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戒 (7)
건빵이랑 놀자
계(戒) 제이십육(第二十六) 內言九 1. 桓公將東游, 問于管仲曰: “我游猶軸轉斛, 南至琅邪. 司馬曰, 亦先王之游已. 何謂也?“ 管仲對曰: “先王之游也, 春出, 原農事之不本者, 謂之游; 秋出, 補人之不足者, 謂之夕. 夫師行而糧食其民者, 謂之亡; 從樂而不反者, 謂之荒. 先王有游夕之業于人, 無荒亡之行于身.“ 桓公退再拜命曰: “寶法也!” 管仲復于桓公曰: “無翼而飛者, 聲也; 無根而固者, 情也; 無方而富者, 生也. 公亦固情謹聲, 以嚴尊生, 此謂道之榮.“ 桓公退, 再拜: “請若此言.“ 管仲復于桓公曰: “任之重者莫如身, 塗之畏者莫如口, 期而遠者莫如年. 以重任行畏塗, 至遠期, 唯君子乃能矣.“ 桓公退, 再拜之曰: “夫子數以此言者敎寡人.“ 管仲對曰: “滋味動靜, 生之養也; 好惡, 喜怒, 哀樂, 生之變也; 聰明當物, 生之德..
6. 管仲曰: “夫江, 黃之國近于楚, 爲臣死乎, 君必歸之楚而寄之; 君不歸, 楚必私之. 私之而不救也, 則不可; 救之, 則亂自此始矣.“ 桓公曰: “諾.“ 管仲又言曰: “東郭有狗嘊嘊, 旦暮欲齧, 我猳而不使也. 今夫易牙, 子之不能愛, 將安能愛君? 君必去之.“ 公曰: “諾.“ 管子又言曰: “北郭有狗嘊嘊, 旦暮欲齧, 我猳而不使也. 今夫豎刁, 其身之不愛, 焉能愛君? 君必去之.“ 公曰: “諾.“ 管子又言曰: “西郭有狗嘊嘊, 旦暮欲齧, 我猳而不使也. 今夫衛公子開方, 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事君, 是所願也, 得于君者是將欲過其千乘也, 君必去之.“ 桓公曰: “諾.“ 管子遂卒. 卒十月, 隰朋亦卒. 桓公去易牙, 豎刁, 衛公子開方. 五味不至, 于是乎復反易牙; 宮中亂, 復反豎刁; 利言卑辭不在側, 復反衛公子開方. 桓公內不量力, 外不量交, 而..
5. 公又問曰: “不幸而失仲父也, 二三大夫者, 其猶能以國寧乎?“ 管仲對曰: “君請矍已乎? 鮑叔牙之爲人也好直, 賓胥無之爲人也好善, 寧戚之爲人也能事, 孫在之爲人也善言.“ 公曰: “此四子者, 其孰能一? 人之上也, 寡人幷而臣之, 則其不以國寧, 何也?“ 對曰: “鮑叔之爲人, 好直而不能以國詘; 賓胥無之爲人也, 好善而不能以國詘; 寧戚之爲人, 能事而不能以足息; 孫在之爲人, 善言而不能以信黙. 臣聞之, 消息盈虛, 與百姓詘信, 然後能以國寧勿已者, 朋其可乎? 朋之爲人也, 動必量力, 擧必量技.“ 言終, 喟然而歎曰: “天之生朋, 以爲夷吾舌也, 其身死, 舌焉得生哉!”
4. 管仲寢疾, 桓公往問之, 曰: “仲父之疾甚也, 若不可諱矣, 不幸而不起此疾, 彼政我將安移之?“ 管仲未對. 桓公曰: “鮑叔之爲人何如?“ 管子對曰: “鮑叔, 君子也, 千乘之國不以其道予之, 不受也. 雖然, 不可以爲政. 其爲人也, 好善而惡惡已甚, 見一惡終身不忘.“ 桓公曰: “然則孰可?“ 管仲對曰: “隰朋可. 朋之爲人, 好上識而下問. 臣聞之, 以德予人者謂之仁, 以財予人者謂之良. 以善勝人者, 未有能服人者也. 于國有所不知政, 于家有所不知事, 必則朋乎! 且朋之爲人也, 居其家不忘公門, 居公門不忘其家, 事君不二其心, 亦不忘其身, 擧齊國之幣, 握路家五十室, 其人不知也. 大仁也哉, 其朋乎!”
3. 桓公外舍而不鼎饋, 中婦諸子謂宮人: 盍不出從乎? 君將有行.“ 宮人皆出從. 公怒曰: “孰謂我有行者?“ 宮人曰: “賤妾聞之中婦諸子.“ 公召中婦諸子曰: “女焉聞吾有行也?“ 對曰: “妾人聞之, 君外舍而不鼎饋, 非有內憂, 必有外患. 今君外舍而不鼎饋, 君非有內憂也, 妾是以知君之將有行也.“ 公曰: “善, 此非吾所與女及也. 而言乃至焉, 吾是以語女. 吾欲致諸侯而不至, 爲之奈何?“ 中婦諸子曰: “自妾之身之不爲人持接也, 未嘗得人之布織也, 意者更容不審耶?“ 明日, 管仲朝, 公告之, 管仲曰: “此聖人之言也, 君必行也.“
2. 桓公明日弋在廩, 管仲, 隰朋朝. 公望二子, 弛弓脫釬而迎之曰: “今夫鴻鵠, 春北而秋南, 而不失其時, 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 今孤之不得意于天下, 非皆二子之憂也?“ 桓公再言, 二子不對. 桓公曰: “孤旣言矣, 二子何不對乎?“ 管仲對曰: “今夫人患勞, 而上使不時; 人患饑, 而上重斂焉; 人患死, 而上急刑焉. 如此而又近有色而遠有德, 雖鴻鵠之有翼, 濟大水之有舟楫也. 其將若君何?“ 桓公蹴然逡遁. 管仲曰: “昔先王之理人也, 蓋人有患勞而上使之以時, 則人不患勞也; 人患饑而上薄斂焉, 則人不患饑矣; 人患死而上寬刑焉, 則人不患死矣. 如此而近有德而遠有色, 則四封之內視君其猶父母邪! 四方之外歸君其猶流水乎!” 公輟射, 援綏而乘, 自御, 管仲爲左, 隰朋參乘. 朔月三日, 進二子于里官, 再拜頓首曰: “孤之聞二子之言也, 耳加聰而視加明,..
1. 桓公將東游, 問于管仲曰: “我游猶軸轉斛, 南至琅邪. 司馬曰, 亦先王之游已. 何謂也?“ 管仲對曰: “先王之游也, 春出, 原農事之不本者, 謂之游; 秋出, 補人之不足者, 謂之夕. 夫師行而糧食其民者, 謂之亡; 從樂而不反者, 謂之荒. 先王有游夕之業于人, 無荒亡之行于身.“ 桓公退再拜命曰: “寶法也!” 管仲復于桓公曰: “無翼而飛者, 聲也; 無根而固者, 情也; 無方而富者, 生也. 公亦固情謹聲, 以嚴尊生, 此謂道之榮.“ 桓公退, 再拜: “請若此言.“ 管仲復于桓公曰: “任之重者莫如身, 塗之畏者莫如口, 期而遠者莫如年. 以重任行畏塗, 至遠期, 唯君子乃能矣.“ 桓公退, 再拜之曰: “夫子數以此言者敎寡人.“ 管仲對曰: “滋味動靜, 生之養也; 好惡, 喜怒, 哀樂, 生之變也; 聰明當物, 生之德也. 是故聖人齊滋味而時動靜, 御正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