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국어, 주어 하 - 전문 본문

고전/국어

국어, 주어 하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1. 9. 9. 08:55
728x90
반응형

권삼(卷三) 주어하(周語下)

 

 

01

 

01 柯陵之會, 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 晉郤錡見, 其語犯. 郤犨郵, 其語迂. 郤至見, 其語伐. 齊國佐見, 其語盡.

02 魯成公見, 言及晉難及郤犨之譖. 單子曰: “君何患焉? 晉將有亂, 其君與三郤其當之乎!” 魯侯曰: “寡人懼不免於晉, 今君曰 將有亂’ , 敢問天道乎, 抑人故也?” 對曰: “吾非瞽, 焉知天道? 吾見晉君之容, 而聽三郤之語矣, 殆必禍者也. 夫君子, 目以定體, 足以從之, 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 目以處義, 足以步目, 今晉侯視遠而足高, 目不在體, 而足不步目, 其心必異矣. 目體不相從, 何以能久? 夫合諸侯, 民之大事也, 於是乎觀存亡, 故國將無咎. 其君在會, 步言視聽, 必皆無謫, 則可以知德矣. 視遠, 日絶其義 ; 足高, 日棄其德 ; 言爽, 日反其信 ; 聽淫, 日離其名. 夫目以處義, 足以踐德, 口以庇信, 耳以聽名者也, 故不可不愼也. 偏喪有咎, 旣喪, 則國從之. 晉侯爽二, 吾是以云.

03 夫郤氏, 晉之寵人也, 三卿而五大夫, 可以戒懼矣. 高位寔疾顚, 厚味寔腊毒. 今郤伯之語犯, 叔迂, 季伐, 犯則陵人, 迂則誣人, 伐則掩人. 有是寵也, 而益之以三怨, 其誰能忍之! 雖齊國子, 亦將與焉. 立於淫亂之國, 而好盡言以招人過, 怨之本也. 唯善人能受盡言, 齊其有乎? 吾聞之, 國德而鄰於不修, 必愛其福. 今君偪於晉, 而鄰於齊, 晉有禍, 可以取伯. 無德之患, 何憂於晉? 且夫長翟之人利而不義, 其利淫矣, 流之若何?’ 魯侯歸, 乃逐叔孫僑如.

04 簡王十一年, 諸侯會于柯陵. 十二年, 晉殺三郤. 十三年, 晉侯弑, 於翼東門葬, 以車一乘. 齊人殺國武子.

 

 

인용

목차

 

02

 

01 晉孫談之子周適周, 事單襄公, 立無跛, 視無還, 聽無聳, 言無遠 ; 方敬必及天言忠及意, 言信必及身, 言仁必及人, 言義必及利, 言智必及事, 言勇必及制, 言敎必及辯, 言孝必及神, 言惠必及和, 言讓必及敵 ; 晉國有憂未嘗不戚, 有慶未嘗不怡.

02 襄公有疾, 召頃公而告之曰: “必善晉周, 將得晉國. 其行也文, 能文則得天地. 天地所祚, 小而後國. 夫敬, 文之恭也 ; , 文之實也 ; , 文之孚也 ; 仁文之愛也 ; , 文之制也 ; , 文之輿也 ; , 文之帥也 ; , 文之施也 ; , 文之本也 ; , 文之慈也 ; , 文之材也. 象天能敬, 帥意能忠, 思身能信, 愛人能仁, 利制能義, 事建能智, 帥義能勇, 施辯能敎, 昭神能孝, 慈和能惠, 推敵能讓. 此十一者, 夫子皆有焉.

03 “天六地五, 數之常也. 經之以天, 緯之以地. 經緯不爽, 文之象也. 文王質文, 故天祚之以天下. 夫子被文矣, 其昭穆又近, 可以得國. 且夫立無跛, 正也 ; 視無還, 端也 ; 聽無聳, 成也, 言無遠, 愼也. 夫正, 德之道也 ; , 德之信也 ; , 德之終也 ; , 德之守也. 守終純固, 道正事信, 明令德矣. 愼成端正, 德之相也. 爲晉休戚, 不背本也. 被文相德, 非國何取!

04 “成公之歸也, 吾聞晉之筮之也, , : ‘配而不終, 君三出焉.’ 一旣往矣, 後之不知, 其次必此. 且吾聞成公之生也, 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 ‘使有晉國, 三而畀驩之孫.’ 故名之曰 墨臀’ , 於今再矣. 單襄公曰驩, 此其孫也. 而令德孝恭, 非此其誰? 且其夢曰: ‘必驩之孫, 實有晉國.’ 其卦曰: ‘必三取君於周.’ 其德又可以君國, 三襲焉. 吾聞之大誓, 故曰: ‘朕夢協朕卜, 襲于休祥, 戎商必克.’ 以三襲也. 晉仍無道而鮮冑, 其將失之矣. 必蚤善晉子, 其當之也.”

05 頃公許諾. 及厲公之亂, 召周子而立之, 是爲悼公.

 

 

인용

목차

 

03

 

01 靈王二十二年, 洛鬪, 將毁王宮. 王欲壅之, 太子晉諫曰: “不可. 晉聞古之長民者, 不墮山, 不崇藪, 不防川, 不竇澤. 夫山, 土之聚也 ; , 物之歸也 ; , 氣之導也 ; , 水之鍾也. 夫天地成而聚於高, 歸物於下. 疏爲川穀, 以導其氣 ; 陂塘汙庳, 以鍾其美. 是故聚不阤崩, 而物有所歸 ; 氣不沉滯, 而亦不散越. 是以民生有財用, 而死有所葬, 然則無夭瘥之憂 ; 而無饑匱之患, 故上下能相固, 以待不虞. 古之聖王唯此之愼.

02 “昔共工棄此道也, 虞于湛樂, 淫失其身, 欲壅防百川, 墮高堙庳, 以害天下. 皇天弗福, 庶民弗助, 禍亂幷興, 共工用滅. 其在有虞, 有崇伯鮌播其淫心, 稱遂共工之過, 堯用殛之于羽山. 其後伯禹念前之非度, 釐改制量, 象物天地, 比類百則, 儀之于民, 而度之于羣生, 共之從孫四岳佐之, 高高下下, 疏川導滯, 鍾水豐物, 封崇九山, 決汩九川, 陂鄣九澤, 豐殖九藪, 汩越九原, 宅居九隩, 合通四海. 故天無伏陰, 地無散陽, 水無沈氣, 火無災燀, 神無閒行, 民無淫心, 時無逆數, 物無害生. 帥象禹之功, 度之于軌儀, 莫非嘉績, 克厭帝心. 皇天嘉之, 祚以天下, 賜姓曰 ’ , 氏曰 有夏’ , 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 祚四嶽國, 命以侯伯, 賜姓曰 ’ , 氏曰 有呂’ , 謂其能爲禹股肱心膂, 以養物豐民人也.

03 “此一王四伯, 豈繄多寵? 皆亡王之後也. 唯能釐擧嘉義, 以有胤在下, 守祀不替其典. 有夏雖衰, 鄫猶在 ; 呂雖衰, 許猶在. 唯有嘉功, 以命姓受祀, 迄于天下. 及其失之也, 必有慆淫之心閒之. 故亡其氏姓, 踣斃不振 ; 絶後無主, 湮替隷圉. 夫亡者豈繄無寵? 皆黃炎之後也. 唯不帥天地之度, 不順四時之序, 不度民神之義, 不儀生物之則, 以殄滅無胤, 至於今不祀. 及其得之也, 必有忠信之心閒之. 度於天地而順於時動. 和於民神而儀於物則, 故高朗令終, 顯融昭明, 命姓受氏, 而附之以令名. 若啓先王之遺訓, 省其典圖刑法, 而觀其廢興者, 皆可知也. 其興者, 必有夏呂之功焉 ; 其廢者, 必有共鮌之敗焉. 今吾執政, 無乃實有所避, 而滑夫二川之神, 使至於爭明, 以妨王宮, 王而飾之, 無乃不可乎!

04 “人有言曰: ‘無過亂人之門.’ 又曰: ‘佐𩟀者嘗焉, 佐鬪者傷焉.’ 又曰: ‘禍不好, 不能爲禍.’ : ‘四牡騤騤, 旟旐有翩, 亂生不夷, 靡國不泯.’ 又曰: ‘民之貪亂, 寧爲茶毒.’ 夫見亂而不惕, 所殘必多, 其飾彌章. 民有怨亂, 猶不可遏, 而况神乎? 王將防鬪川以飾官, 是飾亂而佐鬪也, 其無乃章禍且遇傷乎? 自我先王厲平而貪天禍, 至於今未弭. 我又章之, 懼長及子孫, 王室其愈卑乎? 其若之何?

05 “自后稷以來寧亂, 及文康而僅克安民. 自后稷之始基靖民, 十五王而文始平之, 十八王而康克安之, 其難也如是. 厲始革典, 十四王矣. 基德十五而始平, 基禍十五其不濟乎! 吾朝夕儆懼, : ‘其何德之修, 而少光王室, 以逆天休?’ 王又章輔禍亂, 將何以堪之? 王無亦鑒于黎苗之王, 下及夏商之季, 上不象天, 而下不儀地, 中不和民, 而方不順時, 不共神祇, 而蔑棄五則. 是以人夷其宗廟, 而火焚其彝器, 子孫爲隷, 不夷於民, 而亦未觀夫前哲令德之則. 則此五者, 而受天之豐福, 饗民之勳力, 子孫豐厚, 令聞不忘, 是皆天子之所知也.

06 “天所崇之子孫, 或在畎畝, 由欲亂民也, 畎畝之人, 或在社稷, 由欲靖民也. 無有異焉! : ‘殷鑒不遠, 在夏后之世.’ 將焉用飾宮? 其以徼亂也. 度之天神, 則非祥也 ; 比之地物, 則非義也 ; 類之民則, 則非仁也 ; 方之時動, 則非順也 ; 咨之前訓, 則非正也. 觀之詩書, 與民之憲言, 則皆亡王之爲也. 上下議之, 無所比度, 王其圖之! 夫事大不從象, 小不從文. 上非天刑, 下非地德, 中非民則, 方非時動而作之者, 必不節矣, 作又不節, 害之道也.”

07 王卒壅之. 及景王多寵人, 亂於是乎始生. 景王崩, 王室大亂. 及定王, 王室遂卑.

 

 

인용

목차

 

04

 

01 晉羊舌肹聘于周, 發幣於大夫及單靖公. 靖公享之, 儉而敬 ; 賓禮贈餞, 視其上而從之 ; 燕無私, 送不過郊 ; 語說昊天有成命.

02 單之老送叔向, 叔向告之曰: ‘異哉! 吾聞之曰: ‘一姓不再興.’ 今周其興乎! 其有單子也. 昔史佚有言曰: ‘動莫若敬, 居莫若儉, 德莫若讓, 事莫若咨.’ 單子之貺我, 禮也, 皆有焉. 夫宮室不崇, 器無彤鏤, 儉也 ; 身聳除絜, 外內齊給, 敬也 ; 宴好享賜, 不踰其上, 讓也 ; 賓之禮事, 放上而動, 咨也. 如是, 而加之以無私, 重之以不殽, 能避怨矣. 居儉動敬, 德讓事咨, 而能避怨, 以爲卿佐, 其有不興乎!

03 “且其語說昊天有成命, 頌之盛德也. 其詩曰: ‘昊天有成命, 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 夙夜基命宥密, ! 緝熙! 亶厥心, 肆其靖之.’ 是道成王之德也. 成王能明文昭, 能定武烈者也. 夫道成命者而稱昊天, 翼其上也 ; 二后受之, 讓於德也 ; 成王不敢康, 敬百姓也. 夙夜, 恭也 ; , 始也 ; , 信也 ; , 寬也 ; , 寧也 ; , 明也 ; , 廣也 ; , 厚也 ; , 固也, , 龢也. 其始也, 翼上德讓, 而敬百姓 ; 其中也, 恭儉信寬, 帥歸於寧 ; 其終也, 廣厚其心, 以固龢之. 始於德讓, 中於信寬, 終於固和, 故曰成. 單子儉敬讓咨, 以應成德, 單若不興, 子孫必蕃, 後世不忘.

04 “: ‘其類維何? 室家之壺. 君子萬年, 永錫祚胤.’ 類也者, 不忝前哲之謂也 ; 壺也者, 廣裕民人之謂也 ; 萬年也者, 令聞不忘之謂也 ; 胤也者, 子孫蕃育之謂也. 單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 可謂不忝前哲矣 ; 膺保明德以佐王室, 可謂廣裕民人矣 ; 若能類善物, 以混厚民人者, 必有章譽蕃育之祚, 則單子必當之矣. 單若有闕, 必茲君之子孫實續之, 不出於他矣.”

 

 

인용

목차

 

05

 

01 景王二十一年, 將鑄大錢. 單穆公曰: “不可. 古者, 天災降戾, 於是乎量資幣, 權輕重, 以振救民. 民患輕, 則爲作重幣以行之, 於是乎有母權子而行, 民皆得焉. 若不堪重, 則多作輕而行之, 亦不廢重, 於是乎有子權母而行, 小大利之.

02 “今王廢輕而作重, 民失其資, 能無匱乎? 若匱, 王用將有所乏, 乏則將厚取於民. 民不給, 將有遠志, 是離民也. 且夫備有未至而設之, 有至而後救之, 是不相入也. 可先而不備, 謂之怠 ; 可後而先之, 謂之召災. 周固贏國也, 天未厭禍焉, 而又離民以佐災, 無乃不可乎? 將民之與處而離之, 將災是備禦而召之, 則何以經國? 國無經, 何以出令? 令之不從, 上之患也, 故聖人樹德於民以除之.

03 “夏書有之曰: ‘關石和鈞, 王府則有.’ 亦有之曰: ‘瞻彼旱麓, 榛楛濟濟. 愷悌君子, 干祿愷悌.’ 夫旱麓之榛楛殖, 故君子得以易樂干祿焉. 若夫山林匱竭, 林麓散亡, 藪澤肆旣, 民力彫盡, 田疇荒蕪, 資用乏匱, 君子將險衰之不暇, 而何易樂之有焉?

04 “且絶民用以實王府, 猶塞川原而爲潢汙也, 其竭也無日矣. 若民離而財匱, 災至而備亡, 王其若之何? 吾周官之於災備也, 其所怠棄者多矣, 而又奪之資以益其災, 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 王其圖之!”

05 王弗聽, 卒鑄大錢.

 

 

인용

목차

 

 

06

 

01 二十三年, 王將鑄無射, 而爲之大林. 單穆公曰: “不可. 作重幣以絶民資, 又鑄大鍾以鮮其繼. 若積聚旣喪, 又鮮其繼, 生何以殖? 且夫鍾不過以動聲, 若無射有林, 耳弗及也. 夫鍾聲以爲耳也, 耳所不及, 非鍾聲也, 猶目所不見, 不可以爲目也. 夫目之察度也, 不過步武尺寸之閒 ; 其察色也, 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耳之察和也, 在淸濁之閒 ; 其察淸濁也, 不過一人之所勝. 是故先王之制鍾也, 大不出鈞, 重不過石. 律度量衡於是乎生, 小大器用於是乎出, 故聖人愼之. 今王作鍾也, 聽之弗及, 比之不度, 鍾聲不可以知和, 制度不可以出節, 無益於樂, 而鮮民財, 將焉用之!

02 “夫樂不過以聽耳, 而美不過以觀目. 若聽樂而震, 觀美而眩, 患莫甚焉. 夫耳目, 心之樞機也, 故必聽和而視正. 聽和則聰, 視正則明. 聰則言聽, 明則德昭. 聽言昭德, 則能思慮純固. 以言德於民, 民歆而德之, 則歸心焉. 上得民心, 以殖義方, 是以作無不濟, 求無不獲, 然則能樂. 夫耳內和聲, 而口出美言, 以爲憲令, 而布諸民, 正之以度量, 民以心力, 從之不倦, 成事不貳, 樂之至也. 口內味而耳內聲, 聲味生氣. 氣在口爲言, 在目爲明. 言以信名, 明以時動. 名以成政, 動以殖生. 政成生殖, 樂之至也. 若視聽不和, 而有震眩, 則味入不精, 不精則氣佚, 氣佚則不和. 於是乎有狂悖之言, 有眩惑之明, 有轉易之名, 有過慝之度. 出令不信, 刑政放紛, 動不順時, 民無據依, 不知所力, 各有離心. 上失其民, 作則不濟 ; 求則不獲, 其何以能樂? 三年之中, 而有離民之器二焉, 國其危哉!”

03 王弗聽, 問之伶州鳩. 對曰: “臣之守官弗及也. 臣聞之, 琴瑟尙宮, 鍾尙羽, 石尙角, 匏竹利制, 大不踰宮, 細不過羽. 夫宮, 音之主也. 第以及羽, 聖人保樂而愛財, 財以備器, 樂雙殖財. 故樂器重者從細, 輕者從大. 是以金尙羽, 石尙角, 瓦絲尙宮, 匏竹尙議, 革木一聲.

04 “夫政象樂, 樂從和, 和從平. 聲以和樂, 律以平聲. 金石以動之, 絲竹以行之, 詩以道之, 歌以詠之, 匏以宣之, 瓦以贊之, 革木以節之. 物得其常曰樂極, 極之所集曰聲, 聲應相保曰和, 細大不踰曰平. 如是, 而鑄之金, 磨之石, 繫之絲木, 越之匏竹, 節之鼓, 而行之以遂八風. 於乎氣無滯陰, 亦無散陽, 陰陽序次, 風雨時至, 嘉生繁祉, 人民龢利, 物備而樂成, 上下不罷, 故曰樂正. 今細過其主妨於正, 用物過度妨於財, 正害財匱妨於樂. 細抑大陵, 不容於耳, 非和也. 聽聲越遠, 非平也. 妨正匱財, 聲不和平, 非宗官之所司也.

05 “夫有和平之聲, 則有蕃殖之財. 於是乎道之以中德, 詠之以中音, 德音不愆, 以合神人, 神是以寧, 民是以聽. 若夫匱財用, 罷民力, 以逞淫心, 聽之不和, 比之不度, 無益于敎, 而離民怒神, 非臣之所聞也.”

06 王不聽, 卒鑄大鍾. 二十四年, 鍾成, 伶人告和. 王謂伶州鳩曰: “鍾果和矣.” 對曰: “未可知也.” 王曰: “何故?” 對曰: “上作器, 民備樂之, 則爲和. 今財亡民罷, 莫不怨恨, 臣不知其和也. 且民所曹好, 鮮其不濟也 ; 其所曹惡, 鮮其不廢也. 故諺曰: ‘衆心成城, 衆口鑠金.’ 三年之中, 而害金再興焉, 懼一之廢也.” 王曰: “爾老耄矣! 何知?” 二十五年, 王崩, 鍾不和.

 

 

인용

목차

 

07

 

01 王將鑄無射, 問律於伶州鳩. 對曰: “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古之神瞽, 考中聲而量之以制, 度律均鍾, 百官軌儀, 紀之以三, 平之以六, 成於十二, 天之道也. 夫六, 中之色也, 故名之曰黃鍾, 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 由是第之: 二曰太蔟, 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 三曰姑洗, 所以修絜百物, 考神納賓也. 四曰蕤賓, 所以安靖神人, 獻酬交酢也. 五曰夷則, 所以詠歌九則, 平民無貳也. 六曰無射,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 示民軌儀也. 爲之六閒, 以揚沈伏, 而黜散越也. 元閒大呂, 助宣物也. 二閒夾鍾, 出四隙之細也. 三閒仲呂, 宣中氣也. 四閒林鍾, 和展百事, 俾莫不任肅純恪也. 五閒南呂, 贊陽秀也. 六閒應鍾, 均利器用, 俾應復也.

02 “律呂不易, 無姦物也. 細鈞有鍾無鎛, 昭其大也. 大鈞有鎛無鍾, 甚大無鎛, 鳴其細也. 大昭小鳴, 和之道也. 和平則久, 久固則純, 純明則終, 終復則樂, 所以成政也, 故先王貴之.”

03 王曰: “七律者何?” 對曰: “昔武王伐殷, 歲在鶉火, 月在天駟, 日在析木之津, 辰在鬪柄, 星在天黿. 星與日辰之位, 皆在北維. 顓頊之所建也, 帝嚳受之. 我姬氏出自天黿, 及析木者, 有建星及牽牛焉, 則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後, 逄公之所憑神也. 歲之所在, 則我有周之分野也. 月之所在, 辰馬農祥也, 我大祖后稷之所經緯也. 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自鶉及駟七列, 南北之揆七同. 凡人神以數合之, 以聲昭之. 數合聲和, 然後可同也. 故以七同其數, 而以律和其聲, 於是乎有七律.

04 “王以二月癸亥夜陳, 未畢而雨. 以夷則之上宮畢, 當辰. 辰在戌上, 故長夷則之上宮, 名之曰羽, 所以藩屛民則也. 王以黃鍾之下宮, 布戎于牧之野, 故謂之厲, 所以厲六師. 以太蔟之下宮, 布令于商, 昭顯文德, 底紂之多罪, 故謂之宣, 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反及贏內, 以無射之上宮, 布憲施舍於百姓, 故謂之贏亂, 所以優柔容民也.”

 

 

인용

목차

 

08

 

景王旣殺下門子, 賓孟適郊, 見雄雞自斷其尾. 問之, 侍者曰: “憚其犠也.” 遽歸告王, : “吾見雄雞自斷其尾, 而人曰 憚其犠也’ , 吾以爲信畜矣. 人犠實難, 已犠何害? 抑其惡爲人用也乎, 則可也. 人異於是. 犠者, 實用人也.” 王弗應, 田于鞏, 使公卿皆從, 將殺單子, 未克而崩.

 

 

인용

목차

 

09

 

01 敬王十年, 劉文公與萇弘欲城周, 爲之告晉. 魏獻子爲政, 說萇弘而與之. 將合諸侯.

02 衛彪傒適周, 聞之, 見單穆公曰: “萇弘其不歿乎? 周詩有之曰: ‘天之所支, 不可壞也. 其所壞, 亦不可支也.’ 昔武王克殷, 而作此詩也, 以爲飫歌, 名之曰 ’ , 以遺後之人, 使永監焉. 夫禮之立成者爲飫, 昭明大節而已, 少典與焉. 是以爲之日惕其欲, 敎民戒也. 然則夫 之所道者, 必盡知天地之爲也. 不然, 不足以遺後之人. 今萇劉欲支天之所壞, 不亦難乎? 自幽王而天奪之明, 使迷亂棄德, 而卽惂淫, 以亡其百姓, 其壞之也久矣. 而又將補之, 殆不可矣! 水火之所犯, 猶不可救, 而况天乎? 諺曰: ‘從善如登, 從惡如崩.’ 昔孔甲亂夏, 四世而隕 ; 玄王勤商, 十有四世而興. 帝甲亂之, 七世而隕. 后稷勤周, 十有五世而興 ; 幽王亂之, 十有四世矣. 守府之謂多, 胡可興也? 夫周, 高山廣川太藪也, 故能生是良材, 而幽王蕩以爲魁陵糞土溝瀆, 其有悛乎?”

03 單子曰: “其咎孰多?” : “萇叔必速及, 將天以道補者也. 夫天道導可而省否, 萇叔反是, 以誑劉子, 必有三殃: 違天, 一也 ; 反道, 二也 ; 誑人, 三也. 周若無咎, 萇叔必爲戮, 雖晉魏子亦將及焉. 若得天福. 其當身乎? 若劉氏, 則必子孫實有禍. 夫子而棄常法, 以從其私欲, 用巧變以崇天災, 勤百姓以爲己名, 其殃大矣.”

04 是歲也, 魏獻子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 遂田于大陸, 焚而死, 及范中行之難, 萇弘與之, 晉人以爲討. 二十八年, 殺萇弘. 及定王, 劉氏亡.

 

 

인용

목차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고전 > 국어'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국어, 주어 상 - 전문  (0) 2021.09.09
국어, 주어 중 - 전문  (0) 2021.09.09
국어, 노어 상 - 전문  (0) 2021.09.09
국어, 노어 하 - 전문  (0) 2021.09.09
국어, 제어 - 전문  (0) 2021.09.0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