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전국책 - 한책1 전문 본문

고전/전국책

전국책 - 한책1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9. 19. 13:05
728x90
반응형

한책(韓策) ()

 

1.

三晉已破智氏, 將分其地. 段規謂韓王曰:“分地必取成臯.” 韓王曰:“成臯石溜之地也. 寡人無所用之.” 段規曰:“不然. 臣聞一里之厚而動千里之權者, 地利也. 萬人之衆而破三軍者, 不意也. 王用臣言, 則韓必取鄭矣.” 王曰:“.” 果取成臯. 至韓之取鄭也. 果從成臯始.

 

 

2.

大成午從趙來, 謂申不害於韓曰:“子以韓重我於趙, 請以趙重子於韓, 是子有兩韓, 而我有兩趙也.”

 

 

3.

魏之圍邯鄲也, 申不害始合於韓王, 然未知王之所欲也, 恐言而未必中於王也. 王問申子曰:“吾誰與而可?” 對曰:“此安危之要, 國家之大事也. 臣請深惟而苦思之.” 乃微謂趙卓韓鼂曰:“子皆國之辯士也, 夫爲人臣者, 言可必用, 盡忠而已矣.” 二人各進議於王以事. 申子微視王之所說以言於王, 王大說之.

 

 

4.

申子請仕其從兄官, 昭侯不許也. 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非所謂學於子者也? 聽子之謁, 而廢子之道乎? 又亡其行子之術, 而廢子之謁乎? 子嘗敎寡人循功勞, 視次第. 今有所求, 此我將奚聽乎?” 申子乃辟舍請罪,:“君眞其人也!”

 

 

5.

01 蘇秦爲楚合從說韓王曰:“韓北有鞏成臯之固, 西有宜陽常阪之塞, 東有宛洧水, 南有陘山, 地方千里, 帶甲數十萬. 天下之强弓勁弩, 皆自韓出. 谿子少府時力距來, 皆射六百步之外. 韓卒超足而射, 百發不暇止, 遠者達胸, 近者掩心.

02 韓卒之劒戟, 皆出於冥山, 棠谿墨陽合伯鄧師宛馮龍淵大阿, 皆陸斷馬牛, 水擊鵠鴈, 當敵卽斬, 堅申盾鞮鍪鐵幕. 革抉*, 無不畢具. 以韓卒之勇, 被堅甲, 蹠勁弩, 帶利劒, 一人當百, 不足言也.

03 夫以韓之勁, 與大王之賢, 乃欲西面事秦, 稱東藩, 築帝宮, 受冠帶, 祠春秋, 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爲天下笑, 無過此者矣. 是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04 大王事秦, 秦必求宜陽成臯. 今玆效之, 明年又益求割地. 與之, 卽無地以給之; 不與, 則棄前功, 而後更受其禍. 且夫大王之地有盡, 而秦之求無已. 夫以有盡之地, 而逆無已之求, 此所謂市怨而買禍者也, 不戰而地已削矣.

05 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 無爲牛後’. 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 何以異於牛後? 夫以大王之賢, 挾强韓之兵, 而有牛後之名, 臣竊爲大王羞之.” 韓王忿然作色, 攘臂按劒, 仰天太息曰:“寡人雖死, 必不能事秦. 今主君以楚王之敎詔之, 敬奉社稷以從.”

 

 

6.

01 張儀爲秦連橫說韓王曰:“韓地險惡, 山居, 五穀所生, 非麥而豆; 民之所食, 大抵豆飯, 藿羹;一歲不收, 民不饜糟糠;地方不滿九百里, 無二歲之所食. 料大王之卒, 悉之不過三十萬, 而厮徒負養在其中矣, 爲除守徼, 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

02 秦帶甲百餘萬, 車千乘, 騎萬匹, 虎摯之士, 跿跔科頭, 貫頤奮戟者, 至不可勝計也. 秦馬之良, 戎兵之衆, 探前趹後, 蹄閒三尋者, 不可稱數也. 山東之卒, 被甲冒冑以會戰, 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 左挈人頭, 右挾生虜. 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 猶孟賁之與怯夫也; 以重力相壓, 猶烏獲之與嬰兒也.

03 夫戰孟賁烏獲之士, 以攻不服之弱國, 無以異於墮千鈞之重, 集於鳥卵之上, 必無幸矣. 諸侯不料兵之弱, 食之寡, 而聽從人之甘言好辭, 比周以相飾也, 皆言曰:‘聽吾計則可以强霸天下.’ 夫不顧社稷之長利, 而聽須臾之說, 詿誤人主者, 無過於此者矣.

04 大王不事秦, 秦下甲據宜陽, 斷絶韓之上地, 東取成臯宜陽, 則鴻臺之宮桑林之菀, 非王之有已. 夫塞成臯, 絶上地, 則王之國分矣. 先事秦則安矣, 不事秦則危矣. 夫造禍而求福, 計淺而怨深, 逆秦而順楚, 雖欲無亡, 不可得也. 故爲大王計, 莫如事秦. 秦之所欲, 莫如弱楚, 而能弱楚者, 莫如韓. 非以韓能强於楚也, 其地勢然也.

05 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 爲敝邑秦王必喜. 夫攻楚而私其地, 轉禍而說秦, 計無便於此者也. 是故秦王使使臣獻書大王御史, 須以決事.” 韓王曰:“客幸而敎之, 請比郡縣, 築帝宮, 祠春秋, 稱東藩, 效宜陽.”

00 宣王謂摎留曰:“吾欲兩用公仲公叔, 其可乎?” 對曰:“不可. 晉用六卿而國分, 簡公用田成監止而簡公弑, 魏兩用犀首張儀而西河之外亡. 今王兩用之, 其多力者, 內樹其黨; 其寡力者, 籍外權. 羣臣或內樹其黨, 以擅其主, 或外爲交, 以裂其地, 則王之國必危矣.”

 

 

7.

張儀謂齊王曰:‘王不如資韓朋與之逐張儀於魏. 魏因相犀首, 因以齊魏廢韓朋, 而相公叔以伐秦.’ 公仲聞之, 必不入於齊, 據公於魏, 是公無患.”

 

 

8.

楚昭獻相韓, 秦且攻韓, 韓廢昭獻. 昭獻令人謂公叔曰:“不如貴昭獻以固楚, 秦必曰楚韓合矣.”

 

 

9.

秦攻陘, 韓使人馳南陽之地. 秦已馳, 又攻陘, 韓因割南陽之地. 秦受地, 又攻陘. 陳軫謂秦王曰:“國形不便故馳, 交不親故割. 今割矣而交不親, 馳矣而兵不止, 臣恐山東之無以馳割事王者矣. 且王求百金於三川而不可得, 求千金於韓一旦而具. 今王攻韓, 是絶上交而固私府也, 竊爲王弗取也.”

 

 

10.

五國約而攻秦, 楚王爲從長, 不能傷秦, 兵罷而留於成臯. 魏順謂市丘君曰:“五國罷, 必攻市丘, 以償兵費. 君資臣, 臣請爲君止天下之攻市丘.” 市丘君曰:“.” 固遣之.

魏順南見楚王曰:“王約五國而西伐秦, 不能傷秦, 天下且以是輕王而重秦, 故王胡不卜交乎?” 楚王曰:“奈何?” 魏順曰:“天下罷, 必攻市丘以償兵費. 王令之勿攻市丘. 五國重王, 且聽王之言, 而不攻市丘; 不重王, 且反王之言, 而攻市丘. 然則王之輕重必明矣.” 故楚王卜交而市丘存.

 

 

11.

鄭彊載八百金入秦, 請以伐韓. 泠向謂鄭彊曰:“公以八百金請伐人之與國, 秦必不聽公. 公不如令秦王疑公叔. ”鄭彊曰: “何如?” :“公叔之攻楚也, 以幾瑟之存焉, 故言先楚也. 今已令楚王奉幾瑟以車百乘居陽翟, 令昭獻轉而與之處. 旬有餘, 彼已覺. 而幾瑟, 公叔之讎也; 而昭獻, 公叔之人也. 秦王聞之, 必疑公叔爲楚也.”

 

 

12.

鄭彊之走張儀於秦, 曰儀之使者必之楚矣. 故謂大宰曰;“公留儀之使者, 彊請西圖儀於秦.” 故因而請秦王曰:“張儀使人致上庸之地, 故使使臣再拜謁秦王.” 秦王怒, 張儀走.

 

 

13.

宜陽之役, 楊達謂公孫顯曰:“請爲公以五萬攻西周, 得之, 是以九鼎印甘茂也. 不然, 秦攻西周, 天下惡之, 其救韓必疾. 則茂事敗矣.”

 

 

14.

秦圍宜陽, 游騰謂公仲曰:“公何不與趙藺離石, 以質許地. 則樓緩必敗矣. 收韓趙之兵以臨魏, 樓鼻必敗矣. 爲一, 魏必倍秦, 甘茂必敗矣. 以成陽資翟强於齊, 楚必敗之. , 秦必敗. 秦失魏, 宜陽必不拔矣.”

 

 

15.

公仲以宜陽之故仇甘茂. 其後, 秦歸武遂於韓, 已而, 秦王固疑甘茂之以武遂解於公仲也. 杜赫爲公仲謂秦王曰:“明也願因茂以事王.” 秦王大怒於甘茂, 故樗里疾大說杜聊.

 

 

16.

01 韓戰於濁澤, 韓氏急. 公仲明謂韓王曰:“與國不可恃. 今秦之心欲伐楚, 王不如因張儀爲和於秦, 賂之以一名都, 與之伐楚. 此以一易二之計也.” 韓王曰:“.” 乃儆公仲之行, 將西講於秦.

02 楚王聞之大恐, 召陳軫而告之. 陳軫曰:“秦之欲伐我久矣, 今又得韓之名都一, 而具甲, 韓幷兵南鄕, 此秦所以廟祠而求也. 今已得之矣, 楚國必伐矣.

03 王聽臣, 爲之儆四境之內, 選師言救韓, 令戰車滿道路, 發信臣, 多其車, 重其幣, 使信王之救己也. 縱韓爲不能聽我, 韓必德王也, 必不爲鴈行以來, 是秦韓不和, 兵雖至, 楚國不大病矣; 爲能聽我, 絶和於秦, 秦必大怒, 以厚怨於韓. 韓得楚救, 必輕秦; 輕秦, 其應秦必不敬. 是我困秦韓之兵, 而免楚國之患也.”

04 楚王大說, 乃儆四境之內, 選師言救韓, 發信臣, 多其車, 重其幣. 謂韓王曰:“弊邑雖小, 已悉起之矣. 願大國遂肆意於秦, 弊邑將以楚殉韓.”

05 韓王大說, 乃止公仲. 公仲曰:“不可. 夫以實告我者, 秦也; 以虛名救我者, 楚也. 恃楚之虛名, 輕絶强秦之敵, 必爲天下笑矣. 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 又非素約而謀伐秦矣. 秦欲伐楚, 楚因以起師言救韓, 此必陳軫之謀也. 且王以使人報於秦矣, 今弗行, 是欺秦也. 夫輕强秦之禍, 而信楚之謀臣, 王必悔之矣.” 韓王弗聽, 遂絶和於秦.

06 秦果大怒, 興師與韓氏戰於岸門, 楚救不至, 韓氏大敗. 韓氏之兵非削弱也, 民非蒙愚也. 兵爲秦禽, 智爲楚笑, 過聽於陳軫, 失計於韓明也.

 

 

17.

顔率見公仲, 公仲不見. 顔率謂公仲之謁者曰:“公仲必以率爲陽也, 故不見率也. 公仲好內, 率曰好士; 仲嗇於財, 率曰散施; 公仲無行, 率曰好義. 自今以來, 率且正言之而已矣.” 公仲之謁者以告公仲, 公仲遽起而見之.

 

 

18.

01 韓公仲謂向壽曰:“禽困覆車. 公破韓, 辱公仲, 公仲收國復事秦, 自以爲必可以封. 今公與楚解中, 封小令尹以桂陽. 楚合,復攻韓, 韓必亡. 公仲躬率其私徒以鬪於秦, 願公之熟計之也.” 向壽曰:“吾合秦, 非以當韓也, 子爲我謁之公仲曰韓之交可合也.’”

02 對曰:“願有復於公. 諺曰:“貴其所以貴者,.’ 今王之愛習, 公也, 不如公孫郝; 其知能, 公也, 不如甘茂. 今二人者, 皆不得親於事矣, 而公獨與王主斷於國者, 彼有以失之也. 公孫郝黨於韓, 而甘戊黨於魏, 故王不信也.

03 今秦楚爭强, 而公黨於楚, 是與公孫郝甘茂同道也, 公何以異之? 人皆言楚之多變也, 而公必之, 是自爲貴也. 公不如與王謀其變也, 善韓以備之, 若此則無禍矣. 韓氏先以國從公孫郝, 而後委國於甘茂, 是韓, 公之讎也. 今公言善韓以備楚, 是外擧不辟讎也.”

04 向壽曰:“吾甚欲韓合.” 對曰:“甘茂許公仲以武遂, 反宜陽之民, 今公徒令收之, 甚難.” 向子曰:“然則奈何? 武遂終不可得已.” 對曰:“公何不以秦爲韓求潁川於楚? 此乃韓之寄地也. 公求而得之, 是令行於楚, 而以其地德韓也; 公求而弗得, 是韓楚之怨不解, 而交走秦也. 楚爭强, 而公過楚以攻韓, 此利於秦.”

05 向子曰:“奈何?” 對曰:“此善事也. 甘茂欲以魏取齊, 公孫郝欲以韓取齊, 今公取宜陽以爲功, 收楚韓以安之, 而誅齊魏之罪, 是以公孫郝甘茂之無事也.”

 

 

19.

01 或謂公仲曰:“聽者聽國, 非必聽實也. 故先王聽諺言於市, 願公之聽臣言也. 公求中立於秦, 而弗能得也, 善公孫郝以難甘茂, 勸齊兵以勸止魏, 趙皆公之讎也. 臣恐國之以此爲患也, 願公之復求中立於秦也.” 公仲曰:“奈何?”

02 對曰:“秦王以公孫郝爲黨於公而弗之聽, 甘茂不善於公而弗爲公言, 公何不因行願以與秦王語? 行願之爲秦王臣也公, 臣請爲公謂秦王曰:‘魏合與離, 於秦孰利? 魏別與合, 於秦孰强?’ 秦王必曰:‘魏離則秦重, 合則秦輕;魏別則秦强, 合則秦弱.’

03 臣卽曰:‘今王聽公孫郝以韓秦之兵應齊而攻魏, 魏不敢戰, 歸地而合於齊, 是秦輕也, 臣以公孫郝爲不忠; 今王聽甘茂以韓秦之兵據魏而攻齊, 齊不敢戰, 不求割地而合於魏, 是秦輕也, 臣以甘茂爲不忠. 故王不如令韓中立, 以攻齊, 王言救魏以勁之, 魏不能相聽, 久離兵史.

04 王欲則信公孫郝於齊, 爲韓取南陽, 易穀川以歸, 此惠王之願也. 王欲則信甘茂於魏, 以韓秦之兵據魏以隙齊, 此武王之願也. 臣以爲令韓以中立以勁齊, 最秦之大急也. 公孫郝黨於齊而不肯言, 甘茂薄而不敢謁也, 此二人王之大患也. 願王之熟計之也.’”

 

 

20.

韓公仲相齊, 楚之交善. 秦秦魏遇, 且以善齊而絶齊乎楚. 王使景鯉之秦, 鯉與於秦魏之遇. 楚王怒景鯉, 恐齊以楚遇爲有陰於秦魏也, 且罪景鯉.

爲謂楚王曰:“臣賀鯉之與於遇也. 魏之遇也, 將以合齊秦而絶齊於楚也. 今鯉與於遇, 齊無以信魏之合己於秦而攻於楚也, 齊又畏楚之有陰於秦魏也, 必重楚. 故鯉之與於遇, 王之大資也. 今鯉不與於遇, 魏之絶齊於楚明矣. 齊楚信之, 必輕王. 故王不如無罪景鯉, 以視齊於有秦, 齊必重楚, 而且疑秦魏於齊.” 王曰:“.” 因不罪而益其列.

 

 

21.

王曰:“向也, 子曰:‘天下無道.’ 今也, 子曰:‘乃且攻燕, 何也?” 對曰:“今謂馬多力’, 則有矣; 若曰勝千鈞則不然者, 何也? 夫千鈞非馬之任也. 今謂楚强大則有矣, 若夫越趙魏而鬪兵於燕’, 則豈楚之任也哉? 且非楚之任, 而楚爲之, 是弊楚也. 强楚弊楚, 其於王孰便也?”

 

 

22.

或謂魏王:“王儆四彊之內, 其從於王者. 十日之內, 備不具者死. 王因取其游, 之舟上擊之. 臣爲王之楚, 王胥臣反, 乃行.” 春申君聞之, 謂使者曰:“子爲我反, 無見王矣. 十日之內, 數萬之衆今涉魏境.” 秦使聞之, 以告秦王. 秦王謂魏王曰:“大國有意必來, 以是而足矣.”

 

 

23.

觀鞅謂春申曰:“人皆以楚爲强, 而君用之弱, 其於鞅也不然. 先君者, 二十餘年未嘗見攻. 今秦欲踰兵於澠隘之塞, 不使; 假道兩周倍韓以攻楚, 不可. 今則不然, 魏且旦暮亡矣, 不能愛其許鄢陵與梧割以予秦, 去百六十里. 臣之所見者, 楚鬪之日也已.”

 

 

24.

公仲數不信於諸侯, 諸侯錮之. 南委國於楚, 楚王弗聽. 蘇代爲楚王曰:“不若聽而備於其反也. 明之反也, 常仗趙而畔楚, 仗齊而畔秦. 今四國錮之而無所入矣, 亦甚患之. 此方其爲尾生之時也.”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고전 > 전국책'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전국책 - 한책3 전문  (0) 2020.09.19
전국책 - 한책2 전문  (0) 2020.09.19
전국책 - 위책4 전문  (0) 2020.09.19
전국책 - 위책3 전문  (0) 2020.09.19
전국책 - 위책2 전문  (0) 2020.09.1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