권팔(卷八) 존현(尊賢)
1.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 必尊賢而下士. 『易』曰: “自上下下, 其道大光.” 又曰: “以貴下賤, 大得民也.” 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 將懷遠而致近也. 夫朝無賢人, 猶鴻鵠之無羽翼也, 雖有千里之望, 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是故游江海者托於船, 致遠道者托於乘, 欲霸王者托於賢; 伊尹、呂尙、管夷吾、百里奚, 此霸王之船乘也. 釋父兄與子孫, 非疏之也; 任庖人釣屠與仇讎僕虜, 非阿之也; 持社稷立功名之道, 不得不然也. 猶大匠之爲宮室也, 量小大而知材木矣, 比功效而知人數矣. 是故呂尙聘而天下知商將亡, 而周之王也; 管夷吾, 百里奚任, 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 豈特船乘哉! 夫成王霸固有人, 亡國破家亦固有人; 桀用於莘, 紂用惡來, 宋用唐鞅, 齊用蘇秦, 秦用趙高, 而天下知其亡也; 非其人而欲有功, 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 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 雖舜禹猶亦困, 而又況乎俗主哉!
인용
2.
春秋之時, 天子微弱, 諸侯力政, 皆叛不朝; 衆暴寡, 強劫弱, 南夷與北狄交侵, 中國之不絕若線. 桓公於是用管仲、鮑叔、隰朋、賓胥無、寧戚, 三存亡國, 一繼絕世, 救中國, 攘戎狄, 卒脅荊蠻, 以尊周室, 霸諸侯. 晉文公用咎犯、先軫、陽處父, 強中國, 敗強楚, 合諸侯, 朝天子, 以顯周室. 楚莊王用孫叔敖、司馬子反、將軍子重, 征陳從鄭, 敗強晉, 無敵於天下.秦穆公用百里子、蹇叔子、王子廖及由余, 據有雍州, 攘敗西戎. 吳用延州萊季子, 并翼州, 揚威於雞父.鄭僖公富有千乘之國, 貴爲諸侯, 治義不順人心, 而取弒於臣者, 不先得賢也. 至簡公用子産、裨諶、世叔、行人子羽, 賊臣除, 正臣進, 去強楚, 合中國, 國家安寧, 二十餘年, 無強楚之患. 故虞有宮之奇, 晉獻公爲之終夜不寐; 楚有子玉得臣, 文公爲之側席而坐, 遠乎賢者之厭難折沖也. 夫宋襄公不用公子目夷之言, 大辱於楚; 曹不用僖負羈之諫, 敗死於戎. 故共惟五始之要, 治亂之端, 在乎審己而任賢也. 國家之任賢而吉, 任不肖而兇, 案往世而視己事, 其必然也, 如合符, 此爲人君者, 不可以不愼也. 國家惛亂而良臣見, 魯國大亂, 季友之賢見, 僖公卽位而任季子, 魯國安寧, 外內無憂, 行政二十一年, 季子之卒後, 邾擊其南, 齊伐其北, 魯不勝其患, 將乞師於楚以取全耳(或作身), 故傳曰: 患之起必自此始也.公子買不可使戍衛, 公子遂不聽君命而擅之晉, 內侵於臣下, 外困於兵亂, 弱之患也.僖公之性, 非前二十一年常賢, 而後乃漸變爲不肖也, 此季子存之所益, 亡之所損也. 夫得賢失賢, 其損益之驗如此, 而人主忽於所用, 甚可疾痛也. 夫智不足以見賢, 無可奈何矣, 若智能見之, 而強不能決, 猶豫不用, 而大者死亡, 小者亂傾, 此甚可悲哀也. 以宋殤公不知孔父之賢乎, 安知孔父死, 己必死, 趨而救之, 趨而救之者, 是知其賢也. 以魯莊公不知季子之賢乎, 安知疾將死, 召季子而授之國政, 授之國政者, 是知其賢也. 此二君知能見賢而皆不能用, 故宋殤公以殺死, 魯莊公以賊嗣, 使宋殤蚤任孔父, 魯莊素用季子, 乃將靖鄰國, 而況自存乎!
인용
3.
鄒子說梁王曰: “伊尹故有莘氏之媵臣也, 湯立以爲三公, 天下之治太平. 管仲故成陰之狗盜也, 天下之庸夫也, 齊桓公得之以爲仲父.百里奚道之於路, 傳賣五羊之皮, 秦穆公委之以政.寧戚故將車人也, 叩轅行歌於康之衢, 桓公任以國. 司馬喜髕腳於宋, 而卒相中山. 范睢折脅拉齒於魏而後爲應侯. 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 朝歌之屠佐也, 棘津迎客之捨人也, 年七十而相周, 九十而封齊. 故『詩』曰: ‘綿綿之葛, 在於曠野, 良工得之, 以爲絺紵, 良工不得, 枯死於野.’ 此七士者, 不遇明君聖主, 幾行乞丐, 枯死於中野, 譬猶綿綿之葛矣.”
인용
4.
眉睫之征, 接而形於色; 聲音之風, 感而動乎心.寧戚擊牛角而商歌, 桓公聞而擧之; 鮑龍跪石而登嵼, 孔子爲之下車; 堯、舜相見不違桑陰, 文王擧太公不以日久. 故賢聖之接也, 不待久而親; 能者之相見也, 不待試而知矣. 故士之接也, 非必與之臨財分貨, 乃知其廉也; 非必與之犯難涉危, 乃知其勇也.擧事決斷, 是以知其勇也; 取與有讓, 是以知其廉也. 故見虎之尾, 而知其大於狸也; 見象之牙, 而知其大於牛也. 一節見則百節知矣. 由此觀之, 以所見可以占未發, 睹小節固足以知大體矣.
인용
5.
禹以夏王, 桀以夏亡; 湯以殷王, 紂以殷亡.闔廬以吳戰勝無敵於天下, 而夫差以見禽於越, 文公以晉國霸, 而厲公以見弒於匠麗之宮, 威王以齊強於天下, 而愍王以弒死於廟梁, 穆公以秦顯名尊號, 而二世以劫於望夷, 其所以君王者同, 而功跡不等者, 所任異也!
是故成王處襁褓而朝諸侯, 周公用事也. 趙武靈王五十年而餓死於沙丘, 任李充故也. 桓公得管仲,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失管仲, 任豎刁易牙, 身死不葬, 爲天下笑, 一人之身, 榮辱俱施焉, 在所任也. 故魏有公子無忌, 削地復得; 趙任藺相如, 秦兵不敢出鄢陵; 任唐睢, 國獨特立. 楚有申包胥, 而昭王反位; 齊有田單, 襄王得國. 由此觀之, 國無賢佐俊士, 而能以成功立名, 安危繼絕者, 未嘗有也. 故國不務大而務得民心; 佐不務多, 而務得賢俊. 得民心者民往之, 有賢佐者士歸之, 文王請除炮烙之刑而殷民從, 湯去張網者之三面而夏民從, 越王不隳舊塚而吳人服, 以其所爲之順於民心也. 故聲同則處異而相應, 德合則未見而相親, 賢者立於本朝, 則天下之豪, 相率而趨之矣, 何以知其然也?曰: 管仲, 桓公之賊也, 鮑叔以爲賢於己而進之爲相, 七十言而說乃聽, 遂使桓公除報讎之心而委國政焉. 桓公垂拱無事而朝諸侯, 鮑叔之力也; 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無自危之心者, 同聲於鮑叔也. 紂殺王子比干, 箕子被發而佯狂, 陳靈公殺洩冶而鄧元去陳; 自是之後, 殷兼於周, 陳亡於楚, 以其殺比干、洩冶而失箕子與鄧元也.燕昭王得郭隗, 而鄒衍、樂毅以齊趙至, 蘇子、屈景以周楚至, 於是擧兵而攻齊, 棲閔王於莒, 燕校地計衆, 非與齊均也, 然所以能信意至於此者, 由得士也. 故無常安之國, 無恆治之民; 得賢者則安昌, 失之者則危亡, 自古及今, 未有不然者也.明鏡所以昭形也, 往古所以知今也, 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 而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昌, 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 太公知之, 故擧微子之後而封比干之墓, 夫聖人之於死尙如是其厚也, 況當世而生存者乎! 則其弗失可識矣.
인용
6.
齊景公問於孔子曰: “秦穆公其國小, 處僻而霸, 何也?” 對曰: “其國小而志大, 雖處僻而其政中, 其擧果, 其謀和, 其令不偷; 親擧五羖大夫於系縲之中, 與之語三日而授之政, 以此取之, 雖王可也, 霸則小矣.”
인용
7.
或曰: “將謂桓公仁義乎?殺兄而立, 非仁義也; 將謂桓公恭儉乎?與婦人同輿, 馳於邑中, 非恭儉也; 將謂桓公淸潔乎?閨門之內, 無可嫁者, 非淸潔也. 此三者亡國失君之行也, 然而桓公兼有之, 以得管仲隰朋,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畢朝周室, 爲五霸長, 以其得賢佐也; 失管仲隰朋, 任豎刁易牙, 身死不葬, 蟲流出戶. 一人之身, 榮辱俱施者, 何者?
其所任異也.” 由此觀之, 則任佐急矣. 周公旦白屋之士, 所下者七十人, 而天下之士皆至; 晏子所與同衣食者百人, 而天下之士亦至; 仲尼修道行, 理文章, 而天下之士亦至矣. 伯牙子鼓琴, 鐘子期聽之, 方鼓而志在太山, 鐘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少選之間, 而志在流水, 鐘子期復曰: “善哉乎鼓琴! 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 伯牙破琴絕弦, 終身不復鼓琴, 以爲世無足爲鼓琴者. 非獨鼓琴若此也, 賢者亦然, 雖有賢者而無以接之, 賢者奚由盡忠哉! 驥不自至千里者, 待伯樂而後至也.
인용
8.
周威公問於寧子曰: “取士有道乎?” 對曰: “有, 窮者達之, 亡者存之, 廢者起之; 四方之士, 則四面而至矣.窮者不達, 亡者不存, 廢者不起; 四方之士, 則四面而畔矣. 夫城固不能自守, 兵利不能自保, 得士而失之, 必有其間, 夫士存則君尊, 士亡則君卑.” 周武公曰: “士壹至如此乎?” 對曰: “君不聞夫楚平王有士, 曰楚傒胥丘, 負客, 王將殺之, 出亡之晉; 晉人用之, 是爲城濮之戰. 又有士曰苗賁皇, 王將殺之, 出亡走晉; 晉人用之, 是爲鄢陵之戰. 又有士曰上解於, 王將殺之, 出亡走晉; 晉人用之, 是爲兩堂之戰. 又有士曰伍子胥, 王殺其父兄, 出亡走吳; 闔閭用之, 於是興師而襲郢, 故楚之大得罪於梁鄭宋衛之君, 猶未遽至於此也. 此四得罪於其士, 三暴其民骨, 一亡其國. 由是觀之, 士存則國存, 士亡則國亡; 子胥怒而亡之, 申包胥怒而存之; 士胡可無貴乎!”
인용
9.
哀公問於孔子曰: “人若何而可取也?” 孔子對曰: “毋取拑者, 無取健者, 毋取口銳者.” 哀公曰: “何謂也?” 孔子曰: “拑者大給利不可盡用; 健者必欲兼人, 不可以爲法也; 口銳者多誕而寡信, 後恐不驗也. 夫弓矢和調而後求其中焉; 馬愨願順, 然後求其良材焉; 人必忠信重厚, 然後求其知能焉. 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智能, 如此人者, 譬猶豺狼與, 不可以身近也. 是故先其仁義之誠者, 然後親之; 於是有知能者, 然後任之; 故曰: 親仁而使能. 夫取人之術也, 觀其言而察其行, 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發其情者也, 能行之士必能言之, 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 夫以言揆其行, 雖有奸軌之人, 無以逃其情矣.” 哀公曰: “善.”
인용
10.
周公攝天子位七年, 布衣之士, 執贄所師見者十二人, 窮巷白屋所見者四十九人, 時進善者百人, 敎士者千人, 官朝者萬人. 當此之時, 誠使周公驕而且吝, 則天下賢士至者寡矣, 苟有至者, 則必貪而屍祿者也, 屍祿之臣, 不能存君矣.
인용
11.
齊桓公設庭燎, 爲士之欲造見者, 期年而士不至, 於是東野鄙人有以九九之術見者, 桓公曰: “九九何足以見乎?” 鄙人對曰: “臣非以九九爲足以見也, 臣聞主君設庭燎以待士, 期年而士不至, 夫士之所以不至者, 君、天下賢君也; 四方之士, 皆自以論而不及君, 故不至也. 夫九九薄能耳, 而君猶禮之, 況賢於九九乎? 夫太山不辭壤石, 江海不逆小流, 所以成大也, 『詩』云: ‘先民有言, 詢於芻蕘.’言博謀也.” 桓公曰善, 乃因禮之. 期月四方之士, 相攜而並至, 『詩』曰: “自堂徂基, 自羊徂牛.” 言以內及外, 以小及大也.
인용
12.
齊景公伐宋, 至於岐堤之上, 登高以望, 太息而歎曰: “昔我先君桓公, 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 今我長轂三千乘, 而不敢久處於此者, 豈其無管仲歟!” 弦章對曰: “臣聞之, 水廣則魚大, 君明則臣忠; 昔有桓公, 故有管仲; 今桓公在此, 則車下之臣儘管仲也.”
인용
13.
趙簡子游於河而樂之, 歎曰: “安得賢士而與處焉!” 舟人古乘跪而對曰: “夫珠玉無足, 去此數千里而所以能來者, 人好之也; 今士有足而不來者, 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趙簡子曰: “吾門左右客千人, 朝食不足, 暮收市征, 暮食不足, 朝收市征, 吾尙可謂不好士乎?” 舟人古乘對曰: “鴻鵠高飛遠翔, 其所恃者六翮也, 背上之毛, 腹下之毳, 無尺寸之數, 去之滿把, 飛不能爲之益卑; 益之滿把, 飛不能爲之益高. 不知門下左右客千人者, 有六翮之用乎?將盡毛毳也.”
인용
14.
齊宣王坐, 淳於髡侍, 宣王曰: “先生論寡人何好?” 淳於髡曰: “古者所好四, 而王所好三焉.” 宣王曰: “古者所好, 何與寡人所好?” 淳於髡曰: “古者好馬, 王亦好馬; 古者好味, 王亦好味; 古者好色, 王亦好色; 古者好士, 王獨不好士.” 宣王曰: “國無士耳, 有則寡人亦說之矣.” 淳於髡曰: “古者驊騮騏驥, 今無有, 王選於衆, 王好馬矣; 古者有豹象之胎, 今無有, 王選於衆, 王好味矣; 古者有毛廧西施, 今無有, 王選於衆, 王好色矣. 王必將待堯舜禹湯之士而後好之, 則禹湯之士亦不好王矣.” 宣王嘿然無以應.
인용
15.
衛君問於田讓曰: “寡人封侯盡千里之地, 賞賜盡御府繒帛而士不至, 何也?” 田讓對曰: “君之賞賜, 不可以功及也; 君之誅罰, 不可以理避也; 猶擧杖而呼狗, 張弓而祝雞矣; 雖有香餌而不能致者, 害之必也.”
인용
16.
宗衛相齊, 遇逐罷歸捨, 召門尉田饒等二十有七而問焉, 曰: “士大夫誰能與我赴諸侯者乎?” 田饒等皆伏而不對.宗衛曰: “何士大夫之易得而難用也!” 饒對曰: “非士大夫之難用也, 是君不能用也.” 宗衛曰: “不能用士大夫何若?” 田饒對曰: “廚中有臭肉, 則門下無死士矣. 今夫三升之稷不足於士; 而君雁鶩有餘粟. 紈素綺繡靡麗. 堂楯從風雨弊, 而士曾不得以緣衣; 果園梨粟, 後宮婦人摭以相擿, 而士曾不得一嘗, 且夫財者, 君之所輕也; 死者士之所重也, 君不能用所輕之財, 而欲使士致所重之死, 豈不難乎哉?” 於是宗衛面有慚色, 逡巡避席而謝曰: “此衛之過也.”
인용
17.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 “當今之時, 君子誰賢?” 對曰: “衛靈公.” 公曰: “吾聞之, 其閨門之內, 姑姐妹無別.” 對曰: “臣觀於朝廷, 未觀於堂陛之間也. 靈公之弟曰公子渠牟, 其知足以治千乘之國, 其信足以守之, 而靈公愛之. 又有士曰王材, 國有賢人, 必進而任之, 無不達也; 不能達, 退而與分其祿, 而靈公尊之. 又有士曰慶足, 國有大事, 則進而治之, 無不濟也, 而靈公說之. 史鰌去衛, 靈公邸捨三月, 琴瑟不御, 待史鰌之入也而後入, 臣是以知其賢也.”
인용
18.
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 仲尼聞之, 使人往視, 還曰: “廊下有二十五俊士, 堂上有二十五老人.” 仲尼曰: “合二十五人之智, 智於湯武; 并二十五人之力, 力於彭祖. 以治天下, 其固免矣乎!”
인용
19.
孔子閒居, 喟然而歎曰: “銅鞮伯華而無死, 天下其有定矣.” 子路曰: “願聞其爲人也何若.” 孔子曰: “其幼也敏而好學, 其壯也有勇而不屈, 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 子路曰: “其幼也敏而好學則可, 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則可; 夫有道又誰下哉?” 孔子曰: “由不知也. 吾聞之, 以衆攻寡而無不消也; 以貴下賤, 無不得也. 昔在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 豈無道哉? 欲得士之故也, 夫有道而能下於天下之士, 君子乎哉!”
인용
20.
魏文侯從中山奔命安邑, 田子方從, 夫子擊過之, 下車而趨, 子方坐乘如故, 告太子曰: “爲我請君, 待我朝歌.” 太子不說, 因爲子方曰: “不識貧窮者驕人, 富貴者驕人乎?” 子方曰: “貧窮者驕人, 富貴者安敢驕人, 人主驕人而亡其國, 吾未見以國待亡者也; 大夫驕人而亡其家, 吾未見以家待亡者也.貧窮者若不得意, 納履而去, 安往不得貧窮乎? 貧窮者驕人, 富貴者安敢驕人.” 太子及文侯道田子方之語, 文侯歎曰: “微吾子之故, 吾安得聞賢人之言, 吾下子方以行, 得而友之. 自吾友子方也, 君臣益親, 百姓益附, 吾是以得友士之功; 我欲伐中山, 吾以武下樂羊, 三年而中山爲獻於我, 我是以得有武之功. 吾所以不少進於此者, 吾未見以智驕我者也; 若得以智驕我者, 豈不及古之人乎?”
인용
21.
晉文侯行地登隧, 大夫皆扶之, 隨會不扶, 文侯曰: “會! 夫爲人臣而忍其君者, 其罪奚如?” 對曰: “其罪重死.” 文侯曰: “何謂重死?” 對曰: “身死, 妻子爲戮焉.” 隨會曰: “君奚獨問爲人臣忍其君者, 而不問爲人君而忍其臣者耶?” 文侯曰: “爲人君而忍其臣者, 其罪何如?” 隨會對曰: “爲人君而忍其臣者, 智士不爲謀, 辨士不爲言, 仁士不爲行, 勇士不爲死.” 文侯援綏下車, 辭大夫曰: “寡人有腰髀之病, 願諸大夫勿罪也.”
인용
22.
齊將軍田瞶出將, 張生郊送曰: “昔者堯讓許由以天下, 洗耳而不受,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伯夷叔齊辭諸侯之位而不爲,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於陵仲子辭三公之位而傭爲人灌園,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智過去君第, 變姓名, 免爲庶人,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 將軍知之乎?” 曰: “唯然, 知之.” “此五大夫者, 名辭之而實羞之. 今將軍方吞一國之權, 提鼓擁旗, 被堅執銳, 旋回十萬之師, 擅斧鉞之誅, 愼毋以士之所羞者驕士.” 田瞶曰: “今日諸君皆爲瞶祖道具酒脯, 而先生獨敎之以聖人之大道, 謹聞命矣.”
인용
23.
魏文侯見段干木, 立倦而不敢息; 及見翟璜, 踞堂而與之言, 翟璜不說. 文侯曰: “段干木, 官之則不肯, 祿之則不受; 今汝欲官則相至, 欲祿則上卿; 旣受吾賞, 又責吾禮, 毋乃難乎?”
인용
24.
孔子之郯, 遭程子於塗, 傾蓋而語終日. 有間, 顧子路曰: “取束帛一以贈先生.” 子路不對. 有間, 又顧曰: “取束帛一以贈先生.” 子路屑然對曰: “由聞之, 士不中而見, 女無媒而嫁, 君子不行也.” 孔子曰: “由, 詩不雲乎: ‘野有蔓草, 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 淸揚婉兮, 邂逅相遇, 適我願兮.’ 今程子天下之賢士也, 於是不贈, 終身不見. 大德毋踰閒, 小德出入可也.”
인용
25.
齊桓公使管仲治國, 管仲對曰: “賤不能臨貴.” 桓公以爲上卿而國不治, 桓公曰何故? 管仲對曰: “貧不能使富.” 桓公賜之齊國市租一年而國不治, 桓公曰何故? 對曰: “疏不能制親.” 桓公立以爲仲父. 齊國大安, 而遂霸天下. 孔子曰: “管仲之賢, 不得此三權者, 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인용
26.
桓公問於管仲曰: “吾欲使爵腐於酒, 肉腐於俎, 得無害於霸乎?” 管仲對曰: “此極非其貴者耳; 然亦無害於霸也.” 桓公曰: “何如而害霸?” 管仲對曰: “不知賢, 害霸; 知而不用, 害霸; 用而不任, 害霸; 任而不信, 害霸; 信而復使小人參之, 害霸.” 桓公: “善.”
魯人攻鄪, 曾子辭於鄪君曰: “請出, 寇罷而後復來, 請姑毋使狗豕入吾捨.” 鄪君曰: “寡人之于先生也, 人無不聞; 今魯人攻我而先生去我, 我胡守先生之捨?” 魯人果攻鄪而數之罪十, 而曾子之所爭者九. 魯師罷, 鄪君復修曾子捨而後迎之.
인용
27.
宋司城子罕之貴子韋也, 入與共食, 出與同衣; 司城子罕亡, 子韋不從, 子罕來, 復召子韋而貴之. 左右曰: “君之善子韋也, 君亡不從, 來又復貴之, 君獨不愧於君之忠臣乎?” 子罕曰: “吾唯不能用子韋, 故至於亡; 今吾之得復也, 尙是子韋之遺德余敎也, 吾故貴之. 且我之亡也, 吾臣之削跡拔樹以從我者, 奚益於吾亡哉?”
인용
28.
楊因見趙簡主曰: “臣居鄕三逐, 事君五去, 聞君好士, 故走來見.” 簡主聞之, 絕食而歎, 跽而行, 左右進諫曰: “居鄕三逐, 是不容衆也; 事君五去, 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見過人矣.” 簡主曰: “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 醜婦之仇也; 盛德之士, 亂世所疏也; 正直之行, 邪枉所憎也.” 遂出見之, 因授以爲相, 而國大治. 由是觀之, 遠近之人, 不可以不察也.
인용
29.
應侯與賈午子坐, 聞其鼓琴之聲, 應侯曰: “今日之琴, 一何悲也?”賈午子曰: “夫急張調下, 故使人悲耳. 急張者, 良材也; 調下者, 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 安能無悲乎!” 應侯曰: “善哉!”
인용
30.
十三年, 諸侯擧兵以伐齊, 齊王聞之, 惕然而恐, 召其群臣大夫告曰: “有智爲寡人用之.” 於是博士淳於髡仰天大笑而不應, 王復問之, 又大笑不應, 三笑不應, 王艴然作色不悅曰: “先生以寡人語爲戲乎?” 對曰: “臣非敢以大王語爲戲也, 臣笑臣鄰之祠田也, 以一奩飯, 一壺酒, 三鮒魚, 祝曰: ‘蟹堁者宜禾, 洿邪者百車, 傳之後世, 洋洋有餘.’ 臣笑其賜鬼薄而請之厚也.” 於是王乃立淳於髡爲上卿, 賜之千金, 革車百乘, 與平諸侯之事; 諸侯聞之, 立罷其兵, 休其士卒, 遂不敢攻齊, 此非淳於髡之力乎?
인용
31.
田忌去齊奔楚, 楚王郊迎至捨, 問曰: “楚, 萬乘之國也, 齊亦萬乘之國也, 常欲相并, 爲之奈何?” 對曰: “易知耳, 齊使申孺將, 則楚發五萬人, 使上將軍將之, 至禽將軍首而反耳. 齊使田居將, 則楚發二十萬人, 使上將軍將之, 分別而相去也. 齊使眄子將, 楚發四封之內, 王自出將而忌從, 相國上將軍爲左右司馬, 如是則王僅得存耳.” 於是齊使申孺將, 楚發五萬人, 使上將軍至, 擒將軍首反, 於是齊王忿然, 乃更使眄子將, 楚悉發四封之內, 王自出將, 田忌從, 相國上將軍爲左右司馬, 益王車屬九乘, 僅得免耳. 至捨, 王北面正領齊袪, 問曰: “先生何知之早也?” 田忌曰: “申孺爲人, 侮賢者而輕不肖者, 賢不肖者俱不爲用, 是以亡也; 田居爲人, 尊賢者而賤不肖者, 賢者負任, 不肖者退, 是以分別而相去也; 眄子之爲人也, 尊賢者而愛不肖者, 賢不肖俱負任, 是以王僅得存耳.”
인용
32.
魏文侯觴大夫於曲陽, 飮酣, 文侯喟然歎曰: “吾獨無豫讓以爲臣.”蹇重擧酒進曰: “臣請浮君.” 文侯曰“何以?” 對曰: “臣聞之, 有命之父母, 不知孝子; 有道之君, 不知忠臣. 夫豫讓之君, 亦何如哉?” 文侯曰: “善!” 受浮而飮之, 嚼而不讓. 曰: “無管仲鮑叔以爲臣, 故有豫讓之功也.” 趙簡子曰: “吾欲得范中行氏良臣.”史□曰: “安用之?” 簡子曰: “良臣, 人所願也, 又何問焉?” 曰: “君以無爲良臣故也. 夫事君者, 諫過而薦可, 章善而替否, 獻能而進賢; 朝夕誦善, 敗而納之, 聽則進, 否則退. 今范中行氏之良臣也, 不能匡相其君, 使至於難; 出在於外, 又不能入.亡而棄之, 何良之爲; 若不棄, 君安得之. 夫良將營其君, 使復其位, 死而後止, 何曰以來, 若未能, 乃非良也.” 簡子曰: “善.”
인용
33.
子路問於孔子曰: “治國何如?” 孔子曰: “在於尊賢而賤不肖.” 子路曰: “范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 其亡何也?” 曰: “范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 賤不肖而不能去也; 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 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 不肖者讎之; 怨讎並前, 中行氏雖欲無亡, 得乎?”
인용
34.
晉荊戰於邲, 晉師敗績, 荀林父將歸請死, 昭公將許之, 士貞伯曰: “不可, 城濮之役, 晉勝於荊, 文公猶有憂色, 曰子玉猶存, 憂未歇也; 困獸猶鬪, 況國相乎?” 及荊殺子玉, 乃喜曰: “莫予毒也. 今天或者大警晉也, 林父之事君, 進思盡忠, 退思補過, 社稷之衛也, 今殺之, 是重荊勝也.”昭公曰: “善!” 乃使復將.
인용
'고전 > 설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설원, 복은 - 전문 (0) | 2022.11.01 |
---|---|
설원, 정리 - 전문 (0) | 2022.11.01 |
설원, 정간 - 전문 (0) | 2022.11.01 |
설원, 경신 - 전문 (0) | 2022.11.01 |
설원, 선설 - 전문 (0) | 2022.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