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五月 (5)
건빵이랑 놀자
初十日 五月初十日 太宗恭定大王忌辰也 王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爲二十二年】 敬天勤民夙夜不懈 大漸之日猶以雲漢爲憂曰予當請于上帝乞一雨以惠吾民也 綴衣甫出天果沛然下雨 自是每値忌辰雨輒如期 國人稱之曰太宗雨至 宣祖壬辰前數歲稍不驗 尋有島夷之亂 人尤異之【王薨於永樂二十年壬寅至萬曆壬辰爲一百七十一年】 近世以來雖不能每年必雨 四五月之交例多亢旱田野 小民猶詘指以須曰獻陵殿下庶幾顧我乎 至是日而有雨 則又莫不欣然相告曰獻陵殿下果有靈矣 於戱不忘之思四百年如一日 猗歟盛哉
端午 國人稱端午曰水瀨日 謂投飯水瀨享屈三閭也 地之相去萬有餘里 世之相後千有餘年 謠俗不改精爽如在 何令人感慕至此也 抑東人之懷賢好古別於他方 如韓子所云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耶 男女丱角者採菖蒲煎湯洗沐 取根白四五寸洗消 令淨朱塗其端 或揷或佩 按大戴禮五月五日蓄蘭爲沐浴 宋王沂公端午帖旋刻菖蒲要辟邪 其所從來盖遠矣 男女年少者爲鞦韆戱 京鄕皆然而關西尤盛 鮮衣美食相聚娛嬉 與元朝略同 觀象監印進朱符 揭之門楣 卿宰近臣例得 頒賜文曰 五月五日 天中之節 上得天祿 下得地福 蚩尤之神 銅頭鐵額 赤口赤舌 四百四病 一時消滅 急急如律令 先朝乙卯以後易以恩重偈 文曰曩謨三滿多 沒駄喃唵 誐誐 曩婆嚩訶 盖孝思所推而用和靖金剛之意也 堂兄直學宅有 先朝時端午所賜艾花一枝 削木爲體長可七八寸博三分許 自半以下漸殺至本而銳之令可簪 上半兩面夾以菖蒲葉 其博凖體其長 出體外少許 對袖如甲拆狀 剪..
月內 (기타 5월 행사) 初十日太宗忌辰 每年必雨謂之太宗雨 太宗臨薨敎世宗曰旱災方甚 死若有知必使是日得雨 後果然 薦大小麥苽子于太廟 卿士家亦行之 按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農乃登麥天子嘗麥先薦寢廟又按崔寔月令初伏薦麥苽于祖禰 國制亦然 都俗以燻豆調鹽沈醬于陶甕爲過冬之計 百忌日辛不合醬忌辛日
端午2 端午俗名戌衣日 戌衣者東語車也 是日採艾葉爛搗入粳米粉發綠色打而作餻 象車輪形食之故謂之戌衣日 賣餠家以時食賣之 本草千年艾華人呼作狗舌草是也 艾葉之背白者曝乾碎作 火絨亦號戌衣草 按武珪燕北雜錄遼俗五月五日渤海廚子進艾餻 東俗似沿於是 午時採益母草豨薟曬爲藥用 又嫁棗樹 按花曆新栽嫁棗宜於端午日午時 又端午五鼓以斧斫諸果木數下結實多 今俗昉此 金海俗每歲自四月八日兒童羣聚習石戰于城南至端午日丁壯畢會分左右竪旗鳴鼓呌呼踊躍投石如雨 決勝負乃已 雖至死傷無悔 守令不能禁 【見輿地勝覽】 金山俗端午日羣少會於直指寺爲角力戱 遠近咸聚以賭勝負 聞風而觀光者以千百計 歲以爲常 軍威俗孝靈西岳金庾信祠俗稱三將軍堂 每歲端午縣首吏率邑人以驛騎旗鼓迎神遊於村巷【見輿地勝覽】 三陟俗邑人盛烏金簪小函藏於治所東隅樹下 每遇端午吏民取出奠而祭之 翌日還藏 諺傳高麗太祖時物 然未審其所以祭之之意遂成..
端午1 頒艾虎于閣臣用小稈纏束綵花蔌蔌如蓼穗 按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粘艾葉以戴之 國制昉於此 工曹造進端午扇 頒于宮掖宰執侍從 扇之絶大者竹幅白矢滿五十四十名曰白貼 着漆者名曰漆貼 得此者多畵金剛一萬二千峯 或爲倡巫所把 近俗喜寫折枝桃花芙蓉虎蝶銀鯽鷺鷥 按戎菴漫筆端午賜京官宮扇 竹骨紙面俱畵翎毛五色綿纏繞艾虎者是也 湖南嶺南兩道伯及統閫進上節扇例送於朝紳曁親知間 造扇邑守令亦有進上贈遺 全州南平之制爲佳 僧頭魚頭蛇頭合竹斑竹外角內角三臺二臺竹節丹木彩角素角廣邊狹邊有環無環 製樣各殊五色及紫綠鴉靑雲暗石磷等諸色無不備焉 俗尙白黑二色黃漆黑漆兩貼及着油者 靑爲新郞素爲喪人諸色爲婦人小兒所把 團扇有五色 又有五色交貼斑斕者有似桐葉蓮葉蓮花蕉葉者 或着油或黃黑漆 男子在家而搖 色扇爲婦女兒童所持 又有色紙竹幅闊大爲輪扇有柄張之如傘作小兒遮陽之具 又有長柄大團扇作枕蕈揮蠅蚊之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