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魏策 三 (9)
건빵이랑 놀자
10. 00 秦使趙攻魏, 魏謂趙王曰: “攻魏者亡趙之始也. 昔者, 晉人欲亡虞而伐虢, 伐虢者亡虞之始也. 故荀息以馬與璧假道于虞, 宮之奇諫而不聽, 卒假晉道. 晉人伐虢, 反而取虞. 故春秋書之, 以罪虞公. 今國莫强于趙, 而幷齊、秦. 王賢而有聲者相之, 所以爲腹心之疾者趙也. 魏者趙之虢也; 趙者, 魏之虞也. 聽秦而攻魏者, 虞之爲也. 願王之熟計之也.” 01 魏太子在楚. 謂樓子于鄢陵曰: “公必且待齊楚之合也, 以救皮氏. 今齊、楚之理必不合矣. 彼翟子之所惡于國者, 無公矣. 其人皆欲合齊、秦外楚以輕公, 公必謂齊王曰: ‘魏之受兵, 非秦實首伐之也, 楚惡魏之事王也, 故勸秦攻魏.’ 02 齊王故欲伐楚, 而又怒其不己善也, 必令魏以地聽秦而爲和. 以張子之强, 有秦、韓之重, 齊王惡之, 而魏王不敢據也. 今以齊、秦之重, 外楚以輕公, 臣爲公患之. 鈞之出..
9. 葉陽君約魏, 魏王將封其子. 謂魏王曰: “王嘗身濟漳, 朝邯鄲, 抱葛薜、陰成, 以爲趙養邑, 而趙無爲王有也. 王能又封其子問陽、姑衣乎? 臣爲王不取也.” 魏王乃止.
8. 01 魏將與秦攻韓, 朱己謂魏王曰: “秦與戎、翟同俗, 有虎狼之心, 貪戾好利而無信, 不識禮義德行. 苟有利焉, 不顧親戚兄弟, 若禽獸耳. 此天下之所同知也, 非所施厚積德也. 故太后母也, 而以憂死; 穰侯舅也, 功莫大焉, 而竟逐之; 兩弟無罪, 而再奪之國. 此于其親戚兄弟若此, 而又況于仇讎之敵國也. “今大王與秦伐韓, 而益近秦, 臣甚或之, 而王弗識也, 則不明矣. 羣臣知之, 而莫以此諫, 則不忠矣. 02 今夫韓氏以一女子承一弱主, 內有大亂, 外安能支强秦、魏之兵, 王以爲不破乎? 韓亡, 秦盡有鄭地, 與大梁鄰, 王以爲安乎? 王欲得故地, 而今負强秦之禍也, 王以爲利乎? “秦非無事之國也, 韓亡之後, 必且便事; 便事必就易與利; 就易與利, 必不伐楚與趙矣. 是何也? 03 夫越山踰河, 絶韓之上黨, 而攻强趙, 則是復閼與之事也, 秦必不爲也. ..
6. 01 齊欲伐魏, 魏使人謂淳于髡曰: “齊欲伐魏, 能解魏患, 唯先生也. 敝邑有寶璧二雙, 文馬二駟, 請致之先生.” 淳于髡曰: “諾.” 入說齊王曰: “楚, 齊之仇敵也; 魏、齊之與國也. 夫伐與國, 使仇敵制其餘敝, 名醜而實危, 爲王弗取也.” 齊王曰: “善.” 乃不伐魏. 02 客謂齊王曰: “淳于髡言不伐魏者, 受魏之璧,、馬也.” 王以謂淳于髡曰: “聞先生受魏之璧、馬, 有諸?” 曰: “有之.” 然則先生之爲寡人計之何如?” 淳于髡曰: “伐魏之事不便, 魏雖刺髡, 于王何益? 若誠不便, 魏雖封髡, 于王何損? 且夫王無伐與國之誹, 魏無見亡之危, 百姓無被兵之患, 髡有璧、馬之寶, 于王何傷乎?”
5. 01 華軍之戰, 魏不勝秦. 明年將使段干崇割地而講. 孫臣謂魏王曰: “魏不以敗之上割, 可謂善用不勝矣; 而秦不以勝之上割, 可謂不能用勝矣. 今處期年乃欲割, 是羣臣之私而王不知也. 02 且夫欲璽者段干子也, 王因使之割地; 欲地者秦也, 而王因使之受璽. 夫欲璽者制地, 而欲地者制璽, 其勢必無魏矣. 且夫姦臣固皆欲以地事秦. 以地事秦, 譬猶抱薪而救火也, 薪不盡則火不止. 今王之地有盡, 而秦之求無窮, 是薪火之說也.” 03 魏王曰: “善. 雖然, 吾已許秦矣, 不可以革也.” 對曰: “王獨不見夫博者之用梟邪? 欲食則食, 欲握則握. 今君劫于羣臣而許秦, 因曰‘不可革’, 何用智之不若梟也?” 魏王曰: “善.” 乃案其行.
4. 01 秦敗魏于華, 魏王且入朝于秦. 周訢謂王曰: “宋人有學者, 三年反而名其母. 其母曰: ‘子學三年, 反而名我者何也?’ 其子曰: ‘吾所賢者, 無過堯、舜, 堯、舜名; 吾所大者, 無大天地, 天地名. 今母賢不過堯、舜, 母大不過天地, 是以名母也.’ 其母曰: ‘子之于學者, 將盡行之乎? 願子之有以易名母也; 子之于學也, 將有所不行乎? 願子之且以名母爲後也.’ 今王之事秦, 尙有可以易入朝者乎? 願王之有以易之, 而以入朝爲後.” 02 魏王曰: “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 許綰爲我祝曰: ‘入而不出, 請殉寡人以頭’.” 周訢對曰: ‘如臣之賤也, 今人有謂臣曰: ’入不測之淵而必出, 不出, 請以一鼠首爲女殉者.’ 臣必不爲也. 今秦不可知之國也, 猶不測之淵也; 而許綰之首猶鼠首也. 內王于不可知之秦, 而殉王以鼠首, 臣竊爲王不取也. 且無梁孰與無河內急?..
3. 01 秦敗魏于華, 走芒卯而圍大梁. 須賈爲魏謂穰侯曰: “臣聞魏氏大臣父兄皆謂魏王曰: ‘初時惠王伐趙, 戰勝乎三梁, 十萬之軍, 拔邯鄲, 趙氏不割, 而邯鄲復歸. 齊人攻燕, 殺子之, 破故國, 燕不割, 而燕國復歸. 燕、趙之所以國全兵勁, 而地不幷乎諸侯者, 以其能忍難而重出地也. 宋、中山數伐數割, 而隨以亡. 臣以爲燕、趙可法, 而宋、中山可無爲也. 02 夫秦貪戾之國而無親, 蠶食魏, 盡晉國, 戰勝睪子, 割八縣, 地未畢入, 而兵復出矣. 夫秦何厭之有哉! 今又走芒卯, 入北地, 此非但攻梁也, 且劫王以多割也, 王必勿聽也. 今王循楚、趙而講, 楚、趙怒而與王爭事秦, 秦必受之. 秦挾楚、趙之兵以復攻, 則國救亡, 不可得也已. 願王之必無講也. 王若欲講, 必少割而有質; 不然必欺.’ 是臣之所聞于魏也, 願君之以是慮事也. 03 周書曰: ‘維命不于常’..
2. 01 芒卯謂秦王曰: “王之士未有爲之中者也. 臣聞明王不胥中而行. 王之所欲于魏者, 長羊、王屋、洛林之地也. 王能使臣爲魏之司徒, 則臣能使魏獻之.” 秦王曰: “善.” 因任之以爲魏之司徒. 02 謂魏王曰: “王所患者上地也; 秦之所欲于魏者, 長羊、王屋、洛林之地也; 王獻之秦, 則上地無憂患. 因請以下兵東擊齊, 攘地必遠矣.” 魏王曰: “善.” 因獻之秦. 地入數月, 而秦兵不下. 魏王謂芒卯曰: “地已入數月, 而秦兵不下, 何也?” 芒卯曰: “臣有死罪. 雖然, 臣死則契折于秦, 王無以責秦. 王因赦其罪, 臣爲王責約于秦.” 乃之秦, 03 謂秦王曰: “魏之所以獻長羊、王屋、洛林之地者, 有意欲以下大王之兵東擊齊也. 今地已入, 而秦兵不可下, 臣則死人也. 雖然, 後山東之士無以利事王者矣.” 秦王戄然曰: “國有事未澹下兵也, 今以兵從.” 後十日,..
1. 01 秦、趙約而伐魏, 魏王患之. 芒卯曰: “王勿憂也. 臣請發張倚使謂趙王曰: ‘夫鄴, 寡人固刑弗有也. 今大王收秦而攻魏, 寡人請以鄴事大王’.‘ 趙王喜, 召相國而命之曰: ”魏王請以鄴事寡人, 使寡人絶秦.“ 相國曰: ”收秦攻魏, 利不過鄴. 今不用兵而得鄴, 請許魏.“ 張倚因謂趙王曰: ”敝邑之吏效城者, 已在鄴矣. 大王且何以報魏?“ 02 趙王因令閉關絶秦. 秦、趙大惡. 芒卯應趙使曰: “敝邑所以事大王者, 爲完鄴也. 今郊鄴者, 使者之罪也, 卯不知也.” 趙王恐魏承秦之怒, 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