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논형, 감류 - 전문 본문

고전/논형

논형, 감류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1. 8. 7. 04:24
728x90
반응형

감류제오십오(感類第五十五)

 

 

01

 

陰陽不和, 災變發起, 或時先世遺咎, 或時氣自然. 賢聖感類, 慊懼自思, 災變惡徵, 何爲至乎? 引過自責, 恐有罪, 畏愼恐懼之意, 未必有其實事也. 何以明之? 以湯遭旱自責以五過也. 聖人純完, 行無缺失矣, 何自責有五過? 然如: “湯自責, 天應以雨.” 湯本無過, 以五過自責, 天何故雨? 以無過致旱, 亦知自責不能得雨也. 由此言之, 旱不爲湯至, 雨不應自責. 然而前旱後雨者, 自然之氣也. 此言, 之語也. 難之曰: 春秋大雩, 董仲舒設土龍, 皆爲一時間也. 一時不雨, 恐懼雩祭, 求陰請福, 憂念百姓也. 湯遭旱七年, 以五過自責, 謂何時也? 夫遭旱一時, 輒自責乎? 旱至七年, 乃自責也?謂一時輒自責, 七年乃雨, []{}, 何其留也? ()謂七年乃自責, 憂念百姓, 何其遲也? 不合雩祭之法, 不厭憂民之義, 之言, 未可信也. 由此論之, 周成王之雷風發, 亦此類也.

 

 

인용

목차

 

02

 

金縢: “秋大熟未穫, 天大雷電()以風, 禾盡偃, 大木斯拔, 邦人大恐.” 當此之時, 周公死. 儒者說之, 以爲成王狐疑於[]周公. 欲以天子禮葬公, 公人臣也 ; 欲以人臣禮葬公, 公有王功. 狐疑於葬周公之間, 天大雷雨, 動怒示變, 以彰聖功. 古文家以武王崩, 周公居攝, ·蔡流言, 王意狐疑周公, 周公奔楚, 故天雷雨, 以悟成王. 夫一雷一雨之變, 或以爲葬疑, 或以爲信讒, 二家未可審. 且訂葬疑之說.

 

 

인용

목차

 

03

 

秋夏之際, 陽氣尙盛, 未嘗無雷雨也, 顧其拔木偃禾, 頗爲狀耳. 當雷雨時, 成王感懼, 開金縢之書, 見周公之功, 執書泣過, 自責之深. 自責適已, 天偶反風, 家則謂天爲周公怒也. 千秋萬夏, 不絶雷雨. 苟謂雷雨爲天怒乎? 是則皇天歲歲怒也. 正月陽氣發泄, 雷聲始動, 秋夏陽至極而雷折. 苟謂秋夏之雷爲天大怒, 正月之雷天小怒乎? 雷爲天怒, 雨爲恩施. 使天爲周公怒, 徒當雷, 不當雨. []雨俱至, 天怒且喜乎? “子於是日也, 哭則不歌.” 周禮: “·卯稷食菜羹.” 哀樂不並行. 哀樂不並行, 喜怒反幷至乎?

 

 

인용

목차

 

04

 

秦始皇帝東封岱嶽, 雷雨暴至. 劉媼息大澤, 夢與神遇, 是生高祖, 何怒於生聖人而爲雷雨乎? 堯時大風爲害, 堯激大風於靑丘之野. 舜入大麓, 烈風雷雨. ·舜世之隆主, 何過於天, 天爲風雨也? 大旱, 春秋雩祭 ; 又董仲舒設土龍, 以類招氣. 如天應雩·, 必爲雷雨. 何則? 秋夏之雨, 與雷俱也. 必從春秋·仲舒之術, 則大雩·, {}[]? 師曠奏白雪之曲, 雷電下擊 ; 淸角之音, 風雨暴至. 荀爲雷雨爲天怒, 天何憎於白雪·淸角, 而怒師曠爲之乎? 此雷雨之難也.

 

 

인용

목차

 

05

 

又問之曰: “成王不以天子禮葬周公, 天爲雷風, 偃禾拔木. 成王覺悟, 執書泣過, 天乃反風, 偃禾復起. 何不爲疾反風以立大木, 必須國人起築之乎?” 應曰: “天不能.” : “然則天有所不能乎?” 應曰: “.” 難曰: “孟賁推人, 人仆 ; 接人而起, 接人立. 天能拔木, 不能復起, 是則天力不如孟賁也. 秦時三山亡, 猶謂天所徙也. 夫木之輕重, 孰與三山? 能徙三山, 不能起大木, 非天用力宜也. 如謂三山非天所亡, 然則雷雨獨天所爲乎?”

 

 

인용

목차

 

06

 

(): “天之欲令成王以天子之禮葬周公, 以公有聖德, 以公有王功. 經曰: ‘王乃得周公死()自以爲功代武王之說.’ 今天動威, 以彰周公之德也.”

 

 

인용

목차

 

07

 

難之曰: “伊尹相湯伐夏, 爲民興利除害, 致天下太平. 湯死, 復相大甲. 大甲佚豫, 放之桐宮, 攝政三年, 乃退復位. 周公曰: ‘伊尹格于皇天.’ 天所宜彰也. 伊尹死時, 天何以不爲雷雨?” 應曰: “百雨(): ‘伊尹死, 大霧三日.’” 大霧三日, 亂氣矣, 非天怒之變也. 東海張霸造百雨(), 其言雖未可信, 且假以問 : “天爲雷雨以悟成王, 成王未開金匱雷[]止乎? 已開金匱雷雨乃止也?” 應曰: “未開金匱雷[]止也. 開匱得書, 見公之功, 覺悟泣過, 決以天子禮葬公. 出郊觀變, 天止雨反風, 禾盡起. 由此言之, 成王未覺悟, 雷雨止矣.” 難曰: “伊尹[], 霧三日. 天何不三日雷雨, 須成王覺悟乃止乎? 太戊之時, 桑穀生朝, 七日大拱. 太戊思政, 桑穀消亡. 宋景公時, []守心, 出三善言, 熒惑徙舍. 使太戊不思政, 景公無三善言, 桑穀不消, 熒惑不徙. 何則? 災變所以譴告也, 所譴告未覺, 災變不除, 天之至意也. 今天怒爲雷雨, 以責成王, 成王未覺, 雨雷之息, 何其早也?”

 

 

인용

목차

 

08

 

又問曰: “, 諸侯之子稱公子, 諸侯之孫稱公孫, 皆食采地, 殊之衆庶. 何則? 公子公孫, 親而又尊, 得體公稱, 又食采地, 名實相副, 猶文質相稱也. 天彰周公之功, 令成王以天子禮葬, 何不令成王號周公以周王, 副天子之禮乎?” 應曰: “王者, 名之尊號也, 人臣不得名也.” 難曰: “人臣猶得名王, 禮乎? 武王伐紂, 下車追王大王·王季·文王. 三人者, 諸侯, 亦人臣也, 以王號加之. 何爲獨可於三王, 不可於周公? 天意欲彰周公, 豈能明乎? 豈以王迹起於三人哉? 然而王功亦成於周公. 江起岷山, 流爲濤瀨. 相濤瀨之流, 孰與初起之源. 秬鬯之所爲到, 白雉之所爲來, 三王乎? 周公也? 周公功德盛於三王, 不加王號, 豈天惡人妄稱之哉? 周衰, 六國稱王, ·秦更爲帝, 當時天無禁怒之變. 周公不以天子禮葬, 天爲雷雨以責成王, 何天之好惡不純一乎?”

 

 

인용

목차

 

09

 

又問曰: “魯季孫賜曾子簀, 曾子病而寢之. 童子曰: ‘華而睕者, 大夫之簀.’ 而曾子感慙, 命元易簀. 蓋禮, 大夫之簀, 士不得寢也. 今周公, 人臣也, 以天子禮葬, 魂而有靈, 將安之不也?” 應曰: “成王所爲, 天之所予, 何爲不安?” 難曰: “季孫所賜大夫之簀, 豈曾子之所自制乎? 何獨不安乎? 子疾病, 子路遣門人爲臣. 病間, : ‘久矣哉, 由之行詐也! 無臣而爲有臣. 吾誰欺? 欺天乎?’ 孔子罪子路者也. 己非人君, 子路使門人爲臣, 非天之心, 而妄爲之, 是欺天也. 周公亦非天子也, 以孔子之心况周公, 財公必不安也. 季氏旅於太山, 孔子曰: ‘曾爲泰山不如林放乎?’ 以曾子之細, 猶却非禮, 周公至聖, 豈安天子之葬? 曾謂周公不如曾子乎? 由此原之, 周公不安也. 大人與天地合德, 周公不安, 天亦不安, 何故爲雷雨以責成王乎?”

 

 

인용

목차

 

10

 

又問曰: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武王之命, 何可代乎?” 應曰: “九齡之夢, 天奪文王年以益武王. 克殷二年之時, 九齡之年未盡, 武王不豫, 則請之矣. 人命不可請, 獨武王可. 非世常法, 故藏於金縢 ; 不可復爲, 故掩而不見.” 難曰: “九齡之夢, 武王已得文王之年未?” 應曰: “已得之矣.” 難曰: “已得文王之年, 命當自延. 克殷二年, 雖病猶將不死, 周公何爲請而代之?” 應曰: “人君爵人以官, 議定, 未之卽與, 曹下案目, 然後可諾. 天雖奪文王年以益武王, 猶須周公請, 乃能得之. 命數精微, 非一臥之夢所能得也.” {應曰: “九齡之夢能得也.”} 難曰: “九齡之夢, 文王夢與武王九齡, 武王夢帝予其九齡, 其天已予之矣, 武王已得之矣, 何須復請? 人且得官, 先夢得爵, 其後莫擧, 猶自得官. 何則? 兆象先見, 其驗必至也. 古者謂年爲齡, 已得九齡, 猶人夢得爵也. 周公因必效之夢, 請之於天, 功安能大乎?”

 

 

인용

목차

 

11

 

又問曰: “功無大小, 德無多少, 人須仰恃賴之者, 則爲美矣. 使周公不代武王, 武王病死, 周公與成王而致天下太平乎?” 應曰: “成事, 周公輔成王而天下不亂. 使武王不見代, 遂病至死, 周公致太平何疑乎?” 難曰: “若是, 武王之生無益, 其死無損, 須周公功乃成也. 周衰, 諸侯背畔, 管仲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孔子曰: ‘微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 使無管仲, 不合諸侯, 夷狄交侵, 中國絶滅, 此無管仲有所傷也. 程量有益, 管仲之功, 偶於周公. 管仲死, 桓公不以諸侯禮葬, 以周公况之, 天亦宜怒, 微雷薄雨不至, 何哉? 豈以周公聖而管仲不賢乎? 夫管仲爲反坫, 有三歸, 孔子譏之, 以爲不賢. 反坫·三歸, 諸侯之禮 ; 天子禮葬, 王者之制, 皆以人臣, 俱不得爲. 大人與天地合德, 孔子, 大人也, 譏管仲之僭禮 ; 皇天欲周公之侵制, 非合德之驗. 家之說, 未可然也.”

 

 

인용

목차

 

12

 

以見鳥跡而知爲書, 見蜚蓬而知爲車, 天非以鳥跡命倉頡, 以蜚蓬使奚仲也. 奚仲感蜚蓬, 而倉頡起鳥跡也. 晉文反國, 命徹麋墨, 舅犯心感, 辭位歸家. 夫文公之徹麋墨, 非欲去舅犯 ; 舅犯感慙, 自同於麋墨也. 宋華臣弱其宗, 使家賊六人, 以鈹殺華吳於宋{}合左師之後. 左師懼曰: “老夫無罪.” 其後左師怨咎華臣, 華臣備之. 國人逐瘈狗, 瘈狗入華臣之門. 華臣以爲左師來攻己也, 踰墻而走. 夫華臣自殺華吳而左師懼, 國人自逐瘈狗而華臣自走, 成王之畏懼, 猶此類也. 心疑於不以天子禮葬公, 卒遭雷雨之至, 則懼而畏過矣. 夫雷雨之至, 天未必責成王也. 雷雨至, 成王懼以自責也. 夫感則蒼頡·奚仲之心, 懼則左師·華臣之意也. 懷嫌疑之計, 遭暴至之氣, 以類之驗見, 則天怒之效成矣. 見類驗於寂漠, 猶感動而畏懼, 况雷雨揚軒()之聲, 成王庶幾能不怵惕乎? 迅雷風烈, 孔子必變. , 君子聞雷, 雖夜, 衣冠而坐, 所以敬雷懼激氣也. 聖人君子, 於道無嫌, 然猶順天變動, 况成王有周公之疑, 聞雷雨之變, 安能不振懼乎? 然則雷雨之至也, 殆且自天氣 ; 成王畏懼, 殆且感物類也.

 

 

인용

목차

 

13

 

夫天道無爲. 如天以雷雨責怒人, 則亦能以雷雨殺無道. 古無道者多, 可以雷雨誅殺其身, 必命聖人興師動軍, 頓兵傷士. 難以一雷行誅, 輕以三軍@剋敵, 何天之不憚煩也? 或曰: “紂父帝乙, 射天毆地, 游涇(渭之間, 雷電擊而殺之. 斯天以雷電誅無道也.” 帝乙之惡, 孰與桀·? 鄒伯奇論桀·紂惡不如亡秦, 亡秦不如王莽, 然而桀···莽之地(), 不以雷電. 孔子作春秋, 采毫毛之善, 貶纖介之惡, 采善不踰其美, 貶惡不溢其過. 責小以大, 夫人無之. 成王小疑, 天大雷雨. 如定以臣葬公, 其變何以過此? 洪範稽疑, 不悟災變者, 人之才不能盡曉, 天不以疑責備於人也. 成王心疑未決, 天以大雷雨責之, 殆非皇天之意. 家之說, 恐失其實也.

 

 

인용

목차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고전 > 논형'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논형, 치기 - 전문  (0) 2021.08.07
논형, 자연 - 전문  (0) 2021.08.07
논형, 제세 - 전문  (0) 2021.08.07
논형, 선한 - 전문  (0) 2021.08.07
논형, 회국 - 전문  (0) 2021.08.0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