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박제가 - 묘향산소기 전문 본문

한문놀이터/전문

박제가 - 묘향산소기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2. 6. 8. 08:37
728x90
반응형

妙香山小記

 

 

余客鐵甕三月, 柳惠父胎書于余曰: “足下之西一妙香山耳.” 余答之云: “朱炎巳徂, 以待楓也.” 懋官詩曰: “萬樹紅霜入香山, 早早歸來慰長念.” 季秋之月, 賓鴻旣鳴, 日白霜靑.

 

 

 

13일 임진(壬辰)

 

1.

十三日壬辰. 東程, 綠袍而紫驢, 腰劍而鞍書. 北山之斷岸, 東臺之峻壁[藥山也, 於鐵甕爲西. 從古撫州而言, 故曰東臺.] 亞而爲水門路, 大略谷勢, 如乾泥自坼, 兩邊齟齬相當, 而溪水劃其中. 泉邊亂石, 皆有粉氣, 上有譙樓, 題曰飮博.

 

2.

六十里東至石倉, 日斜而止, 倉之前溪, 瀝而碧. 溪上襍樹 依山而 全爲村屋對岸故也. 晨起張燈, 讀袁中郞徐文長傳. 李夢直曰: “夜深齊至溪頭眠, 何得知, ”余曰: “月滿屋上, 夢在屋中.” 又曰: “仰面淸露, 入耳寒聲, 諸君不眠, 又得何知.”

 

 

 

14일 계사(癸巳)

 

1.

癸巳. 蓐食于倉中, 天水臺 團如小島, 窈窕傍路, 斷領挾肩, 潺水歷膝, 晨光初收, 楓紅慾漬, 馬蹄如鼈, 印于白沙. 自此以東, 漸見長林叢列. 驛邨煙生, 五槍亨亨, 隱于山嶺, 可知其所謂四絶亨者, [亭在魚川 郵亭後岸] 土岡斷處, 必有古木, 石聚其下, 鳥鳶啄骨而落之, 嘯集其上. 村巫婆娑, 裂紙滿枝, 來人去人, 謂之神叢, 皆遍掛弊履而去.

 

 

2.

踰魚川嶺, 日哺渡香山川, 芽葦渺莽, 乾聲瑟然. 渚觜石積, 步相磨軋. 取石片之薄者, 橫擲波心, 刮去水皮, 三躍四躍. 緩者如蟾沒, 輕者如燕蹴, 偶然爲竹, 節節條逐. 或疊錢相趁, 尖痕如角, 層紋如塔. 此童子戱也, 謂之重水漪.

 

 

3.

路中往往荒絶, 楓不甚鮮, 山不甚秀. 多土少石, 富而童, 蓋近塞也. 李穡記曰: “妙香山在鴨綠水南岸, 平壤府之北, 與遼陽爲界. 山之大, 莫之與比, 而長白之所分也. 地多香木, 僊佛舊蹟存焉.

 

 

4.

[按妙香距鴨綠水, 數百里之外. 平壤亦然, 則其說無迺太迂歟. 今鴨水上流, 經江界府, 與妙香差近. 而其外皆絶峽採蔘之地, 屬渤海, 恐不當云. 與遼爲界, 若義州龍川之間然也. 或云香山, 一名太白, 在今鴨綠之外, 今以爲檀君始降之地者, 直傳會耳. 文獻無徵, 經界不明, 然則今之所謂鴨綠水者, 又安可信耶.]

 

 

5.

香山之洞, 臨江西折, 毗盧絶頂, 水墨揷天. 萬木輝鬱, 秋色方殷, 前路轉深, 暝嵐如窟. 沿逕之石, 如聚落雁, 如散枯棋. 洞口至普賢寺, 凡十里, 普賢寺刱於高麗僧探密宏廓. 金良鏡詩曰: “寺廢重修非一度, 春禽感古語間關, 峯巒四擁幾千疊, 堂宇半新三百間. 卜地規模探密祖, 絶塵塗墍信香山. 須知法力降胡虜, 艸綠郊原戰馬閑.”

 

 

6.

具葉爲圓扇, 摺紙己脫, 其莖如乾萱之脊, 其柄如編髮, 西山大師之把也. 杖頭金刻雙佛, 西山之杖也. 西山每逢人, 拄杖而拜, 人以爲拜己也, 實拜佛也. 其高亢如此. 有珠徑寸, 光如呵鏡. 痕如破氷, 照物倒現. 一骨如鹿茸, 云是西方佛祖之牙也.

 

 

7.

宿觀音殿, 枕邊鳴磬, 忽然無眼. 奇一友人書曰: “一燈寥宿, 梵音震徹, 石泉潺潺, 山木依依. 落月滿庭, 樓閣悄立. 此時孤坐獨念, 萬禽樓宿, 各自依樹. 飛霜打巢, 羽毛應寒, 於鳥猶然. 而況於人呼.”

 

 

 

15일 갑오(甲午)

 

 

1.

甲午朝食, 挾指路僧, 始肩輿而東. 金鉉中曰: [寧邊人, 博學能詩. 其香山諸作曰: “瀀渤春深柳花白, 檀木秋晩國香殘. 十王殿邃浮生感, 萬世樓高日月長.” 餘散佚無傳] : “荇人國今普賢寺地也. 漢鴻嘉三年, 高句麗東明王, 遺其將鳥伊扶芬奴, 伐之, 荇人王大敗, 奔匿石窟, 爲扶芬奴擒降. 謂其窟曰國盡窟, 其深纔坐而巳. 如石窟, 在普賢在.

 

 

2.

武陵瀑從深谷爲陰湫, 盈科而出, 冒石而下. 窮源而坐, 俯視其浸入樹底之狀, 此觀瀑之一變格也. 遂題一律而返. 詩云: “跫音相襍峽叢叢, 仰視天映數鴻. 百尺飛泉橫石白, 一竿初日犯人紅. 逶迤樹隔歸僧沒, 惆悵雲深去路窮. 不必忘勞昇絶頂, 別無奇處只倥傯.”

 

 

3.

西山大師登香爐峰詩曰: “萬國都城如蟻垤, 千家豪傑若醢鷄. 一牕明月淸虛枕, 無限松風韻不齊.”

 

 

4.

西山大師, 名休靜, 東方佛家之祖. 壬辰起義兵于香山, 李堤督如松, 贈之以詩云: “無意圖功利, 專心學道禪. 近聞王事急, 摠攝下山巓.” 明將七十一員, 又聯名折簡于休靜曰: "奉上東方義僧禪敎都摠攝大和尙帳下. 爲國討賊, 忠誠貫日. 不勝珍謝欣仰. 各以銀伍兩靑布一端, 謹助義饗, 伏惟勿却.“ 云云. 其紙紅, 而在內院菴.

 

 

5.

惠寰居士送人遊香山詩曰: “妙香山以妙高峯, 靈蹟奇蹤到處逢. 羅漢去時留白鹿, 雙雙花下養新茸.” 擔輿之繩, 編麻也. 倚輿之軛, 揉藤也. 擔以長立, 肋不方列. 前者曳而後者隨, 容於曲, 賴繩長也. 攀於危, 恃前登也, 仰則緩前擧後, 俯則擧前緩後 傾則護臂齊足, 是以輿恒無患. 然俯視肩痕如筧, 背汗如豆, 則輒命屢㵣. 而不忍固坐也.

 

 

6.

古木衣絶壁而枯, 兀如鬼身. 蟹如灰色, 剝如老蛇縣退, 禿如病䲭蹲顧. 腹穿而枵, 旁無一枝. 依山之石黑, 沿逕之石白, 浸溪之石靑綠. 其疑澼之所摩, 疏之所渡, 石光如舐, 潤赤而滑. 一匹秋暉, 遙鋪楓間, 叉疑洞沙皆淡黃也.

 

 

7.

僧之饌松皮脯, 似肉鯖. 鹽沙蔘似魚. 番椒醬似鰕卵醢. 濁酒似牛酪. [東俗以酪爲肉, 不用於素食.] 入舍利閣, 觀佛畵, 小苾蒭特長竿, 竿頭包紙如矢鏃. 佛像佛蹟, 指點如誦, 甚悉而敏. 衆不看畵, 皆向苾篘之口, 年可過十, 剃髮慾長, 覆額而玄. 舌音向喃喃也.

 

 

8.

日中踰金鋼窟, 石覆而广, 呀如開口. 少立, 頭不載而重, 佛不懼壓, 猶坐其中. 或有擧杖仰鑽, 試其動靜, 石雖可恃, 余則不忍也. 高比京城彰義門後佛菴, 稍寬敞而拆其窓.

 

 

9.

仰見土嶺, 可五里. 禿楓如棘, 流礫橫逕. 尖石冒葉, 遇足而脫, 幾跌而起. 手爲搨泥, 羞後人嗤笑, 迺拾一紅葉以待之.

 

 

10.

坐萬瀑洞, 夕陽映人. 巨石如嶺, 長瀑踰來. 流凡三折, 始齧於根, 凹而湍起, 如蕨芽叢拳, 如龍鬚, 如虎爪, 如攫而止. 噴聲一傾, 下流徐溢, 縮而復泄, 如喘息. 靜聽久之, 身亦與之呼吸. 小焉闃然無聞, 又小焉, 益厲漰湱也.

 

 

11.

褰袴至脛, 擖袂過肘, 脫巾與襪, 投之淨沙. 圓石支尻, 踞水之幽, 小葉沈浮, 腹紫背黃, 凝苔裏石, 燁如海帶. 以足割之, 瀑激于爪, 以口潄之, 雨瀉于齒. 雙手泳之, 有光無影, 洗眼之白, 醒面之紅, 時秋雲照水, 弄余之頂也.

 

 

12.

萬木來洞一道, 遠天在瀑布上, 望之若可延頸而及. 泝而登之, 嚴勢坦曠, 亂水流離. 步不可著, 諸人在下, 爲子懼墬, 挽之不得, 可望而不可攀. 一步回頭, 招呼之手口可數, 五步回頭, 眉睫猶向我而仰. 十步回頭, 笠頭如丱, 只辨納納. 百步而顧, 洞口之人, 如坐瀑底, 瀑底之人, 巳不見我矣.

 

 

13.

荒林路絶, 遠日且低. 肅然而恐, 不覺其忙. 廻柯彈面, 叉枝裂裾, 積葉滲泉, 膝以下泥如也. 於是水窮而源見, 潺湲無聲. 曳于石根, 北瞰大壑, 洞然而幽. 紅樹滿谷, 並無一物, 香爐上峰, 咫尺欲來. 空中之路, 一橋可杭. 而邈若仙凡, 香莫致之, 竟㨄掁而歸.

 

 

14.

大略石勢如曬腹, 披至胸乳. 下飽中蹲, 數紋橫臍, 所登之地, 如牛之角之間額之上. 不知石之生也, 空其中, 如覆甕邪. 仰徹低皆石邪. 扣之何窂, 呼之何響邪. 泉源不大, 始出如帶, 借石爲聲 肆于其末, 此造翁之權也.

 

 

15.

子之初登也, 一僧躡焉, 指示歸路. 衆人皆散, 留輿于洞, 使乘而至. 步自迦葉敗菴 從石隙, 西踰檀君臺, 脚力費於人十里也.

 

 

16.

檀君窟石坼可四丈, 立如剖甕, 腹穹而首銳. 窺天於隙, 避雨於根. 世傳檀君降處. 史云檀木下者, 是也. 檀木叢鬱于上云. 而四尋皆弗見, 只毘盧香爐矗矗遠攢者香木云. 頹菴依窟, 小齊于肩如鴿籠. 石風嚧冷, 僧不得居. 檀君臺窟之西嶺也. 一麓類蝌蚪, 四顯有大海孤之狀.

 

 

17.

風浮樹抄, 技舞婆裟, 滿座旣醉, 凝絃方促, 遠氣忽夕, 相視以寒, 催笻呼屐, 略無第次. 望寺而起, 趁烟而下, 人之半膝, 暝色巳沒. 而薄暉猶在臺頂一寸也.

 

 

18.

並騎不欲後, 前馬之蹄下, 難免飛塵. 下山不須先, 後人之履頭, 易蹴危石, 天柱石屹如巨僧, 遙立西峰. 朝往路上, 見僧之指, 夕過其處, 雙眼先迎. 擔輿之僧, 皆一擧首, 以爲遠途之堠人也.

 

 

19.

過極樂殿, 暝燈邃靑, 藏經古閣, 瓦稜陰陰, 田徑麻竿, 白立依依. 老釋迦拜, 各致殷動, 朝見其人, 夕返其寺. 一日之面, 若故人然. 極樂殿屬普賢.

 

 

20.

與禁寰師, 講正法華火宅喩. 師五十餘臘, 口能誦經, 向人疑疑. 其兄慧信亦爲僧, 住極樂殿, 經旨多於寰云, : “爲僧樂乎?” : “爲一身則便.” “曾到京否?” : “一人其中, 萬塵奔汩, 似不可居之地也.” 又問 : “師肯還俗否?” : “十二爲僧, 獨住空山四十歲, 囊時猶遇侮則忿, 自願則憐. 今則七情枯矣. 雖欲俗不可得, 爲俗亦無用. 將終始依佛, 以歸于寂.” : “師初何爲僧.” : “若己無願心, 雖父母不能强此也.”

 

 

21.

是夜望月如素. 繞塔三匝, 酒盃一巡. 遠籟在葉, 如瀉如掃. 從萬歲樓, 入大雄殿, 紙燈曠素, 金身燦映. 閣侈而野, 畵詭而襍. 老僧侍佛而立, 袈裟曳足. 白衲覆頂. 觀之, 皴紋仰接垂眉願鬢之間, 剃痕輕輕有水墨色, 諦視之, 木像也. 左右金剛, 齒根若堞, 舌葉有燄, 衣剝如鱗. 蛇鬼迸出, 威則威矣. 望之, 輒有詼諧之氣, 是知禦悔者在德, 不在貌也.

 

 

 

16일 을미(乙未)

1.

乙未從引, 處臺西上院菴. 西浮屠[一名安心寺] 探密之初建也. 懶翁古碑, 閣而庇之. 文字剝坼, 如破瓷, 綠冬天火搨也, [古碑本牧隱撰權鑄書, 新碑用本文, 立于普賢.] 衆碑累累, 遍于閣後. 石刑多訛, 字隨而違. 臥龜盲而蹲螭刖, 讀而摩挲, 指爲古蹟. 吾嘗疑古之一字, 無處可覓, 今迺在於秋山片石荒艸白露中邪? 又不知古與我無關, 胡爲凄然黯然躑躅徊徨, 久而不去也. 空山落日, 斷橋流水, 此自古撫古處也.

 

 

2.

萬瀑洞之路, 有牛足臺. 吾未見其似馬足也. 安心寺之後, 有匜瀑焉. 謂之缸瀑可也. 故凡洗頭盆, [在金剛山], 據手痕. 龍馬石 [在驪江] 之鞭血, 皆泛稱耳. 傳之者以爲逼眞, 聽之者以爲必然, 不亦癡哉. 引虎臺之路, 石之半脊也. 如鰒附甲, 人行其孔穿處, 如禽刷頸. 路掛其趐兀處, 左足以下, 窿然無際. 木之仰攢者, 僅俯其杪. 凡握連環鐵, 三十餘握. 路峽而鐵索分焉, 而登畢矣. 有枯棗依石, 攀根抱株然後, 上岸. 舊因徵雪虎蹤, 遂通此逕而名之云.

 

 

3.

望法王峯, 山石淨明, 盡脫肉氣. 峰根爲庵, 庵前爲壑. 水從峯出而注于壑, 壑勢如畚. 後踞前箕, 䲭泛于壑, 視其背甚低也. 有瀑跳於石屛之嶺, 流不著壁, 適適相續, 如雨如霰. 勻播細濾, 素掛蔥蔥, 搖曳于中, 水底之石, 落落如碎墨, 而琤沸之音, 杳不明也.

 

 

4.

水在峯曰天紳瀑, 在壑曰散珠瀑, 指此也. 在壑之右而爲瀑而渟者曰龍淵. 以人言之, 龍淵瀑出右肩, 滀於右乳之旁. 望瀑之時, 吾在右手之曲, 嬲立石隙, 石沒人頭, 蓋瀑底如臼, 圓黑無聲, 溢而出者, 爲俄之所渡之溪之一也.

 

 

5.

一說龍淵古在山上, 有僧呪之. 有龍裂山而下, 垂胡而跪, 僧呪不止. 又數十武而跪, 僧頷之, 龍之居今之瀑也. 上院之僧, 五月五日, 烝餠洗[]之澗石, 自菴而歸, 求之不得. 僧驚曰: “不能供佛, 生何爲?” 自投于潭, 潭中洞然有宮室, 衣靑皓首者, 問曰: “客何至?” 僧告以故, 皓首者厲聲呼童曰: “取俄者甑來.” 童子以一甑二騈, 跪還之. 僧袖餠負甑而出, 甑在肩而餠化石, 菴前團石, 至今有雙云.

 

 

6.

瀑之巓東北數十武, 大石如角者, 曰龍角石. 疎松載額, 香然鬖, 立于其根, 如蟻附瓜. 凡遊香山者, 必刻名于此而返, 故黥之瘡之, 石無完膚. 袁石公以佛典無鑱刻靑山之律爲闕典, 信乎.

 

 

7.

丹樹白道之縫, 遠人依之, 無目無皴, 具體而微, 以樹爲準, 俄然而沒. 始覺其行也, 東穿樹林, 出佛影臺, 庭莎如剪, 遠可而射, 豁然平衍, 受日最凈. 岟口西坼, 以見藥山之靑. 菴供西山像淸虛虛白諸師像. 然數像皆相肖, 知一像猶不足微. 樵徑夾石, 而互如絲之緡. 溪水抱岸, 而圓如弓之弨.

 

 

8.

午鍾, 歷歇祖院菴自性菴, 在佛影東, 輿上俯視, 樹葉平密, 庶幾踏而不陷. 下山數十步, 巳仰而見, 葉葉烘於日, 只隔一重凈紅明, 自喜自誇, 欲行之不速, 恨人之不見. 驀過烟中, 聞人語聲甚慣, 問是何處, 僧曰普賢也. 再轉眼時, 哦然而笑, 如誤見家人, 意以謂賓, 忽復一驚, 乃是平生見平生知之, 耳目口鼻也. 所以者何? 去時以西, 而來時以東也. 然則上院之路, 以其東, 則不必鐵索之危也. 到寺題詩云: “跋涉關河路, 終年博一遊. 鳴鐘孤寺夕, 繡石細楓秋. 淡境初生悅, 遐情忽爾愁. 山中諸漏盡, 跌坐聽泉流.” 曉小雨.

 

 

 

17일 병신(丙申)

 

 

1.

丙申自香山轉入龍門山, 出洞, 僧賀曰: “此山之遊, 不風不雨, 福力甚重.” 合掌而禮之曰: “一行珍重.” 子擧扇謝云: “汝家佛力.” 雨氣猶濕, 朝陰曳地, 徑潤而白, 虛映樹根. 送僧輿, 騎驢于潤水之頭崩橋之西, 亂石上, 奔煙遇樹, 如燕尾之裂, 流波罥葉, 似魚吻之喋. 右帶香山川, 行三十里, 飛雨吹額, 猛風趁頂. 笠爲之塾, 幾欲纓絶, 僕之脚如鬼, 驢之尾如鼠, 油衣滴滴, 作露梧聲. 縮首如繭, 內視其乳. 閃顧後人, 其眼則足以相笑, 其口則不暇言其所以笑也.

 

 

2.

馬走鞭疾, 雨隨而飄. 步步泥陷, 蹏蹏水盈. 有雲擁熙川郡界, 陰凝密布, 香山洞口之風, 迎之以來, 回旋鬱邑, 冷然相感, 江無細波, 野無細烟, 悍石爲之黑, 禿木爲之昏, 此雪風也. 來江之路, 非沙則石, 有麓齒齒, 到江而止. 老槎之根, 多出石罅, 拏如鬼瓜. 小蘿綿綿, 時設其丹, 行色參差, 列在石間. 巡壁而出, 吾之行, 於是作半月形. 路俠, 馬啣尾而過.

 

 

3.

油衣吸冷, 酒顔欲醒. 入店喫巳飯, 命僕燎衣, 催馬喂豆. 僕擧手云: “鞭梢有雲, 此龍門也.” 距此只三十里云. 日有晴意, 冷自如也. 行故遲之, 奏樂於庭. 彈者吹者擊者, 以次而坐. 各抱其器鼓之, 口黙腰鼓之首, 俯而時睨旁人, 大笛之頰, 掘而怒, 小笛之目 瞠而驚, 嵇琴者悽然倚其滕焉. 酒進而起. [俗樂合五爲一部, 名曰三絃]

 

 

4.

午發, 背江東折, 道上之色, 石潤陂明, 馬粘於泥, 股不得拔. 尻春於鞍, 如騎眼牛. 伴人言, 此行數里, 用十里之力. 崩雲一隊, 曳雨而過. 風又隨之, 忙穿雨衣, 猛然加鞭, 驢亦竦耳聽令. 昻然前進, 尾入兩股, 水滴於端, 踉蹌可笑. 俓人路旁舍, 小醉.

 

 

5.

餘雨旣遠, 駁雲中陷, 日光踰來, 如石竇之瀑. 須臾而變作磔裂, 勢如水田靑泥, 犁痕翻履. 巳而又變作深淺, 勢如水墨牡丹, 倒暈正暈. 又少焉作皺皴勢, 於是有島嶼縈回之狀, 有鳧鷖出沒之形, 乃旁溢橫瀉. 下爍人衣, 焂忽之問, 善作意想不到之境. 夫此者孰爲而孰使之邪?

 

 

6.

帶夕陽, 抵龍門前洞. 乘籃輿, 緇徒羅立. 納光逈白, 溪聲楓色, 步步處迎, 比之香山, 無深巨之氣. 然石土之品, 與彼一般, 此香山之小支也. 宿龍門寺, 是夜高處有雪.

 

 

 

7.

丁酉, 早盥促飱, 從廢佛殿北隅. 輿行, 登觀海庵. 庵住山椒, 逈瞰淸北. 凡城郭林藪, 流者峙者, 若几前然. 鐵壅全局, 獨凸而起, 如四棋子打出一白. 西海之色, 入地一片, 際天數寸. 僧云可以觀日之沒焉, 有霾不得候.

 

 

 

18일 정유(丁酉)

 

 

1.

丁酉, 早盥促飱, 從廢佛殿北隅. 輿行, 登觀海庵. 庵住山椒, 逈瞰淸北. 凡城郭林藪, 流者峙者, 若几前然. 鐵壅全局, 獨凸而起, 如四棋子打出一白. 西海之色, 入地一片, 際天數寸. 僧云可以觀日之沒焉, 有霾不得候.

 

 

2.

白森者, 出觀海菴. 東北望亂石隤然, 擁蔽山腹. 有若土袋之幩, 而積塔之禿焉. 圓者尖者, 長如肘者, 廣如掌者, 倒拔菁根者, 折豎春杆者, 惑丈惑尺, 隊隊相聚. 屹而尖者, 冒一圓, 架而疊者, 揷一長. 時有互承而立者, 其一頭半斫, 其一根半斫. 或有相對如礎, 以支一橫. 始臨也, 懼其兀兀而崩也. 稍稍覆之, 卒無憂焉. 乃敢搖之蹋之. 然其根深歮, 窸窣有聲而猶自技梧. 苔性如蠟, 津津善粘. 庋以他石, 易相襯也. 其旁近之石, 亦有忽然如鼎足者, 如紫門者, 白森者. 以其白積而森立也.

 

 

3.

田問之石, 其聚如鍾, 尸以牛腿者, 農夫也. 路旁之石, 其積如壘, 祝以幣履者行人也. 如白森者, 吾不知其唯也. 彌一壑而亙數里者, 豈人乎. 或曰愈見愈奇, 雖崩赤然. 從白森前出, 望數十步, 雲雪繞之內, 上冬下秋. 高處之樹, 小無一葉, 甚奇之. 將趁雪蹴踏而歸, 風生咫尺, 重裘如葛, 一驚一悵, 酒始廻走, 只看僧指云: “以雪爲界者. 其後爲陽德懸際也.”

 

 

4.

下山之路. 歷二三菴, 頹橡敗瓦, 階不掃塵, 穴窓窺之, 有猫眼焉. 比丘羸甚, 啜水於廚, 云是老尼米去也. 無柯之樹, 兀兀凝白, 疑有銀色鍍之. 無葉之林, 遠遠微紫, 常歟霞氣蘸焉. 日晡不可歸, 信宿于龍門. 僧舍之敞, 甲於關外. 令舞劍于室中, 有記.

 

 

 

19일 무술(戊戌)

 

1.

戊戌, 別山, 歸向鐵甕. 楓色憔悴, 巳非來時. 顧謂僧曰: “安知異日不再來也. 雖來, 又安知必相逢也. 林泉雖在, 如不見爾, 則異日之懷, 吾又何堪? 高秋九月, 水落石出, 此山此地, 萬樹之中, 吾別爾也.”

 

 

2.

僧輩餞我, 出至洞口而去, 沙明日白, 頓覺晝永. 委身于驉, 寄夢于鞍. 時聞路旁鷄聲, 輒樂而望之, 羡彼邨墟. 午到鐵壅東門, 二士憩其樓, 數童從焉, 特酒待我. 同遊之尹生明生也. 敍吾行色 謝彼勤意, 並巒而入.

 

 

3.

香山之行, 固艸艸, 不能窮搜極探. 然其名菴勝區, 如佛智見佛賓鉢諸寺, 皆一歷之. 獨恨路廢, 不得登毗盧香罏. 一望遙海而來耳. 凡遊以趣爲主, 行不計日, 遇佳卽止. 携知己友, 尋會心處, 若紛紜鬧熱, 非我志也. 夫俗子者, 挾妓禪房, 張樂水聲, 可謂花下焚香, 茶中置菓也.

 

 

4.

或者來問曰: “山中聽何如?” : “吾耳但聞水聲僧踏落葉聲.”

詞如疊山層巒, 氣如鰲濤怒浪. 序如盤珠板丸, 而無躐登之高, 加謂賢人君子之性靈, 詞人之氣象, 於此可見矣. 妙香山記, 如幽人之尋谷, 可見遺世獨立. 若劍舞記, 如貫珠之有序. 令後人讀此文者, 可取其性情之神奇. 楚山潘生.

 

 

 

[] 劍舞記

二妓劍舞, 戎服氈笠, 霋拜迴對, 徐徐而起, 旣掠其鬢, 叉整其襟. 翹襪蹴裳, 以擧其袖. 劍器左前, 若將不顧, 悠揚折旋, 惟視其手.

室之隅樂作, 鼓隆笛亮. 於是. 二舞薺進, 頏久之. 張袖而合, 亞肩而分, 迺翩然而坐, 目注於劒. 欲取未取, 愛而復惜, 將近忽却, 將襯忽驚. 如將得之, 叉將失之, 虛拏其光, 乍攫其旁. 袖欲與之掃, 口欲與之啣, 腋臥背起, 欹前側後, 以至衣帶毛髮, 無不飛揚.

頓挫而十指無力, 幾委復擧. 舞之方促, 手如搖緩,

翻然而起, 劍不知處. 仰首擲之, 雙墜如霜, 不徐不疾, 奪之空中, 以鐔尺臂, 昻然而退. 颯然相攻, 猛如可刺, 劒至於身, 不能以寸. 當挈不挈, 若相讓者, 欲閃未閃, 如不肯者, 引而莫伸, 結而莫解, 合而爲四, 分而爲二. 劍氣映壁, 若波濤龍魚之狀.

驀焉分開, 一東一西. 西者揷劍于地, 垂手而立. 東者奔之, 劍爲之翅走而剚衣, 仰而刮頰. 西者寂然立不失容, 若郢人之質也. 奔自一躍,, 買勇于前, 耀武而還. 立者逐之, 以報其事, 如馬笑, 忽如豕怒, 俯首直赴, 如冒雨逆, 風而前趁也. 鬪而不能鬪, 止而不可止. 二肩焂搏, 各自不意, 踵隨而旋, 如幹樞機, 俄之東者巳西. 而西者巳東. 一時俱回, 額與之撞, 容與于上, 飛騰于下. 劍爲之眩, 希見其面, 或自指于身, 以示其能, 或虛迎于空, 以盡其態. 輕步而跳, 若不覆地, 盈之縮之, 以達餘氣. 凡擊者擲者進者退者, 易地而立者拂者拂者疾者徐者, 皆以樂之節而隨其數焉.

巳而鏗然有聲, 投劍而拜, 能事畢矣. 四坐如空, 寂然無言. 樂之將終, 細其餘音, 以搖曳之. 其始舞而拜也, 左手捧心, 右手鉗笠, 遲遲而立, 若將不勝者, 始條理也. 其鬢, 顚倒其裾, 焂忽俯仰, 翻然擲劍者, 終條理也. 余之觀, 匪其至者焉. 故其奇變, 不可得而詳之也. [近世舞劒, 稱密陽姬雲心, 此盖弟子.]

夜酒盡, 借僧之混沌醪而醉焉. [鄭虛菴以濁酒爲混沌酒, 見翠軒集.] -貞蕤閣文集卷之一

 

 

인용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한시미학산책: 가을 구름이 내 정수리를 어루만지네2

한시미학산책: 가을 구름이 내 정수리를 어루만지네3

 

 

余客鐵甕三月, 柳惠父胎書于余曰: “足下之西一妙香山耳.” 余答之云: “朱炎巳徂, 以待楓也.” 懋官詩曰: “萬樹紅霜入香山, 早早歸來慰長念.” 季秋之月, 賓鴻旣鳴, 日白霜靑.

 

13일 임진(壬辰).

 

十三日壬辰. 東程, 綠袍而紫驢, 腰劍而鞍書. 北山之斷岸, 東臺之峻壁[藥山也, 於鐵甕爲西. 從古撫州而言, 故曰東臺.] 亞而爲水門路, 大略谷勢, 如乾泥自坼, 兩邊齟齬相當, 而溪水劃其中. 泉邊亂石, 皆有粉氣, 上有譙樓, 題曰飮博.

 

六十里東至石倉, 日斜而止, 倉之前溪, 瀝而碧. 溪上襍樹 依山而 全爲村屋對岸故也. 晨起張燈, 讀袁中郞徐文長傳. 李夢直曰: “夜深齊至溪頭眠, 何得知, ”余曰: “月滿屋上, 夢在屋中.” 又曰: “仰面淸露, 入耳寒聲, 諸君不眠, 又得何知.”

 

14일 계사(癸巳).

 

癸巳. 蓐食于倉中, 天水臺 團如小島, 窈窕傍路, 斷領挾肩, 潺水歷膝, 晨光初收, 楓紅慾漬, 馬蹄如鼈, 印于白沙. 自此以東, 漸見長林叢列. 驛邨煙生, 五槍亨亨, 隱于山嶺, 可知其所謂四絶亨者, [亭在魚川 郵亭後岸] 土岡斷處, 必有古木, 石聚其下, 鳥鳶啄骨而落之, 嘯集其上. 村巫婆娑, 裂紙滿枝, 來人去人, 謂之神叢, 皆遍掛弊履而去.

 

踰魚川嶺, 日哺渡香山川, 芽葦渺莽, 乾聲瑟然. 渚觜石積, 步相磨軋. 取石片之薄者, 橫擲波心, 刮去水皮, 三躍四躍. 緩者如蟾沒, 輕者如燕蹴, 偶然爲竹, 節節條逐. 或疊錢相趁, 尖痕如角, 層紋如塔. 此童子戱也, 謂之重水漪.

 

路中往往荒絶, 楓不甚鮮, 山不甚秀. 多土少石, 富而童, 蓋近塞也. 李穡記曰: “妙香山在鴨綠水南岸, 平壤府之北, 與遼陽爲界. 山之大, 莫之與比, 而長白之所分也. 地多香木, 僊佛舊蹟存焉.

 

[按妙香距鴨綠水, 數百里之外. 平壤亦然, 則其說無迺太迂歟. 今鴨水上流, 經江界府, 與妙香差近. 而其外皆絶峽採蔘之地, 屬渤海, 恐不當云. 與遼爲界, 若義州龍川之間然也. 或云香山, 一名太白, 在今鴨綠之外, 今以爲檀君始降之地者, 直傳會耳. 文獻無徵, 經界不明, 然則今之所謂鴨綠水者, 又安可信耶.]

 

香山之洞, 臨江西折, 毗盧絶頂, 水墨揷天. 萬木輝鬱, 秋色方殷, 前路轉深, 暝嵐如窟. 沿逕之石, 如聚落雁, 如散枯棋. 洞口至普賢寺, 凡十里, 普賢寺刱於高麗僧探密宏廓. 金良鏡詩曰: “寺廢重修非一度, 春禽感古語間關, 峯巒四擁幾千疊, 堂宇半新三百間. 卜地規模探密祖, 絶塵塗墍信香山. 須知法力降胡虜, 艸綠郊原戰馬閑.”

具葉爲圓扇, 摺紙己脫, 其莖如乾萱之脊, 其柄如編髮, 西山大師之把也. 杖頭金刻雙佛, 西山之杖也. 西山每逢人, 拄杖而拜, 人以爲拜己也, 實拜佛也. 其高亢如此. 有珠徑寸, 光如呵鏡. 痕如破氷, 照物倒現. 一骨如鹿茸, 云是西方佛祖之牙也.

 

宿觀音殿, 枕邊鳴磬, 忽然無眼. 奇一友人書曰: “一燈寥宿, 梵音震徹, 石泉潺潺, 山木依依. 落月滿庭, 樓閣悄立. 此時孤坐獨念, 萬禽樓宿, 各自依樹. 飛霜打巢, 羽毛應寒, 於鳥猶然. 而況於人呼.”

妙香山小記[2]

 

 

 

 

 

15일 갑오(甲午).

 

甲午朝食, 挾指路僧, 始肩輿而東. 金鉉中曰: [寧邊人, 博學能詩. 其香山諸作曰: “瀀渤春深柳花白, 檀木秋晩國香殘. 十王殿邃浮生感, 萬世樓高日月長.” 餘散佚無傳] : “荇人國今普賢寺地也. 漢鴻嘉三年, 高句麗東明王, 遺其將鳥伊扶芬奴, 伐之, 荇人王大敗, 奔匿石窟, 爲扶芬奴擒降. 謂其窟曰國盡窟, 其深纔坐而巳. 如石窟, 在普賢在.

  

武陵瀑從深谷爲陰湫, 盈科而出, 冒石而下. 窮源而坐, 俯視其浸入樹底之狀, 此觀瀑之一變格也. 遂題一律而返. 詩云: “跫音相襍峽叢叢, 仰視天映數鴻. 百尺飛泉橫石白, 一竿初日犯人紅. 逶迤樹隔歸僧沒, 惆悵雲深去路窮. 不必忘勞昇絶頂, 別無奇處只倥傯.”

 

西山大師登香爐峰詩曰: “萬國都城如蟻垤, 千家豪傑若醢鷄. 一牕明月淸虛枕, 無限松風韻不齊.”

 

西山大師, 名休靜, 東方佛家之祖. 壬辰起義兵于香山, 李堤督如松, 贈之以詩云: “無意圖功利, 專心學道禪. 近聞王事急, 摠攝下山巓.” 明將七十一員, 又聯名折簡于休靜曰: "奉上東方義僧禪敎都摠攝大和尙帳下. 爲國討賊, 忠誠貫日. 不勝珍謝欣仰. 各以銀伍兩靑布一端, 謹助義饗, 伏惟勿却.“ 云云. 其紙紅, 而在內院菴.

 

惠寰居士送人遊香山詩曰: “妙香山以妙高峯, 靈蹟奇蹤到處逢. 羅漢去時留白鹿, 雙雙花下養新茸.” 擔輿之繩, 編麻也. 倚輿之軛, 揉藤也. 擔以長立, 肋不方列. 前者曳而後者隨, 容於曲, 賴繩長也. 攀於危, 恃前登也, 仰則緩前擧後, 俯則擧前緩後 傾則護臂齊足, 是以輿恒無患. 然俯視肩痕如筧, 背汗如豆, 則輒命屢㵣. 而不忍固坐也.

 

6. 고목과 바위, 그리고 가을빛에 아롱진 모래들

 

古木衣絶壁而枯, 兀如鬼身, 蟹如灰色. 剝如老蛇縣退, 禿如病䲭蹲顧, 腹穿而枵, 旁無一枝.

依山之石黑, 沿逕之石白, 浸溪之石靑綠. 其疑澼之所摩, 疏之所渡, 石光如舐, 潤赤而滑.

一匹秋暉, 遙鋪楓間, 叉疑洞沙皆淡黃也.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한시미학산책

 

 

 

 

僧之饌松皮脯, 似肉鯖. 鹽沙蔘似魚. 番椒醬似鰕卵醢. 濁酒似牛酪. [東俗以酪爲肉, 不用於素食.] 入舍利閣, 觀佛畵, 小苾蒭特長竿, 竿頭包紙如矢鏃. 佛像佛蹟, 指點如誦, 甚悉而敏. 衆不看畵, 皆向苾篘之口, 年可過十, 剃髮慾長, 覆額而玄. 舌音向喃喃也.

 

日中踰金鋼窟, 石覆而广, 呀如開口. 少立, 頭不載而重, 佛不懼壓, 猶坐其中. 或有擧杖仰鑽, 試其動靜, 石雖可恃, 余則不忍也. 高比京城彰義門後佛菴, 稍寬敞而拆其窓.

 

 

 

9. 낙엽에 가려진 바위를 밟다가 넘어질 뻔하다

 

仰見土嶺, 可五里. 禿楓如棘, 流礫橫逕.

尖石冒葉, 遇足而脫, 幾跌而起, 手爲搨泥, 羞後人嗤笑, 迺拾一紅葉以待之.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한시미학산책

 

 

 

10. 만폭동의 폭포수

 

萬瀑洞, 夕陽映人. 巨石如嶺, 長瀑踰來, 流凡三折, 始齧於根.

凹而湍起, 如蕨芽叢拳, 如龍鬚, 如虎爪, 如攫而止. 噴聲一傾, 下流徐溢, 縮而復泄, 如喘息. 靜聽久之, 身亦與之呼吸, 小焉闃然無聞, 又小焉, 益厲漰湱也.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한시미학산책

 

 

 

11. 만폭동 계곡에서 노닐던 한 때

 

 

褰袴至脛, 擖袂過肘, 脫巾與襪, 投之淨沙, 圓石支尻, 踞水之幽,

小葉沈浮, 腹紫背黃, 凝苔裏石, 燁如海帶. 以足割之, 瀑激于爪, 以口潄之, 雨瀉于齒. 雙手泳之, 有光無影, 洗眼之白, 醒面之紅, 時秋雲照水, 弄余之頂也.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한시미학산책

 

 

 

 

萬木來洞一道, 遠天在瀑布上, 望之若可延頸而及. 泝而登之, 嚴勢坦曠, 亂水流離. 步不可著, 諸人在下, 爲子懼墬, 挽之不得, 可望而不可攀. 一步回頭, 招呼之手口可數, 五步回頭, 眉睫猶向我而仰. 十步回頭, 笠頭如丱, 只辨納納. 百步而顧, 洞口之人, 如坐瀑底, 瀑底之人, 巳不見我矣.

 

荒林路絶, 遠日且低. 肅然而恐, 不覺其忙. 廻柯彈面, 叉枝裂裾, 積葉滲泉, 膝以下泥如也. 於是水窮而源見, 潺湲無聲. 曳于石根, 北瞰大壑, 洞然而幽. 紅樹滿谷, 並無一物, 香爐上峰, 咫尺欲來. 空中之路, 一橋可杭. 而邈若仙凡, 香莫致之, 竟㨄掁而歸.

 

大略石勢如曬腹, 披至胸乳. 下飽中蹲, 數紋橫臍, 所登之地, 如牛之角之間額之上. 不知石之生也, 空其中, 如覆甕邪. 仰徹低皆石邪. 扣之何窂, 呼之何響邪. 泉源不大, 始出如帶, 借石爲聲 肆于其末, 此造翁之權也.

 

子之初登也, 一僧躡焉, 指示歸路. 衆人皆散, 留輿于洞, 使乘而至. 步自迦葉敗菴 從石隙, 西踰檀君臺, 脚力費於人十里也.

 

檀君窟石坼可四丈, 立如剖甕, 腹穹而首銳. 窺天於隙, 避雨於根. 世傳檀君降處. 史云檀木下者, 是也. 檀木叢鬱于上云. 而四尋皆弗見, 只毘盧香爐矗矗遠攢者香木云. 頹菴依窟, 小齊于肩如鴿籠. 石風嚧冷, 僧不得居. 檀君臺窟之西嶺也. 一麓類蝌蚪, 四顯有大海孤之狀.

  

風浮樹抄, 技舞婆裟, 滿座旣醉, 凝絃方促, 遠氣忽夕, 相視以寒, 催笻呼屐, 略無第次. 望寺而起, 趁烟而下, 人之半膝, 暝色巳沒. 而薄暉猶在臺頂一寸也.

 

並騎不欲後, 前馬之蹄下, 難免飛塵. 下山不須先, 後人之履頭, 易蹴危石, 天柱石屹如巨僧, 遙立西峰. 朝往路上, 見僧之指, 夕過其處, 雙眼先迎. 擔輿之僧, 皆一擧首, 以爲遠途之堠人也.

  

過極樂殿, 暝燈邃靑, 藏經古閣, 瓦稜陰陰, 田徑麻竿, 白立依依. 老釋迦拜, 各致殷動, 朝見其人, 夕返其寺. 一日之面, 若故人然. 極樂殿屬普賢.

 

 

 

20. 금환 스님과의 대화

 

禁寰, 正法華火宅喩. 師五十餘臘, 口能誦經, 向人疑疑. 其兄慧信亦爲僧, 住極樂殿, 經旨多於.

: “爲僧樂乎?” : “爲一身則便.” “曾到京否?” : “一人其中, 萬塵奔汩, 似不可居之地也.”

又問 : “師肯還俗否?” : “十二爲僧, 獨住空山四十歲, 囊時猶遇侮則忿, 自願則憐. 今則七情枯矣, 雖欲俗不可得, 爲俗亦無用. 將終始依佛, 以歸于寂.”

: “師初何爲僧.” : “若己無願心, 雖父母不能强此也.”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한시미학산책

 

 

 

是夜望月如素. 繞塔三匝, 酒盃一巡. 遠籟在葉, 如瀉如掃. 從萬歲樓, 入大雄殿, 紙燈曠素, 金身燦映. 閣侈而野, 畵詭而襍. 老僧侍佛而立, 袈裟曳足. 白衲覆頂. 觀之, 皴紋仰接垂眉願鬢之間, 剃痕輕輕有水墨色, 諦視之, 木像也. 左右金剛, 齒根若堞, 舌葉有燄, 衣剝如鱗. 蛇鬼迸出, 威則威矣. 望之, 輒有詼諧之氣, 是知禦悔者在德, 不在貌也.

  

 

妙香山小記[3]

 

 

16일 을미(乙未).

 

乙未從引, 處臺西上院菴. 西浮屠[一名安心寺] 探密之初建也. 懶翁古碑, 閣而庇之. 文字剝坼, 如破瓷, 綠冬天火搨也, [古碑本牧隱撰權鑄書, 新碑用本文, 立于普賢.] 衆碑累累, 遍于閣後. 石刑多訛, 字隨而違. 臥龜盲而蹲螭刖, 讀而摩挲, 指爲古蹟. 吾嘗疑古之一字, 無處可覓, 今迺在於秋山片石荒艸白露中邪? 又不知古與我無關, 胡爲凄然黯然躑躅徊徨, 久而不去也. 空山落日, 斷橋流水, 此自古撫古處也.

  

萬瀑洞之路, 有牛足臺. 吾未見其似馬足也. 安心寺之後, 有匜瀑焉. 謂之缸瀑可也. 故凡洗頭盆, [在金剛山], 據手痕. 龍馬石 [在驪江] 之鞭血, 皆泛稱耳. 傳之者以爲逼眞, 聽之者以爲必然, 不亦癡哉. 引虎臺之路, 石之半脊也. 如鰒附甲, 人行其孔穿處, 如禽刷頸. 路掛其趐兀處, 左足以下, 窿然無際. 木之仰攢者, 僅俯其杪. 凡握連環鐵, 三十餘握. 路峽而鐵索分焉, 而登畢矣. 有枯棗依石, 攀根抱株然後, 上岸. 舊因徵雪虎蹤, 遂通此逕而名之云.

  

望法王峯, 山石淨明, 盡脫肉氣. 峰根爲庵, 庵前爲壑. 水從峯出而注于壑, 壑勢如畚. 後踞前箕, 䲭泛于壑, 視其背甚低也. 有瀑跳於石屛之嶺, 流不著壁, 適適相續, 如雨如霰. 勻播細濾, 素掛蔥蔥, 搖曳于中, 水底之石, 落落如碎墨, 而琤沸之音, 杳不明也.

 

水在峯曰天紳瀑, 在壑曰散珠瀑, 指此也. 在壑之右而爲瀑而渟者曰龍淵. 以人言之, 龍淵瀑出右肩, 滀於右乳之旁. 望瀑之時, 吾在右手之曲, 嬲立石隙, 石沒人頭, 蓋瀑底如臼, 圓黑無聲, 溢而出者, 爲俄之所渡之溪之一也.

  

一說龍淵古在山上, 有僧呪之. 有龍裂山而下, 垂胡而跪, 僧呪不止. 又數十武而跪, 僧頷之, 龍之居今之瀑也. 上院之僧, 五月五日, 烝餠洗[]之澗石, 自菴而歸, 求之不得. 僧驚曰: “不能供佛, 生何爲?” 自投于潭, 潭中洞然有宮室, 衣靑皓首者, 問曰: “客何至?” 僧告以故, 皓首者厲聲呼童曰: “取俄者甑來.” 童子以一甑二騈, 跪還之. 僧袖餠負甑而出, 甑在肩而餠化石, 菴前團石, 至今有雙云.

 

瀑之巓東北數十武, 大石如角者, 曰龍角石. 疎松載額, 香然鬖, 立于其根, 如蟻附瓜. 凡遊香山者, 必刻名于此而返, 故黥之瘡之, 石無完膚. 袁石公以佛典無鑱刻靑山之律爲闕典, 信乎.

 

丹樹白道之縫, 遠人依之, 無目無皴, 具體而微, 以樹爲準, 俄然而沒. 始覺其行也, 東穿樹林, 出佛影臺, 庭莎如剪, 遠可而射, 豁然平衍, 受日最凈. 岟口西坼, 以見藥山之靑. 菴供西山像淸虛虛白諸師像. 然數像皆相肖, 知一像猶不足微. 樵徑夾石, 而互如絲之緡. 溪水抱岸, 而圓如弓之弨.

 

午鍾, 歷歇祖院菴自性菴, 在佛影東, 輿上俯視, 樹葉平密, 庶幾踏而不陷. 下山數十步, 巳仰而見, 葉葉烘於日, 只隔一重凈紅明, 自喜自誇, 欲行之不速, 恨人之不見. 驀過烟中, 聞人語聲甚慣, 問是何處, 僧曰普賢也. 再轉眼時, 哦然而笑, 如誤見家人, 意以謂賓, 忽復一驚, 乃是平生見平生知之, 耳目口鼻也. 所以者何? 去時以西, 而來時以東也. 然則上院之路, 以其東, 則不必鐵索之危也. 到寺題詩云: “跋涉關河路, 終年博一遊. 鳴鐘孤寺夕, 繡石細楓秋. 淡境初生悅, 遐情忽爾愁. 山中諸漏盡, 跌坐聽泉流.” 曉小雨.

 

 

妙香山小記[4]

 

 

17일 병신(丙申).

 

丙申自香山轉入龍門山, 出洞, 僧賀曰: “此山之遊, 不風不雨, 福力甚重.” 合掌而禮之曰: “一行珍重.” 子擧扇謝云: “汝家佛力.” 雨氣猶濕, 朝陰曳地, 徑潤而白, 虛映樹根. 送僧輿, 騎驢于潤水之頭崩橋之西, 亂石上, 奔煙遇樹, 如燕尾之裂, 流波罥葉, 似魚吻之喋. 右帶香山川, 行三十里, 飛雨吹額, 猛風趁頂. 笠爲之塾, 幾欲纓絶, 僕之脚如鬼, 驢之尾如鼠, 油衣滴滴, 作露梧聲. 縮首如繭, 內視其乳. 閃顧後人, 其眼則足以相笑, 其口則不暇言其所以笑也.

 

 

馬走鞭疾, 雨隨而飄. 步步泥陷, 蹏蹏水盈. 有雲擁熙川郡界, 陰凝密布, 香山洞口之風, 迎之以來, 回旋鬱邑, 冷然相感, 江無細波, 野無細烟, 悍石爲之黑, 禿木爲之昏, 此雪風也. 來江之路, 非沙則石, 有麓齒齒, 到江而止. 老槎之根, 多出石罅, 拏如鬼瓜. 小蘿綿綿, 時設其丹, 行色參差, 列在石間. 巡壁而出, 吾之行, 於是作半月形. 路俠, 馬啣尾而過.

 

油衣吸冷, 酒顔欲醒. 入店喫巳飯, 命僕燎衣, 催馬喂豆. 僕擧手云: “鞭梢有雲, 此龍門也.” 距此只三十里云. 日有晴意, 冷自如也. 行故遲之, 奏樂於庭. 彈者吹者擊者, 以次而坐. 各抱其器鼓之, 口黙腰鼓之首, 俯而時睨旁人, 大笛之頰, 掘而怒, 小笛之目 瞠而驚, 嵇琴者悽然倚其滕焉. 酒進而起. [俗樂合五爲一部, 名曰三絃]

 

 

午發, 背江東折, 道上之色, 石潤陂明, 馬粘於泥, 股不得拔. 尻春於鞍, 如騎眼牛. 伴人言, 此行數里, 用十里之力. 崩雲一隊, 曳雨而過. 風又隨之, 忙穿雨衣, 猛然加鞭, 驢亦竦耳聽令. 昻然前進, 尾入兩股, 水滴於端, 踉蹌可笑. 俓人路旁舍, 小醉.

 

 

餘雨旣遠, 駁雲中陷, 日光踰來, 如石竇之瀑. 須臾而變作磔裂, 勢如水田靑泥, 犁痕翻履. 巳而又變作深淺, 勢如水墨牡丹, 倒暈正暈. 又少焉作皺皴勢, 於是有島嶼縈回之狀, 有鳧鷖出沒之形, 乃旁溢橫瀉. 下爍人衣, 焂忽之問, 善作意想不到之境. 夫此者孰爲而孰使之邪?

  

 

帶夕陽, 抵龍門前洞. 乘籃輿, 緇徒羅立. 納光逈白, 溪聲楓色, 步步處迎, 比之香山, 無深巨之氣. 然石土之品, 與彼一般, 此香山之小支也. 宿龍門寺, 是夜高處有雪.

 

 

 

18일 정유(丁酉).

 

丁酉, 早盥促飱, 從廢佛殿北隅. 輿行, 登觀海庵. 庵住山椒, 逈瞰淸北. 凡城郭林藪, 流者峙者, 若几前然. 鐵壅全局, 獨凸而起, 如四棋子打出一白. 西海之色, 入地一片, 際天數寸. 僧云可以觀日之沒焉, 有霾不得候.

 

 

 

白森者, 出觀海菴. 東北望亂石隤然, 擁蔽山腹. 有若土袋之幩, 而積塔之禿焉. 圓者尖者, 長如肘者, 廣如掌者, 倒拔菁根者, 折豎春杆者, 惑丈惑尺, 隊隊相聚. 屹而尖者, 冒一圓, 架而疊者, 揷一長. 時有互承而立者, 其一頭半斫, 其一根半斫. 或有相對如礎, 以支一橫. 始臨也, 懼其兀兀而崩也. 稍稍覆之, 卒無憂焉. 乃敢搖之蹋之. 然其根深歮, 窸窣有聲而猶自技梧. 苔性如蠟, 津津善粘. 庋以他石, 易相襯也. 其旁近之石, 亦有忽然如鼎足者, 如紫門者, 白森者. 以其白積而森立也.

 

  

 

田問之石, 其聚如鍾, 尸以牛腿者, 農夫也. 路旁之石, 其積如壘, 祝以幣履者行人也. 如白森者, 吾不知其唯也. 彌一壑而亙數里者, 豈人乎. 或曰愈見愈奇, 雖崩赤然. 從白森前出, 望數十步, 雲雪繞之內, 上冬下秋. 高處之樹, 小無一葉, 甚奇之. 將趁雪蹴踏而歸, 風生咫尺, 重裘如葛, 一驚一悵, 酒始廻走, 只看僧指云: “以雪爲界者. 其後爲陽德懸際也.”

 

 

 

下山之路. 歷二三菴, 頹橡敗瓦, 階不掃塵, 穴窓窺之, 有猫眼焉. 比丘羸甚, 啜水於廚, 云是老尼米去也. 無柯之樹, 兀兀凝白, 疑有銀色鍍之. 無葉之林, 遠遠微紫, 常歟霞氣蘸焉. 日晡不可歸, 信宿于龍門. 僧舍之敞, 甲於關外. 令舞劍于室中, 有記.

 

  

 

妙香山小記[5]

 

 

 

 

19일 무술(戊戌)

 

戊戌, 別山, 歸向鐵甕. 楓色憔悴, 巳非來時. 顧謂僧曰: “安知異日不再來也. 雖來, 又安知必相逢也. 林泉雖在, 如不見爾, 則異日之懷, 吾又何堪? 高秋九月, 水落石出, 此山此地, 萬樹之中, 吾別爾也.”

 

 

 

 

僧輩餞我, 出至洞口而去, 沙明日白, 頓覺晝永. 委身于驉, 寄夢于鞍. 時聞路旁鷄聲, 輒樂而望之, 羡彼邨墟. 午到鐵壅東門, 二士憩其樓, 數童從焉, 特酒待我. 同遊之尹生明生也. 敍吾行色 謝彼勤意, 並巒而入.

 

  

 

3. 다만 물소리와 스님이 낙엽 밟는 소리만 들렸네

 

 

香山之行, 固艸艸, 不能窮搜極探. 然其名菴勝區, 佛智見佛賓鉢諸寺, 皆一歷之.

獨恨路廢, 不得登毗盧香罏. 一望遙海而來耳.

凡遊以趣爲主, 行不計日, 遇佳卽止. 携知己友, 尋會心處, 若紛紜鬧熱, 非我志也.

夫俗子者, 挾妓禪房, 張樂水聲, 可謂花下焚香, 茶中置菓也.

或者來問曰: “山中聽何如?” : “吾耳但聞水聲僧踏落葉聲.”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한시미학산책

 

 

 

 

 

* 아래 글은 중국 강남 출신 사인(士人) 반정균(潘庭筠)이 묘향산기에 대해 적은 평어(評語).

 

 

 

 

詞如疊山層巒, 氣如鰲濤怒浪. 序如盤珠板丸, 而無躐登之高, 加謂賢人君子之性靈, 詞人之氣象, 於此可見矣. 妙香山記, 如幽人之尋谷, 可見遺世獨立. 若劍舞記, 如貫珠之有序. 令後人讀此文者, 可取其性情之神奇. 楚山潘生.

 

  

 

[] 劍舞記

 

 

 

二妓劍舞, 戎服氈笠, 霋拜迴對, 徐徐而起, 旣掠其鬢, 叉整其襟. 翹襪蹴裳, 以擧其袖. 劍器左前, 若將不顧, 悠揚折旋, 惟視其手.

 

 

 

 

室之隅樂作, 鼓隆笛亮. 於是. 二舞薺進, 頏久之. 張袖而合, 亞肩而分, 迺翩然而坐, 目注於劒. 欲取未取, 愛而復惜, 將近忽却, 將襯忽驚. 如將得之, 叉將失之, 虛拏其光, 乍攫其旁. 袖欲與之掃, 口欲與之啣, 腋臥背起, 欹前側後, 以至衣帶毛髮, 無不飛揚.

 

 

  

 

頓挫而十指無力, 幾委復擧. 舞之方促, 手如搖緩, 翻然而起, 劍不知處. 仰首擲之, 雙墜如霜, 不徐不疾, 奪之空中, 以鐔尺臂, 昻然而退. 颯然相攻, 猛如可刺, 劒至於身, 不能以寸. 當挈不挈, 若相讓者, 欲閃未閃, 如不肯者, 引而莫伸, 結而莫解, 合而爲四, 分而爲二. 劍氣映壁, 若波濤龍魚之狀.

 

 

 

 

驀焉分開, 一東一西. 西者揷劍于地, 垂手而立. 東者奔之, 劍爲之翅走而剚衣, 仰而刮頰. 西者寂然立不失容, 若郢人之質也. 奔自一躍,, 買勇于前, 耀武而還. 立者逐之, 以報其事, 如馬笑, 忽如豕怒, 俯首直赴, 如冒雨逆, 風而前趁也. 鬪而不能鬪, 止而不可止. 二肩焂搏, 各自不意, 踵隨而旋, 如幹樞機, 俄之東者巳西. 而西者巳東. 一時俱回, 額與之撞, 容與于上, 飛騰于下. 劍爲之眩, 希見其面, 或自指于身, 以示其能, 或虛迎于空, 以盡其態. 輕步而跳, 若不覆地, 盈之縮之, 以達餘氣. 凡擊者擲者進者退者, 易地而立者拂者拂者疾者徐者, 皆以樂之節而隨其數焉.

 

 

巳而鏗然有聲, 投劍而拜, 能事畢矣. 四坐如空, 寂然無言. 樂之將終, 細其餘音, 以搖曳之. 其始舞而拜也, 左手捧心, 右手鉗笠, 遲遲而立, 若將不勝者, 始條理也. 其鬢, 顚倒其裾, 焂忽俯仰, 翻然擲劍者, 終條理也. 余之觀, 匪其至者焉. 故其奇變, 不可得而詳之也. [近世舞劒, 稱密陽姬雲心, 此盖弟子.]

 

夜酒盡, 借僧之混沌醪而醉焉. [鄭虛菴以濁酒爲混沌酒, 見翠軒集.]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한문놀이터 > 전문'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신흠 - 야언이 전문  (0) 2022.06.08
신흠 - 야언일 전문  (0) 2022.06.08
잡언 삼 - 26.  (0) 2022.06.08
김택영 - 잡언 전문  (0) 2022.06.08
박제가 - 묘향산소기 목차  (0) 2020.05.11
Comments