聞微子過故國而悲, 於是作麥秀之歌, 是痛紂之不用王子比幹也.

故孟子曰: “紂貴爲天子, 死曾不若匹夫”. 是紂先自絶於天下久矣, 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 今臣亦竊悲大王棄千乘之君, 必且賜絶命之書, 爲群臣先, 死於東宮也.” 於是(王氣怨結而不揚, 涕滿匡而橫流, 卽起, 歷階而去.

 

 

17.

王有孽子不害, 最長, 王弗愛, 王後太子皆不以爲子兄數. 不害有子建, 材高有氣, 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 又怨時諸侯皆得分子弟爲侯, 而淮南獨二子, 一爲太子, 建父獨不得爲侯.

建陰結交, 欲告敗太子, 以其父代之. 太子知之, 數捕繋而榜笞建. 建具知太子之謀欲殺漢中尉, 卽使所善壽春莊芷以元朔六年上書於天子曰: “毒藥苦於口利於病, 忠言逆於耳利於行. 今淮南王孫建, 材能高, 淮南王王後荼荼子太子遷常疾害建. 建父不害無罪, 擅數捕繋, 欲殺之. 今建在, 可徴問, 具知淮南陰事.”

書聞, 上以其事下廷尉, 廷尉下河南治. 是時故辟陽侯孫審卿善丞相公孫弘, 怨淮南厲王殺其大父, 乃深購淮南事於弘, 弘乃疑淮南有畔逆計謀, 深窮治其獄. 河南治建, 辭引淮南太子及黨與.

 

 

18.

淮南王患之, 欲發, 問伍被曰: “漢廷治亂?” 伍被曰: “天下治.” 王意不說, 謂伍被曰: “公何以言天下治也?”

被曰: “被竊觀朝廷之政, 君臣之義, 父子之親, 夫婦之別, 長幼之序, 皆得其理, 上之擧錯遵古之道, 風俗紀綱未有所欠也. 重裝富賈, 周流天下, 道無不通, 故交易之道行. 南越賓服, 羌僰入獻, 東甌入降, 廣長楡, 開朔方, 匈奴折翅傷翼, 失援不振. 雖未及古太平之時, 然猶爲治也.”

王怒, 被謝死罪. 王又謂被曰: “山東卽有兵, 漢必使大將軍將而制山東, 公以爲大將軍何如人也?” 被曰: “被所善者黃義, 從大將軍擊匈奴, , 告被曰: “大將軍遇士大夫有禮, 於士卒有恩, 衆皆樂爲之用. 騎上下山若蜚, 材幹絶人.”

被以爲材能如此, 數將習兵, 未易當也. 及謁者曹梁使長安來, 言大將軍號令明, 當敵勇敢, 常爲士卒先. 休舍, 穿井未通, 須士卒盡得水, 乃敢飮. 軍罷, 卒盡已度河, 乃度. 皇太後所賜金帛, 盡以賜軍吏. 雖古名將弗過也.” 王黙然.

 

 

19.

淮南王見建已徴治, 恐國陰事且覺, 欲發, 被又以爲難, 乃複問被曰: “公以爲吳興兵是邪非也?” 被曰: “以爲非也. 吳王至富貴也, 擧事不當, 身死丹徒, 頭足異處, 子孫無遺類. 臣聞吳王悔之甚. 願王孰慮之, 無爲吳王之所悔.”

王曰: “男子之所死者一言耳. 且吳何知反, 漢將一日過成皐者四十餘人. 今我令樓緩先要成皐之口, 周被下潁川兵塞轘轅伊闕之道, 陳定發南陽兵守武關. 河南太守獨有雒陽耳, 何足憂. 然此北尙有臨晉關河東上黨與河內趙國. 人言曰: “絶成皐之口, 天下不通”. 據三川之險, 招山東之兵, 擧事如此, 公以爲何如?” 被曰: “臣見其禍, 未見其福也.”

王曰: “左吳趙賢朱驕如皆以爲有福, 什事九成, 公獨以爲有禍無福, 何也?” 被曰: “大王之群臣近幸素能使衆者, 皆前繋詔獄, 餘無可用者.” 王曰: “陳勝吳廣無立錐之地, 千人之聚, 起於大澤, 奮臂大呼而天下響應, 西至於戲而兵百二十萬. 今吾國雖小, 然而勝兵者可得十餘萬, 非直適戍之衆, 鐖鑿棘矜也, 公何以言有禍無福?”

 

 

20.

被曰: “往者秦爲無道, 殘賊天下. 興萬乘之駕, 作阿房之宮, 收太半之賦, 發閭左之戍, 父不寧子, 兄不便弟, 政苛刑峻, 天下熬然若焦, 民皆引領而望, 傾耳而聽, 悲號仰天, 叩心而怨上, 故陳勝大呼, 天下響應.

當今陛下臨制天下, 一齊海內, 汎愛蒸庶, 布德施惠. 口雖未言, 聲疾雷霆, 令雖未出, 化馳如神, 心有所懷, 威動萬里, 下之應上, 猶影響也. 而大將軍材能不特章邯楊熊也. 大王以陳勝吳廣諭之, 被以爲過矣.” 王曰: “苟如公言, 不可徼幸邪?” 被曰: “被有愚計.”

 

 

21.

王曰: “奈何?” 被曰: “當今諸侯無異心, 百姓無怨氣. 朔方之郡田地廣, 水草美, 民徙者不足以實其地. 臣之愚計, 可僞爲丞相禦史請書, 徙郡國豪桀任俠及有耐罪以上, 赦令除其罪, 産五十萬以上者, 皆徙其家屬朔方之郡, 益發甲卒, 急其會日.

又僞爲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詔獄(逮書, []諸侯太子幸臣. 如此則民怨, 諸侯懼, 卽使辯武隨而說之, 儻可徼幸什得一乎?”

王曰: “此可也. 雖然, 吾以爲不至若此.” 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宮, 作皇帝璽, 丞相禦史大將軍軍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 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 漢使節法冠, 欲如伍被計. 使人僞得罪而西, 事大將軍丞相: 一日發兵, 使人卽刺殺大將軍靑, 而說丞相下之, 如發蒙耳.

 

 

22.

王欲發國中兵, 恐其相二千石不聽. 王乃與伍被謀, 先殺相二千石: 僞失火宮中, 二千石救火, 至卽殺之. 計未決, 又欲令人衣求盜衣, 持羽檄, 從東方來, 呼曰: “南越兵入界” , 欲因以發兵. 乃使人至廬江會稽爲求盜, 未發.

王問伍被曰: “吾擧兵西鄕, 諸侯必有應我者: 卽無應, 奈何?” 被曰: “南收衡山以擊廬江, 有尋陽之船, 守下雉之城, 結九江之浦, 絶予章之口, 彊弩臨江而守, 以禁南郡之下, 東收江都會稽, 南通勁越, 屈彊江淮閒, 猶可得延歲月之壽.” 王曰: “, 無以易此. 急則走越耳.”

於是廷尉以王孫建辭連淮南王太子遷聞. 上遣廷尉監因拜淮南中尉, 逮捕太子. 至淮南, 淮南王聞, 與太子謀召相二千石, 欲殺而發兵. 召相, 相至: 內史以出爲解. 中尉曰: “臣受詔使, 不得見王.” 王念獨殺相而內史中尉不來, 無益也, 卽罷相.

 

 

23.

王猶予, 計未決. 太子念所坐者謀刺漢中尉, 所與謀者已死, 以爲口絶, 乃謂王曰: “群臣可用者皆前繋, 今無足與擧事者. 王以非時發, 恐無功, 臣願會逮.” 王亦偸欲休, 卽許太子. 太子卽自剄, 不殊. 伍被自詣吏, 因告與淮南王謀反, 反蹤跡具如此.

吏因捕太子王後, 圍王宮, 盡求捕王所與謀反賓客在國中者, 索得反具以聞. 上下公卿治, 所連引與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傑數千人, 皆以罪輕重受誅. 衡山王賜, 淮南王弟也, 當坐收, 有司請逮捕衡山王. 天子曰: “諸侯各以其國爲本, 不當相坐. 與諸侯王列侯會肄丞相諸侯議.”

趙王彭祖列侯臣讓等四十三人議, 皆曰: “淮南王安甚大逆無道, 謀反明白, 當伏誅.” 膠西王臣端議曰: “淮南王安廢法行邪, 懷詐僞心, 以亂天下, 熒惑百姓, 倍畔宗廟, 妄作妖言. 春秋曰: “臣無將, 將而誅”.

 

 

24.

安罪重於將, 謀反形已定. 臣端所見其書節印圖及他逆無道事験明白, 甚大逆無道, 當伏其法. 而論國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 宗室近幸臣不在法中者, 不能相敎, 當皆免官削爵爲士伍, 毋得宦爲吏. 其非吏, 他贖死金二斤八兩. 以章臣安之罪, 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 毋敢複有邪僻倍畔之意.”

丞相弘廷尉湯等以聞, 天子使宗正以符節治王. 未至, 淮南王安自剄殺. 王後荼太子遷諸所與謀反者皆族. 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 欲勿誅. 廷尉湯曰: “被首爲王畫反謀, 被罪無赦.” 遂誅被. 國除爲九江郡.

 

 

25.

衡山王賜, 王後乘舒生子三人, 長男爽爲太子, 次男孝, 次女無采. 又姫徐來生子男女四人, 美人厥姫生子二人. 衡山王淮南王兄弟相責望禮節, 閒不相能. 衡山王聞淮南王作爲畔逆反具, 亦心結賓客以應之, 恐爲所竝.

 

元光六年, 衡山王入朝, 其謁者衛慶有方術, 欲上書事天子, 王怒, 故劾慶死罪, 彊榜服之. 衡山內史以爲非是, 卻其獄. 王使人上書告內史, 內史治, 言王不直.

王又數侵奪人田, 壊人塚以爲田. 有司請逮治衡山王. 天子不許, 爲置吏二百石以上. 衡山王以此恚, 與奚慈張廣昌謀, 求能爲兵法候星氣者, 日夜從容王密謀反事.

 

 

 

26.

王後乘舒死, 立徐來爲王後. 厥姫俱幸. 兩人相妒, 厥姫乃惡王後徐來於太子曰: “徐來使婢蠱道殺太子母.” 太子心怨徐來. 徐來兄至衡山, 太子與飮, 以刃刺傷王後兄. 王後怨怒, 數毁惡太子於王.

太子女弟無采, 嫁棄歸, 與奴姦, 又與客姦. 太子數讓無采, 無采怒, 不與太子通. 王後聞之, 卽善遇無采. 無采及中兄孝少失母, 附王後, 王後以計愛之, 與共毁太子, 王以故數擊笞太子.

元朔四年中, 人有賊傷王後假母者, 王疑太子使人傷之, 笞太子. 後王病, 太子時稱病不侍. 王後無采惡太子: “太子實不病, 自言病, 有喜色.” 王大怒, 欲廢太子, 立其弟孝. 王後知王決廢太子, 又欲竝廢孝. 王後有侍者, 善舞, 王幸之, 王後欲令侍者與孝亂以汚之, 欲竝廢兄弟而立其子廣代太子.

 

 

 

27.

太子爽知之, 念後數惡己無已時, 欲與亂以止其口. 王後飮, 太子前爲壽, 因據王後股, 求與王後臥. 王後怒, 以告王. 王乃召, 欲縛而笞之. 太子知王常欲廢己立其弟孝, 乃謂王曰: “孝與王禦者姦, 無采與奴姦, 王彊食, 請上書.” 卽倍王去. 王使人止之, 莫能禁, 乃自駕追捕太子. 太子妄惡言, 王械繋太子宮中.

孝日益親幸. 王奇孝材能, 乃佩之王印, 號曰將軍, 令居外宅, 多給金錢, 招致賓客. 賓客來者, 微知淮南衡山有逆計, 日夜從容勸之. 王乃使孝客江都人救赫陳喜作輣車鏃矢, 刻天子璽, 將相軍吏印.

王日夜求壯士如周丘等, 數稱引吳楚反時計畫, 以約束. 衡山王非敢效淮南王求卽天子位, 畏淮南起竝其國, 以爲淮南已西, 發兵定江淮之閒而有之, 望如是.

 

 

28.

元朔五年秋, 衡山王當朝, (六年過淮南, 淮南王乃昆弟語, 除前卻, 約束反具. 衡山王卽上書謝病, 上賜書不朝.

元朔六年中, 衡山王使人上書請廢太子爽, 立孝爲太子. 爽聞, 卽使所善白嬴之長安上書, 言孝作輣車鏃矢, 與王禦者姦, 欲以敗孝. 白嬴至長安, 未及上書, 吏捕嬴, 以淮南事繋. 王聞爽使白嬴上書, 恐言國陰事, 卽上書反告太子爽所爲不道棄市罪事. 事下沛郡治.

(朔七[狩元]年冬, 有司公卿下沛郡求捕所與淮南謀反者未得, 得陳喜於衡山王子孝家. 吏劾孝首匿喜. 孝以爲陳喜雅數與王計謀反, 恐其發之, 聞律先自告除其罪, 又疑太子使白嬴上書發其事, 卽先自告, 告所與謀反者救赫陳喜等.

廷尉治験, 公卿請逮捕衡山王治之. 天子曰: “勿捕.” 遣中尉安大行息卽問王, 王具以情實對. 吏皆圍王宮而守之. 中尉大行還, 以聞, 公卿請遣宗正大行與沛郡雜治王. 王聞, 卽自剄殺. 孝先自告反, 除其罪: 坐與王禦婢姦, 棄市. 王後徐來亦坐蠱殺前王後乘舒, 及太子爽坐王告不孝, 皆棄市. 諸與衡山王謀反者皆族. 國除爲衡山郡.

 

 

29.

太史公曰: 詩之所謂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 , 信哉是言也. 淮南衡山親爲骨肉, 疆土千里, 列爲諸侯, 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 而專挾邪僻之計, 謀爲畔逆, 仍父子再亡國, 各不終其身, 爲天下笑. 此非獨王過也, 亦其俗薄, 臣下漸靡使然也. 夫荊楚僄勇輕悍, 好作亂, 乃自古記之矣.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역사&절기 > 중국사'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사기 회남형산열전 - 2.  (0) 2019.08.29
사기 회남형산열전 - 1.  (0) 2019.08.29
사기 사마상여열전 - 21.  (0) 2019.08.29
사기 사마상여열전 - 20.  (0) 2019.08.29
사기 사마상여열전 - 19.  (0) 2019.08.2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