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문집 (9338)
건빵이랑 놀자
烟朴 烟朴者 賣烟杯而氏朴也 失其名 老而理敝扇爲業 壯不識字 得小學諺解一冊 然諺亦不解 從同肆人 學國書反切已 因解以逆文 漸至開明 讀四書及宋儒書 篤學而力行 守分謹拙 稍名於世 淵村閔尙書赴都 見市傍俯首甚恭 歸而問之 或言是烟朴 遂夤夜招見 時余亦在席 樸野之質 誠謹之功 有本然之美 但聞見太陋 開說經義 閉目潛聽 到劈破得意處 大聲曰可 尤可則輒下拜 一夜之間 不知幾十拜 嘗論惜寸陰曰 正月朔子時生 滿百歲臘晦亥刻沒 方爲三萬六千 旣無是人則人壽幾何 蓋其苦行力學 古所罕也 惜不得高明裁之耳 (『枕雨談草』)
劉蘆村漢謙 劉蘆村漢謙 字士受 晩翠軒之子 性正直恬雅 好酒醴而不及亂 善詞賦而不多作 聲色貨利 一無所好 惟以經籍自娛 到老不倦 以內閣司戶 遭親喪 仍乞退 人皆稱之曰 能繩先武 暮年 除南殿監
朴同樞元黙 朴元黙 字公厚 初名性黙 孝子泰星曾孫 少時豪俠 宿於妓家 見衾有劍痕 怪問之 妓云 昨夜有私夫 覺而刺之 公自語于心曰 我有老親且無兄弟 不可一任其放蕩 以傷其遺體 是夜辭歸 晝宵勤學 極其色養 每朝躬往諸宗族家 問其安否 恤其貧乏 日以爲常 雖婣婭疏遠之親 嫁娶喪祭 如恐不及 無失其時 宗孫早沒而無子 公日夜憂悶 年迫五十 始有一男 卽繼宗孫之嗣 其於義理之際 果敢莫能奪也
徐學圃軒慶昌 徐學圃軒慶昌 字明重 以籌司椽 得種藷方 註解彦譯 頒于八路 爲備荒之資 辛未西賊之變 多所計劃備給軍粮 乙亥饑饉 亦贊移粟之策 時人稱之 嘗作乙亥歎詩曰 畿甸曁三南 賑貸無蓄積 濟活公私計 惟在移其粟 東海多風濤 北船報沈溺 今士不讀書 列郡爭遏糴 哀此四道氓 半埴溝與壑
劉晩翠軒匡鎭 正廟在宥二紀 洪大敷文 創奎章閣 建六學士 至于掾吏 必以澡身有文藝者 充之 出入邃嚴 覲耿光而奉玉音 盖周官胥史以來所未有 首膺是選者 劉君匡鎭也 君字一之 南原人 初爲銀臺吏 正祖戊戌遷閣吏 己未丁祖母喪當承重 以起復非禮 乞退守廬 制闋除永禧殿監 當宁壬申歿 得年七十五 君少日短小姸好 貌若處子 端詳有贍氣 其在銀臺 或事會嚴急 禁中鼎沸 官吏錯愕失措 君獨處之 安閒若無事 時丙丁間 有權凶橫甚 人莫敢矯其非 君據理折之 不少撓 其在閣 正祖視遇特殊諸吏 屢承錫賚之恩 聞其乞退 敎曰 是士大夫之所難能 華袞一字 君可以不朽百歲矣 君事親孝 篤於睦婣 親戚待而婚葬者十餘家 顧安於疏糲 棺歛無素具 平居寡言笑 矜飭自持 步趨縮縮 有繩尺 喜看書 老不懈 爲詩穠麗可誦
張風竹軒友壁 張友壁 字明仲 號風竹軒 卓犖不羣 以孝友聞 不事記誦 時爲文章 雋雅可誦 嘗誡其子 曰雖有班揚之才 鍾鼎之貴 苟有歉於名敎 無以立於世 以蔭充通禮官 未周歲而棄官去 曰親不在 何祿爲 乃放情山水間 一邱一壑 自謂過之 曉於樂律 自製歌拍之楳花點 殆管絃之玉尺也 日登仁王峯 放歌而歸 人指其處 曰歌臺 年八十 終于家 栖碧亭西 有一楓樹 蟠蔭數畝 爲洛下楓林巨觀 公兒時手植也 其孫昶 屬余以詩 記于石 贊 曰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歸宗於梅花五點 非神思之造極 不能也 比之昭華之管 功用博矣 車馬山林 特戱玩耳
權同樞廷一 權同樞廷一 少時家貧 住仁王山下 善居有無 致累萬金 每歲窮日寒 令人多負錢穀 往訊舊知及隣里之困窘者 賙給之 人至今稱之 嘗穿一井于里中 以便綆汲 里人感其惠 井甃上刻權公井三字 以誌之
洪碩士胤琇 洪公胤琇 字啓一 家貧好讀書 往來於筆肆冊市之間 僅爲糊口計 而妻孥恒有飢色 一日有友人 以經書數函 欲爲轉賣者 公携至顧買人家 翻閱之 忽見簡編之間挾一刀 裝以金銀瑇瑁可寶也 公乃往見其主而還之 時人皆稱之 公卽王考以約軒公表從也 嘗有書 勉其學問
劉同樞公厚澤 族曾大父 同樞公 諱厚澤 字景長 正廟朝 爲秘書省司準 善校準 屢蒙加資賞典 少時善飮酒 或有過量時 慈母貞夫人朴氏 憂其疾 諭以戒飮 公遂決意斷酒 不復一勺之飮 族戚及知舊稱其孝 後有美酒 貞夫人謂之曰 今適有美酒 余思汝前日之所好玆 以一杯與之 汝須飮之 公跪而對曰 小子不肖貽憂甚多 幸承慈誨纔絶狂藥 今未幾年 豈敢更飮 雖有美味之賜 誠不敢奉承 貞夫人賢其言 不復强勸 公終身不飮 享壽八十五
李達文 達文姓李 四十總角 儈藥養其母 一日 達文之某氏肆 主人出示直百金 重一兩數斤人參曰 此何如 達文曰 誠佳品也 主人適入內室 達文背坐望牖外 已而 主人出曰 達文人參何在 達文回顧 無人參矣 乃笑曰 我適有願買人 已付之矣 從當輸直也 明日 主人將熏鼠 見竪樻後有紙褁 出而審之 則昨日人參也 主人大驚 邀達文而告之 曰若何不言不見人參而慢 曰賣之乎 達文曰 人參 我已見而忽失之 我若曰不知 則主人獨不謂我盜乎 於是主人愧謝僕僕 是時 英宗大王 憫民之貧 不能冠婚者 自官賜資 成其禮 故達文始冠矣 達文垂老 落嶺南 娶家人子貨販業其生 每見京城人客 泣說賜冠時盛德事云 (『秋齋紀異』)
文金生員 文金生員者 不知其名 漢城家人子也 貌短侵龍鍾 自稱以生員 英廟時 其女姪 選入宮 後封爲淑媛 門戶暴盛 淑媛有弟聖國 爲毓祥宮小監 而淑媛獨以生員之貧 不祿仕 恥之 欲屬籍宮禁 苦辭而止 聖國素猾悍不學 又嗜酒 及爲宮監 人皆側目 生員久貧約 而常戒家人 母納聖國饋遺 絶不與來往 聖國亦無意相速 一日生員拊膺而歎曰 亡我家者 聖國也 不去 將及累 乃謂其妻曰 人有死而復起者乎 子曰無有 曰如爾則何若 曰何幸如之 生員曰 老而不終命 不若夭死於牖下 况今吾垂七耋 雖死無所憾 吾將棄家遠遊 以終吾身 請自今日 爲吾大歸之日 吾當歲一來見 一覯猶爲奇 假我以八十九十 所與覯者 爲十遭二十遭 爲幸當如何 卽日 理笻屨 與妻子訣 遊域內名山川 穹林絶谷厓寺洞觀之略有可賞者 聞輒投止止必游衍 去住亦不恡情 所至常稱以金生員 盖欲別於文族 冒其母姓 故里素相知者 皆號以文金生員 每歲窮 ..
尹鶴鹿庵壽河 尹鶴鹿庵壽河 字元一 重義氣 有烈士之風 少時出入某宰家 某宰干連大獄 被極刑 公乃奮然乘夜竊負而逃 葬其先塋 攸司詗捕 累日不獲乃已 某宰子孫感其恩 世世不忘 尹氏雲仍相承 至今爲閭巷巨族
金惠局掾 昔有金某 在某相國門下 家貧親老要得斗料 一日惠局吏有闕 相國以將金差代 金白于相國曰 特蒙厚念 恩感如天 但死者舊知也 屢月病淹 逐日問訊 今若交承 不幾於幸 其死乎 誠不願也 相國賢之 以他人代之 其後又有闕 又白于相國曰 見今門下某也 困窶甚於小人 請先差 相國益賢之 後又有闕 始差之 聞者 莫不稱之 曰 貧而能讓 古今無儔 其後昆繁衍 此卽東厓之先祖云
李天官掾 天官掾李某之外邑 得堂參錢數百金 將持歸奉親 夜宿店舍 聞有哭聲甚哀 問店主 云 隣有某人家 日 前以瘟疫 闔家俱沒 獨餘一女子 罔知所爲 晝夜號慟而已 李聞之悶惻 卽往訊之 乃以所得錢盡買初終之具 求解事者 俱往襲斂 仍葬其先塋而去 及歸家 老親撫背曰 善哉 其後昆繁衍 至今相承云
廋籌司世通 廋世通字公元 漢譯人也 事親孝 父歿 廬墓三年 哀毁過節 家貧爲籌司吏 持身儉約 有古長者風 窮族貧交之不能婚葬者 必經紀之 掌關西時 通文館入燕 原包外有加包之論 狀於首揆洪相國 相國欲許之 世通不從曰 此重典 不可 相國笑謂諸譯曰 何不先見掌吏 諸譯往見世通 細述加包不可己之狀 世通曰果如是 吾將謝相國而許之 諸譯感其意 遺以百萬錢 世通不受 約以歲輸錢五萬於關西掌爲式 迄今行之胥吏之居憂者 在家挂麻 出則衣常服 人無以辨之 世通母歿 悲其服華 告之廟堂 白笠而外黑團領而壞色 自世通始也 讀書必自周易論語中庸 不見邪滛之書 (『壺山外記』)
金地部壽彭 金壽彭 字啇老 英廟時人 俶儻多大節 有古烈丈夫之風 爲度支吏 淸白自守 有弟爲惠局吏 嘗至其家 盆盎列庭 黛痕漉漉 問何用 弟曰 妻爲靘染業 乃怒而撻之曰 吾兄弟皆厚祿而業此 彼貧者 將何業 令覆之 靑決決流滿渠 尙持牒 至尙書家請署 方與客棋 點首棋如故 凡數時不轍 壽彭歷階而上 以手撒棋而下曰 死罪死罪 然此國事 不可緩 請署付他吏 行之 卽辭去 尙書謝止之 國朝之法 以民間女 充宮人 壽彭女與其選 壽彭排禁闥 擊登聞鼓 本院究得 情以聞 批曰 凡選宮女 以掖屬女 而民間女勿論 命爲著式 從壽彭願也 先時 命宦者發度支錢十萬 時夜四鼓 壽彭方在直 拒而不從 宦者叱督之 壽彭徐步 至尙書家 得署然後 方出錢 日已明矣 上聞而嘉之 及是聞其名 而有此異數 贊曰 想見其人 如有風肅肅逼人 聞幼時家貧 其母躬爨炊之勞 竈下得藏鏹 還瘞如故 售其家而之他家 始語其父曰 暴富不祥..
廉時道 廉時道者 許相家人也 嘗道獲遺銀數鎰 窮覓主 乃館閣金公家物 公卽淸城也 甚韙廉 欲仍與之 不受 其亡銀奴 候於門 引其眷 拜謝之曰 斯卽鬻馬金 向旣醉失 主家嚴亟 雖暫詭告 幾終斃於榳矣 奴有女 年十許歲 投前泣曰 兒當以身酬活父之恩 廉揮之去 及逆堅獄起 謂時道曰 旣無德 若忍又同禍 强遣之 廉去順興浮石寺 一夜念主哭 夢有人戒曰 當往遠海庵 明日 遍訪得之 在山節頂 一老宿趺坐 如枯木焉 微開目視曰 固知汝來 頗記我乎 廉省之 卽其從祖 曾出家 尙依稀幼時見也 驚且悲號 祖曰 無爾 此不有刹 可去 廉脹訣躊躇 祖促之曰 此不可留 就抵刹 亦見一僧 致祖言 卽曰 吾師也 又曰 許門已覆 追君者且至 然無深禍患 國命亦不須逃 宜速出 廉出果被執 時淸城判金吾 奏免其坐 且資貨使爲家 廉遂從此商販 後因貿易 往嶺南某邑 遇雨村舍 忽一女 疾忙出拜曰 恩君子果至矣 廉詰之 乃淸城..
鄭東里潤 東里先生 姓鄭名潤 字德公 父希僑 父子偕隱於俗離山下 老死不出山 以故 鄕人諡曰 東里先生 希僑 年十七生潤 而婦早死 潤以貧古 亦不聚 潤多手技 飮食衣服之奉 不失時 而顧工於婦人 故終希僑身 食未嘗無魚肉 衣綿絮甚安適也 潤拾橡栗 編木葉 自備飢寒 是以 潤四十時 觀希僑 已濩落也 所居室方丈 蓄書千餘券 書處倍于人 潤少詩 或勤希僑 鬻書以室潤 希僑輒摽之曰 止 吾寧可無子息 不可無此書 蓋希僑不獨好書之癖 亦重其世傳也 及潤長而耕樵釣弋 必以書隨 夜卽荊薪繼明 旣而 虞夏之書 先秦漢魏之詩 史傳子集 懸誦無一字失焉 希僑善論策 潤工詩賦 邑子弟 有造請受業者 使之坐隴上 置筆硯田間 耦耕旣㯙 而篇已成矣 人間何不取科策 自苦若是 希僑笑曰 科宦豈可耕且爲哉 問者益歎其高也 希僑死時 年八十餘 潤且七十其純斂墳樹 躬治而不假人 盡以書殉之 廬墓終喪 不復耕釣 曰親不在..
李五衛將忠伯 李忠伯 西京大俠也 好飮酒使氣 遇不平 輒敺殺人 出入 人不敢忤視 當光海世 朴燁 爲關西伯 燁厲如虎 一日不殺人 意不樂 常曰 人殺千 吾可以免夫 西京人 累足屛息 恐恐然朝暮待死 有妓美而艶 燁嬖甚 忠伯潛與奸覺 燁發急騎跟捕 命捕者前 授弓矢 戒之曰 卽不可生致 射殺 忠伯跳而逸 抵麻屯浦口 春水凘 追者在後 忠伯 赤裸泅 急走匿艾浦人家 無何 忽心悸 從諸族人 得百布駄之而南 已追果至 大索里中 無忠伯 乃止 忠伯入漢京 從屠狗六博者 遊 盖豪擧無所憚 一夕 入娼樓 宿 娼之夫惡少年 微聞之 自外入蹴倒戶 亟引燈照室 利七首 炯炯在握 忠伯抱娼臥不爲動 少年逾益怒 喝曰 若何爲者 獨不畏劒歟 曰 我西京力者 李忠伯也 曰 然則 若能與我飮乎 曰唯 卽起穿衣 少年叱娼 取斗酒大胾來 立引大白自引 仍酌以與忠伯 忠伯 一吸而盡 少年 乃以肉冒刃 注忠伯口 忠伯大開口承..
金玉湖忠烈 金忠烈 字而彦 號玉湖 又號雪峰 金海人 東平尉 公私聞見錄曰 光海朝 金忠烈 見寵姬金尙宮 用事 人心憤鬱 上䟽曰 赫赫宗周 褒姒滅之 我朝鮮三百年宗社 金尙宮滅之 臣爲殿下 痛哭 䟽到政院 論議不一 終至退斥 而忠烈身在下賤 言人所不敢言忠直之氣 至今凜凜 此 是祖宗朝崇獎言者之效也(昭代風謠)
金譯官指南子慶門 金指南 字季明 號廣川 赴燕 購得煮硝方 以還試之 所得倍蓗 品又精猛 藥泉南公 令撰次成書 名曰 新傳煮硝方 刋布中外 壬辰 穆克登定界時 朴公權 帶指南而往 與克登 反覆論辨 遂以白頭山頂 潭水之北 爲上國界 其南爲我地 立碑潭畔 以爲界 又畫山形疆域 作爲二本 一進于上國 一置于本國 明谷崔公 令撰通文舘志 刋行 子慶門 字守謙 壬辰定界時 父子俱膺別遣之命 器宇凝重 識慮淵邃 好讀書 前後任使 志在爲國 踈財嗜義 創置義田 以濟貧族(震量續考)
韓譯官瑗 韓瑗 字伯玉 幼爲擧子業 不中 後仕譯院 嘗赴京 至玉田縣 見一煬者 手持周易而讀 怪問之 乃寒士貧傭爲館夫者也 心憐之 出臺銀三十兩 贈之 後從水路 朝天 忽遇風 飄泊登州 防海卒見而敺打 俾卽回舟 船人 皆倉黃無策 忽見一官人 行過閘口 瑗進前 口進情狀 其人熟視 下轎執手曰 君非我之恩人乎 我乃玉田煬者也 賴君周急 幸得進士 來知此州 今日相逢 天也 厚給粮饌 見軍門 要其題奏 贈白金三百兩 綵緞三十匹 曰敢謝舊恩 竣事還 御賜玉圈 除僉樞 瑗爲人 廉明正直 閑居守拙 好書史不倦 震彙續考
洪譯官純彦 譯官洪純彦 當萬曆丙戌丁亥年間 隨節使行 入皇京時 有新起一靑樓而 門楣上 懸一牌 書以非銀千兩 不許擅入 中華蕩子輩 皆以價重 不敢生意. 純彦聞之 意謂聲價若是 必是絶色 試入門 詳細訪問 此非遊冶之娼 卽某侍郞之女子而 某侍郞 逋公錢累萬金 方囚於獄 擬以一律 蕩盡家産 徵及姻族而 所不足尙三千金 旣無子姓 只有一箇女子 姿色才華 超出等第 女子 不勝悲寃 欲爲賣身 救父命也. 純彦聞之矜憐 不敢求見女子 直爲出門 搜得行中諸人所儲 厥數滿千 輸送靑樓 仍隨使行出來. 女子旣不汚身 得千金 充納公錢 救父命 感頌恩德 銘佩不忘 罷靑樓歸家後 爲石尙書星繼娶 別織錦緞 每匹輒繡報恩二字 每於行人之便 申勤付送 課歲不廢 至壬辰 倭寇之東搶也 宣廟播遷龍灣 專价請援於大國. 伊時 純彦又爲隨往 石尙書 時帶兵部尙書 習聞洪譯之高義於夫人. 夫人聞洪譯之入來 懇乞尙書要其周..
李述源 李述源 以居昌座首 當戊申逆變 主倅申正模 昏夜逃躱 不知去處 述源堅守空衙 以待營關 賊魁能輔 猝入縣內 悉出軍 械述源 防截不聽 賊大怒亂打 述源罵賊不已 賊至拔其舌而殺之 噫 李鳳祥,南延年之死 固由於國恩之罔極 至若李述源 素阻國恩 不識京洛之人 而克卞忠逆辦 一死於明白之地 嗚呼忠哉 (『左溪裒談』)
劉克良 劉克良之母玉臺 洪相暹之婢 誤碎玉盃 恐被罪 逃走. 至鳥嶺 飢渴困憊 兩足生繭 乍臥龍湫上岩石 息憩着眼 忽有猛虎 大號一聲 玉臺遽失魂魄. 伊日 克良之父 劉座首 喪耦永窆 役軍聚會穿壙 山上擾擾 家中寂寂 成墳之後 座首有看檢事 急急還家則 堂前土座 有二八丫鬟 卽玉臺也. 委臥已死 胸膈乍溫 極其怪訝 急抱入溫堗 出涎納口 或揉手足 良久 始有喘息 繼以粥物調救 漸生 宛然一處子也. 詳告其由 盖爲猛虎所含 自鳥嶺 至延安邑內. 衣領少破 肌膚不傷 仍以爲座首後配 生子克良. 未幾 克良爲孤 母甚貧 克良移居松都 窮不自聊. 克良稍長 負薪資生 及其成長 菀有膽略. 城內甲第 素有鬼災 累年長空. 克良聞之 窮尋其主 以若干價 買厥舍而 先自委則 夜三更 白袍素帶 十二丈夫 突開窓鑰 侵于枕席. 克良奮起拳歐 悉皆逃竄 入于後園竹林間. 克良翌日 鑿地五丈許 銀童子 十..
吳壯士孝誠 崇禎丁丑 昭顯世子 孝宗大王 以質入瀋陽也 具綾川仁垕 薦八壯士從行 曰 朴培元 趙壤 申晉翼 張愛聲 吳孝誠 金志雄 朴起星 張士敏 周旋捍衛 終始如一 甲申 鶴駕東歸時 顯廟春秋方四歲 不肯坐轎 使人負 亦啼哭不已 惟吳孝誠負之則 止哭 於是 徒步 行數千里 衣背盡腐 後 孝廟 命畵八壯士象於屛風 吳孝誠則 畵負顯廟狀 丙申 設別軍職廳 使八壯士 鮮裝厚廩 夙夜侍衛 子孫世襲 一日 孝廟御便殿 置酒 酒酣 召吳孝誠 欲把臂而語以示親昵 孝誠頓首固辭 上怒甚 擧長琴 撞其右肩 傷其臂 臂因拘攣不仁 上酒醒 悔之 益加寵愛 (李雅亭『盎葉記』)
文守門將紀房 文紀房 字仲律 高麗名臣江城君益漸之後 世居長興 父炯夢 屋上有大星 飛下光燭地 傍人言 是房星也 驚覺汗沾背 是夜生子 名以紀房 爲兒戱 騎竹馬 剪紙爲旗 自稱爲將 群兒無不從令 十五讀史 至張巡許遠傳 慷慨擊節 掩卷流涕 膂力絶人 善騎射 與從祖弟明會 同登辛卯武科 選爲守門將 壬辰 島夷大擧入寇 紀房與明會 倡義起鄕兵 從全羅兵使李福男 丁酉八月 賊踰宿星嶺 兵使自順天 轉到南原 士卒盡散 只餘褊裨五十餘人 賊鋒薄城下 紀房與明會 張目唾手曰 今日 當決死 以保國 鼓行由南門入 賊圍城數重 彎弓亂射 殺賊無數 右手指盡脫落 更以左手射賊 左手又脫 紀房 口呼一句曰 平生殉國志 腰下玉龍知 明會繼之曰 力盡鼓聲裏 誰扶社稷危 血書于杉袖 遂與兵使 同時搏戰而死 卽丁酉八月十六日也 奴甘金 持血衫 伏僵屍中 脫身還家 備陳殉節狀 以血衫 葬於高山 (耳溪集)
林垂胡子芑 [子遇春 夫人洪氏] 林芑 開寧人 自號垂胡子 拜白衣從事 六度赴京 蔕剪燈新話而來 宣朝壬辰 死於賊 子遇春 丁酉亂 被虜及其妻洪氏同死 事聞旌閭 (掾曹龜鑑)
高濟興君彦伯 高彦伯 喬桐吏 登武科 從軍擊叛賊 勇力善鬪 爲元帥標下將領 聚兵討賊 上特加堂上 拜楊州牧使 使保護陵寢 上賞其功 累加階 歷典大閫 到處盡職 策宣武勳 封濟興君 (掾曹龜鑑)
愛男 愛男 延原府院君李公光庭奴也 宣朝壬辰 公以司書 直禁中 一夕 倭警急 上去邠西狩 公扈駕以出 愛男實執轡 以從焉 大駕馳到臨津 大江在前 夜黑如漆 津夫皆逃竄 不知船有無 諸從官惶㥘 計無所出 愛男抛轡以走 公於馬上歎曰 事急 愛男亦叛我去耶 已而 火起蘆荻 兩岸晃朗如晝 上驚問故 卽愛男發囊中火刀 投枯葦叢 延신岸上空屋 還執轡推謹 左右以是對 上曰 奇哉愛男 從官軍卒 皆嘖嘖曰 智哉愛男 於是 覓津船之閣在回岸者 上利涉焉 及亂定 大駕還都 大封功臣 策公爲效節協策扈聖功臣 又欲封愛男 公曰 臣旣濫勳 奴何可同升於朝 上雖已之 特賜愛男資嘉善 每對公問曰 卿之愛男 好在否 以時招愛男 至差備門外 酌銀大觥賜之酒遣焉 公焚愛男賤籍 使買宅別居 愛男曰 主在奴往何之 夫婦年八十餘卒 死於李公廊底 (樊巖集)
崔老 崔老者 成歡驛吏也 世爲吏於成歡驛 年七十餘 當戊申之難 時賊勢熾張 湖嶺戒嚴 驛丞姜栢走 閭閻爲之一空 雛鷄乳狗布野嗚號 崔老未忍去 與老卒守亭館 賊首李麟佐 以三千兵 次于驛 夜張樂飮酒 崔老供給惟勤 乃四鼓 賊衆皆睡酣 警柝不響 旗竿燈火盡滅 闃若無人 崔老使卒潛伏驛後峰 大呼曰 成歡驛吏崔老 曰諾 曰金吾緹騎十百輩 方捕賊而來 汝丞安在 曷不枺馬以俟 否則斬之 崔老連聲應諾 而出聲振林谷 奮梃左右衝突 因放馬庭中 相蹄趹以撓之 賊衆方睡酣變出 倉卒惶急 驚動靡所定 太半散亡 麟佐急回軍 軍聲遂不振 而因爲元帥所擒 崔老老死 名亦不傳 邑人稱崔忠臣云
李檢律震華 李檢律震華 字郁哉 旌善人 肅宗己巳 逆堅賊鑴之黨 秉國政 廢仁顯王后 公以喉院檢律 奔走道路 借得有屋轎 進于曜金門內 奉詣本宮 公以冠帶號泣陪從 及壼位光復之後 上召獎之 因問所願 對曰 所帶之職 足矣 何敢望其他哉 命永付政院檢律 噫 公以微官末職 當天威難測之日 挺身獨出 扈衛國母於蒼黃之際 雖方之古之忠臣烈士 無所慊焉 其奏御之言 又如是廉退 豈以死生窮達 動其心者哉
田隱士滿車 田滿車者 海州人也 隱居首陽山下 山多薇蕨 有淸聖廟立焉 淸聖廟者夷齊廟也 滿車年七十 磊落忼慨 與其妻耕首陽之野 時夜讀書 人無知其賢者 肅廟己卯 歲大饑 朝廷求糶於燕京 分賑諸路 滿車作詩以辭之 其詩曰 聞道燕山粟 東輸二萬斛 莫貸海西民 首陽薇蕨綠 又曰 我本淸寒有一牛 輟耕閒放峽中秋 騎來不向人間路 恐飮當年洗耳流 仍逃之山中 採薇而食 不知所終 (『海東外史』)
姜左尹孝元 姜孝元晉州人 仁祖丁丑 昭顯世子質於瀋 講院陪從 而孝元以院吏隨行 入瀋弼善鄭公雷卿 察其忠信可仗 甚重之 欲殺鄭命壽 事洩 與鄭公同死 朝家反其尸 葬之國東門外 贈京兆左尹 旌其閭世賜祿 初被拘也 自知必死 截髮置衣中 寄書與母訣 臨死 謂從者曰 吾今死於國 何恨 歸語家人善養老母如我在 (『靑邱野史』)
尹敎官民性 尹敎官民性 字秀卿 號東山 坡平人 天性自幼至孝 及長誠孝尤篤 親喪後 竟以病卒 閭里等狀 齊籲于蹕路 春曺回啓 請贈旌之典 其等狀略曰 故學生尹民性 姿稟出人 孝友根天 早自髻齔之齡 已切愛親之心 及長孝養父母 誠孝彌篤 以至定省之禮 飮食之節 靡不用極 終日侍側 愉色婉容 以悅親心者 四十年如一日 扇枕溫被 古稱其孝 而方之民性 不得專美也 其父五年貞疾 長在床玆 民性左右扶將 憂形於色 藥必親嘗 衣不解帶 遺屎沾濕 躬自浣牏 非無子姪婢僕 而其爲親之誠 不欲令人代之也 父母悶其勞瘁 諭令歇宿 卽審其就寢 始乃暫退 時或假寐 如驚而起 探候戶外 如是者一宵之間 至爲三四 或勞劇體疲 卽雖暫以 子弟代之 然亦未嘗穩休 每夜露禱 願以身代 父病漸篤 民性不勝焦迫 斷指流血 入口中 其於至孝 庶幾天地之所監臨 及至遭艱 不敢擗踊 極慰老母 而其哀毁之至 見者流涕 襄奉饋奠 殫..
吳判尹寅植 吳孝子 名寅植 字子敬 號昭溪 海州人 性至孝 四歲而孤 啼號不肯乳 語其母曰 吾獨無服 何也 母曰 幼矣 不克縗也 曰小兒無服 禮乎 仍大哭 自髻齔 能知事親 奉偏母及祖母 愉婉務悅親志 居不離 遊有方 家素貧 渴力於菽水 母有疾 惶惶焉 憧憧焉 左右扶護 調藥煮粥 不使人代 浣牏嘗糞 靡不自效 夜輒齋沐 露禱 願以身代 及居喪 毁甚幾不全 致愼終事 必誠無憾 時怪癘熾 人死亡如掃蘀 族親皆言 其從權速窆 而毅然不動 竟遵禮月 廬于墓 茹素三年 淚沾苫席 爲之盡腐 見人父母俱存 輒泫然曰 彼誠何錄于天 鳴咽不自已 値喪餘專心齋居 罕與人接 語子姪曰 祭以誠 神必享矣 逮讐甲重回 乃三月居墓 衣素食疎 晨夕拜掃 不揀天寒風雪 號泣如袒括初 時年六十四矣 嘗有任名 月有常俸 以不逮養爲至恨 節而蓄餘 置祭田 修塋城 凡薙莽種樹 皆躬執其役 欲營丙舍 力絀未就 工徒出義齊擧 不..
李孝子益三 李益三者 臨陂鄕吏也. 事母孝居 恒戒其妻 衣食之奉盡誠無違. 自官退食 或有美味在盤 請其母曰 此味先已進嘗乎. 母曰已食則喜 母曰未食則切罵其妻曰 旣得美味 何敢不進于母而進于我. 冬夏換節時 妻以新衣進 必察母身 尙着舊衣 責其妻小不容貸. 或至數月 不相見 以故 渠身雖長在官門 鮮能在家 妻之所以奉其母 極其謹且誠 毋敢慢忽. 夫士之讀古人書者 亦或爲妻所持而 不能善事其母者 視此能無媿乎. 益三之父 亦有是行 以孝旌閭 盖世傳之孝也. 鄰邑亦莫不稱之以孝子 (梅翁閑錄)
金孝子昌國 金昌國者 江都人也. 家貧 隸鎭撫使親校 時夜讀古人書 以自娛. 事父母至孝 其食飮或不戒 有沙石 必撻其妻 其妻亦悔泣無怨意. 東俗每歲首 必詢命於賣卜先生者 昌國問父命脩短. 占云不出一紀 昌國不言而涕 自是 日齋沐 禱摩尼之神 風雨寒暑未嘗懈 一日二禱焉. 過一紀父不死 郡國報朝廷曰 金昌國十年禱父命贖之 純孝也. 朝廷旌其閭曰 海東黔婁 (碩齋稿)
尹孝子明相 尹明相 坡平人 生有至性 其事父母 能盡其身. 其爲兒時 父嘗欲笞之 會天寒 明相尙箠於爐 然後敢進. 及其旣長而致愛於父母者 多推此類而充之 故其爲孝 能無憾於終始云. 其後 母乳而死 明相 亦有一子方乳 明相 使其妻乳弟 使老婢乳其子 其後 弟卒得全而 其子 絶乳至死 其妻 亦不敢有言. 余家與明相隣 幼時過其閭 必聞其哭泣 甚哀 路人或歎息而言曰 此尹孝子之聲也. 然明相狷介執一 不能容物 見人之不義 輒奮口面罵之乃已 不少忍 人多忌惡之. 然至其孝 雖惡之者 亦不能掩云. 其妻之所乳者弟曰明蓍 亦有行 明相卒無子死而 明蓍取其子 以續兄之祀 自取宗人子爲後 以報其德云 (雷淵集)
白孝子士良 白士良 全州府內人也 英廟十三年丁亥春 全州火 是日大風 城內外獸千餘戶 不移時 燒盡無餘 士良家 正當火衝 熱焰騰屋頭十丈還以集 已而 回回旋去 殆若有陰相之者 火已 登城而望之 墨燼無邊 一點屋茅正鮮者 獨士良家也 人莫不異之 士良性至孝 嘗隸營府役 不忍以役 故違母 自謝其役 匃貸而奉養之甚至 及母死 終三年守墓 其子病 家人要之不至 子死亦不至 一府人 咸以至孝稱之 及是 君子曰 士良之家不燒天也 天之爲此者 欲使人 知人有孝於其親者 天必降監而保佑之也 大哉 孝子者天之所知 人可不勉於孝哉 (樊巖集)
林孝子 林孝子 尙州之丹密懸人也 地雖賤性孝 至誠事母 家中化之 一日 其妻爲神事 笮油盛二缸置房中 其姑年逾八十 耄昏誤認缸爲溺器 持入小園 循葱畦滴瀝澆注 小孫女見之 遽呼曰 婆婆何誤也 其母走掩其口曰 無驚動 徐進低聲 謂其姑曰 溺須和水注 老人亦不必自作勞事 請代之 潛還其油 更持溺器 灌畦如式 終不令其姑知 及暮 孝子自場市還 小女迎說事首尾 孝子便下階 向其妻再拜 (樊巖集)
金孝子遠鳴 金遠鳴 安東吏 父喪 廬墓三年 服闋後 猶素食不輟 日必往哭父墓 室中置其父服 用以寓終身之慕 佳木異卉 無不植於墓前 奉養偏母 甘旨必躬執 御使農巖金文簡公 再訪其廬 登聞立生旌閭 (掾曹龜鑑)
愼孝子希閔 愼希閔 居昌吏 事母至孝 冬月親病 思魚膾 堅氷不可擧網 希閔叩氷號泣 魚忽穿氷而出 人以爲孝感 事聞旌閭 至今號其川曰 希閔淵 (掾曹龜鑑)
李孝子擢英 李擢英 義城戶長也 爲人忠藎勤幹 壬辰倭亂時 裨益弘多 及亂定 僚友請免鄕 擢英辭謝曰 爲人臣 而效勞國家常分也 退居芚山下 奉母至孝 自號孝思齋 所著有征蠻錄解頤錄 邑誌云 甫十七 父死他鄕 扶櫬數百里返葬 母年六十 兩眼俱廢 晝夜不側離 躬執匙進飯 迎醫問藥 不遠千里 病劇嘗糞 及歿 哀毁踰禮 非喪事不言 搆一間屋 安考妣位 名以慕先堂 晨昏拜謁 後因道啓復戶 (掾曹龜鑑)
兪孝子石珍 兪石珍 高靈吏 父天乙得惡疾 每日一發輒氣絶 石珍日夜侍側無懈 號泣于天 廣求醫藥 人言生人之骨 和血而飮 則可愈 石珍卽斷左手無名指 依言以進 其病卽療 (掾曺龜鑑)
玉孝子從孫 玉從孫 東萊吏石根之子 年十一 父得惡疾 自斷手指 和藥而進 父病乃療 事聞旌閭免役 (掾曺龜鑑)
黃孝子載 黃載 禮安知印也 嘗住松京 夢其母病 將歸 語其所乘馬曰 速行使我往見母病 馬低首如有所聽 一日行七百里 馬未及家 里許斃 人異之 謂黃載孝感 收而瘞之 母果病 號泣侍藥 母沒 廬墓三年 建文辛巳 旌門復戶 (掾曺龜鑑)
朴孝子柱國 朴柱國 春川人 修身篤行 喜讀小學 事親盡誠 父病痢數朔 幾至不救 醫云 惟鼈可療 時適霖雨 溪水大漲 無路可得 號泣不已 其父於昏微中 大呼曰 有神人謂余曰 汝有孝子 天感其誠 降大鼈于汝門前田渠中 卽取用之 父病仍差 父又思稚炙 柱國卽往近林中 有一稚爲鷙鳥所擊墜 取以供之 (三綱錄)
李孝子濟極 李濟極豊川人 事親盡孝 其父得二日瘧 久不差 醫言人肉有效 濟極乃割股 大如手掌 煮而進之 父病卽瘳 子傷旋差 鄕黨莫不咨嗟稱孝 (『三綱錄』)
辛孝子沃 辛沃坡州人 自齠齡已著至行 母嘗沈病 思食櫻桃 而時適夏秋之交 知不可求 而盤桓於櫻桃樹下 只自號泣 忽見低下一枝 迤入積薪下 結顆爛熟 摘取以進 醫言蠡魚神效 而本非地産 焦遑罔措 適有携魚過者 感其懇惻 不受直而許遺 烹而進服 病卽愈 (『三綱錄』)
李孝子邦翼 李邦翼北靑人 故忠臣希唐玄孫 其父偶浴深潭 失足墊沒 邦翼跳入 抱父而出 幸而竝全 父病 醫言當用黿湯 時則臘月 邦翼號泣叩氷 入水丈餘 杏得一黿 又求再得 病快蘇 父喪配 邦翼十年侍側 至誠腹勤 雖一夜 未嘗或離 (『三綱錄』)
李孝子根 李根橫城人 孝性根天 年甫五歲 得新果則 必思父母 未嘗先食 九歲母病癰 爲能吮膿 嘗夜訪醫 路逢惡獸 泣言爲親問藥 虎乃或先或後 有若護行者 醫言宜用生蛇 時丁冬月 無以求得 忽有尺許卄帶 路在雪上 遂用之收效 人皆歎異 (『三綱錄』)
金孝子致麟 金致麟泰仁人 事父母至孝 其父患癰沈痼 所食惟川魚 當沍見乏 呼天哀祝 從氷釋處設網 盈尺魚 數十忽入網 其後去輒必得 鄕人名其川曰孝川 (三綱錄)
吳孝子泰觀 吳泰觀 坡州人 早棄功令之業 篤於誠孝 母病思食櫻桃 時値六月 求之不得 攀樹竟夜悲號 朝而見之 忽有十數顆 結在於枝葉間 摘而進之 明早又求 亦如之 如是者凡十餘日 不匱 及其革也 齧其指 血不出 擣之則 血淋漓 遂灌之 母殊而復甦 得延數日之命 父病將屬纊 露禱于天 願以身代 叩頭血出 父還甦 延壽五年 居喪一遵古禮 (三綱錄)
洪孝子命寬 洪命寬 水原人 自在髫齔 誠孝純篤 年甫十一 其父病劇 撫摩手足, 呼呼丐命 竟至不救則 憑尸哭踊 屢絶方甦 不避雨雪拜墓 攀號行路不忍視 母當署 病瘡 臭不可聞 命寬日夕 吮之 通二旬不小懈 母有宿症 老而愈痼 問醫求藥 嘗糞驗症 及其刀圭蔑效 命寬剪爪斷髮 血書 禱天 病遂瘳 延十餘歲 (三綱錄)
權孝子載中 權孝子載中 性至孝 親沒 葬于西坰數十里外 朔望日必上墓 終其身不廢 墓土不被莎 人多怪之 或以爲貧不及 國都西迎恩門前莎 爲東土第一 山陵外凡私採者有禁 孝子上墓 路出此門 每從閑處 採莎方半尺 袖而致之 以是爲率 嘗爲哨者所詰 聞其由 感而釋之 如是數歲 一麓成矣 望之 如鋪錦茵 至今稱爲權孝子墓 贊曰 古人孝親之事多矣 此盖未始有也 歲歲春風草生 孝子之心 葉葉俱靑 世之大起丙舍者 徒夸輪奐之美 往往爲歌舞賭簙之場 何限 使此輩聞權孝子事 能不泚顙
朴孝子士信 朴士信 咸陽戶長也 父患虛証 醫言蔘可以得效 時當大寒 窮往智異山靈源寺 求之 忽有老僧 指一枯莖 令採之 得人參六根甚大 而僧無去處 持而歸 則寺中無賴五六輩來劫之 有虎在傍 咆呼不已 衆皆逃散 乃持來煎進 父病乃差 母病 再斫指 得延數日
吳孝子千松 吳千松 義城人 事親至孝 家勢貧窘 傭賃以養親 及其喪 身負土以葬 廬於墓以終三年 其孫哲祖生未周歲 遭父喪 及長 每以不識父面不服父喪爲至痛 平生未嘗與人嬉笑 遑遑若罪人焉 母在兄家 稍遠而雖奔走公役 晨昏定省不以風雨寒署而或廢 甘旨供養 終始不衰 及遭母喪 哀毁過禮 葬祭盡誠 俾無餘感 及其父沒回甲 設祭攀擗 一如初喪 仍服縗廬墓 咬菜啜粥 以終三年 鄕人上其事 邑宰感其孝 將申請旌褒 而號泣乞停 盖其特行由中 不欲見知於世也.
李孝子宗禧 李宗禧全義人 九歲値闔室遘病 其父母婢僕一時病臥 獨宗禧未病 其父光國 痛已久而 未退熱 氣窒者二日 全身厥冷而無省視 宗禧獨自遑遑 蹴其病婢 急煮粥飮 將刀斮破四指 血注椀中 連灌父口 有氣息微微出鼻口 宗禧驚喜 用盡一椀 父乃甦 翌日又氣窒 宗禧呼泣禱天 又斮衆指 和血於粥 又進一椀 忽聞室中有呼云 宗禧汝誠感上天 冥府已許汝父之生 汝其放心 勿悲痛 家中人莫不聞之 皆曰 長湍生員聲也 長湍生員卽宗禧之外祖尹謙 其死已久矣 其父蘇完 母亦繼瘳 人無不稱道 里人狀報於本邑 邑倅大奇之 列其孝行命給 復聞于朝旌其閭 (靑邱野談)
燕岐孝子 燕岐縣民人某 不得其名姓 母病瘧將殆 思食狗肉 貧無以辦 謀諸婦 婦曰 我家故畜數頭 然我有母嚴 君試懇我二兄 或可諧否 婦家間一嶺 宿舂可至 人心忙 晡而至 見婦二兄 亦曰 我有母嚴 不易爲力 入告母 果不聽 人拊膺旋返 夜深抵嶺半 見火焉 立而審視 虎蹲抱有物 狗也 喜甚雙手戒曰 我有母病 思食狗肉 寧 爾齧我 狗讓我也 虎置狗 曳尾而去 攫持急奔 比還 天尙未明 婦迎見雀躍 宜狗進母 母頓飽 病如忘 夫乃對妻言之 妻涕曰 山君惠母 然毋使母聞 慮母警也 (委巷𤨏聞)
燃指孝子 燃指兒 式微人 酷貧靡室 年旣二毛 人猶兒呼之 其名姓卽逸也 養老母至孝 聞有婚娶之家 着貼裏往隸焉 乞得餠麵 以食母 嬉笑爲樂 身自無完衣 而母具甘旨 一士人 聞其行 時周恤之 旣又招置門下 後士釋褐 得畿沿一令將 莅任不忍捨 此人乃慨然曰 小人母之有今日 是主公之賜 敢不思少報 請惟命之從 令喜與之俱 未幾 其母死 訃至 令爲之流涕曰 使汝不終母侍者 吾之過也 欲有所優給 皆辭 只求小甁胡麻油佩之 結扉而行 在路投店 卽水漿不入口 索火盆蠶油左手中指 炙之過夜 指焦黑 二日抵家 里媼迎弔 盖會托母供給者也 問吾母何在 媼曰 死在房五日 無人斂矣 兒不哭入房 見單布被覆母 遂鼓火點硫燃指 若松明 徐近母 持被呼曰 阿母 阿母 兒在此 兒在此 指火將半 母微若息 又少頃應曰 兒耶 兒來乎 次開眼視曰 吾思兒甚苦 饘粥數日 居然動作 兒言縣宰 惠我來省 泉糧且繼至 母淚淫淫曰 ..
崔醉睡堂廷憲 崔廷憲 字叔度 號醉睡堂 海州人 性至孝 年十九 在高陽鄕庄 爲父病 求藥入洛 中途忽心警 若自後牽挽者然 疾旋歸家 卽父病垂絶 一家號慟 而胸腹間 猶有氣微溫 乃斮指進血 少頃復甦 加壽九年 人稱孝感 (昭代風謠)
崔同樞道植 崔同樞道植 字士一 忠州人 幼失恃 養於繼母 及成童 至誠養志 處異母弟妹 各盡和翕 以悅母心 母家貧窮 每爲周恤 專悅母心 聞者欽歎 年十九 差厚料 極甘旨輕煖之功 躬自往貿 至有賈人居好物 待售崔孝子之語 半絲一粒 無一自專 施與分散 惟母是聽 三娶妻 鏡奩之間 絶無毫末之私 隣里感其誠孝 稱爲崔孝子家 正廟丙辰 以廉勤孝行 特命差壯勇營首吏 仍兼惠吏 至誠養母 五十年如一日焉 當宁丙辰因春曹啓 命旌閭 (崔氏家狀)
李判尹思龍妻高氏 李思龍 眞愚堂德涵子也 自在髫齔 造次言動 愛敬承順 母病積年沈淹 衣不解帶 侍湯四五年 及遭喪 哀毁動人 喪祭遵禮 事父 至于白首 一念誠孝 順志備物 五十年如一日 父病屢朔 日夜扶護 目不交睫 藥必躬煎 父悶其老 使之暫休 則泣曰 人子之職 粗效萬一於斯矣 病漸危극(谷尤) 嘗糞驗其變味 涕泣禱天 願以身代 旁人爲之感涕 竟遭喪 七耋 毁瘠 粥飮塩虀 以終三年 而祭奠 哭泣扶病哀隕 甫闋制而沒 聞之者 莫不流涕而欽歎焉 後以孝 贈漢城府判尹 妻高氏 姑病 晝夜侍湯 未嘗暫懈 及遭喪 哀慽 動人 事舅 五十年 一念誠敬 好賙施貧窮 族親之待而聊活者 甚多 年過六旬而舅病 侍湯靡愆 不以老年而自暇 舅沒執麻三年 及夫病 齋沐祝天以身代者 屢矣 衣不解帶 目不交睫 藥必躬漉 及夫卒 欲下從 子女泣諫 答曰 古婦人之遭此境者 有參量輕重 立節易保孤難之定論 吾則爾輩俱已成..
白學古堂胤耈 白學古堂胤耈 字頤孟 孝悌出於天性 事親極忠養 邃於禮學喪祭 必合於古人 與金退靖齋朴晩翠亭 友善源源往來 多有講劘 及沒 閭里以孝行卓異 訴于儀曺 旌閭 有學古堂集一卷 刊行于世 烏川鄭尙書 題其集曰 在委巷而 論千古禮學之謬 以匹庶而談當世治道之要 慨然以挽回唐虞 爲己任者 此固傑然賢豪者流 以余所聞 近故白君胤耈 是其人也 余未及一叩其緖論 而君已作古人矣 每念之愴恨不已 一日 其子謙門持其狀及遺藁 以內谷尹士賓爲介 來請一言 余披玩未卒 斂袵而歎曰 富哉 言乎 文詞特其餘事耳 其論禮則 以卞昭穆立五廟爲第一義 而其餘十許條 皆粲然 可觀 談治則 又以行井田 興學校 爲有國之要務而其他罷折受 去免稅等 諸說 亦指陳利害 切中今日痼弊 此豈非千古隻眼者乎 君之爲學 盖以忠信孝悌爲根本田地 立心制行 必以古人自期待 故發之於言語文字者 不肯草草必以爲非三代則 皆苟其所惓..
金孝子益春 金益春 字仁叟 貫金海 司宰監吏也 自幼孝友 喜讀書 乃爲吏 恭愼少大 處衆如處女 手書論語章句 常袖藏之 簿書趨走之隙 坐必玩覽 僚吏或有目之者 益春不以爲意焉 居仁達坊都嘉里 里多惡少 常橫暴里中 里中亦待以匪類 益春常出入 見惡少 必拜揖于前 惡少始以爲調 怒而詰之 益春曰 諸公皆我伯仲之年輩也 安得不爾 惡少乃忸怩 言不敢當 後遙見輒避匿 年二十一 遭母喪 爲父所開譬 不得過禮哀毁 其年冬丁父憂 益春號擗不食 氣絶復甦 又者數 其兄爲慮滅性 旣殯僑里舍遷之 不欲令耳目之 益春爭之 不得命 之里舍 泥首苫塊 悲哀愈劇 氣陷且病 每晨朝必衰杖往 伏門首號哭而返 上食及哺 亦如朝哭 而病則日深 其兄曰 本念其致病而權居之 乃反嬰疾 因扶而還家 益春凘敝 未練而死 隣里無善不善 皆憐之 相與謀 上狀春卿 得旌其閭 余從兄大哉氏 與益春居比 道其事甚備焉 系曰 毁而滅性 禮所..
文判尹重郁 文判尹重郁字起八 富民侯益漸後裔也 公幼有至性 愛父母 不離側 父母未食 不敢下筯 備物養志 務在悅親 及親病 夙夜侍護 衣不解帶 寡妹貧居 厚恤之 愛孤甥如子 常以未得終養爲至痛 不服華美 不近聲色 口不言生産事 雖文房細物 不妄求於人 平生亢介 少許可 而見人窮急救之 猶恐後 與人款曲 不設畦畛 而至論是非邪正 確而不撓 盖其端潔之操 出於天賦 淸謹之風 得之家庭者 雖古之士君子 殆不過也 公旣卒之十五年 部官 以公平日孝行之卓異者 轉聞于上 特命旌閭 又里中父老 聯命籲天 申命褒贈漢城判尹 世多榮之 (浣巖集)
金童子重鎭 金童重鎭 閭巷子 其父曰學萬 生無庭塾之訓 而聰穎絶倫 五歲 知讀書 過目成誦 氣度夙成 動靜異凡兒 常在父母側 當食 必侍坐 視其甘飽與否 寢則撫席冷煖 祭先之日 與長者 偕齊沐參事 一日乘其假寢 故不言 重鎭 以不得與祭 爲恨 終其日不食 八九歲 讀小學 誦習不輟 凡書中孝悌之道灑掃之節 皆慕而行之 父母慮其傷 每加禁止 猶孜孜若不及十一歲 詩學大就 家在弼雲臺下 文士多往來遊賞者 重鎭必與其會 出言警拔老宿 皆逡巡歎伏 一時膾炙 咸稱神童 十二歲 母遘癘 重鎭護視 累夜不交睫 及喪 哭不絶聲 水勺不入口 執喪遵禮 一如成人 旣葬 告其父曰 兒平日未嘗須臾離母 今不忍舍其體魄而歸 願居墓三年 以慰亡母之魂 父大怪之 不聽 自是 重鎭哀毁尤深 父嚴加誨 責則惟上食朝夕哭臨外 不得現其悲哀之色 勸以肉汁 抵死不肯 每以廬墓事 時時泣懇 父惻然曰 顧吾平生 惟汝一塊 汝若廬墓..
宋恥翁奎揮 宋生奎揮 其父曰時聖 以孝死 英廟三十年 有司以聞 命贈漢城左尹 遂旌其閭 生自幼時 卽自誓曰 吾父死於孝 吾不能孝於親 何面目見先人於地下耶 故逮父時 已能以至孝聞 其父嘗有疾 生皇皇然 憂形於色 夜不鮮衣 躬侍湯藥 父飮藥 然後乃敢退而食 每嘗糞以驗其病 卒不見難色 日夜齊沐禱天 願以身代 旣而不可 奈何 遂引刀斮手指 出血灌之口 得延一日 旣喪 哭泣悲哀 幾不能生 母涕泣勤其無過哀 則生不敢放聲哭 每中夜起坐 爲孺子泣 傍人爲之感動 及服闋 以其所以事父者 事其母 婉容婾色 未嘗一日去左右 戒妻子不敢有私財 扶持起居 如童臾 使其母 忘其老也 家雖貧 甘旨之供 惟謹 使其母忘其貧也 如是者 三十餘年 如一日焉 一夕母忽得疾 疾甚急 未及邀醫治 遂又割指 不能效 持喪 一如其父死時 仍居墓側 朝夕必哭 時時誦蓼莪章 至父母劬勞之際 聲甚鳴咽 賓客弔者 無不流涕而去 生時..
洪童子次奇 忠州童子洪次奇方在腹其父寅輔坐殺人?獄及乳數月母崔氏訟寃?詣京次奇?於仲父呼仲父而不知爲寅輔子也甫數歲與群?戱忽驚啼不食如是者月三家人怪之後?邑中人등其日乃州官??也閒者莫不異之家人恐傷其心愈諱其父事至十歲父念年老無出獄期恐一朝命盡不得見乃使家人告以實携至獄門次奇施父大哭遂居邑中負薪易米以供父居數年崔氏婁上言不報客役於京旣返葬次奇哭辭父曰母訟父寃未遂飮恨而?又無長成子?雖幼非?誰復?父死者父憐其弱不許次奇?身潛行徒步入京撞申聞鼓事下按使又不白次奇留京不歸翌年夏大旱上諭中外理重囚次奇伏闕下遇公鄕赴朝者輒泣訴父寃凡十餘日觀者無不感動泣持飯?之成유其頭以去?刑判因議囚入侍白其杖上爲之惻然?按臣詳閣以聞按使以獄老事?秦置可否間上特命貸死?嶺南始命按使也次奇冒盛熱走三百里詣使司號泣父命及秦上次奇又疾先驛末抵京百里疾作從子勸少留次奇以爲不可??到郞力疾?復伏閤痘瘡大發四日己不省時爲夢語..
鄭孝子 鄭孝子 扶餘人 佚其名 性誠樸純於孝 鄕黨化之 一庠生詣訪 適飯 見其宰鷄供母 草俱待客 少間 家人告曰 老夫人下堂 鄭卽趨入 生密覘之 見母傴僂 挈甁灌虀菜 鄭承而助之 若嬰兒焉 候其出 請曰 某百里繭足 仰先生邵德懋行 先生何以敎之 鄭動容曰 窮居謏學 寡過未能 猥蒙不棄 遠辱龍光 生復前席曰 曩時 老夫人之下堂也 某寔窺之 老夫人挈甁灌菜 先生承而助之矣 某之事老母 衣則輕煖 味必兼 動有使 足不下堂 已有年矣 自謂於親不薄 今見先生如是 禮或然乎 鄭愀然曰 直貧寠何言禮 鄕人貿貿 不能以禮處母 母老而昏 頃者之灌 實胡麻油也 生愕然曰 然則先生助之何也 曰 母老而昏 覺必悔恨 不忍使有悔恨之心 故助之也 庠生於是 瞿然拜謝曰 得矣 (委巷𤨏聞)
朴同樞受天 朴同樞受天 字聖守 孝子泰星也 爲其追服廬墓 情苦勢窮 始乃吏役於兵曹 每乘昏歸 輒躬自負美 往省其父於三十里之外 仍赴朝仕者 凡十八年 鄕隣嘆曰 眞朴孝子也 喜讀庸學 平生不輟 恒曰 儉而吝非儉也 儉而能施 乃爲儉也 嘗於郊外 見女人哀哭 問其由 乃其舅與夫俱歿 無以斂葬 卽入城貸三十緡錢 以與之 及丁父憂 哀毁踰制 三年之內 鬚髮盡白 形神凘脫 竟至於卒 (朴氏家狀)
安工參泰新 安工參泰新 天資醇厚 容止端重 居家孝友接物和易 少好讀書 意在拔身而以親老未克 究竟年二十七 被辟從仕 及丁親喪毁瘁 不勝喪以卒 閭里諸人 訴于春曺 請旌閭 上達蒙允 等狀略曰 西部故司直安泰新 早服詩禮之訓 長有淳粹之操 幼喪慈母 深墨柴毁 已有成人之稱 事父色養 左右無違 宗黨隣閭 人無間言 莫不欽歎 其父享年七耋 衰老病革醫藥無效 殆至屬纊 哀霣遑迫 自斷其指 淋血灌口 絶息復甦 遂得時日之延 及其易簀 水漿不入口 擗踊踰禮 窆厝之後 不忍哀廓之痛 廬墓二年 晝夜號哭 終至不勝喪而沒 實行純孝 極爲可尙 宜有旌閭之典云云 其後昆繁衍 至今爲閭里盛族
朴孝子泰星 朴孝子泰星 其先密陽人 小居漢城 漢城人謂之朴孝子 老居高陽之淸潭 淸潭人稱其居 爲孝子洞 孝子生三歲父歿 梢長跽告母 生不承顔 歿不執喪 吾烏乎用 吾情請追服 母難之曰 若父不幸早死 吾忍而生爲若 故若爲死者死 孰若爲生者生 幸而至於壯大 不獨生者有辭 抑死者不死 孝子涕泣敬受命 遂不敢服 顧遠葷肉啜饘者 三年 母亦不復强 母嘗寢疾 孝子不解衣帶而養 粥必親煮 藥必先嘗 平生財無私畜 用不爲槪 事必稟而後行 奉養母 四十六年而母歿 母歿之十七年 爲父歿之歲 之父墓 成踊成袒成絰 衰且杖如始喪 廬於山下 日再上塚 悲號 雖風雪不廢 山蹊危巖 多奔潨叢密 人煙曠絶 猛獸交於道 居之晏如也 每箱晨月黑獨行 顧影蕭然 鬽魈不敢爲嬲 有鳥與孝子偕嗚 止有常處 孝子噭然而哭 則鳥從而噪 哭止 鳥亦止 鳥鵪身鳩色 人竟莫能名 李槎川趙閣老 爲賦異鳥詩 淸潭野民孫氏兄弟三人 祭墦抱陽而眠..
鄭葱山彦窨 先生姓鄭氏 諱彦옹 字宇容 父本百濟之湯井人 少博讀書 爲文章 名於明宣之際 其文贍而奧 肆而聱牙抑揚 長於諷 本之屈宋 參之子雲相如韓柳氏 而成一家 松川梁應鼎稱之曰 千古絶才 後千載 無此作 車太常天輅註萬人坑 人爭誦之 膾炙於時 萬曆中國子試 獻玉貌篇 擢爲壯元 號爲鄭玉貌云 於是 其名滿一世 性高抗 無媚世氣 忤權貴 陷危厄 必致之死 而從獄中 上書白辨 縱得釋 猶排擯之不已 坎壈不得意 沒於窮途命也 終其身窮抑無聊 不改所守 節操愈堅 敎授生徒 號爲葱山先生 屈原怨而思 子雲相如姱而媚 班固艱 退之平 子厚苦 盖楚古漢麗 唐變古而爲排者也 先生集諸家 爲騷學三體 行於世 先生生於明嘉靖十四年 沒於萬曆四十年 年七十八 先生無子 穆二三十時 與鄭希聖奉璧 同學於先生 穆學戴記檀弓古經 二子皆學文章者也 今先生沒 將六十甲子 當時從遊士皆亡 穆以八十在世 涓吉辰 旣修..
金石泉泳 金泳 嶺南人也 流寓漢城 自號石泉先生 性沈深 好探賾 少癖於算術 凡盈朒句股之法 靡不盡其精 而猶以未達本源之所 自殫心思索者數年 遂得幽鬱之疾 屢濱乎危 於是 盡棄前學 將羲經一部 反復硏究 積數十年 豁然有領悟 喟然嘆曰 數本乎河洛 河洛本乎一理 理卽是形上之道 數卽是形下之器 不求其理 只求其數 則終局於器 不可以造道 年四十餘 常獨居窮格 不作家室念 竹下文貞公金相國 責之以人倫大義 遂黽勉娶婦 猶無意於産業 破屋數間 不蔽風日 而硏易不撤 人皆稱之 以周易先生 正宗戊申 以日食度數 與北京有差 命泳入辨稱旨 明年己酉 遷奉顯隆園 又命泳奏下窆正時 時在夜半 乃作中星新記以進 上仍命特付三曆官 使敎授諸生以傳其學 而意不屑 縻官多年 未嘗束帶供職 故諸生鮮有知面者 然每當推步 必先質於泳 然後敢乃奏啓 歲庚申 見洋琴盛行於國中 言於海石金相國曰 此聲 殺伐之聲也 東..
咸瓣香鎭嵩 咸鎭嵩 字性仲 人稱瓣香先生 家貧好學 夜無繼晷資 閉目端坐 黙誦五經 不覺日已明矣 不喜文章 而時或有之 尤精於性理 有經說存稿四卷遺集二卷 身不出鴨綠江以北 而中州人士逢東人 輒問瓣香先生安否 壺山居士曰 瓣香不出戶庭 使華人嚮慕於萬里之外 而白首窮經 竟未免草亡木 卒於閭里之間 可慨也已 (壺山外記)
李學西至和 李至和 字君協 居西學之西 人稱學西先生 早喪父 嗜酒任俠 年將三十 始折節粹如也 二兄同居 其伯非同産 母夫人性苛 尤所不容 學西極其和豫 作嬰兒戱 母一笑而止 妯娌融怡 無物我 兒無常母 常讀近思錄性理諸書 日誦中庸周易 詩尙陶韋 尤善筆法 小楷行草 皆法二王 世稱爲異才也 對人 逸情顒若 肅容整齊 儼乎不敢干以非禮 口未嘗雌黃人物 雖史策中 亦不辨別可否 人以此短之 此其聞德公之風者歟 晩居永春 隣里慕化 一辭稱君子 湖俗 每於薦剡 奔競如市 金參判鼎均爲觀察使曰 文學行檢 如有過李至和者 當讓一頭 於是 人莫敢干 竟薦于朝 人服侍郞之公 益信學西之實行也 (枕雨談草)
朴無聲子常遇 朴無聲子常遇 字春長 孤貧失學 及長 篤志好讀書 經史子集 百家之書 無不閱覽 且善窮理 至於諸術數之書 無不領會 最明於經傳性理之說 嘗著經書讀法一篇曰 昔者 聖人蓋憂民生之多艱 人心之易危 作易以明天道 述書以明人事 刪詩以正性情 作春秋以分善惡 樂以和之 禮以節之 皆所以修己養人之法也 體之者聖 師之者賢 雖欲師之 不知其本領 亦難矣 今以管見標于經下 以俟知者 易 天道也 先天陰陽之交錯 乾坤用事 後天日月之行度 坎離用事 日之升降進退 三陰三陽主焉 寒暑燥濕化焉 聖人觀其象以設卦爻 執其行以成神化 書 人事也 治天下之規範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人心憧憧往來 有思有慮 故惟危 道心寂然不動 何思何慮 故惟微 精不雜也 一不二也 中 道之體 敬之本 如中庸之中也 執 固執也 詩 情也 性情之發見 事物之交感 莫先於夫婦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卽修齊..
李學官夢鯉 李夢鯉 字在淵 昔余居竹東坊 敎授數三年 少時在淵 纔十餘歲 挾筴踵門 請業甚勤 容止端莊 若成人 余心異之 遂以句讀授小學語孟等書 在淵乃能發明其義 群居 罕言笑 絶傲戱 繩趨矩步 動必以禮 顧余素無學術可以爲在淵師者 每辭其稱謂 而在淵特尊事我不衰 在淵家甚貧 弊床疏席 菜茹不充 而常晏如也 聚閭井子弟 敎誨之 凡數十輩 皆斤斤以禮讓相飭 里有鬪鬨者 不敢近其門曰 理學君子居也 往年大臣高其行 白于朝 以廩粟周之 今相國趙公 辟爲吏文學官 君欲力辭 余引古義 勸其出仕 及批下付職 而在淵死矣 一命非在淵之雅志 則其出與不出 固不可論也 顧今吾輩中有能篤志向學如在淵者 幾人 嗚呼 惜哉 在淵 時年三十九 (浣巖集) 李生 夢鯉 以學道見稱於世 時宰相家奴 挾勢自恣 當街罵人 豪橫不可制 一日 大醉 遇李生於道 見其徐步儼然中規 指以大笑 乃以手擠之 仆于道上 李生色不..
朴晩翠亭永錫 朴永錫 字爾極 貫全州 自號晩翠亭 常危坐一室 觀論語不輟 非省墓弔喪 不出門 非祭日不入內 賃書郵報 以供祭祀 妻治人舊絮 以資糊口 然相待無怨咨 時人皆稱以君子 亦未有知其淺深者 有宋喜鼎者 哀其死而文以哭之 曰婦孺 曰佛士 曰君子 仁者見仁 知者見知 以余觀之 孝子而已 嘉慶辛酉卒 壽六十七 生一男一女 有文集一卷 贊曰 早辨利義 弗疑弗貳 自力仰事 無待贈遺 在家而達 孰敢枳閼 財以禮用 焉有濫冗 誘絶志堅 端坐凝然 黙閱遺經 恥彼說鈴 躬踐實體 集義約禮 朋友雲從 語笑雍容 綽綽有裕 緖餘陶鑄 隨叩而答 約自牖納 疑義縷析 鄙吝氷釋 盖曰偉人 寧知其眞 冷廚烟空 滿座春風 煤窓曛黃 晬面生光 名徹楓宸 跡似隱淪 擬試而庸 辭以微蹤 匪謙匪託 安此邱壑 貧不怨咎 奚羨富厚 不患無位 天爵吉利 昭事上帝 六十七歲 全生而歸 厥功弗微
金退靖齋杭齡 退靖齋金公 諱杭齡 字景老 性慈仁恭儉 事父母孝 及遭艱屢 不履內者三年 飮食起居 未嘗離家廟前 友於兄弟 聯衾共卓 敎子姪嚴 納於義方 與黃白朴三孝子齊名 世稱四友 三孝子歿 公皆加麻 恤其孤如己子 初年 爲貧而仕 及母親卽世 決意勇退 閉戶讀書 而尤好魯論 老而不懈 所著有退靖齋集二卷 嘗有詩曰 獨臥天機熟 閉門白日遲 靜聽山鳥語 春意最先知 公卽余之祖妣端人金氏之考也 祖考以約軒公 嘗受業 每與子孫 稱公之德行文學焉
韓栗村以亨 韓以亨 以英廟壬戌十月十七日生 幼而穎悟儼若成人 五歲而孤 因失學 追逐無賴 二十六歲 偶於人家 見近思錄 怳然有悟 始知有爲己之學 遂折節讀書 曾無師受 一以自解 日夜孜孜理解六經 微辭奧旨 無不硏究 尤精於禮學 疑晦講辨甚多 我東數學無聞 時有敎授文光道者 倡明幾何之法 公一見其書 未浹旬 盡貫其法 其於文章 雖無用工而詩文古雅 依然有濂洛之遺音也 其事親 婉容愉色 極其甘旨 親濟 衣不解帶 不離側 其居憂也 倚廬疏食 盡其禮 春秋時祀 深衣大帶 致其嚴 素抱奇疾 不撤席褥 晨謁未嘗一日廢 日與同志之士 講磨經義爲事 間有從學者 敎之不倦 嘗有意於三代之治 欲與二三同志之士 遵橫渠先生之遺意 買田一區 畵一井 講古法 崇禮敎 以明今世之可行 而同志之士 次第零落 竟未就 歲戊戌冬 卜築于嘉陵之栗村 監農以養親志 讀書以敎子孫 鄕里之士 聞其風 而從學者多 於是 修小齋 ..
安竹軒光洙 安光洙 字聖魯 自號竹軒 順興人 父折衝將軍首挺 自其先流入國學之泮村 寄巨焉 泮村之俗 剛者博奕任俠 嗇者又逐逐於末利 鮮能率禮敎 光洙慨然曰 大學首善之地 而風俗如是可乎 倡子弟之聰悟者 七十餘人爲之契而名曰 齊業文會 隨其材高下 各授經史子集 以事親敬長之道 蚤夜誨迪 冠婚喪祭手自圖式 令民易曉 使毋越程朱之儀則 每月朔 悉聚其徒 課業能否 褒責以勸戒之 於是 泮村子弟多興起率服 光洙卽曰 業貴優遊 不然氣象迫窄 去風雩詠歸之趣遠矣 良辰選勝 與其徒酣觴賦詩 聯爲累百篇 意寄悠遠 由是成材者甚衆 旣壯而冠 爲胥吏爲典僕 皆知敬廟宇謹釋菜 各率職無闕也 然光洙不徒以言爲敎而已 亦能反諸身而立之本 居喪疎食三年 晨昏哭泣 雖甚病不廢 其他行事多可紀 長國子者 聞其風往往賚貴與以獎之 光洙沒 泮村人無老少 哀號如撤其帲幪 自喪至葬 執役無敢後 忌日生朝四時之節 嘗受業者 爲..
高斗杓 高斗杓 字運元 開城人 性耿介不俗好學 尤沈於易 洞曉微奧 大爲當世學者所推詡 稱之爲孤靑後一人云 每以爲吾道淵源 在於一敬字 好讀心經近思錄等書 心體而力賾之 平生景仰退栗 手遺卷不置 讀太極圖說 至中正仁義之說 未嘗不沈潛服膺 其疾革也 屛婦人正席而終 亦可見平日之所操存也 (昭代風謠)
徐孤靑起 徐起 字待可 號孤靑樵老 利川人 祀公州孔巖祠 朴守菴枝華所撰墓碣銘曰 公幼而知讀書 七歲學于里中書堂 書堂將罷 公作詩呈于其師 有書堂長勿毁 使我學聖賢之句 師歎賞知其非凡兒也 母嘗疾病垂絶 公斷指和藥以進 母復甦 時公盖年未十歲矣 稍長益力于學 百家衆技之說 無不涉獵 尤慕禪學 年二十餘 始知吾道之正 盡棄其學 就李履素仲虎之門 受大學中庸等諸書 後卜于公州鷄龍山孤靑峰下孔巖之洞 家焉 州之士 莫不敬畏而尊師之 來者日益衆 居是十八年 沈潛經史 欣然樂而忘食 未嘗以外物營其懷 末年所得 盖益高明矣 萬曆辛卯以疾終 年六十九 銘曰 噫待可 生吾東 少也賤 老益窮 劬墳典 賁厥躬 授門徒 正養蒙 孤靑峻 錦水空 有二樂 保始終 山有月 江有風 一片石 表幽宮 (昭代風謠)
劉村隱希慶 劉希慶 字應吉 江華人 年十三而孤 負土以葬 仍守不去 隣僧哀之 作土宇墓側 煮粥勸之 事母至孝 母病久帖席 夙夜其側 未嘗少懈 間取所藉褯 出東小門外川上 手濯而曝之巖石 坐其傍讀書 見者異之 嘗從南東岡彦經 受文公家禮 尤明於喪制 博考典禮以究極古今之變 遂以善治喪名 國喪議用質殺 而無能知其制者 乃召公裁之 士大夫家 有喪 必請以執禮 壬辰倭亂 車駕西幸 公卽涕泣慷慨 號聚義士 助官軍討賊 事聞 宣廟下敎褒賞曰 希慶 爾惟奮義以滅賊爲志 予用嘉之 時國家多難 詔使相望 諸用費甚多 而戶部罄竭 宰相有憂之 公請召白仁豪 數人 問計 事可集 竟得其力 以此 賞階通政 戊午 逆臣 李爾瞻 謀廢母后 脅諸父老投疏 違者刑 而公獨不肯 素與爾瞻熟 至是絶之 出而遇諸塗 爾瞻怒責之 公對曰 小人有母 急於養 未暇及公之門 及仁祖反正 大臣以其節聞 特命陞秩 始公以知禮稱諸公間 及..
韓市隱舜繼 曾孫暹 古之隱者 類多隱於市 薛公賣膠 隱於邯鄲市 韓伯休賣藥 隱於長安市 嚴君平賣卜 隱於成都市 彼其志與世長辭 則山巓水涯其隱也 乃自甘鄙事 隱於販鬻 何也 及考市隱韓先生舜繼之爲隱也 則知其心未是屑屑然自見其隱 又何市與非市之擇哉 嗚呼 觀於此 而驗其隱之高也 先生字仁叔 宣祖時人 始籍交河 中世徙居松都 果毅校尉萬齡其父也 效力副尉義貞 其祖也 先生事母至孝 病甘餪不給 範銅爲市 其爲器精緻 價且不貳 買者日之先生之市 而不之他匠 他匠往往失利 先生卽曰 利其可專乎 讓不之自居 嘗購銅鼓鑄 有金躍(燿)於爐 諦視之 銅盡金也 卽掇其鼓鑄 托以銅麤 悉收 還其主 於是 先生之爲市 不違於道而售其直 僅取足母養 有餘 則頒諸族戚之貧者 母嘗疾急 醫云 非玄鴿 不效 時夜將半 先生彷徨道路 惻惻然悲泣 有人袖玄鴿過之曰 夢一老人 告我以贈君也 及母歿 先生三年不鹽菜 盡去..
里鄕見聞錄序 余於十載前 遊金剛 凡三旬而返 其海岳之所蕩潏 영록之所呈發 殆不可名狀 笻輪團圓 烟雲無恙 種種靈嵌 種種神宇 究竟爲一大事因緣 九龍萬物須彌玉鏡諸勝 特著於山中 而至於一邱一壑之或以奇勝或以幽勝者 若以命名播而傳之 可齒於諸勝之列 而皆掩翳埋沒於荒林叢薄之間者 多矣 因是想來 人亦類此 廻翔館閣 闡揚文明 端委廊廟 調和玉燭 六經瀝液 波及群生 是則尙矣 至夫里巷之人 旣無經術勳業之可稱 或有言行可記者 或有詩文可傳者 而皆草亡木卒於寂寞之濱 嗚呼 噫嘻 余所著壺山外記之所以作也 劉友兼山 與余同情 蒐訪諸家集中 得立傳人若干 無傳者 自撰之 凡二百八十則 勤成一書 籤之曰 里鄕見聞錄 徵言於余 何敢辭 方域數千里之內 以人物之盛 言行詩文之可傳者 何限 皆湮沒無聞 兼山襟懷如海 樂人之善 以耳目所覩記 竝羅而致之 其言行詩文之外 雖一藝一能 皆特書之 其意之勤 豈徒..
朴萬戶 花藏寺佛殿後 有岩竇 深不可測 天欲雨 卽靑煙一條 自竇而起 裊裊而散 老僧相傳 巨蟒藏蟄于中 噓氣而然也 僧有患瘧者 試坐於岩竇 而得療 自此 人皆信奉之 遠近蚩氓 疾病必禱 置薰蒿餠餌之物 而擊鼓坎坎 卽蛇乃出啖 竟至馴擾 習以爲常者 垂五十年矣 長湍居朴萬戶者 牽黃犬 臂蒼鷹 乘駿馬而來 時有村婆 方抱病兒而致賽 蛇出頭就食 萬戶見而大驚 拔白羽 洞射其頭 而殪之 寺僧錯愕 爭相膜拜於蛇而已 萬戶神色不變 揚鞭而去 其妖遂絶 後十餘年 萬戶陞鄕歷州府 退老于家 率鄕里族屬 修稧於僧寺 白髮飄然 容貌嚴敦 群髡諦視曰 此老似是當年殺蛇者 自相疑信 問於其僕曰 無乃長湍朴萬戶耶 曰是矣 群髡嘖嘖 萬戶謂座客曰 此寺 昔有妖蛇 吾一箭射殺 僧徒謂吾必有後災 吾今年位俱高 蛇乃微物 豈能禍福人哉 況自古 殺蛇而致福者滔滔 向者 愚僧之惑 良可哂也 座客歎服 朴萬戶 不知何許人 必..
110. 易書素問 先秦古書多叶韻 道德經尤然 且古時村謠里諺 才出口已成韻 此由世猶淳眞天植之聲 不澆訛也 論語䟽曰 公冶長辨雀語云 唶唶嘖嘖 白蓮水邊 有車覆粟 車脚淪泥 犢牛折角 收之不盡 相呼共啄 鳥亦能叶韻耶
109. 曹植武帝誄曰 潛闥一扃 尊靈永蟄 又文帝誄曰 皇雖殪沒 天祿永延 古人作文 固不擇言耶
108. 每見齷齪淀涊之事 則未嘗不獨自咄嗟 至欲裂冠入山 却羡屈平之懷沙 鮑焦之立枯 然瞑目移時 火氣始降 則反覺自家太狹窄 於是究竟寬平和緩悠遠虗靜等字義 心界始寧謐 然欝輪時節多 恬泰時節少 噫 此客氣也 安得吾儒涵養法而矯之也
107. 余瘦弱不勝衣 而看人險仄事 則胸中熱激 直欲手搏 此非君子凾容之量也 余每戒之 不掛口角 不置心曲 一切以消遣爲法 久而尋常若痴人 人或疑我爲不明是非者也 或目以爲占便占宜 或以爲好老道 余亦甘受不辦 是豈眞知我心哉 世界甚窄 旣無挽回世道底眞正氣力 則吾一偏客氣 罵人砭人 豈不爲辱身之堦乎 如有容聽我言 敏於爲善者 則余豈不竭言其過哉
106. 余平生有大病根 對能容受吾迂踈底人 則評山水 譚文章 以至民風謠俗 娓娓不厭 雜以諧笑 窮晝竟夜 人不知吾爲不能言人也 若吾與人趣味不入 人言而吾不知 吾言而人不知 雖欲強爲笑語 沒沒不可爲也 於是受無情之譏 伸於知己 屈於不知己者 宲際語也 然每欲強務淋漓爛熳意態 而年近三十 卒不能辦 可恨可恨
105. 余雨中卧念 一生向人乞借 可歷數也 余性甚拙 先度人有難色 不忍開說 明知彼之於我不少慳惜 始言之 借人馬驢 只六七番 餘皆步行 或借人奴馬 慮其飢困 心甚不安 絶不如緩步爲便也 父母有病 無以爲藥 向親戚乞錢百文米稻數斗 嘗當妻病 眞氣大敗 乞藥於宗人 心少跼蹐 决不如父母病時求之之爲宜也 坐於踈迂 有時誤事 而亦不取大辱也
104. 朴曄字叔夜 爲人豪擧 少時善蹴踘 有幹能 料事如神 嘗遇神人 告曰 活千人可善終 誤以爲殺千人 恣行殺戮 事光海君 許爲平安監司十年 凡八年癸亥 仁祖靖難 遣使誅之 曄殺人凡九百九十 方臨刑 大同江邊 有大童過之 曄回首叱之使入水 童不敢避 蹈波而死 乃滿千矣 威令行於西道 建虜猖狂 不敢加兵於我者 曄之力也 嘗遣刺客 偸建酋帽珠 賣於番市 虜由是慴服 臨死嘆曰 何不活我十餘年 盖逆覩丁丑之難也 嘗召匠搆宅 將上樑 忽使孔於中 人莫知所以 後 曄營新門之闕 無樑 或言曄之家樑最大 工往掇其瓦 見而止 其家尙在會賢坊
103. 許積生於忠州 四歲忽失所在 人見積於屋上 探雀雛恣噉 葢無梯而登屋 甚恠事也 至貴而殺人之象也 世傳嘗斬毒蛇 蛇呵靑氣 直入口中 仍生子堅 後以逆誅 又傳嘗爲臺官 閭閻女新嫁 衣錦段 以爲犯禁 發吏捕之 鞫殺之 女瞪目直視積 良久乃死 後生堅 克肖其女云 堅兒時袖鰒魚 打杏桃子 童隊皆隨而拾之 以銀龜鎭被四角 冬月以貂圍溺器 其濫侈 皆此類 性聦慧 不讀書 只使人讀經史 卧聽之 皆記念 終身不忘 庚申伏誅 積將坐死 自案曰 有子逆堅 萬死無惜 社稷西畔 有許積址
102. 金藝園子五言古詩 有漢魏風皆可誦 其悼亡詩曰 自君之歿矣 厭見親戚札 不知人已歿 猶問病劇歇 我雖剛膓者 何忍答其說 不答知不可 欲答已嗚咽 又曰 何處難忘君 朝晡祭奠時 祭奠衆生爲 衆生最可悲 昔君飮食時 請益亦或辭 如今滿床設 胡爲捴无知 其沃川貞女行曰 沃川有佳人 無愧古貞烈 少小在閭巷 紡績聊生活 良人異梁鴻 焉知孟光德 暴風日以吹 涇渭混淸濁 妾有寸心誓 但知古女則 不嫌新人妬 願我郞好合 破屋僅容膝 短籬當深 常恐乕豹警 戒郞愼出入 夜黑心先怕 扶持膝相接 獰風吹燈滅 疾雷破窓閤 乕以良人去 蒼皇起扶執 所過多荊棘 肌肉流血赤 誓使郞或脫 妾身無可惜 行人爲之救 乕亦感而釋 庶幾百年約 從此期安樂 惟彼耽耽者 夜夜窺毁壁 一聲忽驚起 不聞良人息 夜半出門啼 顚倒追乕跡 一之旣云厄 再此又何酷 天寒足不襪 况復兒在腹 山路苦險阻 彳亍無餘力 向風囓余指 臨泉濯余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