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성현 - 용재총화 권십 전문 본문

문집/용재총화

성현 - 용재총화 권십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4. 29. 18:06
728x90
반응형

권지십(卷之十)

 

 

1.

河浩亭爲醴泉郡事 盡私郡妓 縱淫無忌 當殿最之日 都事論駁浩亭之咎 將置下考 時金湊爲監司 止之曰 觀河氣像 非久屈於一邑者也 姑且勿論 遂居上第 其後湊與於定社之亂 勢甚危急 湊妻跪於浩亭馬首曰 我是金某妻也 浩亭力救得免

 

 

 

2.

河浩亭爲忠淸道觀察使 太宗時爲靖安君 往餞于其家 群客滿座 太宗就前行觴 浩亭佯醉傾覆饌盤饌湯 汚瀉御衣 太宗大怒而起 浩亭謂座客曰 王子怒去 須往謝罪 遂隨而行 僕從告太宗曰 監司來矣 太宗不顧 至大門下馬 浩亭亦下馬 入中門 浩亭亦入中門 入內門 浩亭亦入內門 太宗始疑之 顧問曰何爲 浩亭啓曰 王子事危矣 所以覆盤者 將有傾覆之患 故預告之也 於是引入寢室問計 浩亭曰 臣受王命 不可久留 安山郡事李叔蕃率貞陵移安軍到京 此人可屬大事 臣亦往鎭川留待 事若成則急召臣 浩亭遂行 太宗召叔蕃告之故 叔蕃曰 易如反掌 何難之有 遂奉太宗 率宮中僕從及移安軍 先奪軍器監 被甲持兵 而出圍景福宮 太宗張幕於南門外坐其中 又設一幕於其下 人未知誰人之座 及浩亭上來居其中 人皆知 不久作相 其定社之功 皆浩亭與叔蕃之力也

 

 

 

3.

壬午年及第放榜後謝恩之日 世祖欲於後苑引見新恩 令遊街於苑中 兼賜優人布物 預備以待 大抵謝恩日 則兩榜俱會 文科壯元家 一時詣闕 又翌日兩榜會 武科壯元家 一時謁聖例也 是日兩榜會 壯元柳自濱家 設酌留連後詣闕 承旨亦不以時入啓 日高猶不得入 俄而天威振動 傳曰 其奪擧子紅牌削榜名而黜之 衆皆色墨 罔知所措 叔度曰 君輩何怯也 豈有人主取人而還奪之理乎 縱被還奪 男兒窮達有命 何屑屑於懷抱 專不畏懼 人皆服其量 自內傳聞新恩晩來之故 政院啓云 會壯元家 一時詣闕 故如此遲緩耳 傳曰 早往壯元家十人 特許遊街 其餘皆付法官推考 予得預早往之列 三日遊街

 

 

 

4.

弘文館新屬書吏金順江 癡騃莫甚 直提學李佑甫問曰 汝居何地 吏曰居江東矣 又問曰汝知項羽乎 吏曰我知之矣 又問曰何以知之 吏曰我之祖行也 提學恐動之曰 項羽謀逆伏誅 其子孫多有逃網者 朝廷未得其人 汝是羽之苗裔 我將告官而殺之 吏攢手丐命曰 僕若未免於罪 寧於此處受罰 愼勿告官 左右大噱 名其吏曰項孫

 

 

 

5.

余與金世勣同爲承旨 其善射一時無敵 擢武科壯元 遇知於成宗 遂至大用 其在家 請弓人造弓 無虛日 弓揷架上 常若手未觸者數百餘丁 在官亦然 每倚弓於壁 手撫玩而不暫停 如有小暇必出射候 否則射的 遇雨縮坐貼小紙於壁 用小杻弓射之 其用力勤苦 故終日射而不出鵠 尤善射獸 發無不中 成宗寵愛無比 令京畿監司日惠肉物於其父母 受橫賜亦無算 雖戚畹勳舊不能及 年未四十 官至二品 其父母有病 金往訪之 染病而死 以獨子 身亦無子 人皆惜之

 

 

 

6.

世祖愛篤臣隣 引接無虛月 或御思政殿 或御忠順堂華鞾堂序賢亭 冬則御丕顯閣 雖康寧殿紫薇堂養心堂內壼深密之地 外臣有時得入 永順君龜城君河城尉君爲四宗 新宗君居平正進禮正金山正栗元副正堤川副正鵠城正等爲射宗 又揀文臣數十人 名曰兼藝文 或講論經史 或問經國大猷 又召武臣 射帿射的 能者不次陞職 或賜御饌 以褒奬之 人皆勉勵 至有超秩攉擢者上多與羣臣爲戲 令射宗或捉鼠 或捉蜘蛛 或隨上意所向 摘樹葉菜莖 能中者賜物 余於其時 以史官兼藝文 日日入侍 上於盛夏 閉窓御襦衣 張火爐於房中 藝文諸儒坐於庭中 終日爲畏景所曝 不堪其苦 傳曰 能耐寒暑 然後可任大事矣 晩年玉體違豫不能寐 或召儒臣講書 或引雜類崔灝元安孝禮等 各以其術相鬪 口角流沫 有時攘臂詬罵 無所不至 上亦連晝夜 憑几而聽之 二人驕傲望恩於不下 灝元私謂孝禮曰 吾之承旨汝之僉知何其遲也 聞者無不掩口 聖主雖因破寂而召進 其實以徘優畜之 而二人仰希大用 時議鄙之

 

 

 

7.

人之所用 陶器最緊 今麻浦露梁等處 皆以陶埴爲業 此皆瓦器缸瓮之類 至如磁器 須用白土 精緻燔造 然後可中於用 外方各道 多有造之者 惟高靈所造最精 然不若廣州之尤爲精也 每歲遣司甕院官 分左右邊 各率書吏 從春至秋 監造而輸納于御府 錄其功勞 而等第之 優者賜物 世宗朝御器 專用白磁 至世祖朝 雜用彩磁 求回回靑於中國 畫樽罍盃觴 與中國無異 然回靑罕貴 求中國亦未多得 朝廷議曰 中國雖窮村茅店 咸用畫器 豈皆回靑所畫 應有他物可畫者 訪於中國 則皆曰此土靑也 然所謂土靑者 亦未求得 由是我國畫磁器尠少

 

 

 

8.

今禮曹是古三軍府 鄭三峯 掌軍國重事 見議政府所搆之制 乃曰 政府軍府一體 遂依其制而搆之 屹然東西相對 其棟宇宏壯 非他官府之比 其後革三軍府 而置中樞院 不任軍務 以禮曹掌五禮 且接異國之使 其任重大 以其府爲禮曹 而中樞院反寓曹之南廊

 

 

9.

景福宮西邊多水脉 慶會樓池水 雖古之昆明太液不能過也 西門外有泉濫出 淸冷如氷 人皆染藍 故謂之藍井 禮曹之井 亦澄澄不竭 流爲大池 雖盛旱如舊 池南尺地 斗入中樞府 沮洳荒穢 今上己未年樞府啓曰 犬牙入吾司 宜割爲吾池 禮曹曰 外夷接待之處 不可狹隘 相爭不已 上命承旨內豎等審之 割分與之 樞府鑿其池爲西池 改搆大廳 連廳作西軒 樹石柱於水中 彫欄影落波上 西望峯巒崷崒 人家甲第 樹木蔥鬱 風景甲於都中 其下司憲府古兵曹刑曹工曹掌隷院皆有池種蓮 東邊議政府吏曹漢城府戶曹 雖有池 不如西池之盛

 

 

 

10.

世宗設造紙署 監造表箋咨文紙 又造印書諸色紙 其品不一 有蒿精紙柳葉紙柳木紙薏苡紙麻骨紙純倭紙 皆極其精 所印書籍亦好 今則只有蒿精柳木兩紙而已 咨文表箋之紙 亦不類昔之精也

 

 

11.

成宗始置樂院兼官 余與伯仁耆之兼僉正 任興兼直長 興自少學樂 精於絲竹 以豪俠擅名 其別墅在陽川金浦之間 搆亭江上 月夜乘舟 上自漢江 下至祖江 或上或下 聲妓數妾常隨之 興自彈琴 妓倚歌而和 見者以爲神仙中人 及拜直長 年已五十餘 人皆慮其不來 命下之日卽出仕 累年在樂院 陞拜主簿 年老髮素 猶忍病而行 伯仁問曰 以子之豪富 終身老於粉黛 縱意而遊 有何不可 何辛苦陸沈如此 興曰 少無父兄之敎 結髮以酒色爲業 中年樂極 惟意所適 年漸老志漸怠 粉黛反無味 江湖亦無所翫 及登仕版 與縉紳朝士相友 仕罷相尋杯酒相會 團圝談話 其味無窮矣 余曰 此言誠是 朝中之士樂慕江湖者 無他 飫於紅塵也 江湖之士飫江湖而慕朝者 亦猶是也 以此易彼 其趣一般耳 興深以爲然

 

 

12.

東蠶室在城東峨嵯山下 宦官主之 今又設新蠶室於漢江下圓壇洞 亦令宦官主之 而西蠶室在城西十里餘 卽古衍禧宮 置別坐二人專任之 其後別坐移屬尙衣院 夏則養蠶 蠶畢仕于本院 東西各繅絲納于承政院 校功多小而賞罰之 南江栗島多種桑柘 年年摘葉飼蠶 古者京中巨室 只三四家養蠶 今則非徒巨室 雖匹婦小店 無不養蠶 桑葉極貴 多有種桑獲利者

 

 

13.

祭壇 社稷爲重 在城中 其在城外者數處 先農壇在東大門外普濟院東洞 有觀耕臺 成宗親耕籍田 屢臨幸 正月用樂祭之 先蠶壇在東小門外 三月用樂祭之 圓壇在漢江西洞 世祖嘗幸祭天 風雲雷雨壇在靑坡驛洞亂松間 二八月用樂祭之 厲祭壇在藏義門外藏義寺洞 漢城府主而祭之 馬祖壇在城東之郊 司寒壇在東氷庫 藏氷時祈寒而祭之 龍壇在漢江上 旱則沈虎頭 祭而祈雨 每歲抄禮曹同奉常寺提調 看審啓達 有缺則修治

 

 

14.

世祖每召宰樞及文武士 講論治道 日以爲常 一日上久出御 臣隣咸聚慶會樓下待命 崔君漢良欠伸而起曰 久不騎馹 襟懷湮鬱 鄭國馨曰君知奉使樂乎 漢良曰 奉使之樂雖多 而離別之苦亦深 當春風佳節 騎駿馬馳入名州 左右長松高構交蔭大途連十里餘 半臂靑衣羅匠 雙雙前導 笳角聲交戛 馬騰驤不止 郵夫牽轡而走 至大門外 螺鬟數十隊 俯伏道左 或有擡頭仰視者 予於是時 佯若不顧 下馬而入寓上房 私心默念曰 今夜何人伴寢 有妓奉茶果盤來進 予亦念曰 此人是乎否乎 將信將疑 俄而主官來訪敍寒暄 坐東軒設酌 互相酬酢 予起行酒 有妓擎盃而入 其人麤惡 不協於心則憤悒無聊 邑中山川皆無色 見左右之人 皆欲棒而敺之 其人姣好 若協於心 則主官擧動 皆若龔黃所爲 屋上之鳥 亦有可怜之意 數日留連 晝則困於杯酒 夜則困於衾席 心神恍惚 私自念無已太康 久留當生病矣 於是始有離訣之心 枕臂嗚咽目盡腫 主官張席門外 離歌數闋 挽袖勸酒而送之 不得已升馬而出 仰視天日黃無光 馬上昏睡 半醒半夢之間 其人微笑 飄然坐道傍 揩眼而視 則黃茅藪也 其人又坐道傍 揩眼而視 則栗木藪也 滿耳風聲水聲 皆是歌管之音 日暮投驛 烟生鼠穴 雀噪松簷 頑僕開籠布席 予支頤而坐 萬端愁懹 其可量耶 國馨曰君知奉使之苦樂矣 男兒到處行樂 何必外方 予於冬時 擁黑貂裘 冒靑氈帽 騎紫花叱撥 臂銀色良鷹 黃狗數隊隨之 後載姬妓而行 登山逐雉鷹攫雉落于馬前 人爭聚集 坐澗曲燒枯抩煮雉 姬以銀瓢酌酒而勸飮 下至僮僕 皆沾餘瀝 日夕歸來 飛雪撲面 半醉攬轡而還 此眞行樂趣也 李君壽男曰 我則仕罷後 尋友人宴集處 挾妙妓而坐 多般戱弄 夜深先出 與妓同歸 或往妓家 或往所知人家 雖無衾枕 兩人解衣同臥 其樂何極 日日如是 每易他人 若以佛法言之 來生願爲壺串牡馬 領數十牝馬 恣意遊戱 此予所樂也 金紐子固曰 予則不欲歷訪友人 予家足以容客 予財足以辦宴 每於花朝月夕 邀佳賓良朋 開樽置酒 李亇知彈琴 都善吉唐琵琶 宋田守鄕琵琶 許吾吹笛 駕鴻鑾輕千金唱歌 黃孝誠從旁指揮 或獨奏或合奏 於是與客酌酒相酬 縱談占聯 此予所樂也 達城在傍聞之曰 崔君放蕩也 鄭君豪傑也 李君淫慝也 金君跌宕也 又問左右曰 諸君亦有所樂乎 權瑚不器曰 予生長鄕里 以獵魚爲業 與三四友輩 往川澗 以長網遮流上下 解衣短袴親持小罟 縱橫驅魚 隨入隨擧 銀鱗翻閃於網上 於是採麥田蘿葍 又取蓼實 燒醬漉芥 或作膾 或烹胹 如塡塹 枵腹忽果 此予所樂也 達城曰閑適也 兪司藝希益 最後對曰 予之所樂 異乎諸子之撰 當日長夏節 坐栗樹陰下 淸風自至 鋪席其中 讀周易庸學 此予所樂也 達城曰 正則正矣 男兒生於世 安有如此困苦乎 滿座大噱 是時南悌子順 以書篆被召在側 方書圖篆 驪城君閔發贊之曰 以如白雲之帿 倚張於靑山綠樹之間 挾四矢而入 射帿如注 終日矢不墜地 予所能也 有封豕 鳴牙於葦蘆叢間 馳馬而入 一箭而殪 予亦能也 苦熱登樓 調氷沈飯 加以豆屑 一鉢健倒 予亦能也 如此書字妙技 雖經百死 予不能也

 

 

 

15.

巴山君趙得琳 問於姜晉山曰 吾欲名齋 大人試名之 發曰齋名軒號 有文雅儒士所爲 汝亦欲名齋乎 顧謂晉山 大人若欲名齋 當用槐字 滿座無不絶倒

 

 

 

16.

奇宰樞虔平生不食鰒魚 人問其故 宰樞曰 曾爲濟州牧使時 見民困苦採捕 故不食耳 金賢甫不食牛肉 僚友問曰 昔何食而今何不食 賢甫曰 曾爲奉常正 因會飮得罪 自後不食此肉矣 此雖人所難爲之事 而未免有矯揉之弊也

 

 

17.

成謹甫在時 編東人之文名曰東人文寶 未成而死 金季醞踵而成之 名曰東文粹 然季醞專惡文之繁華 只取醞藉之文 雖致意於規範 而萎薾無氣 不足觀也 其所撰靑丘風雅 雖詩不如文然 詩之稍涉豪放者 棄而不錄 是何膠柱之偏 至如達城所撰東文選 是乃類聚 非選也

 

 

 

18.

崔勢遠少時 以上舍居館 有上舍金亢信 網巾不整 金伯衡眼眊斜視 勢遠戱作句曰 旣着頭又着面 金亢信之網巾 似看東實看西 金伯衡之眸子 上舍郭承振別名鬼 勢遠作郭鬼賦 誶曰 子所畏兮桃之東枝 況館中兮撻以記之 疾行千里莫留停些 唵急急兮如律令些 勢遠與姜晉山友道甚篤 晉山擢壯元及第 勢遠落第 抱滕歎曰 姜某穎悟人也 我爲壯元 而使姜爲末坐 欲呼使之 不意先我擢壯元 後年我雖擢壯元 彼何歆羨 願天雨糞三日 使不得遊街

 

 

 

19.

牧隱入元登第 登黃甲三名 其第一則牛繼志 第二則曾堅也 牧隱東還 牛壯元作別詩曰 我有丈夫淚 泣之不落三十年 今日離亭畔 爲君一洒春風前

 

 

 

20.

麗季 倭寇充斥 以其沿海四面無置鎭防戍處也 自太祖開國以後 於海港要害之處 皆置萬戶營 以水軍處置使領之 由是倭變稍息 其後倭亦使梗 世宗命三軍 征對馬島 雖不得大捷 而倭亦畏威不敢肆 有倭數戶 欲居三浦 世宗嘉其慕義 而許之 許稠泣諫曰 倭奴乍臣乍叛 其心難測 豈可使鱗介之鄙 間我衣裳之人 後日生齒漸繁 當爲國之巨害 臨卒 亦再三陳啓 請及未盛而刷還之 當其時 人皆以稠言爲尋常 而不甚駭 至今三浦有蔓延難圖之弊 然後服其先見之明也 朝廷每諭島主刷還 而所刷者只三四戶 去而復還 漸耕我土爲田 斑衣絡繹於邊圉各邑 有時與吾民相鬪 潛往全羅道 而耗害人物者 皆三浦之人也 馬島土地磽瘠 五穀不生 惟種瞿麥 人皆掘葛蕨根而食之 島主亦徵稅於三浦以資生 馬島所居之人 受我官爵拜護軍者 歲一來朝 而一歲來朝者無慮五十餘隻 來則留連數朔 又受格倭粮料 以養其妻子 慶尙下道米穀 太半耗於倭料

 

 

 

21.

金斯文瞎一眼 蔡耆之曰 我嘗聞於古老 昔在麗季 有一儒士之眼亦如足下 神僧敎云急割去瞳子 又割狗兒目瞳而納之 熱血自然相附 不數日如常 左右曰 果如其理不虛 斯文亦大疑 耆之曰 好則好矣 只有所憚 若見廁中糞穢 皆如宴饌 而思食之 斯文大怒叱之 左右無不絶倒

 

 

 

22.

朝廷揀各司各官年少婢子 屬惠民署 敎醫書 名曰女醫 以治婦人之疾 有一女 來自濟州 不知醫術 惟去齒蟲 士大夫家爭相邀致 其女死 又有一女 傳其業 余亦招來治齒 令人仰面開口 以銀匕物出小白蟲 匕不入齒 齒不出血 其容易如此 又不傳其術於他人 雖朝廷治罪 而猶不告 此必幻術 而非正業也

 

 

 

23.

有士人權某 嘗言學樂之由曰 少時爲夜半往友家 適路旁家張燈談笑 予依窓外 因隙窺見 有一男子 與一女擁衾同坐 男子年少俊逸 女則窈窕無雙 女起取架上小筐 解筐列脯栗 遂於銀盂煖酒 各飮三四男取琴調弄 女曰 可彈風入松 男操絃轉柱舒舒而彈 聲甚要妙 女亦隨而低唱 聲如貫珠 予心艶慕無已 世間安有如此人 必神仙曹也 由是學樂先習風入松 遂通衆音 亦娶妾終老

 

 

24.

伯氏文安公好學忘倦 嘗在集賢殿 抄錄太平廣記五百卷 約爲詳節五十卷 刊行於世 又聚諸書及廣記詳節 爲太平通載八十卷 又抄經史之文 從其對偶 以文質空別之 文者行語也 質者着語也 空者助語也 又撰或國地圖 半未成 而朝廷設局撰輿地勝覽 皆文安規模也

 

 

 

25.

癸酉冬 伯氏爲兵曹四佐郞 每夜入直 十月十日河議政之柩發引 郞曹皆聚門外伯氏家上 正郞權愷云 予年老 曉起爲難 請入直 是夜靖難 愷參勳列 而伯氏不得與焉 戊子冬 伯氏爲吏曹判書 與都承旨權公瑊偕往檜巖寺 監世廟七七齋 是夜亂作 兩公回到東門 門閉不得入 伯氏從南山底城外還家 俄而門開 權得參佐翼 而伯氏不得與焉 己丑冬 伯氏以都摠管 遭喪十許日 成廟登極 宰樞有兵權者 皆參佐理 而伯氏不得與焉 三度當參而不得 皆命也

 

 

 

26.

儒生辛鏻 姜晉山之妹子也 身長九尺 目大如炬 然恇㥘無才勇 嘗隨晉山赴京 是時新征建州衛 女眞皆讎嫉欲報之 適相値於中原路上 或投石 或拳敺 或奪衣物 一行狼狽無聊 顧見鏻 在後獨來 一行皆以爲當被侵辱 女眞見鏻 皆避路傍而去 人怪而問之 鏻曰心神戰悸 罔知所爲 但縱目視之而已 蓋其人見鏻身長目大 畏而避之也 朴臣卿嘗以營押使赴京 又與女眞相遇於路上 巨卿馳馬而出 其伴人亦馳馬在後而來 巨卿意賊人追我 盡力加鞭而走行數十里 始知虛實 時人笑曰 辛鏻當㥘而不㥘 巨卿不當㥘而㥘 㥘與不㥘 皆是㥘也

 

 

 

27.

日本國有皇帝 有國王 皇帝深閉宮中 一無所爲 但朝夕拜天拜日而已 世人謂無權而尊者 謂之倭皇帝 國王專主國政而聽斷 然有大臣 各擁兵分據地面 有時謀叛拒命 王不能制之 如左右武衛殿京極殿畠山殿細川殿大內殿少二殿之類甚多 皇帝國王之子 惟長子娶妻繼胤 其餘皆爲僧尼 以其尊重而不得與下人爲婚也 其國皆在海中 境土甚廣 如九州一歧州對馬州 皆島嶼而地亦大也 其國俗 男女皆衣斑爛之衣 其形無別 女則髽髮被肩 男則爲僧者剃髮 其冠服一似我國緇流 未爲僧者不剃髮 編髮爲髻 髻上冒小冠 有半剃頭題者 有半半剃者 以此辨其官爵 其衣皆畫草木鳥獸 故斑爛也 上下皆有袖 以兩足穿兩袖 曳地而行 相鬪則以袖捭帶間 持刀而出 見尊者則跣足蹲地而爲禮 其國無鞭扑搖楚之刑 罪無輕重但斬之而已 雖有重罪之人 走入寺門則得免 人人得鐵斤 自少時作劍 歲鍛而月鍊之 出街試人 雖死者如麻 以爲常例而不問 其爲僧則不得加害 故以僧爲貴也 人死則以板作棺 坐而埋之不封樹 而與平地無異 其樂亦無長物 一手執小鼓 一手擊之以爲節 舞者執扇回身而無 若國王使臣來到 則上於正殿二度接見 禮曹亦二度宴饗諸殿 巨酋使送及對馬州特送 則上於便殿一度接見 禮曹二度宴饗 常倭則禮曹一度宴饗而已 雖若有君臣之分 然巨酋拒國王之命 國王不能制之 且國王使臣到對馬島 島主必受稅賂 不然則拘幽不放送 此所謂首反居下足反居上也 若請大藏經而得之 則人人戴諸頭上曰 風淳俗美 太平可期也 又所求者 論語法華經三體詩牛黃虎皮鐃鉢也 專不食獐鹿牛豕 惟嗜食狗 又好食鯉魚 曰此第一佳味也

 

 

 

28.

野人與我平安道接界者 爲建州衛 與我永安道接界者 爲毛麟衛 又有依我城底而居者 其類不一 每年之冬 分運上京 其所貢 但貂皮數領 朝廷亦以紅黑綿布償之 其拜職 自司猛司正司果司直護軍 至升通政嘉靖資憲而止 新拜堂上者 給玉貫品帶繩床 又依例給祿 稍或不協於意 裂告身擲之於庭 官雖有高下 而無上下之分 醉則相鬪詆訾 手拳相敺 其在本地也 雖名屯長 亦不相敬 惟以報怨爲事 雖數世不忘以失 相傳起兵 其兵亦皆給價招來 故苟有死者 皆以財賞之 外雖向慕 而內實倔强 常懷盜竊之心 若見我民之農於野者 則搶虜而去 轉相買賣 以資生業 其婚姻也 納牛馬數十頭 方與定約婚 隣里之人皆集 盛飾新婦而出謁 又飾年少女 名曰引屬 引屬敎新婦禮度 執大筐就拜客前 客不論多少 或衣服 或布物 投之於筐 以助新婦之產 兄死則必娶兄妻 而弟妻則不得娶 乃曰弟則猶吾子也 豈可娶子之妻 兄則猶吾父也 父之物 子何不繼受乎 兄生時亦有娶兄妻者 其兄因田獵出去 弟與其母及兄妻在室 弟有欲心 則謂兄妻曰 嫂乎嫂乎 願借溫柔 兄妻亦不拒從之 如或拒之 則其母曰 人皆爲之 汝何不遜 弟亦歐逼而奸之 苟或留愛 則射其兄而殺之 兄之子又曰 何故殺我父 又射其叔而殺之 由是讎報不已 其葬人也 穿穴而投尸於其中 累石爲墳 設酒飯 行祭後 投瀉酒飯於穴 與尸相接 又以平生所愛馬 係於墳前 又掛弓矢筒鞬於其上 待其銷盡 而人不敢收 其深處野人 則父老不能行 子設盛饌饋之 問曰 父欲爲熊乎虎乎 隨父所欲 縫皮爲囊 投父於囊中 掛諸樹而射之 一箭而死者 眞孝子也

 

 

 

29.

僧家有成佛圖 自地獄至大覺 其間諸天諸界 無慮數十餘處 輪木六面 書南無阿彌陁佛六字 隨擲隨移 或昇或下 以占勝否 河政丞崙作從政圖 自九品至一品 有官爵次第 輪木六面 書德才勤堪軟貪六字 德才而升 軟貪而罷 一如官途 權提學遇作作聖圖 自九分至一分 隨人之賢愚而心之淸濁不同 從一分則易升 從九分則難升 輪木六面 書誠敬二字 肆僞一字 隨擲而行 一如成佛圖之規

 

 

 

30.

南先生季瑛生員及第 俱擢壯元 有文名於一時 然其學惟究性理之學 精於句讀訓解 專惡文辭 嘗讀杜詩曰 此書虛而不實 幻而不要 不知意之所在 遂廢不讀

 

 

 

31.

李斯文咸寧 星山府院君稷之孫也 其父府尹師厚有疾 適是科擧之時 斯文以父疾 不能赴試 府尹强令赴之 遂擢壯元 應榜之日 出宮門將騎馬 其馬回頸嚼帽花而折之 數日府尹沒 斯文亦逝 時人以馬折帽花 大不祥之兆

 

 

 

32.

李同知廷甫 拙於書字 字不成行 拜同副承旨 啓曰尾 書依允二字及御名 成宗覽之 傳曰 承旨不自書而令兒吏書之乎 承旨等啓曰 此同副自書非代手也 傳曰 以文子文孫 出身文地 而何如此蹇拙 遂令作詩幷書以入 見者皆笑

 

 

 

33.

崔提學興孝以善書名於世 其蹟專倣晉庾翼之體 雖運筆純熟 未免麤鄙之態 太宗親政之日 提學以吏曹郞廳入侍 書人告身 弄筆成畫 良久未就 金宗瑞以兵曹郞廳在傍 一筆揮數十張 書畢踏璽 字體璽跡 並皆端正 太宗顧謂左右曰 此眞可用之才 宗瑞由是發揚 提學嘗書入朝之表 不塡日月 擧國不之知 永樂皇帝見之 以表密授我國使臣曰 若下有司 必請汝王之罪 故潛還送之 歸語汝王 後勿如是 世宗大怒 卽囚提學于獄 將加極刑 其室上書請命 傳曰 此非予所知 其訴冤于皇帝 然以無情之故 杖而流之 緣此官位不進

 

 

 

34.

皐隱安先生 官雖高而心愈下 家在仁王洞 茅舍蕭條 而山水淸奇 每以諷詠爲娛 雖朋友尺牘之間 皆用詩句 其祭先祖考 必齋沐致誠 未嘗少懈 雖至屢空晏如也 官至一品 年八十 以老退于鄕曲 就闕下四拜大哭而出 行者聞之 無不悲嘆

 

 

 

35.

偰斯文長壽 大元人也 其父遜 元末避亂來奔 朝廷爵之 能詩文 近思齋集行于世 斯文登淸州壬寅科 官至二品 扶翊恭讓王 參九功臣之列 其後得罪於我朝 流寓而卒 亦能詩文 有芸齋集行于世 手書牧隱集 其筆法遒勁有範 斯文之弟眉壽敬壽 並登丙辰科 眉壽官至二品 敬壽之子循 登戊子科 又登丁未重試 官至二品 有文名 偰氏以異國之人 父子孫相繼顯職 而今則其裔尠少矣

 

 

 

36.

太祖高皇帝討平蜀漢 僞主明玉珍之子昇 陳友諒之子理 皆流于我國 詔曰 不做官不做民 我國給茅舍臧獲 俾安接之 昇承玉珍之後稱帝 年九歲 見擒到我國 昇母曾爲皇太后者 每夜祝手向天曰 天乎天乎 使我播遷 專是蜀大臣之罪 大臣與大明相通 我兵專務拒東 而引兵從西南而入 故遂至於亡耳 太宗朝王妃冠服 自大明而來 宮中不知被荷之術 昇母入宮指敎 然後乃得知之 昇之孫有屬錄事者 庸劣莫甚 斯文正公時爲左相 謂錄事曰 子之祖父 爲大蜀皇帝 不幸而亡 假令其時不亡 至於子之身當亡矣 至今明氏苗裔 有居開城者 余嘗見明主之像 容皃端正 鬚髥如畫 爪指不翦而長 陳理無子 只有外孫 余嘗從外孫曹公 見所藏刺繡文錦 想其時豪猾之遺物也

 

 

 

37.

鄕試棘圍 不似京中之嚴整 守令爲試官 而守令爲擧子 故多漏洩相通 有一守令赴試 製呈試卷而出 書所製頭鋪 付小吏曰 汝往觀我試卷之等第 有頃小吏還曰 試卷高中矣 守令問其故 答云 初入場中 倚堂戶而伺之 試官讀試卷至半 便大笑書付吏房矣 蓋書更字 似吏字 而吏房爲首 故云高中也 聞者皆大噱

 

 

 

38.

丁卯年重試 製對策又製表箋 與初試而題 而初試無表箋 同赴一場 而分庭爲限 重試獲與者 皆一時巨擘 成謹甫居首 金吏判居二 李伯高居三 申高靈居四 崔寧城居五 朴仁叟居六 李延城居七 宋中樞居八 柳太初居九 李廣城居十 李陽城胤保李陽城可成鄭蓬原金工判 皆居三等 無名而得與者只四人 惟徐剛中李賢老以名儒失第 金斯文德源居初試榜眼 當時以爲與其父工判換書也 自後初重試 皆異其日也

 

 

 

39.

古人皆重巨族 如晉之王謝唐之崔盧是已 我國鉅族 皆自州郡土姓而出 昔盛而今衰 昔微而今盛者 並錄之 坡平尹氏 漢陽趙氏 利川徐氏 驪興閔氏 水原崔氏 陽川許氏 德水李氏 幸州奇氏 交河盧氏 仁川李氏蔡氏 南陽洪氏 龍駒李氏 竹山朴氏安氏 陽城李氏 廣州李氏 江華奉氏 淸州韓氏慶氏 瑞山柳氏韓氏李氏 全義李氏 丹陽禹氏 鎭川宋氏 新昌孟氏 沃川陸氏 慶州金氏李氏 金海金氏李氏 安東金氏權氏 晉州姜氏河氏 星州李氏 尙州金氏 密陽朴氏孫氏 靑松沈氏 居昌愼氏 昌寧成氏曹氏 靈山辛氏 高靈申氏 東萊鄭氏 河東鄭氏 延日鄭氏 河陽許氏 漆原尹氏 順興安氏 宜寧南氏 善山金氏 完山李氏 光山金氏 羅州朴氏羅氏 長水黃氏 順天朴氏 綾城具氏 靈光丁氏 礪山宋氏 濟州高氏 海州崔氏 平山申氏 延安李氏 白川趙氏 文化柳氏 信川康氏 原州元氏 江陵崔氏咸氏 平壤趙氏 咸從魚氏 豐川任氏

 

 

慵齋叢話跋 黃㻶

右叢話 乃吾座主成文戴公先生所著也 先生少聰穎秀發 博覽强記 伯仲俱以文章見推縉紳間 有得於見聞者亦多 比長爲文章 如水涌而山出 擢二科 官常侍從 位居列卿 久典文柄 平生多所著述 有虛白堂集三十卷 奏議稗說十二卷 桑楡備覽四十卷 而經綸大軌五十卷 則未及脫藁 又有風騷軌範樂學軌範浮休子談論 皆其所撰述 而叢話其一也 嘉靖甲申夏 公之男 吾方伯相公諱世昌 手携叢話二帙 囑余鋟梓 余受而卒業 則凡我國文章世代之高下 都邑▣▣風俗尙之▣▣▣▣▣▣祝書畫諸技 朝野間喜愕娛悲▣▣ 資談笑 怡心神 國史所未備者悉載 是言手 聞見之富 學識之博 而非他操觚弄翰者比也 卽倩寫一本 以壽其傳 欲與好事者共之 斯吾志也 嗚呼先生事業 彪炳顯著 在人目也 俱載國乘 奚待是編 然思其人 必思所嗜 況文章哉 余之所以力於是者 聊以重相公之囑 而不負先公之知也 嘉靖乙酉秋重陽後有日 慶州府尹黃㻶跋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