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지봉유설 - 식물부 전문 본문

문집/지봉유설

지봉유설 - 식물부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2. 6. 7. 09:29
728x90
반응형

식물부(食物部)

 

食餌

 

1.

古人以膾炙爲美 故論語曰膾不厭細 孟子曰膾炙哉 今中朝人不食膾 雖乾肉必煮而食之 見我國人食膾 莫不恠笑 蓋食性以時而變矣

 

2.

愛生惡死 人與物同也 但人有智而物無智 人能言而物不能言 人力能制物 而物不能制人 人用是故殺而食之不忌 此豈天理 爲君子者 宜有以惕念之哉

 

3.

牛肉最益人 元判府混 平生常喫 享壽九十餘 又牛喂生草則有毒 故李議政憲國 自四月至八月不啗 亦得年八十 攝生者宜知之

 

4.

禮所謂八珍 一淳熬 二淳毋 三炮豚擣珍, 四漬, 五熬, 六糝, 七肝膋, 八炮䍧 皆製飮食之法也 宛委餘編曰 後世所稱八珍 龍肝, 鳳髓, 兎胎, 鯉尾, 鴞炙, 猩唇, 熊掌, 酥酪 蟬酥酪蟬以羊脂爲之 余謂龍肝鳳髓 非世所有 未知指何物也 抑只是夸大之言耶

 

5.

尸子曰 桀紂必南海之薑北海之鹽, 西海之菁, 東海之鯨 蓋極其侈富而言 以此觀之 古者鯨魚亦入饌品矣

 

6.

禮記註 許愼云餈稻餠也 粉餈 鱗爲粉 糝餈上也 又歲時記 寒食以麵爲蒸餠 團棗附之 名曰棗餻 重九都人以粉麵蒸餻 相遺糝飣果實 如栗黃銀杏之類云云 其製造之法 與今俗同矣

 

7.

宋史云高麗上巳日 以靑艾餠爲盤羞之冠 董越朝鮮賦云松膚之餌 山蔘之餻注 三月三日 取嫩艾葉 雜秔米粉蒸爲餻 謂之艾餻 蓋中朝所無也

 

8.

蜜果謂之藥果者 麥爲四時之精 蜜是百藥之長 油能殺蟲故也 中朝則宴享 亦不用蜜果 而我國人尋常祀饗 皆用之 可見習俗之侈矣

 

9.

楚辭餦餭註 餦餭以米麵煎熬作之 寒具也 劉禹錫寒具詩纖手搓來玉數尋 碧油煎出嫩黃深 小說云寒具爲寒食之具 卽閩人所謂煎餔 以糯粉和麵油煎 食之不濯手則能汚物 可留月餘 宜禁煙用也 蓋今俗所造油餠近矣

 

10.

醫方言五味 酸者傷筋 苦者傷骨 聞治鹿角者 用醋浸洗 卽易消融云 醋一名苦酒 本草曰人多食酸則齒軟是也 昔黃戩平生不食醋 蓋以此歟

 

11.

韻書曰 酪乳漿也 本草云乳成酪 酪成酥 酥成醍醐 又云醍醐生酥中 酥之精液也 好酥一石 出三四升醍醐 佛經言聞王法 與醍醐之味同 又言醇酪養性 令人無妬心 杜詩醍醐長發性此也

 

12.

食療 本草曰蟹雖消食 治胃氣理經絡 然腹中有毒 中之或致死 急取大黃冬瓜紫蘇汁解之卽差 又歸田錄曰 淮南人藏蟹 凡一器數十蟹 以皁莢半挺置其中則可經歲云

 

13.

內經云脾苦濕 急食苦以燥之 脾欲緩 急食甘以緩之 本草謂白蜜養脾氣 醫方亦謂蜜與砂糖補脾胃 蓋以是歟 蔡禎先嘗言蜜能軟堅 非補益之藥 不宜常食 人或以此言爲然 蓋所謂軟堅是矣 而未知有補養之功者也

 

14.

內則曰 凡和春多酸 夏多苦 秋多辛 冬多醎 調以滑甘 蓋以四味配四時之運 甘則象土之用 以養五藏而助五行之氣 古聖人飮食之制可見 養生書言春七十二日 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冬七十二日 省醎增苦 以養心氣 季月各十八日 省甘增醎 以養腎氣 夏七十二日 省苦增辛 以養肺氣 秋七十二日 省辛增酸 以養肝氣 與此異矣

 

15.

昔夏默每食飯一石肉三十斤 馬希聲日食鷄五十 張齊賢日食一大桶 范汪噉者梅一斛 然則廉頗一飯斗米肉十斤 爲不足稱焉 今南方人嗜食梅子 有食數升者 亦習使然耳

 

 

1.

古人言一郡之政觀於酒 一家之政觀於虀 蓋謂二物善則其他可知

 

2.

爾雅 酒有泛齊浮蟻 後人因謂酒爲春蟻綠蟻 周禮泛齊註 泛者成而泛泛然滓浮也 今以粘米作酒 俟熟澄淸 以酒醅少許浮而用之 曰浮蟻酒是也

 

3.

漢賜丞相上尊註 糯米爲上 稷爲中 粟爲下 董越朝鮮賦 醞釀以秔 不用秫米 雖從事之出靑州者 殆未能與之優劣 本草曰 秫米謂之黃米 釀醞最佳 吾學編曰 朝鮮以秔醞酒 以此觀之 以秔米爲酒者 惟我國爲然

 

4.

春酒 醫方云美酒也 疑今三亥酒之類 按昌黎集註曰詩爲此春酒 後人因爲酒名 如麯米春, 羅浮春, 軟脚春, 玉窟春云者 不可悉數

 

5.

昔河西使者路見一女年可十六七 打一白髮老翁可八九十歲者 使者問汝幼女 如何打老翁 女曰此吾第三子也 不知服藥 先我髮白 問其年 曰三百九十五歲 使者下馬拜問長生不老之藥 女授以枸杞酒法 使者歸 依法採服 得三百年不老 其方曰春正月望前上寅日 採根細切陰乾一升 二月上卯日 漬於淸酒一斗 滿七日去滓晨服 勿於食後服之 夏四月上巳日 採葉細切陰乾一升 五月上午日 漬酒一斗 秋七月上申日 取花陰乾一升 八月上酉日 漬酒一斗 冬十月上亥日 取實細切陰乾一升 十一月上子日 漬酒一斗 並如上法服十三日 身輕氣盛 百日容顔充麗 白髮還黑 落齒更生 可作地仙云 按神仙傳曰 漢武遣使者至河東 見一女子云云 其女子卽仙人伯山甫外甥女也 花字恐作莖

 

6.

酒有醉千日而醒者 中山酒也 醉十日而醒者 枸樓國仙漿酒也 行千里而始醉者 桂陽程鄕酒也 累年不敗者 西域葡萄酒與日本酒也 頃刻而成者 逡巡酒也

 

7.

西域有葡萄酒 訶陵有椰子酒 烏孫有靑田核酒 波斯肉汁酒 北虜馬潼酒 南蠻檳榔酒 扶南安石榴酒, 甘蔗酒 又眞臘美人酒 美人口中含而造之 一宿而成 吾學編曰 琉球國婦人嚼米爲酒 卽此也 又食鑑本草曰 暹羅燒酒 飮一二杯 宿病皆愈 王弇州曰 今四夷酒 以暹羅爲第一云

 

8.

食鑑本草曰 酒之毒在齒 每飮一杯 卽吸水漱滌則不醉 頃世李相國陽元平生喜飮 而量滿則卽止 喫燒酒一杯 則卽吸冷水一杯 故不爲酒傷云

 

9.

蘇東坡桂酒頌引曰 酒天祿也 其成壞美惡 世以兆主人之吉凶 今俗以酒味酸惡 爲家有厄 其說蓋有本矣

 

10.

酒之爲味 久而不變 聞發掘百年古塚者 壙中貯酒一大尊 其氣甚烈 亦不消縮 役人各飮一杯皆醺醉 可恠

 

11.

燒酒出於元時 而唯爲藥用 不堪放飮 故俗謂小杯曰燒酒盞 近世士大夫豪奢縱飮 夏月用燒酒大杯爛飮 以盡醉爲度 多致暴死 明廟朝 金致雲以校理直玉堂 過飮宣醞紫燒酒 卒於直所 其害慘矣

 

12.

酒之爲毒亦甚矣 平時內贍寺造酒之室蓋瓦腐朽 每數年一易 烏雀不敢集其上 以酒氣熏蒸故也 余見世之人縱飮者 鮮不夭死 雖不卽死 亦成廢病 其他招禍喪身者 不可悉數 或言酒之傷人甚於色 信矣

 

13.

醫方曰 凡中諸毒 從酒得者難治 言酒性行諸血脈 遍身體故也 因食得者易治 言食與藥但入於胃 或出大便泄出 毒氣未流於血脈故也 又曰諸藥汁解毒者 皆不可熱飮 能使毒氣愈甚 宜冷服之乃效云 此不可不知也

 

14.

小說曰 人飮燒酒過多 近火卽口中火出 得水則其焰愈熾 至焦爛而後已 唯灌以老醋卽止 壽養書曰 燒酒醉傷不醒者 急用菉豆粉湯 將筋開口牙 用冷水送下 卽醒云

 

15.

本草曰 食馬肉中毒 飮淸酒卽解? 濁酒卽加 又曰馬肝有毒 食之傷人 秦穆公所謂食善馬 不飮酒傷人此也 然則漢書文成食馬肝而死 亦謂是耶

 

16.

養生紀要云暮毋大醉 又云再三防夜醉 蓋恐酒毒停聚 害人臟腑也 今人會客宴飮 必以暮夜 故俗謂酉時赴宴 其傷生必甚 又曰居四要 云晦日不可大醉 延壽書云晦不可不招凶 其不宜宴樂可知

 

17.

酉不會客 按事文類聚 杜康善造酒 以酉日死 故是日不飮酒會客云 余謂此說似不是 酒字從酉 恐自有深意 陶淵明述酒詩註曰 儀狄造杜康潤色之 世本曰少康作酒 一曰杜康作秫酒 說文曰少康一名杜康

 

18.

昔于定國食酒數石不亂 鄭康成飮一斛 盧植, 周顗, 劉伶飮一石 按酒譜 隋時更制度量 而斗石倍大 故由唐以來 無飮量如此者

 

19.

五行志 晉惠帝元康中 貴游子弟爲散髮之飮 對弄婢妾 逆之者傷好 非之者負譏 古以爲貌不恭之災 按劉伶, 畢卓裸袒飮酒 周顗醉 欲通紀瞻婢 露其醜穢是也

 

20.

張籍詩曰釀酒愛乾和 按酒譜云卽今人不入水酒也 幷汾間以爲美品 名曰乾酢酒 又曰酒之美者 有劍南燒春, 河東乾和, 宜城九醞云云 今我國朔州酒最有名 且中朝人釀酒多用灰 故醫方以無灰酒入藥 陸放翁言唐人喜赤酒, 灰酒 陸魯望詩酒滴灰香似去年此也

 

21.

宋眞宗問唐酒價幾何 左右無能對者 丁謂進曰 唐酒每斗三百 杜甫詩云速來相就飮一斗 恰有三百靑銅錢 眞宗大喜 余按王維詩新豐美酒斗十千 崔國輔詩興酣一斗酒 恰用十千錢 與杜語不同 只擧杜詩而不及于此何也 古人於詩學博洽者 亦鮮矣

 

 

22.

韓非子曰 宋人沽酒 懸幟甚高 蓋酒市有旗久矣 酒旗謂之帘 亦曰望子 詩家所謂旗亭是也

 

 

1.

飮食之精熟者益氣 華美者爲精 故氣精二字皆從米 醫鑑曰人受氣於穀 又曰氣生於穀此也

 

2.

書曰播時百穀 醫鑑云穀凡一百七種 孟子曰樹藝五穀 五穀鄭玄云黍稷菽麥麻 趙岐云黍稷菽麥稻 素門云麻麥稷稻豆 晉志八穀 黍稷稻梁禾麻菽麥也 周禮九穀 黍稷稻梁菰大小豆麥麻也 本草曰禾是粟苗 麻是胡麻 菽是大豆 麥有大小穬麥 稷卽穄也 又曰胡麻八穀之中最爲大勝 故名巨勝 粟五穀中最硬 故謂之硬米 麥爲五穀之貴 八穀之中稷爲最下 醫學入門曰稷爲五穀之長 諸說不同

 

3.

古書凡言豆者 謂大豆也 其黑而小者爲雄豆 其屑爲豆黃 其芽爲黃卷 今俗謂豆爲太 甚無理 又赤豆曰小豆 其花曰腐婢 按菽 荳之總名 藿 菽之葉也 然則小豆及大豆葉 通謂之藿 古所云藜藿是也

 

4.

胡麻卽今黑脂麻也 又名巨勝子 按陶隱居云胡麻九蒸九曝 熬搗充餌註 胡麻烏者良 杜詩曰胡麻蒸續曬是也 夢溪筆談云張騫始自大宛得油麻種 謂之胡麻 今謂芝麻

 

 

1. 상추

 

咼苣菜名千金菜.

按稗史曰: “咼國使者入貢, 人以厚價求得其種故名.”. 咼今作萵恐非.

 

 

해석

咼苣菜名千金菜.

상추라는 채소의 이름은 천금을 줘야 살 수 있기에 천금채.

 

按稗史曰: “咼國使者入貢,

야사를 살펴보면 다음처럼 써있다. “근동지방의 와국의 사신이 가지고 들어왔고

 

人以厚價求得其種故名.”.

수나라 사람이 후한 값에 상추를 구할 수 있었다.”

 

咼今作萵恐非.

는 지금 라고도 쓰는데 아마도 잘못인 듯하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우리 한시를 읽다

 

 

2.

董越賦筆管酸漿註 筆管食苗 味滑而甘 未識其葉 或云卽黃精苗 按訓蒙字會 謂蕺爲筆管菜 蓋中朝人不知而云然

海帶菜一名催生 按本草云出東海水中石上 卽我國所謂多士麻也

 

 

3.

滴露菜名 無花無子 以葉上露滴地而生故名 枝葉玲瓏如玉 可作蔬食之 乃異菜也 本草醫方中所未載也

 

4.

薑黃 本草圖經曰經種三年老薑也 俗言薑種過三歲則生花云 劉禹錫詩故人博羅尉 遣我山薑花 東坡詩雨浥山薑病有花 按朮曰山薑 而本草云山薑味辛有小毒 開紫花不結實 此所謂山薑 蓋非朮也

 

 

 

 

 

1.

相如子虛賦曰櫨梨梬栗註 梬 梬棗也 上林賦曰梬棗楊梅註 梬棗似柿 按訓蒙字會 梬果名 卽今羊矢棗也 本草蒙筌曰 羊矢棗實小而圓 楊升庵集曰 梬棗俗作軟棗 一名丁香杮 卽所謂梬也

 

2.

述異記云越多橘柚園 歲多橘稅 吳闞尚曰請除臣橘籍是也 我國濟州及南邊海邑産橘柚處 稅有徵歛 人以爲苦 多斫去之 卽橘稅也

 

3.

魏志曰 東夷韓國 出大栗如梨 所謂韓國 蓋指三韓也 余見中朝所産栗 則小於我國矣

 

4.

我國所謂栢 乃中朝之海松 非眞栢也 按稗史言新羅使者每來 多鬻松子 名玉角香 又名龍牙子 以此賂公卿家云 蓋卽今俗所稱栢子也

 

5.

醫家謂棗爲百益紅 謂梨爲百損黃 蓋以棗百益一損 梨一益百損也 金知事尚容言素有痰病 爲安邊府使 日食梨四十 其疾頓愈云 然則梨亦有一益矣

 

6.

俗言生梨蒸食 則變成惡梨 似爲無理 而余少時家有善梨數株未熟 有客摘而蒸喫之 厥後其梨每成熟 輒腐黑不可食 恠矣

 

7.

俗醫言紅柿能止泄瀉 人不信之 有南斯文某平生患腎泄症 服之良驗云 按本草蒙筌曰 柿澁腸 禁熱痢 此言信矣 又醫方曰紅柿不與酒同食 又曰柿梨不與蟹同食 以物性相反故也

 

 

8.

古人謂石榴出於安石國 故名曰石榴 然余聞榴性喜石 故今南方人以石裹根而種之 又山居四要 種石榴法 置雜石於枝間云 石榴之稱 其或以是歟 或言我國之石榴 乃古所謂海榴也 李白詩新羅多海紅 幷海石榴云

 

9.

凡果有別種 今南方有甘榴 其甘如蜜 白櫻桃大而味美 皆珍果也 按陸龜蒙詩云白櫻桃下紫綸巾是已 述異記曰 番禺有酸柿甜梅 亦異種也

 

10.

本草曰 檳榔生嶺南方 食之以當果實 南方地溫 不食此 無以禦瘴癘 東坡詩紅潮登頰醉檳榔 鶴林玉露云檳榔食之 醺然頰赤是也

 

11.

墨客揮犀曰 太原人喜食棗 無老少常食 故齒皆黃 嵇叔夜論 齒居晉而黃 此也 趙完璧言安南國人 常服檳榔 故齒皆赤而堅固云 按百家名書曰 食生檳榔者 辟嵐下氣 駐顔固齒 信矣

 

12.

我國居昌之柿 報恩之棗 密陽之栗 忠州之西瓜 淮陽之海松子 安邊之梨 最有名 猶史記所謂安邑之棗北地栗也

 

13.

說郛云南方有海棗樹 直聳三四十丈 五年一實 實甚大如盃盌 味極甘美 晉時林邑獻百枚 觀此則李少君所謂棗大如瓜者不誣

 

14.

小說曰 契丹破回紇 得西瓜種 以牛糞覆而種之 其實大如瓠 色如靑玉 宛委餘編云中國初無西瓜 自金入中國 始有之 又本草曰 甜瓜沈水及兩蔕者幷殺人 甜瓜卽俗所謂眞瓜也 又曰胡瓜老則色黃 謂之黃瓜 卽今常食瓜子也 蓋古所稱瓜者 多指甜瓜而言

 

15.

中朝交廣 種茄三四年 乃成大樹 每熟則梯樹採之 五年後樹老子稀 乃伐去之 別栽新嫩者 今俗云繫項茄樹者 非虛語也

 

16.

南蠻柿者 草柿也 春生秋實 其味似柿 本出南蠻 近有一使臣得種於中朝以來 亦異果也

 

17.

史記蒟醬 按本草曰 蔓生 實如桑椹 蜜藏食之 夔州嶺南皆有云 然則蒟醬不獨出於西域矣 今我國甲山地 有俗名頭乙粥 如覆盆子 漬蜜食之 疑此類也

 

18.

林檎以來禽 故字從禽 梨以利膈 故字從利 柑以味甘 故字從甘 棗有棘刺 故字從棘 石榴種之則成柳 故字從柳 故人製字 蓋有意焉

 

 

19.

果木無不可接者 至於瓠瓜 皆可接而成 此造化之理也 但接木所成雖美 其子種之則乃生本果云 理亦然矣

 

 

1.

醫方載斷穀不飢藥 曰黃精, 天門冬, 薯蕷, 旋葍根, 何首烏, 百合 松白皮, 橡實, 蓮子, , 胡麻, 白脂麻, 蔓菁, 荏子 並蒸煑食之 朮, 白茯苓, 葛根, 松葉, 栢葉, 松脂, , 海松子 大棗, 菱芡, 榛子, 黑豆, 蠟皆可食 又有燕津服氣法 大抵凡言不飢藥 必辟穀然後乃見効云 白脂麻俗所謂眞荏 荏子俗所謂水荏也

 

2.

按雜記曰 仙藥有昌山玉蕊, 夜山火玉, 西瑤瓊酒, 碧海琅菜, 空洞靈瓜, 扶桑丹椹, 鍾山白膠, 閬風石腦, 大微紫麻, 太極井泉 夜津日草, 靑津碧荻, 圓丘紫奈, 白水靈蛤, 八天赤薤, 三十六芝, 斑龍黑胎, 醴水鼎魚, 水棗交梨, 崩岳電柳, 炎山夜日, 赤河絳璧, 西鄕扶老, 玄圃瓊腴, 蒙山鳳肺, 靈丘鸞血, 九丹金液, 玄霜絳雪, 佪水玉精, 白琅霜, 紫漿, 月醴虹丹, 北帝玄珠, 五精金靈, 黃金牙, 石伏龍 李云未知水棗與眞誥所云火棗同否

 

 

3.

醫方言人蔘出上黨者爲上 百濟新羅者爲中 高句麗者爲下 今我國諸山 無處不産 而中朝人酬以重價 故赴京者用以爲貨 每値秋中 西北胡人 闌入我境 採者成群 而莫能禁制 聞蔘有特大者 如數歲小兒 人或採之則死 故畏不敢採云

 

4.

有村民患風疾 不能出戶 癸巳年間 因兵荒 收得兔絲子數斛 作飯常服之 舊疾頓愈 氣力壯健 勝於未病之前 又一人少服兎絲子 飮食倍常 氣血充盛 而忽得背疸 飮金銀花汁 兩日至數斤 腫卽消盡 蓋兎絲子能補氣故也

 

5.

五加皮一名金鹽 又名文章草 上應五車星精而生 故葉五出 古人曰 寧得一把五加 不用金玉滿車 又曰文章作酒 金不言貴 蓋上品靈藥也 但作酒則峻補 爲湯茶服之 亦良效

 

6.

朱砂性冷無毒 而入火則熱而有毒 故藥用生者 附子性熱有毒 而火製則不能爲毒 故藥用熟者 又甘草遇火則熱 油麻入火則冷 甘蔗煎爲砂糖則熱 水成湯則冷 物性隨火而變者多矣

 

7.

海上船窓 以薏苡末糊紙 則雖遇風濤 能耐久 今戰船皆用此法 其勝瘴去濕可知 但考醫方 薏苡屬草類 久食太下損氣云 蓋非補益之藥也

 

8.

桑寄生 乃稀貴之物 非數百年老桑不産 故白翎島 採以上供 爲御藥之用 而近年有鎭將盡伐老桑 作棺板 以應權貴之求 寄生遂絶種 蓋棺材以桑木爲善者 去濕故也 黃蘖亦好云

 

9.

醫方所謂川芎, 川歸, 秦椒, 巴豆, 川練子, 川牛膝, 越梔, 淮麯, 撫芎, 辰砂之類 皆以土地而言 又曰廣朮爲佳 今人以我國廣州當之 黃米云者 乃指秫米 而今人因謂黃州米爲善 可笑

 

10.

補骨脂 一名胡韮子 按本草 生廣南及波斯國 語訛爲破故紙 昔東醫不識 認作故休紙 入藥用至今 笑之 按輿地勝覽 我國歙谷等地 亦産此物 無乃異而同者耶

 

11.

本草曰 周禮以嘉草除蠱毒 嘉草卽蘘荷也 觀此則蠱毒之害亦久矣 有醫吳忭者甞言在海西 有人買喫蝦醢 患腹痛甚暴 知其中毒 卽多與燒酒飮之 乃吐所食醢物 已蠢動作魚形 其病遂愈云

 

12.

淮南子曰 服天雄 令人武勇 本草曰 食鶡鷄肉 令人勇健 聞倭奴臨戰 飮酒以壯膽 許儀後謂日本之兵 令酒爲膽此也

盧斯文慶麟服鐵液踰年 精神頓耗乃死 兪參判大禎服松脂累年 礪城尉宋寅, 李參議海壽常服何首烏 宋同知英耇服松葉 皆疸發而殂 服藥者宜知戒哉

 

13.

醫書曰 人尿止渴嗽 潤心肺 療瘀血 降火極速 又曰須童男者良 昔有一老婦有惡病 服人尿四十年 貌變少 無他病云 其飮自己尿者 名輪回酒 丹溪以爲有奪胎換骨之功 鄭同知協少時患心熱 喫輪回酒 大有效 郭正郞止善學服數年 不效而遽殞 按醫學入門曰 脾胃虛及血氣弱者 必補藥中量入以降火云 恐不可一槪言也

 

14.

俗言患浮腫人 服年久法油 最有效 然人或服之而洞泄以死 延壽書曰 病人不宜陳油飮食 況可多服乎

 

15.

古人所謂雨前茶 蓋以三月中穀雨前茶 初生嫩葉爲佳 或言正月中雨水前也 李齊賢詩香淸曾摘火前春 按火前者 採造於寒食禁火前也 新羅興德王時 使臣自唐還 得茶子來 命植智異山 今南方諸郡産茶 乃其時所種云

 

16.

說郛云以木瓜灰和麥糠飯投水中 魚食之則死 秦椒爲末和稻飯 雀食之則死 今人以椒木皮和水上流 則魚皆死而浮出 藍漆和飯 蠅食之則死 桂皮着樹則樹卽枯死云

 

17.

淡婆姑草名 亦號南靈草 近歲始出倭國 採葉暴乾 以火爇之 病人用竹筒吸其煙 旋卽噴之 其煙從鼻孔出 最能袪痰濕下氣 且能醒酒 今人多種之 用其法甚效 然有毒不可輕試也 或傳南蠻國 有女人淡婆姑者 患痰疾積年 服此草得瘳故名

 

18.

謝自然曰 服藥便可絶粒 大都, 栢葉, 茯苓, 枸杞, 胡麻 俱能久視以此觀之 今人服藥 不能絶粒而便謂無功 或暫時服藥而望其速效 豈不謬矣

 

19.

七發曰芍藥之醬 子虛賦曰 芍藥之和 具而後御之 按芍藥根 主和五藏辟毒氣 故合於蘭桂五味 韋昭曰 制食之毒者 莫良於芍藥 故獨得藥之名耳

 

20.

古詩曰 上有百尺絲 下有千歲苓 按史記云茯苓在兎絲之下 而今兎絲多生林莽及豆田中 與古所稱者異矣 韻書曰 在木爲女蘿 在草爲兎絲 蓋一物而二名也 世謂兎絲無根而生 然初生時其根甚細 而粘着豆莖則根落而作蔓云 老農之言如此

 

21.

膃肭臍 本草云新羅海狗外腎也 今出江原道平海郡 而採得甚難 我國人初不知所用 及壬辰後天將出來 多有求之者 至今遼東將官移咨請索者相望 胎弊甚矣

 

22.

猪尾膏者 能起死回生 治痘陷之聖藥也 舊俗於小兒痘症 禁忌用藥 坐而待死 先王朝御醫許浚始用此藥 救活甚眾 自是閭巷之人 得免夭札者多矣

 

23.

洞冥記 漢元鼎五年 郅支國貢馬肝石 舂碎以和九轉之丹服之 彌年不飢 以之拂髮 白者皆黑 時公卿語曰不用作方伯 惟願馬肝石 所謂文成食馬肝云者 疑指此也

 

24.

陸放翁筆記曰 熊膽奇藥 家有小兒 不可無此 用草莖點入水 轉急者良 勇氣所聚爲膽故也 今俗雜病 皆用熊膽 蓋以是也

 

25.

俗方 咽喉腫痛閉塞 瓠花上飛蛾燒爲末 吹入喉中 或云其蛾有龍腦臭者乃效 蓋能散氣故也

 

26.

朝野僉載 虎中藥箭 食靑泥而解 野猪中藥箭 逐薺苨而食 雉被鷹傷 啣地黃葉貼之 鼠中毒如醉 取泥汁飮之 須臾平復 北夢瑣言 鼠子爲蛇所傷 母鼠啣葉嚼而傅之皆活 又有人言甞雉及秀魚被傷 皆以松脂傳其瘡處 尤可怪也 夫以鳥獸蟲物 猶知解毒 況最靈之人而不知藥性何耶

芝峯類說卷十九終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문집 > 지봉유설'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지봉유설 - 금충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훼목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복용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궁실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외도부 전문  (0) 2022.06.0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