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帝卽位十有五年, 喜天下戴己, 養正命, 娛耳目, 供鼻口, 燋然肌色皯黣, 昏然五情爽惑. 又十有五年, 憂天下之不治, 竭聰明, 進智力, 營百姓, 焦然肌色皯黣, 昏然五情爽惑. 黃帝乃喟然讚曰: “朕之過淫矣. 養一己其患如此, 治萬物其患如此.” :於是放萬機, 舍宮寢, 去直侍, 徹鍾縣. 減廚膳, 退而閒居大庭之館, 齋心服形, 三月不親政事. 晝寢而夢, 遊於華胥氏之國. 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 台州之北, 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四足力之所及, 神遊而已. 其國無帥長, 自然而已. 其民無嗜欲, 自然而已. 不知樂生, 不知惡死, 故無夭殤;不知親己, 不知疏物, 故無愛憎;不知背逆, 不知向順, 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 都無所畏忌. 入水不溺, 入火不熱. ★石+斥撻無傷痛, 指擿無痟癢. 乘空如履實, 寢虛若處床. ★石+亥其視, 雷霆不亂其聽, 美惡不滑其心, 山谷不躓其步, 神行而已. 黃帝旣寤, 悟然自得, 召天老‧力牧‧太山稽, 告之曰: “朕閒居三月, 齋心服形, 思有以養身治物之道, 弗獲其術. 疲而睡, 所夢若此. 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 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 又二十有八年, 天下大治幾若華胥氏之國, 而帝登假, 百姓號之, 二百餘年不輟.
2.
愆. 陰陽常調, 日月常明, 四時常若, 風雨常均, 字育常時, 年穀常豐;而土無札傷, 人無夭惡, 物無疵癘, 鬼無靈響焉.
3.
列子師老商氏, 友伯高子, 進二子之道, 乘風而歸. 尹生聞之, 從列子居, 數月不省舍. 因閒請蘄其術者, 十反而十不告. 尹生懟而請辭, 列子又不命. 尹生退數月, 意不已, 又往從之. 列子曰: “汝何去來之頻?” 尹生曰: “曩章戴有請於子, 子不我告, 固有憾於子. 今復脫然, 是以又來.” 列子曰: “曩吾以汝爲達, 今汝之鄙至此乎. 姬!將告汝所學於夫子者矣. 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 三年之後, 心不敢念是非, 口不敢言利害, 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五年之後, 心庚念是非, 口庚言利害, 夫子始一解顔而笑. 七年之後, 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 庚無利害, 夫子始一引吾竝席而坐. 九年之後, 橫心之所念, 橫口之所言, 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 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爲我師, 若人之爲我友:內外進矣. 而後眼如耳, 耳如鼻, 鼻如口, 無不同也. 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 足之所履, 隨風東西, 猶木葉干殼. 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今女居先生之門, 曾未浹時, 而懟憾者再三. 女之片體將氣所不受, 汝之一節將地所不載. 履虛乘風, 其可幾乎?” 尹生甚怍, 屛息良久, 不敢復言.
4.
列子問關尹曰: “至人潛行不空, 蹈火不熱, 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 請問何以至於此?” 關尹曰: “是純氣之守也, 非智巧果敢之列. 姬!魚語女. 凡有貌像聲色者, 皆物也. 物與物何以相遠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 則物之造乎不形, 而止乎無所化. 夫得是而窮之者焉, 得爲正焉?彼將處乎不深之度, 而藏乎無端之紀, 遊乎萬物之所終始. 壹其性, 養其氣, 含其德, 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 其天守全, 其神無郤, 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於車也, 雖疾不死. 骨節與人同, 而犯害與人異, 其神全也. 乘亦弗知也, 墜亦弗知也. 死生驚懼, 不入乎其胸, 是故遻物而不慴. 彼得全於酒, 而猶若是, 而况得全於天乎?聖人藏於天, 故物莫之能傷也.” 列禦寇爲伯昏瞀人射, 引之盈貫, 措杯水其肘上, 發之, 鏑矢復沓, 方矢復寓. 當是時也, 猶象人也. 伯昏瞀人曰: “是射之射, 非不射之射也. 當與汝登高山, 履危石, 臨百仞之淵, 若能射乎? 於是瞀人遂, 登高山, 履危石, 臨百仞之淵, 背逡巡, 足二分, 垂在外. 揖禦寇而進之. 禦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瞀人曰: “夫至人者, 上闚靑天, 下潛黃泉, 揮斥八極. 神氣不變.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爾於中也殆矣夫!” 範氏有子曰子華, 善養私名, 擧國服之;有寵於晉君, 不仕而居三卿之右. 目所偏視, 晉國爵之;口所偏肥, 晉國黜之, 遊其庭者侔於朝. 子華使其俠客, 以智鄙相攻, 彊弱相凌. 雖傷破於前, 不用介意. 終日夜以此爲戲樂, 國殆成俗. 禾生‧子伯‧範氏之上客. 出行經坰外, 宿於田更商丘開之舍. 中夜, 禾生‧子伯二人相與言子華之名勢, 能使存者亡, 亡者存;富者貧, 貧者富. 商丘開先窘於飢寒, 潛於牖北聽之. 因假糧荷畚之子華之門. 子華之門徒, 皆世族也, 縞衣乘軒, 緩步闊視. 顧見商丘開年老力弱, 面目黎黑, 衣冠不檢, 莫不眲之. ★扌+必挨抌, 亡所不爲. 高丘開常無慍容, 而諸客之技單, 憊於戱笑. 遂與商丘開俱乘高台, 於衆中漫言曰: “有能自投下者賞百金.” 衆皆競應. ★石+爲. 範氏之黨以爲偶然, 未詎怪也. 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 “彼中有寶珠, 泳可得也.” 商丘開復從而泳之, 旣出, 果得珠焉. 衆昉同疑. 子華昉令豫肉食衣帛之次. 俄而範氏之藏大火. 子華曰: “若能入火取錦者, 從所得多少賞若.” 商丘開往, 無難色, 入火往還, 埃不漫, 身不焦. 範氏之黨以爲有道, 乃共謝之曰: “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誕子, 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 子其愚我也, 子其聾我也, 子其盲我也, 敢問其道.” 商丘開曰:‘吾亡道. 雖吾之心亦不知所以. 雖然, 有一於此, 試與子言之. 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 聞譽範氏之勢, 能使存者亡, 亡者存;富者貧, 貧者富. 吾誠之無二心, 故不遠而來, 及來, 以子黨之言皆實也, 唯恐誠之之不至, 行之之不及, 不知形體之所措, 利害之所存也, 心一而已. 物亡迕者,如斯而已. 今昉知子黨之誕我, 我內藏猜慮, 外矜觀聽, 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 怛然內熱. 惕然震悸矣. 水火豈復可近哉?” 自此之後, 範氏門徒路遇乞兒馬醫, 弗敢辱也, 必下車而揖之, 宰我聞之, 以告仲尼. 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 可以感物也. 動天地, 感鬼神, 橫六合而無逆者, 豈但履危險入水火而已哉? 商丘開信僞物猶不逆, 况彼我皆誠哉?小子識之!”
5.
周宣王之牧正, 有役人梁鴦者, 能養野禽獸, 委食於園庭之內, 雖虎狼雕鶚之類, 無不柔馴者. 雄雌在前, 孶尾成羣, 異類雜居, 不相搏噬也. 王慮其術終於其身, 令毛丘園傳之. 梁鴦曰: “鴦, 賤役也, 何術以告爾?懼王之謂隱於爾也, 且一言我養虎之法. 凡順之則喜, 逆之則怒, 此有血氣者之性也. 然喜怒豈妄發哉?皆逆之所犯也. 夫食虎者, 不敢以生物與之, 爲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 爲其碎之之怒也. 時其飢飽, 達其怒心. 虎之與人異類, 而媚養己者, 順也;故其殺之, 逆也. 然則吾豈敢逆之使怒哉?亦不順之使喜也. 夫喜之復也必怒, 怒之復也常喜, 皆不中也. 今吾心無逆順者也, 則鳥獸之視吾猶其儕也. 故遊吾園者, 不思高林曠澤;寢吾庭者, 不願深山幽谷, 理使然也.”
6.
顔回問乎仲尼曰: “吾嘗濟乎觴深之淵矣, 津人操舟若神. 吾問焉, 曰:‘操舟可學邪?’曰:‘耳. 能遊者可敎也, 善遊者數能. 乃若夫沒人, 則未嘗見舟而謖操之者也.’吾問焉而不告. 敢問何謂也?” ★言+醫!吾與若玩其文也久矣, 而未達其實, 而固且道與. 能遊者可敎也. 輕水也. 善遊者之數能也. 忘水也. 乃若夫沒人之未嘗見舟也而謖操之也, 彼視淵若陵, 視舟之覆猶其車卻也. 覆卻萬物方陳乎前, 而不得入其舍, 惡往而不暇?以瓦摳者巧, 以鉤摳者憚, 以黃金摳者惛. 巧一也, 而有所矜則重外也. 凡重外者拱內.”
7.
孔子觀於呂梁, 懸水三十仞, 流沫三十里, 黿鼉魚鼈之所不能遊也. 見一丈夫遊之, 以爲有苦而欲死者也, 使弟子竝流而承之. 數百步而出, 被髮行歌, 而遊於棠行. 孔子從而問之曰: “呂梁懸水三十仞, 流沫三十里, 黿鼉魚鼈所不能遊, 向吾見子蹈之, 以爲有苦而欲死者, 使弟子竝流將承子. 子出而被髮行歌, 吾以子爲鬼也. 察子則人也. 請問蹈水有道乎?” 曰: “亡, 吾無道. 吾始乎故, 長乎性, 成乎命, 與齎俱入, 與汨偕出, 從水之道而不爲私焉. 此吾所以道之也.” 孔子曰: “何謂始乎故, 長乎性, 成乎命也?” 曰: “吾生於陵安於陵, 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 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 命也.”
8.
仲尼適楚, 出於林中, 見痀慺者承蜩, 猶掇之也. 仲尼曰: “子巧乎!有道邪?” 曰: “我有道也. ★累垸二而不墜, 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 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 猶掇之也. ★橛株駒, 吾執臂若槁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 肆物之多, 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 不以萬物易蜩之翼, 何爲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 “用志不分, 乃凝於神. 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丈人曰: “汝逢衣徒也, 亦何知問是乎?修汝所以, 而後載言其上.”
9.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 每旦之海上, 從漚鳥遊, 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 “吾聞漚鳥皆從汝遊, 汝取來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 漚鳥舞而不下也. 故曰:至言去言, 至爲無爲;齊智之所知, 則淺矣.
10.
趙襄子率徒十萬, 狩於中山, 藉芿燔林, 扇赫百里, 有一人從石壁中出, 隨煙燼上下, 衆謂鬼物. 火過, 徐行而出, 若無所經涉者, 襄子怪而留之, 徐而察之:形色七竅, 人也;氣息音聲, 人也. 問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 “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火?” 襄子曰: “而向之所出者, 石也;而向之所涉者, 火也.” 其人曰: “不知也.” 魏文侯聞之, 問子夏曰: “彼何人哉?” 子夏曰: “以商所聞夫子之言, 和者大同於物, 物無得傷閡者, 遊金石, 蹈水火, 皆可也.” 文侯曰: “吾子奚不爲之?” 子夏曰: “刳心去智, 商未之能. 雖然, 試語之有暇矣.” 文侯曰: “夫子奚不爲之?” 子夏曰: “夫子能之而能不爲者也.” 文侯大說.
11.
有神巫自齊來處於鄭, 命曰季咸, 知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 期以歲‧月‧旬‧日如神. 鄭人見之, 皆避而走. 列子見之而心醉, 而歸以告壺丘子, 曰: “始吾以夫子之道爲至矣, 則又有至焉者矣.” 壺子曰: “吾與汝無其文, 未旣其實, 而固得道與?衆雌而無雄, 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抗, 必信矣夫, 故使人得而相汝. 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 列子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 “嘻!子之先生死矣, 弗活矣, 不可以旬數矣. 吾見怪焉, 見濕灰焉.” 列子入, 涕泣沾襟以告壺子. 壺子曰: “向吾示之以地文, 罪乎不誫不止, 是殆見吾杜德幾也. 嘗又與來!” 明日, 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 “幸矣, 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 灰然有生矣, 吾見杜權矣.” 列子入告壺子. 壺子曰: “向吾示之以天壤, 名實不入, 而機發於踵, 此爲杜權. 是殆見吾善者幾也. 嘗又也來!” 明日, 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 “子之先生, 坐不齋, 吾無得而相焉. 試齋, 將且復相之.” 列子入告壺子. 壺子曰: “向吾示之以太衝莫朕, 是殆見吾衡氣幾也. 鯢旋之潘爲淵, 止水之潘爲淵, 流水之潘爲淵, 濫水之潘爲淵, 沃水之潘爲淵, 氿水之潘爲淵, 雍水之潘爲淵, 汧水之潘爲淵, 肥水之潘爲淵, 是爲九淵焉, 嘗又與來!” 明日, 又與之見 壺子. 立未定, 自失而走. 壺子曰: “追之!” 列子追之而不及, 反以報壺子, 曰: “已滅矣, 已失矣, 吾不及也. “壺子曰:” 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 吾與之虛而猗移, 不知其誰何, 因以爲茅靡, 因以爲波流, 故逃也.” ★忿然而封戎, 壹以是終.
12.
子列子之齊, 中道而反, 遇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曰: “奚方而反?” 曰: “吾驚焉.” “惡乎驚?” “吾食於十漿, 而五漿先饋.” 伯昏瞀人曰: “右是則汝何爲驚已?” 曰: “夫內誠不解, 形諜成光, 以外鎭人心, 使人輕乎貴老, 而**其所患. 夫漿人特爲食羹之貨無多餘之贏;其爲利也薄, 其爲權也輕, 而猶若是. 而况萬乘之主, 身勞於國, 而智盡於事;彼將任我以事, 而效我以功, 吾是以驚.” 伯昏瞀人曰: “善哉觀乎!汝處己, 人將保汝矣.” 無幾何而往, 則戶外之屨滿矣. 伯昏瞀人北面而立, 敦杖蹙之乎頤, 立有閒, 不言而出. 賓者以告列子. 列子提履徒跣而走, 曁乎門, 問曰: “先生旣來, 曾不廢藥乎?” 曰: “已矣. 吾固告汝曰:, 人將保汝, 果保汝矣. 非汝能使人保汝, 而汝不能使人無汝保也, 而焉用之感也?感豫出異. 且必有感也, 搖而本身, 又無謂也. 與汝遊者, 莫汝告也. 彼所小言, 盡人毒也. 莫覺莫悟, 何相孰也.”
13.
楊朱南之沛, 老聃西遊於秦. 邀於郊. 至梁而遇老子. 老子中道仰天而歎曰: “始以汝爲可敎, 今不可敎也.” 楊朱不答. 至舍, 進涫漱巾櫛, 脫履戶外, 膝行而前曰: “向者夫子仰天而歎曰:‘始以汝爲可敎, 今不可敎.’弟子欲請, 夫子辭行不閒, 是以不敢. 今夫子閒矣, 請問其過.” 老子曰: “而睢睢, 而盱盱, 而誰與居?大白若辱, 盛德若不足.” 楊朱蹴然變容曰: “敬聞命矣!” ★火+易者避竈. 其反也, 舍者也之爭席矣.
14.
楊朱過宋東之於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 其一人美, 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 楊子問其故. 逆旅小子對曰: “其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 吾不知其惡也.” 楊子曰: “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 安往而不愛哉!”
15.
天下有常勝之道, 有不常勝之道. 常勝之道曰柔, 常不勝之道曰彊. 二者亦知. 而人未之知. 故上古之言:彊先不己若者;柔先出於己者. 先不己若者, 至於若己, 則殆矣. 先出於己者, 亡所殆矣. 以此勝一身若徒, 以此任天下若徒, 謂不勝而自勝, 不任而自任也. 粥子曰: “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彊必以弱保之. 積於柔必剛, 積於弱必彊. 觀其所積, 以知禍福之鄕. 彊勝不若己, 至於若己者剛;柔勝出於己者, 其力不可量.” 老聃曰: “兵彊則滅. 木彊則折. 柔弱者生之徒, 堅彊者死之徒.”
16.
狀不必童, 而智童;智不必童, 而狀童. 聖人取童智而遺童狀, 衆人近童狀而疏童智. 狀與我童者, 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 疏而畏之. 有七尺之骸, 手足之異, 戴髮含齒, 倚而趣者, 謂之人. 而人未必無獸心;雖有獸心, 以狀而見親矣. 傅翼戴角, 分牙布爪, 仰飛伏走, 謂之禽獸. 而禽獸未必無人心;雖有人心, 以狀而見疏矣. 庖犧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後氏, 蛇身人面, 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狀, 而有大聖之德. 夏桀‧殷紂‧魯桓‧楚穆, 狀貌七竅, 皆同於人, 而有禽獸之心. 而衆人守一狀以求至智, 未可幾也. ★周+鳥‧鶡‧鷹‧鳶爲旗幟, 此以力使禽獸者也. 堯使蘷典樂, 擊石拊石, 右獸率舞;簫韶九成, 鳳皇來儀, 此以聲致禽獸者也. 然則禽獸之心奚爲異人?形音與人異, 而不知接之之道焉. 聖人無所不知, 無所不通, 故得引而使之焉. 禽獸之智有自然與人童者, 其齊欲攝生, 亦不假智於人也. 牝牡相偶, 母子相親, 避平依險, 違寒就溫;居則有羣, 行則有列;小者居內, 壯者居外;飮則相攜, 食則鳴羣. 太古之時, 則與人同處, 與人竝行. 帝王之時, 始驚駭散亂矣. 逮於末世, 隱伏逃竄, 以避患害. 今東方介氏之國, 其國人數數解六畜之語者, 蓋偏知之所得, 太古神聖之人, 備知萬物情態, 悉解異類音聲. 會而聚之, 訓而受之, 同於人民. 故先會鬼神魑魅, 次達八方人民, 末聚禽獸蟲蛾. 言血氣之類, 心智不殊遠也. 神聖知其如此, 故其所敎訓者無所遺逸焉.
17.
宋有狙公者, 愛狙, 養之成羣,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損其家口, 充狙之欲. 俄而匱焉, 將限其食. 恐衆狙之不馴於己也, 先誑之曰: “與若茅, 朝三而暮四, 足乎?” 衆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 “與若茅, 朝四而暮三, 足乎?” 衆狙皆伏而喜. 物之以能鄙相籠, 皆猶此也. 聖人以智籠羣愚, 亦猶狙公之以智籠衆狙也. 名實不虧, 使其喜怒哉.
18.
★斗已乎?” 曰: “未也, 方虛驕而恃氣.” 十日又問. 曰: “未也, 猶應影響.” 十日又問. 曰: “未也, 猶疾視而盛氣. :十日又問. 曰: “幾矣. 雞雖有鳴者, 已無變矣. 望之似木雞矣, 其德全矣. 異雞無敢應者, 反走耳.”
19.
惠盎見宋康王. 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 “寡人之所說者, 勇有力也, 不說爲仁義者也. 客將何以敎寡人?” 惠盎對曰: “臣有道於此, 使人雖勇, 刺之不入;雖有力, 擊之弗中. 大王獨無意邪?” 宋王曰: “善, 此寡人之所欲聞也.” 惠盎曰: “夫刺之不入, 擊之不中, 此猶辱也. 臣有道於此, 使人雖有勇弗敢刺;雖有力弗敢擊. 夫弗敢, 非無其志也. 臣有道於此, 使人本無其志也. 夫無其志也, 未有愛利之心也. 臣有道於此, 使天下丈夫女子, 莫不驩然皆欲愛利之. 此其賢於勇有力也, 四累之上也. 大王獨無意邪?” 宋王曰: “此寡人之所欲得也.” 惠盎對曰: “孔‧墨是已. 孔丘‧墨翟, 無地而爲君, 無官而爲長;天下丈夫女子, 莫不延頸擧踵而願安利之. 今大王, 萬乘之主也, 誠有其志, 則四竟之內, 皆得其利矣. 其賢於孔‧墨也遠矣.” 宋王無以應. 惠盎趨而出. 宋王謂左右曰: “辯矣, 客之以說服寡人也!”
'고전 > 열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열자 중니 - 전문 (0) | 2019.10.16 |
---|---|
열자 주목왕 - 전문 (0) | 2019.10.16 |
열자 천서 - 전문 (0) | 2019.10.16 |
열자, 설부 - 36. 욕심에 눈이 멀면 (0) | 2019.10.16 |
열자 설부 - 35. (0) | 2019.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