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君子 (14)
건빵이랑 놀자
6. 或言 愛小人者莫如君子 世咎其失言 夫君子在位 則小人屛退 含憤畜險 鬱抑未伸 其不愛也甚矣 然抑其惡 所以全其身 謂君子愛小人非過也 彼小人者 不知其愛己也 一朝得志 則反以君子爲讐 貪權樂勢 肆行威福 必至於破家亡身而後已 小人之不自愛亦甚矣 然則愛小人者 孰有加於君子乎 或者之言信矣
5. 君子小人 只在義利之分 而世間一種人 周旋於二者之間 欲爲義而實牽於利 欲爲利而又不能去義 屈曲遷就 費盡機關 雖不可謂無狀小人 亦豈得爲立脚君子乎 况出入二者之間 而畢竟爲利所勝 不免小人之歸者多矣 可不戒哉
4. 朱子曰 凡陽必剛 剛必明 明則易知 凡陰必柔 柔必暗 暗則難知 故聖人作易 以陽爲君子 陰爲小人 其光明正大 疎暢洞達 如靑天白日 如高山大川 如雷霆雨露 如龍虎麟鳳 磊磊落落 無織芥可疑者 必君子也 其依阿淟涊 回互隱伏 糾結如蚯蚓 瑣細如蟣蝨 如鬼狐蠱 如盜賊詛呪 閃倐狡獪 不可方物者 必小人也 余謂觀乎此言 則君子小人 只在剛柔明暗之分 而邪正之辨 亦較然矣
3. 邵子曰 上好德則民好正 上好佞則民好邪 雖聖君在上 不能無小人 而難其爲小人 雖庸君在上 不能無君子 而難其爲君子 蓋難爲小人 言爲小人者難肆其惡 難爲君子 言爲君子者難行其道也
2. 濂溪先生曰 君子以德充爲貴 身安爲富 常泰無不足 余見世之人 以位高爲貴 財多爲富 戚戚常若不足何也 夫君子所貴者道 道足於己而體爲之胖 王公失其貴 晉楚失其富 此孟子所謂天爵 而大學比之潤屋者也
1. 晉杜夷曰 玉以石辨 白以黑昭 故醜好相形 余謂小人之惡君子 以其辨於己也
4. 論法聖王, 則知所貴矣, 以義制事, 則知所利矣. 論知所貴, 則知所養矣, 事知所利, 則動知所出矣. 二者, 是非之本, 得失之原也. 故成王之於周公也, 無所往而不聽, 知所貴也. 桓公之於管仲也, 國事無所往而不用, 知所利也. 吳有伍子胥而不能用, 國至於亡, 倍道失賢也. 故尊聖者王, 貴賢者覇, 敬賢者存, 慢賢者亡, 古今一也. 故尙賢使能, 等貴賤, 分親疏, 序長幼, 此先王之道也. 故尙賢使能, 則主尊下安, 貴賤有等, 則令行而不流, 親疏有分, 則施行而不悖, 長幼有序, 則事業捷成而有所休. 故仁者, 仁此者也, 義者, 分此者也, 節者, 死生此者也, 忠者, 惇愼此者也, 兼此而能之, 備矣. 備而不矜, 一自善也, 謂之聖. 不矜矣, 夫故天下不與爭能而致善用其功. 有而不有也, 夫故爲天下貴矣. 詩曰, 淑人君子, 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 正是..
3. 故刑當罪則威, 不當罪則侮, 爵當賢則貴, 不當賢則賤. 古者刑不過罪, 爵不逾德. 故殺其父而臣其子, 殺其兄而臣其弟. 刑罰不怒罪, 爵賞不逾德, 分然各以其誠通. 是以爲善者勸, 爲不善者沮, 刑罰綦省而威行如流, 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 傳曰, 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此之謂也. 亂世則不然, 刑罰怒罪, 爵賞逾德, 以族論罪, 以世擧賢. 故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 德雖如舜, 不免刑均, 是以族論罪也. 先祖當賢, 後子孫必顯, 行雖如桀·紂, 列從必尊, 此以世擧賢也. 以族論罪, 以世擧賢, 雖欲無亂, 得乎哉! 詩曰, 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高岸爲谷, 深谷爲陵, 哀今之人, 胡憯莫懲!此之謂也.
2. 聖王在上, 分義行乎下, 則士大夫無流淫之行, 百吏官人無怠慢之事. 衆庶百姓無姦怪之俗, 衆庶百姓無姦怪之俗, 無盜賊之罪, 莫敢犯上之禁. 天下曉然皆知夫竊盜之人, 不可爲富也, 皆知夫賊害之人不可以爲壽也, 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爲安也. 由其道則人得其所好焉, 不由其道則必遇其所惡焉. 是故刑罰綦省而威行如流, 世曉然皆知夫爲姦, 則雖隱竄逃亡之由不足以免也, 故莫不服罪而請. 書曰, 凡人自得罪, 此之謂也.
1. 天子無妻, 告人無匹也. 四海之內無客禮, 告無適也. 足能行, 待相者然後進, 口能言, 待官人然後詔. 不視而見, 不聽而聰, 不言而信, 不慮而知, 不動而功, 告至備也. 天子也者, 埶至重, 形至佚, 心至愈, 志無所詘, 形無所勞, 尊無上矣. 詩曰,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 此之謂也.
8. 積微, 月不勝日, 時不勝月, 歲不勝時. 凡人好敖慢小事, 大事至然後興之務之, 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於小事者矣. 是何也? 則小事之至也數, 其縣日也博, 其爲積也大. 大事之至也希, 其縣日也淺, 其爲積也小. 故善日者王, 善時者覇, 補漏者危, 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 覇者敬時, 僅存之國危而後戚之, 亡國至亡而後知亡, 至死而後知死, 亡國之禍敗, 不可勝悔也. 覇者之善箸焉, 可以時託也, 王者之功名, 不可勝日志也. 財物貨寶以大爲重, 政敎功名反是, 能積微者速成. 詩曰, 德輶如毛, 民鮮克擧之. 此之謂也.
7. 應侯問孫卿子曰, 入秦何見? 孫卿子曰, 其固塞險, 形埶便, 山林川谷美, 天材之利多, 是形勝也. 入境, 觀其風俗, 其百姓樸, 其聲樂不流汙, 其服不挑, 甚畏有司而順, 古之民也. 及都邑官府, 其百吏肅然, 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 古之吏也. 入其國, 觀其士大夫, 出於其門, 入於公門, 出於公門, 歸於其家, 無有私事也, 不比周, 不朋黨, 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 古之士大夫也. 觀其朝廷, 其朝閒, 聽決百事不留, 恬然如無治者, 古之朝也. 故四世有勝, 非幸也, 數也. 是所見也. 故曰,佚而治, 約而詳, 不煩而功,治之至也, 秦類之矣. 雖然, 則有其諰矣. 兼是數具者而盡有之, 然而縣之以王者之功名, 則倜倜然其不及遠矣. 是何也? 則其殆無儒邪? 故曰, 粹而王, 駮而覇, 無一焉而亡. 此亦秦之所短也.
6. 力術止, 義術行. 曷謂也? 曰, 秦之謂也. 威彊乎湯武, 廣大乎舜禹, 然而憂患不可勝校也, 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 此所謂力術止也. 曷謂乎威彊乎湯武? 湯武也者, 乃能使說己 者使耳. 今楚父死焉, 國擧焉, 負三王之廟而辟於陳蔡之間, 視可司間, 案欲剡其脛, 而以蹈秦之腹. 然而秦使左案左, 使右案右, 是乃使讐人役也, 此所謂威彊乎湯武也. 曷謂廣大乎舜禹也? 曰, 古者百王之一天下, 臣諸侯也, 未有過封內千里者也. 今秦南乃有沙羨與俱, 是乃江南也, 北與胡貉爲隣, 西有巴戎, 東在楚者乃界於齊, 在韓者踰常山乃有臨慮, 在魏者乃據圉津, 卽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 其在趙者剡然有苓而據松柏之塞, 負西海而固常山, 是地徧天下也, 威動海內, 彊殆中國, 然而憂患不可勝校也, 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 此所謂廣大乎舜禹也. 然則柰何? 曰, 節威反文,..
5. 夫桀紂, 聖王之後子孫也, 有天下者之世也, 埶籍之所存, 天下之宗室也, 土地之大, 封內千里, 人之衆, 數以億萬, 俄而天下倜然擧去桀紂而奔湯武, 反然擧惡桀紂而貴湯武. 是何也? 夫桀紂何失, 而湯武何得也? 曰, 是無它故焉, 桀紂者善爲人所惡也, 而湯武者善爲人所好也. 人之所惡何也? 曰, 汙漫爭奪貪利是也. 人之所好者何也? 曰, 禮義辭讓忠信是也. 今君人者, 辟稱比方則欲自竝乎湯武, 若其所以統之, 則無以異於桀紂, 而求有湯武之功名, 可乎? 故凡得勝者, 必與人也, 凡得人者, 必與道也. 道也者何也? 曰, 禮讓忠信是也. 故自四五萬而往者, 彊勝, 非衆之力也, 隆在信矣, 自數百里而往者, 安固, 非大之力也, 隆在脩正矣. 今已有數萬之衆者也, 陶誕比周以爭與, 已有數百里之國者也, 汙漫突盜以爭地. 然則是棄己之所安彊, 而爭己之所以危弱也, 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