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고전/관자 (1025)
건빵이랑 놀자
10. 一年之計, 莫如樹穀; 十年之計, 莫如樹木; 終身之計, 莫如樹人. 一樹一穫者, 穀也; 一樹十穫者, 木也; 一樹百獲者, 人也. 我苟種之, 如神用之, 擧事如神, 唯王之門.
9. 商賈在朝, 則貨財上流; 婦言人事, 則賞罰不信; 男女無別, 則民無廉恥. 貨財上流, 賞罰不信, 民無廉恥, 而求百姓之安難, 兵士之死節, 不可得也. 朝廷不肅, 貴賤不明, 長幼不分, 度量不審, 衣服無等, 上下凌節, 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 不可得也. 上好詐謀閒欺, 臣下賦斂競得, 使民偸壹, 則百姓疾怨, 而求下之親上, 不可得也. 有地不務本事, 君國不能壹民, 而求宗廟社稷之無危, 不可得也. 上恃龜筮, 好用巫醫, 則鬼神驟祟. 故功之不立, 名之不章, 爲之患者三: 有獨王者, 有貧賤者, 有日不足者.
8. 地之守在城, 城之守在兵, 兵之守在人, 人之守在粟, 故地不辟則城不固. 有身不治, 奚待于人? 有人不治, 奚待于家? 有家不治, 奚待于鄕? 有鄕不治, 奚待于國? 有國不治, 奚待于天下? 天下者, 國之本也; 國者, 鄕之本也; 鄕者, 家之本也; 家者, 人之本也; 人者, 身之本也; 身者, 治之本也. 故上不好本事, 則末産不禁; 末産不禁, 則民緩于時事而輕地利; 輕地利而求田野之辟, 倉廩之實, 不可得也.
7. 人情不二, 故民情可得而御也. 審其所好惡, 則其長短可知也; 觀其交游, 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二者不失, 則民能可得而官也.
6. 野與巿爭民, 家與府爭貨, 金與粟爭貴, 鄕與朝爭治. 故野不積草, 農事先也; 府不積貨, 藏于民也; 巿不成肆, 家用足也; 朝不合衆, 鄕分治也. 故野不積草, 府不積貨, 巿不成肆, 朝不合衆, 治之至也.
5. 地之不辟者, 非吾地也; 民之不牧者, 非吾民也. 凡牧民者, 以其所積者食之, 不可不審也. 其積多者其食多, 其積寡者其食寡, 無積者不食. 或有積而不食者, 則民離上; 有積多而食寡者, 則民不力; 有積寡而食多者, 則民多詐; 有無積而徒食者, 則民偸幸. 故離上, 不力, 多詐, 偸幸, 擧事不成, 應敵不用. 故曰: 察能授官, 班祿賜予, 使民之機也.
4. 地之生財有時, 民之用力有倦, 而人君之欲無窮. 以有時與有倦, 養無窮之君, 而度量不生于其間, 則上下相疾也, 是以臣有殺其君, 子有殺其父者矣. 故取于民有度, 用之有止, 國雖小必安; 取于民無度, 用之不止, 國雖大必危.
3. 欲爲天下者, 必重用其國; 欲爲其國者, 必重用其民; 欲爲其民者, 必重盡其民力. 無以畜之, 則往而不可止也; 無以牧之, 則處而不可使也. 遠人至而不去, 則有以畜之也; 民衆而可一, 則有以牧之也. 見其可也, 喜之有徵; 見其不可也, 惡之有刑, 賞罰信于其所見, 雖其所不見, 其敢爲之乎? 見其可也, 喜之無徵; 見其不可也, 惡之無刑, 賞罰不信于其所見, 而求其所不見之爲之化, 不可得也. 厚愛利, 足以親之; 明智禮, 足以敎之. 上身服以先之, 審度量以閒之, 鄕置師以說道之, 然後申之以憲令, 勸之以慶賞, 振之以刑罰. 故百姓皆說爲善, 則暴亂之行無由至矣.
2. 地辟而國貧者, 舟輿飾, 臺榭廣也; 賞罰信而兵弱者, 輕用衆, 使民勞也. 舟車飾, 臺榭廣, 則賦斂厚矣; 輕用衆, 使民勞, 則民力竭矣. 賦斂厚, 則下怨上矣; 民力竭, 則令不行矣. 下怨上, 令不行, 而求敵之勿謀己, 不可得也.
1. 萬乘之國, 兵不可以無主; 土地博大, 野不可以無吏; 百姓殷衆, 官不可以無長; 操民之命, 朝不可以無政. 地博而國貧者, 野不辟也; 民衆而兵弱者, 民無取也. 故末産不禁則野不辟, 賞罰不信則民無取. 野不辟, 民無取, 外不可以應敵, 內不可以固守, 故曰: 有萬乘之號, 而無千乘之用, 而求權之無輕, 不可得也.
형세(形勢) 제이(第二) 經言二 1. 山高而不崩, 則祈羊至矣; 淵深而不涸, 則沈玉極矣. 天不變其常, 地不易其則, 春秋冬夏不更其節, 古今一也. 蛟龍得水, 而神可立也; 虎豹得幽, 而威可載也. 風雨無鄕, 而怨怒不及也. 貴有以行令, 賤有以忘卑, 壽夭貧富, 無徒歸也. 銜命者, 君之尊也; 受辭者, 名之運也. 上無事則民自試, 抱蜀不言而廟堂旣修. 鴻鵠鏘鏘, 唯民歌之; 濟濟多士, 殷民化之. 紂之失也. 飛蓬之問, 不在所賓; 燕雀之集, 道行不顧. 犠牷圭璧, 不足以饗鬼神. 主功有素, 寶幣奚爲? 羿之道, 非射也; 造父之術, 非馭也; 奚仲之巧, 非斲削也. 召遠者使無爲焉, 親近者言無事焉, 唯夜行者獨有也. 2. 平原之隰, 奚有于高? 大山之隈, 奚有于深? 訾讏之人, 勿與任大. 譕臣者可以遠擧, 顧憂者可與致道. 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 往而勿..
6. 烏鳥之狡, 雖善不親; 不重之結, 雖固必解. 道之用也, 貴其重也. 毋與不可, 毋强不能, 毋告不知. 與不可, 强不能, 告不知, 謂之勞而無功. 見與之交, 幾于不親; 見哀之役, 幾于不結; 見施之德, 幾于不報. 四方所歸, 心行者也. 獨王之國, 勞而多禍; 獨國之君, 卑而不威; 自媒之女, 醜而不信. 未之見而親焉, 可以往矣; 久而不忘焉, 可以來矣. 日月不明, 天不易也; 山高而不見, 地不易也. 言而不可復者, 君不言也; 行而不可再者, 君不行也. 凡言而不可復, 行而不可再者, 有國者之大禁也.
5. 生棟覆屋, 怨怒不及; 弱子下瓦, 慈母操箠. 天道之極, 遠者自親; 人事之起, 近親造怨. 萬物之于人也, 無私近也, 無私遠也, 巧者有餘而拙者不足. 其功順天者天助之, 其功逆天者天違之. 天之所助, 雖小必大; 天之所違, 雖成必敗. 順天者有其功, 逆天者懷其凶, 不可復振也.
4. 道之所言者一也, 而用之者異. 有聞道而好爲家者, 一家之人也; 有聞道而好爲鄕者, 一鄕之人也; 有聞道而好爲國者, 一國之人也; 有聞道而好爲天下者, 天下之人也; 有聞道而好定萬物者, 天下之配也. 道往者, 其人莫來; 道來者, 其人莫往. 道之所設, 身之化也. 持滿者與天, 安危者與人. 失天之度, 雖滿必涸; 上下不和, 雖安必危. 欲王天下而失天下之道, 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得天之道, 其事若自然; 失天之道, 雖立不安. 其道旣得, 莫知其爲之; 其功旣成, 莫知其釋之. 藏之無形, 天之道也. 疑今者察之古, 不知來者視之往. 萬事之生也. 異趣而同歸, 古今一也.
3. 不行其野, 不違其馬. 能予而無取者, 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 無廣者疑神; 神者在內, 不及者在門; 在內者將假, 在門者將待. 曙戒勿怠, 後穉逢殃; 朝忘其事, 夕失其功. 邪氣入內, 正色乃衰. 君不君, 則臣不臣; 父不父, 則子不子. 上失其位, 則下踰其節. 上下不和, 令乃不行.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 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且懷且威, 則君道備矣. 莫樂之則莫哀之, 莫生之則莫死之. 往者不至, 來者不極.
2. 平原之隰, 奚有于高? 大山之隈, 奚有于深? 訾讏之人, 勿與任大. 譕臣者可以遠擧, 顧憂者可與致道. 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 往而勿召也. 擧長者可遠見也, 裁大者衆之所比也. 美人之懷, 定服而勿厭也. 必得之事, 不足賴也; 必諾之言, 不足信也. 小謹者不大立, 訾食者不肥體. 有無弃之言者, 必參于天地也. 墜岸三仞, 人之所大難也, 而猿猱飮焉. 故曰: 伐矜好專, 擧事之禍也.
1. 山高而不崩, 則祈羊至矣; 淵深而不涸, 則沈玉極矣. 天不變其常, 地不易其則, 春秋冬夏不更其節, 古今一也. 蛟龍得水, 而神可立也; 虎豹得幽, 而威可載也. 風雨無鄕, 而怨怒不及也. 貴有以行令, 賤有以忘卑, 壽夭貧富, 無徒歸也. 銜命者, 君之尊也; 受辭者, 名之運也. 上無事則民自試, 抱蜀不言而廟堂旣修. 鴻鵠鏘鏘, 唯民歌之; 濟濟多士, 殷民化之. 紂之失也. 飛蓬之問, 不在所賓; 燕雀之集, 道行不顧. 犠牷圭璧, 不足以饗鬼神. 主功有素, 寶幣奚爲? 羿之道, 非射也; 造父之術, 非馭也; 奚仲之巧, 非斲削也. 召遠者使無爲焉, 親近者言無事焉, 唯夜行者獨有也.
목민(牧民) 제일(第一) 경언일(經言一) 1. 凡有地牧民者, 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國多財則遠者, 來地辟擧則民留處; 倉廩實則知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 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張則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 在禁文巧; 守國之度, 在飾四維; 順民之經在明鬼神, 祗山川, 敬宗廟, 恭祖舊. 不務天時, 則財不生, 不務地利, 則倉廩不盈. 野蕪曠則民乃菅, 上無量則民乃妄, 文巧不禁則民乃淫, 不璋兩原則刑乃繁, 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 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 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 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 四維不張, 國乃滅亡. 右『國頌』 2. 國有四維, 一維絶則傾, 二維絶則危, 三維絶則覆, 四維絶則滅. 傾可正也, 危可安也, 覆可起也. 滅不可復錯也. 何謂四維? 一曰禮二曰義, 三曰廉, 四曰恥. 禮不踰節, 義不自進, 廉不蔽惡, 恥不從枉. 故不踰節, 則上位安; 不自..
5. 以家爲鄕, 鄕不可爲也; 以鄕爲國, 國不可爲也; 以國爲天下, 天下不可爲也. 以家爲家, 以鄕爲鄕, 以國爲國, 以天下爲天下. 毋曰不同生, 遠者不聽; 毋曰不同鄕, 遠者不行; 毋曰不同國, 遠者不從. 如地如天, 何私何親; 如月如日, 唯君之節. 御民之轡, 在上之所貴; 道民之門, 在上之所先; 召民之路, 在上之所好惡. 故君求之, 則臣得之; 君嗜之, 則臣食之; 君好之, 則臣服之; 君惡之, 則臣匿之. 毋蔽汝惡, 毋異汝度, 賢者將不汝助. 言室滿室, 言堂滿堂, 是謂聖王. 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 兵甲强力不足以應敵, 博地多財不足以有衆, 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 故禍不萌. 天下不患無臣, 患無君以使之; 天下不患無財, 患無人以分之. 故知時者可立以爲長, 無私者可置以爲政, 審于時而察于用, 而能備官者, 可奉以爲君也. 緩者後于事, 吝于財者失所..
4. 錯國于不傾之地, 積于不涸之倉, 藏于不竭之府, 下令于流水之原, 使民于不爭之官, 明必死之路, 開必得之門, 不爲不可成, 不求不可得, 不處不可久, 不行不可覆. 錯國于不傾之地者, 授有德也; 積于不涸之倉者, 務五穀也; 藏于不竭之府者, 養桑麻育六畜也; 下令于流水之原者, 令順民心也; 使民于不爭之官者, 使各爲其所長也; 明必死之路者, 嚴刑罰也; 開必得之門者, 信慶賞也; 不爲不可成者, 量民力也; 不求不可得者, 不强民以其所惡也; 不處不可久者, 不偸取一世也; 不行不可復者, 不欺其民也. 故授有德, 則國安; 務五穀, 則食足; 養桑麻, 育六畜, 則民富; 令順民心, 則威令行; 使民各爲其所長, 則用備; 嚴刑罰, 則民遠邪; 信慶賞, 則民輕難; 量民力, 則事無不成; 不强民以其所惡, 則詐僞不生; 不偸取一世, 則民無怨心; 不欺其民, 則下..
3. 政之所興, 在順民心; 政之所廢, 在逆民心. 民惡憂勞, 我佚樂之, 民惡貧賤, 我富貴之; 民惡危墜, 我存安之; 民惡滅絶, 我生育之. 能佚樂之, 則民爲之憂勞; 能富貴之, 則民爲之貧賤; 能存安之, 則民爲之危墜; 能生育之, 則民爲之滅絶. 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 殺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罰繁而意不恐, 則令不行矣; 殺戮衆而心不服, 則上位危矣. 故從其四欲, 則遠者自親; 行其四惡, 則近者叛之. 故知予之爲取者, 政之寶也. 右『四順』
2. 國有四維, 一維絶則傾, 二維絶則危, 三維絶則覆, 四維絶則滅. 傾可正也, 危可安也, 覆可起也. 滅不可復錯也. 何謂四維? 一曰禮二曰義, 三曰廉, 四曰恥. 禮不踰節, 義不自進, 廉不蔽惡, 恥不從枉. 故不踰節, 則上位安; 不自進, 則民無巧詐; 不蔽惡; 則行自全; 不從枉, 則邪事不生. 右『四維』
1. 凡有地牧民者, 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國多財則遠者, 來地辟擧則民留處; 倉廩實則知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 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張則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 在禁文巧; 守國之度, 在飾四維; 順民之經在明鬼神, 祗山川, 敬宗廟, 恭祖舊. 不務天時, 則財不生, 不務地利, 則倉廩不盈. 野蕪曠則民乃菅, 上無量則民乃妄, 文巧不禁則民乃淫, 不璋兩原則刑乃繁, 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 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 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 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 四維不張, 國乃滅亡. 右『國頌』
381. 배위담수(裴頠談藪) (274) 晉書 裴頠字逸民 司空秀之子. 弘雅有遠識. 博學稽古 少知名. 中丞周弼見而歎曰 頠若武庫兵縱橫 一時之傑也. 樂廣嘗與頠淸言 欲以理服之. 而頠辭語豊博. 廣笑而不言. 時人謂頠爲言談之林藪. 累遷左僕射 爲趙王倫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