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지봉유설 - 인사부 전문 본문

문집/지봉유설

지봉유설 - 인사부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2. 6. 7. 09:19
728x90
반응형

지봉유설권십칠(芝峯類說卷十七)

 

인사부(人事部)

 

昏娶

 

1.

不娶同姓禮也 古者不知其姓則卜之 高麗時國王尚娶同姓 況士庶乎 本朝士大夫家一從禮法 尤謹於昏禮 而但姓字同而本貫異者 謂非同姓 不以爲嫌 華人笑之云 先王朝 余在玉堂 因上敎歷代駙馬有同姓與否 博考書籍 則惟唐昭宗時李茂貞之子尚公主 而茂貞本姓宋 賜姓李者也 此外無之矣

 

2.

尹孝孫成廟朝人 兒時能屬文 其父爲議政府錄事 淸晨往刺相公之門 閽人辭以寢不爲通 日晩飢困 歸家謂其子曰 余以不才 喫辱至此 汝須勤業 毋如爾父也 孝孫書其刺尾曰 相國酣眠日正高 門前刺紙已生毛 夢中若見周公聖 須問當年吐握勞 翌朝其父不省 又往投刺 相公見其詩 卽引入問曰 是爾所題否 其父驚懼失措 審其字畫 乃孝孫筆也 乃吐實 相公令召孝孫 至則穎悟不凡 極加奬嘆 時相公有少女方擇壻 入語夫人曰 吾今得佳壻矣 夫人不可曰 我女豈可與錄事兒爲婚 相公不從 竟婚其女 孝孫後登科 官至判書

 

生産

 

1.

周文王有子十人 而詩曰則百斯男 詩意槪言其眾多而頌祝之辭也 齊田常有七十餘男 漢中山王勝有子一百二十人 皇明慶成王高皇帝孫 而有子一百人 又史記吐谷渾鮮卑慕容廆之兄有六十子 抱朴子云杜子微有子百四十人

 

2.

禮生男子 設弧於門左 女子設帨於門右 顔氏家訓 男生一期 爲製新衣 洗浴粧飾 用弓矢紙筆 女則刀尺針縷 幷加飮食及珍寶置兒前 觀其所取以驗之 宋史 曹彬晬日 左手提干戈 右手取俎豆 斯須取一印 餘無所視云 晬日周歲也 以此觀之 習俗之成蓋久矣

 

3.

保嬰集曰 凡兒時識悟通敏過人者多夭 余謂古有生而神靈 自言其名者果夭乎 或言聖人生知 異於凡人 是則然矣 如白居易生七月 能識之無字 令狐楚五歲 能爲辭章 安在其爲夭乎

 

4.

越絶書曰 慧種生聖 癡種生狂 語其常也 如瞽瞍之舜 鯀之禹 堯之丹朱 舜之商均 乃或然者也

 

5.

人始生曰嬰兒 三歲曰小兒 十歲曰童子 十五歲曰成童 十六曰丁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壯 四十曰彊 五十曰艾 六十曰耆 七十曰耄 八十曰耋 九十曰黃耈 百歲曰期頤 又一歲至五歲曰嬰孩 七歲以下曰孺子 十歲以下曰髫齔 十四歲以下曰童丱 又女曰嬰 男曰兒 又云孩纔成骸者 孺需人以養者

 

6.

雜記言男生必伏 女生必偃 背爲陽腹陰 溺水而死者 亦男伏而女偃 按古書稱徐偃王生時正偃云者 記其異也

 

7.

談選云山氣多男 澤氣多女 暑氣多夭 寒氣多壽 余謂山屬艮 艮爲少男故多男 澤屬兌 兌爲少女故多女 暑則虛而散故多夭 寒則剛而凝故多壽 意蓋如此

 

8.

東方之人 多女少男 最東則有女國焉 中國之人 多男少女 北狄亦然云 豈天地陰陽之氣 有所偏厚而然耶

 

9.

古云老人生子無影 蓋以精不足故也 按漢陳留人年九十 梁張元始九十七生兒無影 又宋曹泰年八十五 偶少妻生子 日中無影 而其子年七十方卒 亦有子孫云 尤可怪矣 昔周武王八十生成王 近世沈政丞守慶年近八十生子 如此者比或有之

 

10.

稗海曰 男子無鬚者 謂之天宦 以陽明之血不足 故鬚不生也 又曰男子雖娶婦 而終身無嗣育 謂之天閽 般若經所謂五種黃門 皆眞氣不足所致耳 又漢書 荒侯病不能爲人 謂不生子也 蓋言其不能行人道也

 

11.

博物志曰 思士不妻而感 思女不夫而孕 又物類相感志曰 士不妻女不夫 精氣相感 不必交接而生子也 語似不經 而世傳成某之母 夢遇良人而生云 豈亦此類歟

 

12.

我國之人 兄弟過十人者甚鮮 而見天朝登科榜目 則鴈行至三十餘者 比比有之 生齒之繁 於此可想

 

13.

星精孕秀者 自古多矣 蕭何爲昴星精 東方朔爲歲星精 張良感弧星而生 樊噲感狼星而生 桓玄感流星而生 趙普爲紫微小星 蘇軾爲奎星 高麗姜邯贊 爲文曲星 又傅說死爲列星 諸葛亮, 令狐楚, 韓琦, 富弼, 張浚 皆以星隕而歿焉

 

壽夭

 

1.

虞傅曰人之壽夭 各有天命 所謂天命者 天地父母之元氣 父爲天母爲地 父精母血 盛衰不同 故人之壽夭亦異 其有生之初 受氣之兩盛者 得中上之壽 受氣之偏盛者 得中下之壽 受氣之兩衰者 能保養僅得下壽 不然多夭折云 余謂此說亦頗有理 然以父母之元氣 直謂之天命 則與天命之謂性異矣 博物志註 甲及寅年生者聖 亦由天生 亦由父母氣也 此言似出佛家 以釋迦生於甲寅 故爲之說歟

 

2.

按伊尹卒于沃丁之世 壽百有五歲 太公卒于康王之世 壽百有十歲 太公可謂八十年窮 三十年達矣 宛委餘編曰 太公壽百三十六歲

 

3.

說郛云孔子生庚戌二月二十三日甲申 乃魯襄公二十二年 周靈王二十一年 史記世家曰 孔子庚戌十一月庚子生 與此不同 又曰孔子哀公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卒 按朱子亦庚戌生 壽減孔子二歲矣

 

4.

格致叢書曰 召公奭年一百九十餘卒云 此其壽過於文武周公 而馬史不之記何也

 

5.

格致叢書 孟子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卒 壽八十四 孟仲子名睪 孟子之子也云 按孟子見梁惠王在周顯王三十三年 距此四十六歲 蓋是時孟子年三十八而稱叟者 以德尊也

 

6.

自古大臣年最壽者 周以上無論已 漢張蒼百餘歲 蜀漢范長生百三十歲 元魏羅結百二十歲 宋文彦博九十一 至皇明大臣 魏驥九十八 劉健九十五 王恕九十三 其餘八十以上者居多 豈以修養之力歟 按宋史 日本大臣紀武內年三百七歲云 亦異矣

 

7.

唐將軍張萬福年九十卒 祿食七十年 未甞一日言病 可謂難矣

 

8.

洪裕孫世祖朝人 以南陽貢生登進士 與金時習爲友 有詩曰生先檀帝戊辰歲 眼及箕王號馬韓 聊與永郞遊水府 又牽春酒滯人間 裕孫七十六娶妻 至八十始有子曰志誠 志誠亦世其學 於萬曆丁酉年八十 爲倭賊所害 父子相傳一百六十歲 亦異矣

 

9.

登第過六十年者 頃世唯宋判書純 以正德己卯及第 至萬曆己卯 春秋八十七矣 再設慶筵 人謂異事 九十餘方卒 今海平府院君尹根壽年二十二登第 至八十無恙 亦世所罕也

 

10.

領議政洪彦弼夫人宋氏 乃領議政軼之女也 子洪暹亦爲領議政 夫人享壽九十四 卒時洪暹年七十七矣 盧蘇齋詩曰 三從不出相門闈 此事如今始有之 又曰一德從三上台貴 百年除六老星尊

 

11.

宰臣年最久者 近世有元判府事混年九十四 宋判府事贊九十三 申同知橃九十四卒 婦人則李同知蘧母一百三歲卒 朴都事善長母 今九十八歲 又濟州人見在百歲以上十餘人 俗謂近老人星故多壽 今孟山民有百三十歲 大丘民有百十二歲者 江陵, 安邊, 盈德, 伊川人亦多壽 號爲壽鄕

 

12.

蘇東坡曰 世言眉毫不如耳毫 耳毫不如老饕 言老人嗜飮食者 最老壽之相也 此語未必然 見數老人飮食至少而皆享壽云 余意老饕非必多食之謂 毋論食之多少 年老而能善喫者 爲胃氣尚健 乃壽徵也

 

13.

按王子晉十七上賓 陳伯茂十八卒 袁著十九 邢居實二十 王寂二十一 徐份二十二 劉宏二十三 王弼, 王脩, 何子朗二十四 袁耽二十五 禰衡二十六 李賀, 衛玠, 王融二十七 陸厥, 崔長謙二十八 王勃, 李觀二十九 阮瞻三十 梁昭明三十一 顔淵, 陸續, 盧詢三十二 賈誼, 范滂三十三 陸琰三十四 謝瞻三十五 謝眺, 劉琰三十六 謝晦, 謝惠連三十七 王珉, 王儉三十八 王濛, 何景明三十九 嵇康, 歐陽詹四十 自古以來 才名特達而夭折者何限

 

14.

胎産方云延月而生者 富貴而壽 月不足者 貧賤而夭 按皇明學士宋濂 我朝尹判書國馨 俱八月生 韓上黨明澮七月生 而皆享富貴 得年亦多 蓋有不然者矣

 

15.

國朝文人才子之享壽貴者蓋鮮 如芒軒李冑, 濯纓金馹孫, 挹翠軒朴誾, 錦湖林亨秀 俱年三十前後 死於非命 近世荷谷許篈, 白湖林悌 皆年三十八早卒 惜哉

 

疾病

 

1.

扁鵲曰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此自當生者 越人能使之起耳 然則不當生者 扁鵲亦不能使起 況後世之庸醫乎 庸醫下藥 非但當生者不能活 不當死者 且使之死 可不愼哉

 

2.

唐許胤宗曰 醫者意也 思慮精則得之 吾意所解 口不能宣也 古之上醫 病與藥値 唯用一物攻之 今人以情度病 多其物以幸有功 術亦踈矣 余謂文章之妙處其難言 有甚於此而或者易言之 不亦踈乎

 

3.

朱丹溪曰 治病之法 先去病根然後可用收澁 若澣衣然 先去垢膩然後可加粉飾也 頃歲有李國弼者 不能通解諸方 凡遇人病 不問寒熱虛實 悉以補中益氣湯治之 時號李補中 雖或有效而誤人亦多矣 昔張戴人云養生與攻痾 本自不同 今人以補劑療病 宜乎不效也 此言似是

 

4.

孫思邈曰 藥勢有所偏助 令人臟氣不平 張皐曰 神慮澹則血氣和 嗜慾勝則疾疹作 藥以攻疾 無疾不可餌也 又曰借使有疾 猶須重愼 況無疾乎 羅謙甫曰 無病服藥 如壁裏添柱 王綸曰 服藥太多者 謂之傷藥 醫家謂用藥如用兵 不得已而用之 以禦寇耳 可不愼哉 壁裏添柱 一作壁裏安鼠

 

5.

小說有却病法 畧曰靜坐觀空 照見一切 生死是非 利害得失 皆妄非眞 一也 煩惱見前 不能排遣 宜尋一暢快事 令其釋然 所謂借境調心 二也 常將不如我者 巧自寬解 三也 造物勞我以生 遇病稍閑 反生慶幸 四也 日與竹石魚鳥相親 常有翛然自得之趣 五也 愼風寒節飮食 嗜欲澹泊 思慮減少 行住坐臥 惟期自適 六也 覔高朋親友 講開懷出世之譚 七也 毋以病爲苦 毋以死爲患 常令胸次寬平 襟期洒落 八也 余謂此言果能行之 不唯却病而已 乃養性延年之上藥也

 

 

6.

格致叢書曰 痘瘡始於漢光武時 馬援南征 染得虜疫 又本國醫方曰 天疱瘡 正德年後 始自中朝傳染而來 中朝亦舊無此疾 出自西域云 然則病之出於後世者亦多矣 近自癸丑甲寅年間 有一種時熱 証甚酷暴 死亡甚眾 人謂唐毒疫 乃前所未有之証也 醫者以爲獄瘟

 

7.

瘧疾避之他所 此時俗不經之甚 而按高力士逃瘧功臣閣下 又杜詩三年猶瘧疾 一鬼不銷亡 徒然潛隙地 有靦屢鮮粧此也

 

8.

續博物志云瘧鬼不能病巨人 故曰壯士不病瘧 按漢景丹病瘧 光武曰聞壯士不病瘧 今大將軍反病瘧耶 其說蓋久矣 又世說曰 君子不病瘧

 

9.

古人言世有奇疾者 視直物皆曲 弓弦界尺之類 視之皆如鉤云 余見世之有斯疾者夥矣

 

10.

小說曰 有人得腸癢之疾 往往對眾失笑 吃吃不止 數年方愈 此疾殆古人所未有云 頃歲柳公祖訒年七十餘得疾 見人輒發笑不能止 未久卒 亦恠疾也

 

11.

沈相公守慶年六十餘 喪中患痢苦劇 百方無效 渴欲飮水 而醫者禁之 公以爲等死 快喫冷水一椀 其証頓愈 又一宰相得痢 甚思食櫻桃 子弟諫止之 乃夜潛就櫻桃樹下 恣意摘食 其証亦愈 又有一老婦痢極將死 有醫者敎煮服黃連七兩 卽差 蓋治疾 不可拘常法也

 

12.

養生書曰 嗽口水每朝洗眼 可夜見字 又小說曰 早起嗽口水嚥下久之 能治偏墜云 斯理不可曉

 

死亡

 

1.

凡物生則柔 死則剛 故老子曰 堅剛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至於人性 柔則有生之道 剛則有死之道 其理一也 孔子曰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蓋以是夫

 

2.

孝經援神契曰 太山天帝孫也 主召人魂 按劉楨詩曰常恐遊岱宗 言病危幾死也 今謂死者爲遊岱 蓋本於此

 

3.

生者死之始也 盛者衰之端也 榮者辱之兆也 得者失之因也 是故生必有死 盛必有衰 榮必有辱 得必有失 此必然之常理 而愚智所不免 世之昧者 每生而不知恥 履盛而不知止 貪榮而不知避 務得而不知戒何也

 

4.

康節先生詩曰 生于太平世 長于太平世 死于太平世 客問年幾何 六十有七歲 俯仰天地間 浩然獨無愧 夫生壯老死 人之四變也 先生生且死於太平 而俯仰無愧 豈不快活矣乎

 

5.

蘇子瞻文曰 念有生之歸盡 雖百年其必至 惟有文爲不朽 與有子爲不死 余謂子瞻非達者 夫死歸也 歸則無矣 苟至於無 則是身亦非我有 文與子不足言矣 如陶淵明聊乘化而歸盡 樂夫天命復奚疑 方是達者

 

6.

東坡言劉聰聞當爲須遮國王 則不復懼死 人之愛富貴 有甚於生者 月犯少微 吳中高士 求死不得 人之好名 有甚於生者 余謂叔世之人好名者蓋寡 於富貴則不計死生而求之 此又不好名之過也

 

7.

諺云生時一物不帶來 死時一物不帶去 達者之言也 卽此而言一身之外 萬事萬物 皆非眞有 而究其終則一身亦非所自有矣 彼苦身矻矻 以聚諸有而抵死不悟者 獨何心哉 故曰本來無一物 何處有塵埃

 

喪葬

 

 

1.

記曰 親喪外除 兄弟之喪內除 外除謂日月已竟而哀不忘 內除謂日月未竟而哀已除 出稗史

 

2.

檀弓曰禫徙月樂 按魯人有朝祥暮歌者 孔子謂踰月則善也 又孔子旣祥十日而成笙歌 余謂孔子旣曰踰月則善 安有未禫而成笙歌之理 是可疑也

 

3.

古人云人生一世 哀樂相半 父母妻子 是謂天倫 相聚未幾 死常先後 其能不悲者鮮矣 萬物終歸於盡 釋氏識心見性 正欲遣此累耳 余謂此言 韓昌黎所謂以妄塞悲者也

 

4.

宋神宗之喪未除 而百官翼至表賀 伊川先生言節序變遷 時思方切 請改賀爲慰 及除喪 有司又將開宴置樂 先生請罷宴 隆慶己巳 明廟禫祭時 李栗谷珥爲弘文校理 以爲喪制甫畢 受賀於情禮未安 乃上劄請行慰禮而停賀 是伊川意也

 

5.

朱子曰 今人居喪 與古人異 卒哭之後 遂墨其衰 出入居處 言語飮食 與平日之所爲 皆不廢也 其謂飮食如平日 則飮酒食肉可知 喪制之壞 在宋猶然 況今世乎

 

6.

五禮儀 大王喪卒哭後 百官玉色團領烏紗帽黑角帶 而至宣祖大王之喪 因廷議 卒哭後百官仍衰服 小祥後練服終三年 或以衰服在身 而食肉用刑爲未穩云

 

7.

前朝時侍中崔承老卒 賻布千匹 米五百石 麥二百石 茶二百角 乳香二百斤 侍中韓彦恭卒 賻米五百石 麥三百石 布一千二百匹 茶二百角 平章事崔沆卒 賻絹三百匹 布五百端米麥各千石云 其賻贈優厚 物力之盛 非本朝所及也

 

8.

東閣雜記曰 世宗朝左議政柳廷顯, 右議政柳寬之卒 皆以白袍烏紗帽黑角帶 率百官 出金川橋外幄次擧哀 中廟朝左相申用溉卒 欲依禮擧哀 大臣禮官等議以爲重難 不果行 厥後趙靜庵入對啓曰 聞柳寬之卒也 世宗哭聲徹於外 至今聞者莫不竦動 前日下敎之意甚美 而大臣乃以爲無別殿可行 其不能將順甚矣云云 按自古人君於臣子之喪 有臨吊擧哀之禮 而停廢已久 豈非欠典乎

 

9.

我國舊俗 士大夫親喪 廬墓終三年然後返魂于室 雖衰病者亦然 自頃數十年來 士子頗尚性理之學 喪制一從禮文 葬則反哭 不復居廬 然守制之嚴 或不如前日 以致不謹之誚者有之 可慨也

 

10.

雜說云郭子儀三十年無緦麻服 蓋言其人厚福耳 恐無此理

 

11.

徐孺子鷄酒奠畢而去 不見喪主 退溪先生以爲必是知死而不知生故也

 

12.

退溪先生曰 古人至以首腰絰往吊 今人雜服以吊 俗之弊也素冠雖不可爲 白衣白帶可也 按呂氏鄕約吊禮 初喪則深衣而往哭吊 旣成服則素幞頭素襴衫素帶 皆以白生絹爲之

 

13.

家禮成服條 男爲人後 女適人者 爲其私親 皆降一等 私親之爲之也亦然 此指本宗五服而言 外族則無降等之文 按儀禮喪服篇註疏 異姓無出入 降蓋異姓之服 視本宗降殺 若又降等則無服故也 且家禮 從父兄弟妻無服 而家禮正衡曰從父兄弟妻緦麻 五禮儀及攷事撮要服制式 四寸兄弟妻緦麻 學禮者熟講而行之可矣

 

14.

新羅文武王患倭侵寇 誓死爲龍以護邦國 遺命葬東海水中 神文王追慕 築臺望之 有龍見 因名利見臺 此說荒誕 固無足信 而葬諸海中則史可徵矣 于以見王之本心爲生民也 而倭奴之爲我邊患 亦久矣

 

15.

河斯文應臨酷好東坡詩 手寫一帙 臨終命以殉葬 車五山天輅平生喜劍 常畜二刀 及歿戒仁窆 是皆愛物成癖 而河之癖於坡詩 尤不可知 與周磐寫堯典一篇置棺前 示不忘聖道者異矣

 

16.

日本國俗 人死則無貴賤皆燒尸 貴人則收灰于金銀櫃中 作室于山以藏之 其親死則服三月而除云 中國外 一從朱文公家禮者 唯我國爲然 故華人甚稱之 余甞赴京 見一儒士其父死未葬 而設椅於柩前 與客踞坐 進酒肉談笑自若 中朝喪制之壞 亦可知也

 

祭祀

 

1.

孝經緯曰 社土地之主 地闊不可以盡敬 故封土爲社以報功也 稷五穀之長 穀眾不可以徧祭 故稷神以祭也 今我國社曰國社 以句龍配 稷曰國稷 以后稷配焉 按事始云句龍后稷 自商以來祀之 今配之也 然則非我國創制也

 

2.

范至能祭竈詞曰 男兒獻酌女兒避 按稗史云祭竈 必辟婦人 又曰 竈神常以月晦日上天 白人罪狀 己丑日卯時 上天行署 此日祭得福云 中朝人皆祭竈 故朱子有祀竈神文載於家禮儀節 似當倣而行之

 

3.

臞仙曰 求嗣一事 本爲褻瀆 宋徽宗伏章求嗣 請於上帝 帝曰豈可以淫汚之行謟天神 但存陰德以合天心可也 余謂此言雖涉虛誕 實合正理 以徽宗之不君 而敢肆矯誣 其謾天甚矣 宜上帝之不享也

 

4.

昭格署 爲祭星祈醮之所 中廟己卯諸賢 滿朝三司 請罷昭格署 伏閤力爭而上未允 臺諫乃鎰請爲期 不爲退去 至於達夜 上雖勉從 意益厭之 旣而諸賢得罪 而署竟不罷 人謂己卯之禍 萌於此事云 壬辰兵燹後 仍廢不復 亦由於聖明不尚左道之故也

 

5.

李栗谷在玉堂時 命製摩尼山醮靑詞 公上劄曰 殿下旣知其爲左道 不敢强使諫官製進 而乃命小臣 是諫官不可以左道事君 而講官猶可以左道事君 此眞儒者之言也 若非栗谷 則其有不帖然承當者乎

 

6.

我國文昭殿 始於世宗朝 倣漢原廟之義 每日兩時上食 一時茶禮 饌用素物 然國家經費半歸於此 膳夫習狃爲常 多有不敬之事 至於各陵及文廟有朔望祭 亦幾於黷矣 議者多以爲言 而未敢釐革 自壬辰變後 宗廟外各陵殿 唯行大祭 朔望則焚香而已 雖出於草創未遑 而庶幾得禮之正矣

 

7.

本國五禮儀祭享齋戒之目曰 不縱酒 不吊喪問疾 不聽樂 不預穢惡事 而大明會典 有曰不飮酒 不與妻妾同處 又前朝時私家祭祀齋戒條曰 不許騎馬出入 接待賓客 違者科罪云云 世謂前朝禮法爲疏略 而禁戒如此 視我朝尤嚴矣

 

8.

禮典所謂三日齋 蓋淸齋二日 幷祭日爲三也

 

9.

古人所謂齊者 齊其心之所不齊 所謂戒者 戒其非心妄念也 今人於忌日 以先期茹素爲齊戒 而會客談笑 無異平日 未知其心果齊而能守其戒乎 若不然則口雖茹素 心不茹素也 齊戒何爲

 

10.

東方人遇忌辰 設齋於僧寺 故俗謂諱日爲僧齋 國朝遇先王后忌日 亦循俗行之 至中廟丙子 始罷忌辰齋 蓋己卯諸賢之所建白也 今士大夫家一從禮文 而國家忌辰祭 猶用素膳 疑亦仍舊而然

 

11.

今俗衙門 例有禱祀之所 號附君 新除官必祭之 謂爲祈福 蓋出於巫覡不經之事也 昔魚孝瞻所歷官府 其附君之祠 悉皆焚毁 後官至一品 子世謙亦位政丞 安在其禱祀乎

 

12.

程子曰 古人祭祀用尸 極有深意 蓋人之魂氣旣散 必求其類而依之 人與人旣爲類 骨肉又爲一家之類 以此求神 宜其享之 後世不知此 直以尊卑之勢 遂不肯行 余按古者皆祭天地山川 亦皆立尸 誠以天地山川 只是陰陽一氣 用尸以求聚 亦一理也 儀禮周公祭泰山 以召公爲尸是也

 

13.

幽之有鬼神 猶明之有人 以造化言 則屈伸往來 翕闢消息 無非鬼神也 易曰 精氣爲物 游魂爲變 斯言盡矣 世有謟鬼事神 欲以求福而反受災禍者惑矣 聖人有言敬鬼神而遠之 敬之則無褻瀆之嫌 遠之則無侵犯之患矣

 

14.

小說曰 有貧士夜則露香祈天久不懈 忽聞空中 人問汝何所欲 士答以但願一生衣食粗足 逍遙山間水濱以終吾身 神人大笑曰 此上界神仙之樂 汝何鎰之 若求富貴則可矣 芝峯子曰 天之靳惜淸樂 甚於爵祿 人有捨淸福而馳逐於功名者何也 夫人視富貴爲神奇 天以富貴爲臭腐 又何相戾耶 噫

 

交際

 

1.

按丘瓊山曰 長於己三十歲以上 父之執友及無服親在父行者及異爵者爲尊者 長於己十歲以上在兄行者爲長者 少於己十歲以下爲少者 少於己二十歲以下爲幼者 又曰凡聚會 皆鄕人則坐以齒 若有他客有爵者則坐以爵 不相妨者猶以齒 若有異爵者 雖鄕人亦不以齒 異爵謂古之上大夫 如今之堂上官也

 

2.

家禮儀節曰 有吉事則賀之 如冠子生子預薦及登第進官之類凡慶禮 有贈助之物 昏禮雖不賀 然以物助其賓客之費 亦不可缺 有凶事則吊之 如喪葬水火之類凡凶事 有贈助之儀云 今我國於喪有吊賻之禮 而慶事則賀之而已 罕有贈助之事 其於禮制 可謂疎略矣

 

3.

洪容齋曰 往還書問 不可不繫日 而性率者一切不書 張文潛每見親友書無月日 便擲於地 更不復觀云 又先輩言雖尋常書帖 必須緘封 不然則涉於不敬 此可爲法也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문집 > 지봉유설'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지봉유설 - 기예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잡사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어언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신형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성행부 전문  (0) 2022.06.0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