사단제삼십육(謝短第三十六)
01
『程材』·『量知』, 言儒生·文吏之材不能相過, 以儒生脩大道, 以文吏曉簿書, 道勝於事, 故謂儒生頗愈文吏也. 此職業外相程相量也. 其內各有所以爲短, 未實謝也. 夫儒生能說一經, 自謂通大道, 以驕文吏 ; 文吏曉簿書, 自謂文無害, 以戲儒生. 各持滿而自藏, 非彼而是我, 不知所爲短, 不悟於己未足. 『論衡』訓之, 將使*忄奭(奭)然各知所之(乏).
인용
02
夫儒生所短, 不徒以不曉簿書 ; 文吏所劣, 不徒以不通大道也, 反以閉闇不覽古今, 不能各自知其所業之事未具足也. 二家各短, 不能自知也 ; 世之論者, 而亦不能訓之, 如何?
인용
03
夫儒生之業, 五經也, 南面爲師, 旦夕講授章句, 滑習義理, 究備於五經, 可也. 五經之後, 秦·漢之事, 無不能知者, 短也. 夫知古不知今, 謂之陸沉, 然則儒生, 所謂陸沉者也. 五經之前, 至於天地始開, 帝王初立者, 主名爲誰, 儒生又不知也. 夫知今不知古, 謂之盲瞽. 五經比於上古, 猶爲今也. 徒能說經, 不曉上古, 然則儒生, 所謂盲瞽者也.
인용
04
儒生猶曰: “上古久遠, 其事闇昧, 故經不載而師不說也.”
인용
05
夫三王之事雖近(遠)矣, 經雖不載, 義所連及, 五經[家]所當共知, 儒生所當審說也. 夏自禹嚮國, 幾載而至於殷? 殷自湯幾祀而至於周? 周自文王幾年而至於秦? 桀亡夏, 而紂棄殷, 滅周者何王也?
인용
06
周猶爲遠, 秦則漢之所伐也. 夏始於禹, 殷本於湯, 周祖后稷, 秦初爲人者誰? 秦燔五經, 坑殺儒士, 五經之家所共聞也. 秦何起而燔五經? 何感而坑儒生(士)?
인용
07
秦則前代也, 漢國自儒生之家也. 從高祖至今朝幾世? 歷年訖今幾載? 初受何命? 復獲何瑞? 得天下難易孰與殷·周? 家人子弟學問歷幾歲, 人問之曰: “居宅幾年? 祖先何爲?” 不能知者, 愚子弟也. 然則儒生不能知漢事, 世之愚蔽人也. 溫故知新, 可以爲師 ; 古今不知, 稱師如何?
인용
08
彼人{問}曰: “二尺四寸, 聖人文語, 朝夕講習, 義類所及, 故可務知. 漢事未載於經, 名爲尺籍短書, 比於小道, 其能知, 非儒者之貴也.”
인용
09
儒[生]不能都曉古今, 欲各別說其經 ; 經事義類, 乃以不知爲貴也? 事不曉, 不以爲短!
인용
10
請復別問儒生, 各以其經, 旦夕之所講說.
인용
11
先問『易』家 : “『易』本何所起? 造作之者爲誰?” 彼將應曰: “伏羲作八卦, 文王演爲六十四, 孔子作『彖』·『象』·『繫辭』. 三聖重業, 『易』乃具足.” 問之曰: “『易』有三家, 一曰『連山』, 二曰『歸藏』, 三曰『周易』. 伏羲所作, 文王所造, 『連山』乎? 『歸藏』·『周易』也? 秦燔五經, 『易』何以得脫? 漢興幾年而復立? 宣帝之時, 河內女子壞老屋, 得『易』一篇, 名爲何『易』? 此時『易』具足未?”
인용
12
問『尙書』家曰: “今旦夕所授二十九篇, 奇有百二篇, 又有百篇. 二十九篇何所起? 百二篇何所造? 秦焚諸(詩)書之時, 『尙書』諸篇皆何在? 漢興, 始錄『尙書』者何帝? 初受學者何人?”
인용
13
問『禮』家曰: “前孔子時, 周已制禮, 殷禮, 夏禮, 凡三王因時損益, 篇有多少, 文有增減. 不知今『禮』, 周乎? 殷·夏也?” 彼必以漢承周, 將曰: “周禮.” 夫周禮六典, 又六轉, 六六三十六, 三百六十, 是以周官三百六十也. 案今『禮[經]』不見六典, 無三百六十官, 又不見天子, 天子禮廢何時? 豈秦滅之哉? 宣帝時, 河內女子壞老屋, 得佚『禮』一篇, {六}十[六]篇中, 是何篇是者? 高祖詔叔孫通制作『儀品』, 十六篇何在? 而復定{儀}禮[儀]? 見在十六篇, 秦火之餘也, 更秦之時, 篇凡有幾?
인용
14
問『詩』家曰: “『詩』作何帝王時也?” 彼將曰: “周衰而『詩』作, 蓋康王時也. 康王德缺於房, 大臣刺晏, 故『詩』作[也].” 夫文·武之隆, 貴(遺)在成·康, 康王未衰, 『詩』安得作? 周非一王, 何知其康王也? 二王之末皆衰, 夏·殷衰時, 『詩』何不作? 『尙書』曰: “詩言志, 歌詠言.” 此時已有詩也. 斷取周以來, 而謂興於周. 古者采詩, 詩有文也 ; 今『詩』無書, 何知非秦燔五經, 『詩』獨無餘禮(札)也?
인용
15
問『春秋』家曰: “孔子作『春秋』, 周何王時也? 自衛反魯, 然後樂正, 『春秋』作矣. 自衛反魯, 哀公時也. 自衛, 何君也? 俟孔子以何禮, 而孔子反魯作『春秋』乎? 孔子錄『史記』以作『春秋』, 『史記』本名『春秋』乎? 制作以爲經, 乃歸(號)『春秋』也?”
인용
16
法律之家, 亦爲儒生. 問曰: “『九章』, 誰所作也?” 彼聞皐陶作獄, 必將曰: “皐陶也.” 詰曰: “皐陶, 唐·虞時, 唐虞之刑五刑, 案今律無五刑之文.” 或曰: “蕭何也.” 詰曰: “蕭何, 高祖時也. 孝文之時, 齊太倉令淳于德(意)有罪, 徵詣長安. 其女緹縈爲父上書, 言肉刑壹施, 不得改悔. 文帝痛其言, 乃改肉刑. 案今『九章』象刑, 非肉刑也. 文帝在蕭何後, 知時肉刑也, 蕭何所造, 反具肉刑也? 而云『九章』蕭何所造乎?” 古禮三百, 威儀三千, 刑亦正刑三百, 科條三千, 出於禮, 入於刑, 禮之所去, 刑之所取, 故其多少同一數也. 今『禮經』十六, 蕭何律有九章, 不相應, 又何? 五經題篇, 皆以事義別之, 至禮與律, 獨(猶)經也, 題之, 禮言昏(經)禮, 律言盜律何?
인용
17
夫總問儒生以古今之義, 儒生不能知, 別名(各)以其經事問之, 又不能曉, 斯則坐守{何言}(信)師法, 不頗博覽之咎也.
인용
18
文吏自謂知官事, 曉簿書. 問之曰: “曉知其事, 當能究達其義, 通見其意否?” 文吏必將罔然. 問之曰: “古者封侯, 各專國土, 今置太守令長, 何義? 古人井田, 民爲公家耕, 今量租芻, 何意? 一業(歲)使民居更一月, 何據? 年二十三儒(傅), 十五賦, 七歲頭錢二十三, 何緣? 有*갈, 何帝王時? 門戶井竈, 何立? 社稷, 先農, 靈星, 何祠? 歲終逐疫, 何驅? {使}立桃[梗]象人於門戶, 何旨? 掛蘆索於戶上, 畫虎於門闌, 何放? 除牆壁書畫厭火丈夫, 何見? 步之六尺, 冠之六寸, 何應? 有尉史·令史, 無承(丞)長史, 何制? 兩郡移書, 曰 ‘敢告卒人’ , 兩縣不言, 何解? 郡言事二府, 曰 ‘敢言之’ ; 司空曰 ‘上’ , 何狀? 賜民爵八級, 何法? 名曰簪褭·上造, 何謂? 吏上功曰伐閱, 名籍墨將, 何指? 七十賜王杖, 何起? 著鳩於杖末, 不著爵, 何杖? 苟以鳩爲善, 不賜鳩而賜鳩杖, {而不爵}何說? 日分六十, 漏之盡自(百), 鼓之致五, 何故? 吏衣黑衣, 宮闕赤單(墀), 何愼? 服革(鞶)於腰, [著絇於履, 何備?] 佩刀於右, 舞(帶)劍於左, {何人備}, {著鉤於履}冠在於首, 何象? 吏居城郭, 出乘車馬, 坐治文書, 起城郭, 何王? 造車輿, 何工? 生馬, 何地? 作書, 何人?”{王} 造城郭, 及馬所生, 難知也, 遠也. 造車作書, 易曉也, 必將應曰: “倉頡作書, 奚仲作車.” 詰曰: “倉頡何感而作書? 奚仲何起而作車?” 又不知也. 文吏所當知, 然而不知, 亦不博覽之過也.
인용
19
夫儒生不覽古今, 何(所)知{一永}不過守信經文, 滑習章句, 解剝互錯, 分明乖異. 文吏不曉吏道, 所能不過案獄考事, 移書下記, 對卿(鄕)便給, 之准无一閱備, 皆淺略不及, 偏駮不純, 俱有闕遺, 何以相言?
인용
'고전 > 논형'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논형, 정재 - 전문 (0) | 2021.08.08 |
---|---|
논형, 량지 - 전문 (0) | 2021.08.08 |
논형, 효력 - 전문 (0) | 2021.08.08 |
논형, 별통 - 전문 (0) | 2021.08.08 |
논형, 초기 - 전문 (0) | 2021.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