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지봉유설 - 복용부 전문 본문

문집/지봉유설

지봉유설 - 복용부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2. 6. 7. 09:27
728x90
반응형

복용부(服用部)

 

冠巾

 

1.

今之紗帽 本唐巾之制 舊爲軟脚垂下 後乃附竹用鐵云 團領及靴子 出於胡服 而以其簡便 故天下尚之 在昔則着履 如帶劍履上殿是也 噫至此而三代衣裳之制 殆不復見矣 按王世貞言古無靴 故靴字不見於經 至趙武靈王作胡服 變履爲靴云

 

2.

丘瓊山曰 巾幘爲庖人賤者之服 士大夫以爲首服者 始見于郭林宗折角巾 此後晉人有接罹白葛等巾云云 然余按光武岸幘坐迎 則瓊山之說 恐未然也

 

3.

網巾古無其制 大明初道士所爲也 太祖命頒天下 使人無貴賤皆裏之 遂爲定制云 余赴京時見諸國使臣 唯琉球人着巾帽 而其使臣問我國譯官曰 貴國常時着網巾否 答以無貴賤常着云 則使臣吐舌曰 我國人則常時不着網巾云 以此觀之 中朝外唯我國人着網巾 他國則不然矣

 

4.

稗史云漢官吏着皁 其給使賤役着白 谷永曰擢之皁衣之吏註 雖有四時服 至朝皆着皁衣 兩龔傳聞之白衣註 白衣給使官府趨走賤人 陶淵明白衣送酒亦此也

 

5.

一統志曰 朝鮮戴折風巾 服大袖衫 所謂大袖衫 未詳其制 甞見萬寶全書 我國人物 畫以闊袖大衣 是必古制然矣 折風巾未知何物 頃歲我國海南漁人 漂到浙江 禮部刷還咨曰頭戴折風巾云 蓋今笠子類也 李白樂府高句麗詞曰金花折風帽 又曰翩翩舞廣袖卽是

 

6.

格致叢書云蓆帽本羌人首服 以羊毛爲之 曰氈帽 秦漢競服之 婦人戴者 肆緣垂下網子以自蔽云 今俗婦人所着羅兀 蓋是也

 

7.

羅濟笠 不知所始 但以名觀之 疑出於新羅百濟時也 按高麗史 辛禑元年 始令各司胥吏着白方笠 本朝爲外方吏人所着而黑之 壬辰變後 久廢不復 崔在源爲京畿監司 首令營吏依平時着羅濟笠 吏等甚苦之 未幾還廢

 

8.

今之耳掩 舊稱披肩 按征討錄 成廟朝命造披肩二千 分賜士卒是也 中朝則謂之暖子 雖盛冬 必旨下後百官始得戴之

 

衣服

 

1.

黃帝爲文章以表貴賤註 文章 衣服之類 按周禮考工記曰 靑與赤謂之文 赤與白謂之章 白與黑謂之黼 黑與靑謂之黻 五采備謂之綉 然則文章非衣服之類 乃服之色也

 

2.

小說云隋時內官 多服半除 卽今長袖也 唐高祖減其袖 謂之半臂 今背子也 按秦時朝服加背子 袖短於衫 以金銀絹繡爲之 宴會朝賀 悉令服之 又宋時皇后御衣及士大夫家人 皆着紅羅背子云

 

3.

稗史曰 馬尾裙 始於朝鮮 流入京師 無貴賤 服者日盛 成化年間 朝官皆服之 此服妖也 弘治初 始有禁例云 此卽我國所謂駿裙也 祖宗朝爭尚此服 而今則絶無 亦出於一時好尚矣

 

4.

甞見實錄 太祖朝上將軍金仁贊衣綵段 特命囚訊 其立制之嚴如此 近來國禁解弛 士庶而襲紗羅 娼賤而服綵錦 任情恣行 人不畏法 亦可見世變矣

 

5.

靜庵先生言世宗朝 一時士大夫衣服 皆尚黃色 而許稠則常着灰色褡云 蓋黃色儉矣 而灰色則尤儉矣 余見平時朝士褡多用黃色 蓋祖宗朝餘習 而自變後絶無 亦世道之變也

 

6.

左傳楚子次于乾谿 雨雪 王皮冠秦復陶註 秦復陶 秦所遺雨衣也 又六韜蓑薛䔲笠 韻府云蓑薛草名 以莎草爲雨衣 雨衣之制亦古矣

 

7.

雞林志言高麗僧 衣磨衲者爲禪師 衲甚精好云 磨謂磨洗也 東坡詩曰雲衲新磨山水出 今我國人喜穿衲衣 蓋初出於僧家爾

 

朝章

 

1.

唐宋時朝臣 以公服爲朝會之服 按幞頭起于周武帝 以幅巾裹首 故曰幞頭 又宋太宗曰 玉不離石 犀不離角 可貴者惟金 故爲金銙以賜群臣 以御仙花賜學士 御仙花卽荔枝金帶云 余謂宋以金爲貴 無乃金虜克宋之兆耶 然老杜贈張翰林詩曰內分金帶赤 恩與荔枝靑 然則荔枝金帶 非始於宋也

 

2.

高皇帝洪武初 欽賜陪臣冠服 比中朝臣下九等 遞降二等 陪臣凡七等 其一等秩比中朝第三等 賜以五梁冠服 二等比中朝第四等 賜四梁冠服 二等以下 以此遞降 故陪臣不敢着六梁冠云

 

3.

大明集禮 載諸國使臣以朝服入班 而大明會典云外國使臣 各服其服入參 故我國使臣 以時服行事久矣 頃年鄭經世赴京時 據集禮之文 以朝服爲正呈禮部 不許 遂有奏請之議 按集禮是洪武年中所創 而厥後斟酌損益 定爲會典 爲今日遵行之制 則據集禮奏請 似難矣

 

4.

中朝國忌日 官司不廢坐 但不坐堂 官員着無紋黑段團領 去胸背 謂之素服 按家禮註吉冠素服註 云素服者但撤去華采金珠之飾而已是也

 

5.

按高麗忠烈王時 始用元制 自宰相至下僚 皆剃髮胡服 至洪武初 始襲華制 則東土之變於胡元 殆百年矣 世傳鄭圃隱所建白也 噫微公 吾其戎乎

 

6.

平時凡衙門公禮及新除授官肅拜參謁 皆着公服 而亂後仍廢不復 唯新及第應榜服之 豈非欠典乎

 

7.

我國謂梁冠衣服曰朝服 黑團領曰時服 紅團領曰常服 帖裡曰戎服 國俗自前有官者皆服紅團領 華人以君臣同色非之 壬辰變後亂離倉卒 士大夫皆着帖裡 己亥年間 始倣中朝 服黑團領 至辛丑柳根爲禮判 建議依平時改服紅色 至今相承 蓋人情樂於從舊故也

 

8.

品帶 高麗時六品以上金 四品以上犀 二品以上玉 至國朝則四品以上銀 二品金一品犀 中朝詔使至 則帶犀者亦帶金 蓋以陪臣降等故也

 

9.

古者佩印故有綬 如蘇秦並佩六國相印 史記曰 印何纍纍 綬若若耶 周顗云取金印如斗大 繫肘後是也 按霍光傳 廢昌邑王時 光卽持其手 脫其璽組 奉上太后 扶王下殿云云 以此觀之 雖天子亦佩璽矣

 

10.

隋書禮儀志曰 漢自天子 至于百姓 無不佩刀 故大臣優禮 有劍履上殿 陳始興王傳 左右取朝服所佩木劍以進 此則假劍也 先王朝壬辰以後 命群臣戎服佩劍 蓋示復讐之意云

 

11.

小說曰 周之前已有笏 天子以珠玉 諸侯以象齒 大夫以魚鬚 士以竹札 受命於君前 用笏以志故也 後代唯入座執笏 餘但執手板 按晉習鑒齒柱笏看山 雖非入座 亦執笏矣 至後周武帝 始令百官執笏 然韓詩行抽手板付丞相 蓋唐時小官執手板矣

 

12.

宋張舜民言唐笏短厚不屈 今往往有之 以其短厚故可以擊人 又小說 宋哲宗有目疾 惡群臣見之 故奏事者廣其笏面云 然則笏之制 今與古異矣

 

13.

中朝內侍冠服 與朝紳特別 先王朝 辛承旨應時於經席 建白內官服色依中朝改定 言雖不行 內官等憤疾 構以他事 幾獲罪 凡事變革之難如此

 

綵幣

 

1.

書曰黼黻絺繡 蓋舜時已有繡矣 事始云西施造繡非也 又拾遺記曰 堯時海人織錦以獻 後代效之 染五色絲織成 或云始於蜀

 

2.

漢書馬后賜諸王白越二十端註 越布也 選文曰葛越布於朔土註 葛越草布也 按詩葛覃篇云爲絺爲絡 服之無斁 漢書筌葛註 卽今葛布 杜詩云細葛含風軟 韓文云夏葛而冬裘是也 今我國山民 亦作葛布甚精好 又周禮越席註 蒲席也

 

3.

按綀音疎 綌屬 後漢戴良嫁女 家貧綀裳布被 禰衡着練巾是也 晉蘇峻之亂 帑藏空竭 惟有綀數千端 王導以綀爲冠 其價踊貴 遂鬻之以濟用 而雜書訛作練字 頃歲考官以鬻練爲賦題試士 鄭彦訥作第一 擧場不知練字之誤 彦訥在士子中號博學 而亦不能可笑

 

4.

鷄林志曰 高麗人善染采 紅紫尤妙云 今紫色猶勝於中國 又曰高麗黃漆生島上 六月刺取 號新羅漆 一統志亦載朝鮮土産

 

5.

說郛云南海中有火山 四時常燃 而其中有不燃之木 用其樹皮作布曰火浣布 搜神記云崑崙之墟有火山 山上鳥獸草木皆生於炎火之中 以其木皮獸毛爲布 故有火浣布 未知孰是 近有孫文彧者 交通日本人也 誑言我國有火浣布 蓋誇張之言 而倭子信之 爲書請索 朝廷以非土産答之 噫倭奴之垂涎於我國久矣 而乃以寶物餌之 利口之可惡如此

 

器用

 

1.

淮南子曰 胡曹爲衣 奚仲爲車 按胡曹黃帝臣 奚仲爲夏車正 說郛云黃帝造舟車 故曰軒轅氏 又云奚仲造車 謂廣其制度也 此言似是 又呂氏春秋曰虞姁作舟 淮南子曰伯余初作衣 虞姁, 伯余 不知何代人也

 

2.

古史等書曰 庖羲作瑟 神農作琴 女媧作笙簧 黃帝作淸角 舜作簫 炎帝伯陵作鍾 倕作鞸鼓 又黃帝作弩 造五城 一云鯀作城郭 說郛曰 黃帝造釜甑 神農作斧作陶 伯益作井 少康作箕帚 又黃帝臣雍文作舂 赤冀作杵 公輸子作石磑 尹壽作鏡 孟莊子作鉅鑿 世本曰 揮作弓 夷則作矢 一云牟夷作矢 皆黃帝臣也

 

3.

帝王紀曰桀以人駕車 此輿輦之始也 按漢陰就左右進輦 井丹曰 吾聞桀駕人車 豈此耶 坐中皆失色 就不得已令去輦 蓋古者凡人轎 通謂之輦也

 

4.

古人乘車 故漢書陳平傳曰 門外多長者車轍 田蚡, 韓安國共車而出 陳遵投轄井中 後漢書 馬后謂貴戚子弟車如流水 馬如游龍 又馬少游乘下澤車 晉潘岳擲果盈車 以此觀之 漢晉時尚然 蓋自晉以後不復見矣

 

5.

凡器用謂之什物 按小說曰 成周軍法 五人爲伍 二五爲什 供其器物故云 又史記舜作什器註 什數也 人家常用之器非一 故以十爲數 猶言什物也

 

6.

韓子曰 舜作食器 黑漆其上 禹作祭器 黑漆其外 朱畫其內 史記曰舜作竹器於壽山 蓋是時始用竹木爲器 而猶不全漆 可見其朴素矣

 

7.

中國水車之制 魏馬均始創之 最有益於灌田 可以通行天下 頃者楊萬世往日本 得其制而來 極是便利而我國人性拙 不肯習用 可惜

 

8.

我國龍文簾席 中朝所無 故方物驗納時 禮部官甚珍玩之 白席則中朝亦有之而甚罕 古所謂龍鬚席 蓋是也

 

9.

史記 秦王服大阿之劍 阿縞之衣 阿皆地名 猶龜出於蔡故曰蔡 紙出於剡故曰剡也 按醫方所謂阿膠 亦以地而名

 

10.

匣劍龍鳴 詞人多用其語 而不識出處 按拾遺記 顓頊高陽氏有曳影之劍 四方有兵 其劍飛指其方則剋伐 未用之時 常於匣中 作龍虎之吟此也

 

11.

箕子杖 今在平壤府 乃二千年物也 古人以孔子硯爲古物 此則尤古矣

 

12.

王弇州曰 藜牀之牀杖也 桃笙之笙簟也 阿錫之錫布也 藻井之井板也 按韻府云管寧坐黎牀欲穿 弇州以牀爲杖 未知何也

 

13.

禮記燭不見跋註 古未有蠟燭 呼火炬爲燭 又在地曰燎 執之曰燭 又庭燎謂之地燭 按禮記註 地燭天子百根 葦布纏蜜塗云 蜜塗者 蓋蠟燭之始也

 

14.

小說 螺鈿器本出倭國 物象百態 頗極工巧云 今我國以螺鈿梳函 充進貢方物 蓋中朝所無爾

 

15.

宋元以前 只有團扇 尤以蒲葵扇爲美 今摺扇之制 初出於倭 俗呼倭扇 以其簡易故天下尚之 古之圓扇 殆廢矣

 

16.

說文曰 匕所以取飯者 易曰不喪匕鬯 詩曰有捄棘匕 史記曰雷震失匕箸 韓文曰弃匕筋起立 杜詩曰甞稻雪翻匙 古人飯必以匙 於此可見 而今中朝人用筋不用匙 未知始於何代 或言高皇帝命滅虜然後用匙食 恐不然也 又禮曰飯黍毋以筋 意古者亦或用筋爾

 

17.

葉夢得避暑錄言和尚置梳篦 乃俚語 言必無用也 按梳以木爲之 篦以竹爲之 俗所謂眞梳是也 今人混稱爲梳則誤矣 梳篦總名曰櫛 宛委餘編云赫胥氏以木爲梳 舜以牙玳瑁爲梳 此梳之始也

 

 

18.

政院平時常用蝎虎杯 未知出於何時 或謂蝎虎蟲名 見酒卽死 故象其形以示戒也 余赴京時玉河館墻壁間 掘出二物 狀似蜥蜴 問諸華人則是蝎虎云 按蝎音歇 韻書作蠍

 

19.

翰林院行用鸚鵡杯 蓋故事也 然不知何義 李翰林詩曰鸕鶿杓鸚鵡杯 豈好事者以翰林故尚之歟 按鸚鵡海中螺也 以其形似鸚鵡故名

 

20.

小說曰 眼鏡老年觀書 小字成大 聞頃年天將沈惟敬 倭僧玄蘇皆老人 用眼鏡能讀細書文字 乃我國所未曾見也 眼鏡蓋海蚌之類 以其甲製之云 又按故闇文書 以水精承日照之則可辨云

 

21.

兀子出近思錄 卽今之高足床 醫學正傳曰 床足高者爲兀凳

 

22.

史記 蒙恬取中山兎毛作筆 崔豹古今註曰 蒙恬造筆 以柘木爲管 鹿毛爲柱 羊毛爲被 今我國用龍鞭爲筆管 龍鞭産咸鏡道海內 蓋木類而似石 色白堅直如筋 乃奇物也

 

23.

北戶錄曰 豐狐之毫 虎僕之毛 靑羊之毫 鼠毛麝毛蝟毛馬毛羊鬚胎髮 皆可爲筆 然未若兎毛 按虎僕 博物志曰虎文似豹 毛可作筆云 余謂兎毛雖美 未若我國之狼鼠 且不言猪毛羔毛 蓋古人未之用耳

 

24.

我國狼鼠毛筆 取重於中國 一統志謂狼尾筆 蘇黃詩謂猩猩毛筆 董越朝鮮賦自註云一統志所載狼尾筆 非狠尾 乃黃鼠毛也 蓋董奉使本國 始知之耳 余赴京時 安南琉球使臣皆言貴國筆墨 爲天下絶品 願得之云

 

25.

古人謂墨爲松精, 松腴, 松滋侯, 黑松使者 以松煙劑墨故云 醫方藥用 亦松墨耳 本國以油煙造之 名曰油煤墨 東坡詠墨詩云珍材取樂浪 蓋以我國墨材爲珍耳

 

26.

古者書契 皆用竹簡 其用縑帛者謂之紙 東漢和帝時 宦者蔡倫乃造紙 以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爲紙 天下咸稱蔡侯紙 今桑枯柳木蒿節竹精葦席水苔 無不可爲者 其利博哉 按蘇子瞻始皇論曰創爲紙以易簡策云 則用縑帛爲紙 亦始於始皇矣

 

27.

古者寫畫書 皆用黃紙 故謂黃卷 或曰用黃蘖染紙 以辟蟫也 宋景文筆記曰 雌黃與紙色相類 故用以滅誤 唐宋以來 詔勅用黃紙 故私家避不敢用云 今中朝亦用黃 謂謄詔曰謄黃

 

28.

稗史云溫州蠲紙 潔白堅滑 類高麗紙 又云高麗歲貢蠻紙 書卷多用爲乃粧貼 以其紙品堅厚故也 按蠲紙云者 以蠲其賦役故名

 

29.

霍小玉傳曰 出烏絲欄素段三尺 授李生 宋詩曰正圍紅袖寫烏絲 韻書曰 烏絲闌紙名 今承文院事大文書出草 用細墨印札 謂之烏絲闌紙是也

 

30.

我國鏡面紙, 有葉紙 中朝人甚珍之 余於庚寅赴京時 禮部侍郞韓世能送竹葉紙一張曰 此卽俺以天使往貴國時所得 若賚來此樣紙 欲得之云 其紙品潔淨 微有靑色 似竹精紙而厚 曾所未見者也 按宛委餘編云今世所重高麗繭紙 蓋以紙品堅韌 故謂之繭紙

 

31.

家禮儀節曰 古無今世之香 漢前止是焚蘭芷蕭茇之類 自百越入中國 始有之 又按楞嚴經云純燒沈水母令見火 今俗燒香埋火 蓋出於此

 

32.

續事始曰 殷周以降 卽塗鉛粉 謂之胡粉 乃紂所造云 其稱胡粉何耶 豈本出於胡耶

 

33.

博物志曰 窶藪 東方朔以爲寄生賣餠人 結茅爲經以戴頭上 狀如環云 余意經疑作絰 今我國女人戴物者所用卽此也 按韻府群玉曰 窶數 數本作藪 戴器也 小盆盛物 戴於頭者 以窶藪薦之

 

34.

吳越春秋曰 弩生於弓 弓生於彈 古者人死則裹以白茅 投之中野 孝子不忍父母爲禽獸所食 作彈弓以守之 故曰斷竹屬木 飛上逐肉

 

金寶

 

1.

稗史 唐高宗時破高麗 獲紫金帶 後高麗上言本國自失此寶 風雨愆時 民離兵弱 玄宗乃命還云 其紫金帶 未知何寶也 且唐玄宗時 則乃新羅 非高麗也

 

2.

小說曰 東坡常恠今之黃金不若昔之多 豈今之糜之者眾 宜其少而價貴也 余謂天地之生物 自有其數 而從古以來 人之採用 殆無遺利 寧有不耗竭之理乎 旦金者寶物 如麟鳳奇異之産 古多有而今絶無 何足恠哉

 

3.

小說云黃金生天下爭 黃金土天下古 其語好矣

 

4.

我東銀礦 端州爲上 其外州郡 亦間有之 然費功太多 得利甚少 頃年雖許民私採 民不樂爲之 按高麗時 遣使採金于洪州稷山 役人數萬 得金七兩而止 或曰我國舊有淘沙鍊金之法 而今無傳習者

 

5.

洪州海島居民 於浦口水淺處 浮光耀日 迫而視之 有二塊物 重莫能運 覺其有異 牛載以歸 不知爲眞金也 州官勒取之 蓋凡物各有主故也

 

6.

東坡志林曰 地不産草木者 多産金錫珠貝 甞聞李鰲城云隨天將赴嶺南時 道傍有山 赭禿無草木 有一唐人指示而言曰 此産金處也 爾國何不發採耶 其言與志林相符

 

7.

張太嶽集曰 洪武八年 始製大明寶鈔 以桑穰爲質 中圖錢貫之狀 十串爲一貫 準銅錢一千文, 銀一兩 五串爲五百文云云 今我國之楮貨 蓋其制也 法典云銅錢十文 準楮貨一張 銅錢一千文 準楮貨一百張是也 小說曰 楮貨爲鈔 太嶽集曰 洪武二十三年 以上尊楮幣 賜勞平陽知縣張礎 又賜張居正鈔一萬貫 蓋楮幣 卽今楮貨也

 

8.

按錢譜 載三韓重寶, 東國通寶, 東國重寶, 海東通寶, 海東重寶, 朝鮮通寶共八樣云 我東之有錢亦舊矣 今朝鮮通寶 尚存於世 蓋國初所造也

 

9.

高麗肅宗時 始用銀甁爲貨 凡交際賞賜皆用之 其制以銀一斤爲甁 象本國地形 自本朝廢而不用 蓋以禁銀故也

 

10.

小說 有人得一珠徑寸 光耀奪目 恐爲人所見 因思寶物怕穢 乃脫褻衣裹之 光遂不出云 俗言見黃金出地上 必急脫中裙掩之 不然則失去不得云者 有所本矣

 

11.

按本草 琅玕有五色 靑者入藥 生海底 枝柯似珊瑚 竅如蟲蛀 擊之作金石聲 余見順天人有得之海濱者 根着石塊而生 高四五寸 色紅黑 枝柯甚多 乃木類而其膚似石 有小孔班班如蟲蝕狀 荀子註崑崙山有琅玕柱 列子珠玕之樹叢生是也 又韻書謂美石次玉 王弇州文曰 玉有禮地之珪 曰琅玕 色靑碧 竹之色同也 又琅玕竹實也 李白詩鳳飢不啄粟 所食惟琅玕 別久容華晩 琅玕不能飯 此指竹實而言 然江淹詩朝食琅玕實 劉禹錫詩傅粉琅玕節 則蓋以竹爲琅玕也

 

12.

韋應物琥珀詩曰 曾爲老茯苓 元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 千年猶可覿 按冷齋夜話云松液入地千年所化 燒之尚作松氣 甞見琥珀中有物如蜂 又小說云楓脂化爲琥珀 未知孰是

 

13.

磁石 卽俗呼指南石 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 故謂之定南針 按史記軒轅作指南車註 車上用子午盤針 以定四方 其制亦久矣 本草曰 指南針常偏丙位 不全南向 蓋丙爲大火 庚辛金 受其制故如是 蓋物類相感爾 俗言磁石多置水底 則舟行必沈 未知信否

 

14.

唐書 張說以鷄林夜明簾 奉太平公主云 夜明簾 未知何物也 蓋古有以水晶及珠玉爲簾 疑此類也

 

15.

本草云古人名金爲黃金 銀爲白金 銅爲赤金 鉛爲靑金 鐵爲黑金 按唐史 房玄齡病 太宗賜黃銀帶 稗史曰鬼神畏銅 以此觀之 黃銀蓋謂銅也

 

16.

雜說中有寶名靺鞨 靑色火珠也 出於靺鞨 故因以爲名 又木難黃色珠出東夷云 曺子建詩珊瑚間木難是也

 

17.

續耳譚曰 大西洋國人利瑪竇者 泛海八年 始抵東奧 多挾異寶 其最奇者 有自鳴鍾 按時有聲 漏刻毫不爽 有玻瓈石 一照眼前 枯木頹桓 皆現五色光云 按大西洋 卽歐羅巴也 自鳴鍾 聞日本亦有之 名曰時鍾 玻瓈石 近歲我國人被倭擄 轉入南蕃 得一寶石以來 色靑黑 長纔數寸 以眠照見則天地世界 皆成五色 不可名狀 蓋此物也

 

18.

余在昇平時 海邊居民 於其家後園 掘得石塊 其大如盤 細視之 乃水晶也 大者如人中指 小者如筋 潔白瑩澈 其出如笋 頭尖而銳 皆作六面 箇箇均整 蓋水晶石類 而乃生長於土中者 以此觀之 古者種玉之說 亦不虛矣

 

 

19.

朴斯文某倅安東時 有山崩圮 見巖石拆裂中空 有二金杯在焉 取出則乃眞金也 或疑開闢前物 而其制與今無異 可恠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문집 > 지봉유설'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지봉유설 - 훼목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식물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궁실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외도부 전문  (0) 2022.06.07
지봉유설 - 기예부 전문  (0) 2022.06.0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