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01 魏將與秦攻韓, 朱己謂魏王曰: “秦與戎、翟同俗, 有虎狼之心, 貪戾好利而無信, 不識禮義德行. 苟有利焉, 不顧親戚兄弟, 若禽獸耳. 此天下之所同知也, 非所施厚積德也. 故太后母也, 而以憂死; 穰侯舅也, 功莫大焉, 而竟逐之; 兩弟無罪, 而再奪之國. 此于其親戚兄弟若此, 而又況于仇讎之敵國也. “今大王與秦伐韓, 而益近秦, 臣甚或之, 而王弗識也, 則不明矣. 羣臣知之, 而莫以此諫, 則不忠矣.
02 今夫韓氏以一女子承一弱主, 內有大亂, 外安能支强秦、魏之兵, 王以爲不破乎? 韓亡, 秦盡有鄭地, 與大梁鄰, 王以爲安乎? 王欲得故地, 而今負强秦之禍也, 王以爲利乎? “秦非無事之國也, 韓亡之後, 必且便事; 便事必就易與利; 就易與利, 必不伐楚與趙矣. 是何也?
03 夫越山踰河, 絶韓之上黨, 而攻强趙, 則是復閼與之事也, 秦必不爲也. 若道河內, 倍鄴、朝歌, 絶漳、滏之水, 而以與趙兵決勝于邯鄲之郊, 是受智伯之禍也, 秦又不敢. 伐楚、道涉而谷, 行三十里, 而攻危隘之塞, 所行者甚遠, 而所攻者甚難, 秦又弗爲也. 若道河外, 背大梁, 而右上蔡、召陵, 以與楚兵決于陳郊, 秦又不敢也. 故曰‘秦必不伐楚與趙矣’. 又不攻衛與齊矣. 韓亡之後, 兵出之日, 非魏無攻矣.
04 “秦故有懷地、刑丘, 之城垝津, 而以之臨河內, 河內之共, 汲莫不危矣. 秦有鄭地, 得垣雍, 決熒澤, 而水大梁, 大梁必亡矣. 王之使者大過矣, 乃惡安陵氏于秦, 秦之欲許之久矣. 然而秦之葉陽、昆陽與舞陽高陵鄰, 聽使者之惡也, 隨安陵氏而欲亡之. 秦繞舞陽之北, 以東臨許, 則南國必危矣. 南國雖無危, 則魏國豈得安哉? 且夫憎韓不受安陵氏可也, 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
05 “異日者, 秦乃在河西, 晉國之去梁也千里. 有餘河山以蘭之, 有周、韓而閒之. 從林軍以至于今, 秦十攻魏, 五入國中, 邊城盡拔, 文臺墮, 垂都焚, 林木伐, 麋鹿盡, 而國繼以圍.
06 又長驅梁北, 東至陶衛之郊, 北至乎闞, 所亡乎秦者, 山北、河外、河內, 大縣數百, 名都數十. 秦乃在河西, 晉國之去大梁也尙千里, 而禍若是矣, 又況于使秦無韓而有鄭地, 無河山以蘭之, 無周韓以間之, 去大梁百里, 禍必百此矣.
07 “異日者, 從之不成矣, 楚、魏疑, 而韓不可得而約也. 今韓受兵三年矣, 秦撓之以講, 韓知亡, 猶弗聽, 投質于趙, 而請爲天下鴈行頓刃. 以臣之觀之, 則楚、趙必與之攻矣. 此何也! 則皆知秦之無窮也, 非盡亡天下之兵, 而臣海內之民, 必不休矣.
08 是故臣願以從事乎王, 王速受楚、趙之約, 而挾韓魏之質, 以存韓爲務, 因求故地于韓, 韓必效之. 如此則士民不勞而故地得, 其功多于與秦共伐韓. 然而無與强秦鄰之禍.
09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 此亦王之大時已, 通韓之上黨于共、莫, 使道已通, 因而關之, 出入者賦之, 是魏重質韓以其上黨也. 共有其賦, 足以富國, 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 韓必不敢反魏. 韓是魏之縣也. 魏得韓以爲縣, 則衛大梁, 河外必安矣. 今不存韓, 則二周必危, 安陵必易. 楚、趙楚大破, 衛、齊甚畏, 天下之西鄕而馳秦, 入朝爲臣之日不久!”
'고전 > 전국책'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전국책 위책 삼 - 10. (0) | 2020.06.08 |
---|---|
전국책 위책 삼 - 9. (0) | 2020.06.08 |
전국책 위책 삼 - 7. (0) | 2020.06.08 |
전국책 위책 삼 - 6. (0) | 2020.06.08 |
전국책 위책 삼 - 5. (0) |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