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차천로 - 오산설림초고 전문 본문

문집/시화총림

차천로 - 오산설림초고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2. 6. 5. 13:11
728x90
반응형

오산설림초고(五山說林草藁)

 

차천로(車天輅)

 

 

1.

李白上韓荊州書 靑萍結綠 長價於薛下之門 古文眞寶後集注 靑萍結綠皆劍名 此注誤甚 靑萍劍名 出古書 結綠玉名 見范雎上秦王書 薛薛蜀 越之知劍者 出越紀書 下當作卞 乃楚之卞和也

 

2.

寓言 武王昔不豫 翦瓜投河湄 注 金縢王有疾不豫 史記與尙書 皆言爲三壇 周公北面植壁秉珪 告于大王王季文王

 

3.

翦爪事 此注誤 史記蒙恬傳及成王有病甚殆 公早自▣▣▣以沈於河 蓋太白兼用之也

 

4.

贈漢陽輔錄事 應念投沙客 空餘弔屈悲 注 投沙客屈原也 誤 屈原作懷沙賦 非投沙也 按史記賈誼爲長沙王太傅 及渡湘水 爲賦以弔屈原 今曰投沙客者 白被謫 故自言如誼之投長沙也 又有詩曰 投沙弔楚臣 又曰 已作投沙伴

 

5.

胡無人 其終胡無人漢道昌 陛下之壽三千霜 但歌大風雲飛揚 安用猛士守四方 蕭士贇注曰 一本無陛下之壽以下三句者是 使蘇子由見之 必云如何也 此註大可笑 穎濱嘗曰 李白詩有不識理處 漢高大風歌 安得猛士守四方者 乃帝王安不忘危之意也 白曰安用猛士守四方何也 今注白詩者 去此三句 以解嘲於穎濱 楚則失矣 齊亦未爲得也 白旣以胡無人命篇 乃曰 胡無人則漢道昌矣 陛下當壽三千霜矣 今日但歌大風而已 將安用猛士也 語意甚明白 彼二子不及知 異哉

 

6.

鞠歌行 奈何今之人 雙目送飛鴻 注 引齊桓公與管仲語鴻鴈之事 誤甚 史記孔子世家 衛靈公與孔子語 見蜚鴻仰視之 色不在孔子 孔子遂行 白詩又曰 目色送飛鴻 邈然不可攀 亦使此事

 

7.

枯魚過河泣 萬乘愼出入 柏人以爲戒 柏人當作柏谷 史記張耳傳 上從東垣還過趙貫高等 乃辟人柏人之置此 高祖非行也 潘岳西征賦 長傲賓於柏谷 妻覩貌而獻餐 注 漢武帝微行 夜至柏谷亭 長欲殺之 云云

 

8.

縱使俠骨香 不慙世上英 使當作死 王維詩縱死猶聞俠骨香 曾見一本 亦如此

 

9.

贈宣城趙太守悅 溟海不振蕩 何由縮鵬鵾 所期玄津白 倜儻假騰騫 縮縱字之誤 玄津白 要津日之誤 紀南陵題五松山 伊尹生空桑 指庖佐皇極 指當作損 三年帝道明 威質終輔翼 威當作委

 

10.

贈韋侍御 我如豐年玉 棄置秋田草 世說 世稱庾文康爲豐年玉 穉恭爲荒年穀

 

11.

效古 自古有秀色 西施與東隣 宋人有非此詩者曰 太白以東施爲東隣 是牽於押韻 殊不及東坡 坡有詩曰 絳蠟銷殘玉熒飛 離歌唱徹萬行啼 他年一舸鴟夷去 記取儂家舊姓西 此豈爲韵所拘者耶 此可謂管見 按東家施西家施者 有施氏兩人 故以東西別之 則西非姓也 白之東隣云者 乃用司馬相如美人賦語 不必指東施也

 

12.

老杜謁先主廟 錦江元過楚 劍閣復通秦 注 過楚通秦 則本可以混一 而今不能 蓋傷之也 殊失作者之意 錦江自蜀過荊州始入海 此言荊州 本爲先主之有 而見失於東吳也 奏惠王時 張儀始通蜀道 今蜀爲魏所呑 則是劍閣 復通于秦也

 

13.

惠儀寺園送辛員外 直到綿州始分手 江頭樹裏共誰來 一本分手作分首 是崔豹古今注 漢鄭弘於沈釀隷逢故人 明旦乃分首而去 駱賓王序 分首三秦 史記司馬穰苴傳 乃斬其僕車之右駙馬之左驂 索隱注 駙車旁立木 殊亡謂 按左傳 有以某爲右之文 說苑 車右伏劍 將鑑博識 直作車之右 又按周禮注 駙馬乃車之左右驂也 以其附故云 今苴所斬者 僕一人 車之右一人 駙馬一驂也

 

14.

李斯傳 禽鹿視肉 人面而能强行者也 按山海經 視肉獸名

 

15.

屈原傳 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汙泥之中 按莊子逍遙遊 淖約若處子 注 淖又卓反 好貌 潘岳籍田賦 簠簋普淖 亦言其潔也 此言濯淖於汙泥之中也

 

16.

項羽本紀 太史公曰 羽無尺寸 乘勢起隴畝之中 中朝人皆以尺寸句 按史記徐樂書 無尺寸之勢 起閭巷杖棘矜

 

17.

史記 作於武帝時於武帝時 當曰今皇帝或今上 而有曰武帝云者 乃褚少孫文或誤入也 酷吏傳衛綰傳馮唐傳李廣傳賈誼傳可見 他不可盡記 王世貞諸人 未有一言及之 何也

 

18.

班孟堅爲子長立傳 而不言其所終 衛宏乃作漢儀注 乃曰 遷下獄有怨言 遂賜死 此說必誤 遷受刑後 史記始盡脩 若死於獄中 其自序之言誰也 衛宏與班固同時 去遷不甚遠 而有此異同 何也

 

19.

子長史記 獨立萬古 而不大行於世 蘇長公主戰國策 尤不喜 至皇朝始有表章之者 王世貞輩蓋尊尙之 天下家傳戶誦 是亦有數存於其間耶 莊叟曰 萬世之後 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 是旦暮遇之也 子長之遇王弇州 亦可謂萬世朝暮也

 

20.

孟浩然詩 寄語陸內史 蓴羹何足傳 注 引張翰語而曰 陸內史未詳 按世說 陸士衡始入洛見王武子 武子指示羊酪曰 卿吳中何物可以敵此 陸曰 千里蓴羹未下鹽豉 文選 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

 

21.

杜樊川集 雜文四卷雜詩二卷 徐公居正注是時 而其外集八十餘首 不與焉 又難處闕之 可謂時見一班者 巨卿哭處雲空斷 阿鶩歸來月正明 按三國誌朱建平傳 初鍾繇與荀攸爲友 繇長攸十歲 其後繇與友人書曰 昔與荀攸往朱建平 建平曰 荀君年雖少後事當托鍾君 余笑曰 正當嫁君阿婺耳 豈意其言驗於今耶 當今阿婺爲之歸也 蓋阿婺荀攸之姬也 池州李使君之死 牧路逢其妓 而有是詩 故云 阿鶩當作阿婺

 

22.

高麗毅宗時 靑郊驛進黑牛 王命侍臣賦詩 以房堂爲韵 無一詩可意 黑牧丹花到雪堂一句差勝 有一士善爲詩 聞而有作 其警句曰 函谷曉歸乘紫氣 桃林春放踏紅房 王見而歎美 遂官其人

 

 

 

 

 

 

23.

高麗末 有一高士 隱德不仕 卜居江上 死後朝士數人 訪其舊居 壁上有所題詩 剝落只見一句 蕉嗚薄外知山雨 帆出峯頭見海風 朝士吟詠久之 相謂曰 階下芭蕉足知上句 帆見海風未也 少選前浦忽有一風帆 轉出峯外 蓋從海口上也

 

 

 

 

24.

麗季 一詩人欲得秀句 身短蓑跨黃牛 往來天壽院沙川 日日撚髭近百日 只得白鷗飛割碧山腰一句 政如練光亭危城一面溶溶水 大野東頭點點山而止

 

 

 

25.

楊滄海先生有警句 海銜天去盡 山戴石來多 自以冠絶古今 然唐李頻已有野銜天去盡 山夾漢來深之句

 

 

 

 

26.

滄海先生嘗於五臺寺得一句 魚呑僧鉢飯 龜度鶴巢雲 大以爲工 又曰 松高宜宿鶴 湫黑定藏龍 可謂綺語也

 

 

 

27.

丁相公應斗出按關西 滄海翁佩三登縣符 丁公巡列郡 海翁假郵官 行至一邑 有勝地 山曰姑母 有水通海口 海翁詩曰 姑射山前九曲川 桃花深鎭武陵烟 依依洞府無人見 何處漁舟落杳然 丁公有句曰 乾坤無盡藏 湖海不期遊 乃用容齋乾坤無盡藏 風月不時需句 何也

 

28. 귀시를 지은 윤결과 그걸 간파한 차식

尹先生潔與吾先君, 生同丁丑, 又同丁酉司馬, 又同癸卯龍榜, 交遊最款.

先君之在松京, 尹先生安公璲共遊天聖, 亦丁酉榜也.

自山中來抵先君所, 語移日. 公爲誦五言絶一句首曰: “此詩何如?” 先君答曰: “此乃鬼詩也.”

尹公大驚曰: “君何以知鬼詩也? 余夜夢遊一深洞, 白沙十餘里, 月色如晝, 有一鶯聲, 問其洞, 乃石門也. 遂作詩曰: ‘偶入石門洞, 吟詩孤夜行. 月午澗沙白, 空山啼一鶯.”

 

 

 

인용

한시미학산책

 

29.

尹公結少時有一句 簪笏百年無好手 江湖千里有奇才 吾先君爲花潭先生誦之 先生曰 此詩似有才 而非遠大也

 

 

 

30.

尹相公自新 尹公長源之再從侄也 當壬寅年 相公年十四 長源公乃二十七 中司馬已六載 尹公一日挾風騷問於長源 額寢帽 出坐小軒 手弄瑤琴 口授其詩 俄而門有一鮮衣奴 持刺請應門 而一官人衣冠容貌甚整麗 長源曰 此必誤也 豈有官人來門者 幸舍而他求 其人曰 必欲謁尹進士云 尹公時以童稚侍坐 乃言曰 人以潔己而來 不可絶也 尹公乃命出笠與衣 請客入 其人磬折而拜 尹公但長揖而已 坐定 仍授其詩 相公辭以賓來 尹公不以爲意 有頃 其人離席而長跪曰 某有一事塵左右 囁嚅未敢 不知高明以爲如何也 尹公曰 觀公狀貌 類達官 有何事來叩寒生也 其人斂容而言曰 張先生玉見爲南陽府伯 嘗有婢使能琴歌者五人 逐月送一人洛中 使之遊樂 盡月而返 又復如之 前月中 琴者到京 不佞偶與之邂逅 仍以鍾情 眷眷不忍別 請寬於張公 公不許 至請名卿大人書抵之 公又不許 乃曰 若得尹進士詩者 吾當竟歲借與云 故不佞敢冒而來請 仍出洒金紅花牋一幅 跪而進之曰 願明公不憚一揮手勞 以解飢渴望 不惟於不佞生死而肉骨 亦風流場一好事也 長源笑曰 何不求他詩 以爲我作而解之也 其人曰 高明詩名伏一世 故張公必欲得之 他人詩豈足道哉 長源乃令尹公持筆硯來 成川畫硏 飾以朱匣 金錫裝之 狼尾筆一柄 瀛海仙丹一笏 長源眉目甚明瑩 方吟詠時 肝衡俯仰 手自硏墨 令尹公展牋 遂書一律曰 寶鴨香銷罷 蘭堂烟散初 燈寒小屛暗 月上半簾疏 吐舌皆成妬 申盟更怕虛 郞君情似妾 何惜百年磲 寫畢贈之 其人拜謝而去 無何 其人來謝曰 張使君得其詩大喜 遂不趣琴姬還矣 使君仍用其韵 折簡于尹公 兼致海味 尹公又作排律報之 往復不絶 一日其人來請於尹公曰 某幸設薄具 且有聲樂 願公毋惜光臨 尹秀才亦願與偕也 尹公諾之 翌日同往其家 家在白岳下藏義洞 頗有園池之勝 盛供具以待 半酣 出其琴娘行酒 與席者閔校理起文 蓋其人之同好也 是日極懽 入夜而散 其人王孫名沃川守 尹相公嘗謂余言如是

 

 

 

 

31.

乙酉歲 朴思菴淳領黃閣 盧蘇齋守愼鄭林塘惟吉爲左右台 鄭松江澈沈聽天守慶坐東壁 五公皆壯元及第 其時作契軸 名曰政府龍頭會軸 沈相國有詩曰 潭潭相府會龍頭 盛事如今罕比侔 第三句不記 却慙庸品厠名流 鄭松江和之曰 五學士爲五狀頭 聲名到我不相侔 秪應好事無分別 等謂當時第一流

 

 

32.

己丑年 宗廟賊李山之獄 鄭松江以左相爲委官 兪相國泓判金吾同按 一日承旨持讞詣闕 松江與兪公坐待命下 冬夜已深 語及閑事 兪公曰 某有可矣事 願相國幸一破顏 某之一婢使 生得一女 甚有姿 以其家居于外 時時來謁 春風將二八 某謂夫人曰 余已衰邁 不欲近倡女 某婢之女某 性似明慧 欲使之收衾枕 夫人以爲何如 夫人曰 卿卿不可無侍護之人 甚不願外人之近 若令某婢供使令於前 甚好 吾當卜日 而不佞甚喜其言之無妬 異日岳丈見過 不佞與夫人同侍 夫人乃語之故曰 家丈欲以某婢之女爲護枕簟 可乎 岳丈曰 女何誤也 我已有桑中之喜也 不佞色沮不敢言 無何一少胥得之 置在松峴一行廓 出入鎖其門 不佞每過之 目渺渺而不能已也 松江遂於座上口占七言絶句一首 其詩曰 佳期誤向婦人謀 唯諾雖勤竟謬悠 却使靑蛾來夢寐 望中明滅夕陽樓 兪公謝曰 相國之詩絶好 是使不佞之薄風情益彰也

 

 

33.

莊子天下篇 飛鳥之影未嘗動 司馬注云 鳥之微光猶魚之蔽水 魚動蔽水而水不動 鳥動影生 影有光亡 亡非往光非來 林庸齋云 鳥去而影隨 是鳥動而影未嘗動也 二說皆不透 花潭先生曰 萬物本無影 遇日而生影 物之遇日 無往而無影 飛鳥豈能生影 影生於日 謂之鳥動可也 若曰影動 是未知理者也 是說極有理

 

 

34.

鄭松江爲吏部郞中 鄭公芝衍爲員外 其後辛巳年 鄭公位鼎軸 醉贈一絶曰 塵中豈識今丞相 醉後猶疑舊佐郞

 

 

35.

鄭相國芝衍之爲相 松江按湖南節 辭於鄭公曰 目今南徼多聳 戎事甚殷 某以白面書生 不解軍旅 方面之任 豈其任也 鄭公曰 議者皆以士節許令公 以苦節 何往不可 松江笑曰 功名富貴 相公爲之 獨以苦士之節 委一松某 某何堪之 時以爲名言

 

 

36.

退溪先生之南歸 松江追而送之江之上 有詩曰 安危去國日 風雨出城人 離思如春草 江南處處新 又曰 追至廣陵上 仙舟已杳冥 春風無限思 斜日獨登亭

 


 

 

 

37.

丙寅歲 松江以直指御史 出嶺北至咸山 十月見菊花 遂賦一絶 天外無鴻信不來 思歸日上望鄕臺 殷勤十月咸山菊 不爲重陽爲客開 及還朝 朴相公忠元迎謂之曰 是故作殷勤十月咸山菊 不爲重陽爲客開者也

 

 

38.

松江之爲繡衣北塞也 作一短歌 未幾 明廟賓天 蓋亦歌讖也 癸未春 公觀風使巡至吉州 一老妓唱其歌 醉後公作一絶 二十年前塞下曲 何年落此妓林中 孤臣未死天涯淚 欲向康陵洒曉風

 

 

39.

癸未春 藩胡陷慶源 府使金濡判官梁士毅獨免 上遣宣傳官誅之 時李公濟臣守北門 金公禹瑞掌南道兵 松江代兪相公泓爲方伯 入界第三日 始見備報於德源途中 行至鏡城 留十餘日 朝廷以鄭公彥信充都巡察使 松江於鏡城待之 鄭公入城日 方伯出迎于五里程 戎服具橐鞬前導 巡察使入坐大廳北壁 二紅衣荷賜劍背後立 吏曹正郞金晬弘文校理鄭煕績以從事官 竝戎服帶弓劍挾立侍交椅前 元亮李由義以堂上裨將 對立於東西壁 軍官三十人分立於其後 樹旗纛於中庭 方伯戎服入謁行揖禮 兵使當具甲冑 而不及於此日 大小官以次入禮 時余以安邊敎授 從方伯幕下亦與焉 見二人對肩旗竿而來 入庭中始豎樹也 朝廷以鄭公彥信爲觀察兼都巡察 松江遞爲禮曹參判

 

 

40.

松江歸時 登磨天元帥臺 命州人進酒 行一杯後以盡苦 遂口占一絶曰 千仞岡頭一杯酒 朔雲飛盡海茫茫 元戎奏捷知何日 老去逢春欲發狂

 

 

41.

李公後白按節嶺北 盡袪宿弊 郡縣賦入 蠲除殆盡 雄富之邑 遂爲凋殘 其後守宰 或鑿空他稅徵之 民始苦之 林悌以詩諷而傷之曰 蕙折霜風玉委塵 一時淸德動簪紳 可矜貊道終難繼 相國醫民是病民

 

 

42.

楊滄海倅安邊 林悌爲高山察訪 林悌漫謂滄海曰 德山驛壁上見有七言絶句一首 以拙筆書之 疑是北道邊將之所作也 爲滄海誦之曰 胡虜曾窺數十州 將軍躍馬取封侯 如今絶塞烟塵靜 壯士閑眠古驛樓 滄海笑曰 此非出武夫口中 必高山手也 其後崔公慶昌以將軍躍馬取封侯 改爲當時躍馬取封侯

 

 

 

43.

壬辰倭奴之充斥也 宣廟西幸 出鄭相國澈於安置中 命以都軆察使之任 公受命而南也 行抵黃海道長淵地金沙寺 留十日 時▣▣▣▣歲七月秋也 公感慨遂作一律 十日金沙寺 三秋故國心 夜潮分爽氣 歸雁送哀音 虜在頻看劍 人亡欲斷琴 平生出師表 臨難更長吟 時聞高公敬命戰歿故第六有云

 

 

44.

陳后山秦少游字序曰 眉山蘇公之守徐州 余以民間見如客楊 秦子過焉 世人不解 誤以間見如客句 楊秦子過焉句 極可笑 嘗見詩人玉屑 東坡刺楊州 后山往從之 坡公待之甚厚 后山徐州人 坡公守徐 后山間見 坡公待之 如客楊州時也 云爾

 

 

45.

唐詩 風吹山帶遙知雨 露濕荷裳易報秋 注者不釋 人皆未解 按盛弘之荊州記 荊山朝有雲橫帶山腰 不崇朝而雨 土人謂之山帶 見藝文類聚

 

 

46.

史記信陵君傳 如以肉投餒虎 班孟堅用此文而略之曰 如以肉餧虎 此言以肉於餓虎也 按說文及韵書 餒餧字音義同 杜草堂不解漢書文義 乃於洗兵馬行 回紇餧肉蒲萄宮 蘇過詠鼠鬚筆 磔肉餧餓猫 皆以餧爲餽字之義 蓋子美誤也 又可疑

 

 

47.

城中有一士人 家在南山下 園中石泉淸冽 又有古栗樹 因名曰栗亭 其第以此得名 一日名勝五六人 集其家高會 有一達官曰 我家近市 而池臺最幽絶 願易君第 主人不許 然則當以別業加之 又不許 有一人謂主人曰 岳陽樓加以半天下 君能許之乎 主人曰未也 一人曰此交易甚好 君何不之許也 遂皆大笑 容齋相國聞之 爲作一句 一壑久傾天下半 栗亭寧換岳陽樓 及其人沒 容齋因此句添爲絶句 爲挽歌 今在集中 而此言不傳 亦一欠事

 

 

48.

崔豹古今注 箜篌引 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 子高晨起 刺般而櫂 有一白首狂夫 被髮提壼 亂流而渡 其妻隨呼止之 不及 遂墮河水死 於是援箜篌而鼓之 作公無渡河之歌 聲甚悽愴 曲終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還以其聲語妻麗玉 玉傷之 乃引箜篌而寫其聲 聞者莫不墮淚飮泣焉 麗玉以其聲傳隣女麗容 名曰箜篌引焉 按朝鮮津 卽今大同江也 而李白公無渡河 黃河西來決崑崙 咆哮萬里觸龍門 雖曰詩人之語 使事失實 不可法也

 

 

49.

孟子爲長者折枝 宋子注 以爲折草木之枝 按文選廣絶交論 匍匐逶迤折枝舐痔注 引趙歧孟子注 以爲解 搔擺也 禮記敬抑搔之注 折枝爬搔也 明人亦有辨之者

 

 

50.

杜詩 枇杷樹樹香 說者以爲枇杷無香 誤也 余往日本也 於一古寺 見一樹 甚茂鬱數丈 以下葉大而圓 其上葉脩而稍小 狀如樗葉 十月花盛開 狀如梨花香氣酷烈 不風而聞數畝 老僧謂之盧橘 冬實至五月而熟 唐詩盧橘花開楓葉衰 相如上林賦盧橘夏熟 信然

 

 

51.

山谷有水仙花詩 余未知爲何花 日本有一草 十月始生 葉如假蘭 長數尺 十一月花盛色白 十二月衰落 正月枯 二月摧死 問諸僧 曰水仙花也

 

 

52.

三神山皆在海中 自燕昭王 遣方士尋之 不得 秦始皇遣徐市 載男女三千 求不死藥 又不得 每以風引舟去爲解 伍被謂徐福至亶州 得平原廣澤 止王不來 卽今日本國也 杜詩有方丈三韓外之句 說者以爲三神山皆在我國 方丈卽智異山 瀛洲卽漢挐山 蓬萊卽金剛山也 余以爲漢挐山聳出海中 在唐之世 聞日本國富士山高四百里 冬夏有雪 疑是瀛洲山 然列子 歸墟有五山 六鰲戴之 至龍伯國人釣鼇後 五山隨流上下 岱輿圓嶠二山漂失其所 只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山 始得根着 三山在東海大荒中 不在我國 明矣

 

 

53.

唐之牡丹 來自西蜀 武后時始盛於中國 明皇初植於禁中 所謂木芍藥也 東國亦多種之 然未嘗有蔓生者也 北塞慶興地 乃有蔓生牡丹 識者以爲金之黃龍府 去府地僅六七日程 金人盡移宋艮岳花木 種之黃龍府 此其種其子者也 按松京有振鳳山 在都城南 不數里有古寺遺址 石罅有蔓生牡丹 紅白花相間 蔓延 石上 人欲移之 以根入石間不能斸取 山火每燒而不死

 

 

54.

史記陳丞相世家 謝曰主臣 張晏住曰 若今謝人曰惶恐也 馬融龍虎賦曰 勇怯見之莫不主臣 按馮唐傳 亦有主臣之語 韓文平淮西碑 罔有內外悉主悉臣 乃用此語 故韵府群玉臣字皆引之

 

 

55.

韓文徐偃王廟碑 及偃王誕當國 讀者皆至誕字句 以爲誕偃王之名也 此襲方回之誤也 方回於瀛奎律髓注 徐偃王名誕 是乃讀韓碑而誤認其爲名也 按博物志 徐宮人有娠 而生卵 以爲不祥 棄於水濱 孤獨母有犬鵠蒼 銜所棄卵以歸 覆煖之 乃生小兒生偃 故宮人聞之 更取養之 及長襲爲徐君 後鵠蒼臨死 生角而九尾 化爲黃龍 鵠蒼或名后蒼 尸子曰 徐偃王有筋無骨 裴駰謂號偃由此 以此觀之 偃乃其名也 且文公作碑 未嘗直斥其人之名 必曰諱某字某 今作偃王碑 而直斥曰偃王誕云 則徐夫者 乃偃王之後世孫也 安有爲人之祖先作碑而不諱其名也 余意誕字 猶詩書之誕受厥命 誕寘之寒氷之誕也

 

 

56.

嶺東九郡 皆並海 平海望洋亭 斗入海數里 朴梧亭蘭之詩爲絶唱 飛亭勝絶冠吾邦 嶺外樓臺盡乞降 暘谷浪飜掀出日 漁帆風急露危杠 誰將學釣鼇連六 我欲追仙寫擧雙 千古雄才慙水郭 壯觀難賦海兼江 梧亭爲江陵敎授時 用前韵之作也

 

 

 

 

57.

成參判壽益佐幕時 有一絶句 吾先君推爲第一 其詩曰 行來十里動經旬 看盡東隅眼更新 不識渺然滄海外 有何天地有何人 成公自湖西都事移關東 故有除却俗雙丘垤外 笑看楓岳八千峯之句 甲戌冬 吾先君之守平海也 李相公俊民贈一絶曰 平生大醉處 平海望洋亭 送子樂其間 風塵無限情 朴梧亭見之而笑曰 令公詩何以失平側也 須改下 李相公曰 太羹玄酒 不下醋酢 爾豈知之

 

 

 

58.

杆城淸澗亭樓題 皆用雙窓二字 楊滄海先生作尤高 其詩曰 碧海暈紅規日半 蒼苔岩白烟鷗雙 金銀臺上發孤嘯 天地浩然開入窓 人或傳之以示靑蓮李公 後白曰或有得意而可齊者 必無能過之者云 吾先君亦用其韵曰 疏雨白鷗飛兩兩 夕照漁艇泛雙雙 擬看暘谷金烏出 畫閣東頭不設窓 人多稱之 金公添慶按節時 有二首 其一曰 可惜鴻門玉斗撞 紛紛片片不論雙 化成白鳥群千百 日出呶呶鬧客窓 其二曰 好景紛紛左右撞 馬頭紅粉亦雙雙 末句不記 有人書其後曰 可笑金文吉 紛紛左右撞 聞者齒冷

 

 

 

 

59.

襄陽洛山寺 楊滄海題一絶曰 靑靑霧閣三千丈 白白雲窓万里天 望望乘槎人不見 不知何處泛樓船

 

 

60.

高城郡客舍題詠甚多 吾先君詩曰 蓬萊風日隔塵寰 瑤草琪花耐雪寒 沙積三千銀世界 樓高十二玉闌干 照人碧海開金鏡 敬客仙山戴石冠 縹渺烟霞多煉汞 崑崙何獨有驂鸞 楊滄海次之曰 尋眞誤入羽人寰 白玉高樓倚廣寒 窓拓烟天生鏡裏砌流星漠落江干 主人舊識頒堯曆 客子新傳變楚冠 可戀謫仙霞鶩字 銀鉤鐵索舞廻鸞

 

 

 

61.

高城舊無臨觀之勝 丙寅冬 吾先君出宰是邑 越明年春 乃於衙後荊棘中 得一絶勝 平其高而亭之 西挹皆骨 千峯在眼 僅一由旬 東臨大海無十里 南壓南江數百步 北望三十六峰 天下第一奇勝 先君作記又作十詠 楊滄海十詠而又跋之 墨客多和之者 韓石峰護大書其額 卽海山亭也 許草堂曄寄詩曰 聞說新開第一區 海山高揭嶺東陬 天慳地秘森呈露 詩興何人浩莫收 金監司餘慶題曰 今來始信難爲水 此外誰言更有山 方寸容他如許大 玆行不在馬蹄間 尹相國斗壽詩曰 三日湖中泛小舟 一區形勝水雲悠 書來曾憶重遊處 三十六峰無盡秋 南公彥經詩曰 秋月南江闊 霜楓北嶺高 夢魂長繞處 蘆荻吹蕭蕭 黃公允吉詩曰 三十奇峰九十湖 四仙當日秘名區 尋眞斗覺塵襟凈 身世還疑入畫圖 餘不盡記

 

 

62.

鄭湖陰舊有南江立石龜岩三詩 皆海山亭所見 故先君於原州牧使朴公處得之 板懸於亭 南江詩曰 淸遊窮後浦 佳賞復南江 跋扈魚跳一 衝人雁飛雙 雲開天縱岳 峰缺日烘窓 晩酌成堪醉 羈愁又受降 立石詩曰 夸娥剖劂移山岳 雪矗雲堆擲海中 虎攫龍挐人偶立 未應叢石擅奇功 龜岩詩曰 驅馳天畔少知音 感謝登樓動越吟 回首龜峯碧雲合 日邊無事獨關心

 

 

 

 

63.

安判書瑋爲坡州牧伯 先君敎其校 已經黃海州半刺矣 安公與先君有雅 甚接之款款 請先君改作從政圖 作七言長律曰 無術能驅午睡酣 展圖爭擲喜難堪 身兼將相期移晷 唾取勳名在立談 心上三思存懋德 胷中一念戒萌貪 他年正色要如此 堯舜君民不大慙

 

 

 

64.

吾家伯兄諱殷輅 五歲能屬文 神童著名 韓相公㞳 爲江都留後 時先君直講免歸家 伯兄方九齡 偶擲瓦礫誤落人家醬甕 隣人不知爲誰 有不遜之言 伯兄聞之 具狀訴于留守 留守見美小兒來庭 問知爲直講家兒 遂使之前曰 汝能賦詩乎 對曰僅能排韵 時亢旱 留守命作悶雨詩 命天字 應聲對曰 雲霓空蔽天 又命田字 對曰 龜背坼乾田 又命年字 卽對曰 魯國焚巫日 成湯翦爪年 留守擊節嘆賞 初欲令作四韻 見三四輒止 蓋不欲令露其才也 仍饋以蜜果及饌 又給紙筆墨 遂杖其隣人 其後韓公謂家君曰 君兒才太奇 須晦之 勿令作詩傳諸人 吾當妻以孫女

 

 

65.

吾家伯兄幼有逸才 十歲前 盡讀古文韵府群玉詩學大成 常諷在口 十六中京畿右道 鄕試進士初試 病不赴會試 年十七 至丙辰年七月二十九日 歿於京城濟生院洞人家 先君有三夢符合傳 先君與鄕舊十餘人結爲禊 伯兄有詩曰 五百王都第一州 儒林脩禊最佳遊 踏靑三月消長晝 泛菊重陽詠晩秋 曲水流觴何足羡 龍山落帽亦難儔 養生送死當無欠 做得人間樂與憂 伯兄善行手寫者 無慮數十卷 余得而讀之矣

 

 

66.

尹相公春年 先君癸卯年同榜也 有詩鑑 見先君一律曰 君應讀盛唐詩 必老杜也 先君曰然 余方致力於杜 其詩曰 渡江緣草徑 乘醉宿江城 白月千峯照 春鵑獨夜嗚 水村歸夢罷 山郭旅魂驚 望帝春心托 孤臣再拜情 其後讀唐鼓吹 作詩示之 尹公曰 此有晩唐氣味 必唐詩鼓吹也 先君又讀杜詩 尹公見所作詩曰 此又有盛唐音律 必讀杜律也 所言皆中 先君敬服 乃贈先君詩曰 欲詣詩門試一聽 功夫着處自生靈 靑天日月昭昭影 大地山河歷歷形 春氣和融陶萬物 波濤洶湧起滄溟 留名萬古非難事 擧世沈冥也獨醒

 

 

67.

高麗王氏 事佛甚謹 城中名刹三百 演福寺最大 五層殿高出天 有若靈光巋然獨存 李公楗爲留守時 爲迎壻命捕鳩 鴿官人炬其上取之 燼落火起 癸亥年余纔八歲 尙記火焰夜迫半天 龜趺石碑 今在舊址中

 

 

68.

松岳山下佛雲寺 有銅佛三像 坐高五丈 世傳第一座佛 腹中藏李白蜀道難草本 乃白手自寫 多將今本有異 塗竄處亦多 首句噫吁嚱三字 始曰吁咄哉 後以淡墨改之 有一開城都事者 其子曰鄭文振 搜得取去 其佛後移于福靈寺 余及見之 後銷之鑄銃銅也

 

 

69.

福靈寺壁上 有數十人題名 字畫宛然不黦 曰李穡曰李崇仁曰鄭夢周曰鄭道傳曰權近 余及近目擊 餘不記

 

 

70.

文忠堂乃卽鄭圃隱舊宅遺墟 而建廟宇 宣宗賜額曰嵩陽書院 其前隔小溪 叢竹被岸 乃李益齋諸賢之所居地 竹卽竹林堂舊物 下有小池 至今傳之 其後小峯澗之下 有李相國奎報故宅遺基 今爲山田

 

 

71.

李陶隱祟仁 鄭圃隱夢周 同會牧隱第 談論竟夕 陶隱謂圃隱曰 達可之文 與吾式相上下 若夫韻語篇章 安敢望吾門墻 圃隱嘿然變乎色

 

 

72.

道詵國師 說者以爲唐一行之弟子 誤也 一行乃唐玄宗時人也 道詵乃與王太祖父王隆一時 王太祖高麗 正與趙宋相竝 然與道詵相去不啻數百載 其曰一行之門人者 豈非妄乎 高麗壽昌宮 入我朝爲開城府貯穀之倉 卽內禁衛廳也 火於壬辰倭賊 庭中有蓮池 今爲養猪之區 林堅味家數十間 不毀尙存 爲民家

 

 

73.

辛旽宅尙餘層樓一區 平昔爲惠民局 審樂居之 李敞爲都事時 刊其層合爲一屋 今爲常平倉 余先人敝盧近在其前 余兒時嘗登其樓 處處陷作曲房 白晝如漆 蓋辛旽當路 故誣朝士 拘諸狴犴 朝士之妻委來乞哀 辛旽嘗殺白馬 以其陰曝乾 磨而作屑 和酒飮朝士妻使之醉 行淫於其樓云

 

 

74.

康獻大王微時 嘗有事于七星之神 有一人 夜宿路傍古樹腹 夜未半 有呼者曰 今者李侍中 行凈供于某神 余欲與於其餕 君可同之 樹中有應者曰 有客到家不得往 少選又有呼者曰 今夜諸聖人來臨 爲所供不潔淸 怒而去 故余乃空返矣 其人未明 直抵康獻之第納謁 閽人辭曰 主公在心齋 謁不可入 其人强之再三曰 吾爲事來 所言不可過今日 閽者怪之 遂以其言白之 康獻王乃使之前 曰 今夜有甚潔事 太祖曰無所事 其人曰 余有所徵 願毋隱也 太祖吐以實 其人乃以夜中所耳者告之 太祖遂館置之 齋數十日 將有事日 乃令其人又宿其樹中 人如其言 至夜半有呼者曰 今日李侍中 又有事于其神 子可共我往乎 樹中應者曰 前日客又來 余不得往也 良久又有呼者曰 今日李侍中 極其誠齋 諸聖人皆歆 第一座一聖曰 李侍中 誠供如此 不可無報 當何以答之 其下六人皆曰然 然則用何物以異之 第一人曰 當賞以三韓地 皆曰諾 然得聞此言又霑其餕而歸矣 樹神曰 恨余不得從也 其人卽之康獻王之所 備言之 太祖心獨喜自負 厚接其人 未幾辭去 及太祖貴 遂不知其人處

 

 

75.

太祖生於永興外祖第 卽今濬源殿是也 桓祖之喪 太祖在咸興欲得福地而葬之 未遇卜兆之人 一日樵童往于山 見有二緇髡先在山 上下其山 而或坐或立 長者曰 下者雖應地法不過將相 稍上者當世出王侯 二人相語周章 樵僮潛於林中聞其語 走告于太祖 太祖不遑駕 驏騎立跡之 迨至十餘里 二僧者駐錫于道左 太祖下馬再拜曰 某有陋舍 願尊師暫屈 二人辭以行遠不肯 太祖叩頭再拜跪請之甚誠 二人曰 人以誠恨 不可虛辱 遂許與俱歸 太祖舍之靜處 禮接之款情 留一日辭 太祖苦留之一日 太祖離席再拜曰 某今失所怙 欲卜一善地 願尊師幸指敎之 二人拂衣起曰 貧道只是雲遊而已 靑烏錦囊之術 未之聞也 太祖地拜强輓 流涕以謝 二人遂仍留之又一日 太祖再拜復請之 長者嘿然 少者曰人之厚意 豈忍負之 長者曰然則何如 曰當指示其處耳 二人遂與太祖如其山 植杖而語之曰 第一穴王侯之兆 第二穴將相之宅 擇於二者 太祖曰願就其第一 長者曰無乃過乎太祖曰凡人間事 欲卜上 僅得其下 是以云耳 二人者笑曰惟願 遂不顧而去 長者懶翁長老 少者無學上人也

 

 

76.

太祖御宇後 下敎八道方伯 物色求無學 踰年不得 畿甸海西關西三方伯 一時共路索之 至谷山高達山 山下有草屋數椽 聞有一高僧獨棲 三方伯舍其騶從 入其洞 掛三印於松枝 芒鞋徒步而行 抵其草菴 有一老宿 着犢鼻褌 手鉏菜田 三方伯就前問之曰 此菴誰所創也 曰老僧搆手之 有何所見而卜居于此曰爲彼三印峰也 何以謂三印 曰當前三峰 是謂三印 若築室於是 當有三道觀察使掛三印於洞中樹上 是其應 三方伯雀躍而執其手曰 此必是無學也 與之而歸 狀聞于太祖 太祖大喜 待以師禮 仍問定都之地 無學乃卜漢陽曰 仁王山作鎭 白岳南山爲左右龍虎 鄭道傳難之曰 自古帝王皆南面而治 未聞東向也 無學曰 不從吾言 垂二百年當思吾言 太祖又問千秋萬歲後 藏弓劍之所 無學乃卜一地曰 殿下子若孫 世世皆葬于此可也 卽今建元陵也 又一說 定虜衛崔山者 世居是地 甚富厚 乃獻其宅于太祖曰 某稍識卜地之法 此當帝王因山之相 太祖從之 遂改搆甲第于別處 因給田一百結云 蓋崔山獻之 而無學卜之今有崔將軍之墓石云 按山水秘記云 擇都者若信聽僧言 則稍有延存之望 若鄭姓人出而是非 則傳不五世 纂奪之禍生 歲纔二百 板蕩亂至 愼之愼之 山水秘記乃新羅高僧義相大師之所著 豫知八百年後之事 若合符契 豈非聖僧耶 以今觀之 秘記所謂僧言者 乃謂無學也 所謂鄭姓人者 乃謂鄭道傳也 無學亦知我國之事 若觀火 亦可謂神僧也 鄭道傳非不知無學之言之爲是也 以其有異心 欲國之有釁而幸之也 小人不奪不厭之心 欲害于家凶于國之計如此 痛哉

 

 

77.

芳蕃芳碩之亂太祖遜于咸興 有一老夫 乃太祖鄕舊也 手携隻雞斗酒來慰 太祖醉後口占一絶曰 休道騰鱗北海間 莫言今日錦衣還 我行不是歌豐沛 却愧明皇蜀道難

 

 

 

78.

太祖始遜于德源 又如咸興 恭定大王遣使問候 冠蓋相望 太祖見必殺之 死者相續 時人不痛無辜 而傷太祖無以爲心也 恭定欲請回駕 不知所出 有人曰 無學力得能之太祖 恭定物色求之固請無學曰 父子之間寧有是耶 余將何言 不以介意 久之無學不得已從之 太宗資以行 至咸興謁見太祖 太祖怒曰 汝爲某也遊說耶 無學笑曰 殿下何不亮也 貧道與殿下相識幾年 今日特爲殿下一慰耳 太祖顏色稍和 因留與宿 無學語未嘗不言太宗之短 如此數十日 太祖以無學不與太宗者 益信之 後數十日 無學侍太祖同宿 夜半無學說太祖曰 某也誠有罪過 然殿下愛子盡已殲矣 只有此人 若棄絶之 殿下平生辛苦之大業 將托之誰也 與付他人 無寧我之血屬乎 願三思之 太祖頗然其言 遂有回鑾之意 無學因勸急還 然太祖不欲入城 初戾于逍遙山 留數月 遂如豐壤 因築宮而居之 自後不知無學所終

 

 

79.

花潭先生常患背寒 雖盛夏必不解襦絮衣 其遊頭流山也 當炎熱着絮衣 行步六十里 是日汗流浹骨 其病卽愈 自是當暑不着絮

 

 

80.

徐先生深於易理 故不事推數 而其學闇合於邵康節 然未嘗一言及康節 一日先生觀康節所著紫微數曰 此乃陳希夷術數家之極妙也 先生之弟崇德 嘗以此數問於先生 先生曰 若心地不明 不必學此也 遂火其書

 

 

81.

花潭先生少時遊金剛山 遂幷海而行 途中絶粮 乞米於高城太守 太守乃武人 藐視書生 臥而待之 仍問山遊有何壯觀 先生答曰 登佛頂臺觀日出 此最奇觀也 太守曰何如先生曰 趁曉飛步絶頂 俯臨萬里 雲霧晦塞 天海相接 有若混沌未判 俄而曙色漸開 六合褰擧 有若輕淸者爲天 重濁者爲地 乾坤定矣 萬像分矣 少焉五雲壓海 赤氣射天 層波蕩漾 擎出火輪 海色明矣 雲氣散矣 祥暉藹藹 目眩不能視 轉而漸高 宇宙光明 遠峰近岫 繡錯縷分 筆不能畫出 口不能形諸言語 此第一壯觀也 太守蹶然而起曰 爾言甚快 令人有遺世獨立之意 遂厚待而送之

 

 

82.

徐先生南遊智異山 入山久食 粮乏不火食 一日適値湖南方伯之行 欲刺謁 從者阻之不通 時方伯坐一盤石上 其高數丈 先生一躍而上 方伯怪問誰也 先生曰某是一措大 性喜山水 雲遊四方 以至于此 歎迫在陳 無以糊口 欲乞資於節下 而從者辭焉 敢此唐突 願借顏色 監司命之坐 與之語 知其非庸人 厚給米魚而歸

 

 

83.

先生在智理山 將窮最上巓 詰朝卦之 謂從者曰 今日當逢異人 遂杖屨而上至絶頂 倚松而踞石 有頃有一丈夫 立在半空 長揖而言曰 吾知君之來也 先生曰 吾亦已知君之訪我也 其人曰 鍊氣頤神 上可以白日沖天 中可以揮斥八極 下可以靜坐千春 公能從我遊乎 先生曰 神仙黃白之術 雖或傳之 儒者所不道 余學孔子者也 假之九轉妙訣 雖曰可學 余不願也 其人笑曰 道不同不相爲謀 吾亦知子之高也 是日從者皆不見 而先生獨與酬答 從者皆怪之 已而一擧手而電滅 先生未嘗語諸人 及疾革 吾先君自京都 往省于松都 先生乃備言之 且曰 其人身着羽衣 兩臂毛尺餘 年可三十餘云

 

 

84.

徐先生嘗曰 天下有三道 儒最上 佛次之 仙又次之 學之亦然

 

 

85.

徐先生在花潭草堂 一日步遊潭上 觀遊鯈 便有濠梁之意 翦紙寸許書數字投水中 一雙魚長三尺所 從水躍出 擲在石上 先生手拾而觀之 笑而投還曰 古人之言不誣 時先生讀莊子 吾先君自童稚受業先生門下 目覩其事 嘗語之

 

 

86.

穆祖全州大姓 勇氣自負 有所愛官妓 一日觀察使入之 至夜穆祖直抵客館西廂 招其妓出 其妓股戰而起 觀察大怒 急呼從者曰 有盜及門 速命伍伯執之 穆祖直入帳中 鈒斬之 遂抱其妓 鞭馬而出 夜馳百餘里 因之嶺北 初住宜州赤田 卽今德源也 後之慶興居焉 善騎射好畎獵 戎人畏 一日夜有一人見夢曰 吾乃某池之龍也 某池龍欲奪我居 明日當與格之 彼强 恐余不能格 幸子救我 穆祖曰何以知主客也 曰 彼白而我黃 以是分之 穆祖許之 翌日詰朝 手弓而往 俄而池水湯潏 水波湧飜 黃白二龍 交纏糾蟉 宛轉水面 穆祖一矢正中白者 池水盡赤 白龍逃去 是夜又夢而告之曰 賴子得保 將必厚報 當於子孫見之 以此其池以赤名之 穆祖獵獸而歸 渴求飮 有一老嫗 手瓢而進之 因曰 吾兒輩欲害於公 力不能敵 已請兵於深處胡矣 今將至矣 穆祖馳上後峰望之 數千騎雲擁而來 黃塵蔽天 遂急上馬 挾其姬馳去 追虜在後 事急 馳入海中島嶼 水不及馬腹 追者及水而止 相顧怪訝而散 其後穆祖遂移于咸興而居之 其後峰望虜處 後人名之望狄

 

 

87.

宣春嶺去甲山五日程 近白頭山下 有短碑隱草中 申公砬爲南兵使 打而來 余得見之 高僅五尺 廣二尺許 字如筆陣圖而小 太半欽落 其曰皇帝者 高句麗 王也 有曰啄部某者六七人 余不解啄部爲何官 其後許荷谷 對曰 曾見古史 啄部猶今之大夫也云

 

 

88.

李澂石李澂玉牙山人也 徵玉徵石之弟澂石十八 澂玉十四 其母謂二子曰 吾欲見生野豕 二子卽辭去 澂石是日射得一豕而歸 母見之大喜 澂玉二日後始徒手還 母訝之曰 人嘗言汝兄勇力不及汝遠甚 汝兄卽搏生豕以示我 汝二日而虛返何也 澂玉跪曰 母試出門觀之 其母從之 見一大豕臥於門外場庭 睡旰而脅息 蓋澂玉必令母目見其生豕 跡而逐之 或追或逆 超山越野 窮日夜蹴迫 使之受詘 必使罷頓氣盡 躅而驅之也

 

 

89.

澂玉喜射猛虎 每當射 張目叱之 虎合眼低首 一發而倒

 

 

90.

澂玉嘗往邸金海府使 府使謝不見 歸途見一少婦 哭甚哀 問之故 曰 吾夫爲虎所攬 見在篁竹中 澂玉攘臂而入竹林 手扼虎而出 劍刳其腹 盡出其人之肉 尙未消也 令婦裹之 剝其皮遺其婦 使語府使 府使大驚 使人追謝還之 不顧而去

 

 

91.

澂玉妻偃蹇背澂玉而去 澂玉不强之 後澂玉爲嶺南節度 其婦已歸人久矣 澂玉合列郡大獵 取校於其後夫家前 招其人 盡以獵得禽獸數百遺之 是猶朱買臣事相類

 

 

92.

澂玉十八佩江界符 金公宗瑞之乞還也 世宗難其代 問誰可代卿者 金公以澂玉應之 世宗遂用爲北道節度 因密諭曰 非國有大事 不召爾也

 

 

93.

澂玉之爲戎首 選六鎭藩胡善騎射者 皆隷牙下 各分爲隊 如會寧胡盡白馬白衣 鍾城胡盡靑駀馬靑衣 他皆如之 日與之敎鍊 數年後盡爲精銳者三千 每巡列邑時 各出境送迎 澂玉渡豆滿江 巡歷審視 若逢胡人 問歸順者 使居江濱 不欲者逐之 約曰 犯吾令者死 如有不從令者斬之 過江十日程 無一胡跡 其後朝廷議者以爲 藩胡選爲卒伍 籍於軍中 澂玉能以之左右 惟意他人必不能 恐有後憂 宜令罷之 乃善爲辭而諭之曰 爾輩旣向義歸化 猶我人也 但使安其耕鑿無土稅力役可也 若束以法令 使趨尺籍伍符 是有拘結也 自今以始其除之 然藩胡畏澂玉而愛之 遠人亦慕向之

 

 

94.

世祖反正 以人代之 召澂玉 解龜歸到吉州 思之曰 朝廷非有大事不召我 曹有敎 今無事遞我 必有由也 還馳至鏡城 問諸新節不言 澂玉顧命從者捽而下 踞椅而責之曰 爾若不言 當斬之 其人不敢諱 遂殺之 擧兵欲南向京師 乃曰 我威信素著山戎 今當渡江而作大金皇帝足矣 約明日率軍而行 時六鎭判官皆在偏裨 會寧判官伏人於板上 是夜澂玉宿東廂 力士二人持長劍 自板褪下 乘睡熟斫之 落右臂 澂玉驚起 奪其劍斫之 赤身飛出 左手所擊殺者數十百人 遂死於亂箭 時年二十四 余少時 定平府使李忠伯永興府使李彥華皆謂曰 曾見野史 其說如右云爾 澂石在世祖朝 平李施愛時有功云 金太祖之先 梁山人也 元世祖其苗出於平山 曾有所記

 

 

95.

李公忠伯云 其大父名砯 有弟名某美姿容 若天神 人目爲玉人 行出則妓倡爭追逐之 以此不敢晝出都市也 成宗設豐進豐呈宴 官妓私倡滿庭 盡日皆注目一處 成廟怪而下問 侍臣請對曰 宣傳官李某在侍列故也 一日成廟在便殿 侍臣入侍 李某亦侍 時當盛夏 上袖出白貼扇 繫以白絹布三尺許 手自播揚再三 因下問侍臣曰 此扇當賜阿誰 或曰台軸 或曰主兵尙書 或曰宗伯掌文衡 上嘿然環視 適見李某稍遠侍 手擲其前曰 爾可提携 左右皆榮其寵光 而心嫉之 李某終身不得官 止於宣傳之銜云

 

 

96.

成廟朝 一宦寺承命從湖西返 上從容問民所疾苦 及又閑事 宦者對曰 忠州有一寒士 爲客於牧使 牧使以其親故對之 又以一妓薦枕其人鍾愛 而妓不入於情 及其別也 涕泣不能舍 其州廣文 乃文官 亦與別筵 其人又執廣文手 並與其妓 結其帶垂 謂廣文曰 君獨不能共我別恨乎 廣文爲賦一律 其頷聯曰 紫芝崔帶橫腰細 黑黍張靴着足安 其人因以其詩遺妓曰 願無相忘也 又二日而不忍別 觀者莫不目笑 而其人不爲之顧也 上聞之莞爾而笑 因題廣文之名於柱 異日上特以其廣文名 與弘文錄 柏府論之累日 一日上命招城上所入謁掌令入對 上曰何以有此論 對曰 自古弘文之錄 從一時公論 未嘗出於內旨也 上曰 奔走權要於而得之者爲公乎 名徹於人主而見知者爲公乎 其人力爭不可止 上聲色俱厲 責之甚嚴 命出其人 戰栗而退 誤由御道行 上熟視而語左右曰 身所當行之路 尙不知自行 反欲塞人之前程乎 諫官彈之解官 其廣文竟入玉堂 乃奇才也

 

 

97.

成廟聞一太守有異政 大是有用之器 擢爲執義 三司交章論之數日 又擢爲吏曹參議 三司又極彈之數日 又擢爲吏曹參判 三司又彈之數日 又擢爲吏曹判書 三司遂止不復論曰 若此不已 必至三公 不如且已 其人後爲相 果稱職 以是一國服上之知人也

 

 

98.

丘從直者 草野人也 少入館下齋 時生進二十餘人 請一善卜人 決平生禍福 終至從直 卜者再拜曰 此數法當至正一品 壽踰稀望八 大貴富人也 諸君二十餘人皆不及也 衆皆大笑之 從直 捷文第 分校書館直宿 聞慶會樓絶勝 心欲觀之 直夜便衣 入數門至樓下 臨池散步 俄而成廟乘便輿 從數宦者從後苑戾至 從直惶忙伏輦路下 上問誰也 從直對曰校書館正字丘從直也 上又問何以至此 對曰臣嘗聞慶會樓玉桂瑤池 乃天上仙界也 今幸豹直芸閣 芸閣幸與樓不甚遠 故草野之臣 敢此偸看耳 上曰爾不可以便服見我 其以衣冠來 從直卽取着而進 上命設交椅于樓下 命從直使來前 問汝能歌乎 對曰臣少學謳謠 然擊壤之歌 豈合聲律 上曰試唱之 從直曼聲長歌 上善之 又命之 激厲高唱 聲振屋梁 上大悅 又問能誦經傳乎 對曰 臣能記春秋 上命諷之 應口誦如流終一卷 上大喜命賜酒而罷 翌日上特拜從直大司諫 除目下人皆大怪 三司交上章極論 上不兪 過五六日 上御便殿盡召三司官入 又命丘從直來 上命小宦者 持春秋來 自大憲以下 命使誦之 無一人能誦一句 上命召從直入侍 命誦第一卷已 亂抽他帙問之 無不應口誦 上曰止 因謂三司諸官曰 爾輩不能誦記一句來 猶躡淸貫 有如丘從直者 豈不當此任乎 爾輩皆退 又命從直卽肅拜出仕 後官至正一品 壽七十九

 

 

99.

成宗親享宗廟 有掌令爲大祝 當讀便不出聲 有若箝者 翌日上命除豐山萬戶 言官爭論之 上曰 號爲文官 不能讀祝 聞粗解決拾 可使當一保障足矣 過數月 因以舊職召之

 

 

100.

成宗夜宴宰臣及近臣 席散 命各賜宮燭一柄 馬上手捧而歸其家 各設迎燭宴 時人榮之

 

 

101.

成廟時 外舅有職居銀臺者 以紫檀木搆小軒 上聞之 面問曰 聞爾檀香作室 有諸 對曰未也 上卽命侍臣及中人往觀之 奏曰 果以紫檀爲之 上卽移御景福宮 命誅其外舅 已而還宮曰 余疾瘳矣 時大妃尙在 上恐請寬之 故托疾而移御 仍命誅之 旣刑之便復還也 說者以爲上之此擧 斷則斷矣 何如漢文之待薄昭也 後世必有議者

 

 

102.

成廟夜遊 遙見三角山有火光 使人往觀之 有一書生 懸燈讀書 使問之 對曰欲爲及第耳 上命作絶句 遂賜及第

 

 

103.

成廟出幸 見一人斫一樹帶鵲巢者植其門前 使問之 對曰 聞鵲巢門前樹者 法當得及第云 而門前無樹木 鵲巢不可幾也 故以此代之 庶望有徵也 又問曰 能誦乎 能製乎 對曰兼有之 而負詘殆數十年 上卽命賜及第

 

 

104.

成廟鍾愛王子一人殊甚 多有過僻之事 烏府論之 上命召城上所入掌令某入謁 上使之前 遂書一句而賜之曰 世人共愛霜後菊 此花開後更無花 其人拭淚而出 未幾上登遐

 

 

105.

成廟時 有一宦者 從關西來 上問列邑待之如何 對曰 廚供極其侈盛 上心不之善 已而又曰 臣行到一邑 賓客滿座 朝食床設酌 日已午而未進食 醉客爛漫 盤中諸器 皆塵埃矣 上曰何必盛具 如彼足也

 

 

106.

有一人 自方伯入爲承宣 成廟問曰 聞監司以食飮豐薄 殿最守令 然乎 對曰有之 上不悅曰 豈以口腹之供 責諸官人也 對曰食飮之具 尙不能適口 況於他事乎 上曰是也

 

 

 

107.

成廟接臣僚 有若家人父子 而臨政肅敬 羣臣莫敢隱情飾行 在上前互相長短面折 不少諱避 及出闕門 坦然懽忭 無一纖芥相違 蓋上之神明盛德所變化也 以是觀之 古之人臣 各相用黨比周 未嘗不由上之所好惡何如也

 

 

108.

成廟一日 與幸宦者五六人 語民間事 仍命肉諸侍者 一宦豎辭不食曰 今日國忌不宜啗肉 上曰 余以先祖世遠故爾 汝何乃不情 豈汝父耶 退已 左右因前曰 某也乃咸興隷人也 少時與羣輩往樵于山 于時宦官某 受命如咸興 前有光馬 緋衣吹螺 肅前導 身跨馹騶盛甚 樵兒皆聚首聳觀 此宦豎歆羨不已 樵者有解事者曰 彼乃一宦者 翔貴如此 此豎問何以爲宦者 解事者說其所以然 是豎卽歸家 遂鈒去其勢 因以托籍中常侍之列 上曰 然則不祥之人也 命除宦籍

 

 

 

109.

成廟喜遊豫 兩司上章諫之 不聽 卽駕出巡遊一邊 諫書未已 上便已駕還矣

 

 

110.

成廟有時出遊 若逢佳勝 便下輿地坐 或命樂起舞而去 時人莫測也

 

 

111.

成廟喜酒 多近姬侍 命內需司 日獻素屛風 過一夜盡赤而出 以唾血故耳

 

 

112.

成廟喜傾大白 有一玉杯 淸瑩如水 上每置酒 酒酣 輒用此杯命飮者 有一宗室 上特垂恩紀 一日又命此杯 其人飮後便袖之 因起舞佯仆地 杯盡碎矣 蓋諷成廟以諫也 上亦不之過

 

 

 

113.

燕山在東宮 多無度 群臣咸知其有童心 孫公舜孝一日乘醉 直上御床 以手撫之曰 此座可惜 上曰吾亦知之 不忍廢也 諫官奏曰 人臣上御牀 已大不敬 又敢附耳語 是無法 請下舜孝獄 論如律 上曰舜孝愛我 戒我以斷酒 當何罪也

 

 

114.

孫公舜孝爲贊成兼太學士 成廟愛其才 甚重之 每戒其好飮曰 卿自後無過三杯 舜孝曰謹奉敎 一日承文院上事大文書 上見其表文不善 亟命召大提學 使者十輩 不得舜孝蹤迹 上御便殿 屢起龍牀 待之甚勤 落暉舜孝始至 露髮不斂 酒氣滿面 上怒曰 今次賀表文不好 欲使卿改撰 卿醉如此 且予曾戒以勿飮 約不過三杯 卿何不踐其言也 對曰 臣有女子出嫁 不見久矣 今日往過 留之飮 故不敢拒 但倒三器而止 上曰酌以何器 對曰飮以食鍮鉢者三耳 上曰卿旣醉 恐不能作文 當招提學與之撰定可也 對曰不須煩提學 臣請結撰 俄而曰 臣已作 願請書之 上曰卿雖妙書 副本不可醉揮 須用寫字人可 舜孝强曰 臣請寫之 上命給筆硯 舜孝手擇三四筆 摸畫掌中曰 皆不可中書 上命撤御硯與之 取其一新管畫之 此可用也 仍請曰 臣老矣 請得牀 而展之 上又命與之 舜孝卽就副本書之 書罷 倒筆柄循行而看一過 跪而進之 上急取觀之 文無一字可竄 字無一字可刊 上大喜 卽付承文院 封裹以送 因命司甕院 供宴具以樂之 命舜孝極飮 遂大醉 上命起舞 問曰 卿能作詩乎 曰惟命 上命以張良爲題 遂命以中字 舜孝立而應聲對曰 奇謀不售浪沙中 又命以公字 對曰 杖劍歸來相沛公 其對封字曰 借筯已能成漢業 分茅却自讓齊封 其對松字曰 平生智略傳黃石 末路功名付赤松 其對雄字曰 堪恨韓彭竟葅醢 功成身退是英雄 無不應之如響 上大悅曰 卿可爲老當益壯者也 飮酣 上命出一老宮人 彈琵琶而歌之 又命舜孝起舞 舜孝因醉倒不能起 上解藍錦段貼裡覆之而入 君臣之間乃如此也 至今聞者感淚

 

 

115.

光廟與貞熹王后共坐 成宗春秋纔九歲侍 又有一王孫侍 忽雷一聲震殿上一柱 貞熹王后驚變乎色 其王孫錯愕失度 獨光廟不動 成廟亦自若 光廟戒貞熹曰 異日國事 當付此兒 毋忘予言

 

 

116.

光廟謁文宣王廟歸 因不豫 貞熹王大妃憂之 問諸巫 皆曰孔廟神爲祟 貞熹大妃命宮人率諸巫 行淫祀於大成殿庭中 諸巫雜沓 衆伎亂作 館中諸生有士氣者 爲之倡 領諸生驅逐諸巫 椎破腰鼓雜樂 宮人驚散 走入奏之大妃 大妃大怒 將盡下諸生獄 知館以下率諸生待命闕下 大妃使人報成廟曰 殿下違寧 問諸巫覡 皆言祟在孔廟 予命宮人祈禱 請生大逆無道 撲打巫女 迫逐宮人 蹴破諸具 是不有君父者也 余將盡誅之 故使聞之也 成廟椎枕蹶然而起曰 吾太學生徒 如此其有義節耶 遂命司甕院供具 命知館事以下 率諸生入 賜宴于勤政殿庭 賜諸生胡椒人一升

 

 

117.

成廟夜宴近臣 命不醉不輟酌 承旨皆醉倒 上命中人 密解其銀帶 以其金帶圍之 因命扶出 翌日曉急命入侍 其人宿醉未醒 不省所帶之爲金也 及黎明 左右見其腰金 皆驚怪之 言官彈之 上笑曰 旣橫帶黃金 因以陞階可也 遂命超嘉善

 

 

118.

成廟每置酒宴群臣 必張女樂 一日命笑春風行酒 笑春風者 永興名妓也 因詣尊所酌金杯 不敢進至尊前 乃就領相前 擧杯歌之 其意曰 舜雖在而不敢斥言 若堯則正我好逑也云 時有武臣爲兵判者 意謂旣酌相臣 當酌將臣 次必及我 有大宗伯秉文衡者在座 春風酌以前曰 通今博古 明哲君子 豈可遐棄 乃就無知武夫也 其主兵者方含怒 春風又酌而進曰 前言戱之耳 吾言乃誤也 赳赳武夫 那可不從也 按三歌皆俗謠 故以意釋之如此 於是成廟大悅 賞賜錦段絹紬及虎豹皮胡椒甚多 春風力不能獨運 將士入侍者 皆携持而與之 笑春風由此名傾一國 酌相之歌曰슌도게시건마아네님인가노라

 

 

 

119.

兪公好仁在玉堂 成廟恩顧特優 學士無比 每月夜從宦者數人 遊慶會樓 池中小舟僅受五六人 獨命好仁從者 有若唐玄宗之待李謫仙也 好仁以校理豹直 上從小宦侍一人 夜臨直宿之房 好仁驚起 上命只着紗帽而坐 從容談論 上見其紬衾露破絮 黃染色退 上曰 爾歷官淸要 儉素如此 可尙也 卽命宦者持御被來 因以覆之而去 此正與唐文宗幸韋澳同一恩寵也 上愛好仁之詩才 惠寵日隆 終不至大官 蓋察其器不堪爲宰輔也 時人以是服上之用人之各因其才也 成廟時 州郡或有不治聞者 拿致闕下 親臨決杖 因還其任 而誡之曰 如不改心爲政 當加誅 人人莫不競勸

 

 

120.

成廟每月 御光化門聽政 分遣史官宦官 巡省各司 有不坐之官 親臨杖之 雖六部尙書或受譴 罰至杖者

 

 

121.

兪公好仁家在南中 每乞歸省老母 成廟不許 一日好仁辭歸 成廟親餞 中酣作歌 이시렴브듸갈다아니가든못손냐므더니솔터랴남의권을드런다그려도하에답고나가을일너라 以歌之 好仁感泣 左右亦爲之感激 異日好仁不辭而去 成廟密遣人跡其行曰 予念之未忘于懷 渠亦念我乎 受命者追及之 至一驛亭 見好仁登樓北望 夷猶久之 遂書壁上一律曰 北望君臣隔 南來母子同 還奏其狀 上曰然 渠亦念我 好仁乞縣 便養老母 成廟初不許 血誠頻年 命除義城 密諭監司曰 好仁 予之友也 爲親屈百里 善視之 未幾監司考下下 上怒之 問監司曰 予曾有命 何以殿好仁也 監司對曰 國家設守宰 非爲榮其身 爲其親民而軌物也 今好仁吟風弄月 不治官事 是以謫之

 

 

122.

成廟喜進烈酒 老宦有監者 恐其傷之 稍下水和其味 上飮而薄之 問其宦者 以實對 上命黜之

 

 

 

123.

宗室疎遠者一人 美鬚長數尺 容貌不揚 上垂眷異甚 賞賜便蕃 一日其人歸其家 謂其妻曰 我貌寢于思如此 上殊遇 群臣無上我者 我若翦斷此長鬚 上必加恩顧益深 手把翦刀盡剃之 居無何 上急命召之 見其如宦 怪問之 其人對言其狀 上大怒 命捽而出之

 

 

124.

三月上巳 成廟從宦者數人 遊後苑 命一別監 往泮宮看儒生幾人 已而還報曰 獨有一書生 在泮宮讀書 上命開後苑小門 急召其人 親問之曰 諸生皆去 爾獨在何也 對曰今日令節 諸生或歸家 或之友人家 或與同好相聚 臣遠方寒士 寄身下齋 無親戚無伴侶 欲往何之 是以獨留 上問曰諸生今在何處 對曰有十餘人 方會西齋後泮水邊供具矣 上曰汝試往其處 其人謹惟命 無何承傳宦者及大殿別監來 御廚之膳 上尊之酒 八九人負戴而至 乃置其人之前 使其人招諸生共之 諸生大驚 翌日特命殿講 其人遂賜及第

 

 

 

125.

光廟反正時 有一賈豎 功最多 御筆賜之 曰三死無與 後成廟初卽位 其人殺人 有司論以如律 其人上御敎 貞熹大妃敎曰 先王旣有手敎 其原之 成廟難之曰 先王之敎 一時之恩也 殺人者死 萬世之公法也 豈可循一時之恩廢萬世之公法乎 貞熹大妃曰 雖然先王遺敎不可不用 特赦之 成廟難之再三 貞熹大妃不從 成廟曰 大母不聽余言 余不敢承國事 願更付他人 貞熹大妃曰 惟汝之爲

 

 

126.

成廟廢妃某氏 親事紡績 嘗上朱汞機織絹 成廟往見之 妃下機而言曰 上監何身之長也 上曰又有長於我者 當召試觀之 遂命召許琮入 許公蓋身長十一尺也

 

 

127.

成廟宮中養一麛 馴擾之久 常不離左右 一日燕山侍側 其鹿來呧之 燕山足蹴之 上不悅曰 獸亦依人 何其不仁也 後成廟升遐 燕山卽位日 手射其鹿而殺之

 

 

128.

史記蔡澤傳 持梁刺齒肥 注刺齒二字 當作囓此 當讀如字 禮記母刺齒

 

 

129.

司馬子長曰 文王拘而演周易 日者傳 又曰 文王演六十四卦 楊子雲亦從子長之言 然連山歸藏皆有六十四卦 文王前已有明矣 三國時邯鄲淳曰 神農演六十四卦 索隱記三皇亦曰 神農演六十四卦 朱晦菴曰 連山歸藏皆在文王之前 而六十四卦已有 則謂文王演之者 非也 古人或以爲伏羲時六十四 卦已具 未知孰是

 

 

130.

光廟爲首陽大君 春秋十四 宿一倡家 夜半其所與私者 來叩房門 光廟驚起 足蹴後壁 壁倒因出 騰身超過數仞墻 其人又超踰之 光廟超過三重城 其人亦如之 光廟從大道走行一里所 道傍有古柳樹 遂隱其腹 其人追之不及 又失其蹤跡 乃咄叱而去 有頃 長者啓門而出 溲溺小橋側 仰見星文怪之 自語曰 紫微經柳宿 必人君依柳樹象也 甚可怪也 良久而還入 光廟乃歸 翌日物色之 乃觀象監善推步者也 光廟暗記其姓名 而心獨喜 及後御極問之 其人死已久矣 乃厚賜其子孫

 

 

131.

成廟朝 宰臣有權纂其姓名者 詔使時 以延慰使在安州 聞平壤庶尹之子 有中司馬者 在父殯側 私奸官妓 後權公爲大司憲 其人已登第爲正言 權公追擧其事彈之 其人上疏力辨之 上問權公曰得聞於誰也 對曰臣以昔年延慰使 久駐安州 平壤人某爲臣言之甚悉 上命獄其人 辭所延逮五六人 窮竟其言所從出 乃歸之已死者 無可左者 遂已 上以權公發人隱惡 終不陞階 竟沒於嘉善 其未死也 朝議惜之 祿付守知事 故死後得謚 其正言者 竟歷淸顯 然殯側奸妓之事 果不誣也云

 

 

132.

世祖春日偶書一句于柱上曰 綠羅翦作三春柳 紅錦裁成二月花 居久之 見有一句足其下 觀之曰 若使王孫爭此色 春光不到野人家 上問左右 皆不知 有一直門卒 伏地曰死罪 臣所書也 命官之

 

 

 

 

 

133.

有一內禁衛 彈指聲聞數里 夜直乘月彈指 燕山聞之 問聲從何處 左右討迹之以告 燕山召使彈指 厚賜其人

 

 

134.

燕山乘夜微行 遙見池邊立鸛 以爲人而大驚 近之飛去 翌日命擒鸛鳥

 

 

135.

洪允成者湖西人也 將詣京師赴科 徒步而負 行至漢江 時首陽大君出遊濟川亭 宮蒼頭十餘人在舟中按舟 船使不得行 允成躍入舟中 手折小槳 盡格其奴沈水 獨身刺船而渡 首陽大君異之 使召而前 厚遇之 潛以恩意結之 後爲功臣 甚尊寵之 首陽大君卽世祖也

 

 

136.

洪允成之爲校生也 有一都事 巡到其郡 講諸生經書 允成與焉 因有一面之分 其後其都事入兵曹爲正郞 有一書生 來謁於其家 卽其人也 乃曰寒威凜冽 貧不辦耳掩 願請得直以備之 正郞卽帖給其價 頃之 一吏來進文簿 見其着赤狐新者 允成自脫而着之 因謂正郞曰 願更給價 正郞略無難色 其後世祖登寶位 有溫陽湯泉之幸 允成從之 時正郞曾以參判謫于其邑 允成賚乾大口數百尾 往遺之 已而建白于世祖 復其舊官 允成送人語曰 吾平生欲報君舊德 今復官 須還其大口 其人已散之隣里 難可復得 心自憂悶曰 寧勿蒙宥母徵此物 竟買而與之 洪允成之判吏部也 其叔父某甲 乞官其子 允成曰叔父 若以某地水田二十斛下種者與我 當從之 其叔曰 公何出此言也 昔公之困不得意 衣食於我十餘載 其他倚賴之力 秋毫無非我也 今公致身卿宰 獨不能官我一子乎 允成恐其語播 撲殺其叔於座中 遂埋諸園中 其妻欲狀訴 而刑曹不受 憲府不聽 當直又不許 皆畏允成勢焰也 光廟之幸溫陽湯泉也 其妻豫於所當過道傍 夜登柳樹而待之 乘輿戾止 聞樹上籲訴聲 使人問之 其妻曰 所言關於權臣 跬步間必變語言 不敢說與也 上駐輦命下之 其妻前對甚悉 上大怒 欲誅允成 爲其功大 立誅其蒼頭十人而行

 

 

 

137.

羅州城隍祠 有神甚靈 人過者不下 輒殺所騎 及允成之刺州也 下吏告之故 大怒鞭馬而過 其馬行不里所而倒死 允成大怒 卽屠其馬 載十盆酒 命軍卒持弓矢刀斧 身往其祠 置馬酒其前 叱咤而辱其神曰 爾旣殺我馬 是欲食其肉也 若不喫此肉 而嚼此酒者 吾當燒掇焚杆爾也 俄而觀之 酒暫縮而肉猶故也 允成大怒 遂焚其祠而逐之 其神遂遠徙于叢祠 其後邑人或祀之 其神曰 先請洪地主而享之 後祀我 每邑中有淫祀 必先祀允成 允成或醺醺如醉 必曰某人有祀神者乎 後問之果然

 

 

138.

十九史略 紂力能伸鐵鉤索伐有施氏 人皆力能伸鐵鉤索句 或者又以伸鐵鉤句 索伐有施氏勾 尤可笑也 按淮南子 紂力能別䚥伸鉤索鐵 此三句 言紂力能別牛之角中䚥也 說文 䚥牛羊角中骨也 言拔而別之也 伸鉤 言引鐵鉤而伸之使直也 索鐵 言糾鐵而爲索也楚辭 索胡繩之纚纚 今當改曰 紂力能伸鉤 索鐵 伐有施氏 作三句爲是

 

 

 

139.

洪允成都元帥出湖南 聞全州人某甲 世爲望族富家 有三女皆美而婉 允成欲妾其女 未行 先下牒於湖南方伯 全州府尹以其計告之 又令設宿次於其家 監司及府尹招其父 以其文示之曰 爾若前却 不但禍及爾家 監司與府尹亦皆死 爾急歸家整理婚具 其父唯唯而退 歸家與其妻涕泣歎咤曰 生女太多 坐爲賊門 其第三女問其故 父曰非爾所知也 女曰一家之事 豈有子女不與知者乎 其父悉以告之 女曰此甚昜 女有以應之 願勿憂 及允成之來也 其女盛容飾 立於中門扇後 允成戎服而入 其女肘其臂 允成轉眄 見一美娥 相對而揖曰 公乃國之相臣 今爲大元帥 余亦此地右姓之女 聞公欲以我爲妾 是何辱我也 若欲爲妻 猶之可也 必欲妾之 今日願死於前 公豈忍行此無禮而枉死人乎 允成笑曰 如女言 遂揖而出 密狀于光廟曰 臣有妻甚不慧 不堪中饋 久欲易之 今來全州 聞某人之女賢而美 請爲繼室 敢以聞 上答曰 此卿家事 何必問我 允成遂備禮而娶之 允成死後 前後妻爭嫡妾 久未之正 後妻曰某年月日 先王幸于女夫家 令女行酒 政院必有日記 以夫人行酒書之乎 以妾行酒書之乎 願考其書 出而觀之 書曰 某年月日 上幸洪允成家置酒 酒酣 令出允成夫人行酒 以此列奏 成廟命其後妻爲正 此言余聞于南兵使申砬

 

 

140.

成廟朝 有一朝士 後娶大夫女爲妻 三日後呈曰處女失行 請去之 成廟疑之 命老醫女軫之 醫女奏曰 裸而觀其陰 金絲未斷 鷄眼尙新 保無他疑 成廟深以爲然 厚賜女醫 命其人成夫婦而居之 所以然者 處女年少 夫者醉不省其如何 誤爲云云 故成廟疑之 女醫定之 女家以此得免惡名

 

 

 

141.

成廟朝 朝士有後娶者 心疑處女有若經人者 疏請去之 上命宦侍 圖其家室形勢而來 見寢室傍有高樓 上賜其人書曰 譬如秋栗 時至自坼 率與之終身可也 時識者以爲 高樓連寢室 自少下上 相激使然 當以意思之 聖慮非衆人所及也 成廟値亢旱 靡神不擧 上親禱于慶會池邊 暴日露坐 幾至浹辰 聞有衆樂聲 上問之 乃房主監察行禮宴也 上大怒曰 天久不雨 草木燋卷 西成望絶 大命近止 予乃避正殿 減膳徹樂 露禱累日 勤苦如此 蓋爲民也 食祿之輩 乃敢張樂娛遊 甚亡謂 其皆詔獄 二十四人一時就拘 乃令其子等上疏乞哀 疏入 上大怒曰 渠輩旣以無狀陷罪 又使其顓蒙冒疏 尤可惡也 其拜疏之人 盡執以入 上御便殿以待 遂皆散走 獨房主監察之子不去被執 時尙童稚 上親問之曰 汝童稚何以獨不走 對曰初爲救父而上章 縱受罪安敢逃乎 上問曰此疏誰所作也 對曰臣自作之 上又問書者誰也 對曰臣所書也 上曰汝年幾何 對曰十三 上曰汝果能之乎 欺罔罪當誅 毋隱乎爾 對曰作之書之皆出臣手 願請試之 上命以閔旱賦爲題 其兒立就而書之 其末以爲 昔東海一冤婦 足致三年之旱 願聖主以此軫念 則成湯千里雨致之不難 上見而說之 問爾父誰也 對曰房主監察臣金某 卽臣父也 又問爾名誰也 對曰以虯爲名 上御筆書諸紙曰 自古能文之士不能書 能書之人不能文 爾能文又能書 見爾文放爾父 見爾父放爾父同僚 爾其移孝于忠 因命承傳色史官 持其書從其兒 之義禁府盡放之 判義禁以下皆候於門 展其書狀 上遂出其二十四人 金虯成廟時中司馬 其後登文科 官至正二品 每至光廟國忌 必涕泣三日 竟是月不食肉 死後其子孫 以其書爲障 懸于木主之後壁云

 

 

 

142.

史記韓非傳 彌子之母病 人聞往夜告之 韓非子作人聞往夜告之 當以人聞往句 夜告之句 極簡古

 

 

 

143.

史記荊卿傳 秦王貪其勢 必得所欲 戰國策 作秦王貪其贄 必得所欲 國策勝

 

 

144.

杜詩望嶽 安得仙人九節杖 拄到玉女洗頭盆 讀杜詩愚得 拄到作拄倒 其注意以玉女比楊妃 乃曰安得仙人九節之杖 拄倒楊妃之洗頭盆也云 剡人單元陽 可謂愚也已

 

 

145.

淮南子 日出暘谷 浴乎咸池 拂于扶桑 蘇長公韓文公潮州廟碑 西游咸池略扶桑 西字必誤

 

 

146.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 雖伯牙操遞鐘逢門子彎烏號 猶未足以喩其意也 少微通鑑 去雖伯牙以下至烏號十二字 只曰猶未足以喩其意也 所謂喩其意者 指何言也

 

 

147.

漢書高祖紀 詔曰 丞相下御史 御史下中執法 中執法下郡守 言此詔 丞相當下於御史 以此又下云爾 通鑑只曰 御史中執法下郡守 誰解得

 

 

148.

漢書文帝紀 詔曰 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 豈稱爲民父母之意哉 其賜八十以上 絮一斤肉十斤 通鑑只曰 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 其賜八十以上云云 何其斷章之不通也

 

 

149.

詩三百篇 六義各異 而後之賦詩者 斷章取義 故古人不分正變而皆賦之 考於左傳可見 且一時街謳巷謠 未必人人皆出於正 亦未必人人皆出於淫 如周召南 或有淫風之詩 鄭衛亦或有正風之詩 大序可以救矣 自朱子斷爲序說 遂爲不易之詩 古之賦詩之義廢也 如凱風詩 漢人或引而美皇后 柳子厚亦用以思母 曰哀吾生之不淑 循凱風之悲詩 昔人之用詩 不拘如此 今人若用凱風 或於后或於母 則人必目以妄發 此豈春秋時某也賦某詩之旨哉

 

 

150.

宋時有武人 擧杜詩問於人曰 杜曰 白也詩無敵 繼之曰 淸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 旣曰無敵則何以但比庾鮑也 其人不能答 然則武人亦未可輕也 李義山渾河中絶句曰 九廟無塵八馬廻 奉春城壘長春苔 咸陽原上英雄骨 半向君家養馬來 余嘗讀此詩 未解其意 遇一武臣 乃曰曾見一書 渾侍中瑊常灰人骨以喂馬 馬肥健異常云 以此觀之 雖武士豈可少哉

 

 

151.

李義山回中牡丹爲雨所敗詩曰 浪笑榴花不及春 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逬淚傷心數 錦瑟驚紜破夢頻 萬里窮陰非舊圃 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 倂覺今朝粉態新 十年前 余與崔簡易堂岦氏論此詩 崔公以爲 前溪舞罷者 謂牡丹隨風飛過也 君回顧者 君指牡丹也 倂覺今朝粉態新者 謂牡丹雖落而色尙新也 余乃大笑 心不然之 崔公不以余言爲是 其守株刻舟甚矣 余以意釋之曰 浪笑榴花不及春者 言牡丹虛笑榴花不及春而發也 先期零落更愁人者 言牡丹未盡開而雨摧 是先期而落足以愁人也 玉盤逬淚傷心數者 言雨濕如鮫淚也 錦瑟驚絃破夢頻者 言雨聲如錦瑟也 萬里重陰非舊圃者 言回中乃入蜀之道 非舊鄕之圃也 一年生意屬流塵者 言牡丹委在泥塵 生意盡也 前溪舞罷君回顧倂覺今朝粉罷新者 前溪舞後溪舞乃曲名 見樂府 君指言佳人也 言佳人曾與牡丹鬪姸 今日前溪舞罷後須回顧我爾之粉態 倂覺姸新也 詩意謂壯丹花在 美人顏色未嘗秀異 今日牡丹花落 始見玉貌粉色愈麗也 余言如此而崔公自守己見 不爲之然 彼豈足與論詩者哉 最可笑者 牡丹色紅 不可言粉色 假使白牡丹也 旣爲雨所敗 則落在泥沙 汚黦甚矣 寧有粉態之新也

 

 

152.

史記蘇秦傳 臨淄之途 車轂擊人肩磨 通鑑又有此文 讀者車轂句擊讀 人肩句磨讀 余亦如此 今始覺之 車句轂擊讀 人句肩磨讀 爲是 昔人之吐曰車轂 伊 擊 爲彌 人肩 伊 磨 爲彌 今當曰車 隱 轂擊 爲古 人 隱 肩磨 爲古 如此吐可也

 

 

153.

老杜杜鵑行 業工竄伏深樹 四月五月啼偏呼 業工注不釋 余昔少時曾見一書 杜鵑雛曰業工 今不記出自何書也

 

 

154.

唐玄宗尊莊子 爲南華眞經 余未知南華之義 及讀老子翼 始知南華爲莊子所居之里名也

 

 

155.

杜樊川詩 廣文昔日留樗散 徐公居正注此而不爲之正 何也杜詩 鄭公樗散鬢如絲 鄭虔曾爲廣文館學士 而牧之所贈詩者 乃虔之子孫也 故云廣文樗散 今曰樗散字誤

 

 

156.

林芑者吏文學官之雄也 以博學能文 出乎其類 常授人杜詩 至與奴白飯馬靑蒭 釋之曰 白猶言白面白徒也 謂與之徒飯而已 弟子有一人戱之曰 但與奴飯 而不給鹽醬 則必飼馬但蒭 而不及粥太也 芑怒之 聞者捧腹而笑

 

 

157.

漢書李陵傳 力扼虎射命中 當懸吐曰力 隱 扼虎 爲古 射 隱 命中 爲飛尼

 

 

158.

黃山谷水仙花 凌波仙子生塵襪 水上盈盈步微月 花潭徐先生授弟子 至此句解不得 以先生不見雜書 曹子建洛神賦 凌波微步 羅襪生塵

 

 

159.

金安老當國 深忌花潭名重 心欲害之 見窓豁迎風足 庭空得月多之句 乃曰 不過自修之士 忮心遂已 朴相公祐留守松都也 相國淳乃其子也 受業於門 有時請先生於第 使相國辨聚 留守隔窓聽之 不覺心醉 每先生之去 出門目送之曰 眞神仙中人也

 

 

 

 

160.

花潭屢空 常食淡 人或遺之膏鮮 亦不食

 

花潭喜食乾蘇魚

 

花潭未嘗取於人 人亦未敢與之 雖食飮亦然

 

黃殷孫者 市井之有識者也 平生敬慕花潭 先生亦與之語

 

花潭嘗問弟子曰 大虛之中 多於塵埃者何物 皆未有以應 黃殷孫對曰天地 先生曰然

 

花潭謂吾先君曰 人之學 儒最難 佛次之 仙最其下也

 

花潭又曰 達者於生死 猶夜朝之常 若吾則歸化日急一日 在世度一日 不翅如一年也云

 

花潭嘗削木 作璿璣玉衡

 

 

 

161.

花潭謂諸葛孔明木牛流馬曰 孔明心匠幾何 此不足爲妙也 先生在花潭別業 庭有一杏 當春獨無生意 先生命家僮 剗土露根 以水洒之 覆之藁席 不數日萌芽攢出 門人皆怪之 先生曰 無足怪也 凡草木之生 出地各有分 今見此樹 培土太過 以朝暮掃庭而墳之也 土崇而氣不達 故生意不得發也 披而疏之 使通陽氣 所以復生 此理之常 但人未之知也

 

 

162.

黃海方伯 有與花潭相識者 請先生一過 先生往客 方伯以師友禮待之 張樂爲懽 先生醉後起舞 人皆以爲神仙 留一日便歸 方伯多奉行資及紙墨 先生皆不受 只受五升米而已

 

 

163.

花潭門人 如朴相國淳朴監司民獻許監司曄閔府使純 皆其可稱者 朴守菴枝華 受業最久 所得亦多 徐先生與開城敎授沈義過從 蓋亦有所取才也

 

 

164.

丙寅年 吾先君作宰高城 辛公應時送別詩曰 高城爲郡久 邑里太蕭條 西望山皆骨 東臨海不潮 丹砂招葛老 鳧舃送王喬 拄笏吟詩處 兼無簿領囂

 

 

 

 

 

 

165.

楊滄海爲江陵府使時 吾先君爲高城郡守已四載 先君以試官之江陵 滄海先生爲吾先君 題詩於襄陽降仙亭柱曰 降仙亭上望仙翁 何處鸞笙倚碧空 伽樂峯頭斜日落 白鷗疎雨海棠紅 吾先君亦有私詩曰 臨瀛一訪偓佺翁 云云 玉柱何年揮彩筆 驚他海蜃散靑紅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