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仙道 (24)
건빵이랑 놀자
18. 南趎者谷城人 少時學業不習而能之 父勸讀書 則曰兒未甞不讀耳 一日雲霧晦塞 俄而霧止 見趎與長者數輩 坐巖石上講讀 人異之 甞手書與家僮曰 往智異山靑鶴洞 則當有兩人對坐 爾須得報以來 僮依言而往 果見畫閣數間 橫架巖洞 精麗無比 一道人政與老僧對碁 僮以書進 道人笑曰我己知爾至矣 碁罷付一札 幷靑玉碁子而送之 僮來時是九月間 落葉飄逕 微雪洒空 及辭還 不覺飢乏 唯見履跡下 宿草欲抽芽 方訝之 出洞則天氣和暖 草木向榮 乃人間二月矣 趎登第 官止典籍而卒 卒後失碁子所在 好事者謂道人卽崔孤雲 老僧卽黔丹禪師 疑趎亦神仙中人云 此事似誕 而南鄕人多傳說如此
17. 有海邊人以漁爲業 遇風七八日 漂至一島 島上有樓閣隱映 如宮闕狀 泊舟登岸 從門隙窺之 庭除瑩淨 如鋪白玉 有紅花滿開 不識其名 閣中空靜無人 乃入見軒宇甚鮮楚 軒前有綠池 池傍有榻 榻邊有碁局玉子 其下有靑草屨一雙 其大盈尺 水氣猶濕 其人而還舟 遂回抵我境 許學官澂親聞其語如此云
16. 南海邊居民言甞以漁採出海 新雨霽後 見有羽衣金冠丈人乘雲氣 去海上數丈而行 有妙女作樂隨之者無數 向東而去云 此蓋蓬萊仙侶之往來 而氓得見之 亦似有宿緣者
15. 豐基地 有一村女少時 行野得異草食之 自後不食不飢 容顔常少 行步如飛 所食靈草 竟不知爲何物也 後忽失其所之 人以爲仙
14. 郭再祐玄風世族 牧使越之子也 有氣節 年四十 倜儻不羈 壬辰倭變 聚其家奴及鄕兵 奮義討賊 盡散家財 以供軍費 把截洛江 斬馘甚多 賊畏之 號紅衣將軍 及賊退 曰養猫所以捕鼠 今賊已平 余無所事 可以去矣 遂學方術 入山絶穀 或經年不食 而身輕體健 唯日食松花一小片而已 蓋得嚥氣之法者也
13. 南宮斗咸悅人 乙卯進士 少時因事亡命 遇異人授秘訣 浮游山水間 年幾九十 顔色不衰 人謂地仙
12. 朴守庵枝華 有道之士也 善攝養 常處一室 冬夏不出 年八十 精力異於凡人 壬辰倭變 避于楊根水濱 忽一日斫木書杜詩一句曰 白鷗元水宿 何事有餘衰 投水而死 好事者疑爲水仙
11. 尹君平者洛中人 少業武 以軍官赴京 遇異人授以黃庭經 能解修鍊之方 與田禹治一時而道術甚高 及死年八十餘 尸體甚輕如空衣 人謂尸解 其子霖亦有道術 享年九十而卒
10. 先王於經筵 語及神仙事 左右皆對以神仙之說虛誕難信 歷代人主求之妄矣 李參贊俊民進曰 神仙見今有之 上驚曰何謂也 俊民曰今判府事臣元混 卽神仙也 上曰何以言之 俊民曰元混自少絶慾斷色 保養精氣 年過九十 聰明不衰 精力尚健 眞神仙也 語有規諷 上大喜之
9. 新羅時四仙 卽述郞, 南郞, 永郞, 安詳 同遊高城 三日不返 故名其地曰三日浦 南郞疑丹書所謂南石行是也 謂之仙者 蓋其時謂郞徒爲國仙故云 非眞仙也
8. 曇陽大師燾貞者 皇明大學士王錫爵之女 生於嘉靖戊午 十七 遇天眞降授道經 鍊形不食 萬曆庚辰重九蛻去 王世貞傳其事甚悉 可怪也 所言多涉禪味 而其曰中庸天命之謂性一語 冒天下之道 又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有味哉 茲所以爲孔子乎 勿正勿忘助 孟氏庶幾擔荷矣 又曰求道者但於十二時 點檢身心中過而已 此數語却與吾道不甚相背 亦異矣
7. 宛委餘編曰 自古文章之士 稱以仙去者 理或有之 蓋天地冲美秀特之氣 見予獨多 生有所自出 有所爲則去有所歸 固其宜耳 莊周爲太玄博士 鬼谷子爲太玄師 墨翟爲太極仙官 淮南王與八公上昇 東方朔爲華陽洞主 嵇康, 郭璞並著兵解 陶弘景爲蓬萊都水大監 李長吉召賦玉樓記 白居易爲海山院主 韓退之爲眞官 寇萊公爲閻浮提王 龎籍爲王屋山君 韓魏公爲紫府眞人 石曼卿爲芙蓉城主 王平甫爲靈芝館仙官 蘇子瞻爲奎宿 一曰紫府押衙 余按其說雖出於紀傳 而多涉虛誕 故此不悉錄
6. 素女見養生書 玄女見地理書 皆人名 似非女人 而按黃帝時 太山有一婦人曰吾玄女也 授以兵符 又女仙傳 有太玄女 未知是一人否也 古來女仙西王母外 有秦弄玉, 華山毛女 漢南陽公主 晉南嶽魏夫人麻姑 唐焦鍊師, 謝自然 按麻姑者 石勒將麻秋之女也 又神仙傳曰 麻姑不知何人 漢桓帝時 與王遠降蔡經家 蓋與此非一人也
5. 秦始皇時 茅濛字初成 白日升天 其邑謠曰神仙得者茅初成 駕龍上升入泰淸 時下玄洲戲赤城 帝若學之臘嘉平云云 後人以此爲七言古詩之首
4. 老氏聖紀圖 略曰三皇時化身 號盤古先生 伏羲時化身 號鬱華子 軒轅時號廣成子 顓帝時號赤精子 帝嚳時號錄圖子 帝堯時號務成子 迨商陽甲時 分身化氣 寄胎八十一年 生于武丁庚辰歲二月十五日卯時 周武王時爲守藏史 遷柱下史 至昭王二十三年 過亟谷關 遇關令尹喜 後二十五年 降于蜀靑羊肆 會尹喜 同度流沙胡域 穆王時復還中夏 平王時復出關 開化蘇隣諸國 復還中夏 敬王十七年 孔子問道於老君 烈王二年過秦 秦獻公問以曆數 遂出散關 赧王九年 飛昇崑崙 秦時降峽河之濱 號河上丈人 亦曰河上公 其說多誕
3. 亢倉子曰 聖人之制萬物也 全其天也 天全則神全矣 神全之人 不慮而通 不謀而當 精照無外 又曰體合於心 心合於氣 氣合於神 神合于無 按亢倉子 老氏弟子 其言卽後世佛家之說也 蓋老之與佛 一而分者也
2. 老子曰 眾人大言而我小語 眾人多煩而我少記 眾人悖暴而我不怒 不以人事累意 淡然無爲 神氣自滿 以爲不死之藥云 余謂老氏所言不死之藥如此 而秦漢以來 方士妄言三神山有不死藥 世人蔪得以長生 豈非惑哉
1. 素問曰 至人者游行天地之間 視聽八遠之外 庚桑楚曰 神全之人 不慮而通 精照無外 又曰雖遠際八荒之外 近在眉睫之內 吾必盡知之 夫如是者神全故也 蓋古之時 或有此等人 故言佛經所謂慧性圓明瑩十方界云云 亦此也
金璽永柔人也 少時學于熙川校生郭致虛 生善幻術 時時有異事 時八月行釋奠于鄕校 生服事 校中諸儒聚議曰 郭生妖人也 不宜服事 聖廟將擯之 生大怒曰 爾輩困我 我不獨困爾輩乎 俄而大雨暴至 水漲于庭 齋舍塾沒 儒生皆攀梨樹梨刺所觸 肌膚流血 遂謝過乞解 俄頃雨霽 齋舍無痕矣 金璽傳其術書欲學之者 其第一紙火燒 無假令文字不得盡其術云 余以爲誑使盡其術曰 三叩齒畵斗柄禹步而入 曰何也 前左右三叩齒 拔劒畵地作七星禹步者 兩足接由斗柄曲步而入也 爲是法誦經而進 則百神來掩其身 人不得見也 終至慣熟則七步之內能藏身 如入妙則不動身不誦經 而坐上能藏身運 或說 璽以妖術竊人妾 始則藏身而入 旣破精身不得掩 爲主人所覺被縛受困
昔余學韓文于申校理灌氏 至『送高閑上人序』 浮屠善幻多技能 校理曰 近來果川園丁 梱載甘瓜一馱 上漢江船 同船有一僧曰 逢天之署我心如焚 願施甘瓜與同舟分 園丁曰 耕耘漑灌努力成熟 不賣于市反爲若德乎 僧曰 耕耘在我成熟孔易 我自有之何待於爾 遂取笻枝耕于船中 耕訖而種 種訖而生 生訖而蔓 蔓訖而花 花而實 實而長 長而熟 須臾之間 滿船籬籬 蒲鴿之色 甘香捩鼻 捲蔓而摘之 盡分同船 同船之人 無不解渴 已而船到北崖 僧携筇下船而去 園丁登陸視其馱 平空矣 追其僧不知所之 此之謂浮屠善幻多技能
田禹治松京術士也 於書無不强記 不事家業 縱遊山水間 得遁甲沒鬼之術 嘗有詩曰 紫蛙周禮正王法 南相文章眞伊周 璞亦璞鼠亦朴 隨侯珠魚目珠 蝘蜒嘲龍眞龍羞 出人拂袖歸去早 桂樹丹崖風景好 時朴光祐爲載寧郡守 愛其博識群書 款洽 一日對座衙軒 有一封私書及公文 自監司所來密事也 光祐坼見之 色動藏之席下 禹治問曰 何事也 光祐墨而不答 盖朝廷庭深惡禹治妖幻 期必捕致之死 知光祐款遇爲私書 使勿失也 然光祐不忍於心 欲使遁逸密言于禹治 禹治笑曰 我當有以處之 是夜稚頸而死 光祐痛之 厚資其喪葬 越明年 於車軾家 禹治尋其策而去 今載寧郡有田禹治墓 田禹治嘗往友人家會飮 座中曰 君能得天桃否 治曰 何難 取細繩百把來 僕夫應命取進 又指童子曰 來 童子應命而進 洽乃持繩向空擲之 高入雲宵裊裊而垂 治又令童子緣繩而上 曰 繩盡處有碧桃 結實甚多可摘下 於是 座中皆出視之 但見童子漸漸沒入空中 ..
李相國元翼 少時遊寒溪山入蘭若中 有一老僧狀貌魁琦 坐睡丈室 見元翼頗禮貌之 坐久 僧取小紙 書數字 擲之庭中 未幾有仙鶴下庭盤旋 相國異之問其由 僧驚曰 書生可與語 衆莫之見 子獨覰之 子欲奇觀踵我來 於是扶藜而往 相國隨而行 遂陟後峰 步步皆玉具藉地辟路璀璨 相國問之曰 是何寶玉之多耶 僧曰 豈無珠玉 惟不貪者見之 子可敎也 俄有笙簫之聲 出於五雲 雪峰在五雲中矣 僧浚巡嶺上望雪峰而不肯前 相國顧往觀之 僧曰 此則上仙會遊之所 非人間宰相所縱觀也 仍低逈而降 後相國登科洎爲承旨 罷官閑遊 復遊寒溪山 而不見僧 欲再尋後嶺而失其路也
昔者昭敬大王開筵 語及神仙事 李浚慶曰 今世有仙目睹之 上驚問之 對曰今者宰相元混 節食遠色自保千金 壽至九十尙無恙眞神仙也 盖元混九十三而卒 宋贊九十而卒 李遽夫人百三歲而卒 申撥九十三而卒康寧 趙挺大夫人九十四而累病得癒 彼八十二之稚川 六十四之回仙 特一嬰兒耳 吾門丈柳同知調 平生食飮無節 不護其身而得八十四 其友朴僉知廷立愼攝 日三餌藥 所食極簡 三剖黃瓜只食其一 他物亦皆如之 享壽八十三 凡人之享年似在受氣厚薄 豈在自家所能引促也 然殉欲忘生 則不可不戒
有一公子王室之胄也 風流愛客 所居園亭佳麗 每置酒邀賓 詩人尹潔必在客席 盡歡而罷 一日家有美酒 請潔終日酣暢 仍與之同宿 公子夢經閭閻, 入山峽中路, 窮地僻 有短墻周遭 墻內方池澄碧 池中菡萏敷英 朱簾畵欄之間 有三四美人凝粧而立 見公子邀之坐 公子坐定 美人進芳肴香酎 旣酣 仍挾美人而宿 抵曉而覺則夢也 遂謂潔曰 去夜之夢眞仙遊也 日將晩試往尋 由墨寺洞緣山逕而入 果有華亭蓮沼 紅粧三四人邀之 一如夢相似 終宵歌笑酒中 美人盛稱公子之客 尹君之爲人 公子曰 尹君才調寡倫 當代第一名流 美人稱之不離口曰 哀哉其人惜哉其才 咄咄不已 公子覺而歸至其家 聞潔已被繫矣 及潔死於殿庭 公子思美人言大異之 欲再尋美人而問之 至則無蓮亭 只有空山石逕風草蕭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