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1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7차 - 교과서 원문 총정리 본문

한문놀이터/교과서

7차 - 교과서 원문 총정리

건방진방랑자 2021. 5. 19. 12:02
728x90
반응형

 7차 교과서 원문총정리

 

1. 교학사 교과서

. 한문의 첫걸음

1. 紅一點:

助長, 杞憂, 矛盾, 蛇足, 墨守,

紅一點, 登龍門, 似而非, 胡蝶夢

 

 

2. 靑出於藍:

大器晩成, 自强不息, 靑出於藍, 附和雷同,

螢雪之功, 曲學阿世, 臥薪嘗膽, 日就月將,

武陵桃源, 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 삶의 슬기

 

 

3. 不如近隣:

遠族不如近隣, 三歲之習至于八十,

一日之狗不知畏虎, 積功之塔豈毁乎,

我腹旣飽不察奴飢, 逐彼山兎竝失家兎,

騎馬欲率奴, 陰地轉陽地變

 

 

4. 瓜田不納履: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出必告 反必面,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 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5. 附耳之言:

附耳之言勿聽言, 富潤屋 德潤身,

言勿異於行 行勿異於言,

智者成之於順時 愚者敗之於逆理,

成功之亂如登天 失敗之易如燒毛

 

. 고사에 나타난 교훈

6. 指鹿爲馬:

丞相趙高 欲專權恐 群臣不聽 乃先設驗 指鹿獻於二世 曰馬耶 二世笑曰丞相誤耶 指鹿爲馬 問左右 或黙或言(十八史略)

 

 

7. 守株待兎: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 兎走觸株 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 冀復得兎 兎不可復得 而身爲宋國笑(한비자)

 

 

 

8.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 得狐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長百獸 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爲不信 吾爲子先行 子隨我後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爲然 故 遂與之行 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 以爲畏狐也(전국책)

 

 

 

 

. 우화 속에 담긴 생각

9. 兄弟投金:

高麗恭愍王時 有民兄弟 偕行 弟得黃金二錠 以其一與兄 至孔巖津 同舟而濟 弟忽投金於水 兄怪而問之 答曰 吾平日 愛兄篤 今而分金 忽萌忌兄之心 此乃不祥之物也 不若投諸江而忘之 兄曰 汝之言 誠是矣 亦投金於水(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10. 借鷄騎還:

金先生 善談笑 嘗訪友人家 主人設酌 只佐蔬菜 先謝曰 家貧市遠 絶無兼味 惟淡泊 是愧耳 適有群鷄 亂啄庭除 金曰大丈夫不惜千金 當斬吾馬 佐酒 主人曰 斬馬 騎何物而還 金曰 借鷄騎還 主人大笑 殺鷄餉之(太平閑話滑稽傳)

 

 

 

11. 舍人從蛙:

領相公 夏日午睡 有蛇上公腹上 公心欲逐之 而恐蛇驚傷人 木石然不敢動 子暹 方六歲 適父所 見之 卽往草澤中 取三四蛙投之 蛇舍人從蛙而去 公乃得起身 暹 自幼 機智如此 及長 是爲名相(人物考)

 

 

 

12. 離別

送人: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정지상)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靑靑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13. 山水

春興:

春雨細不滴 夜中微有聲

雪盡南溪漲 草芽多少生(鄭夢周)

 

 

訪金居士野居:

秋陰漠漠四山空 落葉無聲滿地紅

立馬溪橋問歸路 不知身在畵圖中(정도전)

 

 

14. 人情

章臺枝:

抵死與夫君 如今全此身

去去傷此身 不作良家人

(이광려-9)

良家有夫婦 賤家無夫婦

賤家亦有身 滅身方見守

(10,이참봉집)

 

 

農家歎:

白骨之徵何慘毒 同隣一族橫罹厄

鞭撻朝暮嚴科督 前村走匿後村哭

鷄狗賣盡償不足 悍吏索錢錢何得

父子兄弟不相保 皮骨半死就凍獄(정래교)

 

. 옛 이야기

15. 弘益人間:

昔有桓因庶子桓雄 數意天下 貪求人世 父知子意 下視三危太伯 可以弘益人間 乃 授天符印三箇 遣往理之 雄率徒三千 降於太伯山頂神壇樹下 謂之神市 是謂桓雄天王也(三國遺事)

 

 

 

16. 吾君耳:

新羅第四十八代 景文大王登位 王耳忽長如驢耳 王后及宮人 皆未知 唯幞頭匠一人知之 然 生平不向人說 其人將死 入道林寺林中無人處 向竹唱云 吾君耳如驢耳 其後風吹則竹聲云 吾君耳如驢耳 王惡之 乃伐竹而植山茱萸 風吹則但聲云 吾君耳長(三國遺事)

 

 

 

17. 野鼠婚:

野鼠 欲爲其子擇高婚 初謂惟天最貴 遂求之於天 天曰 我雖兼包萬有非日月 則無以顯 吾德 野鼠 求之於日月 日月曰我雖普照 惟雲蔽之 彼居吾上乎 野鼠 求之於雲 雲曰我雖使日月失明 惟風吹散 彼居吾上乎 野鼠求之於風 風曰我雖能散雲 惟田間石佛 吹之不倒 彼居吾上乎 野鼠求之於石佛 石佛曰我雖不畏風 惟野鼠穿我足底 則傾倒彼居 吾上乎 野鼠 於是 傲然自得曰 天下之尊 莫我若也 遂婚於野鼠(旬五志)

 

 

 

. 짧은 이야기

18. 李生窺墻傳:

女曰李郞之壽 剩有餘紀 妾已載鬼錄 不能久視 若固眷戀人間 違犯條令 非唯罪我兼亦累及於君 但妾之遺骨 散於某處 倘若垂恩 勿暴風日 相視泣下數行 云 李郞珍重 言訖 漸滅了無踪跡 生拾骨 附葬于親墓傍 旣葬 生亦以追念之故 得病數月而卒(金鰲神話)

 

 

 

19. 九雲夢:

八仙女答拜曰 妾等 卽衛夫人娘娘侍女也 承命於夫人 問候於大師 歸路 適少留於此矣 妾等 聞之 禮云於行路 男子由左而行 女子由右而行 此橋本來褊窄 妾等 且已先坐 今道人 從橋而去 於禮不可 請從他路而行 性眞曰 溪水旣深 且無他逕 欲使貧僧 從何處而行乎(구운몽)

 

구운몽

* 갈래 : 국문소설, 한문소설, 艶情소설, 傳奇소설, 夢字類소설, 양반소설, 謫降소설, 英雄소설, 遍歷소설

* 판본 : [한문본, 국문본]이 있음.

* 배경 : (시간) 당나라 때, (공간) 중국 남악 형산의 연화봉과 중국 일대()

* 동기

--개인적 동기 : 老母를 위로하기 위해 창작.

--문학적 동기 : 한국인은 한국어로 작품을 써야 한다는 '국민문학론'을 내세운 그는 폭넓은 지식을 바탕으로 창작에 임함

* 연대 : 숙종 15(1689) 남해 유배시(당년 53세 작)

* 사상 : ..선 사상이 혼합되었으나 불교사상이 주가 됨.

* 근원설화 : <조신몽>설화 ( [삼국유사] )

* 아류작 : <玉樓夢>, <玉蓮夢>

* 구성 : 이원적(二元的) 구성, 곧 액자소설(환몽세계 부분) 현실세계 환몽세계 현실복귀

* [구운몽]의 사상적 배경

1) 유교적 바탕 - 입신양명, 부귀공명 (당시 양반 사회의 이상적 인생관)

2) 도교적 바탕 - 작품의 비현실적 내용을 이루는 신선 사상

3) 불교적 바탕 - 핵심적 주제를 이루는 사상

* 주제 : 인생무상과 불법 귀의(불교 사상 중심)

 

謝氏南征記-사건의 개요

(1) 전반부

1. 주인공 '사씨'가 한림학사 유연수와 결혼하여 오랜 세월이 지나도록 아이를 낳지 못하자 스스로 자청하여 '교씨(喬氏)'를 첩으로 맞게 했다.

2. 아들을 잉태한 '교씨''동청'과 모함하여 낳은 아들까지 죽이고서는 모든 책임을 사씨에게 뒤집어 씌운다.

3. 날로 교만해지는 교씨의 흉계(凶計)로 사씨는 집을 쫓겨나 남방을 유랑하며 고초를 겪는다.(소설 제목의 '남정'-소설의 후반부)

4. 후에 교씨의 흉계가 드러나자 남편이 회개하여 다시 사씨를 맞아 들여 행복한 여생을 보냈다.

(2) 후반부

1. 사씨는 시부모의 선산에서 기거하며 살게 되나, 그녀의 행적을 알게 된 교씨와 동청은 간계를 꾸며 그녀의 절개를 꺾으려 하나 실패한다.

2. 이어 교씨는 엄 승상(엄숭)이란 자를 내세워, 유한림이 임금을 농락한 죄를 지었다고 하여 유배를 보내게 만든다.

3. 황제의 특별사면으로 유한림은 가운의 몰락 위기에서 벗어나게 된다.

4. 집으로 돌아오는 길에 유한림은 자기를 모함한 자들과 운명적으로 대결하게 된다.

5. 이에 교씨는 관졸을 내세워 유한림의 목을 베어 오면 상을 주겠노라고 한다.

6. 쫓기고 쫓기는 위기 상황에서 유한림은 다행히도 사씨가 탄 배를 발견하고, 그 배로 위기에서 탈출하게 된다.

7. 엄승상, 동창이란 자들도 모두 처형되고, 교씨도 서울로 올라가던 유한림에 의해 처단된다.

* 주제 : 권선징악(勸善懲惡)

* 의의 : 김만중이 <구운몽>을 쓴 뒤에 쓴 작품으로 숙종 15~18년 사이에 유배지에서 지은 작품이다. 숙종이 장희빈에게 홀려 인현왕후(仁顯王后)를 쫓아 냄을 풍자하여 마음을 돌이키려고 한 일종의 목적 소설인데(이 점은 이규경의 <오주연문장전산고(五州衍文長箋散稿)에서 처음 언급됨), 일부 다처주의 가정에서의 처첩 간의 갈등을 중심으로 전개한 가정 소설의 전형으로서 의의가 높다.

* 판본은 국문, 한문, 국한혼용의 필사본, 목판본, 구활자본 등의 많은 이본이 전하나 내용은 큰 차이가 없다.

 

 

20. 好好先生傳:

後漢司馬徽 不談人短 與人語美惡 皆言好 有人問徽安否 答曰好 有人自陳子死 答曰大好 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 故此相告 何聞人子死 反亦言好 徽曰如卿之言 亦大好 今人稱好好先生 本此(고금담개)

 

 

 

21. 自畵像讚:

彼何人斯 髮眉皓白 頂烏帽 披野服 於以見心山林 而名朝籍 胸藏二酉 筆搖五嶽 人那得知 我自爲樂 翁年七十 翁號露竹 其眞自寫 其贊自作(강세황의 畵題)

 

 

 

22. 妙香山小記:

午到鐵甕東門 二士憩其樓 數童從焉 持酒待我 同遊之尹生明生也 敍吾行色 謝彼勤意 竝轡而入 香山之行 固草草 不能窮搜極探 然其名菴勝區 如佛智見佛賓鉢諸寺 皆一歷之 獨恨路廢 不得登毘廬香罏 一望遼海而來耳 凡遊以趣爲主 行不計日 遇佳卽止 携知己友 尋會心處(묘향산소기)

 

 

 

. 탐구하는 생활

23. 物之數量:

今有八十分之十二 問 約之得幾何 答曰 三分之二 約分者 物之數量 不可悉全 必以分言之 分之爲數 繁則難用 設有四分之二者 繁而言之 亦可爲八分之四 約而言之則 二分之一也 術曰 可半者 半之 不可半者 副置分母子之數 以少減多 更相減損 求其等也 以等數約之(구장산술)

 

 

 

24. 醫山問答:

實翁 仰首而笑曰 爾誠人也 五倫五事 人之禮義也 群行呴哺 禽獸之禮義也 叢苞條暢 草木之禮義也 以人視物 人貴而物賤 以物視人 物貴而人賤 自天而視之 人與物均也 今爾 曷不以天視物 而猶以人視物也(의산문답)

 

 

 

25. 白頭大幹:

我國諸山 皆發源於白頭山 自摩天鐵嶺而南 爲金鋼五臺太白 至智異而盡焉 南師古嘗言曰 白頭山脈 不應到此而止 當是隱伏海中 爲日本諸島云 其說有理 今濟州漢拏 亦其一也(지봉유설)

 

 

 

. 역사 앞에서

26. 見危致命:

庾信曰 吾聞見危致命 臨難忘身者 烈士之志也 夫一人致死 當萬人 則可以橫行天 下今國之賢相 被他國之拘執 其可畏不犯難乎 於是 衆人曰 雖出萬死一生之中 敢不從將軍之令乎(삼국사기)

 

 

 

27. 東明王篇:

世多說東明王神異之事 雖愚夫騃婦 亦頗能說其事(中略) 東明之事 非以變化神異 䝮惑衆目 乃實創國之神迹 則此而不述 後將何觀 是用作詩以記之 欲使夫天下 知我國本聖人之都耳(東國李相國集)

 

 

 

. 삶의 깊이

28. 論語抄

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敏於事而愼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 後生可畏 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 斯亦不足畏也已

 

29. 莊子抄:

弟子問於莊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 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 以不材死 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 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 材與不材之間 似之而非也 故 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 德而浮遊 則不然(莊子)

 

 

󰍾 두 산

. 生活 속의 漢字語

 

1. 白眉:

白眉 壓卷 斷腸 猶豫

牙城 靑藍 盲目 蛇足

 

2. 千里眼:

白眼視 老益壯 碧昌牛 如反掌

似而非 勝戰譜 座右銘 長蛇陳 背水陣

 

3. 大器晩成:

大器晩成 螢雪之功 守株待兎

刻舟求劍 塞翁之馬 轉禍爲福

脣亡齒寒 同病相憐 指鹿爲馬 曲學阿世

 

 

 

. 俗談格言

 

4. 俗談(1):

結者解之 同價紅裳 於異阿異 烏飛梨落

孤掌難鳴 隨友適江南

積功之塔豈毁乎

一日之狗不知畏虎

 

5. 俗談(2):

騎馬欲率奴 突不燃不生煙

農夫餓死枕厥種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窮人之事飜亦破 鼻吹之恐飛執之恐陷

寧測十丈水深難測一丈人心

 

6. 格言:

男兒一言重千金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家貧則思賢妻 國難則思良相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고사성어의 이해

7. 登龍門:

河津 一名龍門 水險不通 魚鼈之屬 莫能上 江海大魚 薄集龍門下數千 不得上

上則爲龍(後漢書)

 

 

8. 矛盾:

楚人 有鬻盾與矛者 譽之曰 吾盾之堅 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 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韓非子)

 

9. 五十步百步:

梁惠王曰 寡人之於國也 盡心焉耳矣 何內凶 則移其民於河東 移其粟於河內 河東凶 亦然察隣國之政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隣國之民 不加少 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 王好戰 請而戰喩 塡然鼓之 兵刃旣接 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 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 無望民之多於隣國也

 

 

 

10.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 得狐 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長百獸 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爲不信 吾爲子先行 子隨我後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虎以爲然 故 遂與之行 獸見之而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 以爲畏狐也(戰國策)

 

 

11. 咸興差使:

芳碩變後 太祖棄位 奔于咸興 太宗屢遣中使 問安 太祖輒彎弓而待之 前後相望 使未敢道達其情 時 問安使 無一得還者 太宗 問群臣 誰可遣 莫有應之者 判承樞府事朴淳 挺身請行(逐睡篇)

 

. 참된 삶의 자세

12. 孝誠

伯兪有過 其母笞之 泣 其母曰 他日笞 子未嘗泣 今泣 何也 對曰 兪得罪 笞常痛 今母之力 不能使痛 是以 泣

王祥性孝 父母有疾 衣不解帶 湯藥必親嘗 母嘗欲生魚 時 天寒氷凍 祥解衣 將剖氷求之 氷忽自解 雙鯉躍出 持之而歸(小學)

 

 

13. 友愛:

高麗恭愍王時 有民兄弟 偕行 弟得黃金二錠 以其一與兄 至孔巖津 同舟而濟 弟忽投金於水 兄怪而問之 答曰 吾平日 愛兄篤 今而分金 忽萌忌兄之心 此乃不祥之物也 不若投諸江而忘之 兄曰 汝之言 誠是矣 亦投金於水(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14. 信義:

吳季札 吳王壽夢季子也 初使北 過徐君 徐君好季札劍 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 爲使上國未獻 還至徐 徐君已死 於是 乃解其寶劍 繫之徐君冢樹而去 從者曰 徐君已死 尙誰予乎 季子曰 不然 始吾心已許之 豈以死倍吾心哉(史記)

 

 

 

 

15.正直:

母以橘二枚 授二子 幼子置不食 母問何故 曰 頃者 兒有過 父親禁勿食也 父適入聞之 喜曰兒能不欺爾母 可以食橘矣(蒙學漢文初階)

 

 

 

16. 高潔:

退溪先生 居留漢城 隣家有栗樹 數枝過墻 實熟落庭 恐兒童取食 每自手拾 投於墻外

許衡 暑中過河陽 渴甚 道有梨 衆爭取食 而獨危坐 或曰世亂此無主 曰梨無主 吾心豈無主乎(士小節-李德懋 저술)

 

 

. 아름다운 敍情世界

17. 自然

山行:

十里無人響 山空春鳥啼

逢僧問前路 僧去路還迷(海東詩選, 姜柏年)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唐詩選,王之渙)

 

 

18. 述懷

絶句:

江碧鳥逾白 山靑花欲然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唐詩選,杜甫)

 

松都懷古:

雪月前朝色 寒鐘故國聲

南樓愁獨立 殘郭暮煙生(箕雅,權韐)

 

 

19. 鄕愁

偶吟:

旅夢啼鳥喚 歸思繞春樹

洛花滿空山 何處故鄕路(海東詩選,洪顯周)

 

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鄕爲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揷茱萸少一人(唐詩選,王維)

 

 

20. 社會

蠶婦: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白雲集,張兪)

 

代農夫吟:

帶雨鋤禾伏畝中 形容醜黑豈人容

王孫公子休輕侮 富貴豪奢出自儂(李奎報)

 

 

 

. 한민족과 국토산하

21. 檀君

東方初無君長 有神人 降于太白山檀木下 國人立爲君 是爲檀君 國號朝鮮 初都平讓 後徙都白岳(東國通鑑)

二人各論槿花名 或云無窮 無窮之意 謂此花開落無窮 或云 無宮 無宮之意 謂昔君王愛此花而六宮無色(東國李相國集)

 

 

22. 韓半島

我國 在亞細亞之東 北連大陸 東西南 環以洋海 故謂半島國 以京畿道爲中央 外有江原道曰關東 忠淸南北道 全羅南北道 慶尙南北道 曰三南 黃海道 平安南北道 曰兩西 咸鏡南北道曰關北(蒙學漢文初階)

白頭山在女眞朝鮮之界 爲一國華蓋 上有大澤 周圍八十里 西流爲鴨綠江 東流爲豆滿江 北流 爲混同江 豆滿鴨綠之內 卽我國也(擇里志)

 

 

 

23. 白頭에서 漢拏까지

白頭山 中國之人 謂之長白 我國之人 謂之白頭 蓋山極高 四時常雪 故名白頭(耳溪集)

智異山 山勢高大雄據數百里白頭山之脈流至于此又名頭流

其曰漢拏者 以雲漢可拏引也 其頂有大池 五月猶有雪(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24. 金剛山

中國人有曰 願生高麗國 親見金鋼山 金綱山之名於天下 久矣哉 然 我國之人 相去數百里間而不果遊者多矣(지봉유설)

送僧之楓岳:

一萬二千峰 高低自不同

君看日輪上 何處最先紅(靑丘風雅, 成石璘)

 

 

 

25. 聖賢의 말씀

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

衆惡之必察焉 衆好之必察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6. 삶의 智慧

勤爲無價之寶 愼是護身之符(明心寶鑑)

以責人之心責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宋史)

泰山不讓土壤 故 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 故 能就其深(史記)

齒以剛折 舌以柔存 柔能勝剛 弱能勝强(老子)

用人 當用其所長 敎人 當敎其所短(許衡)

 

27. 學問思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道(禮記)

學者所患 惟在立志不誠 才或不足 非所患也(學峰集)

恥不知而不問 終於不知而已 以爲不知而必求之 終能知之矣(程子)

不能舍己從人 學者之大病 天下之義理無窮 豈可是己而非人(退溪集)

 

 

 

. 先祖들의 科學精神

 

28. 그림자:

有一童 夜於燈下讀書 問其母曰 物何以能有影 影何以有大小 其母曰 凡不透光之物 置於燈前 燈光必爲物所蔽 其所蔽之處 卽爲影 物離燈光 近則其影大 物離燈光 遠則 其影小 童以手 於燈前 作影而試之 果如其母所言(小學漢文讀本)

 

 

29. 眼鏡:

不能視遠物者 爲近視 此因目中之水晶體 太凸故也 不能視近物者 爲遠視 此因目中之水晶體 太平故也 今以凹鏡 配近視 凸鏡配遠視 其目力之遠近 可齊而爲一矣(小學漢文讀本)

 

 

 

 

30. 地圓說:

虛子曰 古人云天圓而地方 今夫子言 地體正圓何也 實翁曰甚矣 人之難曉也 萬物之成 形 有圓 而無方 況於地乎 月掩日而蝕 於日蝕 體必圓 月體之圓也 地掩日而蝕 於月蝕 體亦圓 地體之圓也 然則 月蝕者 地之鑑也 見月蝕而不識地圓 是猶引鑑自照 而不辨其面目也 不亦愚乎(湛軒書)

 

 

 

31. 빛의 굴절 현상:

月掩日爲日食 地掩日爲月食 吾旣得而聞之矣 日月俱在地平之上 而猶有月食 安在 其地掩日爲月食也 曰此積氣之所映浮非眞月也月食於地平之下而其形上浮人 見其影而爲眞也其驗安在余友李德操之言曰磁盌之內有靑圈在底人坐盌邊不見 其靑取水一鍾灌于盌靑乃宛然斯其驗也靑在盌底而浮之使高者水也月在地平之 下而浮之使高者氣也(與猶堂全書)

 

. 說話世界

 

32. 짝잃은 앵무새:

有人奉使於唐 將鸚鵡一雙而至 不久雌死而孤雄 哀鳴不已 王使人掛鏡於前 鳥見鏡中影 擬其得偶 乃啄其鏡而知其影 乃哀鳴而死(三國遺事)

 

33. 당나귀 귀:

新羅第四十八代 景文大王 登位 王耳忽長如驢耳 王后及宮人 皆未知 唯幞頭匠一人知之 然 生平不向人說 其人將死 入道林寺林中無人處 向竹唱云 吾君耳如驢耳 其後風吹則竹聲云 吾君耳如驢耳 王惡之 乃伐竹而植山茱萸風吹則但聲云 吾君耳長(三國遺事)

 

 

34. 토끼의 간:

昔 東海龍女病心 醫言得兎肝合藥 則可療也 然海中無兎 不奈之何 有一龜 白龍王言 吾能得之 遂登陸 見免言 海中有一島 淸泉白石 茂林佳菓 寒暑不能到 鷹隼不能侵 爾若得至 可以安居無患 因負免背上 游行二三里許 龜顧謂兎曰 今龍女被病 須兎肝爲藥 故 不憚勞負爾來耳 兎曰 噫 吾神明之後 能出五臟 洗而納之 日者 少覺心煩 遂出肝心洗之 暫置巖石之底 聞爾甘言徑來 肝尙在彼 何不廻歸 取肝則汝得所求 吾雖無肝 尙活 豈不兩相宜哉 龜信之而還 纔上岸 兎脫入草中 謂龜曰 愚哉 汝也 豈有無肝而生者乎 龜憫黙而退(三國史記)

 

 

35. 崔瑩:

崔鐵城瑩 少時 其父常戒之曰 見金如石 瑩 常以四字 書諸紳 終身服膺而勿失 雖秉國政 威行中外 而一毫不取於人 家才足食而已(慵齋叢話)

 

 

36. 金時習:

金時習 五歲 通中庸大學 世宗聞之 召致承政院 試之曰 童子之學 白鶴 舞靑松之末 時習 對曰 聖主之德 黃龍 飜碧空之中 上敎曰 待年長學業成就 將大用 卽賜帛五十匹 使自運去 時習 遂結其端 引之而出 由是 名振天下 稱以五歲神童而不名(思齋摭言)

 

 

37. 惟政:

惟政入倭營 賊衆列立數里 惟政無怖色 見淸正 從容談笑 淸正問曰 貴國有寶乎 答曰我 國無他寶 唯以汝頭爲寶 曰 何謂也 曰 我國購汝頭 金千斤邑萬戶 非寶而何 淸正大笑(芝峰類說)

 

 

38. 醫員 趙光一:

趙光一 以針術名 自號針隱 足未嘗跡朱門 門亦無顯者跡 或問 以子之能 何不交貴顯 取聲名 乃從委巷小民遊乎 何其不自重也 光一笑曰 吾疾世之醫挾其術以驕於人 門外騎相屬家設酒肉 以待率三四請然後 肯往 又所往 非貴勢家則富家也 若貧而無勢者 或拒以疾 或諱以不在百請而一不起 是豈仁人之情哉 吾所以專遊民間 而不干於貴勢者 懲此輩也 彼貴顯者 寧少醫生哉 所哀者 獨委巷窮民耳(靑邱野談)

 

 

39. 의로운 여종:

己巳脅約成之日 根澤 自大闕歸 對家人話 脅約事曰 吾幸而免死 婢在廚下 聞之提粧刀 出叫曰 李根澤 汝身爲大臣 國恩云何 而國危不能死 乃曰 吾幸而免 汝眞狗豚若 吾雖賤人豈甘狗豚之奴乎 恨吾力弱 不能斬汝萬段 寧還舊主也 遂走歸其家(梅泉野錄)

 

 

󰍿 천재교육

. 한문을 배우며

1. 한자의 발생/육서

 

2. 한문의 구성/한자어와 한문

言心聲也(法言) 仁者無敵(孟子)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論語)

漢陽中誰最富(熱河日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

苛政猛於虎

先則制人後則爲人所制(史記)

天無口使人言(資治通鑑)

春若不耕 秋無所望(明心寶鑑)

 

. 마음 속에 새기는 名文

3. 一字千金:

手不釋卷, 愚公移山, 靑出於藍,

束手無策, 羊頭狗肉, 小貪大失,

老馬之智, 鷄卵有骨, 刻舟求劍,

咸興差使, 脣亡齒寒, 於異阿異

 

4. 俗談格言

三日之程 一日往 十日臥(旬五志)

水隨方圓之器 人依善惡之友(明心寶鑑)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古文眞寶)

突不燃不生煙(靑莊館全書)

我腹旣飽不察奴飢(耳談續纂)

天雖崩牛出有穴(東言解)

月滿則缺物盛則衰(史記)

 

5. 短文

滿招損謙受益(書經)

才俊人宜學恭謹聰明人宜學沈厚(象村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智者千慮一失愚者千廬一得(史記)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

不能舍己從人 學者之大病 天下之義理無窮 豈可是己而非人(退溪集)

 

 

 

 

. 배움과 독서의 길

6. 學問:

學者所患 惟在立志不誠 才或不足 非所患也 無才而不妨爲君子 有才而不免爲小人之歸只在爲學 立志如何耳. 行必由知而得 覺者屬知 爲者屬行 欲效其爲 須先效其覺 此所以兼知行說也(星湖疾書)

 

 

 

7. 讀書:

凡讀書 必熟讀一冊 盡曉義趣 貫通無疑 然後 乃改讀他書 若口讀而心不體 身不行 則書自書 我自我 何益之有 宋同春先生 借與人書冊 人還之 而若紙不生毛 則必責其不讀 更與之 其人不得不讀之(士小節)

 

8. 勸學文:

父母養其子而不敎 是不愛其子也 雖敎而不嚴 是亦不愛其子也 父母敎而不學 是子不愛其身也 雖學而不勤 是亦不愛其身也 是故 養子必敎 敎則必嚴 嚴則必勤 勤則必成 學則庶人之子 爲公卿 不學則公卿之子 爲庶人(古文眞寶)

 

 

. 傳統時代倫理

 

9. 季札之劍:

季札之初使北 過徐君 徐君好季札劍 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 爲使上國 未獻 還至徐 徐君已死 於是 乃解其寶劍 繫之徐君冢樹而去 從者曰 徐君已死 尙誰予乎 季子曰 不然 始吾心已許之 豈以死倍吾心哉(史記)

 

10. 知音:

伯牙 善鼓琴 種子期 善聽 伯牙鼓琴 志在流水 種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種子期必得之 伯牙遊於泰山之陰 卒逢暴雨 至於巖下 心悲 乃授琴而鼓之 曲每奏 種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歎曰 善哉善哉 子之聽夫志 想象猶吾心也 吾於何逃聲哉(列子)

 

 

 

11. 伯兪之孝:

熊川州 有向得舍知者 年凶其父幾於餒死 向得 割股以給養 州人 具事奏聞 景德王賞賜租五百石(三國遺事)

伯兪有過 其母笞之 泣 其母曰 他日笞 子未嘗泣 今泣 何也 對曰 兪得罪 笞常痛 今母之力 不能使痛 是以 泣(小學)

 

 

. 더불어 사는 삶

12. 鄕約:

鄕人 與我同住一處 有無相資 患難相救 義同親戚 毋侵暴殘弱 毋凌辱尊老 交相委曲 務爲和睦 隣里不和 患難不相救 死亡無相扶 相爲仇隙 終致不測(警民編)

凡鄕之約四一曰德業相勸 二曰 過失相規 三曰禮俗相規 四曰 患難相恤(耳溪集)

 

 

13. 針隱 趙光一:

趙光一 以針術名 自號針隱 足未嘗跡朱門 門亦無顯者跡 或問 以子之能 何不交貴顯取聲名 乃從委巷小民遊乎 光一笑曰彼貴顯者 寧少醫生哉 所哀者 獨委巷窮 民耳 且吾操針而遊於人 數十年矣 日療數人 月治十數人 計所全活 不下數百千 人 夫數十年 可活萬人 吾事畢矣(壺山外記)

 

14. 萬德:

萬德者姓金 耽羅良家女也 幼失母 無所歸依 託妓女爲生 稍長官府籍萬德名妓案 萬德雖屈首妓於役 其自待不以妓也 年二十餘 以其情泣訴官 官矜之 除妓案 復歸之良 其才長於殖貨 能時物之貴賤 以廢以居 至數十年 頗以積著名 聖上十九年乙卯 耽羅大饑 民相枕死 上命船粟往哺 鯨海八百里 風檣來往如梭 猶有未及時者 於是 萬德損千金 貿米陸地諸郡縣 棹夫以時至 萬德取十之一 以活親族 其餘盡輸之官 浮黃者聞之 集官庭如雲 官劑其緩急 分與之有差 男若女出而頌萬德之恩 咸以爲活我者萬德(樊巖集)

 

 

. 웃음의 미학과 지혜

15. 猪喫瀑布:

一朝官出宰晉陽 政令苛暴 徵斂無藝 雖山林果蔬 利無所遺(中略) 一日 寺僧 來謁州宰 宰曰 汝寺瀑布想佳 僧不知瀑布爲何物 恐亦徵斂 應聲曰 我寺瀑布 今夏爲猪喫盡 江陵有寒松亭 山水之勝 擅關東 使賓客之遊賞 蹄輪輳集 供費不貲 州人常詬曰 寒松亭 何日虎將去(太平閑話滑稽傳)

 

 

16. 僧換押吏:

古有一僧被罪遠配 吏押去 至中道 僧買得秋露 飮押吏 吏泥醉倒地 僧乘其醉 脫弁着之 解衲衣之 仍着吏冠服 而自稱押吏 督醉吏而去 吏酒醒 環顧其身 曰 僧則在是吾身何去 竟替僧而去 野史氏曰世之有罪者 以巧計獲免 無罪者 或橫罹未脫 其與僧與吏 一轍 可悲也夫(蓂葉志諧)

 

 

17. 忍辱而待:

尹淮 少時 有鄕里之行 暮投旅 主人不許止宿 坐於庭畔 主人兒 持大眞珠出來落於庭中 旁有白鵝 卽呑之 俄而 主人索珠不得 疑公竊取 縛之 朝將告官 公不與辨 只云 彼鵝亦繫吾傍 將朝 珠從鵝後出 主人慚謝曰 昨何不言 公曰 昨日言之 則主必剖鵝覓珠 故忍辱而待(燃藜室記述)

 

 

. 自然과의 交感

18. 醫山問答:

實翁曰 我復問爾 生之類有三 人也禽獸也草木也 三生之類 互相衰旺 抑將有貴賤之等乎 虛子曰 天地之生 惟人爲貴 今夫禽獸也 草木也 無慧無覺 無禮無義 人貴於禽獸 草木賤於禽獸 實翁 仰首而笑曰 爾誠人也 五倫五事 人之禮義也 群行呴哺 禽獸之禮義也 叢苞條暢 草木之禮義也 以人視物 人貴而物賤 以物視人 物貴而人賤 自天而視之 人與物 均也(湛軒書)

 

 

19. 白頭大幹:

白頭山在女眞朝鮮之界 爲一國華蓋 上有大澤 周圍八十里 西流爲鴨綠江 東流爲豆 滿江 北流爲混同江 豆滿鴨綠之內 卽我國也 自白頭山 至咸興 山脈中行 東枝行於 豆滿之南 西枝行於鴨綠之南 自咸興山之主脈 薄于東海 西枝長亘七八百里 東枝未 滿百里 大幹則南下數千里 至慶尙太白山 通爲一派嶺.(擇里志)

 

20. 六友堂記:

山吾仁者所樂也 見山則存吾仁 水吾智者所樂也 見江則存吾智 雪之壓冬溫 保吾氣之中也 月之生夜明 保吾體之寧也 風有八方 各以時至 則吾之无妄作也 花有四時 各以類聚 則吾之無失序也(中略) 天地父母也 物吾與也 何往而非友哉 此眞吾益友也哉(牧隱集)

 

 

. 漢詩 美學 산책

21. 산에서 얻은 기상

金剛山:

一萬二千峰 高低自不同

君看日輪上 何處最先紅 (靑丘風雅, 成石璘)

天王峰:

請看千石鐘 非大扣無聲

萬古天王峰 天鳴猶不鳴(南冥集, 曹植)

 

22. 離別情懷

大同江: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

(東文選, 鄭知常)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靑靑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23. 여성의 정감과 애환

閨情:

有約來何晩 庭梅欲謝時

忽聞枝上鵲 虛畵鏡中眉(大東詩選, 李玉峰)

採蓮曲:

芻淨長湖碧玉流 荷花深處係蘭舟

逢郞隔水投蓮子 恐被人知半日羞(蘭雪軒集, 許楚姬)

 

24. 민중의 삶과 현실

憫農: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唐詩全書, 李紳)

流民歎:

蒼生難蒼生難 年貧爾無食

我有濟爾心 而無濟爾力

蒼生苦蒼生苦 天寒爾無衾

彼有濟爾力 而無濟爾心

願回小人腹 暫爲君子慮

暫借君子耳 試聽小民語(魚無迹)

 

25. 자유와 평화의 노래

雪夜:

四山圍獄雪如海 衾寒如鐵夢如灰

鐵窓猶有鎖不得 夜聞鐘聲何處來(韓龍雲)

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日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杜甫)

 

. 예술인의 삶과 정신

 

26. 琴師 金聖器:

琴師金聖器 學琴於王世基 每遇新聲 王輒秘不傳授 聖器夜夜來附王家窓前 竊聽明朝能傳寫 不錯 王固疑之 乃夜彈琴曲未半 瞥然拓窓 聖器驚墮於地 王乃大奇之 盡以所著授之(秋齋集)

 

27. 崔北傳:

崔北 字七七 字亦奇矣 遊金剛 至九龍淵 忽大叫曰 天下名士 死於天下名山 足矣 墜 淵 幾至不救 人有求爲山水 畵山不畵水 人怪詰之 七七 投筆起曰 紙以外皆水也 一貴人 要畵於北 而不能致 將脅之 北怒曰 人不負吾 吾目負吾 乃刺一目而眇 年四十九而卒(異鄕見聞錄)

 

 

28.

崔興孝 通國之善書者也 嘗赴擧 書券得一字 類王羲之 坐視終日 忍不能捨 懷券而歸 是可謂得失不存於心耳

李澄 幼登樓而習畵 家失其所在 三日乃得 父怒而笞之 泣引淚而成鳥 此可謂忘榮辱於畵者也

鶴山守 通國之善歌者也 入山 習每一曲 拾沙投履 滿履乃歸 嘗遇盜 將殺之 依風而歌 群盜莫不感激泣下者 此所謂死生不入於心(燕巖集)

 

 

. 나라를 위하여

29. 金堤上:

於是 囚堤上 問曰 汝 何竊遣汝國王子耶 對曰 臣是鷄林之臣 非倭國之臣 今欲成吾君之志耳 何敢言於君乎 倭王 怒曰 今汝已爲我臣 而言鷄林之臣 則必具五刑 若言倭國之臣者 必賞重祿 對曰 寧爲鷄林之犬豚 不爲倭國之臣子 寧受鷄林之箠楚 不受倭國之爵祿(三國遺事)

 

 

30. 張保皐:

張保皐新羅人 如唐 爲武寧軍小將 騎而用槍 無能敵者 後 保皐還國 謁大王曰 遍中國 以吾人爲奴婢 願得鎭淸海 使賊不得掠人西去 淸海 新羅海路之要 今謂之莞島 大王與 保皐萬人 此後 海上 無賣鄕人者(三國史記)

 

 

31. 錦繡江山:

京城 有十一歲女學生 以獨立運動 而被捕 日警嚴訊曰 汝何故 執旗而喜樂耶 女兒 答曰 吾有失物之復得者 故喜耳 日警曰 汝失何物乎 女兒曰 我大韓民族世傳之三千里錦繡江山也 日警曰 汝小兒 何知而樂此耶 女兒更以溫言 答之曰 爾實無知識矣 向日吾母失一小針 覓至半日 乃得而喜形於色 況三千里錦繡江山 復爲我有 何樂如之 日警亦爲之感而落淚云(朴殷植全書)

 

. 산문의 향기

 

32. 歲寒圖:

太史公云 以權利合者 權利盡而交疏 君亦世之滔滔中一人 其有超然自拔於滔滔權利之外 不以權利視我耶 太史公之言非耶 孔子曰 歲寒然後 知松柏之後凋 松柏是貫 四時而不凋者 歲寒以前 一松柏也 歲寒以後 一松柏也 聖人特稱之於歲寒之後(歲寒圖)

 

33. 朋黨論:

大凡君子 與君子 以同道爲朋 小人與小人 以同利爲朋 此自然之理也 然 小人所好者祿利 所貪者財貨也 當其同利之時 暫相黨引 以爲朋者僞也 及其見利而爭先 或利盡而交疎 則反相賊害 雖其兄弟親戚 不能相保 故 臣謂小人無朋 其暫爲朋者僞也

(歐陽文忠公集)

 

34. 師說:

古之學者 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 其爲惑也 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 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後 其聞道也 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 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韓文公集)

 

 

 

. 실사구시와 경제

35. 閭田論:

今欲使農者 得田不爲農者 不得之 則行閭田之法 而吾志可遂也 何謂閭田 因山谿川原 之勢 而畵地爲界 界之所函 名之曰閭(中略) 用力多者 得糧高 用力寡者 得糧廉 其有不盡力 以賭其高者乎 人莫不盡其力 而地無不盡其利 地利 興 則民産富 民産富 則風俗惇 而孝悌立 此制田之上術也(與猶堂全書)

 

 

36. 錢論:

凡産於地 益於民曰財 天下至廣 而産財各異 其勢不能不轉移流通 此錢所以作 錢無用之器 特權而宜之 欲財之盡乎用也 然 歷代因革 辯論各明 廢之則有濕粟薄絹之患 行之則 有重利逐末之尤 二者皆可惡 惡之而不可兩廢 則甚者可去 輕者可存 苟其可存 弊又不足惡也 若執末流之弊 而咎用法之意 是不足以知體要矣 (藿憂錄)

 

 

37. 通商惠工:

我國 國小而民貧 今耕田疾作 用其賢才 通商惠工 盡國中之利 猶患不足 又必通遠方之物 而後貨財殖焉 百用生焉 夫百車之載 不及一船 陸行千里 不如舟行萬里之爲便利也 故通商者 又必以水路爲貴 我國三面環海 西距登萊 直線六百餘里 南海之南則吳頭楚尾之相望也(北學議)

 

 

ⅩⅢ. 성현의 가르침

38. 論語

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爲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爲政)

 

 

39. 諸子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 自乘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老子)

若使天下兼相愛 國與國不相攻 家與家不相亂 盜賊無有 君臣父子 皆能孝慈 故 天下兼相愛則治 交相惡則亂(墨子)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 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

 

 

40.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 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 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 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 不與存焉(盡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 義人路也 舍其路而不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 人有鷄犬 放則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學問之道 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

 

 

 

󰎀 청색

. 나로부터 사회로

1. 自己紹介:

家族, 構成, 趣味, 演劇, 映畵, 鑑賞,

特技, 活動, 經驗, 初等學校, 圖書貸與店

 

2. 家族新聞:

家訓, 和睦, 刊行, 親戚, 韓服, 丹粧,

古稀宴, 慶弔事, 取材記者

 

3. 情報通信:

學校紹介, 進學情報,

學事日程, 公知事項,

模擬考査, 揭示板, 自由寄稿, 資料室

 

 

. 故事成語

4. 바람직한 삶의

姿勢:

見利思義, 浩然之氣,

殺身成仁, 大器晩成,

改過遷善, 外柔內剛,

徹頭徹尾, 破邪顯正

 

 

5. 友情:

昏定晨省, 出告反面,

風樹之嘆, 望雲之情, 竹馬故友,

肝膽相照, 芝蘭之交, 伯牙絶鉉

 

 

6. 學問:

溫故知新, 敎學相長, 自强不息, 不恥下問,

螢雪之功, 手不釋卷, 韋編三絶, 切磋琢磨

 

 

7. 冽上方言:

谷無虎先生免, 膚不毁虎難制, 養子息知親力,

對笑顔唾亦難, 鳥久止必帶矢, 陰地轉 陽地變

 

8. 耳談續纂:

三歲之習至于八十, 一日之狗不知畏虎,

我腹旣飽不察奴飢, 農夫餓死枕厥種子,

予所憎兒先抱之懷, 十飯一匙還成一飯

 

9. 旬五志:

凍足放尿, 烏飛梨落, 隨友適江南,

高麗公事三日, 積功之塔 不墮,

不燃之突 煙不生, 三日之程一日往十日臥

 

. 格言

10. :

敏於事而愼於言(論語),

無道人之短 無說己之長(文選),

水去不復回 言出難更收(推句),

君子之言 寡而實 小人之言 多而虛(明心寶鑑),

言行相符謂之正人 言行常悖謂之小人(芝峯集)

 

11. 修身:

學文千載寶 貪物一朝塵(推句),

破山中賊易 破心中賊難(陽明全集),

謂學不暇者 雖暇 亦不能學矣(淮南子),

家若貧不可因貧而廢學

家若富不可恃富而怠學(明心寶鑑),

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 知是不辱 知止不殆(老子)

 

 

12. 함께하는 사회:

以責人之心責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宋史),

德不孤必有隣(論語),

有無故而阿君者 君其愼之(戰國策),

屈己者能處重 好勝者必遇敵(明心寶鑑),

兄弟比之木則東根也 比之雁則同行也(學語集)

 

 . 故事理解

 

13.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刻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刻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 而劍不行 求劍若此 不亦惑乎(呂氏春秋)

 

14. 矛盾:

楚人 有鬻盾與矛者 譽之曰 吾盾之堅 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 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韓非子)

 

 

15. 守株待兎: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 免走觸株 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 冀復得免 免不可復得 身爲宋國笑(韓非子)

 

 

 

16.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 得狐 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長百獸 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爲不信 吾爲子先行 子隨我後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虎以爲然 故 遂與之 行 獸見之而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 以爲畏狐也(戰國策)

 

 

. 先人智慧

17. 捨人從蛙:

領相公 夏日 午睡 有蛇上公腹上 公心欲逐之 而恐蛇驚傷人 木石然不敢動 子退之 方六歲 適父所 見之 卽往草澤中 取三四蛙 投之 蛇捨人從蛙而去 公乃得起身 退之 自幼機智如此及長是爲名相(國朝人物考)

 

 

18. 借鷄騎還:

金先生 善談笑 嘗訪友人家 主人設酌 只佐蔬菜 先謝曰 家貧市遠 絶無兼味 惟淡泊 是愧耳 適有群鷄 亂啄庭除 金曰大丈夫不惜千金 當斬吾馬 佐酒 主人曰 斬馬 騎何物而還 金曰 借鷄騎還 主人大笑 殺鷄餉之(太平閑話滑稽傳)

 

 

19. 兄弟投金:

高麗恭愍王時 有民兄弟 偕行 弟得黃金二錠 以其一與兄 至孔巖津同舟而濟 弟忽投金於水 兄怪而問之 答曰 吾平日 愛兄篤 今而分金 忽萌忌兄之心 此乃不祥之物也 不若投諸江而忘之 兄曰 汝之言 誠是矣 亦投金於水(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20. 不言長短:

黃相國喜 微時行役 憩于路上 見田夫駕二牛而耕者 問曰 二牛何者爲勝 田夫不對 輟耕而至 附耳細語曰 此牛勝 公怪之曰 何以附耳相語 田夫曰雖畜物 其心與人同也 此勝則彼劣 使牛聞之 寧無不平之心乎 公大悟 遂不復言人之長短云(芝峯類說)

 

 

. 漢詩

21. 金剛山:

山與雲俱白 雲山不辨容

雲歸山獨立 一萬二千峯(尤庵集, 宋時烈)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長江集, 賈島)

 

22.

秋思: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怱怱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

 

送人: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

(東文選, 鄭知常)

 

23. 花石亭:

林亭秋已晩 騷客意無窮

遠水連天碧 霜楓向日紅

山吐孤輪月 江含萬里風

塞鴻何處去 聲斷暮雲中(栗谷全書, 李珥)

 

. 東洋古典

24. 論語

子曰 巧言令色 鮮矣仁(學而)

子曰 歲寒然後 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季康子 問政於孔子 孔子對曰 政者正也 子帥以正 孰敢不正(顔淵)

邦有道 貧且賤焉恥也 邦無道 富且貴焉恥也(泰伯)

 

25. 孟子:

孟子對曰 王好戰 請而戰喩 塡然鼓之 兵刃旣接 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 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梁惠王上)

 

26. 莊子:

楊子之宋 宿於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 其一人美 其一人惡 惡者貴而美者賤 楊子問其故 逆旅小子對曰 其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 其惡者自惡 吾不知其惡也 楊子曰 弟子記之 行賢而去自賢之行 安往而不愛哉(莊子)

. 三國遺事

 

27. 射琴匣:

開見 二人死 不開一人死 使來獻之 王曰 與其二人死 莫若不開 但一人死耳 日官奏云 二人者庶民也 一人者王也 王然之 開見 書中云射琴匣

 

28. 延烏郞細烏女:

是時 新羅 日月無光 日者奏云 日月之精 降在我國 今去日本 故致斯怪 王遣使來二人 延烏曰 我到此國 天使然也 今何歸乎 雖然 朕之妃 有所織細綃 以此祭天 可矣 仍賜其綃

 

. 三國史記

29. 龜兎之說:

今龍女被病 須兎肝爲藥 故 不憚勞負爾來耳 兎曰 噫 吾神明之後 能出五臟 洗而納之 日者 少覺心煩 遂出肝心洗之 暫置巖石之底 聞爾甘言徑來 肝尙在彼 何不廻歸 取肝則汝得所求 吾雖無肝 尙活 豈不兩相宜哉

 

 

30. 孝女知恩:

就富家 請賣身爲婢 得米十餘石 窮日行役於其家 暮則作食歸養之 其母謂女子曰 向 食麤而甘 今則食雖好 味不如昔 而肝心若以刀刃 刺之者 是何意耶 女子以實告之

 

 

. 漢文小說

31. 許生傳:

子平生不赴擧讀書何爲 許生笑曰 吾讀書未熟 妻曰不有工乎 生曰工未素學 奈何 妻曰不有商乎 生曰商無本錢 奈何 其妻恚且罵曰 晝夜讀書 只學奈何 不工不商 何不盜賊 許生掩卷 起曰 惜乎 吾讀書 本期十年 今七年矣 出門而去 無相識者(燕巖集)

 

 

32. 騎牛翁:

提督怒叱 汝是何許野老 不識天高 唐突至此 吾受皇上之命 率百萬之衆 來救汝邦 則 汝必無不知理 而乃敢犯馬於我軍之前乎 汝罪當死 老人笑答曰 吾雖山野之人 豈不知天將之尊重乎 今日之行 專爲隔將軍 而欲枉於鄙所之計也(靑邱野談)

 

. 名文鑑賞

33. 雜說:

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韓昌黎集)

 

 

34. 師說: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 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嗚呼師道之 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 其出人也遠矣 猶且從師而問焉 今之衆人 其下 聖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於師 是故 聖益聖 愚益愚(韓昌黎集)

 

 

35. 春夜宴桃李園序:

古人秉燭夜遊 良有以也 況陽春 召我以煙景 大塊 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 皆爲惠連 吾人詠歌 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 高談 轉淸(李太白集)

 

 

 

󰎁 대학서림

기초편

. 고사성어

1. 실제 있었던 일:

夫鷄肋 食之則無所得 棄之則如可惜(後漢書)

酒池肉林, 合縱連橫, 奇貨可居, 指鹿爲馬,

免死狗烹

 

2. 비유로 말하는 이야기: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 免走觸株 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 冀復得免 免不可復得 身爲宋國笑(韓非子)

五十步百步, 井底之蛙, 朝三暮四, 狐假虎威,

塞翁之馬

 

. 先人智慧

3. 俗談

三歲之習 至于八十 無足之言 飛于千里 積功之塔 豈毁乎 突不燃 不生煙

一日之狗 不知畏虎 晝語雀聽 夜語鼠聽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遠親 不如近隣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4. 格言

愛人者 人恒愛之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

施恩勿求報 與人勿追悔

水至淸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言勿異於行 行勿異於言

無道人之短 無說人之長

附耳之言 勿聽焉 戒洩之談 勿言焉

 

심화편

 

. 說話世界

1. 檀君王儉:

昔有桓因庶子桓雄 數意天下 貪求人世 父知子意 下視三危太伯 可以弘益人間 乃授天符印三箇 遣往理之 雄率徒三千 降於太伯山頂 神壇樹下 謂之神市 是謂桓雄天王也

 

2. 吾君驢耳:

王登位 王耳忽長如驢耳 王后及宮人 皆未知 唯幞頭匠一人知之 然 生平不向人說 其人將死 入道林寺林中無人處 向竹唱云 吾君耳如驢耳 其後風吹則竹聲云 吾君耳如驢耳 王惡之 乃伐竹而植山茱萸風吹則但聲云 吾君耳長(三國遺事)

 

3. 孝女知恩:

日久不勝困憊 就富家 請賣身爲婢 得米十餘石 窮日行役於其家 暮則作食歸養之 其 母謂女子曰 向食疏而甘 今則食雖好 味不如昔 而肝心若以刀刃 刺之者 是何意耶 女子以實告之 母曰 以我故使汝爲婢 不如死之速也(三國史記)

. 우리 민족의 역사

4. 高句麗榮光:

永樂五年歲在乙未 王以碑麗不息掠人 躬率往討 過富山負山 至鹽水上 破其三 部落六七百營 牛馬群羊 不可稱數 十年庚子 敎遣步騎五萬 往救新羅 從男居城 至新羅城 倭滿其中 官軍方至 倭賊退(廣開土王陵碑)

 

 

 

5. 平和의 꿈:

萬積等六人 樵北山 招集公私奴婢 謀曰 國家 自庚癸以來 朱紫多起於賤屬 將相 寧有種乎 時來則可爲也 吾輩 安能勞筋骨 困於捶楚之下(中略) 乃各格殺其主 燒賤籍 使三韓 無賤人則公卿將相 吾輩皆得爲之矣(高麗史)

 

 

6. 백성을 위하여: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 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爲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訓民正音,例義本)

 

 

. 한시의 세계

7. 자연 속에 묻혀

山居:

春去花猶在 天晴谷自陰

杜鵑啼白畵 始覺卜居深(東文選, 李仁老)

月溪途中:

山含雨氣水生煙 靑草湖邊白鷺眠

路入海棠花下轉 滿枝香雪落揮鞭(村隱集)

 

8. 사랑과 이별

送人: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

夢魂:

近來安否問如何 月到紗窓妾恨多

若使夢魂行有跡 門前石路半成沙-李玉峯

 

. 사람다움의 조건

9. 論語

子曰 人而不仁 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

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 問知 子曰 知人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 其爲仁之本與

顔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爲仁 爲仁 由己而由人乎哉

齊景公 問政於孔子 孔子對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0. 孟子

若民則無恒産 因無恒心 苟無恒心 放辟邪侈 無不爲已 及陷於罪然後 從而刑之 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 罔民而可爲也 是故 明君 制民之産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樂歲 終身飽 凶年 免於死亡 然後 驅而之善 故 民之從之也輕

 

11. 老子莊子

爲圃者 忿然作色而笑曰 吾聞之吾師 有機械者 必有機事 有機事者 必有機心 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 純白不備 則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 道之所不載也 吾非不知 愧而不爲也(莊子)

上善若水, 絶聖棄知 小國寡民(老子)

 

 

. 女人列傳

12. 목숨과 바꾼 사랑: 有一士人 下往嶺南奴僕家 見其女奴 年少才色俱絶 而已屬村漢 士人勒令 從行行到洛東江 其夫亦隨到 其女題詩贈之 仍投死 詩曰

威如霜雪重如山 欲去爲難不去難

回首洛東江水碧 此身危處此心安(海東奇談)

 

 

13. 황진이:

吾聞 中國人 願生高麗國 一見金剛山 況我國人 生長本國 去仙山咫尺 而不見眞面目可乎 今吾偶奉仙郞 正好共作仙遊 山衣野服 恣討勝賞而還 不亦樂乎(於于野談)

 

 

14. 劍女: 賤身旣知座下之非奇士 而要終身仰望 則是負宿心 而兼負娘子之命也 故 明曉辭決 而將 遊於絶海空山矣 男裝尙在 飄然更着而遊 寧復爲女子低眉斂手於飮食縫織之事乎

(霅橋漫錄)

 

 

. 우리 민족의 역사 2

15. 흩어진 가족을 찾아서

蓋南原陷時 紅桃爲倭所虜 入日本 日人見男服 不知婦也 充之男丁 轉賣隨商船 凡男子之役 或能或不能 而所善助刺船 自南蠻至浙江者 意欲因之還朝鮮也 生與紅桃乃居 浙江之人 咸憐之 各與銀錢米粟 得以糊口 生子夢眞 年十七求婚 以朝鮮之人 故 華人不許 有處子求婚夢眞曰 吾父東征 往朝鮮不還 吾願嫁此人 往朝鮮見父死所 招父魂而祭之 父如不死 萬一或再逢 遂嫁夢眞居焉(於于野談)

 

 

16. 새야 새야 파랑새야

: 昨年三月 起包之意하야 割除함으로 를 삼았다 하니 果然耶?

: 果然이로소이다

: 然則 內職居하며 外任官員이 다 貪虐耶?

: 內職하니가 賣官賣爵으로 를 삼으니 內外勿論하고 다 貪虐이외다

: 然則 全羅一道貪虐하는 官吏하자 起包하얏더야? 八道一體로 하란 意向이냐?

: 全羅一道貪虐하고 內職으로 賣爵하는 權臣屛逐하면 八道自然一體로 될 터이다

: 全羅道監司以下各邑守宰가 다 貪官耶?

: 八九이다

: 何事指目하야 貪虐이라 하느냐?

: 各邑守宰上納이라 하고 或結卜加斂하며 戶役橫徵하며 有餘之民空然構罪하야 錢財强奪하고 田莊橫侵함이 非一非再외다 (乙未 211일 전봉준 再招問目)

 

 

. 근대의식의 발현

17. 土地農民

今欲使農者 得田 不爲農者 不得之 則行閭田之法 而吾志可遂也(中略) 閭置閭長 凡一閭之田 令一閭之人 咸治厥事 無此境爾界 唯閭長之命是聽 每役一日 閭長注於冊簿 秋旣成 凡五穀之物 皆輸之閭長之堂 分其糧 先輸之公家之稅 次輸之閭長之祿 以其餘 配之於日役之簿(與猶堂全書)

 

 

18. 민족이 잘사는 길

我國 國小而民貧 今耕田疾作 用其賢才 通商惠工 盡國中之利 猶患不足 又必通遠方之物 而後貨財殖焉 百用生焉 夫百車之載 不及一船 陸行千里 不如舟行萬里之爲便利也 故通商者 又必以水路爲貴 中略 故知今之衣錦布 書白紙而不足者 一通船 則被錦絹 書竹紙 而有餘矣(北學議)

19. 시를 짓는 아들에게

不愛君憂國 非詩也 不傷時憤俗 非詩也 非有美刺勸懲之義 非詩也 故 志不立 學不醇 不聞大道 不能有致君澤民之心者 不能作詩 汝其勉之(中略) 全不用事 吟風詠月 譚棋說酒 拘能押韻者 此三家村裏村夫子之詩也 此後所作 須以用事爲主 我邦之人 勤用中國之事 亦是陋品(與猶堂全書)

 

 

. 한시의 세계 2

20. 한문 유희와 희작시

스무나무 아래에서(김병연)

二十樹下三十客 四十村中五十食

人間豈有七十事 不如歸家三十食(金笠詩集)

 

十七字詩(作者未詳)

太守親祈雨 精誠貫人骨

夜半推窓看 明月

作詩十七字 受笞二十八 若作萬言疎 必殺 斜日楓岸路 舅氏送我情 相垂離別淚 三行 (禦睡新話)

21. 고단한 삶의 노래

潛女歌

世間極險無如水 能者深入近百尺

往往又遭飢蛟食 自從均役罷日供

官吏雖云與錢覓 八道進奉走京師

潛女潛女 爾雖樂吾自哀

奈何戱人性命 累吾口腹(耽羅錄, 申光洙)

 

 

. 진리를 보는 慧眼

22. 동아시아의 수학

今有圓材 徑二尺五寸 欲爲方版 令厚七寸 問廣幾何 答曰: 二尺四寸 術曰: 令徑二尺五寸 自乘 以七忖 自乘 減之 其餘 開方除之 卽廣(九章算術)

 

聯立方程式

肆中聽得語吟吟 薄酒名醨厚酒醇

好酒一甁醉三客 薄酒三瓜醉一人

共同飮了一十九 三十三甁醉醺醇試問高明能産士 幾多醨酒幾多醇(算法統宗)

 

 

23. 新羅科學技術

前有旋圍比丘像千餘軀 下列紫金鐘三簴 皆有閣有蒲牢 鯨魚爲撞 有風而鐘鳴 則旋圍僧皆伏拜 頭至地 隱隱有梵音 蓋關棙在乎鐘也 雖號萬佛 其實不可勝記 旣成 遣使獻之 代宗見之 歎曰 新羅之巧 天造 非人巧也(三國遺事)

 

 

24. 지구는 둥글다

夫地體之圓 可驗者 非特一二 而大槪論之 月爲地影所蔽 以爲月食 影者 隨形而生矣 形方者 影方 形圓者 形圓 今看月食 所蔽之地影 常圓則可知地體之圓 且以南北極出入地 推之 向北愈深 而北極愈高 向南漸遠 而南極之出地上 與北極無異 亦可知地體南北之圓 又以日出入早晩 有東西之差 則亦可知地體東西之圓也(推測錄)

 

 

. 이야기의 傳承小說文學形成

25. 首揷石枏

新羅崔伉字石南 有愛妾 父母禁之 不得見 數月伉暴死 經八日 夜中伉往妾家 妾不知其死也 顚喜迎接 伉首揷石枏枝 分與妾曰 父母許與汝同居 故來耳 遂與妾還到其家 伉踰垣而入 夜將曉 久無消息 家人出見之 問其來由 妾具說 家人曰 伉死八日 今日欲葬 何說怪事 妾曰 良人與我 分揷石枏枝 可以此爲驗 於是 開棺視之 屍首揷石枏 露濕衣裳履已穿矣 妾知其死 痛哭欲絶 伉乃還蘇 偕老二十年而終(大東韻府群玉)

 

 

26. 李生窺墻傳

會月上東山 花影在地 淸香加愛 生意謂已入仙境 心雖竊喜 而情密事秘 毛髮盡立 回顧左右 女已在花裏 與香兒 折花相戴 見生微笑 口占二句 先唱曰 桃李之間花富貴 鴛鴦枕上月嬋娟 生續吟曰 他時漏泄春消息 風雨無情亦可憐 女變色而言曰 本欲與君 永結歡娛 郞何言之若是也 妾雖女類 心意泰然 丈夫意氣 肯作此語乎 他日 閨中事泄 親庭責問 妾以身當之(金鰲神話)

 

 

 

󰎂 금성출판사

. 민족의 한 사람으로

1. 우리 민족의 이상:

恭敬, 謙讓, 勤勉, 素朴,

無窮花, 太極旗, 忍耐心, 創意力,

歷史悠久, 倍達民族, 弘益人間

 

2. 서로를 존중하며:

秩序, 維持, 憲法, 遵守,

租稅負擔, 公正分配, 勞使團合,

合議導出, 贊反投票, 相互尊重

 

3. 넉넉한 나라를 위하여:

經營, 管理, 投資, 販賣,

中小企業, 資金支援, 經濟基盤,

施設擴充, 技術革新, 附加價値

 

4. 통일된 조국에서:

挑戰, 克服,

國際化, 多樣化,

言語障壁, 通商壓力, 貿易逆調, 信賴回復,

統一祖國, 文化暢達, 人類共榮

 

 

. 청정한 자연 속에서

5. 건강한 몸으로:

華麗江山, 淸淨水域, 環境保存, 汚染防止,

國民健康, 專門病院, 各種疾病, 豫防接種,

知者樂水, 仁者樂山

 

6. 미래의 나를 그리며:

素質啓發, 心身鍊磨, 趣味活動, 進路選擇,

五輪競技, 國威宣揚, 錦衣還鄕, 一家和睦,

欲勝人者 必先自勝

 

7. 배움에 힘쓰며:

流水不腐, 川流不息, 手不釋卷, 博學審問,

深思熟考, 不恥下問, 初志一貫, 大器晩成,

三遷之敎, 螢雪之功, 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8. 사랑받는 사람으로:

金蘭之契, 斷金之交, 如履薄氷, 隱忍自重,

溫柔敦厚, 絶長補短, 勸善懲惡, 破邪顯正,

愚公移山, 百折不屈,

勤爲無價之寶, 愼是護身之符

 

. 선인들의 삶을 찾아서

9. 삶의 바른 자세:

辭讓之心 禮之端也 富潤屋 德潤身,

忍一時之忿 免百日之憂,

君子之言 寡而實 小人之言 多而虛,

福生於淸儉 德生於卑退

 

10. 책 읽는 즐거움: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之道,

學業在汝篤志與否, 讀書千遍 其義自見,

窮理莫先於讀書, 熟讀一冊 盡曉義趣

 

11. 부모님의 은혜

子孝 雙親樂 家和 萬事成

乾處 兒臥 濕處 母眠

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毁傷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揚名後世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孝經)

古人 一日養 不以三公換(擊蒙要訣)

 

12. 더불어 사는 삶

德不孤 必有隣(論語)

智者千慮一失 愚者 千廬一得(史記)

新沐者 必彈冠 新浴者 必振衣(漁父辭)

以責人之心 責己 以恕己之心 恕人(宋史)

當正心身 表裏如一 處幽如顯 處獨 如衆(擊蒙要訣)

 

 

. 지혜의 샘물 앞에서

13. 甘呑苦吐

孤掌難鳴, 烏飛梨落, 陰地轉 陽地變, 一日之狗 不知畏虎 始用升授 還以斗受

我腹旣飽不察奴飢, 十人守之 不得察一賊, 他人之宴 曰梨 曰栗

 

14. 同價紅裳

於異阿異, 旱時太出, 騎馬欲率奴, 窮人之事 飜亦破鼻, 積功之塔 豈毁乎, 農夫餓死 枕厥種子, 天雖崩 牛出有穴, 鳥久止 必帶矢, 寧測十丈水深 難測一丈人深

 

15. 金科玉條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君子之交 淡若水, 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 割鷄 焉用牛刀,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海枯終見底 人死不知心, 破山中賊易 破心中賊難,

士爲知己者死 女爲悅己者容

 

16.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詩經)

賢婦令夫貴 惡婦令夫賤(明心寶鑑)

不信乎朋友 不獲乎上矣(中庸)

月滿則缺 物盛則衰(周易)

好憎人者 亦爲人所憎(說苑)

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孫子)

附耳之言 勿聽焉(燕巖集)

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 起於累土(老子)

 

 

. 시인의 마을에서

17. 세월은 흐르고

春興:

春雨細不滴 夜中微有聲

雪盡南溪窓 草芽多少生(圃隱集, 鄭夢周)

行宮:

廖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宗(元氏長慶集, 白居易)

 

18. 함께 할 수 없는 아픔

送人: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洞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鄭知常)

送孟浩然之廣陵:

古人西辭黃鶴樓 煙火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

 

19. 님이시여

泣別慈母:

慈親鶴髮在臨瀛 身向長安獨去情

回首北村時一望 白雲飛下暮山靑

(申師任堂)

自述:

近來安否問如何 月白紗窓妾多恨

若使夢魂行有跡 門前石路已成沙(李玉峰)

 

20. 눈이 내리는데

新雪:

滄茫歲暮天 新說遍山川

鳥失山中木 僧尋石上泉

飢烏啼野外 凍柳臥溪邊

何處人家在 遠林生白煙

(陶隱先生詩集, 李崇仁)

 

 

. 이야기 속으로

21. 여우에게 속은 호랑이(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 得狐 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長百獸 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爲不信 吾爲子先行 子隨我後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虎以爲然 故 遂與之行 獸見之而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 以爲畏狐也(戰國策)

 

 

22. 어리석은 사람의 이야기(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刻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刻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 而劍不行 求劍若此 不亦惑乎 (呂氏春秋)

 

 

 

 

23. 지혜로운 형제(兄弟投金)

高麗恭愍王時 有民兄弟 偕行 弟得黃金二錠 以其一與兄 至孔巖津同舟而濟 弟忽投金於水 兄怪而問之 答曰 吾平日 愛兄篤 今而分金 忽萌忌兄之心 此乃不祥之物也 不若投諸江而忘之 兄曰 汝之言 誠是矣 亦投金於水(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24. 어머니의 참사랑(孟母斷機)

孟子之少也 旣學而歸 孟母方績 問曰 學何所至與 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斷其織 孟子懼而問其故 孟母曰 子之廢學 若吾斷斯織也 孟子懼 旦夕勤學不息 師事子思 遂成天下之名儒 (烈女傳)

 

 

. 진실의 무대

25. 단군이 세운 나라

昔有桓因庶子桓雄 數意天下 貪求人世 父知子意 下視三危太伯 可以弘益人間 乃授天符印三箇 遣往理之 雄率徒三千 降於太伯山頂 神壇樹下 謂之神市 是謂桓雄天王也(中略) 生子 號曰 檀君王儉(三國遺事)

 

 

26. 삶의 터전

白頭山在女眞朝鮮之界 爲一國華蓋 上有大澤 周圍八十里 西流爲鴨綠江 東流爲豆滿江 北流爲混同江 豆滿鴨綠之內 卽我國也(擇里志)

智異山 又名頭流 雄據嶺湖南二路之交 高廣不知其幾百里 上有峯之最高者 二 東曰天王 西曰般若(遊智異山錄)

 

 

27. 살아가는 모습

年少者 歷訪姻親長老曰 舊歲拜 自昏至夜 街巷行燈 相續不絶

京都俗 歲謁家廟 行祭曰茶禮 男女年少卑幼者 皆着新衣曰歲粧 訪族戚長老曰歲拜

 

 

28. 춤과 노래를 즐기며

儒理王 旣定六部 中分爲二 使王女二人 各率部內女子 分朋造黨 自秋七月旣望 每日早集 大部之庭 績麻 乙夜而罷 至八月十五日 考其功之多少 負者置酒食 以謝勝者 於是歌舞百戱皆作 謂之嘉俳(三國史記)

 

 

. 위대한 사람들

29. 통일을 이룩한 사람

金庾信 年十七 獨行入中岳 告天曰 敵國無道 侵略我國 一介微臣 不量材力 志淸禍難 惟天降監 假手於我(海東名將傳)

寧爲鷄林之犬豚 不爲倭國之臣子(三國史記)

 

30. 사심을 버린 사람들

崔鐵城瑩 少時 其父常戒之曰 見金如石 瑩 常以四字 書諸紳 終身服膺而勿失 雖秉國政 威行中外 而一毫不取於人 家才足食而已(慵齋叢話)

凡食祿者皆當思效忠節 不可萌規避之心(退溪全書)

先革弊法 以救民生 欲革弊法 則當廣言路以集善策(栗谷全書)

 

31. 민생에 애쓴 사람들

公謫居無事 硏究古今 留心民生國計 討論著述 窮源極委 要爲有用之學 而皆可爲後世法(梅泉野錄)

我國 國小而民貧 今耕田疾作 用其賢才 通商惠工 盡國中之利 猶患不足 又必通遠方之物 而後貨財殖焉 百用生焉(北學議)

 

32. 용기있게 산 사람들

重根奮起曰 老賊來此耶 天假我機會 直走哈爾濱驛 重根 立露軍之背後 相距直十步 擧銃一發中伊藤胸(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

以吾血肉 以吾精誠 奮勇直前 復何畏何懼哉(屠倭實記)

 

 

. 우리의 자랑거리

33. 한글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 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爲此憫然 新 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訓民正音)

世宗二十八年 上以爲諸國 各製文字 以記其國之方言 獨我國無之 遂親製字母二十八字 開局禁中 命成三問 崔恒等 詳加解釋 名曰 訓民正音(四千年文獻通考)

 

34. 화약과 거북선

崔茂宣 性巧慧 多方略 喜談兵法 嘗曰制倭船 莫若火藥 國人 未有知者 茂宣每見商客自江南 來者 便問火藥之法 有一商 以粗知對 請置其家 給養衣食 累旬詳問 頗得要領(太祖實錄)

李舜臣 爲全羅左水使 創智造船 上設板蓋 形如龜船(芝峯類說)

 

35. 花郞

其後更取美貌男子 粧飾之 名花郞以奉之 徒衆雲集 或相磨以道義 或相悅以歌樂 遊娛山水無 遠不至 因此知其人邪正 擇其善者 薦之於朝

花郞世紀曰 賢佐忠臣 從此而秀 良將勇卒 由是而生(三國史記)

 

36. 김정호

金正浩自號古山子 素多巧藝 癖於輿地之學 博考廣蒐 嘗作地球圖 又作大東輿地圖 能畵能刻 印布于世 詳細精密 古今無比(里鄕見聞錄)

大抵卜居之地 地理爲上 生利次之 次則人心 次則山水(擇里志)

 

 

. 근본의 이해

37. 마음을 닦자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大學)

所謂誠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惡惡臭 如好好色 此之謂自謙 故 君子 必愼其獨也(大學)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 致 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中庸)

 

 

38. 調和가 으뜸

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孔子曰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 友直 友諒 友多聞 益矣(季氏)

孔子對曰 政者正也 子帥以正 孰敢不正(顔淵)

 

39. 사람은 어떤 존재인가

人性之善也 猶水之就下也 人無有不善 水無有不下 今夫水 搏而躍之 可使過顙 激而行之 可 使在山 是豈水之性哉 其勢則然也 人之可使爲不善 其性亦猶是也(孟子)

人之性惡 其善者僞也 今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 順是故 爭奪生 而辭讓亡焉(荀子)

 

40. 刑罰로 다스려야

大道廢 有仁義 智慧出 有大僞 六親不和 有孝慈 國家昏亂 有忠臣(老子)

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 爪牙也 使虎釋其爪牙 而使狗用之 則虎反服於狗矣 人主者 以刑德制臣 者也 今君人者 釋其刑德 而使臣用之 則君反制於臣矣(韓非子)

 

󰎃 지학사

.

1. 조국과 민족

祖國 : 大韓民國, 歷史悠久, 錦繡江山

民族 : 白衣民族, 倍達民族, 文化民族

統一 : 信賴回復, 相互尊重, 平和統一

 

2. 정치 경제 사회 문화

庶政刷新, 資源節減, 環境保護, 大衆媒體

基礎秩序確立, 海外市場開拓, 開發制限區域,

文化遺産踏査

 

3. 숫자가 사용된 성어

群鷄一鶴, 滄海一粟, 一罰百戒,

一騎當千, 千篇一律, 千載一遇,

千態萬象, 千辛萬苦, 百折不屈, 億兆蒼生

 

4. 속뜻이 깊은 성어

梅蘭菊竹, 伯仲叔季, 吉凶禍福,

榮枯盛衰, 天崩地壞, 仁者無敵,

士氣衝天, 孤掌難鳴, 過恭非禮

 

. 재미있는 고사성어

5. 하늘이 무너질까?

杞憂, 白眉, 蛇足, 矛盾,

破天荒, 登龍門, 碧昌牛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不能應也

江海大魚 薄集龍門下數千 不得上 上則爲龍

 

6. 돌고 도는 세상사

塞翁之馬, 愚公移山, 守株待兎,

刻舟求劍, 脣亡齒寒, 指鹿爲馬

冀復得兎 兎不可復得 而身爲宋國笑

福之爲禍 禍之爲福 化不可極 深不可測也

 

7. 거문고 줄을 끊은 이유

伯牙絶絃, 咸興差使, 斷機之戒,

螢雪之功, 尾生之信, 大器晩成

孟母曰 子之廢學 若吾斷斯織也

尾生 與女子 期於梁下

女子未來 水至不去 抱梁柱而死

 

. 옛사람들의 재치와 슬기

8. 까마귀 날자 배가

烏飛梨落, 泣兒授乳, 同價紅裳, 於異阿異

騎馬欲率奴, 積功之塔不墮, 突不燃不生煙,

天雖崩牛出有穴

 

9. 하룻강아지

一日之狗不知畏虎, 窮人之事 飜亦破鼻, 十飯一匙 還成一飯, 農夫餓死 枕厥種子, 匙用升授 還以斗受, 我腹旣飽 不察奴飢

 

10. 오이밭과 오얏나무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先則制人後則爲人所制. 附耳之言勿聽焉

言勿異於行 行勿異於言.

丈夫生世 用則效死 不用則耕於野足矣

 

. 그들의 삶, 우리의 삶

11. 아프지 않아서 웁니다

伯兪有過 其母笞之 泣 其母曰 他日笞 子未嘗泣 今泣 何也 對曰 兪得罪 笞常痛 今母 之力 不能使痛 是以 泣

王延 事親色養 夏則扇枕席 冬則以身溫被 隆冬盛寒 體常無全衣 而親極滋味

 

12. 진정한 보배

宋人得玉 獻諸司城子罕 子罕不受 獻玉者曰 以示玉人 玉人以爲寶 故獻之 子罕曰 我以不貪爲寶 爾以玉爲寶 若以與我 皆喪寶也 不若人有其寶

 

13. 그래야 내 마음이 편하니

李公遂 還自北京 中路馬困 粟積于無人之野 從者取之而食馬 公遂以其時價 留布粟積中 從者曰 人必取去 何益 公遂曰 吾固知之 然必如是而後 吾心得安

 

14. 세상에서 가장 귀한 것

王問衆女子曰 何花最貴 或言桃花 或言牡丹花 所對不一 貞純王后獨曰 棉花最好 王問其故 對曰 他花不過一時之好 唯綿花 衣被天下 有防寒之功也

 

. 우리 문화의 뿌리를 찾아서

15. 백성을 어여삐 여겨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 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爲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訓民正音)

 

16. 돌싸움을 한 까닭

安東俗 於每歲正月十六日 金海 於四月八日 及端午日 丁壯必會 分左右隊 投石以決勝負 雖死傷 不悔 謂之石戰 征倭時 募爲先鋒 賊不敢前

 

17. 악기와 노래가 만들어지고

玄琴

新羅時 有寶高者 入地異山 學琴五十年 有玄鶴來舞 遂名玄鶴琴 亦曰玄琴

地理山歌

求禮縣人之女 居地理山下 有姿色 盡婦道 王聞其美 欲納之 女作地理山歌 誓死不從

 

. 시와 인생

18. 계절의 서정

絶句:

江碧鳥逾碧 山靑花欲然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杜甫)

途中:

日入投孤店 山深不掩扉

鶴鳴問前路 黃葉向人飛(權韠)

 

19. 삶의 길목에서

山中答俗人: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

別情人:

興仁門外無名巷 一帶沙川五柳斜

墻北墻南花下路 前三後七是吾家(作者未詳)

 

20. 화석정에서

화석정

林亭秋已晩 騷客意無窮

遠水連天碧 霜楓向日紅

山吐孤輪月 江含萬里風

塞鴻何處去 聲斷暮雲中(栗谷全書, 李珥)

 

21. 시에 얽힌 이야기

鄭知常試云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

燕南梁載 嘗寫此詩 作 別淚年年漲綠波 余謂 作漲二字 皆未圓 當是添綠波耳(역옹패설)

 

. 옛 지식인과의 만남

22. 大學中庸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敎 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 非道也是故 君子戒愼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 莫顯乎微 故 君子愼其獨也

 

23. 論語孟子

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 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 民無信不立

王好戰 請而戰喩 塡然鼓之 兵刃旣接 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 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隣國也

 

24. 退溪栗谷

人心之所同然者 謂之公論 公論之所在 謂之國是 國是者 一國之人 不謀而同是者也 非誘以利 非所以威 而三尺童子 亦知其是者 此乃國是也

 

人性本善 無古今賢愚之殊 聖人何故 獨爲聖人 我則何故 獨爲衆人耶 良由志不立 知不明 行不篤耳 志之立 知之明 行之篤 皆在我耳 豈可他求哉

 

25. 燕巖茶山

士一日而不讀書 面目不雅 語言不雅 幼者讀書 而不爲妖 老者讀書 而不爲老 使天下之人 安坐而讀書 天下無事矣

讀書必須先立根基 根基謂何 非志于學 不能讀書 志學必須先立根基 根基謂何 曰惟孝弟是已 先須力行孝弟 以立根基 則學問自然浹洽 學問浹洽 則讀書不須別講層節耳

 

. 역사 속의 인물

26. 5세 신동 김시습

金時習 五歲 通中庸大學 世宗聞之 召致承政院 試之曰 童子之學 白鶴 舞靑松之末 時習 對曰 聖主之德 黃龍 飜碧空之中 上敎曰 待年長學業成就 將大用 卽賜帛五十匹 使自運去 時習 遂結其端 引之而出 由是 名振天下 稱以五歲神童而不名(思齋摭言)

 

27. 탐라 여인 만덕

萬德者姓金 耽羅良家女也 幼失母 無所歸依 託妓女爲生 稍長官府籍萬德名妓案 萬德雖屈首妓於役 其自待不以妓也 年二十餘 以其情 泣訴官 官矜之 除妓案 復歸之良 萬德 雖家居乎庸奴 耽羅丈夫 不迎夫 其才長於殖貨 能時物之貴賤 以廢以居 至數十年 頗以積著名(樊巖集-朝鮮 蔡濟恭文集)

 

28. 외길 음악인 김성기

琴師金聖器 學琴於王世基 每遇新聲 王輒秘不傳授 聖器夜夜來附王家窓前 竊聽 明朝能傳寫 不錯 王固疑之 乃夜彈琴曲未半 瞥然拓窓 聖器驚墮於地 王乃大奇之 盡以所著授之

 

 . 옛 이야기의 멋과 재미

29. 해와 달의 정령

東海濱 有延烏郞細烏女 夫婦而居 一日延烏 歸海採藻 忽有一巖 負歸日本國 人見之曰此非常人也 乃立爲王 細烏怪夫不來 歸尋之 見夫脫鞋 亦上其巖 巖亦負歸 如前 其國人 驚訝 奉獻於王 夫婦相會 立爲貴妃 是時新羅 日月無光 (三國遺事)

 

30. 여왕을 사랑한 남자

王幸寺行香聞而召之 志鬼 歸寺塔下 待駕幸 忽然睡酣 王脫臂環 置胸還宮 志鬼 後乃睡覺 憫絶良久 心火出繞其塔 卽變爲火鬼 王名術士 作呪詞 曰志鬼心中火 燒身變火神 流移滄海外 不見不相親

 

31. 그래도 양반

一日 妻甚飢 泣曰 子平生不赴擧讀書何爲 許生笑曰 吾讀書未熟 妻曰不有工乎 生曰工未素學 奈何 妻曰不有商乎 生曰商無本錢 奈何 其妻恚且罵曰 晝夜讀書 只學奈何 不工不商 何不盜賊 許生掩卷 起曰 惜乎 吾讀書 本期十年 今七年矣 出門而去 無相識者 直之雲從街 問市中人曰 漢陽中 誰最富 有道卞氏者(연암집)

 

. 남다른 생각, 의미있는 미래

32. 종달새와 오리

花潭曰 當采蔬時 有鳥飛飛飛 今日去地一寸 明日去地二寸 又明日去地三寸漸次向上而飛 某觀此鳥所爲 竊思其理 而不能得 是以 每致遲歸 蔬亦不盈筐也 蓋其鳥 俗名從從鳥云(화담집)

 

宋王逵言 溪鴨家畜 不能飛 其他野禽 皆能飛 余見 家鴨 放之野水 久則能遠飛 蓋家畜不能飛者 以飮啄不潔故也(지붕유설)

 

33. 최무선의 고민

崔茂宣嘗曰 制倭船莫若火藥 國人未有知者 茂宣每見商客自江南來者 便問火藥之法 有一商 以粗知對 請置其家 給養衣食 累旬詳問 頗得要領(太祖實錄)

 

34. 생활을 윤택하게

我國國小而民貧 今耕田疾作 用其賢才 通商惠工 盡國中之利 猶患不足 又必通遠方之物而後 貨財殖焉 百用生焉 夫百車之載 不及一船 陸行千里 不如舟行萬里之爲便利也 故 通商者 又必以水路爲貴(북학의)

 

. 명문의 감상

35. 도로 네 눈을 감아라!

花潭出 遇失家而泣於途者 曰 爾奚泣 對曰 我五歲而瞽 今二十年矣 朝日出往 忽見天地萬物 淸明喜而欲歸 阡陌多岐 門戶相同 不辨我家 是以泣耳 先生曰 我誨若歸 還閉汝眼 卽便爾家 於是閉眼 扣相信步 卽到(燕巖集)

 

36. 천리마와 백락

世有伯樂然後 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騈死于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不能通其意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良馬 嗚呼 其眞無馬耶 其眞不識馬耶(韓昌黎集)

 

37. 淸風明月

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淸風 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爲聲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榮(전적벽부)

霜露旣降 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 仰見明月 顧而樂之 行歌相答 而已 歎曰 有客無酒 有酒無肴 月白風淸 如此良夜何(후적벽부)

 

 

󰎄 정진출판사

. 한문의 기초

. 한자의 필요성

1. 동양권 기초 문자

2. 전통문화의 계승과 발전

3. 한자, 한문 학습은 사고력 훈련의 탁월한 도구이다.

4. 한자의 무용론에 대해

 

. 한자의 이해

1. 한자의 기원

2. 한자의 제작 및 운용 원리

 

. 한자어의 구조

 

. 생활 속의 말

. 俗談

結者解之, 借廳借閨, 宿虎衝鼻, 烏飛梨落, 主客顚倒, 矯角殺牛, 難上之木勿仰, 陰地轉陽地變, 我腹旣飽不察奴飢, 農夫餓死枕厥種子

 

. 格言

良藥苦口, 他山之石, 敎學相長, 靑出於藍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 勤爲無價之本 愼是護身之符,

不能舍己從人 學者之大病, 天下之義理 無窮 豈可是己而非人.

 

. 故事成語

塞翁之馬, 脣亡齒寒, 守株待兎, 刻舟求劍, 桑田碧海, 螢雪之功

楚人 有鬻盾與矛者 譽之曰 吾盾之堅 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 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韓非子)

 

. 이야기 속의 삶

. 五十步百步

孟子對曰 王好戰 請而戰喩 塡然鼓之 兵刃旣接 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 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 無望民之多於隣國也

 

. 背水之陣

諸將問韓信曰 兵法右背山陵 前左水澤 今者 將軍令臣等 反背水陣 臣等不服 然竟以勝 此何術也 信曰此在兵法 顧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 陷之死地而後 生 置之亡地而後存 且信非得素撫順將卒也 此所謂驅市人 而戰之 其勢非置之死地 則不可(사기)

 

.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 得狐 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長百獸 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爲不信 吾爲子先行 子隨我後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爲然 故 遂與之行 獸見之而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 以爲畏狐也(戰國策)

 

. 猫項懸鈴

有一鼠言曰 猫項若懸鈴子 庶得聞聲而遁死矣 群鼠喜躍曰 子言是矣 吾何所懼耶 有大鼠 徐言曰 是則是矣 然 猫項誰能爲我懸鈴耶 群鼠愕然(고금소총)

 

. 일화에 담긴 교훈

. 兄弟投金

高麗恭愍王時 有民兄弟 偕行 弟得黃金二錠 以其一與兄 至孔巖津同舟而濟 弟忽投金於水 兄怪而問之 答曰 吾平日 愛兄篤 今而分金 忽萌忌兄之心 此乃不祥之物也 不若投諸江而忘之 兄曰 汝之言 誠是矣 亦投金於水(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 借鷄騎還

金先生 善談笑 嘗訪友人家 主人設酌 只佐蔬菜 先謝曰 家貧市遠 絶無兼味 惟淡泊 是愧耳 適有群鷄 亂啄庭除 金曰大丈夫不惜千金 當斬吾馬 佐酒 主人曰 斬馬 騎何物而還 金曰 借鷄騎還 主人大笑 殺鷄餉之(太平閑話滑稽傳)

 

. 斷機之敎

孟子之少也 旣學而歸 孟母方績 問曰 學何所至與 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斷其織 孟子懼而問其故 孟母曰 子之廢學 若吾斷斯織也(中略) 孟子感奮 旦夕勤學不息 師事子思 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謂 孟母知爲人母之道矣(烈女傳)

 

. 佩鈴自戒

李尙毅 兒時 性甚輕率 坐不耐久 言輒妄發 父母憂之 頻有責言 公佩小鈴以自戒 每聞鈴聲 猛加警飭 出入坐臥 未嘗捨鈴 今日減一分 明日減一分 及至中年之後 渾然天成 後人之戒輕薄子弟者 必擧李公 以爲則云(공사견문록)

 

. 문학의 향기

. 계절이 오는 소리

春興:

春雨細不滴 夜中微有聲

雪盡南溪漲 草芽多少生(정몽주)

山寺:

寺在白雲中 白雲僧不掃

客來門始開 萬壑松花老(이달)

 

. 이별의 정

送人: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洞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정지상)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靑靑柳色多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왕유)

 

. 청평사에서

有客:

有客淸平寺 春山任意遊

鳥啼孤塔靜 花落小溪流

佳菜知時秀 香菌過雨柔

行吟入仙洞 消我百年憂(金時習)

. 우국의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靑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爲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

 

. 하나 되는 겨레

. 겨레의 땅

白頭山在女眞朝鮮之界 爲一國華蓋 上有大澤 周圍八十里 西流爲鴨綠江 東流爲豆滿江 北流爲混同江 豆滿鴨綠之內 卽我國也 自白頭山 至咸興 山脈中行 東枝行於豆滿之南 西枝行於鴨綠之南 自咸興山之主脈 薄于東海 西枝長亘七八百里 東枝未滿百里 大幹則南下數千里 至慶尙太白山 通爲一派嶺.(擇里志)

 

. 祭天

扶餘 以殷正月 祭天 國中大會 連日飮食歌舞 名曰迎鼓 於是時 斷刑獄 解囚徒 行道晝夜 無老幼皆歌 通日聲不絶 有軍事亦祭天 殺牛觀蹄 以占吉凶.

高句麗 其民喜歌舞 國中邑落 暮夜 男女群聚 相就歌戲 以十月祭天 國中大會 名曰東盟(三國志 魏志 東夷傳)

 

. 설날

年少者 歷訪姻親長老曰 舊歲拜 自昏至夜 街巷行燈 相續不絶. 京都俗 歲謁家廟 行祭曰茶禮 男女年少卑幼者 皆着新衣曰歲粧 訪族戚長老曰歲拜 酒曰歲酒

江陵俗 敬老 每値良辰 請年七十以上 會于勝地 以慰之 名曰靑春敬老會 雖奴婢之賤 登七旬者 皆許赴會

 

. 풍속도

金君弘道 字士能 生於東方近時 自幼治繪事 無所不能 至於人物山水仙佛花果禽蟲魚蟹 皆入妙品 比之於古人 殆無可與爲抗者 已足鳴世而傳後代 尤善於摸寫我東人物風俗

如人生日用百千物態 夫街路津渡店坊試院戱場 一下筆 人莫不拍掌稱奇 世稱金士能俗畵 是也(豹菴集-강세황)

 

. 역사 속의 인생

. 弘益人間

古記云 昔有桓因庶子桓雄 數意天下 貪求人世 父知子意 下視三危太伯 可以弘益人間 乃授天符印三箇 遣往理之 雄率徒三千 降於太伯山頂 神壇樹下 謂之神市 是謂桓雄天王也 將風伯雨師雲師 而主穀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惡 凡主人間三百六十餘事 在世理化

 

. 周鄭交惡

天子之視諸侯 猶諸侯之視大夫也 季氏 於魯如二君矣 而世不竝稱之曰 魯季 陳氏於齊如二君矣 而世不竝稱之曰齊陳 蓋季陳雖强 猶魯齊之臣也 烏可以君臣竝稱而亂其分乎 周天子也 鄭諸侯也 左氏敍平王莊公之事 始以爲周鄭交質 終以爲周鄭交惡 竝稱周鄭 無尊卑之辨 不責鄭之叛周 而責周之欺鄭 左氏之罪亦大矣(동래박의)

 

 

. 刺客列傳

豫讓者晉人也 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 而無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 智伯甚尊寵之 及智伯伐趙襄子 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 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 趙襄子最怨智伯 漆其頭以爲飮器 豫讓遁逃山中 曰嗟乎 士爲知己者死 女爲說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 我必爲報讐而死 以報智伯 則吾魂魄不愧矣(史記)

 

. 渤海考序

高麗不修渤海史 知高麗之不振也 昔者 高氏居于北曰高句麗 扶餘氏居于西南曰百濟 朴昔金氏居于東南曰新羅 是爲三國 宜其有三國史 而高麗修之 是矣. 及扶餘氏亡 高氏亡 金氏有其南 大氏有其北曰渤海 是謂南北國 宜其有南北國史 而高麗不修之 非矣. 夫大氏者 何人也 乃高句麗之人也 何地也 乃高句麗之地也 而拓其東 拓其西 拓其北 而大之耳(渤海考)

 

. 동양의 사상

. 孔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子曰 參乎 吾道 一以貫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門人問曰 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孟子

孟子曰 仁人心也 義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 人有鷄犬放則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學問之道 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 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 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 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 不與存焉

 

. 老子 莊子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衆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以指喩指之非指 不若以非指喩指之非指也 以馬喩馬之非馬 不若以非馬喩馬之非馬也 天地一指也 萬物一馬也

 

 

. 諸子百家

若使天下兼相愛 國與國不相攻 家與家不相亂 盜賊無有 君臣父子 皆能孝慈 若此則天下治 故 聖人以治天下爲事者 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墨子)

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 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 刑德也 何謂刑德 曰殺戮之謂刑 慶賞之謂德(韓非子)

 

. 한국의 사상

. 創造精神

上聰明叡智 仁厚英斷 自在閤 好學忘倦 手不釋卷 始置集賢殿 選文士 備顧問 覽觀書史 樂而不厭 秘籍遺文 一御不忘 考閱增援 勵政圖治 終始如一 文武之政 畢擧 禮樂之文 俱興 如鐘律曆象之法 東方 前古所未知 而皆自上發之(世宗實錄)

 

. 自警文

曉起思朝之所爲之事 食後思晝之所爲之事 就寢時 思明日所爲之事 無事則放下 有事則必思得處置合宜之道 然後 讀書 讀書者 求辨是非 施之行事也 若不省事 兀然讀書 則爲無用之學(自警文)

 

. 樂書孤存

鏞案 此僞言也 竹之傍枝所出處 其體微陷 此所謂竹溝也 僞者 謂無溝之竹 其竅必圓 故必取解谷之竹 欲其竅之均圓也 然 竹之性 其近根者必肥 其向上者必瘦 卽一節之內 其上下厚薄 無以正均 況竹有多節 其所謂斷兩節間者 第一節乎 第二節乎(악서고존)

 

. 문학의 향기(2)

. 溫達傳

溫達 高句麗平岡王時人也 容貌龍鐘 可笑 中心則睟然 家甚貧 常乞食以養母 破衫弊履 往來於市井間 時人目之爲愚溫達 平岡王少女兒好啼 王戱曰 汝常啼聒我耳 長必不得爲士大夫妻 當歸之愚溫達 王每言之 及女年二八 欲下嫁於上部高氏 公主對曰 大王常語 汝必爲溫達之婦 今何故 改前言乎 匹夫猶不欲食言 況至尊乎 故曰王者無戱言 今大王之命謬矣 妾不敢祗承 王怒曰 汝不從我敎 則固不得爲吾女也 安用同居 宜從汝所適矣(삼국사기)

 

. 許生傳

許生 居墨積洞 直抵南山下 井上 有古杏樹 柴扉 向樹而開 草屋數間 不蔽風雨 然 許生好讀書 妻爲人縫刺 以糊口 一日 妻甚飢 泣曰 子平生不赴擧讀書何爲 許生笑曰 吾讀書未熟 妻曰不有工乎 生曰工未素學 奈何 妻曰不有商乎 生曰商無本錢 奈何 其妻恚且罵曰 晝夜讀書 只學奈何 不工不商 何不盜賊 許生掩卷 起曰 惜乎 吾讀書 本期十年 今七年矣 出門而去 無相識者 直之雲從街 問市中人曰 漢陽中 誰最富 有道卞氏者 遂訪其家 許生 長揖曰 吾家貧 欲有所小試 願從君借萬金 卞氏曰諾 立與萬金 客竟不謝而去(연암집)

 

. 명문

. 朋黨論

大凡君子與君子 以同道爲朋 小人與小人 以同利爲朋 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 惟君子則有之 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祿利 所貪者財貨也 當其同利之時 暫相黨引 以爲朋者僞也 及其見利而爭先 或利盡而交疎 則反相賊害 雖其兄弟親戚 不能相保 故 臣謂小人無朋 其暫爲朋者僞也 (古文眞寶)

 

. 鏡說

居士曰 鏡之明也 娟者喜之 醜者忌之 然娟者少 醜者多 若一見 必破碎後已 不若爲塵所昏 塵之昏 寧蝕其外 未喪其淸 萬一遇娟者而後 磨拭之 亦未晩也 噫 古之對鏡 所以取其淸 吾之對鏡 所以取其昏 子何怪哉 客無以對(東國李相國集)

 

. 赤壁賦

任戌之秋七月旣望 蘇子與客 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淸風徐來 水波不興 擧酒屬客 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風而不知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蘇子曰,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淸風, 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爲聲, 目寓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樂.(고문진보)

 

 

󰎅 중앙교육연구소

. 한문학습의 이해

1. 한자의 짜임 - 天地人

. . . 天文 地理 人事

太極旗. 韓半島. 無窮花.

日月星辰. 山川草木. 詩書禮樂

 

2. 한자어의 짜임 - 智仁勇

. . . 好學 寬容 廉恥

道問學. 尊德性. 日日新.

溫故知新. 知行一致. 克己復禮

 

. 지혜의 샘

3. 성어와 속뜻 - 成語理解

梅蘭菊竹. 切磋琢磨. 月明星稀. 松茂栢悅.

緣木求魚. 矯角殺牛. 刻骨銘心. 轉禍爲福.

滄海一粟. 群鷄一鶴. 錦上添花. 雪上加霜

 

4. 성어와 옛 이야기 - 故事成語

免死狗烹. 脣亡齒寒. 畵蛇添足. 結草報恩.

指鹿爲馬. 貧者一燈. 韋編三絶. 大器晩成.

螢窓雪案. 鷄鳴狗盜. 三人成虎. 咸興差使

 

5. 삶의 나침반 - 格言

仁者無敵. 知者樂水. 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滿招損 謙受益(서경)

福生於淸儉 德生於卑退(한비자)

勤爲無價之寶 愼是護身之符.

奢者心常貧 儉者心常富(명심보감)

智者成之於順時 愚者敗之於逆理(계원필경)

 

6. 삶의 지혜 - 俗談

借廳借閨. 烏飛梨落. 同價紅裳. 牛耳誦經

積功之塔 豈毁乎 天雖崩 牛出有穴

農夫餓死 枕厥種子 我腹旣飽 不察奴飢

一日之狗不知畏虎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 옛 이야기 속에서

7. 입신 출세의 관문 - 登龍門

河津 一名龍門 水險不通 魚鼈之屬 莫能上 江海大魚 薄集龍門下數千 不得上 上則爲龍(後漢書)

 

8. 비논리의 웃음거리 - 矛盾

楚人 有鬻盾與矛者 譽之曰 吾盾之堅 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 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韓非子)

 

9. 융통성이 없는 사람 -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刻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刻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 而劍不行 求劍若此 不亦惑乎 以古法爲其國 與此同 時已徙矣 而法不徙 以此爲治 豈不難哉(呂氏春秋)

 

. 선인들의 생활 자세

10. 효행 생활 - 孝親

父生我身 母育吾身 恩高如天 德厚似地 爲人子者 曷不爲孝 欲報深恩 昊天罔極 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毁傷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揚名後世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四字小學

 

11. 가정생활 - 齊家

讀書 起家之本 循理 保家之本 勤儉 治家之本 和順 齊家之本 一家和睦 則生福必盛

 

12. 사회생활 - 鄕約

 

鄕人 與我同住一處 有無相資 患難相救 義同親戚 無侵暴殘弱 毋凌辱尊老 交相委曲 務爲和睦 隣里不和 患難不相救 死亡無相扶 相爲仇隙 終致不測(警民編)

 

. 서정의 세계

13. 봄의 서정 - 춘우

春興

春雨細不滴 夜中微有聲

雪盡南溪漲 草芽多少生-鄭夢周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14. 이별의 아쉬움 - 離別

대동강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정지상)

 

踰大關嶺望親庭-신사임당

慈親鶴髮在臨瀛

身向長安獨去情

回首北村時一望

白雲飛下暮山靑

 

15. 나라를 위한 충정 - 陣中吟

陣中吟

天步西門遠 東宮北地危

孤臣憂國日 壯士樹勳時

誓海魚龍動 盟山草木知

雙夷如盡滅 雖死不爲辭(李舜臣)

 

16. 학문의 정신 - 學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孟子曰 仁人心也 義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 人有鷄犬放則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學問之道 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17. 독서의 자세 - 讀書

入道莫先於窮理 窮理莫先於讀書 以聖賢用心之迹 及善惡之可效可戒者 皆在於書故也

凡讀書者 必端拱危坐 敬對方冊 專心致志 靜思涵泳 深解意趣而每句 必求踐履之方 若口讀而心不體 身不行 則書自書 我自我 何益之有

 

18. 동양 사상의 탐색 - 哲學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中庸)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衆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老子)

 

. 향기로운 삶

19. 남을 배려하는 마음 - 盡買腐肉

洪相國瑞鳳之大夫人 家甚貧 疏食菜羹 每多空乏 一日 遣婢買肉而來 見肉色 似有毒 問婢曰 所買之肉 有幾許塊耶 乃賣首飾得錢 使婢盡買其肉 而埋于墻下 恐他人之買食生病也 相國曰 母氏此心 可通神明 子孫必昌 (海東續小學)

 

20. 황금보다 소중한 우애 - 兄弟投金

高麗恭愍王時 有民兄弟 偕行 弟得黃金二錠 以其一與兄 至孔巖津同舟而濟 弟忽投金於水 兄怪而問之 答曰 吾平日 愛兄篤 今而分金 忽萌忌兄之心 此乃不祥之物也 不若投諸江而忘之 兄曰 汝之言 誠是矣 亦投金於水(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21. 후세의 거울 - 實錄

世宗十三年 上曰太宗實錄垂成 子欲觀之 右相孟思誠曰 實錄所載 皆當時之事 以示後世 皆實錄也 殿下見之 亦不得爲太宗更改 今日見之 後世人主效之 史官疑懼心失其職 何以傳示將來 上從之(燃藜室記述)

 

. 민족의 긍지

22. 홍익인간의 이념 - 檀君

古記云 昔有桓因庶子桓雄 數意天下 貪求人世 父知子意 下視三危太伯 可以弘益人間 乃授天符印三箇 遣往理之 雄率徒三千 降於太伯山頂 神壇樹下 謂之神市 是謂桓雄天王也 (중략) 熊女者 無與爲婚 故 每於檀樹下 呪願有孕 雄乃假化而婚之 孕生子 號曰 檀君王儉(三國遺事)

 

23. 우리 국토의 대동맥 - 백두대간

我國諸山 皆發源於白頭山 自摩天鐵嶺而南 爲金鋼五臺太白 至智異而盡焉 南師古嘗言曰 白頭山脈 不應到此而止 當是隱伏海中 爲日本諸島云 其說有理 今濟州漢拏 亦其一也(지봉유설)

 

24. 훈민정음을 펴내며 - 訓民正音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 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爲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어제서문)

 

25. 한가위의 노래 - 嘉俳

儒理王 旣定六部 中分爲二 使王女二人各率部內女子 分朋造黨 自秋七月旣望 每日早集大部之庭 績麻 乙夜而罷 至八月十五日 考其功之多少 負者置酒食 以謝勝者 於是 歌舞百戱皆作 謂之嘉俳 是時 負家一女子 起舞歎曰 會蘇會蘇 其音哀雅 後人因其聲而作歌 名會蘇曲(三國史記)

 

. 나라를 위한 충절

26. 해상왕 - 張保皐

張保皐新羅人 (중략) 如唐 爲武寧軍小將 騎而用槍 無能敵者 後 保皐還國 謁大王曰 遍中國 以吾人爲奴婢 願得鎭淸海 使賊不得掠人西去 淸海 新羅海路之要 今謂之莞島 大王與保皐萬人 此後 海上 無鬻鄕人者(삼국사기)

 

27. 호국의 영웅 - 姜邯贊

邯贊 少好學 多奇略 成宗朝 擢甲科第一 累遷禮部侍郞 顯宗元年 契丹主自將攻西京 我軍敗報至 群臣議降 帥兵二十萬八千三百 屯寧州 至興化鎭 選騎兵萬二千 伏山谷中 以大繩 貫牛皮 塞城東大川 以待之 賊至 決塞發伏大敗之(高麗史)

 

28. 의로운 삶 - 論介

論介 本長水縣良家女 才貌絶倫 幼失父母 家貧無依 遂落籍爲妓 爲縣監黃進所愛 及晉陽之役 黃公殉難 論介欲赴水死 立巖石上 日將某見而悅之將誘而引之 酒酣 論介忽抱其腰 投巖下俱死 故名其巖曰義巖 州人 每歲六月二十九日 必祭之 蓋癸巳殉義日也(逸士遺事)

 

. 문예인의 초상

29. 낭산의 풍류인 - 百結先生

新羅百結先生 不知何許人 慈悲王時人 居狼山下 家極貧 衣百結 若懸鶉 時人 號爲東里百結先生 嘗慕榮啓期之爲人 以琴自隨 凡喜怒悲歡不平之事 皆以琴宣之 歲將暮隣里舂粟 其妻聞杵聲曰 人皆有粟舂之 我獨無焉 何以卒歲 先生仰天嘆曰 夫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其來也 不可拒 其往也 不可追 汝何傷乎 吾爲汝作杵聲 以慰之 乃鼓琴作杵聲 世傳之 名爲碓樂(三國史記)

 

30. 예술혼을 불사른 화가 - 崔北

崔北字七七 字亦奇矣 遊金剛 至九龍淵 忽大叫曰 天下名士 死於天下名山 足矣 墜淵 幾至不救 人有求爲山水 畵山不畵水 人皆詰之 七七投筆起曰 紙以外皆水也 一貴人 要畵於北 而不能致 將脅之 北怒曰 人不負吾 吾目負吾 乃刺一目而眇 年四十九而卒(이항견문록외)

 

31. 방랑시인 김삿갓 - 金炳淵

金炳淵 安東人 其祖父 以宣川府使 純祖壬申 降於西賊洪景來 遂伏誅其家因爲廢族 炳淵 自以謂天地間罪人 嘗戴笠 不敢仰見天日 故 世以金笠稱焉常往來於黃海道 其<九月山>詩曰

去年九月過九月 今年九月過九月

年年九月過九月 九月山色長九月

落拓慷慨 客死於旅店(大東奇聞)

 

해학과 지혜

32. 웃음과 재치의 소화 -借鷄騎還

金先生 善談笑 嘗訪友人家 主人設酌 只佐蔬菜 先謝曰 家貧市遠 絶無兼味 惟淡泊 是愧耳 適有群鷄 亂啄庭除 金曰大丈夫不惜千金 當斬吾馬 佐酒 主人曰 斬馬 騎何物而還 金曰 借鷄騎還 主人大笑 殺鷄餉之(太平閑話滑稽傳)

 

33. 여우에게 속은 호랑이 -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 得狐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長百獸 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爲不信 吾爲子先行 子隨我後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爲然 故 遂與之行 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 以爲畏狐也(전국책)

 

34. 두 아이의 논변 - 辯鬪

孔子東遊 見兩小兒辯鬪 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時 去人近 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 以日初出遠 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 大如車蓋 及日中則如盤盂 此不爲遠者小 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出初滄滄凉凉 及日中如探湯 此不爲近者熱 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 孰爲汝多知乎(列子)

 

. 실학의 정신

35. 해외로 뻗는 무역 - 통상론

我國 國小而民貧 今耕田疾作 用其賢才 通商惠工 盡國中之利 猶患不足 又必通遠方之物 而後貨財殖焉 百用生焉 夫百車之載 不及一船 陸行千里 不如舟行萬里之爲便利也 故通商者 又必以水路爲貴 我國三面環海 西距登萊 直線六百餘里 南海之南 則吳頭楚尾之相望也(北學議)

 

36. 이상적인 농업 경영 - 閭田論

今欲使農者 得田不爲農者 不得之 則行閭田之法 而吾志可遂也 何謂閭田 因山谿川原之勢 而畵地爲界 界之所函 名之曰閭 用力多者 得糧高 用力寡者 得糧廉 其有不盡力 以賭其高者乎 人莫不盡其力 而地無不盡其利 地利 興 則民産富 民産富 則風俗惇 而孝悌立 此制田之上術也(與猶堂全書)

 

37. 살기 좋은 곳 - 卜居論

大抵卜居之地 地理爲上 生利次之 次則人心 次則山水 四者缺一 非樂土也 地理雖佳 生利乏則不能久居 生利雖好 地理惡則亦不能久居 地理及生利俱好 而人心不淑則必有悔吝 近處無山水可處 則無以陶瀉性情 何以論生利 人生於世 旣不能吸風飮露衣羽蔽毛 則不得不從事於衣食(擇里志)

 

ⅩⅢ. 명문 감상

38. 어부의 노래 - 漁父辭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 必彈冠 新浴者 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 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 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滄浪之水淸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古文眞寶)

 

39. 나의 거울 - 鏡說

居士曰 鏡之明也 娟者喜之 醜者忌之 然娟者少 醜者多 若一見 必破碎後已 不若爲塵所昏 塵之昏 寧蝕其外 未喪其淸 萬一遇娟者而後 磨拭之 亦未晩也 噫 古之對鏡 所以取其淸 吾之對鏡 所以取其昏 子何怪哉 客無以對(東國李相國集)

 

40. 나에 대한 평가 - 愛惡箴竝序

有非子 造無是翁 曰 日有群議人物者 人有人翁者 人有不人翁者 翁何或人於人 或不人於人乎 翁 聞而解之 曰 人 人吾 吾不喜 人不人吾 吾不懼不如其人 人吾 而其不人 不人吾 吾且未知人吾之人 何人也 不人吾之人 何人也 人而人吾 則可喜也 不人而不人吾 則亦可喜也 人而不人吾 則可懼也 不人而人吾 則亦可懼也 喜與懼 當審其人吾不人吾之人之人不人如何耳 故曰 惟仁人 能愛人 能惡人 其人吾之人 仁人乎 不人吾之人 仁人乎 有非子 笑而退(霽亭先生集)

 

 

 

 

󰎆 대한교과서()

. 새 천년의 희망

1. 희망찬 미래

個人 生命尊重 挑戰精神 能力培養

社會 信賴構築 制度改革 社會保障

國家 文化暢達 祖國統一 民族繁榮

國際 文化擴大 人類共榮 世界平和

 

2. 조화로운 발전

科學 腦波通信 臟器移植 假想體驗

技術 尖端技術 海洋開發 宇宙探査

經濟 需要供給 高度成長 經濟原則

環境 自然保護 汚染防止 快適環境

 

3. 배움과 실천

螢雪之功 晝耕夜讀 敎學相長 學如逆水

不恥下問 斷機之戒 愚公移山 發憤忘食

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4. 더불어 사는 사회

金蘭之契 伯牙絶絃 親仁善隣 溫柔敦厚

脣亡齒寒 松茂栢悅 與民同樂 相扶相助

遠親不如近隣

 

. 고금의 등대

5. 문장의 나침반

神出

神出鬼沒

積功之塔 豈毁乎

 

穿石

水滴穿石

一日之狗 不知畏虎

 

難鳴

孤掌難鳴

積善之家必有與慶

 

6. 言行의 등불

隨友適江南

突不燃不生煙

天雖崩牛出有穴

農夫餓死枕厥種子

矢在弦上 不可不發

非汝牛角 豈毁我墻

 

7. 삶의 지표

大姦似忠 大詐似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今人多是被養於父母.

勤爲無價之寶 愼是護身之符

日月逝矣 歲不我延 嗚呼老矣 是誰之愆.

人子之識 惟孝爲大 養之以禮斯爲孝矣.

 

. 전통과 놀이

8. 영고동맹

迎鼓

扶餘 以殷正月 祭天 國中大會 連日飮食歌舞 名曰迎鼓 於是時 斷刑獄 解囚徒 行道晝夜 無老幼皆歌 通日聲不絶 有軍事亦祭天 殺牛觀蹄 以占吉凶.

東盟

高句麗 其民喜歌舞 國中邑落 暮夜 男女群聚 相就歌戲 以十月祭天 國中大會 名曰東盟(三國志 魏志 東夷傳)

 

9. 嘉俳

儒理王 旣定六部 中分爲二 使王女二人各率部內女子 分朋造黨 自秋七月旣望 每日早集大部之庭 績麻 乙夜而罷 至八月十五日 考其功之多少 負者置酒食 以謝勝者 於是 歌舞百戱皆作 謂之嘉俳 是時負家一女子 起舞歎曰會蘇會蘇 其音哀雅 後人因其聲 而作歌名會蘇曲(三國史記)

 

10. 혼례

男子年十六至三十 女子年十四至二十 身及主婚者 無朞以上喪 乃可成婚 必先使媒氏 往來通言 竢女氏許之然後 納采(사례편람)

我國婚禮 於吉夕燭出 納新婦 翌日則新郞之所知者 齊訪於妻家 其家以酒食行宴 名曰覽寢(燃藜室記述)

 

11. 차전석전

車戰

春川俗 有車戰 以獨輪車 各里分隊 前驅相戰以占年事 逐北者爲凶 加平俗亦然

 

石戰

安東俗 每年正月十六日 府內居民 以中溪 分爲左右 投石相戰 以決勝負 兩西俗 上元 亦有石戰之戱

 

. 웃음과 재치

12. 꿈풀이

僧無學居安邊雪峰山下土窟中 上龍潛時 訪而問之曰 夢入破屋中 負三椽以出 此何祥 無學賀曰 身負三緣 乃王字也 又問 夢花落鏡墜 此卽何祥 卽答曰 花飛終有實 鏡落豈無聲 上大喜卽其地 創寺 因以釋王名之 舊有上親筆 而失於兵火 只刻板存焉

 

13. 닭을 빌려 타고 가지

金先生 善談笑 嘗訪友人家 主人設酌 只佐蔬菜 先謝曰 家貧市遠 絶無兼味 惟淡泊 是愧耳 適有群鷄 亂啄庭除 金曰大丈夫不惜千金 當斬吾馬 佐酒 主人曰 斬馬 騎何物而還 金曰 借鷄騎還 主人大笑 殺鷄餉之(太平閑話滑稽傳)

 

14. 두더지의 혼인

野鼠 欲爲其子擇高婚 初謂惟天最貴 遂求之於天 天曰 我雖兼包萬有非日月 則無以顯吾德 野鼠 求之於日月 日月曰我雖普照 惟雲蔽之 彼居吾上乎 野鼠 求之於雲 雲曰我雖使日月失明 惟風吹散 彼居吾上乎 野鼠求之於風 風曰我雖能散雲 惟田間石佛 吹之不倒 彼居吾上乎 野鼠求之於石佛 石佛曰我雖不畏風 惟野鼠穿我足底 則傾倒彼居吾上乎 野鼠 於是 傲然自得曰 天下之尊 莫我若也 遂婚於野鼠(旬五志)

 

15. 공당으로 문답함

孟思誠字誠之(中略) 公自溫陽還朝 中路遇雨 入龍仁旅院有一人 騎從甚盛 先處樓上 公入處一隅 登樓者 見公招與共登 談笑博戱且約以公字堂字 爲問答之言終 公問曰 何以上京乎公 其人曰 求官上去堂 公曰何官公 其人曰 錄事取才堂 公曰 我當差除公 其人曰 不堂 後日政府之坐 其人以取才入謁 公曰 何如公 其人始覺之 遽曰 死去之堂 一座驚怪(燃藜室記述)

 

. 한시로 가는 길

16. 재미있는 시구

祖孫問答(채수와 채무일)

犬走梅花落 鷄行竹葉成

孫子夜夜讀書不 祖父朝朝藥酒猛(어우야담)

 

一犬吠(이경전)

一犬吠 二見吠 三犬亦隨吠

人乎虎乎風聲乎 童言山月正如燭

半庭惟有鳴寒梧(소화시평)

 

17. 회유와 충절

何如歌(이방원)

如此亦如何 如彼亦如何

城隍堂後垣 頹圮亦何如

吾輩若此爲 不死亦何如(燃藜室記述)

 

丹心歌(정몽주)

此身死了死了 一白番更死了

白骨爲塵土 魂魄有也無

向主一片丹心 寧有改理也歟(燃藜室記述)

 

18. 산 속의 한가로움

詠井中月(李奎報)

山僧貪月色 幷汲一甁中

到寺方應覺 甁傾月亦空

 

山中答俗人(李白)

問余何事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19. 그리움의 정서

閨情(玉峯 李氏)

有約來何晩 庭梅欲謝時

忽聞枝上鵲 虛畵鏡中眉

 

述懷(죽서 朴氏)

不欲憶君自憶君 問君何事每相分

莫言靈鵲能傳喜 幾度虛驚到夕曛

 

20. 봄비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 사람의 도리

21. 영조의 간택

英廟親臨揀擇 聚集士夫女子於宮中 後獨避席而坐 上問曰何避也 後曰 父名在此 安敢當席而坐 蓋揀擇時 書其父名於方席之端故也 上問衆女子 何物最深 或言山深 或言水深 衆論不一 後獨曰 人心最深 上問其故 後對曰物深可測人心不可測也(대동기문)

 

22. 백성을 위한 정치

李之菡號土亭(中略) 拜牙山縣監 聚民問疾苦 有以魚池爲苦 蓋邑有養魚池 使民輪回捉魚以納 民甚苦之 之菡乃塞其池 永絶後患 公哀流民弊衣乞食 爲作巨室以館之 誨之以手業 無不面諭耳提 各周其衣食(燃藜室記述)

 

23. 목숨을 구한 지혜

司馬光字君實 (中略) 光生七歲 凜然如成人 聞講左氏春秋 愛之 退爲家人講 卽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釋書 至不知飢渴寒暑 群兒戱於庭 一兒登甕 足跌沒水中 衆皆棄去 光持石擊甕破之 水迸兒得活(宋史)

 

. 선인의 얼

24. 백유의 눈물

伯兪有過 其母笞之 泣 其母曰 他日笞 子未嘗泣 今泣 何也 對曰 兪得罪 笞常痛 今母 之力 不能使痛 是以 泣 故曰父母怒之 不作於意 不見於色 深受其罪 使可哀憐 上也 父母怒之 不作於意 不見於色 其次也 父母怒之 作於意 見於色 下也(설원)

 

25. 이항복의 스승 공경

李恒福居相位 有達官來謁 皆坐而受拜 一日 有報申訓導在門 公徒跣而出 迎入升堂 俛受所言 應對甚恭 家人怪問之 是 公兒時所受業者也 明日 往謝所館 將綿布十餘端 米數石 以供旅次之費 其人曰 行旅所需 數斗米足矣 其餘謝不受 可見其人之賢 而亦可見公尊師好德之誠 足以爲範於世矣(大東奇聞)

 

26. 민영환의 우국충정

嗚呼 國恥民辱 乃至於此 我人民 將且殄滅於生存競爭之中矣 夫要生者 必死 期死者 得生 諸公豈不諒只 泳煥 徒以一死 仰報皇恩 以謝我二千萬同胞兄弟 泳煥死而不死 期助諸君於九泉之下 幸我同胞兄弟 千萬倍加奮勵 堅乃志氣 勉其學問 結心戮力 復我自由獨立 則死者 當喜笑於冥冥之中矣 嗚呼 勿少失望 訣告我大韓帝國二千萬同胞(閔忠正公遺稿)

 

자랑스런 문화 유산

27. 대동여지도

金正浩自號古山子 素多巧藝 癖於輿地之學 博考廣蒐 嘗作地球圖 又作大東輿地圖 能畵能刻 印布于世 詳細精密 古今無比 又輯東國輿地考十卷 未及脫稿而沒 甚可惜也(里鄕見聞錄)

 

28. 훈민정음

昔新羅薛聰 始作吏讀 官府民間 至今行之 然皆假字而用 至於言語之間 則不能達其萬一焉 癸亥冬 我殿下創制正音二十八字 略揭例義 以示之 名之曰訓民正音 以二十八字 而轉換無窮 簡而要 精而通 故 智者 不崇朝而通 愚者可浹旬而學(정인지서)

 

29. 경성과 궁성

京城

太祖五年 用石築之 世宗四年改修 周九千九百七十五步 高四十尺二寸 立門八 正南曰崇禮 正北曰肅淸 正東曰興仁 正西曰敦義 正北曰惠化 西北曰彰義 東南曰光熙 西南曰昭德

宮城

宮城在京城之中 周一千八百十三步 高二十一尺一寸 立門四 南曰光化 舊名正門 北曰神武 東曰建春 西曰迎秋(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설화의 세계

30. 단군왕검

昔有桓因庶子桓雄 數意天下 貪求人世 父知子意 下視三危太伯 可以弘益人間 乃授天符印三箇 遣往理之 雄率徒三千 降於太伯山頂 神壇樹下 謂之神市 是謂桓雄天王也(중략) 生子號曰壇君王儉(삼국유사)

 

31. 솔거

新羅人率居 稱神畵 眞興王 做黃龍寺丈六佛像 使率居畵老松於寺壁 烏雀望之 飛入着壁而落 畵久色漫 寺僧補采 鳥不復至(燃藜室記述)

 

32. 백결선생

新羅百結先生 不知何許人 慈悲王時人 居狼山下 家極貧 衣百結 若懸鶉 時人 號爲東里百結先生 慕榮啓期之爲人 以琴自隨 凡喜怒悲歡不平之事 皆以琴宣之 歲將暮隣里舂粟 其妻聞杵聲曰 人皆有粟舂之 我獨無焉 何以卒歲 先生仰天嘆曰 夫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其來也 不可拒 其往也 不可追 汝何傷乎 吾爲汝作杵聲 以慰之 乃鼓琴作杵聲 (三國史記)

 

. 사색의 길

33. 성현의 말씀

子曰君子謀道要 不謀食 耕也餒在其中矣 學也祿在其中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위령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術而)

孟子曰 無恒産而有恒心者 惟士爲能 若民則無恒産 因無恒心 苟無恒心 放辟奢侈無不爲已 及陷於罪 然後 從而刑之 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 在位 罔民而可爲也(孟子양혜왕)

 

34. 베어가지 않는 나무

莊子行於山中 見大木 枝葉盛茂 伐木者 止其旁而不取也 問其故 曰無所可用 莊子曰 此木以不材 得終其天年 莊子出於山 舍於故人之家 故人喜 命竪子殺雁而烹之 竪子請曰 其一能鳴 其一不能鳴 請奚殺 主人曰 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 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 以不材死 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 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 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

 

35. 선과 사랑

人之性惡 其善者僞也 今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順是 故爭奪生 而辭讓亡焉(中略) 故必有師法之化 禮義之道 然後 出於辭讓 合於文理 而歸於治 由此觀之 然則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荀子)

若使天下 兼相愛 國與國不相攻 家與家不相亂 盜賊無有 君臣父子 皆能孝慈 若此則天下治(墨子)

 

. 문학산책

36. 春夜宴桃李園序

夫天地者 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 百代之過客 而浮生若夢 爲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 良有以也 況陽春 召我以煙景 大塊 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 皆爲惠連 吾人詠歌 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 高談 轉淸 開瓊筵以坐花 飛羽觴而醉月 不有佳作 何伸雅懷 如詩不成 罰依金谷酒數(古文眞寶)

 

37. 養竹記

竹似賢何哉 竹本固 固以樹德 君子見其本 則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 直以立身 君子見其性 則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 空以體道 君子見其心 則思應用虛受者 竹節貞 貞以立志 君子見其節 則思砥礪名行 夷險一致者 夫如是 故 君子人 多樹之 爲庭實焉(古文眞寶)

 

38. 雜說

世有伯樂, 然後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 秪辱於奴隸人之手, 騈死於槽櫪之閒.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不能通其意.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良馬. 嗚呼其眞無馬耶. 其眞不識馬耶.(古文眞寶)

 

39. 春香傳

月梅因與李郞 同至獄門 呼春香謂曰 來矣來矣 香娘驚起而問 何人來乎 香母曰 李道令來矣 春香愁中帶喜而語曰 其夢耶 其眞耶 自天而降乎 從地而出乎 香母曰 今者李道令 非前日之李道令也 形容憔悴 衣服襤褸 乃一乞人也如天所望 都是虛事 香娘曰 不聞聖人之言乎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豈可使富貴而交之 貧賤而疎之 一貧一富古今常事 於郞君 何傷(漢文春香傳)

 

 

 

 

 

 

 

󰁋 각 교과서의 한자 익히기 소개

. 교학사

1. 한자 실력 확인

다음은 이미 익숙하게 보아온 한자들입니다. 아래의 풀이를 참고해 이 표에서 가로 세로 대각선으로 된 4자 성어가 되는 것을 모두 찾아봅시다.

세상의 부귀영화는 한바탕 꿈이랍니다
말을 해도 조리가 닿지 않으면 이런 말을 듣지요
많으면 많을수록 좋지요
이런 사람은 정말 답답하답니다. 엉뚱한 말만 잔뜩 늘어놓으니 말입니다.
물론 아무리 좋은 말을 해 주어도 영 듣지 않는 사람은 답답하 지요
바람 앞에 등불. 얼마나 위태로운지요
새로운 학문은 옛것을 충분히 익혀야 발휘되는 것입니다.
, 여름, 가을 ,겨울. 아름다운 우리나라
입장을 바꿔 생각을 해봐. 우우우
내 마음 말하지 않아도 너는 알거야
西

 

2. 빙고 게임

1) 학생들은 본문의 한자 중에 25자를 택한다.

2) 25자를 무작위로 다음의 빈칸 안에 적는다.

3) 이제 선생님께서는 25자 중에 무작위로 음과 훈을 칠판에 적는다. 학생은 그 음과 해당되는 한자를 자기 판에서 찾아서 표시를 한다.

4) 가로줄이든, 세로줄이든 먼저 한 줄을 표시한 사람은 빙고라고 외친다. 물론 대각선도 좋다. 빙고게임 방식이 익숙해진 다음에는 어떤 무늬를 새기는 일로 승패를 정할까 하는 방식으 로 응용해 본다.

         
         
         
         
         

 

 

3. 異口同聲 게임

1) 학생들은 5-6명을 한 모둠으로 정한다.

2) 각 모둠은 지금까지 배운 한자 성어중에서 둘 또는 셋을 택한다.

3) 차례가 된 모둠은 자신들이 준비한 한자 성어 중 하나를 한 사람이 한 음절씩 나누되, 엉뚱 한 한자를 넣어 모호하게 한다

󰄤 1, 2, 3, 4, 5, 6

4) 교사가 󰡐하나 둘 셋󰡑하고 세어주면, 모둠은 동시에 자신이 맡은 음절을 크게 말한다.

5) 무엇인지 아는 모둠은 맞추게 한다. 정답이 안 나오면 다시 발음하게 한다.

 

4. 만화로 그려 내용 익히기

指鹿爲馬

다음 속의 내용을 만화로 꾸며 봅시다.

丞相趙高 欲專權

 

指鹿獻於二世曰 馬也
丞相 誤也 指鹿爲馬

 

或黙或言

 

守株待兎

宋人有耕田者

 

免走觸株 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

 

免不可復得而身爲宋國笑

 

 

 

5. 역할극 하기

본문의 내용을 바탕으로 역할극을 해봅시다.

등장 인물 : 해설자, 호랑이, 여우, 전체

 

해설자: 虎求百獸而食之러니 得狐한데
여우 : 子無敢食我也니라(과거의 일을 회상하며)
천제 : 長百獸하라
여우 : 食我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爲不信이면 吾爲子先行하리니 子隨我後 하여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해설자: 여우가 이렇게 말하니 호랑이가 그럴 듯하게 여겼습니다.
호랑이: 하다.
해설자: 遂與之行할새 獸見之하고 皆走하니 호랑이가 온갖 짐승들이 자기가 두려워 달 아나는 줄을 몰랐습니다. (호랑이를 가리킨다)
호랑이: 百獸畏狐
해설자: 호랑이는 온갖 짐승들이 여우를 두려워해서 도망간 것으로 생각했다고 합니다.

 

6. 라디오 드라마 만들기

해설자: 김선생은 우수갯소리를 잘하였다. 嘗訪友人家하니 主人設酌호대 只佐蔬菜
주인 : 家貧市遠하여 絶無兼味惟淡白하니 是愧이라
해설자: (김선생이 눈을 들어 옆을 보니) 適有群鷄하여 亂啄庭除어늘
김선생: 大丈夫不惜千金이니 當斬吾馬하여 佐酒하리라
주인 : 斬一馬騎何物而還
김선생: 借鷄騎還하리라
해설자: 이 말을 들은 主人大笑하고 殺鷄饗之러라

 

7. 역할극

해설자: 野鼠欲爲其子하여 擇高婚하였다(야서를 가리킨다)
야서 : 惟天最尊 이라
해설자: 遂求之於天하니(야서는 하늘을 찾아간다)
하늘 : 我雖兼包萬有로되 非日月이면 則無以顯吾德이라
야서 : 求日月最尊이라
해설자: 野鼠求之於日月하니(야서는 해와 달을 찾아간다)
해와달: 我雖普照로되 惟雲蔽之하니 彼居吾上乎인저
야서 : 惟雲最尊이라
(중략)
해설자: 野鼠求之於石佛하니(야서는 석불을 찾아간다)
석불 : 我雖不畏風이나 惟野鼠穿我足底則傾倒彼居吾上乎인져
해설자: 野鼠於是傲然自得하였다.
야서 : 天下之尊莫我若也
해설자: 야서는 이와같이 말하고 遂婚於野鼠하였습니다.

8. 파자놀이로 익히는 한자

1)10분의 610분의 6을 곱한 자는? ()

2)돌담이 무너지는 자는? ()

3)위에는 밭이 있고 아래에는 내가 있는 자는? ()

4)나무 위에 나팔부는 자는? ()

5)임금이 귓속말하는 자는? ()

6)볏단에 불이 붙은 자는? ()

 

. 대학서림

1. 사다리 타기(형성 원리로 만들어진 한자를 쉽게 익히기 위한 놀이)

1)사다리를 그린다.

2)위에는 부수, 아래에는 부분 한자를 쓴다

3)하나의 부수를 선택하여 사다리를 탄 다음 아래에 만난 음 부분 한자와 합친다

4)합친 한자의 음훈을 맞춘다

         
                                 
         

 

2. 주사위 놀이

1)아래의 그림과 같이 주사위판을 그리고 원 안에 새로 나온 한자나 벌칙을 써 넣는다

2)가위 바위 보를 해서 먼저 시작할 사람을 정한다

3)주사위를 던져서 나온 숫자만큼 말을 이동한다

4)말이 한자에 멈추면 한자의 음훈을 말하고 맞힐 경우 주사위를 계속 던진다

5)말이 벌칙 칸에 멈추면 지시한 내용에 따른다

6)가장 먼저 도착점에 말이 도착하면 이긴다.

시작                       , , , , , , ,, , , , , , ,, , , , ,
         
                       
                     
         
                       
                     
         
                       
                     
         
                         
                     
         
                       
                     
         

3. 갈림길 놀이

 

 

4. 윷놀이

1)진행방식은 윷놀이와 같다

2), 윷판, 말을 준비한다

3)윷판을 그리고 말이 서는 위치의 안에 새로 나온 한자를 써 넣는다

4)윷을 던져서 말이 이동할 곳의 한자를 확인하고 그 한자의 음훈을 맞추면 이동한다. 맞추지 못하면 제자리에 남는다.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숨은 그림 찾기

 

 

6. 破字詩 놀이

1. 길을 가던 나그네가 어느 양반집에 들어가 주인과 이야기를 하고 있었다. 식사 때가 되자 그 집의 하인이 들어와 󰡐人良且八󰡑이라는 쪽지를 내밀자 그 집 주인은 역시 아무 말없 이 󰡐月月山山󰡑이라고 써서 하인에게 주었다. 이들의 수작을 지켜보던 나그네는 󰡐豕者禾 重丁口竹夭󰡑이라고 써놓고는 그 집을 나와 버렸다. 이들의 대화 내용은?

人良且八 : 食具(밥 차릴까요)

月月山山 : 朋出(벗이 나가거든)

豕者禾重 丁口竹夭 : 豬種, 可笑(돼지 같은 놈들, 가소롭구만)

 

2. 위에서 나그네가 남기고 간 말이다. 무슨 의미일까?

天脫冠而得一點 乃失杖而橫一帶

天脫冠而得一點 : 하늘이 갓을 벗고() 한점을 얻었다()

乃失杖而橫一帶 : 자가 지팡이를 잃고 띠 하나를 둘렀다()

그러므로 합치면 犬子(개자식)

 

3. 옛날에 어떤 노인이 젊은 첩을 하나 얻어 아들까지 얻게 되었다. 죽기 전에 다음과 같은 유언을 남기고 세상을 떴다. 과연 재산은 누구에게 돌아갔을가?

유언 : 七十生子非吾子家産傳之婿他人勿取

 

(1) 七十生子 非吾子 家産傳之婿 他人勿取 : 칠십에 자식을 나았으니 내 아들이 아니다. 가산을 사위에게 물려주노니 타인은 취하지 말라첩의 정절을 의심하고 사위()들에게 재산을 물려주어야 한다는 해석

 

(2) 七十生子 非吾子 家産傳之 婿他人 勿取 : 칠십에 자식을 나은들 내자식이 아닐쏘냐? 가산을 그(아들)에게 물려주노니 사위는 남인지라 취하지 말라

 

 

7. 옆에 옆에

반복효과를 얻기 위한 놀이(인원이 많을 때)

10명이 있을 경우 10명의 학생들에게 , , 를 각각 한 자씩 쓰도록 한다.

1번의 학생이 󰡒저는 언덕 안입니다󰡓라고 한다.

2번의 학생이 󰡒저는 언덕 안 옆에 빌 기입니다.󰡓라고 한다.

3번의 학생은 󰡒저는 언덕 안 옆에 빌 기 옆에 꿸 관입니다.󰡓라고 한다.

이런 방법으로 10번인 학생이 까지를 모두 말하면 된다.

만약 중간에 틀리는 사람이 생기면 처음부터 다시 한다.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