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順民 (6)
건빵이랑 놀자
2. 순민(順民)○二曰 1. 先王先順民心, 故功名成. 夫以德得民必以立大功名者, 上世多有之矣. 失民心而立功名者, 未之曾有也. 得民必有道, 萬乘之國, 百戶之邑, 民無有不說. 取民之所說而民取矣, 民之所說豈衆哉? 此取民之要也. 2. 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 天大旱, 五年不收, 湯乃以身禱於桑林, 曰, 余一人有罪, 無及萬夫. 萬夫有罪, 在余一人. 無以一人之不敏, 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 於是翦其髮, 𨟖其手, 以身爲犧牲, 用祈福於上帝, 民乃甚說, 雨乃大至. 則湯達乎鬼神之化, 人事之傳也. 3. 文王處歧事紂, 寃侮雅遜, 朝夕必時, 上貢必適, 祭祀必敬. 紂喜, 命文王稱西伯, 賜之千里之地. 文王載拜稽首而辭曰, 願爲民請炮烙之刑. 文王非惡千里之地, 以爲民請炮烙之刑, 必欲得民心也. 得民心則賢於千里之地, 故曰文王智矣. 4. 越王苦會稽之恥, ..
5. 齊莊子請攻越, 問於和子. 和子曰, 先君有遺令曰, 無攻越, 越猛虎也. 莊子曰, 雖猛虎也, 而今已死矣. 和子曰以告鴞子. 鴞子曰, 已死矣以爲生. 故凡擧事, 必先審民心然後可擧.
4. 越王苦會稽之恥, 欲深得民心, 以致必死於吳. 身不安枕席, 口不甘厚味, 目不視靡曼, 耳不聽鍾鼓. 三年苦身勞力, 焦脣乾肺. 內親羣臣, 下養百姓, 以來其心. 有甘脆不足分, 弗敢食, 有酒流之江, 與民同之. 身親耕而食, 妻親織而衣. 味禁珍, 衣禁襲, 色禁二. 時出行路, 從車載食, 以視孤寡老弱之漬病困窮顔色愁悴不贍者, 必身自食之. 於是屬諸大夫而告之, 曰, 願一與吳徼天下之衷. 今吳、越之國, 相與俱殘, 士大夫履肝肺, 同日而死, 孤與吳王接頸交臂而僨, 此孤之大願也. 若此而不可得也, 內量吾國不足以傷吳, 外事之諸侯不能害之, 則孤將棄國家, 釋羣臣, 服劍臂刃, 變容貌, 易姓名, 執箕帚而臣事之, 以與吳王爭一旦之死. 孤雖知要領不屬, 首足異處, 四枝布裂, 爲天下戮, 孤之志必將出焉. 於是異日果與吳戰於五湖, 吳師大敗, 遂大圍王宮, 城門..
3. 文王處歧事紂, 寃侮雅遜, 朝夕必時, 上貢必適, 祭祀必敬. 紂喜, 命文王稱西伯, 賜之千里之地. 文王載拜稽首而辭曰, 願爲民請炮烙之刑. 文王非惡千里之地, 以爲民請炮烙之刑, 必欲得民心也. 得民心則賢於千里之地, 故曰文王智矣.
2. 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 天大旱, 五年不收, 湯乃以身禱於桑林, 曰, 余一人有罪, 無及萬夫. 萬夫有罪, 在余一人. 無以一人之不敏, 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 於是翦其髮, 𨟖其手, 以身爲犧牲, 用祈福於上帝, 民乃甚說, 雨乃大至. 則湯達乎鬼神之化, 人事之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