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성현 - 용재총화 권구 전문 본문

문집/용재총화

성현 - 용재총화 권구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4. 29. 17:58
728x90
반응형

권지구(卷之九)

 

 

1.

我國與中朝不類 我人讀書 有音布釋口訣 故人未易學 中朝所言皆文字 無音釋口訣 故其學易就 我人奸巧多疑 常不信人 故人亦不信我 中朝人純厚無疑 雖與外人交賣 而不甚爭詰 我人雖臨小事輕躁喧鬧 故人多而不能就 中朝人靜默無言 人雖少而事易成 我人多食飮 苟失一時 枵腹無所措 細民貸於富屋 猶糜費而不知節用 以至於困 貴者多列酒食而不知厭 若起軍兵 則飛輓過半 行者出數里之程 而輜重塞途 中朝人不多食 一時所食只一燒餠 猶可度朝夕 不必啖飯 軍卒掛乾粮於馬鞍 以備飢餒 行者雖千萬里之遠 只齎銀錢 求飯卽食 求酒卽飮 求馬卽騎 求僕卽率 居有宇而宿有婦 故無難行之處 我人居官者 有早飯朝飯晝飯 或有無時會飮 侵軼僕隷 務要盛饌 句小失差 必加鞭扑 中朝人居官者雖公卿大夫 其家美備 飯肉一器 送于其司而饋之 我人出使外方者 則官吏迎送于境 先備酒食 其入邑也 邀留數日 大開宴席 務祟沈酗 無日蘇醒 因此得疾而廢者無算 其送別也 張幙於佳山勝水之間 挽袖不放 終日不已 故拙者耗敗官資 而日就頹廢 能者多營助利 而因售己私 官家日蕭 吏民日瘁 而不勝其苦矣 中朝人出使者 萬騎前導 節鉞輝煌 可謂盛矣 其入邑也 官吏拜于堂下 使人入房 只啖豚蹄糲飯 與伴從同宿一榻 明日卽行 官吏出五里之外 餞三杯而送之 官吏欲修人情 私備酒食 稱下程而饋之 故使不留連 官無費物 而州縣常足也 我國人物 奴婢居半 故雖名州鉅邑 而軍卒鮮少 中朝則人皆國人 戶皆精兵 雖小小僻邑 數萬之衆 可以猝辦 我人輕佻不定 民不畏吏 吏不畏士 士不畏大夫 大夫不畏公卿 上下相陵思相傾軋 中朝則下民畏吏如豺虎 吏畏公卿大夫如鬼神 公卿大夫畏上如天 故莅事則能就 出令則易從也

 

 

 

2.

唐子西論湯泉記云 或說炎州地性酷烈 故山谷多湯泉 或說水出硫黃 地中卽溫 初不問南北 今臨潼湯泉乃在正西 而炎州餘水 未必皆熱 則地性之說固已失之 然以硫黃置水中 水不能熱 則硫黃之說亦未爲得 吾意 湯泉在天地間 自爲一類 受性本然 未必有待而溫也 今我國六道 皆有溫井 而惟京畿全羅道無之 古書云 樹州有溫泉 樹州卽今京畿富平府 朝廷曾已遣人尋踏 而未得其源 古書誤載歟 抑人亦惡之而塞其源歟 慶尙道靈山縣有溫泉 泉比他稍冷 浴者或煖石投泉而助熱 且倭人求浴者 絡繹不絶 縣惡之啓聞 塞其泉源 東萊溫泉最好 有泉如匹練 從地湧出 引水作斛 其暖如湯可飮 亦可煖酒 倭人來朝者必求浴 班衣往來充斥 州縣不勝其苦矣 忠淸道忠州安富驛大道傍有溫泉 泉微溫不甚暖 溫陽溫井溫暖適中 世宗世祖屢親臨幸 其後貞熹王后亦幸 而薨于行宮 淸州有椒水 水不暖 而其臭如椒 人言 善治眼疾 世宗嘗親臨幸 其後世祖幸福泉寺 過此駐蹕 江原道有三泉 其一在伊川縣之北深山裡 世宗講武于古東州之野 因幸溫泉 其一在高城縣屬邑古豢豭之地 卽金剛山東麓 泉在大川傍 世祖親臨幸焉 至今有御室佛堂 其一平海郡西白巖山下 泉湧山脊之高丘 溫暖適宜 泉甚澄潔 僧信眉大搆室宇 糶糴米穀 施與往來沐浴人 至今猶舊 黃海道溫泉最多 有白川大橋溫井 有延安氈城溫井 有平山溫井 有文化溫井 有安岳溫井 其中海州馬山溫井最奇 或有微溫者 或大熱者 泉傍海 故其臭惡而其味鹹 野中有三十餘處 或貯爲池 或小爲泓 或於川底水熱難躡 或有濫泉濆出 熱泡湯沸 四面泥土因暖凝 堅如石 試投菜莖 須臾爛熟 晨昏水氣蒸潤 滿野如烟 平地卑暖 如臥土床矣 平安道有朔州溫井 有成川溫井 又於陽德縣有溫井 其水如沸湯 可燖禽毛 龍岡縣溫井最奇 水熱 非剛忍者不得久入 引水貯斛乃得浴 泉井中有小穴 深沈無底疑與滄海相通 永安道亦有溫泉之井 全羅道只有茂長鹽井 而無溫泉矣 以今觀之 溫泉多在北方寒涼深山窮谷之間 非由炎氣而成明矣 水性亦各有類 而其理未可測料也

 

 

 

3.

叔度放翁藩仲伯勝 皆有文名 少時放蕩不羈 時人謂之四李 嘗讀書于驪興神勒寺 做業不懈 將還京 府使設宴慰之 四李請曰 願載紅粧 泛舟中流 罄歡乃已 府使許之 四李爭擁紅粧於舟中 絲竹沸天 酗酒醉謔篙工皆濡首不能省 四李自作篙工 因風順流而下 一晝夜達于漢江而罷 翌日雨水大漲 篙工群妓 飢困不能行 挐舟寸寸而上 五日始得到府 府使大怒 罰伶妓篙工而推訊之 則篙工皆犯群妓矣 放翁之婦翁姓朴者 性甚吝嗇 高靈有倉庾萬穀 而不能用 放翁與其友往取高靈倉穀 日椎牛馬爲樂 朴叟聞之 卽往驅逐 放翁乃曰 明年若不登甲科 誓不還家 移寓晉州斷俗寺讀書 放翁己卯進士 而晉州亦有仝榜十餘人 備盛饌 大張絲竹於矗石樓上 曰大賓將至 群妓皆佇待日斜 放翁乘轎 與其友數人 直到樓中踞坐倚子 布衣麤黑 頭笠半破 身短客瘦 殊無風彩 群妓驚曰 此是大賓乎 相與目笑不已 放翁傍若無人 大言曰 明年作及第壯元 後數年來作監司矣 留數日 極歡而罷 翌年甲申果擢壯元 後數年陞堂上官 來到晉州 身被紈縠 衣裳鮮楚 群妓皆歎服 或有垂泣者 今爲京畿觀察使 藩仲擢乙酉壯元 爲刑曹判書而卒 叔度登壬午科 官至知中樞 伯勝登丙戌科 今爲僉知中樞 亦一時之豪傑也

 

 

 

4.

金君懼知字謹夫 自開城來 寓崇禮門外賃人室而居 粗知四書三經 雖不能甚解 而無所不通 亦習擧子業 屢入初試 而竟不第 爲人純謹樂易 與人交際無忤禮 由是朝中名士 多與之交 家貧無僮僕 傭人僕婢爲妾 常聚閭巷小童數十隊 作長廊而居之 隨資之能否 分門敎誨 朝聚夕散 擇其中能者 以爲有司 又有直日 其法畧倣學宮之儀 如有不能誦者 懦慢不讀者 爭相詈罵者 無禮師長者 干到者 晩來者 直日書告有司 有司告于師 隨其罪之輕重而罰之 旬時又令作詩 第其高下 唱名於庭 人爭勸勉 歲時名節爭持壼榼而饋之 余與柳于後李叔度放翁李子犯柳貫之皆出門下 是時劉師德郭信民兪汝欽 亦皆敎誨 而不若金君之勤而嚴 朝廷嘉之 特授軍職 其後得爲宦官師傅 師傅之任 非徒敎訓宦官 而內宗親未出閤者 皆從受訓 世祖召講書 金君能通其義 隨問隨對 皆適於宜

 

 

 

5.

傳曰 此人非他師傅之比 眞可用之才 特賜銀帶 拜長興庫主簿 成宗與月山大君 亦嘗受誨 及卽位 恩眷甚隆 陞拜宗廟署令 自爲朝官以後 不復敎訓童儒 常與士人遊 樽酒談會 無虛日 人皆傾慕 年七十 官至通訓而卒 無子 金友臣趙崙李思剛等亦以宦官師傅 輔佐聖躬有功 崙思剛拜東班職 友臣陞堂上 至拜戶曹參議 崔僉知勢遠博通經史 年過四十 尙未第 世祖爲領議政時 德宗爲桃原君 擇醇儒有名者傅之 僉知以衆薦 得爲伴讀 朝夕輔翊弘多 世祖登極 德宗爲世子 僉知登丙子科 遊街之日 天童皆自儲宮備給 宴三館之時 飯監各色掌皆執饌物 其榮至矣 德宗早薨 僉知因例升遷 拜堂上官 然自此困於軍職 上書言輔佑德宗多蒙恩眷等事 成宗不省 以爲希寵 竟不擢用 僉知憾恨而終 由是觀之 時之遭不遭 仕之得不得 皆天也

 

 

 

6.

每歲夏冬 成均館儒生 書紙爲闕字 尊孔子爲王而奉之 以東學爲復聖公之國 南學爲述聖公之國 中學爲宗聖公之國 西學爲亞聖公之國 如諸侯之仰天子 以館中上下舍之人 注百官之職 吏曹掌銓選 辨別賢否 擬奏悉當拜承旨者 設銀臺宴 人姓有涉孔字丘字者 皆注宗正之職 如有不遜者 以細條帶乍鎖鎖項而來 囚于房板下 命義禁府提調推之 甚至橫逆者 作草人像斬之 其遷都則闕字初寓東齋 陞明倫堂 頒赦後寓于西齋 爲宰樞者 畫紙爲帶 或付麥草爲金 翦白紙付于網巾 謂之玉貫子 爲將者 翦紙爲羽 揷于笠上 作戎服狀 四學遣使來朝以鷄爲海靑而獻之 禮曹宴來使 饋一杯酒 肴用熟豆 令齋直小兒擊鼎蓋歌而侑之 名曰動樂 館亦遣使于四學 謂之天使 其學以布衣紬衾裹室柱 以爲結綵而迎之 昔尹深上舍爲天使 襮着衣之紅裏者 騎竹過市 人爭笑之 深揮手作漢語狀 傍若無人 專不愧恥 釋奠祭一日 抽名作三公 其餘上舍皆以別名封伯 下齋亦皆拜職有差 四學儒生來助祭者 則以詼諧爲題 使之製述 第其高下 名曰天場及第 唱榜於庭 大書政草 布於大成殿庭 獻官先生皆聚觀之 與朝廷無異 太宗朝有內宦見遷都之事 馳奏曰 成均館儒生謀叛矣 太宗詳問其由 傳曰 此儒生古例 其來已久 其勿更言 余昔居官少時 亦嘗爲之 己卯年遷都詔文 論東都之惡曰 崔蓋地而險阻 池達河而圮毀 孟智懷犬豕之心 良謹肆豺狼之暴 贊西都之美曰 巖廊之間 良奭濟濟 洙泗之上 楊柳依依 於戱曰 益培千齡之運 永孚萬年之休 上舍任孟智別名犬 鄭良謹別名女眞 又有崔蓋地池達河朴岩臣鄭良鄭奭崔濟崔洙楊守泗柳宗濬權依李益培全永孚吳萬年尹齡 皆用儒名也

 

 

 

7.

文武科一時同榜者 謂之同年 雜科及僧試禪者 亦謂文武爲同年 蓋授而倫之也 共試法 禪宗講傳燈拈頌 敎宗講華嚴經 各取三十人 前者內侍別監奉命而往 今則禮曹郞廳往 宗與判事 掌務傳法 三人證義 十人同坐試取 納賂于判事證義者入格 否則雖有能名者不得入 其循私多欲 甚於世人 入格者謂之大禪 禪宗則自大禪升爲中德 自中德升爲禪師 自禪師升爲大禪師 拜判事者謂之都大禪師 敎宗則自大禪升爲中德自中德 升爲大德 自大德升爲大師 拜判事者 謂之都大師 兩宗分掌內外諸寺各十五許 升中德者 注差注持禪 敎宗備三望 呈于禮曹 禮曹移于吏曹 入啓受點

 

 

 

8.

世宗揀集賢殿儒臣 申高靈等數人 賜暇讀書于津寬寺 其後洪益城徐達城李明憲等數人 讀書于藏義寺 世祖革集賢殿擇儒臣有名者 謂之兼藝文 無其司而只令詣關 或論治道 或議政事 由是多有擢拔之者 成宗復設弘文館 蔡耆之許獻之曹太虛權叔强楊斯行兪克己等 受命讀書于藏義寺 舊有僧舍在南湖歸厚署之後岡 世稱十六羅漢有靈驗 香火不絶 有僧尙雲居其舍 聚妻生子 憲府鞫之 罰僧還俗 移佛像于興天 遂以其舍給弘文館 分番讀書 名曰讀書堂 朝士遊覽者 多持酒往訪 上亦屢賜酒食 設宴慰之 至今不替

 

 

 

9.

城外三面有四大院 世祖命僧之有才幹者修之 普濟院在東大門外 三月上已九月重陽 賜耆老宰樞宴於樓上 洪濟院在沙峴北郊 郊中有高丘 蒼松滿其上 上有小亭 天使入京之日 留連改服於其亭 其後亭毀 今則天使止院矣 濟川亭在漢江北岡上 風景絶勝 天使遊觀者 先上此樓 縉紳迎送客者 日日坌集 沙平院在漢江之南沙郊 地勢汙下 惟行人之因暮不能渡江者止宿 楊花渡北岸有喜雨亭 是爲孝寧大君之第 而後爲月山大君所有 成宗每歲觀稼及聚稅艦習水戰之時 親臨幸焉 改名曰望遠亭 御製詩數首 命朝臣有文名者皆次之 籠板環掛亭上 自大君卒後 成宗不復幸亭 而屢幸濟川亭 以亭狹隘 命改營之 有僧曾搆箭串橋 伐萬石越大川作橋 橋跨三百餘步 安如屋宇 行人如履平地 而成宗以爲能 命其僧搆之 欲不煩官力 而多給米布 僧費用而數歲無功 纔立棟宇 而成宗竟未登御 百寮悲痛 其後天使王獻臣來 朝廷畢修而加丹雘焉 其後箭郊作大橋 名濟盤橋 又搆東大門外往尋坪大橋 名曰永渡橋 皆御筆所定也

 

 

 

10.

柳文陽嘗曰 六曹之中 淸簡莫如禮曹 予今爲判書已五載 而猶不知厭 然只有三難 禮儀使一難也 倭野人接待二難也 諸學取才三難也

 

 

 

11.

高麗恭愍王値紅賊之亂 南幸淸州 至元巖驛 其時杏村李侍中嵒漆原尹侍中桓瑞谷廉侍中悌臣唐城洪元哲壽春李壽山啓城王梓檜山黃石奇 皆年高德邵 共稱七老 宴集詩曰 碧玉杯深美酒香 嵇琴聲緩笛聲長 箇中又有歌喉細 七老相歡鬢似霜 黃石奇之辭也 辭雖不妙 想見一時諸老之氣像也

 

 

 

12.

獨谷與騎牛李先生相好 一日往訪不遇 書于門扉曰 德彝不見太平年 八十逢春更謝天 桃李滿城香雨過 謫仙何處酒家眠 又於少時 趙侍中邀座主開讌 獨谷卽於席上作賀詩曰 得士方知座主賢 侍中獻壽侍中前 天敎好雨留佳客 風送飛花落舞筵 左右皆歎服 昌寧府院君聞而責之曰 士之忌才 甚於妬婦 汝何不讓 敢先賦之 其不思保身之術乎 當時叔季人多忌才相害 故其言及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3120

 

 

 

13.

金文平文章雄渾 泛駕縱橫 專倣司馬子長之軌 擧世無與支吾 而其詩亦豪健 深得骨髓 然性不拘檢 押韻不正 故皆謂詩不如文 其實詩文兩贍也 擊瓮圖詩云 瓮中天地忽開豁 山川品物同昭蘇 沈中樞山齋詩云 柴門不整臨溪岸 山雨朝朝看水生 龍宮軒題詩云 痛飮百杯樓上臥 捲簾南北是靑山 又題山寺云 窓虛僧結衲 塔靜客題詩 此皆得意外之趣 非人所能及也

 

 

 

14.

宋斯文容貌寢陋 擧止麤拙 長髥蓊茂 眼眊斜視 自登第以後長年爲外方敎授 得遞又爲惠民署敎授 專掌敎訓醫女 醫女揀各司年少婢子爲之 靚粧嬌貌 爭來問字 斯文處其間 如老熊蹲坐花林中 其所居亦寓於樂院之側 日日往來 有僚友相逢 問向何處 斯文高聲詠曰 居隣掌樂院 職帶惠民署 朝從花柳地 又向花柳去 聞者齒冷

 

 

 

15.

朝廷每於三月上已九月重陽 設耆老宴於普濟樓 又設耆英會於訓鍊院 皆賜酒樂 耆老宴則前御堂上往赴 耆英會則宗宰年七十二品以上 及正一品以上 及經筵堂上往赴禮曹判書以諸事考察押宴 承旨亦承命而往 分耦投壺 不勝者取觶與勝者 揖而立飮 奏樂章以侑之 遂開宴 大張絲竹 各以次而傳觴 必醉乃已 日暮扶携而出 得與是會者 人皆榮之

 

 

 

16.

朝廷待文武之士如一 春秋上丁 釋奠素王 翌日設飮福宴 議政府六曹堂上郞廳凡于文臣者 皆往參焉 而訓鍊院員亦與焉 春秋祭纛 翌日設飮福宴 賜酒樂 議政府六曹堂上往參 而成均館員亦往焉 文武南行員 呼先生爭相勸酒 以至濡首 每歲上已重陽 設儒生科試 居首三人 許赴會試 又設文臣課試於議政府 居首者加資 而政府六曹館閣堂上與焉 又春秋設武都試 初終場賜酒樂 政府六曹都摠府堂上官與焉 而其餘日則堂上各一員參焉 中一等者 不論多小加資 其餘給仕 大抵宴品同 而文武如一 然樂赴訓鍊院 憚往成均館者 無他 樂武之放蕩 而惡文之禮法也 成宗聞之 乃於文武宴會之日 命政府六曹堂上全數往參 初則盡往 其後稍疏矣

 

 

 

17.

世宗甲寅年設別試 出榜之日 上舍朴忠至縮鼈在家 伻僕往觀榜目 舍倚而待 日夕其僕緩步而還 不措一言 坐莝馬蒭 上舍膽落而臥 徐顧問曰 榜無我名乎 僕曰中則中矣 殊無光彩 上舍問何爲 僕曰崔恒氏爲壯元 而上典爲末坐 上舍勃然變色大罵曰 唉老賊 是余所嘗欲者也 崔年少幼學 朴年長生員 其僕以末坐爲愧 而上舍以末坐爲幸也

 

 

 

18.

成均館上下齋各五十人 東西摠二百人 下齋以四學儒生取才者充之 東西各三人 許納米而饌則官給之 名曰私粮 寧城以私粮居館 是年別試 三館拒私粮 使不得赴試 寧城上表云 食雖有公私之分 學亦無彼此之殊 得入試場 場中老上舍嘲之曰 何處皮閬子 如此縱橫乎 寧城答曰 汝父閬鐵乎 竟擢壯元 官止領相 勳業冠一代

 

 

 

19.

太宗丙申年重試 吏曹正郞金赭與兵曹正郞梁汝恭 同入試場 梁能文而金豪俊 梁日夕成篇 金謂梁曰 汝以鄕生得爲兵曹郞官足矣 就奪卷子 改書名而呈之 金遂擢壯元

 

 

 

20.

世宗丙辰年別試 初用書疑 卒用對策 尹鈴平出自紈袴 拙於擧子之業 偶因觀光 隨朋赴試 賴朋徒得中出選 至殿試之日 朋徒困於自作 未得助力 鈴平持草紙不措一辭 日夕飄風亂起 有書草吹落於前 鈴平遂取而書呈之 擢壯元 書草卽上舍姜㬢所作也 姜於己未年別試 得中第一名

 

 

 

21.

叔度自大憲移拜成均大司成 禪路遠戱曰 司成者儒生儀表 當以經明行修者爲之 我有何才而得授此任 崔敬禮居泮宮之側 能誦禹貢一篇 是亦可爲大司成 有才而居近 有何不可 敬禮武人 少時只誦禹貢而已 時人聞叔度之言 無不見齒

 

 

 

22.

猶子士衡性度寬緩 嘗夜與室人同臥 適士衡睡覺 有婢入室 坼囊取米而去 翌晨室人檢囊而知之 歐打婢僕 士衡猶臥不起 莫問其事 徐徐而言曰 我知盜矣 亦無所言 室人曰 如有所知其陳之 士衡曰偸米者婢某也 取幾斗矣 室人大罵曰 其時何不言之 士衡笑曰 恐驚君寢 故不言耳 人雖笑其不言 而樂其眞率無他也

 

 

 

23.

善書爲難 而題額尤爲難 以趙子昂之筆法 其題額則推讓於李雪菴 況不及於子昂者乎 我國恭愍王所書江陵臨瀛館安東映湖樓 眞老健非凡人所及也 而江陵館近被鬱攸失其額 可惜也 余嘗到開京安和寺 見殿額 則宋徽宗所書 而門額則蔡京書也 雖皆君臣之失道者 然其年代之遠 筆跡之妙 則可寶也 庶人瑢書 大慈菴海藏殿白華閣之字 蔚然有飛動意 亦絶寶也 今之慕華館申提學所書 雖不及瑢 而亦有可觀 我伯氏所書景福宮門殿之額 專倣雪菴 縝密有法 人皆美之 鄭國馨所書昌德宮諸殿諸門額 字體不正 多有舛錯處也

 

 

 

24.

許文敬公操心淸厲 治家嚴而有法 敎子弟皆用小學之禮 毫忽細行皆自謹 人言許公平生不知陰陽之事 公笑曰 若我不知陰陽之事 則詡訥從何而生 時有欲革州邑娼妓之議 命問於政府大臣 皆曰 革之可當 惟未及於公 人皆意其猛論 公聞之乃笑曰 誰爲此策 男女人之大欲 而不可禁者也 州邑娼妓 皆公家之物 取之無防 若嚴此禁 則年少奉使朝士 皆以非義 奪取私家之女 英雄俊傑 多陷於辜 臣意以爲不宜革也 竟從公議 仍舊不革

 

 

 

25.

遁村先生以文章著名於世 所交皆一時英傑 嘗誹謗世事 語觸辛旽 旽欲陰中之 先生奉父逃竄聞同年崔元道居永川 遂往投焉 元道供接甚厚 三年不許出 適先生之父死 元道備殯斂諸事 一如其親 令葬於其母墳側 作詩贈之曰 慷慨傷時淚滿襟 流離孝懇達幽陰 漢山迢遞雲烟阻 羅峴盤回草樹深 天占後先雙馬鬣 誰知君我兩人心 願焉世世長如此 須使交情利斷金 至今人皆稱其信義 羅峴卽葬母之處 龍虎爲道中第一 其後崔氏微 而李氏貴盛 說者云 客奪主氣也

 

 

 

26.

匠作之任雖賤 然性巧者爲之故世亦罕有其人 國初宦者金師幸 世宗朝李蕆蔣英實蕆 官至二品 其後金雨畝李命敏 命敏監造昌德宮仁政殿 死於癸酉之亂 世祖朝金漑嘗爲提調 近者金克鍊林重爲監役 今則金靈雨李止堈能其任

 

 

 

27.

盧宣城與僚友觴飮 叔度因醉豪語 旁若無人 次公曰 汝之氣像 正似樊噲 叔度曰 樊噲漢之名將 汝之譬喩正當 尤揚揚自得 以噲自處 次公曰 噲可斬也 叔度無言 滿座絶倒

 

 

 

28.

安中樞栗甫 其性愛友 團圝於杯酒間 醉則執友手相戱謔 嘗爲禮曹正郞 因公事謁判書洪仁山 仁山設酌 二公皆善飮 終日沈酗 有佳兒傳觴 乃仁山所鍾愛者 中樞仰執其手 佳兒驚起 衫袖斷絶 中樞趨出 仆臥庭中不省人 悤値驟雨衣盡濕 仁山戒僮僕勿收 日暮狼狽還家 仁山送衣裳曰 天雨無情 汚瀆貴服 實由我勸酒之故 備呈一件 且佳兒斷袖 君自償納 中樞問知其故 大驚曰 無禮於堂上 何顏自存 意欲掛冠而去 仁山聞而固止之 中樞進其第謝罪 因又設酌 劇飮大醉復執兒手 仁山大噱 安公風情絶世無雙 士林傳以爲笑

 

 

 

29.

李廣城文章經濟之才俱贍 常自稱國士 其品藻人物少許可 獨與伯氏爲刎頸交 廣城爲都承旨 伯氏爲右承旨 廣城愛一角妓 蹤跡詭祕 伯氐尋知所往 作詩云 衙罷歸來日欲低 名花國士兩相携 誰家巷裏藏車駕 司醞東邊禮部西 潛以詩付其壁 廣城見之 裂取藏袖裡 自是尤以意氣相許 及廣城遞任 世祖問代君者誰人 廣城啓曰 無如成某之賢 伯氏超拜都承旨 姜公子平與宣城相友善 宣城之子希亮爲都承旨 姜公爲右承旨 一日宣城微服乘昏往姜第 投名曰 都承旨來矣 姜公整冠帶趨出而拜 宣城大笑 姜公起立 卽解冠服曰 我爲老翁所誣 時人謂 禮於子而不禮於父 交情名位不同故也 時人宜之

 

 

 

30.

魚判院莅事堅礭 嘗爲內資判事 孶養公雞 有同僚副正 邀客無饌 烹一雞 公知之 每朝司員會處令吏讀司中會計 末言偸雌雞一首 副正喫破 日日如是 副正出跪曰 下官必當償納 公曰非有他意 欲知去處耳 公爲刑曹參判 出官之日 有吏索附根祭需 公曰 附根是何物 取附根來 吏不得已撤紙錢拜曰 此非我過 乃魚參判之過 公卽盡燒之 公爲工曹參判 工曹無事閒官 前此堂上每一月只一二仕耳 公每日仕曹 辰往酉罷 曹郞不堪其苦有怨言 公曰 居官理當如是 萬一有不虞啓下公事 何以答之 雖淸明之日 必持雨具 人有笑其固執 公曰 天變無常 安知今日有雨

 

 

 

31.

金賢甫容貌瘦弱 其友魚子敬譏之曰 賢甫曾以書狀官赴燕 中路誤報訃音 擧家痛哭 有一奴擗踊門外曰 惜哉容皃 不知其奴以何心而美其貌乎 賢甫爲假司饔提調 子敬云 賢甫於御宴之日 參司饔差備 歸謁慈堂曰 今日有大喜事 慈堂問何故 賢甫答曰爲司饔提調 慈堂問何官 答曰其任擎捧御饌 專掌宴享 必擇風儀雄偉者爲之 慈堂驚曰 家門所爲之事 昨夜夢見汝父 將有喜慶故來見也 其父中樞公貌寢 故子敬譏之如此 賢甫爲都承旨 御賜羊角金帶 其帶腰廣博 子敬曰 君當什襲珍藏傳子孫 後世子孫不知君貌者 當云我祖橫此帶 必是容貌四隅春盤 言豐滿也

 

 

 

32.

竺山君與正卽閔輔翼同門閈 不論晝夜相逢必置酒劇飮 脫巾露髮 日以泥醉爲期 閔得疸疾 其面如墨 猶飮不已 予每責之 閔到司中 潛索酒曰 勿使判書知之 未幾而死 竺山傷歎 閔亡逝隔數日卒 竺山純謹宗人 閔亦文學名儒 不能愼酒 相繼淪沒 酒之禍人也深矣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문집 > 용재총화'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용재총화 - 목차  (0) 2020.04.29
성현 - 용재총화 권십 전문  (0) 2020.04.29
성현 - 용재총화 권팔 전문  (0) 2020.04.29
성현 - 용재총화 권칠 전문  (0) 2020.04.29
성현 - 용재총화 권육 전문  (0) 2020.04.2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