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龍泉談寂記 (38)
건빵이랑 놀자
용천담적기(龍泉談寂記) 목차 김안로(金安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인용목차지도
37. 晉山舊有一儒者 姜其姓 觀賓上都 因失意 與一力負書返鄕廬 踰草岾未半途 日已曛黑 山深樹密 虎跡交道 神魂悄懍 四顧茫無所投 回徨之頃 望見一洞幽杳巖壑間 微明如有燈火影 疑必人居 促步就之 石窟如屋 草木蒙密 前遮作棘籬狀 荒穢頓無人迹 一老翁獨坐窟中 形貌矮怪 巖際隱隱發光映 鬚髮可鑑 儒士雖心怪之 進退維谷 投身乞宿 翁曰爾何如人 具以實對 翁曰吾豈爲客惜此一宵之假 但有三壯男 出獵山西 未久當至 第恐相忤 爾愼容行李 儒者慄然而出 然夜深天暝 迷不知向 潛身林莽間 假睡待曙 俄聞山谷震響 草樹披靡而下 儒者屛氣 蟻伏而伺 三蟒蛇大如車軸 入窟中 便成三壯夫 列坐翁前 翁歷問事諧否 第一第二曰無 第三曰諧矣 似以螫人吸氣爲功也 翁曰其諧若何 第三曰縱橫於山徑村路 而無所遇 入龍宮縣稠家中 蟠伏井邊蒲草中 以候人 吏有魁其郡者 適夜醉喉渴 苛索新汲水 有女頂盆而出 吾將嚙..
36. 姓尹 職僉正者 放浪不拘檢 酷耽酒 醉輒大語 語直侵坐上人 雖其諱惡 無所隱 人或不能堪 然以其雜嘲謔無實情 率視滑稽 不之過焉 戲發於思 談諧寓諷 且負氣不諂屈 世目爲狂直以是免於難 頃時年少用事 有姓韓者 方逞銳群扇 攘臂臺閣 低昂時論開闔天樞 鋒芒之觸 金石粉碎 呴噓所被 枯朽春榮 韓之父釋耒披蓬 藉取膴仕 假氣吹炎 陵躝世閥 人皆屛氣側足 一日尹持壺酒送客于興仁門外 韓之父職四山松木 適課點守山卒于道傍人屋 尹雖無半面之素 偕同伴馳入其屋 語韓父曰 吾有壺酒 欲與共斟 呼童進酒 引滿屬之 輒傾輒勸 韓父設忤色辭不能 尹更加嘲笑弄侮若嬰孩 乃以左手持酒椀 右手拔耳歐膝 誚謔俱加 多中肺隱 韓父色沮氣奪 奄奄如地下魂 俯受遜承 無復違拒 於是尹曰歌卽歌 曰舞卽舞 又曰爾爲某 卽其子名 父乎 曰唯 爾姓寒字乎 曰唯 蓋韓與寒音同 謂其冷愎也 汙辱百備 韓父應對疲倦 汗出如瀉 ..
35. 昔一宰相按廉南路 性簡嚴 不可干以私 列邑風肅 花山有所盻 情實繾綣 而外示泊如 群妓之給事盥帚者 小失帾 輒不貸 郡妓患之 盻者詫衆曰 吾將辱此老漢 衆曰計將何辱 盻曰 浮白當以頮匝 頮洗面也匝沃盥器 斟滿以辱之 衆曰若 汝也 信能之 吾等當捧巵酒爲若壽 盻曰第觀之 春宵欲分璧月窺幌 睡睫乍開 花影在窓 鴛衾薰暖 情景宛轉 忽聞戶外輕履響 又微出咳嗽聲 乍作乍呑 如有趑趄伺候之狀 按廉感盻覺曰 戶外聲何爲者 盻顧耳審聽曰 似是老孃咳嗽聲 按廉曰試見之 盻出良久還闔戶曰 老孃何無謂 餘罵微在口 陽若怒 按廉迎問謂何 盻俛首作羞澁態曰 村婆無知 不足塵雅聽 固問之 徐曰 村俗必於春秋祠 巫聚比隣 家釀幸佳 雖不堪府辱貴嘗 想良宵玉況無聊 吏人皆散 寂無人知 願以一觴 獻此賤誠 情則發中 事甚僭濫 以是呵遣之爾 按廉曰 唉無傷也 爾何嫌 急追回急追回 盻承以讓 更堅按廉之意 陽若追..
34. 松原有士子 得一岡營居 初除其址 鍤土數尺許 土石之縫 龜蟲雜種 累累隙伏 漸深漸多 拾而殪之 築訖移處 未踰朞 士子妻忽病如狂 作爲神語士子曰 汝爲何人 敢滅吾種而奪我居耶 我地中金猪 理不與人相厄 人反予毒 一何橫耶 士子驚怪詰之曰 爾旣云金猪 吾無毒爾族 何以云然 爾病吾婦 爾實毒人 吾當穿掘爾穴 盡殲不貸 妻曰 龜蟲之被殪者 皆吾僕隷之屬 吾居深及黃泉 脫指鑱鍤 雖盡一國之編丁 其能徹堅厚乎 士子遜辭謝曰 幽顯不同路 深淺又異處 顧何相妨而乃爾 妻曰 旣翦支黨 豈更相饒 言已 妻病轉革而亡 士子恐怯 盡室而徙 不數年 病延家口 竟無遺噍 深可怪也 昔宋將軍曺彬 堂屋弊壞 子弟請加修葺 公曰 時方大冬 墻壁瓦石之間 百蟲所蟄 不可傷其生 仁者用心 自宜如此 若士子之殲盡龜蟲 不幾於暴殄天物乎 物類報應 理不可無 如隋侯蛇珠孔楡龜印者 不可殫擧 隋侯見蛇傷以藥治之後銜明月珠..
33. 江陵儒者姓李名傳孫 家居見巨蛇穴籓垣間 時出庭際 詰屈次且 古文趑趄也 形質異常 李惡之 杖抶 左朴抶擊也 以逐 逐而復返 如是數四 李怒 窖其穴 窮逐不已 蛇入田間積草中 李又焚之 意謂火熱則必出走 蛇伏蟄竟燔死 俄見衆蛇四面而至 回繞彷徨 引頸而燔死 如有悲憤之意 無慮百數皆赴火死 李驚悔 始覺其靈異 自是家業日零替 李每言燔死之報 後雖中第 亦不振云 蛇雖毒蟲 亦有不可奪之性 巨蛇是君長 衆蛇是臣僕 臣赴君急 視死如歸 田橫義士 何以加諸 巨蛇受死不遷 殊不可曉 亦有死社稷守封疆之義也耶 噫關雎夫婦 豺獺父子 蜂蟻君臣各秉其偏 不負所天 況爲萬物之靈 而有愧於物者多矣 豈不痛哉
32. 有朴生者 嘗染癘熱 危革十餘日而氣盡 魂蘧蘧有所適 如有吏卒追押 奔騰而去 歷曠漠至一處 不宮不室 除地甚平敞 循壇露設 未櫺周匝 如今槍累然 有官人列坐其內 牛頭人身夜叉之屬 森立庭下 見生至踴躍而前 拿致于庭 旋付湯鬵 生見僧尼男女雜錯湯沸中 竊念若入積人下 懼不得出 卽以兩手 分據鬵面 仰臥浮游 良久夜叉以鈇串貫出置之地 猶不覺痛苦 俄令夜叉傳付上司 行至大宮闕 入重門 設倚子左右几卓 如今官府 峨冕繡裳者 列踞其上 輿衛之盛如君王 簿牒雲堆 署判雷下 靑頭胥吏羅伏案下行文書 淸嚴峻肅 迥非人世 引生問曰 爾在世有何行事 且爲何等任職 生對曰 在世別無異行 職隷醫局 掌出納方書 供畢 吏白諸官人遍 諸官人議曰 此人運不窮不當來 吏按冥籍失審覈 以貽此謬 何以處之 其中一官人容儀郁穆 似若我先代王 私引生至座後謂曰 今當賜爾餠餌 爾若食下 則更不返世矣 生拜伏喘汗而退 果以..
31. 容齋觸忤於時 時輩群詆之 目爲誤國 奪憲長職 時韓公世桓判天曹 僕爲參議 被旨急詣塡其代時禍方不測 人皆駭懼 士論洶洶 判曹從容竟差除 對官僚語 無一言及是事 又無憂駭之色 如不曾聞者 亞曹與僕相目言事 有激於中者 在吾輩不能不發口 判曹愼默 眞不可及 然一席之間 肝肺相照之地 心頗懣焉 而竊復疑之 及容齋退居鄕里 爲終老計 無舊業可以資家口 判曹有田在傍近 令田舍奴收穫折其入 輸與容齋 每秋以爲式 但致物而已 不曾通一書以問訊 又不曾道其意以示款 乃知其心以爲 區區慨憤無補 而祇益禍 惟施心貺 不必外事虛文云爾 後又時輩所譽薦與其所詆斥 多所裁抑 人所不能者 公獨能之不旋踵 以不循郞議彈去 人但見公遜愼無它 而不知其勁植乎中者又如此 矧與容齋有同科第接平素之泛 而非雷陳膠漆之篤 乃於狼狽漂窮之境 能損家有以施之 斯事推聞於古人者 而罕見乎今之世也 余懼泯滅而無傳 願爲採言者聞焉
30. 燕山▦追罪舊日言事之臣 爲臺諫侍從者 罕有免繫縲絏 累日拷鞫丹陛下 洪直卿彥忠亦在囚中 掠已擔下 小息圜垣之外 圖室獄也 僕見其衣血淋染 惻然指之曰 慘矣哉 直卿曰 此弘文館水所染 蓋坐館中論列 而弘字與紅音同 血色紅故云然 鞫了還配 僕又候之郊 直卿曰 平生爲學之禍 一至此哉 頗有酸苦色 僕戲之曰 若使子刮去慧智 冥沈學識 塗薰蕕混菽粟 爲倥倥然一物 則子亦爲之乎 直卿憮然曰惡 流離顚踣中 人或省記者學也 客路辛艱 枵然垂橐 人或繼給者學也 竄伏海島 神魂危悸 除文墨無可娛玩 學之功大矣 俾我心善惡口是非猜叢疾簇 招禍于世者 固是學也 而又自得力如彼 當其崇臻釁積受苦取毒 顧吾學問而病之 不啻若大累玷在身 若返我顓蒙奪我知覺頑然蠢然徒哺啜而已 則惘然如自九天上墮下坑溷中 雖百顚沛 吾安敢爲是哉 而往往拔起坑溷中 掩取九天上者之榮祿 中世皆然九天上者之甚危 非復坑溷中之可安且樂..
29. 權通之名達手 早上第爲校理 燕山主議尹庶人立廟事 大作威鉗下 主所欲莫敢忤 通之慨然 議以非先王意 館中不敢異 主怒皆杖流 久而怒彌甚 玉堂臺諫中首其論者 將極法之 時追治舊事 仇摘倡言者日滋酷 例皆旁推先死 剖發朽壞以苟免獨通之自引伏 不爲負亡僚自活計 幷臺員先發者 鐵鑽已具 獄吏哀之曰 與其兩死 寧歸之一而一生之 爲臺者候承吏旨 更言玉堂先於臺 通之張目熟視曰 某乎某乎 爾果效我而爲之耶 卽 奪筆書供曰 不肖臣達手敢爲之 不可苟隱以偸生 供畢顏色不變 與之酒 立盡吸 就刑如平常 人莫不嘆傷之 初通之謫在龍宮縣 被拿而歸也 歷訣家累于永純里 余在咸寧村 挈壺酒往省之 通之引滿健倒 執余手曰 自昔讒姦慫慂逢惡 屠害士類者 寧有終保乎 我則死矣 亦當抉眼而覩之矣 辭氣慷慨 因泫然 傍坐皆泣下霑襟 通之旣不幸 其未亡人泣血不食死 聖朝贈通之爵 旌烈婦門 可謂節義成雙者矣 其聲容意氣..
28. 忠淸地方有一空刹 頹廢不茸久 有一耆宿 有意修刱 往度其功 山深日昏 假寐空寮 夜分山靜 星月微明 厖然有物挾一物 瞥然踰垣而入 釋其挾置中庭 或却步蹲踞遠睨之 或妥尾前行近嗅之 乍騰乍躍 倏前忽後 回環跳越 若戲若玩 如烏圓弄鼠之狀 從窓櫺視 乃於菟攬人也 僧急以破窓投擲之 電擊雷碎 山巖震響 於菟駭走 杳無音影 僧下庭撫視 則年可二八女兒 氣息已絶 而身無傷痕 疑可復蘇 負入房內 試披襟合胸 以送溫氣 自曉至日中 生候稍屬 晡盡而喘息乃通 乃具糜飮以飮之 將理數日 然後女始魂定省事 問居住姓系 歷歷具言 家在全羅之境 相距踰百許里 其見攬 在初昏 而到寺僅宵半 乃知於菟疾步致遠如此云 僧率其女 尋至邑里 止女巷口 陽爲貧道行丐 先叩其門 則女家延巫招魂 巫作亡靈葬虎口愴楚語 爺孃親屬頓足號啼女徐徐入門 爺孃見之初不識 良久乃覺 相抱持一慟 厚謝其僧而遣之 女邑中良家族 不任..
27. 古今名畫姓氏 晉顧愷之字長康 小字虎頭 晉陵無錫人 陸探微吳人 謝赫論江左人畫 顧陸爲上品 唐王右丞維 奧理冥造 難以形象求 畫物多不問四時 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同畫 又袁安臥雪圖 有雪中芭蕉 沈存中以爲 得心應手 意到便成 故造理入神 迥得天意 難以與俗論也 吳道子出新意於法度之中 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游刃餘地 運斤成風 蘇雪堂以比於杜詩韓文魯公之書 而天下之能事畢矣 曹霸魏武後 畫凌烟功臣 弟子韓幹大梁人 善貌寫人物 尤工鞍馬 王維推奬之 然畫馬肥 太有畫肉之誚 武衛將軍李思訓稱妙一時 子昭道變父之勢 妙又過之 世言山水者 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 閻立本祁岳鄭虔 俱雄鳴當世 而虔幷妙詩與書 謂之三絶 蕭悅善畫竹 王宰山水樹木出於象外 畢宏韋偃皆善古松 偃大曆二年爲給事中 又工仙佛異石 善畫馬 筆力勁健 風格高擧 偃之伯父工龍馬 鑾工𡶥山水松石 薛稷字嗣道 善花鳥人物雜畫 畫鶴尤知..
26. 古者畫者唐以前不多聞 其筆跡遠不可傳 至唐吳道子 去宋不甚遠 蘇子瞻猶曰一二見而已矣 況今千載之下乎 中國猶然 況外國乎 今人畜畫者 往往以爲唐人畫 且謂吳道子筆者 恐皆非眞也 僕嘗得古畫明皇端箭圖 年代積久 綃縷自爾碎爛 其質僅存 近則蒼然不可辨矣 遠見則形細貌皺 分明可認 生動之妙 殆不可狀 其上宋人題識其詳云 右唐辛澄所作 人物軆態 出於自然 歷古以來畫人物者 孰能及此 誠可仰也 其爲唐人之作不可知 然其古妙疑非後人所到也 古人云 論畫當辨時代 吳道子畫仲由戴木劍 閻令公畫昭君着帷帽 殊不知木劍創於晉代 帷帽興於本朝 皆畫之病也 端箭圖 侍姬與衛士冠裳服色之制 頗奇古 非近古畫家所嘗見 若後人畫古 則迷失其制 謬誤如彼 若唐人所畫 則當不失當時之制 但唐人服樣 今不可解 當俟博雅君子以辨其眞贗云
25. 先儒云 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 此石卽舊日之土 螺蚌卽水中之物 下者却變而爲高 柔者却變而爲剛 僕亦嘗見掘山上 土中有水磨小石如棋子 此又是混淪未判前水中之物也 竊嘗疑之 邵子云 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爲一元 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之前固有一開闢 山川草木人物蟲魚巨細姸蚩 林林蔥蔥 盈於兩間者猶今日 及其再成混沌之時 一氣大息 震蕩無垠 輕淸而上者 濁而低凝塡而下者 裂以洩 山川湮勃 人物歇滅 陰陽混合 元氣瀜化 然後又成一開闢 濁而低者復淸而爲天 製以洩者 復凝而爲地 山峙川流 人物化生而蕃息焉 凡物之聚而大凝而堅 莫非一氣之爲一氣之散 天地擧皆混瀜而無痕 況其間一物之不化哉 比之洪爐然 鋼硬細大消鑠且盡 況天地旣散之氣 豈有復在 自是造化不窮 往無跡而來復續爾 今夫鎔鑄者之具鞴炭 鞴卽今皮排也冶者用以吹火者出綱目 扇炎熺燒銅而範之也 必須瀜液若流 無小結滯 乃能方圓隨範 如有査滓之不化 ..
24. 窮理學者事 正不可不講 如水爲至陰 而或有湯泉 說者謂 水源有石硫黃 其泉卽溫 今以硫黃置水中 水不能溫 則其說無據 而或謂神龍所爲 則荒誕可笑 火性至熱 而先儒云 涼州有涼焰焉 陰陽之精 互藏其宅 水中明陰中有陽 火內暗陽中有陰 有湯泉則理固有涼焰 余嘗聞 蔡聘君到智異山上峯 有木不知名 折而薪之 火不能熱 從人凍手足者灸 其中 只微溫而已 終不成灼物 且不熟炊梁云 此則木性漫散無氣 不足以成火毒 如桑柴 能益火氣 皆木性所使 非火性異也 若此者不可謂之涼焰 其必火性涼 雖得桑柴亦不熱爾 魚本在水 不得水不得活 故孟子曰 如緣木求魚 極言其無理 而蜀有緣木之魚 則凡此類甚多 儘不可窮 先儒亦不曾强爲之說
23. 潮汐之說 諸家各不同 或言如橐籥翕張 或言如人氣呼吸 山海經以爲海鰌出入之度 浮屠以爲神龍之變化 皆荒怪不經 王充論衡 水者地之血脈 隨氣進退 盧肇海潮賦 潮之生因乎日 日激水而潮生 月離日而潮大 余襄公著說非之云 月之所臨 則水往從之 月臨卯酉則水漲乎東西 月臨子午則潮平乎南北 彼竭此盈 往來不絶 皆繫於月 不繫於日 朱子以爲詳 至是而其說定矣 邵子謂地之喘息 此固然矣 獨於東海無潮何耶 先儒之說 莫之或詳 豈理有所不可解耶 我國之南聞慶縣有山肢穹窿 其上有土口微窪 泥土常燥 無沮洳陰濕之氣 每一日一度泉水湧出 流成大川 須臾而絶 涓滴不留 其時之早晩無常度 以其去來相續隱出有節 名之曰潮泉 縣地最據山峻處 去海甚遠 而地勢漸高絶 泉又在山上 不可謂與潮相通 此理甚不可曉 或者謂水在地中流通出溢 無處不然 雖山冢極高處 未嘗無泉脈 如人血氣周流四體 上貫腦頂 若血逆則爲癰 氣..
22. 古人於詩投贈酬答 但和其意而已 次韻之作 始自中古 往復重押 愈出愈新 至歐蘇黃陳而大盛 然於詞賦用韻 未之聞焉 我國凡皇朝使臣 采風觀謠之作 例皆賡和之 雖詞賦大述 亦必步韻 明使陳鑑作喜晴賦 世廟難其人 召金乖崖守溫曰 汝試爲之 乖崖退私宅 獨臥廳事中 凝神不動 兀若僵屍 締思數日方起 令人執筆書進 文瀾沛然 辭意貫屬 韻若天成 世廟讀之嘉 命崔寧城恒潤色之 寧城竄改數句 乖崖笑曰 安有持刻畫無鹽之餘 爲西子補粧者耶 陳鑑見之 果大加稱賞 而指點改下處曰 非本人手段 自是乖崖之名 大播中朝 後乖崖入覲帝庭 翰林院帶牙牌學士環立賞見曰 此金喜晴也 詔使倪謙之來 申文忠公叔舟與之遊 嘗手把一集 衣面以小楷書泛翁 文忠之字也 二字 乃匪懈堂筆也 倪謙見之曰 筆法甚妙 此誰氏作 文忠詭言吾友姜景遇也 謙出紙求書 文忠贈以仁齋書 謙曰非一筆也 世廟聞之曰 王孫公子貴乎文雅 其於藝何諱..
21. 成虛白堂俔 與蔡聘君懶齋 皆疏宕不拘 雅有林壑之想 同在銀臺 坐微事同罷 馱騾下隨 以小平頭負錦囊壺酒 薄遊山水間 乃東走關東 登楓嶽觀東海日出 幽巖邃谷 仙蹤異跡 無不參尋 蓬累 笠也老子本傳君子得時則駕不得時則蓬累而行垂條 垂條兒絲帶也 布衣芒屩 作爲不羈遊 行具蕭然 殊不類金馬鳳池客也 行道所過 遠避城邑 人無覺者 但逐勝賞 縱意所適 不問境途近遠 一日貪興夷猶 不覺西日掛岑 遑迫無所歸 投一縣校丐宿 適値校官有行新還 諸生殺鷄蒭酒 方開軟脚之會 校官齇顋蓬鬢 岸帽緩帶 左凭白木几 右擁守罏娘 童孺揮扇於後 堂長 學舍諸生中最老者謂之堂長 進鍾 酒盞無耳有柄者俗謂之鍾 於前 酒酣意得 唱噱 樂不勝謂之唱噱 方喧 望見公等立在門屛間 以爲老困措大邀同醉席 許坐諸生之右 浮以大杓曰 措大後至 宜加數籌 麤談徘謔 視若嬰兒 公等飮對謹 校官撫娘背 使歌以侑酒曰 措大毋嫌我蛙聒蟲..
20. 自古街巷童謠之興 初無意義 而出於無情 不容人僞之雜 純乎虛靈之天 自能感通前定 讖應不爽 我太宗朝 有彼南山往伐石釘無餘矣之謠 釘者伐石之具也 未幾南誾鄭道傳以事誅 南謂南誾也 釘與鄭同音 謂鄭道傳也 餘字之釋 俚語與南誾之音相似 謂鄭南無矣 成廟朝有望馬多勝瑟於伊羅之謠 望馬多者 俗諺辭絶之辭 上辭字卽固辭之辭 勝瑟於伊羅者 俗諺厭却之辭 皆有斷絶意 未幾尹庶人有罪廢 燕山朝有謠曰 見笑矣盧古仇叱其盧古 今吏簿賤庶名字用方言無正音難書者必借叱字以助聲此用其例爾 敗阿盧古 時人謂之三合爐口 爐口鐵湯器也 大中小三匝同藏一匣者 俗謂三合爐口 盧古者 語畢決之之辭 與爐口音似 而三言重複之 如爐口之三合云爾 見笑矣盧古者 謂所爲多悖道見笑於人也 仇叱其盧古者 方言人有累行荒亂不靖之謂 敗阿盧古者 方言破毀已成之謂 一語畢而必決之以盧古者 俗語之軆然也 乃謂燕山主多悖道荒亂 墜敗已..
19. 正德戊寅五月望日 上親政于思政殿 除職人謂之政 時金左相應箕公被劾免 位缺久未補 一日召鄭領相光弼申議政用漑卜相 兩公俱薦吾季父忠貞公 時爲貳相 旣而近侍有以廣論爲請者 卽承旨文瑾也 大會政府六曹漢城府臺諫侍從令各薦 六曹漢城府以爲 當謀及大臣 置相之擧 豈宜出庶僚 成廟嘗欲置相 命議入侍朝啓宰相 時許忠貞公琮爲相 卽啓曰 臣雖無狀 待罪三公 卜相當問臣 不可下及六曹 成廟謝之 卒用其言 此祖宗朝故事也 以是固辭 不待而退 鄭申兩相承牢命 幷前薦加李贊成繼孟南判書衮以入 上特以安戶判瑭名問焉 侍從密贊而成之 是日政 安以判天曹 入應銓擬 卽席拜相而出 召李公長坤代之 又擢右丞旨金淨爲其亞 韓忠之陞應敎 金球之轉銓郞 皆睿旨也 年少新進之士 銳氣喜事 不更世故 凡建事施令 必引古導之 以謂三代之治可立見 多更變舊章 老成之臣 欲守成憲 議輒牴牾 指宰相爲懣然不足與有爲 獨屬望於安..
18. 國朝有琴師李馬智者 手法妙一時 以長指按第一宮 下指乍輕乍重 抑抑搖轉 五音六律 淸濁高下 細大疎數 皆於是出 聲調奇變 迥絶流輩 賞音之士 爭邀競致 每於虛堂月夜 信手一鼓 風起水湧 天寒鬼嘯 聽之者毛髮𢥠然 一日座上皆卿相貴客 李師極意調弄 雲流川瀉 續續不絶 倏開忽闔 舒慘難定 座上方忘味停酒 結耳凝思 嗒然如喬木 忽流爲艶佚 絮蕩花亂 光景融冶 不覺怡魂醉心 肢體弛漫 又激爲壯迅 旗偃鼓作 百萬齊起 不覺氣奮神聳 躍身舞手 俄變商聲大肆 則搖林震木 山谷皆應 徵調則猿愁鵑怨 木葉俱下 固已凄情酸骨 暗淚承睫 乃復整徽移軫一劃 雷過而輟 餘響裊裊 窓隙皆鳴 推琴下膝 斂衽愀容 仰天而喟曰 人生百年 奄若駒隙 富貴榮華 春夢一覺 英豪意氣 沈沒誰知 獨能文章者有其述 工書畫者留其蹟 垂之後世 托名不朽 後之人較其跡 而知其所得之淺深 千百萬歲如一日 若余者身先草露泯然 如烟..
17. 近有一學生姓蔡者 居近訓鍊院 日曛出衢道 行路漸稀 雲月微映 可見遠人 而不可認面 遙視一婦人倚街而立 相望移刻 生徐步就之 淡粧低髻 明艶照人 生不覺神魂蕩恍 目成手挑 不見驚猜 則稍以身逼曰 良宵閑況 邂逅玉人 情不自抑 輒露狂態 韓椽偸香 何嫌犯禮 幸見少恕否 婦人色微赬低聲答曰 君子何人 敢於草次 垂此鄭重 若固有意賤質 能從我行乎 生驚喜過望 曰 所謂不敢請者也 第未知娘子氏系云何 深扃邃閤 恐阻凡踵爾 婦人曰 旣以情許 寧有他虞 遂接袂共行 轉曲巷涉一川 望見高門大屋 繚以粉墻 止生少憩 婦人先入 闃無人聲 蹤跡悄然 生徘徊延佇 若驚若失 心不自定 良久小丫鬟出啓半扉 引生入八重門 有樓用粉石爲柱 結構之制 矗束之壯 殆非人工 傍有密室奧房 綠窓朱箔 玲瓏奪目 婦人立戶迎謂曰 乘人靜相候 以致稽時之立 得無見訝 扶袂入坐 顧瞻四壁 則豎障懸幅 丹靑炳耀 綉褥花莞 鋪..
16. 昔者先朝 西敎盛行 妖僧學悅之徒 誑惑愚民 擧世風奔 崇奉之隆 冠諸緇髡 時人爲語曰 學悅僧也 學悅之音 方言與爲之之釋相似 蓋謂可爲者僧爾 羨嘆之辭也 近世薦士多濫僞 凡鄕居無賴童癡妖妄 自爲賢良退逸 高自標榜 俯視朱程 初無一階者 例超六品 有名盧㻶者 纔擢主簿 旋陞持平正郞 備敭顯要 時人爲語曰 盧㻶爵也 盧㻶之音 與高之之釋俚語相近 蓋謂可高者爵爾 亦羨嘆之辭也 對偶之工 殆若天成 可資談噱 初燕山主流喬桐 市井歌之曰 忠誠詐謀乎 擧動喬桐乎 興淸運平 置之何處 乃向荊棘底歸乎 燕山朝官人紗帽皆貼忠誠二字 紗帽與詐謀同音也 荒蕩飄忽 遊幸無方 凡有出入 謂之擧動 八路郡縣皆設妓樂 選陞梨園 名曰運平 經幸則謂之興淸 其安置喬桐 圍以棘籬 荊棘之釋與妻字之釋方言相同 底字之義又就人身下言也 斯蓋皆出於鄙俚嘲謔之口 而中含譏諷 各存一時之事 而自不容掩其實 自古採俗謠察民言..
15. 虛庵自少有文聲 頗工於詩 晩登第入內翰 善推算知人吉凶 嘗云 甲子之禍 甚於戊午 不爲進取計 燕山朝 史禍之作 蓋在戊午歲 虛庵曾有龍灣之謫故也 居憂德水縣南 一日散遣僮奚 大者薪樵 少者挑菜 俾供夕爨 獨守空廬 老平頭意給使闕人 不淹刻經還 則虛庵不在矣 呼隣人四出細蹤之 只見南江 卽祖江上流也 故屨二隻脫在汀沙 疑必沈江募水師 或舟或泅 遍江上下 竟不獲其屍 未幾燕山主荒虐滋甚 誅殺失次 所謂甲子禍也 虛庵在世 則難乎免矣 人以謂 避跡自晦未嘗死有人於妙香山古刹遇一衲 雖自爲寒乞形 頗非俗緇容止心異之他日物色更訪已不知所之 其爲虛庵無疑云 或言道傍 一院壁上題二絶云鳥窺頹垣穴 人汲夕陽泉 山水爲家客 乾坤何處邊 風雨驚前日 文明負此時 孤筇遊宇宙 嫌鬧竝休詩 此亦必虛庵作 或曰 好事者題去以疑人 非虛庵也 凡溺水者氣盡 屍必浮出 或吹着江涘 若果自沈入水 必近邊纔出 而追至..
14. 正德甲戌年間 鷄異疊興 或雌鷄化爲雄 或鷄生三足 如是者不可勝記 京房易妖曰 君用婦人言 則鷄生妖漢元帝時 雌鷄化雄 不鳴不將 議者以爲 王妃將爲后 貴始萌而尊未成 唐武后稱制 雌鷄化爲雄者再 韋氏擅政 鷄有三足 妖鷄之應 皆有女氏禍 識者憂之乙亥春章敬王后上賓其變豈有大於此乎 鄭丞旨誠謹平生耿介 一段忠赤 圖有編簡 無容贅也燕山朝流落不遇 慷慨作俚曲 中夜悲歌 以寓其愛君繾綣之意 僕賞採其聲協以詞其一曰 以我思子心 子無我心似 子心苟可似天下寧有是 思之縱難能 無嫉猶可已 其二曰 桃李媚恩光 競此色婉娩 老菊終亦花 寂歷誰省晩 霜風掃卉空 孤芳記秋苑 其音凄以婉 其辭怨而直 徘徊戀眷 抑而復揚 亦詩人之遺意也 楚纍騷哀 長沙賦苦 雖古雅淺俚之有殊 遙遙此心 千載同貫 使人聞之不覺腸摧而涕下也 昔文忠事母至孝 悶其衰邁 作木鷄歌 益齋詞曰 木頭雕作小唐鷄 筯子拈來壁上棲 此鳥膠..
13. 天朝火者 李珍與王獻臣等奉帝命出來 時金延昌勘以修撰從事伴接之行 李珍相其面曰 當大顯 後年珍又擎詔來 延昌已帶金冠銀臺 珍賀曰 曩昔吾言今不誣 君乃免禍之相 時蔡聘君按西京 余以布衣從之 詔初至府 與妻兄蔡生觀光潛身簾廡間 華士名張鉞者 頗有學識 容止亦端重 見吾輩欲語不能通 將目擊相與之意 畧書扇面以相示 明日鉞語珍 珍請伴接求見 令舌官引吾輩入廳事禮訖 珍設肴酒餉數巡 令鉞書諸牋曰 天使問明何經 余曰粗明五經 拈出書易之文 畧講其義 余又隨問書對 珍曰中朝科第各守一經 不必盡通如是也 因前席坐 執余手鑑掌理 又相面背 或近眂或遠睨 或以指按之 稱善曰 豈類外親 於法貴顯 次視蔡生 似不經意 曰 顏比乃翁 言姸好則似差過 不言其吉凶 珍入京都淹數月行還 聘君舟迓大同江 珍卒然問曰 按察之子好在否 蔡生逝已閱月 答以實 珍慰之曰 我固知然 君有兩郞 幸勿以彼爲念 因問余消息 ..
12. 內府蓄水晶杯一雙 一方一圓 大可用半升 瑩然絶纖瑕 注之酒 金波細皺 盈盈動其中 遠見澄澈無毛髮 隱如水月相暎光影倒空 眞稀世之絶寶也 嘗讌華使 以二斝藉紅錦間金玉器 交安酒卓中 華使鄭同見之嗟賞 願得其一 宣廟以祖宗朝所蓄不之許 有日下紫醞于銀臺 出圓盃使斟之 流霞漾虛 淸氷透色 紅素交凝 表裏通明 非烟火食者所取口 雖赤瑛盤櫻桃之錫 不足喩其榮 玻瓈盃葡萄之斟 何可擬其侈 諸公驚拜珍異 到手輒傾 不覺醉倒矣 成虛白堂性不能酒 三復愛玩而不置 令吏點茶 吏以沸湯急瀉之 中忽折裂 諸公醒起知之 嗟惋彌日 其一賜讀書堂 敎曰 非欲使爾等沈湎 用以示予珍重之意 時姜公渾申公用漑金公勘金君馹孫等在堂 稽伏拜嘉 匣襲而珍之 謀壽其傳 必托諸辭 臺金而鏤之 銘曰 淸不涅 虛能受 德其物 思勿負 爾後法醞至 例訖 宣盃一爵 徑置匣藏 愼墜毀也 燕山朝堂革 移之玉堂 玉堂罷 又移侍講院 聖朝..
11. 余家嘗盆蓄安石榴數株 其一開花結子 若獅蹲顧見之形 頭面尾鬣 四足指爪 無一不纖備 如今人家婦人篆圖上刻作蹲獅象 而活動之巧殆過之 深可怪也 昔晉安帝時 武陵獻一蔕六實之祥 齊安德王以多子爲子孫衆多之象 此果何謂 當俟後之博識者 後年又見燈焰上拔出雙條 細如絲縷 長踰寸許 兩莖雙蔕 蓓蕾著蕊 若紅蓮欲折 良久不滅 殊可愛玩 古占以燈花爲報喜 後果信然 豈所謂兩炬者耶 大明高皇帝抄擇年少儒臣文學最高者 處之禁中 秘府書籍 得任意探討 以爲遠大地 光祿寺供酒醪飯餐 太子親王迭爲之勸酬 皇帝時臨論難 賜白金鞍馬衣襨等物 寵異之隆 前古所無 我朝英廟肇做其制 賜暇讀書 其選前後不過三四人 逮至宣廟 其規浸備 初選六人 賜長暇于藏魚寺 任其所之 中葺龍山廢佛寺 輪玉堂員休一月 後又選七人 判一年更代之 分賜法醞珍饌紙札什器之備 視古有加 增廣龍山堂 遣內臣審度而營之 垣廏廚庫之缺 無不周..
10. 宣陵朝嘗因歉旱 禁群飮 時當春暮 百花爛漫 月明如晝 上散步後苑 因念如此良夜豈可虛負 必有讌集者 分遣紫巾數輩 給使掖庭者着紫色巾 于五坊 搜摘以聞 適宋參判瑛第設高會 一時勝流無不赴焉 哀絲豪竹 醉謔方喧 一紫巾跡其音經至 諸公不知 紫巾小立門外 傾耳聽笑譁聲 認其爲蔡聘君笑 逡巡却步以遁 紫巾者本天曹奴 聘君爲郞時馬卒也 明日諸公始聞之 權忠愍公簡賀聘君曰 德哉君之笑也 福哉君之笑也 微君笑事幾殆 士林間傳笑 當時朝廷淸明 四方無虞 年登物阜 和氣靄然 朝有忠厚之風 下無訐訴之俗 士大夫以信義相與 絶猜疑互軋之勢 官署淸閑 卯申多暇 日以文酒相娛謔 居上者愛養其氣致 在下者歆慕其風流 當時氣像今不可見 莫不追想而永歎
9. 正德乙亥 余以直提學 宣慰日本使臣南湖西堂等 行到凝川 時以國恤繁麗事 一屛獨處望湖堂 皓月入簾 湖山靄如 天空人靜 淸氣襲骨 奇興滿眼 橫逸不可當 沈吟得句 晨起索筆 則匣中只有空管 尖頭忽失所在 披衾振衣 搜竟不獲 心甚怪之 逮立馬將出 更開匣視之 尖頭依舊束管矣 是夜臨臥用以書牘訖 手藏其匣而蓋之 無罅缺可出 且窄堗油牋 滑如琉璃 淨壁又無一物 墜毫斷針皆可㨛數 三面俱閉但虛南 而吾臥當其窓 輿衛外直者 夜絶來往 匣在枕傍 終始手撫之 更無人啓閉 未知尖頭初何以逸匣 逸匣而藏諸何 又何以復入舊匣耶 百思殊不可得 意亦爲神而非人也 語諸主使 則主使曰 古云詩成泣鬼神 或云神靈泣 或云鬼神愁 豈眞有是耶 余曰自古騷人詞客之過此者 啁啾呻詠 壁間鏤板 鱗比蠔粘 其受弄侮 鬼且慣矣 何有於一蕪語耶 其必以貧於詩 未免爲拍手揶揄之嘲戲耳 相視一莞而去 時李棐仲爲主使云
8. 許忠貞公琮 自少氣宇沈毅 常於行路中 未嘗目左右 凝然若沈思者 或至迷途 嘗結同儕讀書 偸兒夜入其室 盡將衣屨去 諸伴莫不懊恨 公獨怡然不以爲意 取筆書壁上曰 旣奪我之衣兮 宜吾鞋之莫偸 旣奪衣又偸鞋兮 竊爲盜先生不取也 識者始服其量 及釋褐 調軍器直長 光廟簡文官習天文 公硏窮推步法 時適見日食 公推食 公書進尾係以疏 斥異端絶遊畋開言路等事 趣召內閣 摘疏中語 佯加威怒以試之曰 予無十旬不返以麪代犧之失 爾何以比予於夏康梁武 命力士捽下 以圓杖杖之 傍侍股慄 上又取匣劍橫膝上 令曰 見吾劍拔盡匣 則卽行斬 遂徐徐拔出 霜刃照人 閃閃拔垂盡 力士方挾斧鑕 目其劍以待之 公猶不變對 隨問無錯 上還納匣中曰 眞壯士也 以晩見爲恨 命進酌 公從容起洗杖血 裂衣裹之 就尊所斟滿以進 進退頗雍容 上大奇之 終至大拜
7. 蔡聘君襄靖公 幼從父任在慶山 與二弟同臥衙閤 夜忽思便旋 攬衣獨出房櫳外 開目見白氣如火圓鏡 五色相比極明絢 在空中回轉若車輪 自遠而近 迅如風電 襄靖魂悸 蒼皇走入 纔踰中閾 其物追入房中 俄聞小季最在房奧者 驚起騰躍 呼痛之聲不絶口 口鼻流血而斃 襄靖了無傷損 凡邪氣中人 必乘其虛 人氣全則亦不能害矣 吾友成蕃仲家 嘗有鬼怪 西日初暝 昏鍾欲動 隱隱然出自西岡密林中 或投石或燃火而至 陵汙一婢子 歆歆然受妊 如有人道之感 人家往往多遭此患 醫家所謂鬼胎者是也 百方去穰不能得 蕃仲以爲 剛正之氣可以壓伏 取醺作氣 獨坐軒外 堅色不懼 目來方不暫瞬 如是轉數刻期過而悄無聲跡 意謂屛遁 便旋身轉步 將越戶限 忽覺心氣慓然 投擲之石 已落踵邊矣 正氣固可厭邪而一有餒焉 則邪反乘之 幾不可不愼也 有如此夫
6. 東峯金時習自齠齓 已有能詩聲 遂擺落糾紛 祝髮爲僧 改名雪岑 與南秋江爲方外遊 狂吟放浪 翫弄一世 逃世於禪 不奉其法 世以狂僧目之 行過市肆中 或凝睇忘歸 植立移刻 或便旋街路 不避稠視 群兒詆笑 爭擲瓦礫以逐之 其臧獲田宅 任人取奪 曾不屑意 復忽從其人請還 其人不肯 岑身卽雀鼠之庭 面爭供對 譊譊如市井之競 竟獲辨理 官卷旣成 納懷中出門 視天大笑 遽出券碎裂 而投之溝中 其戲人侮俗如此 光廟嘗作法會于內殿 岑亦被揀預 忽凌晨逃出 不知所之 遣使踵之 則故陷街里溷穢中 露半面而已 有沙彌 喉音淸楚 能出商聲 浪詠長吟 遺嚮裊空 凄有餘感 每値皓月朗然 中宵獨坐 令沙彌詠離騷經一過 輒泣下霑襟 性嗜酒 飮醉則曰不見我英廟 流涕甚悲 諸比丘推以爲神師 服事頗謹 一日合辭請曰 弟子等奉大師久 尙蘄一敎 大師淸淨法眼 終以付誰 衆生迷方 願受金篦之刮 請彌堅 岑曰諾 大開法筵 岑具..
5. 文成兩聖 精於楷法 文廟遒勁生動之眞 深奪晉人奧處 只有石刻數本 傳世至寶神秘 眞蹟罕有覩 惜哉 成廟嫵媚端重 從容三昧於趙松雪規度 上又或留意於墨戲小畫 斯皆天縱之能 不煩模習 而妙詣古範 萬機之暇 淸讌有時 時親翰墨 略加揮掃 寸牋尺幅 散落人間 得之者欽玩複襲 不啻如拱璧矣 上舍生朴元秢稍善書 成廟覽而可之 下書其鄕 賜紙筆以奬之 榮耀鄕閭 無不驚動 夫寸藝細技 豈足以上動睿賞哉 然不以聖能而廢之 奬勸之隆 必出於誠如此 由是文章書畫工技百術 莫懶激而精臻 乃知聖人鼓舞轉移之幾 特在於一嚬笑之間 若非誠意之好敻超凡情 則雖百方勸飭嚴立程課 秪見其騷煩頹惰耳 安能動人若此之深耶
4. 宣廟好文 纘契兩聖 寵奬儒林 迥出常謨 一時文章魁傑之士 彪炳玉署 如梅溪三魁礌溪曁先大夫 尤被隆眷 常所述作 隨月書進 梅溪礌溪俱以親老丐外 特致米碩以優其親 礌溪進稿 有北望君臣隔南來母子同之句 上從容賞咏曰 好仁身雖在外 心不忘君矣 梅溪遭艱 錫祭榮之 寵及存亡 人人感起 鼓舞人材 振作士氣 誠千載罕遇之盛也 成領相希顏由弘文正字丁憂去 制闋復敍 例謝恩命 上召至閤門外勞之 命中官臂一鷹以賜曰 爾有老母 公退有暇 可以郊獵助供滋味 又入夜對賜酒菓 公袖柑橘十數枚 因醉伏不省 中官負出之 不覺袖柑墮散于地 明日下柑橘一盤于玉堂 敎曰 昨日希顏袖橘 意欲遺親故賜之 公鏤骨思死 卒倡靖國之擧 以爲報效地 宣廟待士之誠 知人之明 固有以盡人忠也 而公之革危措安 勳在社稷 亦可謂不負知遇者矣
3. 英廟篤意文治 育材作人之美 高邁前昔 置集賢殿 盛萃儒士 更日直宿 以備討論 寵接之隆 世比登瀛洲焉 申文忠叔舟一日豹直 漏下二箭 上命小宦 往覘直士何爲 小宦還白 方燃燭讀書 如是往覘數四 讀猶不輟 鷄鳴始報 就寢矣 上嘉之 解貂裘 令乘睡熟覆其上 文忠朝起方覺 士林聞之益勸 顯廟久在承華 春秋向高 而沈潛學問 晝夜不懈 月明人靜 或手携一卷 步至集賢直廬 與之問難 時成三問等直殿 冠帶夜不敢輒解 有日宵刻將半 意謂鶴駕不出 脫服欲臥 忽聞戶外履聲呼謹甫而至 驚皇顚倒而拜 聖學之勤 好土之篤 誠千古之所罕聞也
2. 七休按行列郡 道見孝子烈婦旌表 必下馬展拜而過 就金烏山下吉先生再故居 爲文以奠之曰 拜瞻祠下 髣髴儀形 惟烏山洛水之如昨 念先生兮安在 奠蕉黃與荔丹 冀英靈之不昧也 此老無意琱琢於文字間 而胸中所發 自能如此 可以想見其風槩 昭陵之廢 至正德癸酉 計年五十八 人心沈痛 冀復者久矣 一日經筵檢討蘇君世讓 首發其論 上惕然命大臣啓春秋秘記 搜攷其時廢之之故 果出於政府之請 大會公卿雜議之 被召將入 張判相順孫歷過柳領相第曰 今日之議如何 領相堅言其不可 及入議 三公以下皆以爲難 惟申公用漑姜公渾張公順孫曁吾季父忠貞公 議當復 竟閣不行 臺諫侍從爭之 太學生亦上章不能得 踰時守閤勢將寢 時僕與金國卿輩在續三綱行實廳 廳僚相與謀曰 臺諫中輟 則後無可爲之幾 吾輩不可出位爲嫌 裁疏上之 以縻臺諫之勢 會雷震太廟木 上驚懼 卽日祇拜訖 趣召公卿臺諫侍從入對闕失 有以昭陵爲對 議乃僉同 遂下..
1. 圃隱鄭文忠祠堂 舊在永川 孫文貞 舜孝 七休公嘗按是路 巡過郡境 馬上醉睡 瞢騰昏昏 過圃隱村 夢間依俙見一老翁 鬚髮皤如 衣冠偉然 遮馬首立 自言圃隱 且云 所處頹廢 風雨無庇 如有意相屬之色 七休驚異之 詢故老得其古址 勖郡人營之 堂成物備 躬奠以落之 自傾大巵 醉書堂壁曰 文丞相忠義伯兩先生肝膽相照 忘一身立人紀 千萬世景仰無已 惟利所在 古今奔走 淸霜白雪 松柏蒼蒼 構屋一間 將以蔽風 公靈安兮 我心安兮竊疑忠魂毅魄 在天地間 蕩然與造化元氣同其流 豈肯區區以祠宇成毀有所丐貸於人耶 意亦此老胸中休休 平生以忠恕爲心 其精神氣脉 或能感通於惚恍間耶 僕尹東都 傍治是永地 訪舊事知祠宇尙存 而七休之題 剝落無痕 石刻則初闕焉 噫悠悠百數十年間 祠宇之修 待一七休 而記識之鐫 尙無人耶 慨然與其守張君謀 圖石之力出乎郡 入鏤之述徵于余 余以憂悤去 事不克就 至今歎恨而不能忘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