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지봉유설 - 궁실부 전문 본문

문집/지봉유설

지봉유설 - 궁실부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2. 6. 7. 09:26
728x90
반응형

지봉유설권십구(芝峯類說卷十九)

 

궁실부(宮室部)

 

宮殿

 

1.

史記曰桀爲瓦室 博物志亦云桀作瓦蓋 卽此觀之 夏桀以前 宮室皆茅茨也 惟堯以不剪故稱耳

 

2.

玉堂前漢殿名 而後呼翰苑爲玉堂 仙人所居 亦曰玉堂 又唐詩白玉堂前一樹梅 與古樂府曰玉爲君堂同義 與上所稱者異矣

 

3.

長信宮 漢太后所居 又名長樂宮 按班婕妤見疎 求供養太后於長信宮 故後人用作怨詞 唐詩長信宮中秋夜長是也 近世李達長信宮四時詞曰 君王早御通明殿 宮女催呼進尚衣誤矣

 

4.

按天子曰黃闥 三公曰黃閣 給事舍人曰黃扉 太守曰黃堂 凡天子禁門曰黃闥 中人主之故號黃門 天子與三公禮秩相亞 故黃其閣以示謙 亦謂黃閣 黃堂者 太守聽事之堂 亦謂雌堂, 雌閣 韻府曰 吳郡太守堂因數火 塗以雌黃故名 錢惟演詩塗雌郡閣閑是也 宋子京詩再入佐黃扉 此蓋謂給事舍人 而百官志云漢丞相黃扉黑幡 然則今謂相國爲黃扉 亦未失矣

 

5.

古人殿閣簷稜間 有風箏風琴 皆因風動成音 元微之連昌宮辭曰烏啄風箏碎寒玉 李義山詩曰風絃漢殿箏 僧齊己風琴詩曰一一宮商在素空 鸞鳴鳳語翹梧桐是也 按韻府群玉云風箏簷鈴也恐非

 

6.

世傳平時鐘樓棟爲杻木云 蓋杻亦有大者 昔周時以蒿爲宮柱 謂之蒿宮 卽此類也

 

7.

景福宮四門 南曰光化 北曰神武 東曰建春 西曰迎秋 京城八門 正南曰崇禮 俗呼南大門 正北曰肅淸 正東曰興仁 俗呼東大門 正西曰敦義 俗呼新門 東北曰惠化 俗呼東小門 西北曰彰義 東南曰光煕 俗呼南小門 西南曰昭德 俗呼西小門 又有水口門 此兩門 以出喪葬者

 

8.

欽敬閣 初創於世宗朝甲寅 而在景福宮康寧殿側 中遇火燒 明廟朝甲寅 再創於舊基 又値兵燹 至光海甲寅 改創於昌德宮瑞麟門內 自始至今 凡三遇甲寅而創建焉 世宗朝所成定時儀尚存無恙 亦異矣

 

 

9.

欽敬閣雜像甚巧 蓋出於睿思 以耕蠶辛苦之狀 用寓觀省 意非偶然 而言者以爲近於玩戲 其中欹器制作最奇

 

祠廟

 

 

1.

稗史曰 四方以西爲尊 王者之廟 太祖坐西 所謂正太祖東向之位是也 三昭則坐北面南故謂之昭 昭明也 三穆則坐南面北故謂之穆 穆幽也 凡賓主之席 主東賓西 所以尊賓也 禮客降一等 則就主人之階 蓋客不敢自西階升 故欲從東階 隨主人而升 主人不許客然後 乃自西階升也

 

 

2.

中朝歷代帝王廟神版告文 稱曰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黃帝軒轅氏, 帝金天氏, 帝高陽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按史記 黃帝號有熊氏 姓公孫 後改姓姬 名曰軒轅 續文獻通考, 吾學編等書 以爲改以黃帝有熊氏可矣 且堯舜之稱 據史記則堯舜爲號 而放勳重華爲名 據尚書則堯舜爲名 而放勳重華爲贊辭 又孟子放勳曰云云詳 放勳本史臣贊堯之辭 孟子因以爲堯號也 然則從尚書似是

 

3.

按洪武中 立歷代帝王廟 歲仲春秋 祀三皇五帝, 夏禹, 商湯, 周文王, 武王, 漢高祖, 光武, 唐高祖, 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後以文王雖基周命 終守臣節 唐高祖有天下 本太宗力也 可勿祀 祀於陵 至嘉靖朝 又罷元世祖祀 從祀名臣 風后, 力牧, 皐陶夔, , 伯夷, 伯益, 伊尹, 傅說, 周公, 召公, 太公, 召穆公, 方叔, 張良, 蕭何, 曹參, 陳平, 周勃, 鄧禹, 馮異, 諸葛亮, 房玄齡, 杜如晦, 李靖, 郭子儀, 李晟, 曹彬, 潘美, 韓世忠, 岳飛, 張俊 凡三十二人 余謂稷契之不預從祀 蓋以商周之祖也

 

 

4.

朱子曰 古廟制自太祖而下 各是一室 陸農師禮象圖可考 西漢時高祖廟文帝廟 各在一處 至東漢明帝 謙貶不敢自當立廟 附於光武廟 其後遂爲例 至唐太廟及群臣家廟 悉如今制 以西爲上也 頃歲重建宗廟時 宣祖大王欲倣古制 大臣執不可 遂依前制 議者惜之

 

 

5.

太祖配享功臣 義安君和 趙浚, 李濟, 南誾 李之蘭, 趙仁沃 恭靖配享 益安大君芳毅 太宗配享, 河崙, 趙英茂, 鄭擢, 李天祐 李來 世宗配享 黃喜, 崔潤德, 許稠, 申槪, 李隨, 文宗配享河演 世祖配享 韓確, 權擥, 韓明澮 睿宗配享 朴元亨, 成宗配享 申叔舟, 鄭昌孫, 洪應, 中宗配享 朴元宗, 成希顔, 柳順汀, 鄭光弼 仁宗配享 洪彦弼, 金安國, 明宗配享 沈連源, 李彦迪 宣祖配享 李浚慶, 李滉也

 

 

6.

司馬溫公曰 仁宗時詔太子太傅以上皆立家廟 而有司終不爲定制 惟文潞公外 他人皆莫之立 觀此則古之士大夫有家廟者蓋鮮 今我國世族之家 一從文公家禮 無不立廟 其可尚已

 

7.

壬辰倭變 有一將倭入據宗廟 不得寧處 移于南別宮 又健元陵丁字閣 麻田崇義殿 鳳山客舍 倭賊屢火而自滅 終得無恙 亦靈異矣哉

 

8.

夷齊廟在永平府孤竹城中 皆塑像 伯曰淸惠公 叔曰仁惠公 見其體貌豐碩光 無菜色 端冕凝旒 儼然王者 又孤竹君祠 乃在城外 使二子有知 必不屑於南面 況生旣讓國而逃 其肯專享此土乎 中朝多識理君子而因循不改何耶

 

9.

箕子墓在平壤府城北 置守戶以禁樵牧 立廟祀享 號箕子殿 置參奉 春秋降香幣 令觀察使致祭 至近歲 始置崇仁殿 以鮮于姓爲殿監 主其祭祀 一依崇義殿 且立碑以紀之

 

 

10.

京城東南 兩關王廟 征倭時天將所建也 中朝則關王廟無處無之 俗傳高皇帝時關王有顯聖陰護之功 故天下皆祀之云

邢軍門生祠在太平館後 扁額再造藩邦四字 乃先王御筆也 楊經理功德碑在慕華館西 愍忠壇在弘濟院南 天朝賜祭戰亡東征將士之所也

 

11.

東方舊無生祠 李完平元翼爲關西方伯 有遺愛 箕城人立生祠以祀公 公聞之 使人撤毁 乃凡公之眞實不好名如此

 

學校

 

1.

按魯哀公十七年 立孔子廟 而州縣之有廟 始於唐太宗 漢高祖以太牢祠孔子 而春秋釋奠始於北齊 前代只稱孔子爲尼父 而贈以王爵 始於唐玄宗云

 

 

2.

按三代以上 祀神皆有主 而塑像之設 自佛敎入中國始也 在昔文廟之制 中國塑像 本國則用位版 唯開城平壤二府之學 安塑像 亦元時自中國來者 嘉靖丙戌年 詔天下毁孔子及配享諸賢土像 用栗木作版 又以爲孔子大聖人也 無其位而尊以王號 必不享矣 遂去大聖文宣王之號 題位版曰至聖先師孔子之位 顔曾以下 皆去爵號 曰復聖顔子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 亞聖孟子 閔損以下曰先賢 左丘明以下曰先儒云云 我國開城平壤之像 在平時朝廷亦依中朝例瘞之 今不復有矣

 

3.

皇朝嘉靖中 改題孔子位版 朝議亦有欲遵華制者 退溪先生曰 聖人之德 雖不以封贈而有所加損 然尊以是號 世代已久 程朱大儒 亦無異議 而一朝削去 實所未安 今此擧措 何可輕議云云 然則本朝之仍而不改 亦有意見耳

 

4.

退溪先生曰 我朝從祀之典 多有未喻者 如崔孤雲徒尚文章而謟佛又甚 每見集中佛疏等作 未甞不深惡而痛絶之 與享文廟 豈非辱聖之甚乎云云 余按高麗顯宗 以致遠貽書太祖 有鷄林黃葉鵠嶺靑松之語 爲密贊祖業 功不可忘 特令從祀先聖廟庭 此偶出於一時 而因循不改焉耳 後之爲議者 取退溪此論而折衷之可矣

 

5.

我東儒先之從祀文廟者 崔文昌, 薛弘儒, 安文成, 鄭圃隱, 金寒暄, 鄭一蠧, 趙靜庵, 李晦齋, 李退溪凡九人 而趙靜庵外 皆嶺南人 可謂盛矣 世稱嶺南爲人材府庫 豈不信哉

 

6.

嘉靖九年 別立啓聖廟 以叔梁紇稱啓聖公 以顔無繇, 曾點, 孔鯉, 孟孫氏稱先賢 左右配享 程瓓, 朱松, 蔡元定稱先儒 兩無從祀 釋奠日子夜 用少牢先祭 從議臣之言也 在先王朝 禮官建白請依中朝 別立啓聖廟 而不克施行 議者惜之

 

7.

東方舊無書院 嘉靖年中 周世鵬爲豐基郡守 於白雲洞安裕舊基 創書院 爲士子藏修之所 仍立祠以祀裕 賜號紹修 自後爭相慕效 無邑無之 此實出於尊賢好善 意非不美 而至于今日 弊亦甚矣

 

寺剎

 

1.

杜楊編曰 梁武帝時造寺 蕭子雲飛帛大書蕭字 至今尚存 又淸波雜志曰 鹿院苑名 爲蕭帝寺 今蕭寺之稱 蓋出於此

 

2.

海印寺 新羅哀莊王時所創 有八萬大藏經板 俗謂經板出汗則有邊患云 壬辰以後倭賊屯據嶺南 無一處不被焚燹 而至海印則雲霧輒晦冥 賊終不敢犯 三災不到之說 亦或然矣

 

3.

義興獜角寺碑 卽王羲之書 榮川白月寺碑 卽金生書也 頃年朱梁天使及熊天使 皆搨取以去 中朝人博聞好古如此 其謂王羲之書者 蓋集字爲之者也

 

4.

釋王寺 在安邊劍峯山 世傳僧無學居此山土窟中 我太祖龍潛時訪而問之曰 夢入破屋中 負三椽而出 此何祥也 無學賀曰 負三椽者王字也 又問夢花落鏡墜 此則何祥 無學卽曰 花飛終有實 鏡落豈無聲 太祖大喜 卽其地創是寺 仍以釋王名之 舊有太祖親筆而失於兵火 只刻板存焉 僧休靜作山水記 備載其事 寺出善梨 每年上貢 有梨花堂勝絶 有水碓三十餘所 余題詩云泉舂水碓雷千杵 月照梨花雪一庭 乃記實也

 

5.

儒生上寺肄業古也 前朝時崔冲 每夏率學徒 借僧房講學 而我朝之法 儒生上寺者有禁 至近世連有逆變 臺官請申明此禁 而人亦畏忌 自是招提方丈之間 無遊士之跡矣

 

城郭

 

1.

勝覽言開城肥城土築 周二萬九千七百步 羅閣一萬三千間 有崇仁安定等二十二門 今漢陽城石築 周九千九百七十五步 高四十尺二寸 比開都三分僅一耳 按我太祖五年 命趙浚監築都城 正月始役 徵西北面安州以南民夫十一萬九千就役 二月晦放軍 至秋八月 徵江原慶尚全羅三道民夫七萬九千 畢役于九月云 此可見先王不奪農時 重用民力之至意 而今則雖些少城役 猶必延時引日 費財多而成功少 可勝歎哉

 

2.

京城中分五部四十九坊 中部所管八坊 曰澄淸, 瑞麟, 壽進, 堅平, 寬仁, 慶幸, 貞善, 長通 東部十二坊 曰崇信 蓮花, 瑞雲, 德成, 崇敎, 燕喜, 觀德, 泉達, 興盛, 彰善, 達德, 仁昌 南部十一坊 曰廣通, 好賢, 明禮, 太平, 薰陶, 誠明, 樂善, 貞心, 明哲, 誠身, 禮成 西部八坊 曰仁達, 積善, 餘慶, 皇華, 養生, 神化 盤松, 盤石 北部十坊 曰廣化 陽德 嘉會 安國, 觀光, 鎭長, 明通, 俊秀, 順化, 義通 皆國初鄭道傳所定云

 

陵墓

 

1.

任昉述異記曰 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三百餘里 俗云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 桂林又有盤古氏之廟 又南海中有盤古氏 國人皆以盤古爲姓云 此言似誕

 

2.

古不墓祭 其說尚矣 而孔子葬泗上 子貢廬於冢六年 顔淵謂子路曰 去國則哭於墓而行 反其國 奠墓而入 然則古人未甞不以墓爲重也

 

3.

漢官儀曰 古不祭墓 始皇起寢陵殿於墓側 漢因不改 起居衣服 象生人之具 四時上飯 此後世崇奉陵寢之始也

 

4.

左傳崤陵 漢書五陵 皆指帝王墓而言 韻府云董仲舒墓門 人過必下馬 號下馬陵 以此觀之 人臣之墓 亦可謂陵矣 然東坡詩下馬來尋董相墳 墳字是矣 又樂天詩家在蝦蟆陵下住 按小說 下馬語訛爲蝦蟆云

 

5.

按孔子冢塋中 不生荊棘及刺人草 伊尹墓傍生棘 皆直如矢 東平之墓樹皆西靡 岳飛之墳樹盡南枝 異矣 世傳顯陵祔葬時 兩陵間有松栢遮蔽 而不日盡枯 通望無礙 禧孝二陵間 有路自開 未甞生草 又孝陵陵上至丁字閣 一道成蹊 常如踐踏 此則尤異矣

 

6.

按秦漢以來 帝王陵前 有石獜石象辟邪石馬之屬 人臣墓前 有石虎石羊石人石柱之屬 杜詩云浮世石羊新 趙子昂詩云秋日荒凉石獸危是矣

 

7.

壬辰年後 倭賊發金海首露王墓 壙中甚闊 頭骨大如銅盆 手足脛骨亦甚偉 柩傍有二女 面貌如生 年可二十 出置壙外 則旋卽銷滅 蓋其殉葬者也

 

8.

皇明通紀曰 自太祖以來 皆以妃嬪殉葬 至英宗 遺詔始革云 按皇明陵墓 皆葬於天壽山 我國高麗時諸王陵 亦用於一處 故號爲陵洞 其慮遠矣

 

 

 

9.

中宗大王初葬高陽 與禧陵同塋 壬戌年 尹元衡力贊文定王后 遷于漢濱卑湫之地 人皆墳惋而莫敢發言 世傳遷陵時哭聲自壙中出 役者無不聞之 翌年順懷世子卒 越二年文定王后昇遐 又二年明廟昇遐 人謂遷陵之咎 至壬辰 靖陵被倭發掘 臣民之痛 尚忍道哉

 

 

 

 

10.

甲子年間 南師古謂人曰 明年當封泰山 聞者不解所謂 翌年乙丑 文定王后昇遐 葬泰陵

 

11.

小說曰 李白墓在采石江之南岸 范傳正爲宣歙觀察使 改墳於靑山 世謂白捉月自投於江誤也 或者因其豪逸 又甞瘞江邊 乃飾爲此說云 宋詩曰靑山有冢人謾傳 乃戲語耳

 

12.

箕子墓在平壤府城外 而聞中朝河南地 亦有箕子墓 豈歿而反葬于彼歟 然則平壤所謂箕子墓 蓋箕子後嗣之所藏也

 

13.

鐵原有古冢 相傳苜蓿政丞墓 不知所謂 金公矱言甞聞故老 云弓裔時宰相段起明者 見裔無道 托疾不仕 號苜蓿軒 蓋其墓也

 

14.

魯山墓在寧越 在昔郡守多暴死 朴判書忠元爲郡 精具奠物 爲文祭之曰 王室之冑 幼冲之辟 適丁否運 遜于僻邑 一片靑山 萬古孤魂 庶幾降臨 式歆苾芬 自後無患 至今四時行祀 用此文云

 

15.

滿浦越邊有大墳 相傳爲皇帝墓 其下有大池 荷花甚盛 沈彦光滿浦道中望皇帝墓詩曰 完顔古國荒城在 皇帝遺墳巨碣存是也

 

16.

路梁之南 三墓並焉 人傳爲六臣墓 而俱有標石 題曰成氏之墓, 朴氏之墓, 兪氏之墓 許荷谷篈言婦人稱氏 而今三墓並列 非婦人明矣 男子必有官稱 而今只稱氏 豈當時義士收瘞三人於此 而不敢顯刻 以是稱之耶 其爲成三問, 朴彭年, 兪應孚之墓無疑云 壬辰變後 人有訪之者 刻石無恙 而字畫漫滅 殆不可辨 惜哉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문집 > 지봉유설'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지봉유설 - 식물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복용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외도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기예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잡사부 전문  (0) 2022.06.0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